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狼行水浒-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伴君如伴虎”
随着这七个人被拖下后,天井中又恢复了清晨的宁静。
“陛下说朝会正常进行,请各位大人抓紧时间,不要误了朝会的时辰。”传令的依然是那个银旗勇士,他的语气依然是那么谦卑,可那谦卑后的血腥和森冷却是如此的让人心寒。
迈过染血的天井,迈过殷红的珠宝,同时众臣也迈过了腐朽的日子。朝会如常,依旧是那些枯燥的进度报表以及各方的治安情况,没有人提起生死不知的七人,也没有人敢提。
处理完一天的公事后已是华灯初上,武松还没来得及用晚餐就径直来到了北厢房,呃……也有人管这里叫北宫。厢房内有七张檀香大床,床上躺着的赫然是被廷杖的七人。经过一天的医治,体格强壮的秦明等人都以恢复了清明。
武松接过宫女手中的棉巾,沾湿温水拧干后才来到秦明的身前,一边亲自为他擦拭伤口、一边平静的说道:“是不是觉得委屈了?”
“陛下……臣不委屈,臣~有罪!”秦明从来没有想过会得到武松的亲自照料,激动之下竟然连话语都呜咽起来。其他人也是一连羡慕地看着秦明,恨不得一脚把他从床上踢下去,然后以身代之。
武松拍了拍秦明的肩膀歉声说道:“这事确实是委屈你了,但是为了民族大业,为了那些日渐糜烂的官员,朕不得不如此,希望你能原谅朕。”
“陛下——”武松宽慰的话让秦明异常激动,挣扎着就要给武松下跪请罪,好在武松反应快,才能及时把他摁在床上。一连宽慰了好几句,才让这个性格暴躁的大将安静下来。
安顿好秦明后,武松才把注意力转向其他几人。
“你们知不知道结党营私,私自扣留友邦国礼是什么罪名?”随着武松冷冷的话语,刚刚升起点希望的几人又被吓出了一身冷汗。是呀、不管那个朝代,自己的罪名都是有死无生,更何况在面前这个千古圣君之前……
武松见到敲打的足够了,才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们知不知道朕是多么的看重你们,只要你们张口,你们要什么朕不能给你?偏偏犯下……唉……”
武松倚重的话语让几个人惭愧欲死,武松没有说谎,武松对臣下的厚爱却是远超历代明君。可是现在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错都错了,只能以死谢罪吧!
那种萌生死志的眼神武松最是熟悉不过,而他之所以说了这么多的话,要的就是这种死志,要的就是破后而立的忠心和决心。
“念在往日的情分上,朕给你们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不知你们能否胜任?”武松暗含鼓励的话语再次激起他们生的希望。
张顺等人不加考虑就抱拳说道:“陛下厚待,不百死效力何以为人!”
“哈哈……好、要的就是你们的决心!你们放心,不会让你们百死的,只要你们尽心,朕有都是好处给你们。你们听令,过几天东洋的使者就要回国,你们……”
听完武松的军令后,久违的斗志再次弥漫双眸,张顺等人也不顾身上的伤痛,高声叫道:“末将领命!”
不等武松回话,秦明就邀战道:“您不能忘了我呀陛下!”
第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霸海蓝图
华国简陋的金銮殿在龟田次郎眼中依然无比的巍巍壮丽,不是因为他的规模,而是这座金銮殿里做了一个千古圣君。当年汉武帝也不过是驱赶匈奴数千里,现在华国的国土何止数千里?而且华国军备先进,纪律严明,更胜盛秦之风。现在华国陈兵四十万,布守边疆,名为布守,实为鲸吞之意。只要振武(武松帝名)皇帝一声令下,昔日间就可吞并周边邻国。据说这只是华国吞并他国时所接收的军队,真正的二十万精锐依然没动。
四十万降军、二十万百战精锐,这是多么恐怖的数字,以这些人的军备,恐怕拿个零头都够横扫东瀛的了。华国的强盛让龟田次郎无比的羡慕,同时也万分的惊惧,自出使以来,他一直兢兢业业,一边努力讨好华国的国君和朝廷重臣,一边努力学习强国之法。为了一改国内群雄割据的局面,他不惜冒险以重金收购华国兵甲长弓,以供借鉴。他做事很小心,自觉不会被人所察觉。就连这次回国,他也是安排好了全部事宜才来向振武帝请辞的,一旦振武帝应润,他将立即起航,以免夜长梦多。
对于这种小国使者,振武帝似乎根本就没有搭理的情绪,如果不是看在他够恭顺、够顺眼,估计他叫什么名字振武帝都不会记得。龟田次郎的请辞很顺利,下了早朝他就拿到了通关牒文。可惜他并没有看见武松眼内一闪而过的寒光,不然他绝对保持不了如此愉悦的心情。
天京是自然深海港,东瀛的膏药旗海船可以直接停靠在海港。龟田次郎一刻也不想再呆在这里了,举目东望,他心中已经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还有那一展抱负的决心。他坚信,凭着自己从华国带回来的东西,一定可以重现皇室的威望,到时候自己一定可以流芳千古。
随着主帆的拉起,膏药旗海船也慢慢驶入了大海。
近海的侧面缓缓驶来数十艘大船,秦明高举手中的单通望远镜,同时口中由衷的惊叹:“陛下果有惊世之才,连这种神物都可造出。唉——、你已经去过好几次东瀛了,再加上前边有船引航,你应该不会跟丢吧?”后一句话却是对着一个年近四旬的船主所说。
老船主显然是常年跑海的主,赤裸在外的肌肤已被海风吹得异常黑红,听闻秦明将军的话后,他自信的回道:“将军请放心,绝无差错。卑职已将全家老小八十三口都留在上京,如有差错可拿我全家问斩。”
“卑职?”
面对秦明的质问,老船长无比自豪的回道:“是、小人已经入了军籍!”
秦明拍拍他的肩膀大声笑道:“好、好、只要你能确保到东瀛,我就给你记上首功一件。”
秦明带着张顺等人在海上漂泊的时候,慕容秋寒也没有闲着,武松把他的手治好后继续任命他当外交使臣。武松很大度,连慕容秋寒的家底都没有抄,并明言表示:之前的事就算了,以后看他的表现。
不管出于武松的倚重还是出于惧意,慕容秋寒都不敢对武松的决定说出半个不字,他知道华国并非没有可用之人,像这种外交使臣,随便从南宋拉出一个奸臣就能胜任自己的职位,武松这是看在自己往日的功劳给自己一个机会那。
相比于兢兢业业的慕容秋寒,武将们的心又炙热起来,那浩浩荡荡开出去的数十艘大海船可不是摆设,里边可是装满了兵甲和粮草。这么大的动静显然不时准备一天两天了,偏偏自己一点风声都没有收到,可见陛下心机之深。
虽然小有抱怨,可是武松对外用兵却是不争的事实,不能当前锋当个压粮官也好呀,总好过闷在天京长蛆吧!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边请战函刚一递上去武松就发话道:“请战?请什么战、朕怎么不知道在和谁开战?”
求战心切的祝彪当庭辩驳道:“如果不是开战,那秦明将军带着数万将士干什么去了?”:wàp.①⑹k.cn
武松假装想了一想,然后才恍然说道:“噢~~原来你说的这个呀!东瀛的使者前段时间来朕这里哭诉,说他们的皇家势力朝不保夕,国内战乱不止,请我天国前去平乱。朕看这个小子哭得可怜,有心拒绝又不忍心,恰好赶上秦明等将触犯法纪,就以此为惩戒,派他们出去吹吹风。怎么,你也想去?”
说老实话,要不是海路遥遥祝彪还真像去看看。而且陛下都这么说了,要是说想去,那不就是表明自己也想犯错误,到时候能不能去东瀛不知道,可那一顿廷杖却决免不了。祝彪无奈之下,只得引拳而退。
武松在殿上看了看下属武将面上布满了悻悻之色,无奈之下只能说道:“也罢、看来你们也疲懒得倦了,如果你们愿意走走就把琉球和香山澳纳入我们的版图吧!”
武松的话音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应,在这些武将看来,那么屁大点的地方实在不足以劳师动众跑一趟。
见到下边没有人接话,武松才说道:“说你们什么好、不派你们去吧你们不干,派你们去吧,你们又不愿意动弹。你们真以为那确确弹丸之地毫无用处吗?告诉你们、就算光从战略位置上看,这两个位置我们也要牢牢把握在手中。
我们天京背靠大海,如果一支大军从水路来犯,那他们就可以直插我们的心脏。琉球和香山澳都是天然海港,并且物产丰富,其岛上的稻谷皆可以一年两熟。如在敌手中、进可以屯兵百万,直逼我们京城。退可以远遁海外,使我们查去无踪。所以为了京城的安全,我们必须要在这两个地方屯兵养民,建立强大的海防线。如果可能,朕要以此两地来建立强大的海军,无论是陆地还是大海,我们华国都要所向无敌。
面对武松的豪情壮志,群臣只能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顺利交接
武松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要是再不抢着请战那真就是白痴了。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被武松点上的将领居然是鲁智深和周通。鲁智深没什么说的,选他大家都没有怨言,可是论到领兵打仗,怎么轮也轮不到周通呀!
身为内库大臣的周通也没有想到武松会把名字点到自己头上,他记得很清楚,自己并没有主动邀请出战呀!可武松的圣旨都下了,他敢说个不字吗?
散朝后,武松唯独把二人留下细细说道:“朕知道你二人定会不解为什么要派你们二人去!其实很简单,朕一说你们就明白了。朕要的是屯兵、养民,鼓励生产。说到打仗你们和其他将领不分伯仲,但说到抓人心,理财政,整个朝廷里可再也没有胜过你们二人的了。从朕结识智深大师以来,就没有听说有人说过您半个不字。周通更是劳苦功高,没有你在众将身后默默努力,饿都饿死他们了,还打个屁仗?”武松的话说得有点夸张,可听在二人耳中却是无比的受用。二人当即表示,拼死也不会让武松失望,一定完成武松交代的任务。
处理完这两件大事的武松根本就没有时间闲着,因为他要做两件对华国来说更大的事情。那就是换防和政绩报表。
换防主要是针对南方的方腊,为了避免引起动乱,武松只要求换将不换兵。这两年南方名义上隶属华国,可实际上却全在方腊的掌握之中。武松想要借此机会看看方腊的反应,如果他识趣,那什么也别说。如果他不识趣……这两年的休养生息也够了,正好那他活动活动身子。
政绩报表就要复杂得多了,这可以说是全国性的大考察,这可不是靠走个样子,写几句阿谀奉承的话就能糊弄过去的。武松要的是实打实的政绩,是要考察的。最绝的一点就是通告全国官吏,凡是举报上司作假者,可优先择其替补。别说武松还派人下来查,光是这一点就把作假的后门彻底堵死了。
每当武松忙碌完一天的政事后,都喜欢逗逗自己的皇儿。这个小家伙已经两岁了,长得虎头虎脑的,莲藕一样粉嫩的四肢胖乎乎的,谁看了谁喜欢。小胖小子很腻武松,每天都要亲他一脸口水。武松对这个孩子也是溺爱非常,有一次在兴头上,居然愿意扮大马让皇儿骑这玩。这给周围的侍女太监吓的,好悬没磕死在石台阶上。
闻讯而来的扈三娘也觉得武松有点过于胡闹,奈何武松长久的威压下,就连她这个名义上的“东宫娘娘”也不敢过于指责。无奈之下的扈三娘,为了分散武松的注意力,只得假装埋怨的说道:“陛下好玩性,不如趁此兴致给皇儿起个名字吧!我等毕竟不是寻常人家,总宝贝、宝贝的叫也不是个办法。”这话一开始是分散武松注意力,待说到后来却是真的为自己的儿子考虑起来。
扈三娘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武松果然被其吸引了注意力。经过反复的思量,武松最终决定以“志远”这个名字来鞭策自己的大宝贝。当武松夫妇二人以志远之名称呼小皇子时,这个小家伙这会咯咯大笑,全然不理会武松的一片苦心。面对小家伙的置若罔闻,武松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只是一边又一边的逗弄自己的孩子……
如火如荼的业绩报表整整折腾了一个月才逐渐消停下来,这一个月内有人被撤职,有人被斩首,也有很多人得以高升。这是极端热闹的一个月,在这个月中,方腊终于满怀忐忑的来到天京。他倒是识趣,这次来京他只带了十名亲卫。武松很满意他的表现,特意宴请了他。这还是武松第一次看见方腊本人,方腊不然不负英雄之名。身高足有八尺的他,一点也没有南方人的娇柔,刀削一般的脸庞上长满了寸许长短的黄须,平添了几许威猛。浑黄的眼眸盼顾之间精光乍闪,很是摄人心神。
武松打量方腊十分仔细,方腊可就不敢这么放肆了,这一顿饭吃的规规矩矩的,很是没有什么味道。想来他来之前一定受过某人的嘱咐,不然以他的草莽性格断然不会如此拘谨。
“爱卿何必如此拘谨,你我虽未谋面,却早已神交已久。你身在南疆,可你的威名朕却早已耳闻了。朕知道你颇好杯中之物,所以特地为你准备了几坛二十年的女儿红。今天你可要拿出当年的威风来,你我君臣一定要不醉不归。”
“陛下谬赞了,萤火之光岂敢与皓月争辉,在陛下面前何人敢言威风,望请陛下收回刚才的话。”
武松哈哈大笑道:“无怪人家说官当得越大,胆子越小!放心,不会有人说三道四的,你我君臣今日之论英雄,不论身份。你当日的所作所为、当得起这“英雄”二字。就为了这两个字,朕就要敬你一坛。”
武松的话把方腊吓了一跳,啥——一坛?这……也太豪气了吧,这菜还没等吃那!不过该说不说,陛下确实够豪爽,对自己的脾气。方腊略一沉吟就咬牙说道:“好、今个我就舍命陪君王,来他个不醉不归。”
武松拍着桌子大声笑道:“这就对了嘛,你我出身草莽,何必弄那些文绉绉的。为了天下英雄、为了你我君臣永固,干——”
方腊也大声叫道:“干——”
没有人知道二人当晚喝多少,也没有人知道他们都说了什么,只知道一开始还有宫人伺候,后来喝到兴起的二人直接将宫人撵了出去。唯一可以证实的就是,次日方腊队伍里就少了一个亲卫,前方南方的道路上也多了一个送信人。
雄图大略的武松和方腊很是愉快的相处了一段时间,最后再方腊的再三“恳求”下,武松才不得不放他前去上任。方腊就任的地方很敏感,是原西夏的边城沙洲,那里也是武松陈兵的地方。这里地处险要,与西州回鹘和吐蕃诸部互成犄角之势,紧靠其邻的还有实力强大的黄头回纥部落,这里可以说是一个多是地,没有一个像样的大将还真镇不住这里。
先前在这里镇守的晁盖已经被武松调到上京北路去打老毛子的秋风去了,所以方腊的恳求正中武松的下怀了。
第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温水煮青蛙
武松也没有打算急于求成,反正日久方长,有都是机会相处。回纥那里根本就不足为虑,以回纥的武装水平根本就威胁不到华国的安全,要不是武松目前主张修边养民,恐怕边境那边早就打起来了。武松对方腊根本就不用多做安排,他怎么也是一个做过皇帝的人,这点大局观还是有的。
果然,方腊一到沙洲就做了一系列的措施,先是扩大边商,在就是全力扶持生产和养殖,大胆得他竟然向武松提出以库银养边的决策。换句话讲也就是向武松借钱,而且一借就是二百万两。就连武松都被他的大口气吓了一跳,二百万两、他还真敢张口。
当武松问他如何还钱时,方腊自信的拍着胸脯保证道:“两年内一定连本带利归还,如果做不到,他情愿自掏腰包还给武松。”方腊这么豪爽,武松自然也不能小气,
“钱我给你,你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做,我只有两个要求。一、不能祸害百姓,二、不能提早开战。如果两年之后你有剩余,我给你提5%的干股。但是我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我得派去几个账房帮你管账,不是不信任你,这是国家法度,希望你能理解。”武松都把话说得这么直白了,方腊还能有什么说的,自然找不出拒绝的理由。
回纥、吐蕃、回鹘等三部因为晁盖的调任很是紧张了一段时间,就连边境周围的部落都后撤了好几十米。在拿不准新调大将的意图之前,他们是万万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的。
面对这些人馈赠和试探,方腊实在找不出拒绝的理由,不拿白不拿。方腊是个有野心的人,尽管自己现在不能位居金殿,可是他还想留名千古。想要留名千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战争,好在振武帝(武松)雄才大略,也很主张扩张,在他这里倒也不怕埋没了自己的一身本事。方腊一边与各部虚以谈笑,一边计算着应该从哪里建立自己的功勋。
抱有这样想法的帝国将领不在少数,还有不少将领想要饮马科尔沁大草原,可惜他们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凡有这样想法的将领都受到了武松的惩罚。不是武松对蒙古人有什么好感,实在是没有必要和他们开战,那里除了青草就是青草,发兵攻占实在没有什么意思。武松虽然嗜杀,但绝不赞成毫无意义的屠杀,华国与蒙古完全可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国之间的问题。
不、蒙古现在还不能算是国家,无休止的内战依然困扰着蒙古这匹幼狼。武松想要解决问题唯有找到狼头,目前最为强盛的克烈部。札答托里木是克烈部的头人,年轻的札答克里木充满了雄心壮志,尤其是辽国的覆灭,更是给了草原诸部的喘息之机。即便身在草原的深处,克里木还是久闻振武帝的大名,这个吞并辽国和西夏的男人是所有草原诸部的偶像。
新崛起的华国充分表达了他宽怀的胸襟和慈悲的博爱,华国并没有接手辽国诸加在蒙古各部的赋税,似乎华国的皇帝太忙了,忙到根本就不记得世界上还有一种伟大的蒙古人。
直到华国派出使者,蒙古各部才再次赞美起振武帝的慈悲。
华国的使节团共有一千人,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这些人各个盔甲鲜明,杀气凛然,一看就是百战精兵。使节团的方圆十数里都撒满了精锐的侦骑,那股奔走之间的气势,差点让蒙古各部以为这是开战的先锋,直到看到使节的旗帜,他们才敢与其交恰。
蒙古人最是敬重英雄好汉,敬其威猛,都拿出珍藏多年的烈酒来招待原来的使节团。在武松的特别关照下,这波使节团并没有失礼,除却不能饮酒的,都豪爽的和这些蒙古汉子拼起酒来,使节团的憨直赢得了蒙古人极大的好感。他们也没有白招待,至少在使节团的口中得到一个天大的好消息,那就是华国要与蒙古通商,无论是什么,只要是蒙古有的都可以到边境的市场交易。
蒙古的什么东西华国都要,无论是马匹、羊毛、人口还是东海青,总之除了随处可见的青草外,你随便拿点什么都可以在边境市场里换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对极度依赖内陆物品的蒙古人来说,这绝对不亚于这辈子所听到的最好的消息。感谢长生天,勤劳的蒙古人终于等来了他们期盼的好日子。
如果他们知道武松的真实意图,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继续这么感谢武松?
克烈部是使节团的最终目的地,没有人知道振武帝给克烈部下了什么命令,只知道这些使节在克烈部大饮了三天后就回到了华国境内。使节团走的同时,克烈部就开始收拾行囊,磨砺刀箭。
随着札答克里木战刀的挥指,克烈部五千精兵直接扑向了西边的回鹘。一切都如振武皇帝说的那样,回鹘对蒙古的防备果然疏松异常,札答克里木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在回鹘境内捞足了好处。深知久战必失的克里木在劫掠的第四天果断的下了回军的命令,随他五千精锐而回的是三千多人的战俘还有那数之不尽的金银财宝和大量的战马。
克烈部的擅自出战引起了蒙古各部的轰动,他们既怕引来回鹘的报复又眼红克烈部的战利品。经此一战,克烈部实力大增,其他部落除了动动嘴皮子之外,实在兴不起与其一战的胆气。克烈部本就是蒙古草原上最强大的部落,此战一胜、立时又吸引了不少小部落前来投靠。
豪情大发的克里木一边和族中将帅畅饮,一边感叹振武帝的精准战略目光。就像他说的那样,自己果然一战而胜,就连回鹘不会派兵追击也全在他的意料之中,这个人太可怕了,好在我不是他的敌人。不过话也说回来了,事前讲好的三成战利品也该给人家送过去了,不然引起什么误会可就对克烈部大大不妙了。
武松在得知回鹘遭到袭击的战报后,满意的喝了一口酒,大声赞道:“好、打了就好、就怕克里木那小子不动手。朕就不信闻到腥味后,其他的部落还能忍住不动手?
传朕旨意,与蒙古交接的市场一定要抓紧时间办起来,那么多的战利品咱们不能不要呀!”
彪悍的蒙古只有两个弱点,那就是人口太少和太过依赖战马。以战耗其人口,以美食华服减其斗志,利诱、腐化、熏染、循环、这就是武松对蒙古的怀柔策略,温水煮青蛙
第一第一百七十章 远征东瀛
回鹘实在是有苦说不出,在摸不准方腊的动态面前,就算蒙古再怎么折腾他也不敢分兵开战。蒙古只能算是过路的强盗,华国这些人才是灭门的灾星呀!
回纥和吐蕃也乐得看热闹,回鹘那边闹得再热闹一点才好那,最好让华国趁虚而入,这样方腊就没有精力管回纥和吐蕃的事了。方腊更不急、回鹘的窘迫让他在以后的谈判中占据了便宜,而他也已经隐隐感觉到此事和振武大帝有关了。
在方腊一帆风顺的同时,秦明、张青、张衡等人也终于踏上了东瀛后越的土地。半年的漂泊让秦明等人爱死了土地,下了船后撒欢似的满地疯跑。这一嬉闹可不要紧,可吓坏了东瀛的原住民。他们哪里见过这么精美的盔甲,这么多彪悍的战士。再东瀛、有个一两千人的武装队伍就是很雄厚的实力了,何况这将近万人的队伍。再说他们的士兵也根本就没法和华国的比,单是身高和体质就是他们不可逾越的大山。
秦明在船上这半年多少也学了些东瀛话,张青更是适夸张,已经能磕磕巴巴的和人用东瀛话交谈了。当张青、秦明等人摇摇晃晃(刚下海船、还不适应)的来到一个沿海村落时,整个村落都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离家近的、全部跑到房间里藏起来,实在来不及跑得就跪伏在路边,颤抖的等着这些外来人的发落。
秦明看着这些裹着棉被、露着大腿的矮子很是一顿嘲笑,他除了孩童外还没一次见过这么多矮小的人哪。在开心的同时,秦明对这次的任务也有了十足的把握。
当亲卫把一名路边的老者抓起来时,险些没把那名老者吓死。
“老人家、您不用害怕、我们是带着善意而来!”说话的正是秦明船上那名已经入了军籍的船主,胡军。
胡军一连说了两次,才让那个老人家定下神来,在确定自己没有被人试刀的危险后,老者才定神说道:“远道而来的将军,您想要从我们海草村得到什么?如果不是特别过分,我原以为您与村长引荐。”
听完胡军的翻译后,秦明淡笑说道:“我要的是他们的自知之明,咱们天国军队不会欺凌弱小,但如果有人找麻烦,那就别怪本帅心狠手辣。”
听完胡军的翻译后,老者大喜过望,拐着内罗圈腿一溜小跑一溜喊,神情很是兴奋。由老者的喜悦和相续而出的村民来看,现在的东瀛人还是很崇拜我们泱泱大国的,至少那份尊敬和崇拜绝对是发自内心的。秦明也没有食言,真的约束部队,丝毫不予扰民。此行为又增加了海草村民的尊重,天朝上兵就是不一样。
全文字版小说阅读,更新,更快,尽在⑴бk文学网,电脑站:ωωω.ㄧ⑹k.cn手机站:wàp.ㄧ⑥k.cn支持文学,支持①⑥k!在修养的几天里,胡军问明了很多急需知道的情报,尤其是上往京之町的方向和所在地各个大名之间的势力。这还多亏一个游走商人,不然光凭这些土生土长的村民还真无法得知自己想知道的情报。
拦在秦明前方的是直江津町,秦明就是个火爆脾气,根本就没有调查,也不需要调查,凭借自己手中的实力横扫东瀛都可以,用不着和谁套交情。最重要的就是赶紧完成任务,好尽快回国请功。
没等直江津町的城守反应过来,秦明的远征军就控制了城门,进而全军入城。满城的惊恐尖叫和冷静森然的远征军成了鲜明的对比。秦明毫无兴趣的下令:“补充完粮食后尽快上路,没有必要就不要伤人。”
补充?去那补充、自然去米店和高门大户?一万多人的粮草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倾其全城的粮食也不见得能供大军半月之用。好在东瀛地方小,城守大名之间的距离也近,这里不够没有关系,边走边征集总会够的。经过一路的征杀,秦明的远征军终于到达了东瀛的枢纽、京之町。
秦明、张青等人在京之町的城墙外互相赞叹道:“还别说,这帮小矮子造的城墙还挺漂亮,就是不知道结实不解释。”
孙二娘最是彪悍,张口说道:“结实不结实你们说了不算,得东瀛的皇帝老儿说了算。他要想结实就乖乖开门迎我天朝将士,否则别管他多结实我都给他拆个稀巴烂。”
被秦明委派为接洽使的胡军煞是威风,站在京之町的城门外高声叫喊:“我们是天朝的士兵,特来维护你们的皇权,快快开门迎接。”
上边探出一个小脑袋,警惕的喊道:“你们先回去吧,天皇没有时间召见你们,等天皇有时间时自会召见你们。”
胡军冲着上边嘿嘿一笑,嘲讽的说道:“这可是你们说的,一会你们可别后悔。”
胡军也不是什么好人,把东瀛人的话添油加醋的一说,立时就激起了秦明的怒火。
“你姥姥的、老子万里迢迢的来帮你,你他妈的还给我摆谱?传我将令,三通鼓后、全军攻城——”秦明的将令很快就被传了下去。城墙之上的东瀛人心寒胆战的看着城墙之下的变化,随着一个个彩旗传令兵的口号,原本就威势逼人的大军再起变化。最先出来的是几个突兀的弓箭兵,这些几个士兵在长官的口号下以不同的姿势开弓放箭,从那几乎落到城头上的箭矢不难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这是在丈量弓箭的射程。
城墙上的守军都被对方惊人的射程吓呆了,直到此时他们才明白,为何各个大名都不能阻拦这路外来的大军。就凭这射程还打个屁,没等摸到人家的边就被人射死了,还是别做没用的抵抗了,别说勤王的大名来不来,就算来了也没用,还是快点向天皇禀报此事吧!
(本人的新书《穿越异界作魔尊》已经上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