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二姑娘择婿记-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些近日发生的新鲜事儿才走。
  这日贞书才端了一碗汤药进来瞧苏氏,就听那苏姑奶奶讲道:“听闻昨夜宫里皇帝崩了,崩前还跟你们府里对出去的荣妃娘娘吵架,因此如今荣妃娘娘都叫皇后下令给关起来了。”
  苏氏虽如今渐知苏姑奶奶这巡城御史知道的事情多,但一分的事情她能加进去九分耸人听闻的言语再说出来,是已也不全信,应付道:“若皇帝大行,为何东宫太子不登基?”
  苏姑奶奶摆手道:“成王如今领着大军,正在杀来的路上,太子那敢登基?”
  贞书听她越说越悬,放下汤药下楼去了。过了半晌她又煮了些热粥并几个点心送来给苏氏与苏姑奶奶用,远远听苏姑奶奶道:“太子妃与平王自幼是相好的,如今两人更有私信相通着。通私信的这小丫头,正是街坊黄大郎家的闺女,那黄大郎家的内人与开保寺的和尚有染才有的她……开保寺那和尚给京中许多人家的不孕妇人开过光,他开光十分灵验,一开就能怀孕……”
  苏姑奶奶每日都要到装裱铺来讲这些京城中的鸡鸣狗盗之事,苏氏本在病中又是好打听消息的人,听了这些东西越发趟着不肯挣扎起来下地走一走。好在此时将她们已搬到了后院小楼上,不至扰的前面装裱铺中乱乱糟糟。
  到了二月初,宫里果真放了消息说皇帝崩了。宫中罢朝五日太子才能登基,民间婚丧嫁娶一概也要停办,连喜庆的衣服都不能穿着,有品的人家夫妻都不能同房,要给皇帝守孝。苏氏在床上听了这才惊的坐了起来道:“这还了得,只怕上回姑奶奶说宫里拘了咱们荣妃那事是真的,这事叫咱们府里知道了,万一老祖宗一翻身背过气去,贞媛不得又要守三年孝才能出嫁?”
  她取了额上贴的狗皮膏药,起床踮着小脚儿打扮打扮,带着贞媛与贞亦两个摇摇摆摆就往宋府中去了。
  钟氏也是才知道荣妃娘娘被拘了的消息,在正房火炕上哭的死去活来。贞秀亦是披头散发钗乱履散的抱着钟氏作安慰。苏氏怕撞到枪口上,遂在外间挤眉弄眼叫了贞秀出来问道:“你瞧着她如今可还能熬些日子?”
  贞秀摇头道:“她都十几日没有解过大便,只怕烧都要烧死了。”
  苏氏透过珠帘瞧着钟氏也是面上一片死灰,指了自己两两颊道:“你瞧她的两颊上,那死气慢慢泛上来了。”
  贞秀这几个月贴身伺候着祖母钟氏,累的精疲力竭,连带身上的肉都稀松了不少。她偎在苏氏身边道:“娘,如今夜里都是我在炕上陪着,有时她半天不出一口气来,女儿的心都要吓得跳出来了。”
  苏氏怒道:“你四叔母在那里?她一人独占着这大院子又领了剩下的田地,这些事就本该是她来做。”
  贞秀叹了口气道:“如今祖母怕自己昏昧了不识人将银钱错给了,四叔母那里是身边都不肯要的。”
  苏氏道:“我的好孩子,你虽看重银钱却也要掂量好了,这些孙子孙女中独你伺候她到终老,她要当面给你个承诺才可,不然岂不是白孝顺了?”
  贞秀推了苏氏道:“如今她就在我手里捏着,那些银子跑不出我的手掌心去。”
  苏氏带着贞媛贞怡两个急匆匆别过沈氏回到东市,又悄悄自贞书床下取了张二十两的银票亲跑到城北开保寺去找那苏姑奶奶,欲要让苏姑奶奶将那手里的好苗子给贞媛寻来,叫贞媛好躲过孝期直接出嫁。
  苏姑奶奶即得了银票,就将这事情真当成件事情来作了。时值春光才至还凉的日子,她亲自挎着小篮子到了装裱铺替贞媛打扮好,一连几日的约好了男方到自己家中去相见。几天下来,也不知见了多少公子少年郎,贞怡与贞书两个也有些期待,每每她们回来总要缠着问一些,贞媛却是一言不发唯在自己屋中呆着。
  过得七八日,忽一日苏氏便不领着贞媛去了,两人皆在小楼上坐着发呆。因如今还在晾晒家具上的桐油待干,贞书也是闲着,遂进屋问贞媛道:“可碰见何意的不曾?”
  贞媛长叹一口气,仍将头埋在绣品中不肯言语。贞书又到了苏氏那里,见她仍在床上躺着,便问道:“竟还没有可心的?”
  苏氏叹道:“我这个姑奶奶,年轻的时候就有些三两不着,如今老了越发糊涂。”
  贞书听这话里有些埋怨的意思,就听苏氏又道:“她说尚书家十八的公子,我审问半天才知是尚书府管家的儿子,也不过十六岁而已。内院褪下的丫头都够他挑捡的,对这事情也是淡淡的,想必是叫姑奶奶强拉来的。另那个侍郎家的大公子,原是大公子身边的小厮,滑里滑气油里油头什么一样。再一个周府尹的公子,竟是两个应天府的杂役。我的贞媛何等人才,要找这些人那里没有?”
  原来如此。
  苏氏急的嘴上一圈焦泡,摇了贞书道:“你常在铺子里招待些前来卖字画的贵客,若瞧着有那年轻俊貌的公子也多打问几句,顺便约到这后头来,你姐姐的相貌是好的,必能成事。”
  贞书甩了苏氏道:“娘真是急疯了,我若这样,干脆当起媒婆老鸨算了。”
  苏氏摊了手道:“你说怎么办?如今府里那个眼看不好了,万一死了贞媛就要守三年大孝。”
  贞书劝道:“她是大姑娘,一年孝期也能说得过去。有此一年时间,你慢慢替她打问总有好的。”
  苏氏推了贞书一把道:“我就知道你是个靠不住的。”
  转眼已到了三月间,钟氏还在炕上吊着命丝儿,苏氏急的嘴角直冒火。装裱铺如今却成了字画铺,亦收亦卖,生意虽不及年前,倒也还算红火。
  这日宋岸嵘出府去寻访旧友的书画,赵和在后间裱着字画。贞书正在柜台前呆着,便见一个半大小子走了进来,往柜台上拍了张纸,而后便快步出门去了。
  贞翻起纸来一瞧,见上面只写着四个字:出门左手。
  字是前朝薛稷的草体,人言薛稷草书是风惊苑花,雪染山柏。这寥寥四字,写的诗情画意,可见写字其人书*底。贞书收了纸条出门,往左走了几步就见边上停着一辆马车,这车连车辕都是馏过银色的,蓬布更是厚实密闭,眼见得华贵。
  贞书慢步走过去,就见那车窗帘一掀,内里露出一张脸来,却是玉逸尘。他皱眉道:“小掌柜,为何你总不赴约?”
  贞书听他问的没头没脑,半晌才会过意来,想必他问的是上元节那日所言的读书,遂敛衽回道:“小女铺内事务杂乱,并没有那样的闲余时间替公公读书,不如公公再请他人。”
  玉逸尘放了帘子道:“启车。”
  车夫一抽缰绳,马车便缓缓离去。

☆、第48章 生死

  玉逸尘在车上盘腿僧坐,温温笑着细细回味方才这小女儿的一句话,不过寥寥数语而已,却难得叫他能有份好心情。这一个冬天总算熬过去了,无论是仿佛遥遥无期的寒冷,还是从大行皇帝的死,再到太子的登基,这样大的事情皆发生在了冬天。
  生身为人的困惑是什么?
  最大不过生死,两个帝王的交替,老的死去,新的顶上。
  承丰帝一生英明警觉,身边并没有特别心腹掌权的太监,宫里的大太监们知道玉逸尘将上任,皆来投诚问好。于是,他又多了许多干子干孙。
  但大内宫城中这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宦官宫婢中,那哀哀切切即将退到幕后的宠妃们当中,是否有人也曾思考过那样一个问题:我从何而来,向何而去。又为何而来,为何而去。
  至少,玉逸尘自己是不会思考这个问题的。
  他头戴无翅高幞,怀中抱着拂尘,站在垂拱殿内龙椅一侧,眉扬目凝,唇角噙着一丝冷笑暗忖道:我这样的人,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地狱就是唯一归处!
  新晋位为圣人的王翎几乎冻脱了层皮去,而玉逸尘自己也好过不到那里。无比繁琐的祭祀仪式到安葬仪式上,他抱了拂尘冷眼站着,心中唯能叫他涌起些暖意的,便是上元节夜里,那女子带着股子热气,对着书本的笑容。她沉浸于一个遥远荒唐的,酸秀才们用想象堆积起来的世界中,在那世界中躲避着生活中琐碎却又无尽的烦恼,并因此而由心而发一个不带一丝悲伤与愁闷的笑容。
  他回忆着她的笑容,并她仅与他言说过的几句话而撑过了这个冬天,撑过了两位帝王的新旧交替。
  当宫中琐事尘埃落定,他几乎是迫不及待的要赶来看她,就仿如只要看她一眼,这个冬天的寒冷就会及早过去一样。
  春天终于到了眼前,当他那府宅中的繁花盛开时,他总得想办法把她诓到府里去,与她同赏,此春才不算白白交付。
  而这一头,贞书叫他闹的没头没脑,回铺子翻了日历,才知今日竟是三月初三。她如今一天到晚守在装裱铺子里,头一回竟有了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感觉。遂在柜台上闷闷趴着,翻那大唐西域记。
  三月初十这日,宋府来人言说老祖宗钟氏身上怕是不好了,要叫二房也赶回去。宋岸嵘下了铺面门板,携家带口回了宋府,就见三房宋岸远也赶了回来,与他一房的陆氏也皆在随和居院中站着。
  苏氏携着几个女儿到了正房,因内里秽气难闻,遂将贞怡与贞媛留在外间,独携了贞书进内屋。
  钟氏此时已不能识人,倒叫个贞秀收拾的整整齐齐在炕上躺着。苏氏坐在炕沿上亲唤了一声:“老祖宗!”
  钟氏半晌无言,忽而睁眼瞧了眼苏氏,阖了阖嘴。苏氏俯首细听才知她问的是:“贞玉来了没有?”
  苏氏暗道:我的贞秀累死累活扶侍你到闭眼的时候,心里放不下的竟还是贞玉。
  只是她也是心软之人,见钟氏眼中再无往日的盛气凌人,反而满含着委屈的希冀,便柔声安慰道:“就来了,就来了!”
  不一会儿,外间一阵喧闹,小腹已然微鼓的贞玉冲了进来,爬在炕沿上哭道:“祖母!”
  钟氏手寻着握住了贞玉的手,半晌无言。陪嫁的苗妈妈此时也跟了进来,张了双手道:“都出去,都出去,让老祖宗和二姑娘呆会儿。”
  贞秀抢上前道:“我要在这里守着老祖宗,不能走。”
  苗妈妈个子比贞秀高些,堵到她眼前冷冷言道:“四姑娘,如今不是你献奸的时候,趁我好说话快快儿的出去。”
  贞书见此一把扯了贞秀出来,外间贞玉所带几个丫环皆将她们轰到了正屋门外院中,才一个个将门都把守好了盯着院中众人。宋岸嵘不知她们何意,上前道:“如此大事,若老夫人身上不好,先要穿上衣服才行,怎能将守着的人都驱出来?”
  丫环秋春尖声道:“二老爷,这屋子里是有贼的,听吕妈妈说,老祖宗几个家当都叫贼搬光了。如今我们姑娘回府来,就是为了要揪出这偷家的贼来,您也请到院子里好好呆着呗。”
  宋岸谷上前拉了宋岸嵘下来道:“二哥平常最不肯出头的,这是要做什么?咱们只看着就好,莫再张嘴。”
  宋岸嵘悄声道:“毕竟她养了咱们一场,不能叫她光着身子走。”
  宋岸谷摇头,仍到一边站着去了。
  不一会儿贞玉跨出门来,站在台阶上指了众人道:“你们中谁挟制着不肯告诉我祖母病重的,竟瞒的纹丝不露。”
  沈氏每回都只在院外问安送饭递药,在前贴身伺候的只有贞秀一人。此时众人皆将目光投到贞秀身上,贞秀掩面道:“我何曾瞒过二姐姐,每日里不都有婆子去侯府送信,是你说有孕在身怕沾上死气……”
  那苗妈妈下来疾扇了贞秀一个耳光道:“倒还会说嘴了。”
  苏氏见自己女儿叫人打了,如何能受得了。上前堵了苗妈妈道:“虽妈妈是个老人,她们却是姑娘,这府里的姑娘还轮不到妈妈来训。”
  贞玉指了贞秀道:“给我狠狠的打,老祖宗一点体已都叫她盗去了,不打她打谁?”
  陆氏忽而响亮了声音道:“吵什么吵?一家子不嫌丢人么?如今老人还停在炕上,就要打起来?”
  说摆推开众人上了台阶,那几个丫环还要挡她,叫她抓鸡子儿一样扔到了两边,进门时钟氏已经在咽气。陆氏是个泼辣的,况在乡间呆久了经常下地不嫌肮脏,伸手在褥子下摸了一把伸出手来高声叫道:“快来擦洗穿衣服,已经不行了。”
  苏氏与沈氏几个毕竟是媳妇,穿寿衣是她们份内之事。所以也忙着赶了进去。贞媛贞书几个还要跟上,苏氏捣了一把道:“都在这里好好站着,莫沾了死人气。”
  贞玉从王府中带来的人众多,此时沈氏陆氏几个给正在咽气的钟氏擦身子穿衣服,王府的丫环们便翻箱捣柜四处搜了起来。贞玉背身拉着一张脸在地上抱个肚皮站着,钟氏尚在弥留,一双眼睛盯紧了贞玉,欲要再瞧一眼她的面庞,她却终是没有转过脸来。
  待到沈氏陆氏几个将寿衣穿停当,此时尸体还软。宋岸谷请的法师先生也已到场,替故了的钟氏裱黄念法。贞玉的丫环们搜得满满一箱东西,犹自在各屋内四处翻着。苗妈妈上前在贞玉耳边悄言几句,贞玉缓步走到屋外,望着院内站在众人道:“你们这些叔叔叔母们,皆是早前就分好家的,有地有田一方地主,老祖宗待你们并不薄,如今就不该图她身后这些东西。”
  她叫苗妈妈扶了,几个丫环护着走到贞秀跟前,盯紧了贞秀道:“你借着伺候老祖宗,非但害死了她,还贪她钱财,真当我不知道?”
  贞秀才要张嘴,贞玉身后几个丫环已将她团团围住。贞媛贞书几个见此,也冲了上去,与那几个丫环对峙。贞书虽知贞秀为人,但至亲姐妹,此时不能不为她说话,遂盯了贞玉道:“侯府离此并不远,你若真心记挂,身边这些婆子丫环何人派不得?既怕伺候的人盗了宝,就该在旁守着。”
  贞玉知道贞书的口才脾气,自己此时怀着身孕不便与她对质,仍盯紧了贞秀道:“祖母手中约有二十万之巨的银钱东西,方才我草草瞧了一下,此时已是少了许多。你若再不交出来,就别怪我将你交到官府去。”
  贞秀哭道:“好姐姐,我真没有拿过那些东西。我整日伺候在塌侧与老祖宗同吃同睡,一屋子丫环婆子皆瞧得见,我可曾有出去过?”
  贞玉冷笑道:“看来你真是要我送到官府才会吐出来。”
  她扬头高声道:“来人!”
  院外竟然还有她带来的侯府家丁,此时呼拉拉围进来就将院中众人围了个水泄不通。三月有微雨,此时淅淅沥沥下了下来。蒙蒙细雨中,那作法的阴阳先生口中念念有辞,围着众人洒水烧纸钱,仰首向天祷告。想必他是看惯了这些府宅中老人丧去后争产的场面,也不觉奇怪,仍照旧做着自己的事情。
  方才给临终人换衣服擦洗,苏氏与沈氏不过递衣服递鞋子,最肮脏的事情皆是陆氏一人作得。她此刻抱了换下来的脏衣服交给下人咐嘱去烧掉,才掰了众人肩膀走到贞玉跟前道:“祖宗丧去,一起哭孝还来不及,剑拔弩张的作什么?都给我成服哭丧去。”
  如今祖宗丧去,合该二房两口子立起来。但苏氏是个上不得台面的,反而平常懒理家务的陆氏操持了起来。
  贞玉一听要服孝,这才摇头道:“我如今有着身孕,不能成服。”
  她见几个丫环将箱子理好了摆在台阶上,遂吩咐苗妈妈招呼众家丁去抬箱子。自指了贞秀道:“咱们的帐没完,你且等着。”
  这府中值钱的东西早已给她作了陪嫁,剩下钟氏一点体已,今日只差墙皮之外皆入了贞玉囊中。她也不跟宋岸嵘弟兄几个倒声辛苦,连张纸钱也不烧,大摇大摆出宋府归家去了。

☆、第49章 幌子

  待她走了,宋府上下这才成服吊幡,操办起钟氏丧事来。
  钟氏亲子已丧,嫡亲的孙女儿又整个搬了全部家当离去。几个庶子们此时便替她操办起来,倒还办的有声有色。虽荣妃久未有消息通出来,宋岸谷却仍递了丧帖到宫门上,欲要知会荣妃一声。
  如今太子李旭泽新登大宝,荣妃按理也该成太妃。然宫中无谕出,宋岸谷仍报了荣妃的名号。
  三月是清明,却没有丧葬的好日子,一番丧事办过,棺椁仍要送到城外广济寺寄放,待三年后有好日子再行下葬。
  外间和尚们念经念的嚣天震耳,贞书与贞媛两个凑在棺椁前拨那油灯。贞媛叹道:“贞秀在家里横惯了,以为京城仍如家里一般,如今却吃了大亏。”
  贞书也叹道:“瞧她清减了许多,如今着丧服倒比原来好看些。”
  因进来哭灵的人众多,宋岸嵘几个皆是孝衣麻鞋跪在草中磕头还礼,间或在丧事总管的带领下哭一阵子。贞秀熬得几个月,此时累坏了,缩成一团在那草铺中打着瞌睡,贞媛贞书两个瞧着她分外可怜的样子,对视一眼彼此叹气。
  至晚侯府来人悄悄将她唤去,对外只称是病。
  这里贞媛忽尔问贞书道:“你说贞玉还会不会再追究?”
  贞书摇头道:“怕不会,都是至亲姐妹,真能闹到官府里去?”
  贞媛又低声问道:“你觉得贞秀捞着几个没有?”
  贞书叫她问的好笑,见她也明晃晃两只眼珠子盯着自己,神情十分像苏氏,遂指了头顶的棺椁道:“死人无所不知,你问问她。”
  贞媛叫她唬的一跳,伸手轻掐了贞书一把道:“狭促鬼,竟来吓我。”
  贞书轻哼一声揉着疼处道:“要我说,就贞秀得着几个也是应该的。她干了最肮脏的奴才都不愿意干的活儿,成夜成夜守在个要死的人身边。这种事情,将那二十万全给了我都不干。”
  贞媛指了棺椁道:“死人是什么都知道的,你这不孝之言她可全听见了。”
  两人忽而记起来回头瞧那长明灯,早熄了不知多久,忙悄笑着又借火点上,贞书道:“如今老祖宗正在黄泉路上,眼前忽明忽暗,也不知她那小脚是怎样走的。”
  这盏灯叫她俩守的灭了不知多少回,想必那钟氏的黄泉路也真是走的摇摇晃晃昏昏暗暗。
  一家子熬得三日皆是人困马乏歪在那里就能倒了睡的样子,宋岸嵘到了夜里便到外间去喝酒守夜陪亲戚,苏氏与沈氏两个也借故到内间床上去歪着了。贞秀病倒,贞媛与贞怡并小的贞瑶贞妍几个也渐跑光了。到了第三日后半夜,棺椁前竟就只剩了个陆氏与贞书相陪。陆氏烧纸,贞书拨灯,外间几个婆子也不知跑到那里去吃酒了,和尚们念毕经自去了各房歇息,此时院中空空荡荡唯有些守夜的下人。
  陆氏烧了会纸钱歪在草丛中呼噜震天,贞书心道钟氏活着的时候自己都未尽过孝道,此时就算尽了孝只怕她也不知道,遂也不管那油灯,歪在草团中打起瞌睡来。只是陆氏呼声震天,吵的她不能好睡。
  交四更的时候,玉逸尘进了宋府大院,这荒凉衰败的院落中处处丧幡高挂,廊下蜷缩着成团的的下人们,整个府第皆在一片沉睡中。他压手止了护卫们在后,独自一人进了主院,心中明知自己有什么样的期待,却也觉得自己有些荒唐可笑。
  他迈步进了陈棺的灵堂中,一个鲁妇震天的呼噜声中,那可爱的小掌柜仰脸蜷身靠在柱子上悄声睡着,嘴角口水拉的老长。她有一双十分难得的天足,这样的脚在中原这地方很难找到适合穿的鞋子。如今女子们尚缠细足,将两只好好的天足砸断骨头翻折在脚背下,鞋子更是精巧无比,上面绣工繁琐的,畸形的小绣鞋,他看见了就忍不住要皱眉。
  她脚上穿一双半大小子们常穿的那种绒面黑布鞋,大约是有些小了夹脚,两边各放开了眼子。
  玉逸尘屈膝半跪在贞书面前,朱唇微微翘起含了丝笑在嘴角,就这样默默的看着她有些英气的浓眉,尖翘的圆头小鼻子,并戒备全无的面庞。那口水一丝丝不停往下滴着,玉逸尘忍不住伸手自她嘴角轻轻拂过,并掏了方帕子出来。
  贞书也不知睡了多久,忽而觉得嘴角有丝丝凉意,清醒过来去瞧那长明灯,茧子早烧完了剩一条毛毛虫一样的长绵线漂在清油中。她叹口气欲要去借火,转身却见一人伸着手指半跪在自己身边。她唬的往柱子上退了退,不能自信的问道:“玉公公。”
  玉逸尘伸了手指到亮光处,那手指上沾着丝丝亮晶晶的东西。他问道:“你可知这是什么?”
  贞书擦了擦嘴角道:“坐着睡觉人都会流口水的。”
  玉逸尘显然怕地上干草将自己沾脏,紧了紧身上衣服道:“你这祖母也真冤屈,此时也不知抹黑走了多少路。”
  贞书知他是个太监,原来在东宫,如今东宫升了皇帝,只怕他也更进一步进了皇宫。这样的人不像是个会四处闲逛的,遂问道:“不知公公何事前来?”
  玉逸尘道:“自然是为了吊丧。宋太妃的母亲故去,大内理应要吊丧。”
  贞书心道你也来的太晚了些。只这话自然不能当面说出来。
  她正瞧着那玉逸尘,就见他轻捏拳头掩了嘴唇微微笑道:“当然,不必我亲自来的。只是知道你在这里,我就必定要来一回。”
  贞书心里叹道自己为何总惹些不正常的男人,前一个杜禹闹的她两县闻名,好歹是个真男人。这玉逸尘是个太监也来撩拨她,不知为何竟生了自厌之心。忽而意识到也许正是自己的一双天足,惹的这些不正常的男人们以为她是个不贞好淫的女子,才会来故意撩拨。
  她心中羞愤,却也不便明说出来,叹口气抬头望了玉逸尘道:“我终于知道什么是幌子了。”
  玉逸尘哦了声道:“说来听听。”
  贞书和着陆氏的酣声微扬了扬脚道:“我这天足,想必就是一双幌子,叫男子瞧见了,以为我是个好哄上手的。”
  这话倒把玉逸尘说愣住,他似是半晌才醒悟过来,微微摇头道:“我是个太监,在宫里见惯了环肥燕瘦,并没有想撩拨你的心。只是叫你讥讽过的心伤还未褪去,想要你读些书开解些智慧,来抚平我心中那些伤而已。”
  他将那沾了她口水的指头拿出帕子来擦拭干净,又伸了帕子欲要替贞书擦嘴,贞书忙侧身躲了,才见他站起身来,指了她道:“所以,十八日可别忘了来我府里,给我读书。”
  说罢,又屈膝半蹲下来深瞅着贞书,终于仍是取了帕子替左躲右躲无处可躲的贞书擦过嘴角那丝已干的口水,才起身撩袍出门去了。
  贞书歪躺在草丛中怔了半晌,忽而就见门外宋岸谷带着一群人冲进来嚷道:“听闻大内太监大总管玉公公来吊丧了?”
  贞书点头,又摇头道:“我并不认得。”
  宋府大丧已毕,棺椁寄放庙中,全家回到宋府开丧宴。沈氏如今没了头顶一片乌云,心情畅快腰都直起来不少,指挥着为数不多的几个奴仆们来往办差。苏氏坐在厨房门前长吁短叹不已,陆氏见了走过去道:“你丈夫成才女儿得意,一间好好的书画铺子开着,日进斗金。有什么叹处?”
  苏氏拉了陆氏过来道:“三弟妹不知,你的一双女儿如今还小,不在婚期,我的贞媛已是大龄,再一个贞书眼看成年,这三年孝期可怎么熬?”
  陆氏道:“这有何难?三年也太长了些,毕竟她是大姑娘,就守得一年又有什么要紧,官不查民不究,这府里是再没有管事的人了。”
  她指了指头顶道:“宫里那位一声响动没有,怕也是叫人家拘住了,谁会管你?”
  饶是如此,苏氏还是皱眉揪心难宽慰。好在贞玉再未问过贞秀的罪,丧事已毕,贞秀也不要贞玉当初那些旧衣裳,只提了自己一个小箱子就要跟苏氏回装裱铺。
  贞书一直记着玉逸尘那夜的话,到了三月十八这日,不愿去玉府,又不知若自己不去,他还会不会像上次一样到这东街来。遂心神不宁在柜台后坐着翻书,不一会儿,那张贵竟驱车而来,进来先深深唱了个喏才道:“小掌柜,救急如救火,求你与我走一趟。”
  贞书厌他好好生意不作去给个太监当孙子,却也忍着回了礼道:“张相公,若您要买画,在此间看好我差人送去你家中都可,若是它事,恕小女不能相陪。”
  张贵又揖了一长躬道:“小掌柜,你虽年级轻轻,看得出来也是个侠义之人。我那干爷爷的脾性,最是得不到的偏要得到,待你给他了,他自会丢到一旁去。你行个好儿前去一趟,顺着他些,他自然就将你撇过了。况且……”
  他压低了声音道:“他不过是个太监,又不能将您怎样。”

☆、第50章 读书

  贞书不知自己为何会叫这样下作的人缠上,欲要发火又强忍了,在内间翻了那《大唐西域记》来瞧了两页,抬头就见张贵仍在前厅站着,似是急的火烧火燎一般。她遂走了出去正了脸色道:“我们本是平民,也只做个自在生意,不求攀附权贵亦不想借机登高。张相公请回吧。”
  张贵合什了双手在额前,不住弯腰道:“小掌柜,求求你,求求你!”
  贞书欲要到内间喊了赵和与宋岸嵘出来,终是怕惹了麻烦不好收场忍住了,遂又进了内间。只是这日她心思全无,凝神肃目便在内间坐着。
  坐了半日无一人上门,贞书见那张贵不知何时走了,遂到门口来看,就见玉逸尘的车子仍在左手边路口停着,她走到窗边,玉逸尘便撩了窗帘,脸色却比她的还难看:“在宋姑娘眼里,玉某也还是能攀附的?”
  贞书忍了怒气道:“听闻玉公公如今管着大内,怕不该有这么闲情。”
  玉逸尘道:“正是。宋太妃的母亲故去,其嫡亲的孙女,北顺侯府的五少夫人上疏到宫中太后那里,说其庶系的妹妹盗走了其面值四万多两的银票,要大内出兵前来追讨。我确实没有闲情,而是公事。”
  贞书压低了声音道:“怕没有那么多,贞秀手是不干净,但老太太钱袋子捏的紧着了,那里能弄得那么多去?”
  玉逸尘点头反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贞书叹口气低声道:“若你这样大张旗鼓的将她抓去,以后她还如何嫁人?不如玉公公放宽期限,我自去讨要了来再亲自送到北顺侯府去,可否?”
  玉逸尘凝神半晌才问道:“书带了没有?”
  贞书知这回是躲不过了,又气贞秀真偷了银子又恨这玉逸尘拿捏此事作践个未出阁的女子,气冲冲回屋抱了书,又进内间找个借口蒙过宋岸嵘,才出了府,趁玉逸尘马车一道去了玉府。
  玉逸尘带着她却不从正门进,而是绕到府后另一处较小的门前下了门板直接进车。待车停了,自有小厮慢跑着送来踏板。玉逸尘先下了,才伸手扶了贞书下来。
  贞书见满眼皆是各色怒放的花,兰花,紫玉,杜鹃,皆开的正盛。到马车止步的地方,便再无大路可走,取而代之是鹅石小径,两旁皆是怒盛的鲜花。而放眼远极处,又粗又壮的梨树也正在吐蕊。这满园花海的尽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