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志X-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侯敦魂飞魄散,大败而逃,部队溃不成军。  还好离城不远,所有败兵全都脱离了建制,撒鸭子般地向着城中没命地奔逃!马超和冯菁率队趁势追杀,好在夜幕降临,给逃兵已掩护,才使他们遁入城中,紧闭城门坚守。  冯菁同时收兵。
    当夜三更时分,劳累了一天的曹军士卒因见冯菁未来攻城,早已睡下,夏侯敦也吃不住疲劳,换钟繇来巡守城墙。  不料,忽然城中四处火起,而且多处发生了巷战,有人高喊:“西域兵马进城了!”同时城外也有大约两万部队接应而来,全城立即乱成一团!
    钟繇曾经经历过一回长安失守的状况,他只道像上次一样敌军已经入城,急忙寻找退路,组织士兵向东门杀出退走。
    其实原本城门并未失守,只是由于傍晚败退时视线不清,混入了五百名冯菁手下士兵,他们被原本就潜伏在城内的侦察兵引导至秘密据点,此时便在城内暴*,虚张声势。  但城壁上地守城士兵由于白天新败,士气尚未恢复,一听说城池已破,城中大乱,哪里还有继续防守地意志?被城外部队一阵猛攻,硬生生地攀上城来,城池也就真地失守了。  那些冲上城墙的西域士兵,按照事先定好地“一点两面”战术原则,立即沿着城墙向两边扩展,接应更多的士兵上城。  同时展开攻心战术,奋力高喊:“城已攻破了!”
    夏侯敦、成宜等将惊醒之后起身上马,但此时夜半三更,不知敌方有多少人杀来,四处都喊“城已攻破”,己方士兵混乱不堪,只得听从钟繇劝告带兵往东门杀出,直奔潼关而去。  辛毗虽是计谋之士,可一切都来得太快,从敌军渡河到长安失守,不过一昼夜,根本没让他喘口气,此时也只得跟着败退。  经过渭南时,他提议进行埋伏,以阻挡追兵,于是夏侯敦与辛毗留下四千兵马埋伏,钟繇与成宜领其余两千人马先走。
    夏侯敦在渭南足足等了两天两夜,好容易听见一阵马蹄声传来!急忙准备战斗,不料等对方驰近一看,竟只有十几骑。  夏侯敦道:“或许这只是尖兵,放过再说!”可再等就没有什么大队过来了!
    辛毗奇怪道:“十几骑也敢直往潼关而去?莫非潼关已失?”他与夏侯敦二人急忙撤去埋伏,小心翼翼地来到潼关之下,只见袁尚、成宜立于关墙之上。  袁尚大笑道:“元让,佐治!我已在此等候多时了!何以姗姗来迟?”成宜则道:“没办法!归路已断,进退两难,只有跟着锦川公才有出路,你们也来吧!”
    夏侯敦对辛毗道:“我是不会降地!你怎么说?”辛毗道:“我与袁尚有难以化解之仇,怎能再受曲辱?”夏侯敦道:“好!那就让我们并肩战斗到最后一刻!……各位将士们,听我号令,攻关!冲啊——”
第八十章 青泥隘口
    第八十章  青泥隘口
    却说曹操一直以为冯菁要进攻天水,他把原属韩遂手下的降将侯选、程银、李堪等派到天水防守,认为他们应当顶得住,再不济时,也应当可以退守陈仓,仍保后方无忧。  他在天水安排了一万兵马,陈仓安排了五千兵马,认为万无一失,所以才放心地围攻汉中。  却不料冯菁据然舍近求远,利用骑兵的长处,迂回穿插,突然奔袭了长安!他得到这消息,其实已经迟了两天。  因为他带领大军围攻汉中,是在移动当中,无法使用飞鸽传书给他,只能快马报信,从咸阳到汉中便走了两天。
    他第一次得到的消息是,冯菁所领的西域部队突然攻下了咸阳,长安正在备战。  但曹操何等人物?马上就知道大事不好!曹操心里明白,他这个侄女可不是马超之流所能比拟的,手中没有金刚钻,不会去揽磁器活。  既然敢出现在咸阳,那么多半就有拿下长安的把握。
    曹操立时心凉了半截!他擦觉到自己战略上的重大失误,而且十万火急!长安只怕是来不及救了,但至少要把潼关守住,否则就被别人包了饺子!好在曹操手里还有信鸽带出,可以向许都方面单向传讯。
    他必须立即叫许都方面派重兵解救潼关危机。  但他生性多疑,此时自己军事形势急转直下,不比往常,如果领军的主帅不可靠,那自己就满盘皆输了!遗憾的是,所有“可靠”地将领基本上都随自己来了关中。  家里还有谁呢?只剩曹植和曹丕这两个儿子。  是否让曹丕领兵来救?曹操心中忽然打了个寒战!常言道,知子莫若父。  曹丕与自己同样都是枭雄,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他为了想提早接替而玩些心眼……嘿嘿,那可就万劫不复了!这时,他忽然感到曹植要可靠多了,于是在飞鸽传书中。  指明由曹植领兵,急速驰往潼关。  如能救得长安最好。  如长安已失则务必保住潼关!
    他几乎连一刻钟的拖延也没有,就立刻传迅出去,然后才找来贾羽等谋臣商议应变大计。
    军事会议上,无论谋臣武将,尽皆神色凝重。  他们几乎难以置信,正当形势一片大好之际,怎么忽然军情逆转。  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然而终于发现曹操不是在和他们开玩笑。  曹操叹道:“这次,虽然表面上我们好像还占着军事优势,但实际上形势极其严重!打个比方说,如果把大汉江山看作是一个人体,那么关中就是人的脑袋,而长安至潼关一线便是人的脖子。  如今我那聪明的侄女冯菁,出人意料地穿插到了长安一带,已拿下咸阳。  估计长安也是难保,我们现在无疑是被人卡住了脖子……诸位,可有应对之策?”
    曹真道:“只有立即回师长安,舍此别无他法!”众将大多赞成。  唯独荀攸道:“我看不必!”
    曹洪奇道:“公达休开玩笑!何以见得?”
    荀攸叹道:“假如长安能够守住,则一切都无危机,汉中之地山川险阻。  与其我们回军,还不如洛阳方面派出援军到得更快;假如长安守不住,等我们到达则一切都已晚了!所以我说不必匆忙回师,还是听得准确消息之后再作定夺为妙!”人们遇事总有往好处设想的习惯,他这么一说,立时也有不少人开始附和。
    荀彧却道:“我来谈些看法吧!依我看,我们虽然不必急着回师长安,但必须趁早脱离战斗!此时我们未获长安失守地消息,估计汉中方面也还未获。  不趁现在赶紧撤走,等他们获得确切消息。  必然会在前方多处设伏。  那时还怎么走?”
    夏侯渊沉吟道:“依文若所见,我方似乎是败定了?可如果长安并未失守。  只是虚惊一场,该当如何?”
    荀彧道:“兵法云:‘两军相争,先算退路。  ’如果真如妙才所言,一切无事,我们再回来也不迟。  否则,一旦长安已失而我们还懵然不知,那可就想退也来不及了……”
    曹操这时果断地一挥手,叹道:“我们全都低估了杨华。  他表面上示弱,可实际上却对我们展开了战略包围,一切都是谋定而后动。  直到长安被袭,我们才醒悟过来,可见其谋略之深!我估计长安多半是守不住,趁早脱离战场确为上策!这样吧,今天白天我们仍然佯攻汉中,但各军务必做好准备,入夜之后立即撤离,斥候还要事先查探一下退路的状况。  ”
    接着他又问荀彧道:“依卿所见,我们该向何方撤出?”
    荀彧道:“无论进袭还是撤退,都是兵贵神速。  径出子午谷是最快捷地道路。  如果长安尚未失守,就能很快得到支援,因此这条道路应为首选。  但是,子午谷道险,有些辎重出不去,只能分兵另走斜谷。  ”
    曹操道:“这样也好!便由文则将军组成偏师,护送辎重出斜谷;其余人随我径出子午谷,奔赴长安。  只是……听你刚才所说,子午谷道险,万一被人扼住谷口,岂不是进退两难了么?”
    荀彧道:“那里属于蓝田县境,两侧山崖陡峭,子时谷底见月,午时谷底见日,其它时辰则没有光线直射,故名。  但道路虽然险要,平时却荒无人烟,因此不虞有人阻挡……”
    曹操道:“还是保险些好!我们立即派出快马先行探路,并通知蓝田县令带人至谷口迎接。  假如中途有变,或蓝田县令已经倒戈,则立即回报。  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百官尽皆点头称善。
    于是,曹军白天装模作样,对汉中城继续一阵猛攻。  入夜之后却迅速离,除于禁带领五千人护送辎重出斜谷外,其余几万大军皆往子午谷方向急退,一路上果然没遇到埋伏,但在途中却又接到长安失守的消息,曹操对此虽有预料,却仍然十分震惊。  现在他只盼望曹植不要出什么差错,只要能率援军及时赶到潼关。  则一切尚有希望。  于是催促部队加紧行军。
    谁知曹植还真地出了差子。  他接到曹操飞鸽传书之令,立即点齐兵马准备出发。  但同时曹丕也知道了此事,心中不觉一凛:如此重大关头竟派曹植去领军救援,他直觉地感到自己的接替人地位受到威胁,一旦曹操获救,看到迎面而来的是曹植,谁知会不会影响立储决定?于是。  曹丕心生一计,假意设宴为曹植饯行,却在酒里面做了手脚,结果曹植喝得烂醉如泥,当天根本无法率军出发,第二天仍然宿醉未醒。
    于是,曹丕便借军情紧急为由,与司徒王朗等人作了商议。  冠冕堂皇地改由自己率军出发。  一路上,他借口蓄养军卒体力,并不采取强行军,只是大量派出侦骑,打探战况究竟怎样。  他心机深沉,其实有个不可告人的目的……
    常言道:“兵贵神速”。  由于迟滞了一整天。  而后又行军速度又不快,结果就被袁尚抢先一步到达了潼关。  袁尚部队是在当天深夜长安城破之前就由参军司马昭建议而派往潼关地。  他先至华阴一带设下埋伏,准备拦截夏侯淳的溃逃部队,结果由于夏侯淳在渭南想要伏击追兵而没来,他只截住了钟繇和成宜地两千人马,自然轻松解决。  而由于当初一起在马韩联军时,袁尚与成宜曾有些交情,因此在袁尚的说服下,成宜临阵倒戈,二人合力擒下了钟繇。  然后再以成宜地名义骗过潼关守军。  突然冲入,从而袭占了潼关。
    此时曹丕贴近潼关。  远远地便听到有喊杀声,斥候来报说,潼关的另一面正有人攻关。  众将急忙抢上,两面夹攻!一时滚木炮石摭天盖地,各种箭矢飞蝗如雨。
    却说袁尚仅带了两个师六千人过来,加上成宜投降过来的一千人,不过七千。  然而潼关面积不大,城楼上各种位置全部站满,由关下而看,并不知有多少人守关。
    因此曹丕只是听任将士们自发地进攻,并不进行强有力的组织。  在他以为,潼关另一面地攻关部队必是曹操,他要先看一看曹操还剩有多少人马,是否攻得下这个潼关。  若是曹操能攻下潼关,他在这边助力,必然是大功一件;如果曹操攻不下潼关,必然退路断绝,那正好满足自己的另一心愿……
    然而无独有偶,潼关另一面的辛毗也有类似想法。  夏侯敦一听到潼关另一面已有部队配合攻关,大为兴奋,急忙督促兵士不顾一切往上猛冲!辛毗急忙拉住他道:“别忙进攻!我们这一边已经死伤近半,力量微薄;而另一面地援军则是主力,由他们攻下不就成了?原本我们只当是必死,如今看来竟是有救了,何必在援军到达之前丢了性命呢?”夏侯敦一想也是,便让士卒暂缓进攻,退下来包扎伤口。
    谁知这边一停之后,过了一会儿,另一面的攻击之声也逐渐缓和了下来。  夏侯敦大惊道:“难道说援军不够,竟打不下此关?”辛毗道:“将军莫慌!可能是守关敌军过多的缘故……但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有救。  眼下另一面有我军大部队攻关,无论是守关部队还是长安方面赶来地部队,此时必然都以潼关为重,一时顾不上我们,我们正好趁机撤走。  ”
    夏侯敦道:“似有道理!然而现在没有退路,却往那里走啊?”
    辛毗道:“我曾听说在渭南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到商洛一带,再出武关即可逃脱。  不妨避开大路,退到渭南再向当地人打听。  ”
    于是夏侯敦带领剩下的士卒往渭南退去,路上远远见到有对方部队自长安向潼关支援,但果然没有向这边追来。  夏侯敦终于松了口气。
    却说曹操沿山道往子午谷方向急急而行,崖壁峭立的子午谷口终于在望。  忽见斥候自蓝田赶回,带来消息:“潼关已经失守了!”众人皆如遭遇晴天霹雳。  曹操立时长叹一声,丢弃马鞭于地道:“唉!我们被困在关中之地,回不去中原了!如今四面受敌,粮道断绝,一切都完了!诸位跟我鞍前马后,一场奔波,我实在有愧于大家!我老了。  怎能再受华容道之辱?”说罢,拔出倚天剑。  作势便要自刎!
    手下慌忙拦住,贾羽跪下道:“此番建议攻打汉中,其责在我。  请承相治我以罪!”曹操连忙扶起道:“文和提出上中下三策,是我执意攻打汉中,关卿家何事?若这样也要治罪,以后谁敢献计?快快请起!”
    贾羽心中感激,谢过之后。  起立说道:“其实以眼下实力,我们并非走投无路。  第一可以全力攻打长安,说不定能够打下;第二可以索性不回中原,全军西向。  那冯菁不就是这么干的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行?我们攻向西域,等于动摇冯菁地根本,一旦西域诸国拥戴我们,冯菁手下地十王子必然倒戈!”
    曹操沉吟道:“回攻长安,我估计正是杨华所希望我们做的。  事实上我们根本做不到全力攻打。  汉中部队必然衔尾追来。  这样,坚城之下两面受敌,必败无疑!至于向西域而去,我们则与冯菁不同的地方太多!她一个女孩子,心地善良,西域各国均以为无害。  正需要这样一个中间调停人,于是才默许了她的长史地位;而我则不同,‘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早已出了名,人人害怕,在汉室分裂的情况下,西域诸国必然容不得我,群起而攻之!再说,我之根基在于中原,还须提防政局动荡。  因此。  以上两计均不可行。  不知文和还有其他策略吗?”
    贾羽叹道:“承相分析。  入木三分!贾羽由衷叹服!承相既然必须要回去,我想。  天无绝人之路,我们不妨走武关而返回中原。  ”
    曹操道:“这一条路我也知道,但必须过蓝田,走蓝关,再经商洛山道而到达武关,舍此别无他路。  而长安既然已破,蓝关眼下必然在敌军手中,决不会掉以轻心……”
    贾羽道:“我们且出了子午谷再说,到时寻人打探一番,看看是否不经蓝关而别有奚径可达商洛山中。  ”
    正说时,斥候又报:“商洛县令已带人在子午谷口等候。  ”
    曹操叹道:“长安已失,难得他还心向着我们。  ”于是众人加快报脚步,进入那狭长险峻地、崖壁高耸而不见天日地子午谷,曹操带领前队终于来到谷口。
    这时,众人忽然发现那商洛县令竟然改了旗号,他与手下一干兵丁打的竟是杨华地“汉水流域联合政府”的旗帜。  曹操讶然问道:“阁下这是想把我们堵在谷中吗?”那官员却笑道:“非也!非也!下官只是想问,承相是否还想攻打长安?”
    曹操自然不会轻易吐露意向,便反问道:“想打怎样?不想打又怎样?”那官员道:“若是不想攻打长安,则此间有一条小路,经过一个青泥隘口,可以绕过蓝关而进入商洛山道,直抵武关。  ”
    曹操喜出望外,没想到竟能绝处逢生,急忙长揖谢道:“阁下大恩,日后必有一报!”
    那官员忙道:“承相不必谢我,此事实为冯长史所托。  ”
    “原来是菁儿?真是意外!”
    “对!”那官员递过一信。
    曹操打开一看,上面大致写到:“伯父:一别两年,甚是想念。  今日侄女虽得长安,泰半当为熟读《孟德新书》之功。  回想伯父当年呵护之情,时常历历在目!不知伯父眼下是何心意?伯父若还有兴来长安指导侄女研习兵法,菁儿定当于长安恭候教诲;伯父若想家欲归,菁儿也愿为伯父指一条明路,以作报达。  只言片语难表心意于万一,愿伯父保重身体,再见!”
    曹操问道:“她没提什么交换条件吗?”那官员答道:“没有,只是希望于承相有生之年,两家不再兵戎相见,同时希望承相能约束部下,一路上不再惊扰百姓。  ”
    曹操心中无限感慨,脸上带过一丝从心底发出的笑意,说道:“其实我也很想念她……她成熟了,更聪明了,甚至能把伯父打败,我真的很高兴!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说罢,领军大踏步地向着官员所指的小路行去……
八十一章 战争规范
    八十一章  战争规范
    却说冯菁指路“青泥隘口”而放走曹操,其实是与杨华商议过的。  他们虽然一举定关中,拓野千里,但兵力却有些捉襟见肘。
    杨华在曹操撤走之后,立即与张鲁部将张卫各带三千兵马,分由子午谷和斜谷展开战略追击。  由于总要有人留守,这已是汉中方面眼下能派得出去的所有部队了。
    战略追击不同于战术追击,主要是保持一种威慑性的军力,迫使被追者不得不加紧逃命,并不期望直接发生战斗。  因此,杨华这一路三千兵马,队伍拉得很长,号称一万,沿着子午谷山道浩浩荡荡前进,一路上虚张声势,不断增灶,让人以为部队越集越多。  这样的走法,当然不及曹操去得快,而杨华本意也是如此。
    杨华认为,曹操部队只是后勤供应被断,兵力仍在,认真打起来,还是困兽犹斗的。  根据眼下形势,当以政治攻势为主,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者。  因此,他实际有意让曹操本部先退,这样,诸如扶风、陈仓、天水、陇右之敌失了主心骨,就能传檄而定。  眼下天水有一万敌兵、陈仓有五千敌兵,还有于禁带领的五千敌军辎重兵在斜谷,他希望这些兵力最终能为自己所用。
    因此,当他得知曹操大队已经退往武关的确切消息之后,才下令部队停止虚张声势的作法,加快脚步向长安急进。
    而冯菁此时,也得以抽出更多的部队支援潼关。  并开始对夏侯敦辛毗那一支落荒而走地部队展开搜索。
    这时有士兵来报,渭南的一个小山村竟发现了令人发指的血案,全体村民被屠,粮食抢劫一空。  冯菁赶到之时,但见遍地血染,男女老幼百十余口无一幸免,而且还包括伏在母亲怀里正在吃奶的娃娃。
    冯菁一向心软。  对此十分震怒,她走上高台。  对围观的士兵和群众愤然说道:“将士们!乡亲们!屠村,这是极其野蛮的暴行!虽然这可能是败兵所为,但无论交战的哪一方,他首先是人,不是禽兽!我躬为地方首脑,绝不允许肇事者逍遥法外,一定追查到底!我要让天下人都明白。  汉水流域联合政府《关于战争规范地六点建议》绝不是一纸空文。  谁要是违反了,哪怕是跑到天边去,也照样要让他偿命!”士兵和民众尽皆震憾。
    冯菁马上展开调查。  由于村民都死绝了,她下令向四周展开搜索,终于在一个山洞之中又发现几十名死者,却是身穿军服的重伤号。  由于标志均已撕去,并不知道是哪一方面地士兵,但她直觉地感到多半是曹军伤兵。  终于。  手下在附近山沟小溪中找到了一名幸存者,才揭开了一部份事件真相。
    原来,夏侯敦辛毗从潼关撤出,只剩下两千余人,碾转来到渭南县处于华山西麓的一个小山村,找到村长。  询问他前往商洛山中的道路。  但此时却又见到村长已开始接受新政府的“全民防范”的号令,操练乡勇,不觉大吃一惊,忙问道:“我们是曹承相的兵马,原准备向老丈询问前往商洛一带的道路,却不知老丈这里已接受新政,还能提供帮助吗?”
    村长叹道:“人总是有旧情,那会骤然便忘?不管怎么说,将军远来是客,也正巧问对了地方。  别地村也许不知道。  但我们村猎户较多,知道此路。  ”于是具体指点了道路的走法。  夏侯敦千恩万谢。  赠送了村长一些布帛,村长也给了他们少量粮食,因为他们自己也不多。
    夏侯敦临走时对那村长道:“老丈指点之恩,没齿难忘!但我们后面可能有追兵,老丈救人救到底,千万别对他们说我们是从那条道上走的。  ”村长欣然道:“将军放心,我不说就是。  ”
    而后,夏侯敦与辛毗集合部队在出发前说道:“我们已找到归路,但此路难行,部队中有许多重伤员将妨碍速度,不如留下养伤,等伤好后再慢行。  ”于是重伤员被集中到一个隐密的山洞之中,其余人则先走了。
    这位幸存者正是重伤员之一。  大部队走后,伤员们见他手脚相对比较利索,就请他到村中交换些生活必须品。  于是他便赶到村中,办完事后,正巧有一家人见他可怜,便留他吃了晚饭。  这样,等他离开村庄的时候已经天黑了。
    不料他刚出村,就发现忽然来了大约五十个蒙面人,将村庄包围,冲了进去,挨门逐户杀人,屠得一个不剩。  他虽然久经战阵,也吓得走不动道,不敢出声。  等蒙面人退去了,才连滚带爬地回到山洞,却发现洞中的伤员们也被杀得一个不剩!作为士兵,固然有胆在战场上撕杀,但这样万分诡异和恐怖的气氛却令他魂飞魄散……他虽然侥幸存活了下来,但这两天浑浑噩噩,也不知是怎么渡过的。
    冯菁见他满脸恐怖之色,心知说得必然不假,于是安慰道:“你现在不用怕了。  虽然你是一名曹军士兵,但眼下受了伤,就安心调养,我只把你当普通病人对待。  你叫什么名字啊?”
    那伤兵道:“小人名叫张才。  ”
    冯菁道:“张才兄弟,你和那些伤兵,以及全村百姓,其实都是无辜地。  我一定会为死者讨还公道!从杀手的人数来看,很像是军中的建制:一支五十人队。  而我的部队实行三三制编队,没有五十人队,他们应当是曹军。  我估计多半原因是为了封锁消息而灭口,但这也太残忍了!我不知道你们久在曹军中的士兵对此是何看法,但对于这种暴行,我这里决不放过!”
    张才叹道:“确曾听说过多起伤兵被杀事件。  但以前只道是为了减少慢慢死亡的痛苦……谁知如今竟轮到我自己头上!唉……而且还伴随着屠村,里面有着刚请我吃过晚饭地好心人,这真是令人发指!今天我终于明白什么是仁义之师,待我伤好之后,定当投效女将军盔下,鞍前马后跟随!”
    冯菁点头道:“欢迎!但眼前有件事请你先行配合:我将派书记官来,将你所述的详情写下。  以昭告天下。  这件事很重要,不这样做则杜绝不了这类风气!”
    张才道:“小人会的。  小人也识得几个字。  定将详情写好逞上……”
    经过询问,夏侯敦辛毗已走了两天,冯菁估计再追不上,便改由情报部队进一步搞清确凿证据,自己则回到了长安。
    杨华终于与冯菁在长安会师,他们两人已阔别一年了……
    冯菁府邸之内,杨华目不转睛地看着她。  感到她俏丽的脸庞似乎比以前更甜美,明亮的大眼睛也闪烁出睿智的光芒。  他缓缓上前,深情地搂住那朝思暮想的倩影:“菁儿,我好想你!咦?这一年来,你……竟长高了许多……”
    菁儿温柔地笑道:“那还要感谢华哥你对我地照顾和容忍。  自从我修习yu女心经之后,你爱惜我的处*女之身,一年来都没有碰我,所以我才有了生长地能量啊!”
    杨华晃然道:“原来是这样啊!可我今晚就想……”
    冯菁偎在他胸前。  软语哀求道:“不要嘛……大哥能不能再等我一年?到我满十八岁地时候,一定毫无保留地献给你……”
    杨华叹道:“唉!我就像一个爱情地傻瓜一样,总是无法拒绝你……那你总该让我欣赏一下吧!”说着便要解下冯菁的衣带……
    冯菁顿时脸颊绯红,扭捏着身子说道:“能不能别这样?我担心你忍耐不住,到时候就会……减损我地功力。  ”
    杨华笑道:“不会吧?金大侠笔下的小龙女也是修习yu女心经,她与伊志平春风一度之后。  好像并没有减弱武功啊!”
    冯菁幽幽道:“我就知道你表面答应我,骨子里还是居心不良……”
    杨华连忙说尽好话,哄她道:“我真的只想看看你那剔透玲珑地yu体,不会再有其它行动……再说,我是你的丈夫,至少还有‘责罚’你的权力哦!”
    冯菁不禁想起以前在许都的那些甜蜜的往事,微微一笑道:“我有一年没在你身边,哪会有什么‘错处’能给你找到?”
    杨华嘻笑道:“那可不一定,让我想想看……嗯,你带领十王子来长安。  等于提前了‘五胡乱华’。  对吧?就用这个做借口啦……”
    冯菁狠掐了他一下道:“你好没良心……我这是来救你。  何况十王子全在控制之中。  不会乱来,那能和五胡乱华相提并论?”
    杨华深情地笑道:“是的!美人深恩。  小生刻骨铭心,所以才想用某种方式报答嘛!我的‘五指乱华’也全在控制之中,不会乱来的。  我有一年没见你了,对你地思念,简直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菁儿,你就让我一慰相思之苦吧……”
    菁儿闭上眼睛,陶醉了。  她又何尝不想?何尝不思念?正当心里犹豫之际,却被杨华趁机一番手脚,温柔地解开了衣带……哦!美妙而洁白的娇躯终于展现,杨华又一次惊呆了!
    但觉菁儿修习yu女神功一年,使她宛如仙女一般。  全身光洁如玉,凸凹有致,处*女的幽香袭人。  四肢圆润,**丰满而挺立,全身无一丝赘肉,处处充满弹性,令杨华爱不释手!
    杨华忍不住跪下身去,四处抚摸,遍体亲吻……
    菁儿赶紧默念yu女心经,企图收敛心神。  可杨华的手掌在她自己身上不断游移,令她魂不守舍。  尤其是杨华刻意触碰女孩子的敏感之处,终于令她心旌动摇,堤防渐溃,无力地倒在杨华怀中,心道:“唉!算了,杨大哥既然这么喜欢我,就别再坚持了,任他驰骋吧!但愿他将来能够记得。  我是拼了折损功力而成全他……”也不知是激动,还是后悔,她美丽的眼角沁出一滴晶滢之泪……
    正当即将满室春色之际,外面忽然传来急促喊声:“师傅!好消息!”接着小丫头薜灵芸不由分说闯了进来,见状急忙双手捂信眼睛:“啊,对不起,我什么也没看见!”其实却又好奇地将目光透过手指缝偷看……
    杨华立即哭笑不得。  叱道:“灵芸,我说过多少次了。  以后别总这样冒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