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魂断大明-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两人真是高贤宁和纪纲,自萧琴等人走后,二人也跟着看热闹,混入了北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预热一下,各位大力支持啊,支持首订啊!
第13卷 575章:白袍书生
“哎,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人家这么轻轻一推,我便倒了,真是丢人丢到家了!“高贤宁自地上爬起,拍着屁股感叹着道。
“书生怎么了,书生难道就不能被人推倒啊,哼,殊不知昔日南北朝时期,洛阳街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这白袍是谁,乃是千古第一书生陈庆之!”纪纲扶起高贤宁大声嚷道。
高贤宁自小熟读诗书对于这既非将种,又非士族,『射』不穿札,马非所便,但怀鸿鹄之志,展武侯雄风,千古一将………陈庆之!如何不知晓,所谓英雄莫问出处。出身庶族寒门的陈庆之自幼便随从萧衍,当时萧衍还没有起兵反齐,陈庆之在萧衍府中的身份只是一个小书童。萧衍酷爱下棋,棋瘾一上来可谓废寝忘食,经常通宵达旦的和人对弈。他的那些棋友们即使有心讨好萧衍,无奈心有余而力不从,陪到自己筋疲力竭,也不能让萧衍尽兴。唯独陈庆之,精力特别旺盛,只要萧衍想下棋,他随叫随到,甚得萧衍的欢心。
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上天对陈庆之还算不薄。
公元502年,萧衍登上了南梁皇帝的宝座。当时年仅18岁的陈庆之被任命为主书。主书这个官职是晋朝设立的,隶属于中书省,最初由武官担任,南朝宋时改为文职。所以在萧衍登基的时候,是把陈庆之作为文人看待的。而据《梁书》记载,陈庆之“『射』不穿札,马非所便”,也说明他在勇力方面虽然不至于无缚鸡之力,但是也绝不是勇冠三军的猛将,这也是他和那些流芳千古的名将最大的差别。
“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担任主书后的陈庆之,冷静地观察时局政事,期盼着有一天能够为朝廷效力。在他41岁时,机会终于来了。
公元525年,北魏发生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元法僧失败后困守徐州。由于觉察到大势已去,所以元法僧投降南梁,并将徐州拱手送给萧衍。于是,萧衍任命陈庆之为威武将军,带兵去接应元法僧。这次接应行动并没有遇到太大阻力,恐怕这也是萧衍给这个年过四十的昔日棋友一次表现的机会。总之陈庆之很顺利的把元法僧接应回来后,即被任命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
可是徐州此时还并没有真正落到南梁手中,当务之急是尽快接收徐州的统治权。所以萧衍马上派自己的儿子豫章王萧综前去接管徐州,并且派陈庆之带领两千人马随萧综大军入徐州。
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对于割据南北一方的梁魏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北魏当然不允许徐州落入南梁之手,立刻调集元延明、元彧率领两万人马阻截萧综。元延明派遣手下别将丘大千修筑堡垒阻挡梁军前进,梁军陷入非常不利的局势之中。然而陈庆之以硬碰硬的手法用两千人马硬撼敌阵。战斗一开始便呈现出一边倒的局势,倒下的并非处于劣势的梁军,而是占有优势兵力和地形的魏军。梁书中用“进薄其垒,一鼓便溃”这八个字记述了陈庆之以摧枯拉朽的攻势撕破敌人的防线。虽然首战告捷,但是此时却发生了一件出乎意料的变故。问题出在南梁大军主帅萧综身上,他居然在一天夜里,扔下整个大军,只身一人投降了魏军。因此梁军发生混『乱』,魏军趁『乱』攻击,梁军损失惨重。只有陈庆之率领本部人马突围。虽然这次战斗最后收场得很窝囊,但是陈庆之却显『露』出过人的军事才能。
其时,真是北魏的多事之秋。北魏公元526年,北魏由于胡太后专权,引发了一系列内部叛『乱』。这对于南梁来说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南梁派安西将军元树进攻寿春,由陈庆之随同并负责军事上的指挥。此战南梁大获全胜,取得寿阳等五十二座北魏的城池。这一战,这个文弱的书生一战成名,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梁大通元年,与寻阳太守韦放合攻魏之涡阳。魏遣征南将军元昭率数万步骑来救,陈庆之乘魏军远来新至,仅指挥100人击破其前锋。
后又与诸将连营而进,背涡阳城与魏军相持。自春至冬,交战频繁,将士疲惫。有的将领建议退兵,他力主决战。魏军筑就13垒以控制梁军,他领兵夜出,破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纬乞降。梁军乘胜强攻,俘斩甚多,其余九垒皆溃。
中大通元年四月,陈庆之领兵乘北魏征讨邢杲起义军之际,乘虚攻占荥城,进『逼』梁国。魏将丘大千率众7万分筑九城,以抵御梁军。陈庆之率军进攻,一日之内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颢遂于睢阳城南称帝。授予陈庆之使持节、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时魏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军2万来援,进屯考城。考城四面环水,守备严固。陈庆之命部下在水面筑垒,攻陷其城,全歼2万,俘元晖业获。
梁大通二年四月,魏北海王元颢来降,梁武欲利用其向北拓地,至不济也能在魏梁间建立个防卫缓冲地带,遂封元颢为魏王,以陈庆之护送北归。具体目的地史书并未明说,是否要一直送到洛阳,也是未知之数。同年十月,陈庆之袭取魏铚城,旋破荥城。
梁大通三年四月,魏元天穆率大兵东讨邢杲,陈庆之乘虚北上,围攻梁国(治睢阳),破魏丘大可7万人。元颢于此称魏帝,改元孝基,以陈庆之为前军大都督。四月二十日,陈庆之进军考城,破魏元晖业羽林军2万人。五月一日,魏大梁守军望白袍而降。陈庆之遂引师西进,鞭指魏都洛阳。五月二十三日,在魏援军赶到之前,破魏杨昱7万人,攻陷荥阳。俄而率3000兵背城力战,破敌援军元天穆、尔东兆骑兵万余。随后魏尔朱世隆弃虎牢,洛阳**于梁军之前。五月二十五日,元颢入洛阳,改元建武。
然梁军陷洛阳后,魏元天穆等又反扑,先后攻克大梁、睢阳,并由费穆率2万兵攻虎牢,洛阳告急。陈庆之遂回师进击魏军,元天穆畏之而率4万众北渡黄河,费穆则率2万众降于虎牢。随后,陈庆之收复大梁、睢阳,洛阳之危尽解。
大同二年十月,东魏定州刺史侯景率7万人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乘胜进军淮上,并写了信劝陈庆之投降。梁武帝遣侯退、侯夔等前去增援,军至黎浆,陈庆之已击破侯景。如此战绩自当让后世武将汗颜不已。
“纪兄说笑了,小弟手无缚鸡之力,怎生比之,雄出与战,所向披靡,身被二创,壮气益厉的陈将军呢?”高贤宁『揉』着摔疼的屁股道。
纪纲和他最久,知他并无功名利率之心,倒是自己对这个白衣书生向往的很,希望有朝一日能如这书生般,纵横沙场所向披靡!“
二人相依相扶的朝北平府走了去,高贤宁『揉』着摔疼的屁股,咬着牙望了一眼即将远去的那人,扭过头喃喃道:“纪兄,你刚才可看清楚了,推我们的是什么人啊,怎么这般无礼!“纪纲听他一说,方才想起刚才推自己的那人,身材高大,年纪在二十五六左右,手上的气力出奇的大,刚才若非自己自幼练就了一身武功,恐怕不人仰马翻才怪呢?
………………………………………………………………………………………………………………下面还有三章,会在下午和晚上奉上,各位书友们大力支持首订哦!
第13卷 576章:说书老头
高贤宁瞧纪纲半响没答话,还以为他吓怕了,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道:“常听人说,这北方人受金人统治,又受元人统治百余年,金人、元人俱是蛮人,不兴礼教,故而民间均是粗野之人,刚开始我还不信,眼前瞧来,还真不得不信!”
纪纲似乎没听见一般,目光死死的盯着那身材高大前面的一个中年男子,凭感觉,纪纲觉得那人非同一般,刚才虽被那人身后的年轻男子推了一下,但他还是瞥了一眼那中年男子,隐约之中,瞧那人身材高大,尤其一双虎目,隐隐约约吐出一股杀气,偏偏那股杀伐之气非一般人所能拥有,纪纲盯着那中年男子望了半响,良久似乎想到了什么,身子微微一颤。便在这时,高贤宁惊异的望了他一眼,伸出左手轻轻的碰了碰他疑『惑』的道:“纪兄,你没事吧?“
“啊……嗨,我哪儿有什么事啊?”纪纲心虚的收回了目光,脸上红着脸道。
高贤宁疑『惑』的顺着纪纲的目光望了一眼,瞧除了人头涌动,并无任何特别之除,心中暗暗道:“不是吓傻了吧?“口中却道:”极是没事,那我们也燕王府瞧瞧吧?“
“啊……?好……?”纪纲楞了一下,方才回过神来。
“纪兄,你怎么了?”高贤宁似乎感觉到纪纲的异常,忍不住望了他一眼,关切的问。
纪纲:“哦,没事,没事!”
“没事就好,那我们也混入燕王府吧?”
纪纲点了 点头,道:“好……?”说完,拉着高贤宁一溜烟的朝那中年男子跟了去,但那中年男子走的极快,片刻的功夫便不见了身影。
“奇怪,去哪儿了?”纪纲望着人群小声嘀咕道。
“怎么了,纪兄?”高贤宁好奇的顺着纪纲的目光在人群里望了望,瞧并无丝毫的不妥之处,方才扭过脸来疑『惑』的望了一眼好友,人不住低声询问道。
“哦,没什么?”纪纲红着脸回了句。目光却没有收回,继续在人群里搜索,偏偏人群格外的多,出了拥挤的人头之外,并无特别之处。望了半响,方才低声道:“看来是我多想了!”话音一落神情变得有些黯然,跟着高贤宁随着人群朝燕王府走了去。
黄昏,萧琴跟着朱能、郑和的身后来到了燕王府的门外,北平乃是元朝古都,各路人马集散之地,人烟稠密,市肆繁盛。郑和瞧天『色』一暗,已过了关城门的时辰,急忙勒住马缰,扭过头冲着朱能道:“朱大哥,天『色』已晚,我们休息吧?”朱能点了点头道:“好,大家都赶了一天的路了,在此歇息一番!”众人勒住马缰,纷纷下马,不远去一家客栈的店小二见生意可做,满脸堆笑的走了过来,弓着腰笑道:“各位大爷,本店有上好的厢房和最为可口的牛肉……?”“有什么好酒好菜赶快上,我们吃完还要赶路呢?”朱能不等店小二说完,大声冲着店小二嚷道。“好咧,大爷你稍等片刻,马上就好!”店小二满脸笑意的走入了酒店。
众人系上马缰,进店入座,店小二利索的端出了几盘上等的牛肉,两斤面饼、两壶上等的女儿红,便知趣的下去了。众人赶了一日的路程,腹中早已饥饿无比,此刻见如此好酒好菜纷纷大口吃将起来,正吃得痛快,忽听得店门口传来声声喝彩之声,众人好奇的放下碗筷,喊来店小二道:“小二哥,这是干嘛?”店小二微微一笑道:“嗨,这是我们的武穆老头在说书!每天这个时候他都来这儿说上一段宋朝岳王爷抗金的故事!“”呵呵,还有这样的人,将自己的名字都喊做武穆,我看他是敬佩岳王爷敬佩疯了!”陈展喝着酒说道。店小二笑着道:“谁说不是呢?每天都来。讲完了就走。最奇怪的就是他讲故事从来不收钱!”“从来不收钱,还有这等奇怪的事?”萧琴好奇的问。“是啊,他已经在这里讲了两年了,我从来没见过他收一文钱!”“呵,还真是个怪人啊?我还真想看看!”沈城嚼着牛肉道。“我也想看看!”陈展走出店门道。
店门外的一处石台之上,此时此刻都积满了人,多的都是饭后闲来无事的老百姓和数十个嘻嘻哈哈赶热闹的小孩,石台之上坐着一个白须的老人,身板很直,如同悬崖上的磐石一般,他上身着一件纯白『色』的长衫,那白『色』如同被锤炼过后的石灰,在夕阳之下,显得异样的刺眼。此刻的他正摇着蒲扇,笑呵呵的坐在石台之上大声的念到: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他念的声音很大,几乎带有穿透力一般,一字不『露』的传到了我的耳朵里。店小二摇了摇头道:“这不,又开始了。这首诗词,托这老头的福,我刘四都能倒背如流了!”
那老人似乎察觉萧琴等人的到来,不动神『色』的斜着眼神望了萧琴一眼,便快速的收回了目光,右手快速的朝自己的身子上扇了两扇,接着一脸嬉笑的冲着台下的小孩道:“今日给你们换一个故事听听好不好啊?”台下的小孩齐声答道:“好!换一个故事!”一个个子高大的小孩忽然冲的老人道:“武穆老头,我要听文丞相的故事!”“好,好,好,不过你的告诉老夫,为何要听文丞相的故事呢?”老人一脸慈祥的问。“恩,因为,因为……他是大英雄,我长大了,也要想他一样做一个受人敬仰的大英雄!”小孩挺着胸部大声道。老人笑了笑道:“好,今日就给你说说这文丞相的故事!”“哦,好啊,好了,好……?”小孩吆喝了起来。趁着这会儿,萧琴、朱能被老头引起了好奇心,纷纷在石台的一旁坐了下来,那老头警惕的朝萧琴等人瞟一眼,不动声『色』,摇着蒲扇道:“自从三百多年前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登基以来,宋朝的国运就随着他登基一天一天的衰退。先是听信了『奸』臣的谗言诛杀了抗金的大英雄岳王爷,接着签定绍兴和议,割除大量土地,与金国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政治十分腐败。直到第八个皇帝度宗赵禥,南宋的国势终于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此时北方的蒙古于1271年,四王子忽必烈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老天竟然将挽救这场大灾难的重担放在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肩上。 书生是 吉州庐陵人,原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中状元后,他又改字宋瑞,后号文山。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
宋恭帝德佑元年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书生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书生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书生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景虽来的慢,可字数一点都不少哦,各位书友们大力支持,手中的票票,大力砸过来啊,还有就是别忘了支持首订哦!
第13卷 577章:古怪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老天竟然将挽救这场大灾难的重担放在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肩上。 书生是 吉州庐陵人,原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中状元后,他又改字宋瑞,后号文山。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
宋恭帝德佑元年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书生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书生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书生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老人摇着蒲扇有意识瞟了萧琴一眼,萧琴总觉得这老头似乎在那里见过,却想不起。那老头瞧萧琴面『露』疑『色』,不敢再看,摇着蒲扇继续道:“文丞相一行人逃到真州,受到真州军民的热情欢迎。而守将苗再成认为以文丞相的丞相、枢密使身份作号召,江淮合力,不难挽回大局。不料淮东制置使李庭芝中了敌人的反间计,以为文丞相已投降元军,到真州来攻城,要苗再成杀掉他。苗再成半信半疑,但李庭芝乃苗再成的上司,上司的命令苗再成不敢不听,在一个黑夜风高的晚上,将文丞相骗到城外赶走。可怜精忠报国的文丞相一片丹心竟遭自己人怀疑,这比受元军侮辱更难受。文丞相一怒之下带着一行人乘黑夜通过元军控制的地界,到达扬州城下。
名都扬州经过两次大兵灾,繁华的十里珠帘,秀丽的二十四桥,已无复旧观。城上守军盘查严密,形势紧张。进入李庭芝据守的扬州城,文丞相仍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石台下聚集的人越来越多,连店里的店小二也笑嘻嘻的拥挤了过来,冲着老人道:“喂,武穆老头,你今日怎么不讲岳王爷的故事了,今日的故事要好听的多了!”老人没理会店小二的嘲讽,摇了摇蒲扇,继续道:“就在文丞相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一一个卖柴人出现了在文丞相的面前,他早已听得文丞相的英雄事迹,对文丞相极为敬佩,愿意冒死带他们到江苏高邮去,文丞相见扬州敌人众多,切国运还需更多运筹帷,决定离开扬州,寻找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再为朝廷效力。 ”
文丞相一行人在卖柴老人的带领下,终于逃出了扬州,走到桂公塘时,天已大亮。为躲避元军,他们藏身于几道断墙后面。正要找点食物,忽然听见大队元军呼啸而至。他们赶紧贴墙根龟缩起来,一动也不敢动。这时,只要有一个元兵探头往里瞧一瞧,他们就会被发现,重做俘虏。幸好天上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元军急着躲雨,匆匆而过。后来才知道,这队元军就是押送他们到大都的那队人,因为在镇江走脱了文天祥,加强了戒备,沿途防范甚严。
“那文丞相岂不是很危险?”高个子小孩满脸焦急的道。“是啊,是啊……到底后来文丞相怎么样了啊?武穆老头快说啊?”人群里小孩开始催了起来。老人到是不慌不忙,悠闲的摇着蒲扇,目光偶尔游历于人群之外。
“小兄弟,你有没有发现,这个老头有点古怪?”郑和走到了萧琴身旁道。
“什么古怪?我怎么没看出来啊!“朱能仍回味的嚼着嘴里的牛肉道。
萧琴没理会朱能,望了一眼郑和,轻声道:”郑大哥,不妨说来看看!“
郑和点了点,目光紧紧的盯了武穆老人一眼,开口道:“我总觉这老头不像一个说书的人,倒像……?”
“倒底像什么啊?”朱能疑『惑』的望了一眼武穆老人道。
郑和目光紧紧的盯着老人,语音低沉的道:“你们看,这老头不时的往人群里张望着,那双眼睛倒不像是个老实说书人应有的眼神,到像……?”
“像一个老江湖对吧?”萧琴低沉的语音道。
“对,不错,是!像个老江湖!”郑和吃惊的瞟了萧琴一眼道,”小兄弟一早就看出来了吧?“萧琴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郑大哥误会了,若非大哥提醒,小弟到不成主意,这会儿听大哥这般说,方才认真瞧了瞧!“
朱能嚼着牛肉,听着二人的言语,好奇的望了一眼那老人,嘴里嘟哝的道:“一个糟老头有什么好奇怪的!“
萧琴笑了笑,道:“你们仔细看看他的右手!”
“右手?没什么嘛?不就是捏着一把蒲扇嘛?很普通吗?”朱能瞧了一眼,不以为然的道。
萧琴没理会朱能,继续用低沉的语音说道:“我留意一了一下,他的那把捏纸扇的右手,长矛了老茧,以我看这老头至少练了十几年的掌上功夫。他的那双手又黑又大,除了应有的大和黑外,他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的厚度,一般人是没有那么厚的手,除了那些常年在练武的人以外,很少有一个江湖说书的人手有那么大那么厚的。而且这老头目光内敛,神态自若,内功显然已经初窥庙堂了!”
“不错,萧兄弟如此一说,还真是!看不出来啊,这老头还是一个武林高手呢?”朱能乐呵呵的道。
“哼,我看不是武林高手那么简单吧?”萧琴冷哼了一声,目光盯着那老头的右手道。
陈展、沈城这时听萧琴这般说,均疑『惑』的扭过头道:”萧兄弟有何发现?“他们自出了北平巡抚之后,一路上瞧萧琴还不错,三人均以兄弟相称,此刻二人听萧琴说得严重,不禁出言相询。
萧琴眯着眼神朝武穆老头望了一眼,道:“你们看他手上的皮肤!“
”皮肤?“
”啊,我知道了,这老头是假的!”朱能惊讶道,“想不到,这老头竟然会有如此白嫩的肌肤,看来这老头很是有问题!”
“只怕对是对燕王府不利的人!”萧琴目光盯着武穆老人道。
“什么?至善大师!”陈展、沈城齐声道。陈展紧张的四下瞧了瞧,急道:“那现在怎么办?”
萧琴冷笑了一声道:“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这行吗?“郑和有些紧张的问道。
“是啊, 我们还不知道这老头是不是至善大师,万一弄错了岂不是弄巧成拙,况且天下擒王在即,还是不要惹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还有一章哦,各位可要支持首订哦!
第13卷 578章:古怪2
石台下,汇聚的人越来越多,武穆老人笑呵呵的摇着蒲扇继续道:“总算老天垂怜,文丞相躲过了元兵的搜捕。孟夫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从扬州到高邮,文丞相是一路颠沛流离,饥寒交迫。随从的人见文丞相如此狼狈逃的逃、死的死,行将下来,一干人最终只剩下六人。终于疲惫不堪的文丞相再也走不动了,长期的逃命,摧夸的他的身子,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虽是如此,但他还是跌倒了又爬起来,咬着牙前进。如此走了数日,文丞相终于疲惫的再也走不动了,眼看就要力歇而死,就在这时,一群樵夫路过,见他们是遇难的,就热情相助,拿来一个箩筐,让文丞相坐在里面,由六名手下轮流抬着走。如此这般,他们走了数日,终于安全的到达高邮。但高邮乃有李庭芝把守,守将接到这个狗官的文书,严防文丞相入城,文丞相将高迪城守卫森严,不敢以身犯险,又向泰州前进。
赶到泰州,多方打听之下,方知有船可到通州,但沿路不但元军出没,还有强盗抢劫,非常危险。文丞相带着六人,昼伏夜出,虽多次与敌人遭遇,但还是有惊无险地到达通州。在通州文丞相听说益王、广王在永嘉建立了元帅府,号召各地义兵勇士继续抗元,决定投奔二王。德祐二年闰三月,他扬帆入海,回到南宋占据的地方。他计谋重举义旗,团结各方义兵,统一部署,复兴宋室。”
“好,好样的!”人群里不时的有人爆出喝彩之声。萧琴看到武穆老人的眼神里总是不经意间流『露』着某种神秘的笑意,那笑意极具诱『惑』里,让人有一种心神不宁的感觉,所幸萧琴自修炼了《逍遥游》内功心法,内功与日俱进,所以不惧怕任何的外力。
“小兄弟,这老头的眼神好厉害啊?”陈展满头大汗的道,“好像能催眠一样,要是内功稍弱的人,恐怕这会儿早已睡着了吧!”
“这是摄心大法!”萧琴急忙提醒道。
“摄心大法?”陈展擦了擦脸上的汗水道。
“不错,这摄心大法乃是西域的一种密宗邪术,修炼之人用来对付那些心神不定的人极为有效,所谓心不动法亦不动,心一动而法随之纵之,所以对功力愈强智慧愈高者愈发有效。心动便一反而不可收,必使人意殚神疲,甚至可以猝发癫狂而死。中了这种摄心大法之人,脑中便会产生幻觉,倘若心神不定,最后被这摄心大法所摄,真气涣散。猝发癫狂而死。极为厉害!”
“他『奶』『奶』的,想不到这老头还有这厉害的武功,如果他真是至善大师,对付他还真有棘手啊?”陈展嘘了口气道。
萧琴瞟了一眼武穆老人道:“那到也未必,这摄心大法虽然厉害,可只要收拾心神,不为所动,一切也不那么可怕!不过以我看,这老头并非至善大师?”
“不错!“不待萧琴话音说话,一旁的郑和抢过话头道,”至善大师乃天下武林的武学泰斗,少林的《易筋经》内功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却不会是这邪功?况且这人目光游离,丝毫不像一个出家人?“
“郑兄弟说的极是,这人的确不是一个和尚,但也不是一个说书的!”萧琴盯着武穆老人的脸道。
“嗨,这个刚才小兄弟不是提过吗?一个江湖人?”陈展抓着萧琴刚才所过的话,反驳道。
老人漫不经心的朝萧琴坐的方向望了两眼,接着扭过脸对着台下越聚越多的人继续说道:“经过两个多月的战斗后,益王终于在福州登得大宝,分封广王为卫王。文丞相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也许是文丞相忠君报国的决心感动了上苍,在益王登基不久后,福建、广东、江西的许多文臣武将、地方名士、勤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