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魂断大明-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琴的眼前架起了一面镜子,晃得他差点睁不开眼睛。

    就在这时,那鞑子军官忽然哈哈哈一阵大笑,冷的一声暴喝:“好剑法!“身子忽然腾空而起,身子飞跃起来,倒纵丈许,而就在这一跃一纵之间,左手一探将弯刀抄在手中,一运劲”哐当“一声,弯刀破空而出,一刀在手,那军官满脸得意之『色』,呼了一声,弯刀一挥将萧琴的飞鸿剑『荡』开。

    那鞑子的这番力道极强,加之来的极为巧妙,居然硬生生的将萧琴这精妙的一剑给挡开了。鞑子兵见主帅没事,顿时又是一阵欢呼,看得萧琴不由得一阵焦急。

第9卷 389章:相聚

    鞑子军官一招得手瞬间连攻了三刀,刀刀致命,萧琴不敢大意,运气张旭贴‘横撇竖捺’犹如行云流水犹如漫天飞舞,那鞑子军官显然没见过这般剑法,不禁又是惊奇,又是愤怒,大喝一声,挥刀便朝萧琴砍来,萧琴识得厉害,急忙展开张旭贴与之周旋。那鞑子刀法虽厉害,但多是近身格斗之内的刀法,比之中原的剑法少了灵活变化,萧琴所使的张旭贴剑法是化张旭书法而来,每一招每一式随心所欲不拘泥形式,故而比起那鞑子的刀法厉害了许多,两人如此又斗了几招,那鞑子见萧琴剑法厉害,再也不敢以游戏的态度出之,大刀盘旋飞舞,比斗慧空之时更是认真,每一招每一式极具威力,萧琴亦是丝毫不敢大意,严守门户,适当之时张旭贴缓缓展开,奇招妙着,层出不穷,在数十招之内竟然没让那鞑子军官占半点便宜。如此这般想斗了半个时辰,时间一久,张旭贴的优势便显『露』了出来,每一招每一式随手拈来,时而行云流水,时而狂风暴雨,时而风平浪静,到最后就连萧琴体内的《逍遥游》的内功也渐渐的被张旭贴给激发了出来,每一招每一式舞动之时夹着一股强大的内劲,两人斗了几招,萧琴渐渐占了上风。那鞑子军官武功虽然厉害,但毕竟比不上中原武学的博大精深,时间已久,慢慢的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而萧琴一招一招力透剑尖,犹如漫天风雨,绵绵不绝。抖到最后,那鞑子军官面『露』忧『色』,额头之上溢出了层层的汗珠。

    朱高炽等人见萧琴渐渐占了上风,纷纷呐喊助威,萧琴被四人的欢呼声所感染,手中的张旭贴更是如鱼得水,使得密不透风,那鞑子军官回了两刀,渐感不支,大喝一声:“杀!”顿时,本来站在一旁看热闹的蒙古鞑子兵瞬间舞动着弯刀朝萧琴砍杀了过来,萧琴剑法虽厉害,但见鞑子军队队形整齐,看来是受过严格训练的人,而且人数如此之多,顿时心中暗暗焦急,眼看鞑子兵明晃晃的弯刀越来越近,朱高炽等人亦是满脸的焦急之『色』,虽想支援,无奈鞑子早已看出了他们的企图,分成两股纵队将四人团团围住,若非四人武功高强,只怕这会儿早以备『乱』刀砍死,就在这时,只听的一片“嗦、嗦、嗦”的声响,数百支羽箭飞『射』而来,随后一片喊杀声响彻山谷,萧琴心中一惊,暗道:“不好,又来了一股鞑子兵!”正不知如何是好之际,忽见那鞑子军官满脸惊恐,随即大惊,急忙将手中弯刀一收冲着正在砍杀的鞑子兵喊道:“明军来了,快撤!”霎时间那鞑子兵快速的飞身上马,沿着原路一路飞奔而去,临走之际还回头望了萧琴一眼,眼神之中居然带着丝丝的恨意。鞑子兵来的快,去势更快,眨眼的功夫,走的干干净净,就连被萧琴等人刺杀的鞑子兵尸体也没留下,众人看得不由得一阵心惊。

    萧琴正感奇怪,忽见一个小将,手提这一杆铁枪,一身银『色』盔甲,骑着一匹白马飞奔而来。来到朱高炽面前微微一行礼道:“末将救驾来迟,让殿下受惊了,末将甘愿受罚!”

    萧琴见那人虽身穿白『色』盔甲,却是刚才那八形山口的那名鞑子兵,顿时大吃了一惊,不待来人报上姓名,一声惊呼道:“大哥,小心!”飞鸿剑破空而出,一道银红朝那名小将刺了去,这一剑极快,那小将吃了一惊,正欲举枪躲避,忽见萧琴,身子一阵,随即哈哈一笑,身子一纵向后退了一步,口中叫道:“萧兄弟……?”

    萧琴这一剑用足了力道,本想一招击毙,忽听的那人口中叫出了自己的名字,心中一震,手下跟着一松,飞鸿剑剑势顿时去了一半,待看清楚那人相貌时,心中更是大为惊讶,待离那人尚有半步之遥,硬是生生的将剑势收了回来,跟着大步上前,喜道:“郑大哥!”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一年前在京城遇见的郑和,此刻两人陡然相见,当真是百感交集,郑和一把抓住萧琴的双手喜泣道:“小兄弟近来一切可好!”

    萧琴同样心情激动,一时也说不出话来,听郑和问话,不住的点头。众人见二人如此,一时也百感交集,朱高炽这时走了上前,道:“郑将军,你怎么在此!难道是父王出了什么事情么?“

    郑和回过神来,微微行了一礼道:“启禀殿下,燕王一切安好,只待二位殿下回京!”

    朱高炽送了口气,点了点头,道:“对了,郑将军,为何你这般打扮!”

    郑和叹了声,道:“殿下,此事说来话长,几位一路奔波而来想必早已劳累了,不如会山海关内说话如何?”

第9卷 390章:入关

    朱高炽见此刻脱离了危险,心下稍定,微微一笑道:“好,那我们入关!”一行人缓慢的行了数个时辰,便俨然立在山海关的门前,萧琴想到一百多年后,清朝的多尔衮率兵入关心中颇有些感慨,郑和一年多没见萧琴,这会儿恨不得寸步不离,眼看萧琴望着山海关发呆,忍不住走过去关切的道:“小兄弟怎么了?”

    萧琴自然不能告诉他在想多尔衮,就算他说出来只怕他也不信,当下笑了笑,收回了目光扭过脸道:“大哥何以会在山海关呢?”

    郑和微微一叹,脸上的神『色』变得有些黯然,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实不相瞒,这次为兄在此正是奉燕王之命在此阻击蒙古鞑子入侵!”

    萧琴听得心中一震,心道:“难道是燕王出事了么?想了又想,记忆力有关《永乐皇帝》这部电影里在这一年,燕王除了装疯卖傻之外,并无任何动机,难道是历史记错了!

    郑和见萧琴脸『色』难看,还以为是担忧鞑子入侵的事情,安慰道:“小兄弟不必担忧,眼下燕王虽在病中,但燕王府的势力还在,区区几千个蒙古鞑子根本没放在眼里!更何况二殿下武功卓越,有他镇守燕王府,量那鞑子也不敢轻举妄动。“萧琴知他会错了意,也不点破,微微一笑,道:”这鞑子的消息也灵通,居然被他探到了燕王病重,想必他们定然是趁着燕王病重,想入侵中原来抢劫一番,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错,那鞑子真是有此意,也不知他们如何打探到燕王病重,故此集结了一批鞑子想趁此机会入侵中原,没想到这些早在燕王的意料之中,故而这才布下疑阵,没想到那鞑子居然十分狡猾,看透了我们会在杀虎口埋伏,居然按兵不动,若非碰上了兄弟你,只怕……?“说道这儿冲着萧琴嘿嘿一笑,萧琴何等聪颖,如何不明白其中的关窍,这次他奉燕王之命来此阻击鞑子入侵,没想到在八行山遇到了朱高炽等人,居然糊涂得将燕王的两位世子当成了蒙古鞑子,若非二人命大,自己落下了叛逆之罪,不死也脱不了干系,是以见到朱高炽颇有些不好意思。

    就在二人说话之际,忽见山海关内走出了一个护卫来,冲着郑和一抱拳道:“恭迎殿下回京”朱高炽点了点头,肥胖的身子一挺便入了关,萧琴跟着郑和穿过外三重内三重,铁门深锁,进了六重大门,沿途的把关的将士高声呼道:“恭迎殿下回京!”中门倏地打开,只见屋中灯火辉煌,朱高炽“嗯“了声,便率先走了进去,其次是朱高燧,慧空、沈雪娇等人。萧琴和郑和走在最后,萧琴见沿途把关的士兵面『色』严峻,甚是威武,不由得暗暗佩服,心道:”治军如此,天下有谁与之争锋,想到四年后高坐在南京城的朱允炆就要沦为和尚,心中不由得一叹。“

    山海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故而城内建设颇为豪华,虽比之南京城少了些许规模,但那股豪放的气派是南京城所没有的,朱高炽挺着大肚子率先穿过重重的关卡,终于在一间颇具气势的大厅门前停了下来,略一停顿后,抬脚走了进去居中而坐,命萧琴坐在左首,朱高燧坐在右首,其他人依序而坐,不多久各路文臣武将都来参拜,守关的将军,把关的把总、监军的等等,人数太多,萧琴一时记了这么多。

    待众人参拜完毕后,朱高炽便开始和几位文臣商谈国事,谈得多的都是眼下朝中对燕王重重的压力,以及燕王病重等等,这段历史萧琴早已『乱』熟于胸,听来也没多大意思,闲着无事,便仍有一双眼睛四处张望,眼看大厅的中央的一块巨匾上居然挂着一幅字画,写着竟然是唐明皇的【春台望】。他一是忍不住低声念了出来:

    暇景属三春,高台聊四望。目极千里际,山川一何壮。太华见重岩,终南分叠嶂。郊原纷绮错,参差多异状。佳气满通沟,迟步入绮楼。初莺一一鸣红树,归雁双双去绿洲。太『液』池中下黄鹤,昆明水上映牵牛。闻道汉家全盛日,别馆离宫趣非一。甘泉逶迤亘明光,五柞连延接未央。周庐徼道纵横转,飞阁回轩左右长。须念作劳居者逸,勿言我后焉能恤。为想雄豪壮柏梁,何如俭陋卑茅室。阳乌黯黯向山沉,夕鸟喧喧入上林。薄暮赏馀回步辇,还念中人罢百金。字画的落款之处,竟然写着朱高炽三个正楷大字。心中颇为惊讶,心道:“想不到大哥看似如女子一般居然能写出如此气势的诗句来,当真是了不起!“萧琴那里知晓,历史上的朱高炽自幼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朱元璋的喜爱。读书,对于武艺却没多大的兴趣,若非是燕王破喜爱武艺,身为世子的他才迫不得已的学了几招过得去的武艺,这首诗词对于他来说,在轻巧不过了。

    朱高炽和几位文官说了半响,待那几个文官纷纷站起离去,萧琴才从那副字画上收回了目光,恰好这时朱高炽也扭过头来,四目相对,会心的一笑,朱高炽点了点头道:“这一路三弟屡次打退强敌,居功至伟,待我回到王府,一定重重厚谢!“

    萧琴淡淡的一笑道:“大哥严重了,你我是兄弟,做弟弟的眼见哥哥有难,则能袖手旁观,更何况弟弟帮助哥哥,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哥哥不比挂怀!“

    “哈哈哈,说得好,说得好!”朱高炽满脸喜『色』,正在这时,几名士兵端着酒菜走了进来,朱高炽哈哈一笑道:“今日你我兄弟不谈国事,只叙兄弟情义!”说着率先倒了一大碗酒,萧琴酒量本来就不错,这会儿见到这么一碗酒,也不推辞,一口气喝得干干净净。

    众人见他如此好爽,心中欢喜纷纷举杯相庆,一时大厅内欢声笑语不断。

第9卷 391章:发疯

    酒到悍处,朱高燧像突然端着酒杯走到了萧琴跟前,席地而坐,拉着萧琴道:“三弟,这杯酒为兄敬你!”说着也不待萧琴反应过来,仰起头咕噜噜的一口气喝得个底朝天,众人一阵惊呼,萧琴此刻喝得高兴,也好不相让,仰起头咕噜咕噜的将一大碗烈酒喝得干干净净。众人瞧他喝了半响,还能如此喝法,顿时人人惊讶。

    朱高燧待他把碗里的烈酒喝完才从地上站了起来,拍了拍萧琴的肩膀道:“三弟,你得说说白日里你用的那个叫什么阵法,如此厉害!”

    萧琴正喝得高兴,没想到朱高燧会问起鸳鸯阵法来,一时没准备到不知如何作答,朱高燧见萧琴怔怔的望着他没答话,还以为萧琴不愿意说,脸上一丝失望一闪而过,拍着萧琴的肩膀道:“三弟既然不想说,哥哥也不便勉强!”说着欲转身离去。

    萧琴见他转身离去,方才有些惊慌,急忙拉住朱高燧的衣袖道:“二哥说笑了,区区一个鸳鸯阵二哥若想知晓,三弟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高燧大喜,惊道:“当真!”他平日里最喜爱兵法,昨日一见萧琴摆出鸳鸯阵,便觉此阵法奥妙无穷,若非当时命悬一线,只怕他当场就要询问,好不容易盼打退了鞑子兵,如此好的机会,他怎能错过呢。

    “当真!”萧琴带着酒劲道。

    众人瞧朱高燧、朱高炽就连坐在一旁的慧空大师也是一脸的好奇,忍不住也朝萧琴望了去,倒想听听这鸳鸯阵法到底是何方神物,能让三人如此好奇。

    萧琴虽喝了不少酒,但心中却十分清醒,知晓这鸳鸯阵法乃是当年戚继光打败倭寇所创,实乃不败的阵法,白日里为了活命这才零时用了一番,但没想到朱高燧这么好奇,居然问起来,一时颇为踌躇,好在这鸳鸯阵法的原理他还记得,当下借着酒劲一一道出,朱高燧平日最喜爱阵法,这会儿听萧琴一一说来,待听到鸳鸯阵法有二阵法变为三阵法,1只听得喜上眉梢,不待他说完便喜得大呼小叫,只把偌大的一个大厅震得嗡嗡直响。

    众人瞧他神态颇为滑稽,一阵哄然大笑。

    朱高炽笑罢,朗声道:“这般毫无破绽的阵法你都能想出来,三弟你真是神人也。”萧琴脸上微微一红,心道:“这个我可不敢当,若是百余年后的戚继光和唐顺之听到这番话只怕要气得半死!“

    原本一直没说话的沈雪娇忽然『插』话道:“既然殿下如此器重萧大哥何不封他一个大官做做,还让他用此阵法训练训练士兵,说不定将来殿下用得着呢?“

    朱高炽呵呵一笑,道:“沈姑娘说得极是,三弟,我要封一个大官做做,好让你学以致用啊!“这时他酒量已经喝了七八分光景,伸出手指在额头上点了点头,众人目光落在他身上,许久朱高炽才一声惊呼,满脸喜『色』道:”对了,我就封你做我……?“一句话尚未说完,忽听的远去一阵马蹄声,跟着大厅一个士兵喝道:”你是何人,竟敢闯山海关!“

    这声音极大,一干席地而坐的众人忽然一听这声音面『露』好奇之『色』,纷纷扭过脸朝大厅外望去,过了一会儿大厅外走进来一个身材高大的士兵,他望了一眼朱高炽双腿跪地,抱拳道:“启禀殿下,外面有一个自称是朱云的女子说是有要事面见郑将军!”

    朱高炽面『色』镇定至若,慢慢的举起酒杯喝光了杯中酒,冲着那士兵说道:“请她进来!“

    “是!“那士兵应声而去。

    片刻,一个人影一闪,朱云娇柔的身子从厅外走了进来,一震知晓,忽听得她惊呼道:“大哥,二哥你们怎么?“说着满脸喜悦。

    朱高炽、朱高燧冲着她点了点头,道:“当今圣上听说父王病重,特赐让我们兄弟三人回京探望父王,这一路上若非三弟一路保护,只怕……?“

    朱云这次扭过头来朝萧琴望了去,但见坐着的是萧琴,吃了一惊,身子一震,忽然脸上一阵喜悦,冲了过来一把抓住萧琴的双手道:“萧大哥!“

    萧琴显然没想到朱云会如此激动,一时颇感难为情,脸上一红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

    朱云似乎很高兴,抓着萧琴的双手紧紧不放,若非是朱高炽问话只怕仍旧抓着,朱高炽陡然见到妹妹,脸上一丝忧『色』一闪而过,定了定神道:“云儿,你怎么会来这儿?“

    朱云缓缓的扭过头,原本兴高采烈的神情瞬间变得暗淡,双眼一红,道:“大哥,父王他……他……他……?“她一连说了三个他字,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朱高炽朱高燧大吃了一惊,在座的众人除了萧琴以外,人人脸『色』微变。朱高炽紧张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吃惊的道:“你快说,父王他怎么了?“

    朱云理了理头绪,语音平静了下来,低声道:“父王他疯了!”

    “啊……?怎么会这样?“朱高燧跳了过来,一把抓住朱云的双手惊呼道。

    注1:“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

    注2:唐顺之:明代军事家,著有《武》,鸳鸯阵法正是戚继光从此书领悟而来的!

第9卷 392章:去往北平

    朱云理了理头绪,慢慢朝众人叙说了起来。

    原来建文帝在解决其他藩王的时候,始终对朱棣不放心,为了削减朱棣的实力,他先派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如此一来整个北平城人心惶惶,就连蒙古鞑子也嗅到了战机时不时的来攻城略地,朱棣一面派兵抵抗蒙古鞑子,一面派人进京解释,但没想被派遣这人居然背叛了朱棣,将朱棣在北京城里所干的一切都秘奏给了建文帝,如此一来,建文帝便对朱棣起了杀意,为了打消建文帝的疑虑,朱棣便在建文三月进京拜见新君,一面希望打探朝廷的动静,一面也希望通过这次进京能让建文帝打消疑虑,不料朱棣进京立刻引起了满朝文武的不满,纷纷要求建文帝扣留朱棣,好在建文帝念在叔侄的情分并没有多加阻拦,最后放他回了北平。

    这许这次进京太过紧张,朱棣在回来没多久就病了,很快就向朝廷搞了病假,朝廷的派来的御医先后给朱棣诊治过,不但没诊治好,还将朱棣的病越弄越严重,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原本还生龙活虎的朱棣瞬间成了奄奄一息,如此一来这事便传到了朝廷,建文帝念在朱棣抗拒蒙古有功,特意批准了朱棣留在北平好好养病,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病情不但没有丝毫的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发展到最后,朱棣居然不吃不喝,也不回府,终日在北京城内大喊大叫,时而望天大笑,时而大哭大叫。如此闹腾了半个月,此事惊动了建文帝的耳目,建文帝便派张丙和谢贵两人前去看个究竟,此时正是六月份,盛夏如火的天气,当两人来到王府时,不禁为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如此炎热的天气,朱棣竟然披着大棉被呆在大火炉子前“烤火”,就在两人目瞪口呆时,形同乞丐的朱棣居然还不停的喊冷。“朱云红着双眼慢慢说来,众人脸『色』沉重,朱高炽面『色』一丝疑『惑』一闪而过,萧琴和郑和相视一笑,萧琴心道:”我让朱棣装疯,也不用这么下血本吧?大热天的还烤火,不疯才怪呢?“

    “大哥,这怎么办?“朱高燧显然是没了主意,满脸慌张的望着朱高炽,萧琴见朱高炽脸上虽有忧『色』,但还算镇定,心中不由的大为叹服:”这人能当皇帝,看来也不是盖的,就这份镇定,朱高燧和朱高熙就自叹不如,更何况是其他呢?“

    朱高炽显然也拿不定主意,目光一一在众人脸上扫过,最后目光落在了郑和的脸上,见郑和脸『色』镇定并无丝毫的担忧之『色』,心中颇感疑『惑』,心知此人乃是父王的心腹,两人向来感情要好,此刻他听到父王发疯的消息居然没有一丝的担忧之『色』,而且这次妹妹奉命前来寻找他,难道是……?“想到这儿他心中一个激灵,但他毕竟见过大场面的人,略一收拾,脸上便恢复了常态,微微一沉『吟』道:“郑将军……?“

    郑和何等聪颖,不待朱高炽问话,便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眼角的余光在萧琴的脸上轻轻一扫,『露』出了一丝笑意,抱拳道:“殿下,眼下燕王病重,以手下愚见,二位殿下还是速速回京为好!“

    朱高炽点了点头,“嗯“了声,却没有马上答话。萧琴知晓他心中还在犹豫,想到马上就要来的”靖难之役“心中一叹,微微一思索,站起身走过去抱拳道:”大哥,眼下局势紧张,燕王病重,北京城还需要大哥,不如早回王府再作打算!“

    朱高炽似乎对萧琴极为信任,原本犹豫不决的神情,瞬间一扫而过,呵呵一笑,道:“三弟所言甚是!“说着从座位上走了下来抓着萧琴的手道:”三弟,你我兄弟一场,不如和我一同回北平吧!“

    萧琴心中一喜,心道:“求之不得呢!“

    当晚众人食过晚饭,郑和立即组织人手回京。

    萧琴想来即将到来的“靖难之役“心中也不知为何有了一股莫名的伤感,想到即将见到历史上可以和秦皇汉武比肩的永乐大帝,心中又有一股向往。正在这时,忽听的朱高炽喝道:“出发!”

    ……………………………………………………………………………………………………………(第一部完)………………………………………………………………………………………………………历经三四个月,终于写完了第一部,接下来的第二部将会变得更加精彩,希望各位书友们不要错过,一如既往的支持小景哦!

第10卷 393章:燕王

    北平自西周时就被燕国作为京都称之为”燕京“。后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开始设燕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

    汉高祖五年,燕京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亲分封于此,故更为广阳国首府。

    东汉光武改制时,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永元八年复为广阳郡驻所。

    西晋时,朝廷改广阳郡为燕国,而幽州迁至范阳。十六国后赵时,幽州驻所迁回蓟县,燕国改设为燕郡,历经前燕、前秦、前燕、后燕和北魏的统治而不变。

    隋开皇三年废除燕郡。但很快在大业三年,隋朝改幽州为涿郡。

    唐初武德年间,涿郡复称为幽州。贞观元年,幽州划归河北道管辖。后北平成为范阳节度使的驻地。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在北京称帝,建国号为“大燕”。唐朝平『乱』后,复置幽州,归卢龙节度使节制。

    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这里建立地方政权,称燕王,后被后唐消灭。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与辽战斗,北宋大败,对燕云十六州从此望眼欲穿;辽于会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号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

    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平称为中都。以此北平正式作为京都出现在历史的舞台。

    元朝是,在1215年 成吉思汗麾下大将木华黎攻下北京,遂设置燕京路大兴府。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改称中都路大兴府。至元九年,中都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以此北平正式作为元朝的首都定了下来。

    元朝过后,(洪武元年)9月12日,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将徐达北征,攻占元朝都城大都,并将大都改名为北平府。

    随后朱元璋一统天下,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大都路于洪武元年八月改称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应军事需要划归山东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驻地。洪武十三年(1380年)春天,朱棣从凤阳回到南京,受命就藩北平。他的府邸就是元朝的旧宫,其规制如同天子。按照规定,藩王的府邸“亚天子一等,正是如此,燕王府才没有重建。

    当萧琴跟着朱高炽长途跋涉有南京逃至北平时,朱棣正在享受元朝留下的京都,燕王府位于北平城内最中心,故又名为北平府。

    萧琴跟着朱高炽的身后自山海关叩关人北平城,受到守关将领的热烈欢迎,一边使人飞报燕王府,又调来数匹骏马,免去了他们跋涉之苦,直抵北平府,一早回城的朱高熙等人早率着燕王府一干重臣,在北平府外等候,气氛非常隆重。

    朱氏三兄弟想见,既欢欣若狂,恍若隔世;想起燕王发疯的事实,百感交集!兄弟三人拉着手说过不休。

    北京城萧琴虽然来了不少次,但古代的北京城还是头一次见,一时不免好奇了起来,四处张望,此时正北平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眼下正是午时,北平城内大街小巷虽人不多,但店铺林立,各种叫卖上彼此起伏,更多的车辆穿『插』而过,一时将这个北平府烘托得热闹非凡。萧琴看了一阵,渐渐有些感叹,心道:“难怪朱棣登基后立马迁都,以眼下的盛况,远非南京所能及!”

    就在萧琴左顾右盼之际,忽听的人群里,一个声音冲着他喊道:“小兄弟!你也来了!“萧琴一愣,顺着声音望了去,但见道衍站在角落里,一脸笑意的望着他!”

    萧琴心中大喜,急忙下马大步迎了上去,一把抓住道衍的手道:“大哥,你进来可好,可想死小弟了!”

    道衍同样激动,抓着萧琴的双手,正想说话,忽听的城南一扇大门“轰”的一声被打开,跟着门内传来一阵由远及近的哭喊声,那声音极大,将正蜷缩在城门洞内打盹的小卒们被响声惊醒。原本还满脸笑意的朱高燧忽然脸『色』大变,一言不发冲着那扇打开的大门奔了过来。众人真感惊奇,移目光望去,只见那扇华丽的大门内,一个身材魁梧,但神态极为落魄的中年男子满脸缟素的从门内冲了过来,他一身白衣,但白衣的周身早已沾满了赃物,看上去倒有些像要饭的乞丐。萧琴等人尚未反应过来,便听到朱高燧带着哭腔喊道:“父王!”

    萧琴吃了一惊,暗道:“不会吧,这就是历史上的永乐大帝?”

    朱高炽、朱高燧脸『色』大变,纷纷迎了上去。

    郑和脸上神『色』淡定,冲着一动不动的道衍微微一笑,一丝狡猾一闪而过。

    “啊,王爷又发疯了!”路上的行人望着满脸傻笑的朱棣窃窃私语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卷 394章:燕王2

    朱棣显然对迎上去的朱氏三兄弟一点都不感冒,死命拉着朱高熙的手,口中依依呀呀的说些不着边际的话,看得一旁的萧琴心中好笑:“就这水平还能装疯,若是放在二十一世纪恐怕连三岁小孩都骗不到,比起二十一世纪路边要饭的只怕差的不是一心半点了,真不知道那建文帝和朝廷的一干文臣武将是干什么吃的!”

    朱棣嚎啕大哭了一阵,嘴里不住的狂喊:“『奸』贼害我,『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