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巡洋舰中,“广乙”级鱼雷巡洋舰地火炮装备则显得稍稍单薄,主炮采用了3门口径120毫米的江南局速射炮。2门分装在前部两舷的耳台内,1门安装于舰尾,此外,另有4门47毫米口径哈乞开斯单管速射炮安装在舰桥附近。
    综合来看,“广乙”级鱼雷巡洋舰的设计上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即可作为大型的鱼雷突击兵器使用。可以航行至远海作战。同时搭载的火炮威力又大大超过小型鱼雷艇,而且舰体防护上还采用了时髦的穹甲设计。这些设计思路很类似于当时还处在襁褓中地驱逐舰。
    “广乙”舰在林国祥的指挥下曾在丰岛海战中连续攻击三艘比自己大得多的日舰,表现相当出色,鉴于北洋舰队目前缺少用于侦察和扫雷的快速驱逐舰,孙纲想要给北洋舰队增加此类舰艇,“广乙”级鱼雷巡洋舰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中国来说,现在这种鱼雷巡洋舰的制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只要在此基础上稍作改进,便可以达到他地要求。
    他让北洋船政局地技术人员根据“广乙”级鱼雷巡洋舰的数据重新做了改进和调整,使舰身变细,尽可能地加强火力和防护,并提高航速。
    孙纲的要求是,改进的的“广乙”级鱼雷巡洋舰需要加装猎雷器和更多火炮,而航速则必须达到22节以上。福州船政局提供的资料和图纸数据经过技术人员的修改后,提供给了耶松造船厂,由他们按照图纸和技术要求负责建造。
    为了防止泄密,孙纲没有选择向这家英国人在中国开办的造船企业订购两种新式装甲巡洋舰,虽然他们对此也很感兴趣。
    至于战列舰和潜艇,当然就更不可能了。
    对这些在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还是要小心些好,如果他们将中国的新式装甲巡洋舰和战列舰的关键信息传回本国,对中国海军的影响可是非常大的。
    另外,法国美女帮他设计的新潜艇,也已经让北洋船政局变成了现实。
    经过北洋船政局工程技术人员不懈的努力,新潜艇“海鲲”号建造完成,正式下水海试。
    这种中国拥有的第三级作战潜艇长76米,宽6。5米,标准排水量增加到620吨,采用双层艇壳,内燃机和电动机双驱动推进,可潜深至水下30米,经过测试,水面航速居然可以达到21节,水下航速也提高到了9节,拥有三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艇首2具,艇尾1具),一次可以携带10枚新式长程鱼雷出击。由于取消了甲板炮的设置,节省了空间,加大了燃油的储存,使潜艇的续航力也有了显著提高,虽然比起水面舰艇来,还是相差很多。
    应孙纲的要求,这艘新潜艇上安装了最新的无线电通讯装置,用于同基地以及其它各艇之间的联络。
    虽然北洋军情处已经用无线电装置来进行远距离通讯并取得了成功,但现在的无线电装置体积较大,在陆地上用还可以,但是如果在空间有限的潜艇上用,还有待于进行改进。
    加装了无线电设备的潜艇,目前在全世界的海军里,也只有中国海军有。
    而中国新潜艇艇首那尖锐的、十分“另类”的冲角,也使得她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任何潜艇。
    如果这一切都能够顺利进行的话,“狼群”,将真的首先在世界的东方、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出现!
    新潜艇下水后,孙纲就带着娇妻爱儿在水下畅游,让幼小的孙晨钧在艇首鱼雷发射管里隔着透明玻璃罩观赏感受水下的神秘世界。
    现在的时代,还没有诸如“海洋世界”一类的娱乐场所。
    小小的孙晨钧,现在就可以领略到海底世界的神秘与瑰丽。
    比起这个时代的孩子,甚至于后世的许多和他同龄的孩子,他都要幸福得多。
    不是谁家的孩子,都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大海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看着孩子赖在鱼雷发射管里死活不肯出来,马看着孙纲,微笑道,“他将来恐怕也是海
    爱妻的话一下子勾起了孙纲的心事。
    如果自己实现了心中的计划,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自己的爱妻和孩子应该会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了。
    但是,周围虎视眈眈的西方列强,会允许中国人民生活在和平安定当中吗?
    想到自己即使建立了一个全新意义的中国,年轻的新中国也会和自己的孩子一样,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
    自己的孩子,会不会亲眼见到,多少双无助与冰冷的眼睛,流着泪望着天际,眼看着无尽的烽烟,掩盖了天空与未来?
    新生的中国,究竟会走向何方?
    孙纲忽然意识到,他即使让中国站了起来,自己将要面对的问题,仍然很多。
    而且,并不比现在轻松。
    而现在,他已经有了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二百八十)荣禄的难题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坐在“海鲲”号潜艇里,马看着走神了的孙纲,微笑着说道,“你已经尽了你的力量,这就够了。”
    “不,我做的还很不够,”孙纲摇摇头说道,“要让这个国家真正的摆脱威胁,还需要做很多别的事情,那样的话,我就得需要更大的权力才行。”
    “可你即使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力,恐怕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左右这一切。”爱妻看着他,轻声说道,“人连自己的命运都掌握不了,何况一个国家?还是中堂大人说的好,尽人事,听天命。”
    “你们夫妻俩有时候总会说一些奇怪的话。”不远处的法国美女设计师奇怪地说道,“这就是你们中国人所说的心有灵犀吗?还是我仍然不了解你们中国人?”
    听了丽妮的话,孙纲和马相视一笑。
    有些话,只有他们两个穿越者自己懂得。
    “只有相爱的人才能做到心有灵犀啊,”马取笑她道,“丽妮如果爱上我家大人的话,就可以和他心有灵犀了。”
    “那我现在恐怕还做不到。”丽妮看了一眼孙纲,摇摇头说道。
    马笑了起来,有些得意地看着孙纲,孙纲有些尴尬,怕她再说出些什么别的,赶紧岔开了话题。“谢谢你帮助我们造出了新潜艇,丽妮。”孙纲真诚地说道,他这句话确实是发自肺腑的,这个法国美女技师在潜艇方面对他的帮助可以说是极大的。
    “那倒不用谢,我的梦想能在这个黄龙旗下的古老国度实现,就已经让我很满足了。”丽妮说道,“现在连法国海军都没有这样的潜艇。听说法国政府也开始建造更大的战列舰了,他们和英国海军一样,都把潜艇当成小国海军的偷袭武器。如果他们不改变这种认识,将来一定会吃苦头地。”
    听了她的话。孙纲在心里一笑,嘴上却没有说什么。
    他其实巴不得那些西方主要列强地海军不重视潜艇的作用,那样,在未来的战争中,拥有大量潜艇和成熟的水下作战技术的中国海军。有能占有相当大地先机。
    出于国家利益,他是不会把这些话对丽妮说的,虽然这个性子直爽热情的法国美女,已经成了他们夫妻的好朋友。
    “喂!小家伙,到时间了,快出来!我们要浮上去了!”丽妮对着黑洞洞的鱼雷发射管叫道,“如果你不想让我们大家全都闷死在这里的话。”
    “让我再看一会儿。求你了。”看见丽妮动手拖他的小脚。孙晨钧在里面抗议道,
    “呀。小家伙,放屁了,臭死了。”丽妮大叫道,“快,上浮,伸出通气管!”
    操纵潜艇地北洋船政学堂的学生们也感觉到了空气地“异样”,全都哈哈大笑起来。在说笑声中,他们开始操纵潜艇上浮。
    “小家伙,再敢在潜艇里放屁,我就把你当鱼雷发射出去!”丽妮抱着孙晨钧。点着他的小鼻头,笑着“教训”他道,
    在完成了潜艇的测试,孙纲来到了岸上,一个亲卫急匆匆地对孙纲说道,“禀大人,荣相来了,正在水师衙门里等着见大人。”
    孙纲听了微微一愣。随即点了点头。让马和丽妮等人带着孩子先回去,自己则径直去水师衙门去见荣禄。
    荣禄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来见他。难道是发生什么事了?
    上次“龙乡”号战列舰加入北洋舰队的入役仪式,孙纲还现巴巴提前给直隶总督府发了电报,请荣禄前来参加,可荣禄却以有事婉言谢绝了,这次为什么会突然不请自到,让孙纲很是奇怪。
    他急急忙忙地赶到自己的官厅,荣禄坐在那里等他,看他回来了,笑呵呵地迎了上来,孙纲上前给他见礼,他笑着止住了他,两个人坐了下来,荣禄对他说道,“前次龙乡舰下水,因故未能一睹新式铁甲巨舰雄姿,至为遗憾,所以这回一旦得闲,就赶来了,刚才在口外见巨舰试车,果然非俄人可比。听说龙乡舰刚一入役,就扬威异域,真是可喜可贺啊。”
    “若无皇上荣相及朝中诸公主持大局,难有今日之功。”孙纲和他客气了一句,目前他还不清楚荣禄找他的目的,先听听他怎么说。
    “海军有如此规模,殊为不易啊,你居功至伟,就不用谦虚了,皇上和皇太后都知道。”荣禄说道,“如今我海军已今非昔比,而青岛仍在德人之手,皇上为之寝食不安,至有青岛不回,天下民心尽去之语,可教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惭愧啊。”
    孙纲立刻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
    当初青岛被德国人借口“巨野教案”传教士被杀一事强行占据,中国索要未果,日本趁机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只好先承认了德国人地行动,好腾出手来对付日本,等到打败了日本之后,再回头解决青岛问题。
    这虽然当时是荣禄出的主意,但其实也是现实当中无奈的选择,不能说荣禄这么做就是错的。
    而后来战局的发展也很出人意料,中国打败了日本,但日本却被欧洲列强瞬间瓜分,中国想要以夺占的日本岛屿向德国换回青岛,却遭到了拒绝,虽然德国“慷日本之慨”,给了中国屋久岛和种子岛做为“补偿”,算是给了中国一个面子,但对中国来说,其实仍然是“得不偿失”的。
    青岛到现在没收回来,对荣禄的压力也很大,毕竟,当初是他先提出来先放弃德国对付日本地。
    “青岛为海军要埠,又迩于京师,落在德国人手中,实为国家大患,”孙纲说道,“若有一线之机,就当尽快收回。”
    “说地是,”荣禄听到他这么说,显得十分高兴,又对孙纲说道,“我北洋水师之两艘铁甲巨舰,皆为万吨以上,船大炮多,盔坚甲利,德国在青岛之水师无一舰可比,我若以水师相压,能否收回青岛?”
    孙纲听他这么说,不由得暗暗心惊,看荣禄这意思,是认为北洋舰队目前的实力比德国人在青岛地舰队强,想动手向德国人要回青岛了。
    荣禄这么想也不能算错,北洋舰队现在确实有和德国人一战的实力,而且颇有胜算,但现在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德国,而是在俄国人这边。
    俗语说的好,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北洋舰队即使打败了德国人,把他们从青岛赶走,也必将会遭受重大损失,面对近在咫尺的俄国人的威胁,中国还会有余力对付吗?
    德国人虽然占据着青岛,但毕竟离得远,而俄国人和中国离得最近,对于中国的威胁,应该说比德国人要大得多。
    “荣相忧国忧民,既有此问,敢不以实相告,”孙纲略一思索,对荣禄说道,“我北洋水师现有此铁舰两大艘,再加上多艘快船,可与德人相角,而不落下风,所虑者,一旦水师折损过重,无以应俄人之迫。”
    荣禄也不白给,立刻就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不由得点了点头。
    “你说的也是,”荣禄说道,“我问过祖圭,他也是担心俄国人那里。他说如果再有一艘铁甲巨舰的话,咱们就可以直接向德国人兴师问罪了。”
    “眼下海军经费恐不足再建一艘万吨巨舰,”孙纲开始向荣禄“哭穷”,“我想先造一艘7000吨左右之大快船,以应急需。”
    虽然说他已经得到了王炽和台湾方面的资助,但本着“富日子穷过”、“不能露富”的原则,他还是得说钱不够,再说了,他手里的“项目”要是一下子都上马的话,也确实不那么充裕。
    “看样子收复青岛,还得在等一等了,”荣禄叹息了一声,说道,“钱我帮你再想想办法,这万吨巨舰,总要再有一艘才好,无此巨舰,不足以固海疆啊。”
    “那就烦劳荣相了。”孙纲听他话里的意思是打消了现在动兵收复青岛的念头,在心里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不过,北洋水师现在实力大增,船多势众,而奈何不了德国人,太后问起来,北洋有了这么多的好船,对德国人却没有什么动作,属实难以交待。”荣禄的这句话又让孙纲的心悬了起来,只听他说道,“听说你与德国水师提督有过私交,能否就青岛事宜再想想什么办法?”
    他说完,眼睛紧紧地盯着孙纲,象是要看他是什么反应。   

(二百八十一)用“海军会操”解决
    荣禄知道他和德国远东舰队司令迪特里希认识,这个时候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暗指他有“通敌”的嫌疑?还是有什么别的目的?
    可那时候德国人是“友军”啊?
    难道是慈禧太后现在要他们想办法收回青岛,甚至不惜同德国人开战?
    按孙纲在这个时代的眼光来看,慈禧其实不是象后世好多书中描写的那样,被整个“妖魔化”了。她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制度培育出来的社会上层人士的代表人物,与那些“野史”的描绘正好相反,她生长在一个富有的满族官僚家庭,养尊处优,入宫后的经历也可以说一帆风顺。虽然少年时代没有受到足够的文化教育,执政初期出现过错别字连篇的笑话,但通过学习臣子为其编写的总结历代统治经验的《治平宝鉴》,学习书画、阅读小说、听书和看戏,其见识水平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无论在经典文化和通俗文化方面,她都具体而微地体现了中国士绅阶层所传承的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
    但是,当时的中国传统文化已形成了僵硬的体系和制度。知识内容固定化、信条化,自我更新机制非常薄弱,而且缺乏与异文化平等交流的传统。而这又是士大夫阶层荣辱沉浮的基本凭借,令人不敢逾越雷池半步。于是,造成整个中国出现了“制度性”的“群体愚昧”。
    在这样的文化制度下,了解和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通常是少数人的行为,且往往伴随着或大或小的风险。中国上层群体对西方先进文化的不甚了解,在慈禧身上地表现尤其明显。
    在她看来,朝廷花费巨资建造地铁甲巨舰,既然在对日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用来收复青岛。也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不然的话。朝廷花那么多地钱造船,用来做什么?
    可她恰恰不知道,德国和日本。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国力军力,均不可同日而语。
    话又说回来了,和德国开战。那么近在咫尺的其它欧洲列强会有什么反应?
    慈禧算是满族上层人士当中比较有见识的了,可她地眼光,看不到那么远。
    如果是李鸿章,就不会这么想。
    现在看来。荣禄的想现在收回青岛的想法,应该也是慈禧的意思。
    “当初德舰助我攻日,不幸中雷,我曾经安排彼就我船厂修葺船体,因有书信相答,后在日本与其有过数次会晤,”孙纲平静地答道,“说起来有些熟,但青岛事涉两国。恐非私下协商能够解决。”
    “你有什么办法,说来听听。”荣禄又问了一句。看样子,如果不给他一个满意地答案,恐怕是不行了。孙纲的脑子在飞快地转动着。
    “为今之计,若动兵以复青岛,不免两败俱伤,为他国所趁,莫若效古法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孙纲想了想。对荣禄说道。“据海军章程规定,我之海军每逾三年会操一次。由海署奏请简派大臣会同北洋大臣出海校阅。不如借海军会操之名,邀请德国海军参加校阅,于青岛洋面举行观舰式,使德人见我海军兵威,然后再借机向德人提出补约,即补充修改《胶澳租借条约》,许彼与我共用青岛,如此一来,既向德人证明,青岛之主权仍在我,仅借彼海军存身之用,我民与德民在青岛之地位相等,可自由出入青岛,行商谋生,而彼不得欺压我民。以此款补于条约内,求徐图挽回,待他日有机可趁,再求收回。”
    “你说的这个办法很好,”荣禄赞许地点了点头,指点着他笑道,“你是不是早就想过这么办了?我不问你还不说。”
    “事关重大,这只是一个设想,能不能行,还得荣相和朝中诸公多方筹谋才可,”孙纲笑了笑,说道,“荣相忧心国事,日夜操劳,既然见问,敢不实言相告。”
    这几句话他自己感觉说得有点“贱”了,不过没办法,眼前的毕竟是慈禧太后的宠臣,权倾朝野,而且还是他的顶头上司加“正管”,不“拍”几下是不行滴。
    “你行事沉稳,见识卓越,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年轻有为,”荣禄说道,“不象那个忘恩负义的人,名字带有为二字,哼哼,只怕未必有为。”
    荣禄的这句话让孙纲不由得一愣,荣禄和康有为“不对付”众人皆知,可荣禄话里的那句“忘恩负义”又是从何说起呢?
    荣禄很快就给了他答案,他接着又自嘲地说道,“皇太后还曾经笑问我,你们不是好朋友吗?因何相恶如此?我无言以对,今天和你说起来,惭愧之至,可别笑我啊。”
    孙纲听得吃惊不已,这意思是说,康有为最初能够进入朝廷,里面还有荣禄地功劳不成?
    难道,荣禄竟然也是当初康有为的举荐人之一?
    这件事回头得让军情处查查,倒不是为了别的,他现在对这个“戊戌变法”的“历史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越来越想知道了。
    荣禄又和孙纲谈了一些关于海军会操一事的细节,这才满意地告辞而去。
    自己的这个“海军会操”的想法其实在他脑子里早就有了,他只是拿不准该什么时候行动,眼下倒也可以说是一个机会,即使达不到完全收回青岛主权的目地,也可以使德国人心有顾虑,重新考虑和评估与中国地关系,为中国将来收回青岛打下伏笔。
    送走了荣禄,孙纲去了北洋军情处,让江穆齐查一下荣禄当初和康有为有没有联系,江穆齐很是奇怪,可能是觉得这件事眼下无关紧要,但他还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孙纲的命令。
    北洋军情处地工作效率果然非同一般,工作人员很快汇集了相关信息请孙纲过目,孙纲看完后才知道,其实不光是翁同,张之洞、陈宝箴、孙家鼐和荣禄等有权势的朝廷重臣都曾举荐过康有为,而且荣禄还是向慈禧太后举荐康有为的(不要忘了,袁大头也是荣禄举荐的)!
    而后世的一些史书上明明写着,康有为欲除之而后快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荣禄!
    荣禄虽然不赞成康有为的“变法”,但孙纲从他的所作所为看,他根本算不上是守旧派,自打荣禄接替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以来,对海军的发展和孙纲的造舰计划一直是持支持态度的,他还编练武卫三军,大力加强陆军军备。面对朝中那些顽固不化的要恢复弓刀骑射的“蠢人”的指责和反对,他曾经说:“自火器盛行,弓矢已失其利,习非所用,与文科举时文试帖之弊略同。”并上奏朝廷要求逐步废止原有的“武举”考试,以新式的武备学堂和京师大学堂取代。由于他的地位和权势,这个建议很快就被采纳了,中国的军事制度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能不说,有他的一份功劳在里面。
    荣禄反对“变法”,其实是反对“剧变”,而不是反对“渐变”。
    作为熟知历史教训,从后世穿越来的孙纲,现在对康有为的这个“剧变”式的变法,也是很不以为然的。
    康有为这么弄,已经快把人得罪光了(据说翁师傅看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时,有“真说经家一野狐也,惊诧不已”的话,张之洞也“忍无可忍”写了《劝学篇》进行过反驳)。
    看完了这些信息,孙纲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
    不过,好在现在李鸿章还在,有老头子在朝中坐镇,孙纲估计出不了什么大乱子,朝廷现在没空搭理自己,自己现在手头经费又比较充足,索性放开了手脚,做自己想做的事。
    上次英国人“慷日本人之慨”送给自己的那一大一小两艘巡洋舰“河泉”号和“龙田”号,经过改装完毕后,“龙田”号被赠送给了朝鲜海军,被朝鲜海军更名为“光武”号,成为目前朝鲜海军的旗舰,“河泉”号被孙纲更名为“海勋”号,加入了北洋舰队。
    据同舰而来的外籍船员讲的,“海勋”号原来是巴西海军的“奥米兰特。塔曼达尔”号巡洋舰,被日本海军买回来后更名为“河泉”号,参加过进攻朝鲜的战役,并作为远洋袭击舰侵扰过中国海岸,后来在东京湾被英国海军解除了武装并俘虏。
    因为它速度较慢,所以没有参加“壹岐海战”,侥幸没被“龙扬”号的巨炮击毁,不然的话,孙纲可能就捡不到这条船给北洋舰队了。   

(二百八十二)黄遵宪抓的“大奖”
    “奥米兰特。塔曼达尔”号巡洋舰排水量4735吨,舰长89。66米,宽14。43米,吃水6米,7台燃煤锅炉,7500匹马力,双螺旋桨推动,航速17节,拥有10门152毫米主炮和2门120毫米副炮,火炮布置和“漫游者”号铁甲舰(就是原来的阿根廷铁甲舰“勃兰”号)一样,带有一些“古韵”,主炮布置在两舷的两个耳台内,和北洋舰队原来的“宁远”舰差不多。其总体性能一般,英国人把这样一艘看着吨位挺大,但并不算先进的巡洋舰送给了中国,其实也不能说他们很大方,这种船虽然目前来说还不算太落后,可财大气粗,“君权”就造了一大堆的英国海军留着用处也不大,送个人情给中国人,对英国人来说,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艘“半老不老”的巡洋舰加入到北洋舰队后,更名“海勋”,由蓝建枢管带,经过了数次试航,据舰上官兵反映,这艘巡洋舰“整体表现”还不错,经过整修改进了轮机后,在强压通风的情况下也能达到将近20节的航速,能够和北洋舰队巡洋舰分队的其它各舰编队配合作战。
    想到日本人辛辛苦苦弄来的一艘艘军舰,最后居然成了中国的,孙纲也不由得为之叹息。
    没有了海军的日本,还能够在世界上存在多久?如果中国没有了海军,未来会不会比日本还要悲惨?
    想到现在因为自己的关系,中国已经有了两艘万吨以上的战列舰。以后还可能拥有更多更好地新式舰艇,他既感到庆幸,又感到自豪。
    大海军,已经不是梦了!
    这些天也可以说是“好事成双”,孙纲这些天正为这些军舰改装的事情忙活,远在日本的黄遵宪黄大诗人也给他带来了好消息。
    那就是,在瓜分日本海军剩余舰艇的“活动”中,黄遵宪手气极佳,又为中国弄了一艘巡洋舰回来!
    为什么说黄遵宪“手气极佳”。是因为,瓜分日本海军剩余舰艇的“行动”居然是各国以“抓阄”的形式进行的!
    不清楚这是哪个国家的谁出的主意,孙纲也不想知道了,反正现在他已经看见了,那艘被黄遵宪“抓”来地巡洋舰就停在码头上。
    据前去接舰一同回来的南洋舰队官兵介绍,这艘日本快速巡洋舰名叫“那须”号,是从阿根廷买来的,即原来阿根廷海军的“七月九日”号巡洋舰(阿根廷的船总是用日期来命名,也是很有意思的)。
    “七月九日”号也是英国造的快速巡洋舰。和北洋舰队的“海宁”、“海菁”(“东方公主”最早也是阿根廷的,真是缘分啊)都是同型舰。排水量为3500吨。舰长106。67米,宽13。41米,吃水5。94米,拥有4门152毫米40倍口径主炮,分别布置在舰首尾两端地4座耳台内。另有8门120毫米副炮,除沿中轴线在舰首尾各布置1门外,另外6门全部布置在两舷的六座耳台内,火力很是强大,她地航速也很快,和“吉野”一样,能够达到惊人的23节,虽然吨位较“海宁”和“吉野”为小,但总体水平丝毫不落下风。
    “七月九日”号巡洋舰被日本人出“巨资”从阿根廷人手中买下后,更名为“那须”号。文字版首发无弹窗的网但并没有立刻开回国内,受甲午日本战败及《中日天津条约》的限制,日本人不敢把排水量超过3000吨的军舰开回国内,只能和阿根廷秘密达成一项协议,在阿根廷建立训练基地,将日本海军官兵秘密派往阿根廷,在“那须”号上进行训练,丁酉战争爆发后。“那须”号在第一时间内赶回了国内参战。先后参加了入侵朝鲜、围歼朝鲜海军的战役,“那须”号先在釜山击沉了包括朝鲜海军“汉阳”号巡洋舰在内地多艘舰艇。随后又炮击汉城,掩护日本陆军登陆并占领汉城,后来还参加了举世震惊的“壹岐海战”,同邱宝仁率领的北洋舰队巡洋舰分队激战多时,后来在发现北洋舰队的“龙扬”号战列舰前来增援自己的巡洋舰分队时,才被迫撤出了战斗。
    因为该舰在“壹岐海战”中表现英勇,海战结束后舰上的官兵都受到了日本明治天皇的嘉奖,但这也是这艘巡洋舰最后的一次战斗了。
    在“壹岐海战”中,“那须”号巡洋舰被北洋舰队的“海宁”号巡洋舰和后赶来参战的“东方公主”号巡洋舰连续击中(三艘同样来自南美地巡洋舰,而且都是英国造的同型舰,可以说有着“一母所生”的“血缘关系”,这一刻在同一个战场上刀兵相见,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受损严重,海战结束后日本工人一直在对她进行抢修,但随着北洋舰队对日本的大规模封锁和袭扰,战局对日本日益不利,修复工作需要的部件和材料一直无法凑齐,为此负责维护她的日本官员急得愤而切腹自杀,以谢国人!
    等“那须”号巡洋舰的修复工作最终完成时,日本已然败局以定,“那须”号还没有来得及参加战斗就在东京湾被英国海军解除了武装,随后一直停泊在那里屈辱地等待着任人宰割的命运。
    如今,这艘巡洋舰成了中国海军地战利品,也许,和她地另外两个“姊妹”一样,这就是她们的宿命吧?
    被黄遵宪派来送舰地南洋管驾蒋超英陪着孙纲在“那须”号上查看舰况,“大人看那里,应该是当初咱们水师开炮给这条船上留下的弹痕。”蒋超英指着炮罩上的一处轻微弹痕对孙纲说道。
    “这一处可能是血迹呢。”一名水兵指着上面另一处黑乎乎的印记说道。
    孙纲看了看上面的印痕,不由得默然不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