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组团游三国-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木见还有几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工匠没有发言,便点着名让他们也说说。一个残了腿的工匠,挣扎要爬起来。
    “你腿脚不好,就坐着说呗。”五木有些不耐烦,却见众工匠纷纷跪伏下去,扭头一看,曹操已经带着荀彧、程昱、曹仁等人已经来到军械坊门口。
    五木赶紧起身跑过去,给曹操行礼:“属下未能出门迎接明公,实在失礼!”
    曹操笑呵呵地拍拍五木的肩膀:“不怪你,是我示意守卫不要惊动你们的。不错嘛,很干净啊。”曹操四处打量着,“咦,这是何物啊?”曹操指着告示板问道。
    “属下为了严格军械坊管理,将一些规章制度颁布在此,以提醒众人,免得违了规矩。”
    “不错,无规矩不成方圆啊。”曹操饶有兴致地看着一条条的章法。“咦?此间军士可都认得嘛?”曹操看问题的确尖锐,这个时代,能读书识字的人不多啊。
    “属下特地挑拣通俗易懂的文字,军士们确有人不识得,不过,属下已责令他们熟记于心。”
    曹操点点头,招手喊过一个年轻工匠:“你来背背看,这上面都写得什么。”
    年轻工匠神色紧张,在曹操和五木的一再鼓励下,将告示板上的制度背诵了一遍,倒也流利顺畅。
    曹操惊讶地张着嘴,半天才道:“哦、哦,不错不错,你们军械坊还要出操啊?你倒说说看,你们不上阵拼杀,为何还要出操训练啊?”
    得到了曹操的赞许,年轻工匠不再拘谨,将五木每天教授的口号又背了一遍,无非是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不敢忘忧国”,最后,大声喊出口号“身处曹公大营,时刻准备战斗”!
    “哈哈哈,你可知你说得这些是什么意思吗?”
    年轻工匠红着脸,低下头,摇了摇脑袋。属下没能给自己挣足面子,五木多少有些尴尬。
    “哈哈哈,能记下这些话,已不容易了。”曹操笑着伸手从随从那里接过几枚钱,赏给年轻工匠。
    年轻工匠诚惶诚恐,五木低声提醒:“明公赏赐的,就拿着吧。”
    年轻工匠拜谢了赏赐,五木挥手令其退下。
    曹操指着告示板最后一条规章问五木:“严禁非运货马匹进入,这是为啥?”
    五木赶紧道:“军械坊内,杂物多,马匹若随便出入,既容易伤了人,又容易伤了军马,是以才立此规矩。”
    曹操点点头:“不错不错,来啊,把我等的马匹都牵出去。”
    五木赶紧制止:“这是给工匠们定的,焉敢约束明公和各位大人、将军。”
    “欸?此言差矣!”曹操一摆手,“是规矩,便是律法,那便要人人遵守,俺曹操岂能例外,速速把马匹牵了出去。”
    “明公真明主也!”众人抓住机会,赶紧恭维。
    五木见自己的工作得到曹操的肯定和支持,兴奋异常。
    曹操指着众军士问道:“你们这是在干嘛呀?”
    “禀明公,明公来时,属下正召集大伙开个会,属下想研究一下军械坊重点要做哪些事情。”
    “哦?说说看,大伙都有什么想法?”
    五木尴尬地道:“众位兄弟愚钝,说了半天,都是些吃喝拉撒的小事。”
    曹操看着五木,又转头对荀彧、程昱等人道:“吃喝拉撒也不是小事啊,此前濮阳一战,未能达成初衷,便是因吃喝之事啊。”
    荀彧等人点头附和。
    曹操叹道:“百年之前,班孟坚(班固)曾言: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吃喝拉撒天大事也,治国、治军都要先解决吃饭问题啊。”曹操回顾荀彧等人,“咱今天就借五木这里,商量下这吃饭问题吧。”
    “兖州规划发展现场会”就在五木的“办公室”里召开了。
    曹仁等武将依旧对濮阳一战未能收复被吕布所占的地盘而耿耿于怀,主张再次北渡黄河,铲除吕布。程昱等文官更倾向于修生养息,先发展壮大自己,再图后事。
    “文若先生怎么不说说啊?”曹操见荀彧始终没有发言,问道。
    荀彧道:“某所想与诸位同僚略有不同。”
    “快说说看。”曹操立刻有了兴趣。五木发现,曹董十分重视与众不同的意见,心里暗自盘算,自己的军械坊如何能做出特色呢?
    荀彧分析道:“我兖州之地,地处冀青徐豫司五州之间,辖域小,且被黄河所分,今河之北濮阳诸地又被吕布所占,兖州可掌控之地更加小了。前番北讨吕布,未能收复濮阳失地,我军消耗过大,短期内,不该再兴刀兵。”
    曹操点点头:“文若的意思是该在兖州整治军备、补充粮草?”
    荀彧摇摇头:“某方才说了,兖州狭窄多山,户少人稀,若是单靠耕种屯垦,几年也难以筹措足够粮草给养,何谈讨伐吕布、收复濮阳。”
    曹仁疑惑了:“文若先生不赞成收复濮阳,又说固守兖州整治军备不是好办法,那该如何?”
    荀彧笑笑道:“子孝将军(曹仁)为何只将目光拘泥于兖州之内呢?”
    曹操眼睛一亮,随即又叹了口气:“可是,周边的冀青徐豫司,我们从何下手啊。”
    荀彧笑道:“某已有所筹划,北部乃袁本初的冀州,历来与我兖州交好,自然要保持现状;东边青州,地贫物稀,又是孔文举(孔融)所控之地,孔文举素以仁义闻名,若与之发生摩擦,势必遭世人口舌;南部徐州,已归刘玄德所有,兵马日强,而刘玄德善于交际,在平原之时,尚能周旋于幽(州)冀(州)之间,此番得了徐州,更是如鱼得水,与之交恶,得不偿失;至于司州,更是天子之地,若是在那里兴起刀兵,必遭‘不臣’之名。”
    曹操连连点头:“那只剩下豫州了,可是,豫州一直是袁公路掌控啊。”曹操所担心的,自然是袁术兵马强壮。
    荀彧继续道:“明公所虑,不无道理。袁公路跨占扬豫两州,兵精粮足。然,袁公路所恃者,蛮力尔!仗着势力强悍,东征南掠,却不修政纪,不治民生,扬豫两地,民怨极高,占山落草者,不计其数。伏牛山以东之颍川、汝南一带,匪冦之患久矣,又有黄巾余党聚集,劫掠州郡,囤积钱粮无数,明公当令精兵,西出陈留,以平匪患,如此以战养兵,既能快速筹措军需,又可使朝廷喜、百姓悦、天下和,何乐而不为也?”
    “好!”曹操一拍大腿,立刻确定了稳定兖州、征讨豫州大计。
    下一步,就是商议细节问题了。
    听了荀彧分析的战略,五木深受启发,对军械坊的下一步工作也有了新的想法。
    “明公,属下有事陈报。”得到曹操首肯,五木说出了一个大胆想法:军械坊在保证军需产品供应的前提下,将剩余生产能力转向民用。
    具体就是:利用军械坊的技术、人材优势,为百姓打造修缮农具,同时开发更加先进的农用装备,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曹操高声叫好,特意嘱咐:百姓来修理农具,不得收取费用;购买农具,一律平价供给。
    “立刻着手实施,赶在春耕之前,将一切准备好!”曹操走出屋子,深深吸了口清凉的空气,叹道:“哎,日子过得真快啊,转眼又是一年了……”

第0160章 耿浩 新年送礼
    再过几天,就是兴平二年(195年)元旦节了。
    家里人忙着打扫房屋、缝制新衣,准备过节,只有耿浩心事重重。
    新式炭笔的销售情况,远远不如耿浩所设想。
    江波儿这个销售总监,使用的仍是卖陶器的老套路:在曲阿城门外摆个摊,来了顾客拼命忽悠。结果是看热闹的人不少,买的人寥寥。
    江波儿把销售不佳的原因归结为产品问题,具体说是产品设计问题,除了外观新颖一些,和毛笔比,没有任何好处啊。
    耿浩觉得是江波儿的销售策略有问题:“城门口,摆摊卖的都是柴米油盐、针头线脑、锅碗瓢盆一类的日常生活用品,买东西的人也竟是些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有几个识字的啊?不识字卖炭笔干嘛?你该去城里这个斋那个坊,找书画店什么的去推销啊。”
    “我去了啊,人家根本不认你弄的这玩意,人家说了,你这个东西不吸墨……”
    “什么什么?”耿浩急了,“拿我的高科技炭笔蘸墨写字?要是需要用墨,我还发明这东西干嘛?”
    江波儿也急了:“我知道这个不用蘸墨,可人家都用习惯毛笔了,反正你这个东西卖不出去。”
    “就没一家店铺老板识货?你没留几只在店铺里,让人家代卖?”耿浩追问。
    “代卖?啥是代卖?”
    “先不收钱啊,卖完再去讨钱。”
    “那哪成?!”江波儿一梗脖子,“一手钱一手货,那才叫买卖,不收钱?那还卖什么货?”
    耿浩和江波儿纠缠不清楚了,收拾起没卖出去的新式炭笔:“算了,你这个二十岁人,长了颗二百岁的脑袋,还是动用我的聪明才智吧。”
    走到门口,耿浩站住了,扭头看着江波儿。
    “干嘛?”江波儿被耿浩看得发懵。
    “不是二百岁的脑袋啊,是两千岁的脑袋呀。”耿浩叨咕完,扭身走了。
    “两千岁?”江波儿自言自语道,“可别喊我两千岁,那我成什么了我。”
    耿浩说是要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但折腾了半天,还是没想出任何办法。
    耿浩觉得,自己不缺聪明才智,也许是这一段实在无聊,聪明才智暂时溜达出去了吧。
    耿浩满地转悠,踅摸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险些撞到女人身上。
    “干嘛呢?”
    “寻找灵感呢。”耿浩继续转悠。
    女人端着水盆,小心地避让开耿浩,回头道:“当家的,马上过元旦节了,你是不是该去拜望下孙将军啊?”
    “会去的。”耿浩继续着对“聪明才智”的追寻……
    终于……
    耿浩把自己转悠迷糊了,感觉眼冒金星,踉跄着抚着柱子站稳,半天才缓过劲来。
    “当家的,你进城拜望孙将军时,喊着波儿一块去吧,让他给丈人家捎些年货过去。”女人在屋里叮嘱道。
    “哦,知道了。”娶了媳妇的好处就是,这些个人情往来之事,耿浩不用操心了。
    “上次孙将军给的上好料子,咱家用不了,你扯上两块,拿给波儿丈母吧。”
    “知道了。”
    “你啥时候去啊?”女人一边在屋里忙,一边叫着。
    娶了能操心媳妇的坏处是,必须忍受住媳妇的叨叨。“好了,我现在就去。”耿浩想还是赶紧出门吧,免得听女人唠叨。
    耿浩赶紧收拾东西,喊上江波儿就要出门,又被女人叫住。
    “当家的,你就这么去见孙将军啊?过节了,怎么也不能空着手啊。”
    “好了,知道了,姑奶奶,我这就再拿一份。”耿浩又去箱子里翻腾。
    “你干嘛呢?”女人站到房门口。
    “不是你说的给孙将军备上礼物吗?”
    女人过来,劈手夺下耿浩拿出的布料:“这是人家上次送给咱的,怎能再拿回去当作礼物送给人家?”
    耿浩想想也是这个理,嘴上却争辩着:“那、那咱家也没别的东西啊?他也未必看得出来,再说,他又不缺东西,带礼物,就是那么个意思。”
    女人斜眼瞥着耿浩:“亏你还是读过书的人,这点礼节都不懂,要不,你去城里,买点啥带去吧。”
    “那不又要花钱?”耿浩提起钱,便想到了滞销的新式炭笔。
    突然,耿浩眼睛一亮:“干脆,我把那些新产品当礼物吧!反正是个心意,孙将军不会在意贵贱的。”也不管女人是否同意了,关键是不想再听女人啰嗦了,耿浩包起一捆新式炭笔,拽着江波儿跑出了家门。
    ……
    拜会了江波儿丈人家,耿浩独自去拜见孙策。
    孙策和周瑜正在商量事情,见耿浩来了,热情地出门迎接。
    “没打扰你们谈正事吧?”耿浩点头哈腰小心地问道。
    孙策一脸严肃道:“迎接耿先生就是正事啊!”
    “哦?呵呵,孙将军你别逗我了。”
    三人回到屋里,闲扯了几句,孙策笑着问道:“耿先生大驾光临,有何见教啊?”
    “孙将军,你可别跟我这样说话,我听着心里发毛。”
    “哈哈哈,好了,不开玩笑了,有事吗?”
    “没什么事,这不是要过节了吗,我媳妇嘱咐我来给孙将军和周将军拜个早年。”耿浩边说,边整理衣裳,施了一礼。
    孙策周瑜也赶紧起身,郑重地还礼道谢。
    还了礼,孙策恢复了嬉皮笑脸,问道:“耿先生家,还是夫人说了算啊?”
    耿浩知道孙策准备用“怕老婆”之事开自己的玩笑,却也不在意:“家里女人说的对,就要听啊,我知道你准备说我‘怕老婆’,我不是怕,我只是敬重,嘿嘿,敬重女人可是有好处的啊。”
    孙策瞪大眼睛:“有好处?快说来听听。”
    “好处嘛,就是可以少干活喽。爱管事、爱唠叨的女人都是爱干活的,听他们多说几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却可清闲了很多,难道不是好事?”
    孙策不以为然地“呲”了声。
    耿浩想想,觉得孙策理解不了自己,孙策的出身和他的地位,不会理解啥是家务活。
    又扯了几句,耿浩怕耽误孙策正事,起身告辞:“哦,对了,过年了,不能空着手给孙将军拜年,将军您现在统镇江南,也不缺什么,我这里备了些自己做的小玩意,作为给您的新年礼物,请笑纳。”
    “哦?还有礼物啊!”孙策很高兴,“快打开看看。”
    见到孙策拿出的新式炭笔,孙策周瑜都觉得奇怪。耿浩给两人演示了炭笔用法,周瑜十分感兴趣,拿起一只,翻来覆去研究着,又试着写画,赞道:“不错不错,方便至极。周某倒要向伯符将军讨要几只,随身携带。”
    “哦?周郎既说好,那一定是不错喽,耿先生,我可否转赠几只给周郎啊?”孙策在这种事上,还是很顾及礼仪的。
    耿浩忙不迭地点头:“当然可以。是我疏忽了,周将军乃儒将,我本该专门送些,下次,我一定为周将军订制几只专用。”
    周瑜摆弄着炭笔,有些遗憾道:“此物果真巧妙,只是有些缺憾,不便带在身上啊。”
    耿浩理解周瑜的想法,古人服饰,不似今天有衣兜裤兜,这种小物件只能揣进怀中,容易丢失,一旦笔帽脱落,碳棒势必会弄脏衣服。
    孙策拿起一只炭笔,上下打量了周瑜一番,将炭笔别入周瑜腰带。孙策拉着耿浩后退几步,看着周瑜道:“如此左挎剑,右插笔,才真儒将风范也!”
    耿浩跟着点头,看着周瑜,突然脑袋里灵光闪现。
    周瑜活动下腰身,还是觉得不满意,腰带上别着半尺长的竹管,弯腰或是扭身,确是不便。
    耿浩两眼放光:“周将军莫急,我有主意了,我马上回去在笔管外面加装精美挂钩。”
    “对、对,像玉佩这样挂在腰下就好。你多多做些来,我买来用。”周瑜笑道。
    耿浩也笑了:“周郎肯买,我耿浩可不敢卖,你用的,我全免费送。”
    “哦?当真?那我可不客气了。”
    “当然!”耿浩拍着胸脯道,随即又换了副谄媚的面孔,“不过,周将军您可得帮我个忙。”
    孙策笑道:“我就知道耗子哥你不会做亏本买卖。”
    耿浩嬉笑着道:“互相帮忙才能双赢嘛,周将军您放心,我求您的事,既不会费您的钱财,也不会影响您的精力。”
    “哦?到底要我帮什么忙?”
    “我先卖个关子行吗?”
    “哈哈,好吧,我周瑜还没如此许诺过,今天看在你这炭笔的份上,就答应了你。”
    耿浩大喜。

第0161章 王队 伤情反复
    新的一年就要到了。
    在徐州过新年,可谓有喜有忧。
    喜的是,和蔡鹏相聚,刘备又掌控了徐州,可以消消停停、欢欢乐乐过个年了。
    忧的是,蔡鹏的伤势不断反复。
    蔡鹏在彭城中的那一枪,正扎在膝盖后面的腿窝处。起初,只当作普通外伤包扎处理一下,可几天过去了,伤口愈合挺快,可膝盖红肿却不见减轻。
    找了几个大夫诊治,蔡鹏的伤情仍没有好转迹象。
    蔡鹏人缘好,当然,和曹豹的关系是好不了了。徐州自刘备以下,都为蔡鹏的伤势着急。不过,再着急,也治不了病。
    陶谦死之前,在病榻上躺了一年多,徐州政事,多由各郡县长官专断,因此,这一年多来,徐州政务之事愈加混乱。
    刘备新接掌徐州,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最基础也最费时的,便是清查徐州户口。弄清户籍人口,才能制定土地、税收、农耕等一系列政策。
    事情多,人手少。刘备头一次掌控州级行政区域,既要整顿政务,又要分派亲信之人驻扎到重要郡县,以防匪患,当然,还有周边虎视眈眈的其他诸侯。
    关羽张飞简雍糜竺孙乾等,或驻扎外地,或经常出差,没有时间照顾蔡鹏,王队不是刘备属下之人,也没什么事,便全力照顾蔡鹏。
    “我不会伤了关节腔、半月板吧?”蔡鹏练的是武术,属于体育类,自然懂得运动医学,他最怕伤到这两处,严重了,会影响运动生涯,哦,不对,现在该说军旅生涯了。
    王队在运动医学方面没有蔡鹏懂得多,只能含糊地说些安慰蔡鹏的话,可躺在病榻上的人,心焦气躁,蔡鹏的脾气也逐渐坏了起来。
    王队一筹莫展,这徐州界内的名医已经找遍了,都是一样的诊治手段,而蔡鹏的伤始终没有任何好转。
    新年,就在王队的愁容和蔡鹏的焦躁中来到了。
    刘备忙得团团转,属下们也都在外地,刘备没心思张罗过节,只是抽空来看了看蔡鹏,吩咐人给蔡鹏和王队置办了许多年货。
    王队亲自做了饭菜,端到蔡鹏的榻边,两个人,两只酒杯,一顿年夜饭,几句家常话,这年就算过了。
    ……
    新年第一天,一清早,便有人上门。
    王队打开院门,来人四十左右年纪,中等个子,眉头好似天生皱着无法舒展开的样子,瘦瘦的脸颊,一付桀骜不驯的胡须。
    “在下张昭,特来探望伯飞将军。”
    “啊,原来是子布先生,快快请进。”王队将张昭让了进来。
    蔡鹏早就听说张昭的名气,更何况还知道,张昭日后属于东吴丞相级大腕。(蔡鹏当然只知大概,张昭并未真正做过东吴丞相)
    蔡鹏挣扎着要和张昭见礼,被张昭赶紧拦下:“伯飞将军万万不可!”
    “那可不行,张先生天下闻名,我哪敢不拜?”
    “伯飞将军折煞在下了,我张昭是民,伯飞将军却是徐州之官,焉有官拜民之礼。”
    张昭一席话将蔡鹏说得满脸通红:“我哪里算官啊,我不过是玄德公属下一介武夫而已。”
    “伯飞将军过谦了,官就是官,民就是民,况且,张昭这条性命,也算是伯飞将军所救啊。”
    “嗯?”王队和蔡鹏都疑惑了,蔡鹏啥时候救过张昭啊?
    张昭道:“唉,陶恭祖在世之时,屡次邀张某入徐州幕府,然张某实无此意,数次回绝,终于招致囹圄之祸,此番若非伯飞将军于彭城拼死搏杀,玄德公也难以执掌徐州,那在下这条性命,怕也是要丧于小人之手了。”张昭言外之意,并不看好陶谦,对囚禁自己的曹豹更是不满,只是碍于曹豹现是刘备属下,不便直说罢了。
    “哦!”蔡鹏反应过来,却显得挺高兴,“那张先生现在可以出来辅佐玄德公了。”蔡鹏始终惦记着拉人入伙,这个张昭算是条大鱼啊。
    张昭摇头一笑:“张某微末之士,无德无能,只有一张嘴,还只擅长得罪人,我还是安心在家耕读吧。”
    蔡鹏还想争取一下,张昭却岔开话题,询问起蔡鹏的伤势来。
    王队觉得张昭见多识广,赶紧介绍了蔡鹏伤情之反复。
    “这群庸医!”张昭听完,骂了一句,寻思片刻,站起身来,“张某在囹圄中识得一医者,许有良方,某这便去请。”说完,便急匆匆走了。
    听说有名医,王队和蔡鹏都很高兴。
    时候不大,张昭引着大夫来了。
    那大夫仔细观察了蔡鹏的伤情,无奈地摇摇头。
    大夫的表情令王队极为失望:“先生,可有办法医治吗?”
    大夫叹口气道:“此伤本就严重,多次医治无效,反倒愈发复杂严重了。在下无能为力。”
    张昭听自己介绍的“名医”如此说,颇觉尴尬和无奈。
    “没事啊,大不了不要这条腿了。”蔡鹏笑着安慰众人。
    那大夫又道:“不过,也许有一人可以医治此病。”
    “谁?何人?”王队和张昭赶紧问。
    “在下数年前,曾蒙神医指点,只是在下实在愚钝,未能学得神医皮毛。”
    “你说的是华佗?”张昭问道。
    “华佗?!”王队和蔡鹏听到这个名字,仿佛看到了希望。
    大夫点点头。
    “去哪里能找到神医华佗?”王队追问。
    “先生始终四处行医,救死扶伤,听说这一段在江南吴郡一带。”
    “那么远啊?”蔡鹏有些失望。
    “确是不近,不过将军的伤,恐怕只有华先生才有治愈的把握。”
    “吴郡,江南?”王队自言自语。
    ……
    送走了张昭和大夫,王队再三劝说蔡鹏:吴郡虽远,但若真能找到华佗,这伤一定可以治好。
    “那么远,地方又那么大,能找到吗?”蔡鹏还是犹豫,心里更舍不得离开刘备、离开张飞等一干兄弟。
    王队尽量用轻松的口吻开导蔡鹏:“华佗那么大的名气,一定容易打听到他的行踪。去江南,还可以顺路去曲阿找找耿浩。况且,即便是找不到华佗,去江南散散心也是好的。”
    蔡鹏还是舍不得离开。
    王队暗自盘算:看来,只能请刘备出马了。
    王队拜见刘备,详细介绍了最近蔡鹏病情出现反复的情况。
    “再拖延下去,我担心他的腿会废掉。”
    “啊?如此严重?”刘备没想到普通的外伤竟发展到这种地步,“王先生的意思是?”
    王队将欲带蔡鹏南下,寻找华佗诊治的想法说了。
    刘备听完,默默点头,半晌不语。
    终于,刘备抬起头来:“难道就没有其它办法了?”
    王队摇摇头。
    “我实在舍不得伯飞兄弟离开啊。”刘备有些哽咽,眼中闪烁着泪光。
    “玄德公,蔡兄弟康复了,他一定会回来的。”
    刘备答应去说服蔡鹏,王队开始筹备南下事宜。

第0162章 耿浩 新产品代言
    波儿媳妇有了身孕,“耿家麻将馆”暂时闭门歇业了。
    元旦节期间,耿浩有了更多时间,他把自己关在小仓房里,完善了新式炭笔的设计。
    过了节,耿浩提着一袋炭笔来找周瑜。
    改进的炭笔,加装了各式钓挂器件,有的使用了丝线,有的加装了竹制的类似钢笔的笔夹,还有的配了可以悬挂的笔袋……
    周瑜逐一佩戴,摆着各种姿势,感受佩戴后是否会碍事。
    周瑜十分肯定耿浩的改进,耿浩上次拿来的炭笔,周瑜试用了多次,也将试用感受反馈给耿浩。总体是肯定,但还有一些不足。
    周瑜一边说,耿浩一边认真记录,并说出自己的进一步完善的想法。
    “炭棒写小字太粗,写大字太细,这一点不如毛笔。”
    “嗯,我回去开发多个规格的出来。”
    “笔杆都是竹的,和华贵服饰不般配。”周瑜是个讲究穿着的人,很在意服装与配饰的搭配。
    耿浩是个邋遢的人,以前是不变的一身行头:皱巴巴的t恤、脏兮兮的牛仔配双运动鞋,变化的,不过是根据天气冷暖,套上或薄或厚的外套,听周瑜如此说,耿浩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我立刻回去尝试用不同材质做笔管。”
    “如此最好。”周瑜也被耿浩激发了灵感,“可以尝试铜、玉等物啊,若是用玉做笔管,便可搭配多种服饰,握在手里,亦有温润之感。”
    耿浩连连点头,认真记录着“用户体验”。
    “不过,还有一事甚是严重。无论用何材质,制作均费时耗神,可是这个炭棒损耗很快,炭棒耗尽,笔管留之无用、弃之可惜。”
    耿浩意识到,这可是个严重问题,竹笔管扔就扔了,玉笔管、铜笔管若是扔了,往轻了说是“包装过度”,往重了说可就是“奢靡之风”了……
    “哦,好,节俭环保该提倡,奢侈浪费很可耻,我回去想办法解决……”
    ……
    耿浩四年多前,就认识周瑜了,如果算上最初被孙坚军俘虏,喊着周瑜的名字救命,耿浩五年前就和周瑜扯上关系了。
    认识这么久,头一次和周瑜聊了这么多,说了这么多。
    周瑜和孙策,都属于玉树临风型,外形俊朗,但给耿浩的感觉却完全不同。
    孙策是表面上笑嘻嘻,没个正经,但一涉及正事,便立刻换了面孔,严肃起来更是吓死人。跟孙策在一起,耿浩总有提心吊胆的感觉。
    周瑜则不同,刚认识周瑜时,耿浩觉得周瑜不苟言笑,还有些孤傲,这也难怪,耿浩第一次和周瑜接触,便是那“玉玺”事件,耿浩那次是无比紧张、狼狈不堪,从那开始,见到周瑜,便觉心里发虚。(参见《寻宝奇兵》前后章节)
    这次和周瑜深入探讨新式炭笔的改进问题,耿浩发现,周瑜冷峻的外表下,还有一颗时尚的心啊。人家是奶油小生型嘛,不时尚怎么配称“周郎”。
    周瑜也发现相貌猥琐的耿浩,竟然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艺术眼光更有独到之处。
    简单说吧,新式炭笔,技术与时尚,拉近了三国时期“高帅富”与两千年后“丝男”之间的距离。
    两人间的谈话,逐渐从“技术”“时尚”话题,转向真正的聊天唠家常,相互间的称呼也从“耿先生、周将军”变成了“耿兄、周郎”。
    聊着说着,时候已不早了,耿浩收起记得满满当当的绢布,起身告辞。
    “耿兄稍等。”周瑜找出一截玉管,粗细正适合做笔管,“小弟家中原有一只玉锁,不慎跌碎,只有此杆上好,某原本想找巧匠以此做只玉笔,现在就送于耿兄,试做炭笔吧。”
    耿浩再三感谢,伸手欲接,周瑜笑着把手收了回去。
    “耿兄,你上次说要我帮忙,现在总该告诉我帮什么忙了吧?”周瑜笑着道。
    耿浩和周瑜聊了半天,也愈发了解周瑜、敬重周瑜了,认真地道:“我想让周郎你做新式炭笔的代言人。”
    “代言人?”周瑜何等聪明,略一沉吟,便大概明白了“代言人”的含义,连连摆手道:“不成不成,这可万万不成。”
    “咦?做代言人怎么了?”耿浩怀疑周瑜是不是想和自己讨价还价,提高代言费啊?!
    周瑜十分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