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节省了混凝土有极快的构筑了掩体。很快的这个方圆2公里的野战机场就已经初具规模了!隐隐与图拉城成掎角之势,互相支援互相依靠。变成了图拉市的卫星城!
这些动向朱可夫都看在眼里了,他对此自然是不屑一顾的,只要苏军大炮一个基数的炮弹倾泻过去,这个小小的机场顷刻间就会灰飞烟灭。自然不值得他担心。他当然不知道这个地方地下隐藏着的是一支极其巨大有相当恐怖的机械化部队。因为要隐藏这样一直部队是前所未有的时期,在技术上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痴人说梦!他对于德国现阶段战争技术的不了解注定了这里是他噩梦开始的地方!
按照计划,毛子的炮车队伍如同昨夜一样的出发了。他们鬼鬼祟祟的摸进,连汽车上的大灯都不敢开。怕会招来德国人的夜间战斗机。话说德国空军在这片区域战斗的第八航空队规模扩大了3倍,战斗能力却是不止3倍。他们的巡逻飞行每天都不会停息,即使在夜间也有!所以老毛子不得不小心翼翼的。昨夜的行动很安全,他们每个人心里面都心存侥幸。要知道他们只是一群最不值钱的步兵而已,虽然安炮位,什么的干的像模像样,那也仅仅是几天的突击训练而已。说白了他们就是一群炮灰而已!没有引来德国人的炸弹就算是烧高香了,这年头多活一天都是好的。
这一支小股部队拖着十余门假炮,其中只有一门真炮,就是大名鼎鼎的“拉修-巴姆”,(德军的昵称,英文crash-boom。原因是zis-3的初速太高,刚听见炮响,炮弹就已经飞到了)zis-3型76。2毫米多用途火炮。zis-3不仅是一种出色的反坦克炮,作为师级火炮也很称职。zis-3炮能穿透500米处90毫米厚的匀质装甲板,但虽德军的50毫米厚的复合装甲板无可奈何。其过人之处还在于每分钟25发的高射速,射击的高精度以及灵活的机动能力。
由于重量相对较轻,苏联红军的各式卡车乃至吉普车都可以用来牵引,紧急情况下也可由牲畜和炮兵拖拽前进。炮手班有8人组成:炮长、副炮长各1人,炮手6人。炮长负责训练炮手和指挥全班人员进行战斗;副炮长兼瞄准手,负责瞄准操作瞄准具、瞄准机和发射;一炮手负责开闭炮闩,检查和报告后坐量;二炮手是装填手;三炮手是引信手,负责装定引信和传递炮弹;四、五、六炮手为弹药手,负责准备炮弹,行军时五、六炮手为马车驾驭手或牵引车司机。
他们一行只有百十号人,货真价实的炮兵只有这八个人。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向图拉市倾泻尽可能多的炮弹。把德国人的春秋大梦给搅黄!
他们担负的试探德军反应的任务被苏军指挥官说成了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次任务,出发前的动员让每个人都热血沸腾。他们感觉自己被选中执行此次任务很自豪!自然是干劲很足。被选中的炮兵小组被告知要在zis-3炮最大射程之外对图拉开火,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一定要保证自身的安全。他们的开火时间只有一分钟,而后就要快速撤回。断后的任务留给假炮组的一百余名步兵兄弟。打完炮赶紧的闪人,不得有误!
在1942年11月28日的深夜,他们出发了。一切都是昨夜的重演,没有空袭、没有人搭理。只有卡车的噪音,与黑暗的夜色相伴。到了地头,他们快速的把所有真炮假炮都安好,立刻调整炮口对着图拉市打响了第一炮!炮弹划着完美的弧线落在了10余千米之外的图拉市东区,而炮手们无暇顾及也没时间欣赏炮弹爆炸的火光,只是知道不停的打炮!一分钟过后,这些家伙甚至发射了30发炮弹!而后立刻跳上车去,拉着大炮就开溜!
假炮成员们赶紧的跟在他们后面,做着掩护。一门没有展开的假炮在前方带路,后面跟着真炮仓皇逃窜!
德军飞机一如既往的在第一时间就赶到了事发现场,他们蝴蝶穿花一般的上下翻飞把来不及(有意的)撤离的假炮组给炸了一个稀巴烂!随后有循着车辙开始找漏网之鱼。苏军早就想到了这一着,他们在逃窜的时候是分了好几个方向的。德军飞机很难判断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可是德军飞机却是根本没理会那些假货,而是径直飞向了真炮的逃窜方向!短短的几十秒就把真炮组的八个人全部干翻在地!德军新式攻击机的火力强大,攻击手段十分丰富。他们投下的是一枚不留活口的温压弹,这种又叫云爆弹的超级大杀器就算只是命中目标的20米范围之内也能把方圆50米之内的人员给杀个精光!经过了出山大营改良的云爆弹这还是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苏军炮组的面子可是够大的。为了不留活口只能把他们全都留在图拉以东的荒野之中。
虽然在开放空间中,以热和冲击波效应为主的温压弹的杀伤效果欠佳。但是改良的就不一样了!炸弹爆炸后产生的高频声波震坏了地面上百米之内的所有人的耳鼓。飞机在投下云爆弹之后没有停留,掉头向着另一个方向逃窜的苏军冲去,接着就是一阵爆炸与机枪扫射!就这样,只是一架飞机就把苏军小分队的百十号人给歼灭了一个七七八八。
剩余的人狼狈逃窜回到了苏军营地,每个人都是失魂落魄的。劫后余生的他们脸上还残留着对德军飞机的恐惧。50集团军的政委详细的问了他们,见到这些人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就让他们先休息一段时间。随后就与博尔金中将一起拨通了朱可夫的电话。知道苏军小分队一旦真的打炮就出事,老朱露出了果真如此的神色。看来德军的反应时间还是很快的,他们的第一波防御就是时刻在天上都有存在的攻击机!
在老朱心目中,循规蹈矩的德**队纪律严明。整个军队如同一部精密运行的机械一样,充满着组织性。这是德军的优点同时也是德军的缺点,优点是战斗进行快速高效,能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达到战略意图。缺点是战斗中种种形迹充满了可预见性。一个高明的敌人只要与德军的战斗经验丰富之后,就能很准确的预料德军动向。在战术场面尤其如此。
正因为这样,德军指挥官在战术上的变化很干涩。除了隆美尔几乎所有传统军官都是这样。就连创造了闪电战术的古德里安也是不轻易谈及战术的改变。有时候,传统的力量就是这样强大,甚至禁锢了人们的创造力。
老朱投入这么多的炮灰就是想要试探出德军的招数,好在以后的战斗中避开德军威力强大的三板斧。
只是他的内心深处那种不安的感觉还是一直无法落在实处,那种不安逐渐演化成恐惧。让一直胸怀磊落,勇者无惧的朱可夫很是难受。他的责任感时刻提醒着他要稳妥的布置战斗,不放过任何的疑点。而今,苏军反攻在即这种不安却越来越严重。到底是哪里有问题呢?他相信自己多年征战培养出来的战场直觉,因此对于德军就越要想了解的深刻一点。
战苏联二十节:老朱的忧虑
老朱对于得到的德军情报总感觉不足,他担心德国人有很多伪装的阵地未被发现。在德国空军的强大压力下,苏联的侦察机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就苏军而言,伪装是件无时无刻都存在的任务,用新的枝叶更换掉那些枯死的,隐藏起武器装备,制造欺敌形象,等等。军官和政委不间断地要求部队隐藏真实行动和欺骗敌人。
上次大战缴获的德国资料经常提起苏军战术和战略上的伪装技术,经常提到他们遭到来自看来是无人地区的苏军轻武器和反坦克炮的齐射,伴随着德国车辆的爆炸和燃烧。苏军构筑虚假防御阵地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无论是他们的物资集合地还是部队和车辆的集结点,只要苏军停止前进,立刻开始挖掘战壕和伪装任何东西。推己及人,老朱也认为掌握着更高技术能力的德军在伪装技术上要强过苏军,因此肯定有很多力量被隐瞒,他也为此感到很不安。
他的不安有道理也有原因,那就是白起将至!白起在装甲部队的业务上不如老古,但是他打仗的能力却是要强很多。因为白起提倡的是与政治结合的战争,是以最小代价得到最大利益的战争。不是单纯的进攻或是防守。老古进攻是一把好手,防守就差强人意。而白起却是相当全面的,不足之处是对于现代战争指挥经验不足。这一点可以由德军诸多的优秀参谋来补充,曼施坦因就是他最好的参谋。也是德国最好的参谋,他在陆军总司令的位置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东线参谋长蔡茨勒,与其副手保卢斯负责具体事务的统筹调度。西线司令龙德施泰特和参谋长路德维希*贝克(重新启用)指挥40个师德军,其中10个师是装甲部队,每一个步兵师也有300辆的3、4号坦克改装的突击炮,战斗力强大。北非在六人帮的经营之下,形势一片大好。作为隆美尔的铁哥们小阿福现在是如鱼得水,混的好的不得了。他手下至少5万多的技术工兵都是东方红战地工厂的骨干力量,在技术层面上德军已经领先对手至少50年!这半年多来的埋头苦干,已经成功的控制了德国。稳固了德军各条战线,尤其是空军的建设更是一马当先。扩大了足足三倍的空军在欧洲大陆、非洲、东线战场上都稳稳地掌控着制空权。二线预备役部队有布劳希奇,哈尔德等人训练着,战力有保证,兵源有补充。而在国内,出山大营的事物有大阿福以诸位技术人员撑着,行政工作是拉丁美女茱莉亚维持,沙龙那厮颇为中意茱莉亚,经常惦着大肚子带着非洲特有的礼物来讨好她,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茱莉亚的心思全在哲学家——择厚身上呢?希姆莱的假面具他戴着够烦的,于是时常骚扰心理医生姜昕。但是爱好音乐的姜昕又对白起的老秦腔深为着迷!可英雄的白起却是一心扑在改变环境,拯救人类这样的伟大理想中!他们的这些情事当真是混乱不堪。但在工作中却有着良好的操守,他们知道改变环境必须要先改变人类。所以对目前的工作都是尽心尽力的。白起得以放下一身负担,重新回到他熟悉的带兵打仗的本位上来!他依仗的是德国的一众栋梁与冰原号上的一干精英们,科尔滕在德国总理的位置上干的有声有色,在他的主导之下,国内的经济民生发展良好。为前线德军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不解。因此,白起很放心他的工作。
整个欧洲的一大部分都在德国的控制之下,德国新政府比小希同志强的地方就是,采用了更柔和的方式来对待占领区的人民,而非以前那样的掠夺。当地居民在被粗暴对待之后,很喜欢德国人现在的态度。他们感觉到了尊严,往往很配合德国占领军的工作。在荷兰,波兰、法国、比利时、捷克、挪威等地区,粮食被优先考虑。德军用任何信用良好的货币,美元、马克等硬通货在居民手里购买食物。辗转运到德国,供部队使用。产粮大国——乌克兰正与德国全面合作,德国提供化肥、先进的农业机械等技术,乌克兰提供人工,合作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出来更多的粮食。虽然在寒冷的气候里,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长出冬小麦。但是到那时候,德国就能接上茬了。作为回报,德国的先进机械,枪支弹药等等各方面都在与乌克兰展开合作。目的就是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强大的乌克兰。使之变成抗击苏联的亲德国家!
法国的经济作物也在为德国的战争做着贡献。法国的农场生产的马铃薯,小麦、各种蔬菜等等食物通过法德两国便利的交通辗转运抵东线战场,饷将士稳军心!
德军的军粮有了着落,每日所食的蔬菜也在温室技术的推广中得到了解决。士兵们甚至每天都能享受到水果了!充足的油料供应保证了营养充足,弹药充足,一切都充足!
白起唯一不能放心的就是外交工作。在北非的阿尔及利亚还有维希法国的近30万军队呢,如果不能确立维系法国的主导地位。与之建立平等互助的外交关系,火炬计划一开始维希法国很可能就去报美国人的大腿了!一旦他们转头与德军作战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好不容易打垮法国这个死敌,可不能让他们在占到德国的对立面去。为此白起准备让德国体系之内的各国都承认维希法国的合法地位,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不能代表法国的国际地位。为了尽快建立两国之间的合作与信任,白起表现出了相当大的诚意。甚至连撤兵恢复法国的自由都表示可以考虑。但是一直以来收效甚微,两国一直没进入实质性的谈判阶段。
目前白起的工作重心是建立一个世界新秩序,以德国为工具打破旧格局。建设一个更有序更科学的新世界秩序!这个秩序旨在抑制人性的弱点,把对地球环境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点,实现人类的长治久安与可持续发展。尽量保持人类的基因完善发展,不受到环境变坏的危害。
现在首要任务就是要打赢这场战争!在战争中逐步改变人们的思想,一步一步的以现代人能接受的方式改变世界!
战苏联二十一节:老朱的依仗
白起殚精竭虑,为的就是人类的未来能够更美好。很多人性的弱点造成的灾难需要未雨绸缪。但是自然虽然美好,也终究有改变的一天。这种改变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往往是致命的。任何的自然环境的改变都会有很多的生命消失,而后有经过很多年的发展,不一样形态的生命优又会出现。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往往是以亿万来计!今朝有酒今朝醉,一辈子不管两辈子事。这种思想毁灭的是这个种族。人类弱小的生命在自然面前极其脆弱,如果没有改天换地的能力,最终被自然淘汰几乎是肯定的。就算是白起来的那个时代的科技能力也不能与自然对抗,人类掌握时间的能力,掌握科技的能力需要长期发展、积累、并且能不迷失发展的方向,才可以说有强大的、超越自然的生存能力。
前提是在人类社会中尽快达成共识,找到自身正确的发展方向。否则整日里鼠目寸光,在坐井观天的见识下相互倾轧,自相残杀。浪费本来就已经很少的宝贵时间。那不是白起想要看到的局面。所以他学习战争,经历战争,兵最终在战争之路上悟得天道!
人生来就为了自己的**在奔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人的箴言诚不欺我!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类自私自利的特性注定了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为了争夺资源而争斗!当社会发展到有组织有规模有国家之后,大规模的争斗就开始出现,战争这个词语开始登场!
每当有一个民族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首先运用的地方必然是军事用途。于是战争就成了人类文明最好的传播方式。不打不成交的道理就在于此。交流需要代价,这也是人类成长的代价,几乎不可省略。
战争造成的灾难是残酷的,人们对于战争的反思更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一代一代生生不息。经验教训在逐步积累,发展与进步就在打打杀杀中悄然而至。
千百年来,白起看惯了人们相互残杀的闹剧。很多时候需要几代人的流血牺牲才能换来一点点教训。社会的复杂阴暗在不断的出现不同的花样,不平即战,一言不合拔刀相向!自由与安全成了人类社会难以两全的弊端。
真正的公平来自何处,来自每个人都有崇高的道德吗?来自每个人都有一样的发展机遇吗?来自每个民族都有富饶的土地,丰富的资源?还是来自全球化的高技术造就的生存条件?
水面总是有高有低,人也是这样,人类状态的不能长期稳定造就了各种人为因素的不稳定,公平二字是难以经得起推敲的。尤其是在战争中,公平根本就不会出现!
白起来到这个社会,自然有他的治世之道。他首先要进行的是打败苏联,破坏这个极端的强权。这个他的治世政策之路上第二大的拦路虎必须要拿下,而且是越快越好!
站在他的对立面的朱可夫当然没有白起这样深邃的世界观,他的担心是害怕苏军的再一次失败。苏联红军实在是经不起这样的失败了!巴巴罗萨之后,苏军损失惨重。斯大林的政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一亿九千万苏联人民中招募了近千万军队。这些新兵蛋子好不容易被训练合格,可不能再被同样的错误给葬送了!苏联战略纵深虽然广阔,但是工业区与军工密集区已然无多!俄罗斯虽大,却已是无路可退!
他深知德军占领图拉意味着什么,这样的突出部是对莫斯科的巨大威胁。德军盘踞于此对于莫斯科防线来说是一个很不利于防守的因素。
图拉市距离莫斯科只有160千米,德军的飞机只有不到半小时的飞行就能方便的轰炸苏联首都,这对于全国人民的士气都是一种打击。苏联首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绝不容许德国鬼子在此撒欢。虽然莫斯科号称是全世界防空最好的城市,但是就这样被敌人轻易的威胁也是不能接受的。身为这个国家军队的一员,朱可夫对此感到羞耻。他迫不及待的想要把德军赶出图拉,并且尽快的把他们赶回老家去!可是尽管在感情上他是这样想的,但在理智上他又不得不暂且忍耐。因为他长期在国防部工作,他知道苏军新败之后,力量还很薄弱。妄言击败德军是不现实的。实际上,以苏军的能力,就连抵挡德军的进攻都是不容易做到。何况在草原丘陵等适合装甲部队的地形中打败善于机动作战的德军呢?
为了歼灭德军最有攻击能力的第六集团军,朱可夫不得不出此下策,把图拉变成一个巨大的绞肉机。以苏军最具优势的人力资源一点一点的耗尽德军的兵力。以命相抵换取胜利,是朱可夫唯一有把握的战胜德军的方式。图拉市战略位置显著,德军一旦占领此地必然不肯轻易撤出,那么就在这里拖住他们的进攻矛头。把他们紧紧地钉在这个钢筋水泥制造的巨大绞肉机里面!
他的几次试探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一支奇兵!那就是在图拉兵工厂厂区一个隐蔽的所在,有一个通向图拉市东郊的隐秘地道!这个地道是朱可夫早就准备好的运兵渠道,计划是在德军占领图拉立足未稳的时候,通过这里神不知鬼不觉的在德军内部狠插一刀!投入优势步兵,逐街逐屋的争夺图拉市的控制。
德军的优势在残砖剩瓦遍地的图拉市实在是不能发挥,战斗又回到了面对面的野蛮阶段!单纯比意志力,苏军战士说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即使德军曾经创造了这样那样的奇迹,也不能在意志品质上凌驾于苏军之上。曾经有一位苏军装甲兵战士,他一个人就造成了德军一个师的主要指挥官全部阵亡!战斗经过是这样的:他躲藏在森林边缘一辆被德军摧毁的坦克里面,他的同伴都已经阵亡。这辆轻型坦克被德军的穿甲弹击毁,按照常识里面的乘员一定会死光光!可这位战士在这里面生存了整整七天!而且滴水未进粒米不沾!期间他一直在等待着有价值比较大的目标出现,终于德军一个步兵师的师部指挥人员步行途经此处。坦克的机枪响起,六位德军高级指挥官被夺走了生命!在事后德军调查了这辆坦克,他们发现在3个早已腐烂变臭的苏军尸体旁边,是那位用尽全身力气打出了生命中最后一梭子子弹的伟大的苏军战士!他怒目圆睁,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嘴角是对侵略者的鄙夷不屑!他身上有七处伤痕,其中几处早已腐烂化脓!但是他一直在坚持着,终于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德军一个精锐步兵师的精英为他殉葬!他的坟墓被德军立在那六位德军指挥官的上首位置,红星闪闪的军徽被德军擦拭的一尘不染。他得到了大家发自内心的尊敬!俄罗斯人民有这样的优秀儿女是德军战士最强大的障碍!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以前被他们瞧不起的民族!俄罗斯不可以常理度之!这句话引起了德军高层的普遍重视。元帅战报上面对于这件事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南方集团军群的军事长官克莱斯特失去的优秀师长——穆勒用自己的生命验证了苏军战士强大无敌的战斗意志!
从此以后,德军士兵们就多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在战车里用心跳检测系统检查哪些被德军攻击之后看似失去作用的坦克、掩体等设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与这样的敌人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短兵相接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他们需要的战斗时在运动中包围歼灭苏联的大规模兵力。
图拉市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正适合于把三十万德军主力牢牢拖住。苏军要想在城市战中打败德军,只需要比野战模式少得多的兵力而已。德军三十万,苏军四十万足矣!
只有一个不利因素,那就是图拉市目前是在德军手中。他们还在按照古德里安的命令在积极布防。德国空军的大力支援保证了天上不会有苏军飞机的袭扰,但苏军却是不得不防备来自天空中的威胁!这实在是令人不爽的事!况且,苏军的侦察工作很是不尽如人意。老朱指使的几次小规模试探战斗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他们牺牲了千把号人马也没有摸清德军的详细布防情况。图拉市残留的部分苏军根本就是在各自为战,他们没有与苏军大部队建立联系的手段。枪炮声一直没有停止,说明图拉市的战斗一直在继续。但是苏军三万守城部队大部分与城市共亡基本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了。
朱可夫指导进行的几次袭扰作战主要目的就是掩护那一条密道,德军作战任务繁重,很可能还未进行全方位大规模的搜查城市。在此之前,一定要给德军增加足够多的麻烦,让他们忙得团团转,没有精力去寻找那一条至关重要的秘密地道!
战苏联二十一节:鬼子出手了
德国陆军已经接收了至少1万辆豹三坦克,经过了近三个月的高效率训练
德军装甲士兵已经掌握了新的装甲战术。古德里安元帅忙于战事没有时间继续
探索基于新技术的装甲战术。他只有在争斗中不断地摸索、改进现有的战术。
在元帅论坛中他也能得到足够多的素材支援。隆美尔元帅与老古历来看不对眼
,但是狐狸却对老古的坦克战术佩服的五体投地。在历史上他因病离开非洲的
时候推荐接替他的人选就是古德里安,只是那是的老古被小希同志猜忌,后来
才重新得到信任,坐在了参谋总长的位置上。现在有了白起这个巨大的变数,
他带来的军备改革让一干德**人看到了战胜整个世界的希望!于是得到大家
的衷心拥护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不同于以往的是,这一万辆战车都有充足的战备保障。油料、备件、各种
战术套装、战地改装工厂等技术设施、保障都是坦克发挥战斗力的基石。德军
在小阿福的培养下已经有一支强大的队伍。足够他们在天南地北,炎热严寒等
气候之中保证装备的正常使用。各种坦克底盘改装的技术保障车辆,坦克架桥
车、修理车、布雷扫雷车、工程车、铺路车、等等五花八门的车辆跟随军队推
进,把一道道天堑变成通途。往往在敌人预想不到的不适于坦克通行的地区横
空杀出,给予敌军致命一击!
六集得到的1200辆坦克就有900辆被老古隐藏起来,在方圆3公里的机场
隐蔽。等待着苏军发起进攻的时候,突然杀出断其退路,再一次把苏军重兵重
重包围,聚而歼之!
时下隆冬,天气正寒,滴水成冰。尤其是在高纬度的俄罗斯大地,第一场
雪早就沸沸扬扬的漫天飞舞了。零下40多度的气温连尿尿都要用棍子敲!德
军利用这样的天气巧妙的制造了一堵高墙!在周围用特殊的加热机械化开冻土
层,而后挖掘筑墙,用水浇之,瞬间凝固。很快的一堵高墙就如同突然暴涨的
海潮,一下子就伫立在大家的面前。苏联人看到德国工程兵那不可思议的筑墙
速度顿时大惊失色!朱可夫立刻下令要加大侦查力度,把德军高墙后面的勾当
侦查清楚!可是苏军只能看到飞机一架架的在此地起降,精锐的党卫军把此处
变成铜墙铁壁。天上地下都有优势敌人严防死守,要想渗透进去探听情报在全
身而退,可是好比在针尖上跳舞!连门都没有!
十二公里的高墙在几天时间就修筑起来,这不是一般的速度。2万人加上
高技术机械相得益彰,爆发出来的能力不是苏军这种基本靠人工的落后军队所
能理解的。
就在朱可夫厉兵劾马准备在几个方向突入图拉市,与德军六集展开激烈的
巷战时,远东地区早就大张旗鼓准备进攻的关东军装甲部队已经完成了战役准
备。来自德国的3万吨战车燃油提供了他们1000辆追猎者强大的动力保证。在
一个多月的高强度训练完成后,鬼子的战车兵自觉已经有了德军装甲部队的几
分神韵!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驾驶者追猎者前去为昔日的战败找回场子。
同样的进攻地点,同样的部队,不一样的对手,不一样的武器。造就了不
一样的战斗力,可能还会有不一样的战斗结果。
第一批1000辆先进的战车,还有在国内屡立奇功的防空部队,还有巨大
的运输潜艇不远万里运输前来的宝贵油料。当然还有先前德国提供的威力强大
的40火。这一切的实惠造就了鬼子的唯德国马首是瞻!他们仿佛已经感受到
了以叶尼塞河为界的理想就要变为现实的惊喜!这一片足足顶的上几十个日本
的土地是大日本帝国武士的不世功勋!德国老大提供了先进的战车,他们有了
这样的依仗,就发了疯的想要迈开小短腿杀奔毛子的远东战区!
于是在白起的一再催促下,还有另外一千辆战车的已经装船起运的刺激下
,鬼子们发起了第二次诺门罕之战!
小零鸟呼啸着开启战端,追猎者喷吐青烟,排着经典的德军战车楔形进攻
队形在诺门罕的大草原上狂飙突进。把骑着三河马的外蒙奇兵驱逐的一路往西
逃窜不休!鬼子们珍惜75炮的炮弹,他们坐在战车上的步兵把三八大盖与96
式机枪,歪把子打的“乒乒乓乓”响个不停,声势浩大的战车方队一路披荆斩棘
,所向披靡。把督战的冈村宁次给乐的合不上嘴!不久之前他在华北地区可是
吃了很大的憋屈的!现在终于可以在毛子身上找到慰藉了!
得到鬼子在远东开战的消息,斯大林再也坐不住了。他声嘶力竭的咆哮着
声讨鬼子不遵守两国的互不侵犯条约!但是事已至此说这些已经没用了,当今
之计是找美国人一起对鬼子施加压力。他决定不顾苏德战场与莫斯科的安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