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卧龙逆天-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事虽然重要,但家事也不能荒废,今日咱们一家人,理应好好游赏一番。”诸葛亮笑着捏了捏自己怀中乱动的儿子脸颊,笑道:“你个淘气鬼,又想干什么?”
“父亲,我要尿尿啦。”诸葛陵挣扎说道,显然他有些急不可捺了。
“来,陵儿,大娘帮你。”黄月英笑着上前道。
“不要,不要,先生说男女有别,礼不可废,我自己能尿尿。”诸葛陵奶声奶气回了一句,摇头回道。
“哈哈,你个小鬼头,学的到蛮快的。”诸葛亮大笑一声,上前帮儿子接下了裤裙,虽然儿子才三岁,但诸葛亮却已经让品性端正的蒋琬,开始负责教导诸葛陵启蒙。
孩子小,找个品性好的老师启蒙,无疑对他的人生有着很大的影响,诸葛亮选择蒋琬,也正是看到了蒋琬身上端正正直的品性,他手下的贾诩善于阴谋,庞统长于战略,徐庶精于兵法,杨仪品性有亏,这四人虽说才学皆不在蒋琬之下,却不是最好的启蒙之师。
不过诸葛亮也有打算,在等儿子十岁的时候,再让他跟贾诩学习政治阴谋,然后跟徐庶和庞统教授,诸葛亮相信有着四人教导儿子,加上自己的把握大方向,将来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还是不会有问题的。
傍晚时分,晚霞绯红,站在云雾环绕的一个天然的温泉湖边,黄月英和甄宓二女,不由蹲下了身子,伸手在湖中搅动了起来。
诸葛亮看着远远站在道旁的邓艾和一干亲卫,笑道:“月英,宓儿,这里温泉不错,莫如下去泡泡,解解乏。”
“天都还没黑,还是不要了,待天黑后再来泡吧。”甄宓犹豫了一下说道。
黄月英也点头道:“妹妹说的是,这大白天的,人家可不敢下水。”
诸葛亮见二女害羞,也不再相劝,看看天色也不早,遂道:“也好,咱们先回那边的茅屋吃过晚饭,再来也行。”
距离温泉一里地,有一座山中猎户所建的茅屋,诸葛亮一行人眼看天色已晚,下山不及,随决定在山中宿夜。
邓艾带军士打了几只野鸡和一只黄羊,加上士兵带的干粮,晚饭众人一起围着茅屋前的篝火而食,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吃过晚饭,困乏的邹欣儿带着女儿诸葛宜和诸葛陵回茅屋歇息,诸葛亮却还惦记着泡温泉一事,眼看皓月当空,一心想着要跟二女来此鸳鸯浴水的诸葛亮,对黄月英悄声道:“月英,月色不错,莫如一起出去走走?”
走了这一整天,黄月英其实也惦记着泡温泉一事,这会被诸葛亮一提,自是心痒难耐,当即微微点了点头,拉一把甄宓,示意她一道去。
甄宓本想让黄月英和诸葛亮独自去,可实在经不起温泉的诱惑,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士载,我和夫人出去走走,你们早些歇息,就不用跟着了。”诸葛亮起身之时,对邓艾嘱托了一句。
邓艾虽然人小,但却不是机灵鬼,当下他自是忙点头道:“主公尽管去便是,我会留在这里保护好公子和夫人。”
如今正是三月中旬,夜空之中,一轮圆月高挂,映照得大地一片光亮。一身罗纱的甄宓,站在温泉湖泊的石壁上,一双玉臂裸露在外,轻勺一起汪水花,泼向正坐在水池边上的黄月英身上,惹得黄月英一阵娇笑。
被二女驱赶在温泉一旁看守的诸葛亮,听着二女嬉闹声,不觉有些心痒,浑身上下都产生了一阵灼热感。
虽然有三房娇妻,可诸葛亮却还没试过三人的滋味,对于这个**,他一直都怀着念想,今晚无疑是个天赐良机。
心动不如行动,想起这句后世流行的话语,诸葛亮当即蠢蠢欲动的走近了温泉池旁。
正玩得起劲的二女,此刻虽然身穿罗纱,但在被水泡湿后,贴在各自的身上,更是曲线毕露,隐隐约约,更是充满了诱惑性。
“咯咯,月英姐姐真被你说对了,你看夫君站在边上都看呆了。”甄宓在水中泼了一把水在岸边的诸葛亮身旁,一脸狡黠的笑了起来。
“咱们这夫君,看似君子,其实骨子里还是经不起女色的,我可是听说了,闻名江东的二乔夫人,都被他俘虏到了江陵,只怕永不了多久,咱们又要多两个姐妹了。”黄月英有些吃味的说了一句,脸带媚笑的横了诸葛亮一眼。
诸葛亮苦笑一声,忙辩解道:“夫人误会了,为夫可不敢有染指之心,再说有了你们这几个,我早心满意足了。”
甄宓娇笑一声,道:“夫君,光说可不行,月英姐姐早就想你宠幸了,你还站在岸上,这可是口是心非哦。”
“你个死妮子,乱嚼舌头,看我怎么收拾你。”黄月英被甄宓这么一调戏,忙在水中追逐着甄宓起来了。
诸葛亮趁这会功夫,一头钻进了水中,直接来到二女身旁,伸手把二女揽在了怀中,一脸得意的笑道:“今晚你们谁也走不掉,本侯今晚要在一次襄王,在这巫山之巅,好好会会你们两个神女……”
“唔……”不等黄月英开口,诸葛亮就亲吻住了她的嘴唇,甄宓刚想跑开,又被诸葛亮一手拉在怀中。
“不要……”当诸葛亮那双有力的大手,攀上了那不堪一握的玉峰上时,甄宓不由发出了一声娇吟。
……(此处省略若干字,和谐社会啊。)
翌日正午,诸葛亮一行人刚下山,李信驱马而来,远远就喊道:“主公,找到李县令了,他现今正在巫陵峡渡口居住……”|
(感谢‘快乐好运’书友的打赏,真心感谢。。。。继续求个收藏,推荐,点击什么都行,作揖拜谢!!!!)
第一百七十九章 巫陵渡口
第一百七十九章巫陵渡口
诸葛亮一行赶到巫陵峡渡口时,已经是第二日正午时分,巫陵峡渡口,正是水路进入益州必经之地,李严在此歇脚,很明显是有意前往益州。
由于是荆益边界的水路要道,巫陵峡渡口倒也商贾云集,码头上往来商船不断,小小的渡口,人口密集,商业发达,要不是亲自到此,诸葛亮绝对想象不到,这样的小渡口,会有如此盛况。
据巫城县户籍所载,巫陵峡人口不过三千,户籍不过七百余户,可诸葛亮在渡口集市转了一圈,经过一番打听,却获悉巫陵峡渡口的集镇上,目前居住的人口,早已经超过万人,户籍不下三千户,足可媲美巫县县城了。
可这么大一个渡口集镇,却只有一个小小的驿丞坐镇,衙役不过十人,而每年上缴的税钱,如果诸葛亮所记没错的话,竟然只有区区一万钱,其中流失的税率,高达数千万钱,这些税收几乎都流入了当地的乡绅豪族以及驿丞腰包。
临近李严的住所,诸葛亮对邓艾道:“传令给李信,命他集合队伍,接管巫陵峡,逮捕集市上的恶霸乡绅,告示百姓听审。”
“诺!”邓艾作揖颔首,立即安排两名军士,驱马前往在渡口外驻扎的李信所部而去。
李严在巫陵峡集镇的居所,是三间别致的竹屋,坐落在集镇东郊的山峰脚下,显然这几间房屋,是李严早就准备多时的栖身之地,因为这竹屋看年头,最少有三年以上的光景。
在竹屋外的道旁,诸葛亮让军士留下,与黄月英等女在外等候,他则带着邓艾,前往敲开了院门。
“尊客找谁?”开门的是一个健壮的大汉,腰间挎着宝剑,双目炯炯有神,显然是个勇武之士。
“这是在下的名刺,劳烦兄台转交给正方先生。”诸葛亮不卑不亢的从袖中拿出名刺递了过去。
那名大汉见诸葛亮虽然头裹纶巾,身穿一席青袍,显得有些寒酸,但身上那股子常人没有的气势,却还是让他不敢托大,当下忙接过名刺,道:“先生稍后,我这就去禀告我家主人。”
正在屋内吃饭的李严,见前往开门的大汉回来,抬头笑问道:“王兄,莫非又是陈家的狗腿子,前来邀约?”
李严口中的王兄,也就是刚才诸葛亮见过的大汉,姓王名原,原来是关中一带的剑客,后来因被仇敌追杀,受伤逃难至荆州,被李严收留,这几年来,一直隐居在秭归县府,受李严庇护,重信义的王原,为了报恩,就成了李严的私人护卫头目。
虽然李严一直称呼王原为兄,但王原却一直称呼李严为主人,以示自己的敬重之意。
“主人,对方是个三十上下的青年儒生,这是他的名刺。”王原上前把名刺递了过去,沉声说道。
李严起初并没有在意,随手接过,注目一看,只见名刺上面写着:大汉楚侯镇南将军诸葛亮一行醒目的字体。
“竟然是他!”李严惊异的站了起来,喃喃自语的说了一句。
“夫君,究竟是何人来访?”对案席地而坐的李严之妻,见一向沉稳的丈夫神色凝重的站了起来,不由忧心的问道。
李严看了眼一脸关怀之情的妻子,摇头笑道:“无事,你和丰儿吃饭,我去迎迎来客。”
“父亲既然有客人,孩儿岂能失礼,我和母亲这就撤去菜肴。”李严的儿子李丰,虽然只有八岁,但却有几分李严之风。
李严赞赏的点了点头,随即在王原的陪同下,来到了大门口,十步之外,李严的目光就锁定了大门口昂首挺立的诸葛亮,彼此目光相视,互不相让的凝视了片刻,李严在诸葛亮自信锐利的目光注视下,不觉败退。
“乡野小民,不知楚侯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请恕罪。”李严在诸葛亮三步外,躬身作揖行礼道。
对于诸葛亮的名声,李严自是闻名多时,由于未予诸葛亮碰过面,加上他又是刘表委任的县令,所以他难免有些担心,诸葛亮会对他清算,所以在得知诸葛亮控制南郡时,他随即弃官而去,准备前往益州,投奔刘璋。
因为益州他有个至交故友,姓董名和,字幼宰,正在刘璋名下,担任益州郡太守,经过董和推荐,日前刘璋也派人送来聘书,希望他前往成都担任成都令一职。
也正是因为有去处,又担心诸葛亮不肯接纳,所以李严才会主动弃官而去,滞留在巫陵峡渡口,是因为最近春雨泛滥,导致江水上涨,阻碍了他的行程,否则此刻他早就前往成都而去了。
“正方先生乃是一方能吏,亮久闻大名多时矣,今日冒昧打扰,唐突之处,还请正方先生海涵才是。”诸葛亮作揖回礼道。
面对诸葛亮如此大礼,李严惊异之下,举目望去,见诸葛亮一脸微笑,眼中的精芒一扫而尽,满怀真诚之色,对于诸葛亮这般谦和态度,李严不由大生好感。
“楚侯请!”李严欠身已让,伸手礼让道。
“正方先生,你我何须多礼,一起走。”诸葛亮上前一步,握着李严的手,两人相视一眼,不觉大笑了起来。
“夫人,快上茶水,让下人好好准备酒宴,吾要款待贵客。”李严刚进大堂,就嚷声喊了起来,一扫刚才的隐忧之色。
在大堂分宾主坐下时,诸葛亮为李严介绍了一下邓艾,李严也把王原给诸葛亮介绍了一遍,显然在李严心里,是真把王原当成知己兄弟,否则这个场合,他是断然不会介绍一个护卫头目的。
正在诸葛亮和李严等人相谈甚欢之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聒噪声,一会功夫,十余名手持棍棒的大汉就冲进了李严家中,为首一人,在院落中喊道:“李严小儿,如今汝不过一介书生,我家老爷抬举你,让你过府议事,那是抬举你,你竟然三番两次推脱,今天你是不走也得走,否则我荡平你这座竹屋。”
诸葛亮微皱着眉头,举目看向了李严,等待他的回答,李严淡淡一笑,歉意的道:“一群宵小之辈,打扰楚侯雅兴了,王兄,劳烦你去把他们给我打发出去。”
王原闻言,二话不说,迈步便走了出去,紧接着院外就传来了一阵惨叫吆喝声,显然院外已经开打起来了。
这会李严也解释道:“说来惭愧,严加大业大,又不忍盘剥百姓,为了维持家中生计,随派族弟李昌,在此经营了一家船队,来往荆益二州,以前某为秭归令,本地豪绅陈富也不敢为难,这不最近听说某弃官,随勾结本地驿丞,企图以低价强买我家的商船,这不遭我拒绝,怀恨在心,看来是准备来硬的了。”
李严的话音刚落下,院外却传来了王原的吼声:“主人,快走,院外来了百十号人,原只怕难以抵挡……”
王原话音未完,就传来了他的惨叫声,显然是受伤不轻,不然像他那样铁打的汉子,断然不会痛呼。
屋内的诸葛亮,李严、邓艾这会也不由惊怒的变色而起。
(求收藏。。求推荐票,求点击。。。。谢谢。。明天晚上7点的班车,估计8号中午才能到上海,争取到时候,每天都争取多写一点吧。国庆长假,过的其实还是蛮快的哈,在家舒适的日子还没过完,又得去上班奋斗咯!!!!!)
第一百八十章 李严入蜀
第一百八十章李严入蜀
李严脸色一变,起身疾步走到墙下,拿起挂在墙壁上的宝剑,道:“楚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我出去杀敌救吾兄弟,您从后门出去。”
“同在一个屋檐下,自当齐心协力,焉能弃大义而逃生,君子不为也,正方无需多言。”诸葛亮伸手拔出佩剑,慷慨激昂的回道。
“主公,院外百步外就有我们的弟兄,容我吹响号角求援,待弟兄们到了,您再出来不迟。”邓艾从衣袖掏出号角,挡在诸葛亮跟前,阻拦着诸葛亮道。
“楚侯,邓将军说的是,请您容后,吾先出去不迟。”李严对于诸葛亮这份急公好义之情,感怀之余,也再次开口劝解道。
“些许毛贼,何足挂齿。”诸葛亮一挥手,提剑便跨步走了出去。
邓艾见状,只得忙吹起了手中的号角,院门百步外的道路边上等候的亲卫队士卒,听到号角声时,刚才被邓艾委任为首的什长张安立即吼道:“留下一什保护主母,其余弟兄跟我去支援主公。”
这会诸葛亮、李严、邓艾三人持剑冲到院落时,只见王原手持长枪,驻地站在大门口,满身是血的他,却始终屹立不倒。
“王兄,伤那了?”李严冲到王原跟前,扶着对方的,关切的问道。
王原咧嘴一笑,道:“无碍,我还能支持,你何必出来,今日只怕难以善了了。”
“王兄放心,本侯的军士就在道旁,马上就能赶到,今日我定当除去这帮恶霸宵小,还本地百姓一个朗朗乾坤。”诸葛亮看了眼,门口倒地不知死活的七八个人,以及十步开外站着的百余名手持刀枪的大汉,冷声说道。
眼前的百余名陈家私兵,摄于王原的勇猛,这会你推我让,谁也不敢上前,很明显都是一群贪生怕死之辈。
就这么一会功夫,张安率领着亲兵卫队的四十名军卒,已经杀到了院门外围。
“放下武器,饶尔等不死。”诸葛亮眼看军士抵达,手中宝剑一挥,沉声喝道。
陈家的这群私兵,大多是逃犯地痞组成的,这些人都是一些欺软怕硬之徒,这会看到眼前整齐列阵而出的军卒时,大都吓得脸色发青,根本就没想过他们有百十号人,就算打不过,也能突围一下。
“放下武器,饶尔等不死!”
“放下武器,饶尔等不死!”
随着诸葛亮的话音响起,邓艾李严和一众军士,纷纷高呼而起,惊得原本还在犹豫的这群私兵,纷纷丢下了手中兵器,哆嗦着蹲在了地上。
眼看局面控制住了,诸葛亮遂道:“士载,这里就交给你处置,给李信传令,让他加快行动,把巫陵峡集镇上为恶的乡绅全部扣押,按罪行处理。”
“诺!”邓艾沉声应道。
诸葛亮和李严随即把受伤的王原扶进了大堂,李严命府中的侍女,为王原清洗包扎伤口。
诸葛亮在旁等候之时,遂问道:“正方先生,这巫陵峡人口众多,商贸繁盛,为何南郡县志的记载,此地人口不过三千,每年上缴的税钱,仅仅万钱呢?”
“楚侯这话要是问别人,也许还真没人能知道个中内幕,严也因为在此地有商船,才有些了解。”李严回了一句,接着道:“巫陵峡渡口,二十年前,确实只有三千余口人,但由于这些年战乱不止,很多北方的百姓,逃难到此,由于这里地势偏僻,又能捕鱼种地,还能上山打猎,所以很多百姓逃难到此,就在此安家落户住了起来,渐渐的这里就繁盛了起来。
“本地的乡绅陈富,有一个女儿,嫁给了荆襄大族蔡家的一个旁支,也就是当今巫县县长蔡融的儿子为妻,仗着这份关系,陈富十年前就从巫县搬到了巫陵峡,从此就成了本地一霸,招募了三百私兵,统治着本地百姓,凡是过往船只商贩,皆要向其缴税纳粮,每年所得不下数千万钱,着实富得流油,陈家的宅院,坐落在南郊,整个府邸,都是仿照南郡郡守府规模建造的,端的气势宏伟。”
“而据严所知,巫陵峡集镇,目前人口不下一万五千余常驻人口,加上过往商贩,不下两万余人,比起巫县还要繁华,人口更是不相上下,完全堪比一座县城,陈家在此地,可谓是个十足的土皇帝。”
听完李严的阐述,诸葛亮作色道:“如此乡绅恶霸,必须严惩不贷,否则为祸甚大,吾绝不轻饶。”
“楚侯英明。”李严闻言,欣喜的附和道。
待王原包扎好伤口,李严扶起上榻休息后,诸葛亮与李严回大堂席地而坐,经历了刚才之事,彼此之间,自是多了一份欣赏相惜之感,少了一份隔膜。
在谈论了一番当今荆州局势后,诸葛亮话题一转,凝视了李严一眼,坦然道:“当今汉室垂危,亮不才,欲效仿楚庄王,齐桓公称霸天下,不知正方先生有何教我?”
李严思虑片刻,沉声道:“如今天下局势,与战国不同,江山永固,一统天下乃大势所趋,楚侯既有雄心,当以天下一统为己任,而非偏安一隅,满足于称霸一方,此乃小量也。”
“正方先生所言,深合吾意,只是荆州乃是四战之地,北有曹操,东有孙权,西有刘璋,吾若图天下,汝以为该取何地为基业?”诸葛亮刚才一番试探之语,却听到李严一番大略,由此可见李严确实是个文武兼备的大才。
“北方曹操占据汉室正统,曹操又是一代枭雄,非速亡之国,江东孙权,上下一心,又经略多年,更有长江天堑,短时之内,只怕难以攻取,楚侯若想取得根基,非益州莫属,益州刘璋,虽然无大过错,但却一无进取之心,二无守城之能,乃一介庸人也,太平盛世,或许还能安养终老,当今乱世,久必为他人所图,此地与荆州交接,真是上天赐予楚侯之根基矣。”李严侃侃而叙道。
李严这番说辞,与马良不谋而合,由此可见,荆扬一带,有识之士,皆认为益州乃是成就大业的根本所在。
历史上的诸葛亮,周瑜、鲁肃、庞统等人,无不劝说各自的刘备和孙权,先取益州为根本,然后徐图天下,江东虽然未能实现,但却刘备和得历史上的诸葛亮襄助,取得益州,终成一方霸主。
“正方先生所谋,实乃金玉良与,还请助亮一臂之力。”诸葛亮躬身作揖一拜,恳切的说道。
面对诸葛亮折节亲自拜求,李严感动之余,忙起身作揖道:“承蒙主公抬爱,严自当效犬马之力。”
“今得李正方,犹如汉之周勃矣。”诸葛亮上前抚其手大笑道。
“主公知遇之恩,严万死不能报答,日前严得到刘璋一封招贤书,在书函之内,刘璋表示愿意让严出任成都令,我的意思,是不是请主公答应在下,让我前往成都上任,为主公接纳益州士绅,为主公他日进攻益州,提前出一份力?”李严有感诸葛亮的厚待,心想自己这会跟着诸葛亮去,势必要从一介校尉做起,然后才能步步高升,与其这样,不如潜入益州,立下更大的功业,再转入诸葛亮帐下,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诸葛亮思虑之下,不由觉得李严所言有理,当下遂道:“正方入蜀虽好,但一切要小心为上,切莫轻身犯险。”
“主公放心,严自有计较。”李严见诸葛亮首肯,当即沉声应道。
“既如此,亮就不在此地就留,汝进入益州之后,有三人可以深加接纳,此三人分别是益州别驾张松、以及同属军议校尉的法正和孟达二人,此二人皆是才能之士,却皆属闲置,不得重用,汝可适法接纳拉拢。”诸葛亮嘱托一番,随即让邓艾率领军士,押解陈家的私兵离开了李严家里。
诸葛亮这么急匆匆而走,目的就是为了不影响李严,若是待久了,被有心人窥视,也许将来会对李严在成都造成不利因素。
“主公,求贤而来,为何又匆匆离开?”邓艾率领军士,押解着俘虏的陈家私兵,跟着诸葛亮走到道旁时,不由好奇的问道。
诸葛亮摇了摇头,道:“李严已经答应效劳,但是他另有要务,所以不能随我们同行,汝日后自会明白,告诉军中弟兄们,从今天起,对于李严名讳,一律禁口。”
邓艾虽然不得其解,但还是沉声道:“请主公放心,我会嘱托弟兄们的。”
回到道旁的马车上时,黄月英三女都是一脸担忧的迎了上来,甄宓更是抢先一步,围绕着诸葛亮转了一圈,道:“夫君,有没有伤到哪里?”
诸葛亮挥了挥手,让邓艾领着军士押解俘虏先行,转而对着三女笑道:“让你们担心了,为夫毫发未损,你们放心吧。”
“你呀,走到哪里都不省心,明明是求贤而来,却惹来了一番刀兵,这是何苦来哉。”黄月英有些幽怨的抱怨道。
“是啊,每次你出征,我们姐妹每日都担心受怕的,要是天下太平,从此不再打仗,那该多好啊。”邹欣儿却有些向往的说道。
诸葛亮淡淡一笑,却并没有接话,天下太平,只怕要用自己这一生来实现了。
在扶黄月英和邹欣儿上车时,甄宓落后一步,在诸葛亮耳旁道:“夫君,创业艰难,战场拼杀在所难免,今后你一定要爱惜自己,切莫轻犯险,记住妾身愿意与你生死相随……”
“宓儿,谢谢你,为了你们和孩子,为夫也会保重自己的。”诸葛亮轻轻把甄宓抱上了马车,起身坐在车辕之上,驱赶着马车往集镇而去。
回到集镇的驿丞衙门时,李信已经率领军士,把陈富一家,以及驿丞等本地的一干乡绅污吏,全部给逮捕了起来。
诸葛亮没有参与审判,而是让邓艾全权负责,这些小事,他相信邓艾能处理好,处理这些事情,也可以对邓艾起到历练的作用。
(求收藏。。。。求推荐。。。。谢谢!!汗,这周是本书获得做好的一个推荐,可结果小虾因为回老家的关系,所以只能悲催的每天更新一章,实在是痛苦啊。。。。。。)
(感谢‘快乐好运’同学的打赏,评价票,更新票。谢谢!!!)
……。提供最快最新的小说。。
第一百八十一章 巫陵港模式
第一百八十一章巫陵港模式
“主公,经过末将审理,巫陵驿驿丞刘晟,当地乡绅陈富,官商勾结,狼狈为奸,欺压百姓,贪赃枉法共犯十余条罪行,末将依法判处斩立决,族人流放交州,抄没家产,这是他们交代的供词,和一干百姓的证词,请主公明示。”邓艾经过两日的坐堂审理,最终把二人的罪名给坐实了。
诸葛亮接过邓艾的竹简供词,大略看了一遍,蹙眉道:“此二人所犯之罪,人神共愤,立即抄没家产,斩下二人头颅,悬挂在渡口大门上,警惕世人。”。
“诺!”邓艾沉声道。
“李信,汝去把当地的儒生,都召集到大营来,我要面见他们,看看是否有可用之人,另外你从军中推荐几名有能力的基层军官出来,稍后我要召见。”诸葛亮接着对帐门口的李信吩咐了一句。
李信走后,邓艾眼珠一转,问道:“主公,莫非有意在此地设立新的军事城镇?”
“就你小子聪明,不过猜的不全对,我准备在此设立以商贸为中心的港口,名字就叫巫陵港,城池建制属县一级,本地行政官差为知县,并且成立两支队伍,一支为城防营,一支为衙兵,城防营兵五百,水陆各二百五十人,负责本地防务和军事行动,城防营主官一律称之为统军都尉,不受知县调遣,衙兵为一百二十人,主官为县尉,由知县任命管辖,负责治安和缉盗等民生,凡是进入巫陵港的人,只要安分守己,不分敌我,皆可来去自如,我要让此地,成为长江上游的一座明珠城池。”
诸葛亮这么安排,正是看中了这是一座新兴城池,自己可以随意操刀改革,完全不用担心有后遗症,哪怕失败了,也不会影响大局,如果成功了的话,就会成为一种模式。
首先是知县这个新官名,其次是城防营性质的军事部门和衙兵,这样三体结合,有些类似后世的县政府,公安局,武警部队的集合,诸葛亮让城防营的统军都尉,权利与知县平级,目的就是让双方牵制,知县有执政权,没有调兵权,城防营统军都尉有兵权,没有执政权,双方自然也就形成了平衡和牵制,这样有利于地方行政。
另外知县下面,配备县丞,主薄、县尉三人,三人下面分别有六曹,分别是功,仓、户、法、士、兵,六曹主官为知事,下面另外各有典吏各三到十人不等,根据县城的大小而定官吏的多少。
县城之中,除了知县外,县丞、主薄、县尉皆有上报权和朝见上官的职能,这样形成相互牵制,更能够加强执政权,以及中央政府集权。
这些东西,都是诸葛亮这两天根据脑海中一些后世记忆的资料,所鼓捣出来的,加上一些改变,整个政府班子,也就更简洁实用。
邓艾听完诸葛亮这套方案,思虑之下,惊叹的道:“主公这套机构,不但大大消弱了地方独裁的执政权,又精简了臃肿的机构,而且更有效的提高了办事能力,若是能够在全州,乃至全国执行,对于百姓来说,无疑有莫大的益处,艾衷心拥护主公的这项决策。”
“难得你小小年纪,就能够有此非凡政治嗅觉,倒也难能可贵。”诸葛亮赞誉一声,道:“你立即去把我这项决策,列举出来,昭告全城,就说三日后,巫陵驿正式易名为巫陵港,到时各级官员将一一到任。”
“诺!”邓艾作揖一拜,领命而去。
翌日午后,李信召集了巫陵驿内,所有读书人,共一百一十人,来到了诸葛亮临时的营地内,诸葛亮来到队列前,翻看着手中名册,见这些人中,小的不过十七岁,大的已经年近六十,虽然都是读书人,但人员却是残差不齐。
诸葛亮站在这帮文人面前,嚷声喊道:“想必大家都来之前,已经看到本地贪官恶霸刘晟,陈富二人高挂的头颅,以及其家人的悲惨局面,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就是贪官和为富不仁的下场,本侯对于贪官污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