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官人-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下迟早都是年轻人的,朕老了,你们这些大臣也都老了。诗词这些卖弄风雅的事情就交给年轻人作吧!我等只要听听便好。”
    下方整齐地应了一声,皇上继续道:“后方的才子们,有作品了便可当众念于朕听,若是契合朕之心意当有重赏。”
    皇上此话一出,坐在后方的才子有些耐不住了。
    受邀参加皇上的宴会本就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直接面对皇上,直接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皇上看,这是比科举还要好的捷径呐!一些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就盼着如今这等机会呢!
    如果被皇上看中,就算不加官进爵,单是皇上的那口头的褒奖和赏赐就足以光宗耀祖了。
    所以,立即有人站出来。
    “两岸层林叠翠,一江碧水添春。云头雁字聚还分。舟行潮渐退,雾散眼微醺。
    自觉人间游遍,才知胜地初闻。将离何故久逡巡?苏杭浑不及,此处最**。”
    这一首词当真是好哇!连李权都为之一愣。
    那作词之人名不见经传,只有寥寥数人识得,表面恭敬,实则心头狂喜,似乎等着皇上的赏赐。
    可奇怪的是,皇上无甚反应,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不错”,便让作词之人坐下,既无奖励也无掌声,放眼对众人道:
    “还有别的作品么?”
    这可把作词之人给憋屈得,十分地不悦。
    这时,他身边一人冷笑一声:“呵呵,要真以为皇上的赏赐这么好得,你也太小看在座这么多文人了吧?”
    那人不服:“你这话什么意思?”
    对方一指周围:“你且看,在座才子不下三十人,你自问在其中算第几?为何众人皆不起身?莫不是以为他人不知你拿旧作前来糊弄?还想要赏赐?皇上没治你的罪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

第722章 :君之意

    诗的确是好诗,但因皇上的要求,诗体立意近乎买有限制,大可畅所欲言。但如此一来便有个问题,但凡才子,谁人没有几首私下的妙笔作品?大可拿前作出来。经过长时间推敲的诗词定然更好,但皇上的意思是要考验大家的急智,所以借前作炫耀者定不会被皇上看中。
    跟皇上对话就是这样,关键就在揣度皇上的心思上。谁能将皇上的心思猜得更准,谁便更容易获得皇上的赏识。可现在的问题是,皇上如何判断才子的作品究竟是现作还是旧作?
    或许换一种说法更贴切,现在才子的问题不是要作诗,关键问题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皇上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现在作的?
    月光下,大臣们抚须长叹,心说这些后生不给力啊!
    大臣都跟在皇上身边多时,自然很容易猜到皇上现在的心思,可对于这些善诗文不善谄媚的文生来说,要读懂皇上的心思却是不简单。好多正准备起身一展才华的才子不禁愣住了。
    “刚才的词极佳,皇上又没明确题意,应该符合要求才对,为何皇上的表情如此淡然?”
    一时间,那些猜不透皇上心思之人,不管是现作者还是旧作者皆不敢起身。渐渐地,场面反倒有些冷清了。
    皇上扫视众人,到时轻松地问到:“诸位可都是我京中的良才,难不成一首诗词就把你们难住了?尽管畅所欲言,是好使坏皆无碍。”
    话语之后,场面还是没有动静。
    皇上微微皱眉:“陆游何在?”
    李权这才注意到原来陆游也在受邀之人当中,由于隔得太远,只看到一个灰蒙蒙的身影出列跪在皇上面前。
    皇上又道:“陆游,汝之大名朕在宫中也听得一二。都说你又经天纬地之才,诗词歌赋在你手上可为玩物,信手拈来也不在话下。今夜作诗,朕就钦点你开头!让大伙儿都看看你陆游是不是浪得虚名!”
    皇上直接点名,这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陆游虽然桀骜,但在皇上面前还是很规矩,得令之后平静地念道:
    “今有盛平歌声起,君笑臣欢民苦情。枥骥不忘千里志,病鸿终有赤霄心。”
    剪短的小诗一出口,在场众人皆是一愣,轻松的气氛瞬间消散,所有人都表情僵硬地看向皇上。
    一些胆小之人都不敢抬头,心里暗骂这陆游多事!这种场合作出这样的诗来,这不是坏皇上性质么?
    诗词言简意赅,前半句讲今日盛会,君臣欢笑,但百姓还有苦楚。后半句则是说食槽的上的骏马时刻都有驰骋千里的志向,疾病在身的天鹅始终都有直冲云霄的雄心。意在提醒皇上不要因为表面的盛事而忘了君王之志。
    众人看来,此时说出这样话明显不妥,好端端的宴席说这些谁爱听?
    可就在众人认为皇上要不悦的时候,场中央的皇上忽然哈哈大小起来,对着陆游指指点点,模样甚是亲和。
    “有意思!陆游不愧是陆游,盛名之下果然有些能耐。说实话,你这诗只能说一般般,不过你这小子一语便能道破朕心中的玄机可见非同一般。就承你这份心,今夜的第一个赏赐非你莫属!说说,你想要什么?朕都赏赐给你。”
    场面又变得浮躁了,心说这是怎么一会儿事儿?陆游的诗作怎么能让龙颜大悦?怎么就道破了皇上的玄机?
    没几个搞得懂,但皇上就这么说了,当着众人面儿说要赏赐!
    不少人摇头晃脑地想着,暗道这陆家在京中没有实权,说不定陆游就要利用这次机会给自己谋得一官半职,届时陆家在京城的地位岂不更高?当真是羡煞旁人!
    可是,陆游并没有要什么官职,也没要什么钱财,只说在刚才的舞女中挑选一个作为侍妾。
    这要求又让众人一阵惊讶,心说你就算不求名不求利,也不至于在皇上面前说出如此不正经的话吧?
    皇上更加好奇,想也没想便允了陆游的要求。
    李权还有些心惊,心说他该不是要之前的柔怡吧?结果却不是,陆游只是单纯地选了一个普通女子罢了。
    随即李权明白过来,这家伙只是意思一下,免得弄得个拒赏的罪名。
    陆游受赏之后,众人思绪回到之前的诗作上。现在众人不解的都是那首看似普通诗作,它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皇上如此开心呢?
    李权很清楚,陆游是借诗词提醒皇上还有个大华没有征服,现在还不是开心放松的时候。而皇上近期心思飘忽,想的正是大华,此时听陆游诗中有让自己南征的意思,心里怎能不开心?
    皇上开心,李权就犯愁,心想陆游不说还好,可能有很多人都不了解皇上的真正用意,那就不会有人再来刺激皇上南征的心。现在经陆游一提醒,就算当时不会有人看出其中玄妙,过会肯定会有人回过神来。届时你一言我一句都劝皇上南征,皇上南征的心岂不是更加坚定了?
    安馨荷心知自家老爷苦楚,想要起身说什么,却被李权拉住了。
    “老爷?”
    李权摇摇头,没有说话。
    此时,李权只有期盼,棋盘在做众人都笨一点,听不懂其中隐晦的味道。但是,事实证明在座的聪明人是蛮多的,局面很快发展到李权最不想见到的地步。
    当有人知道皇上的心思在南征上时,纷纷借题发挥。皇上的心情本就很好,只要众人说到他的心坎儿里,哪儿还管诗词好与不好?就算没哟赏赐也不吝辞藻好好褒奖了一遍。
    皇上心情越好,在场的气氛也越来越浓烈。
    过了半柱香的时间,皇上终于有些腻了,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停下。然后一步步退回自己的位置,喝了两口酒,目光投向分列自己左右的两人。
    皇上左右之下自然是李权和李缘。不过皇上并没有先让两人作诗,好奇心起便说道:“方才都是听才子们作诗成赋。朕也想听听我大庆女子的。你们这两位李夫人一个是群芳宴花魁,一个是大家闺秀,想来对诗词也不陌生。你二人也上前试一试,权当一乐。”
    皇上竟然让安馨荷跟柳如烟作诗?
    这是大大的意外,不知是真的心血来潮还是别有用意。
    李权担心地看了看安馨荷:“夫人,你有没有问题?”
    安馨荷倒是平静:“老爷放心,不敢说多好。但听了这么多,应付一下也是可以的。”
    话音刚落,对面柳如烟起身,一身华丽的装饰惊得满朝文武眼神都木了,只叹果如名字一样,如柳如烟。
    柳如烟轻轻颔首,小声道: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柳如烟的声音很小,远方的大臣才子听得都不甚真切,但皇上听来无碍,听完之后瞳孔一缩,眼神深邃地看向柳如烟。
    皇上稍显异样的表情让众大臣一愣,纷纷询问柳如烟到底说了什么?怎让皇上如斯表情?
    与此同时,众人又惊讶地看到皇上莫名地叹了口气,脸上竟有了一丝愁容。
    李权听的真切,心说这柳如烟好生厉害,短短数十字竟道出了皇上内心深处的孤寂,皇上一听心有所感不免神伤,同时也会对柳如烟刮目相看。
    良久,皇上有所缓和,没有过多的评价,只对李缘说道:“如此佳人,你要善待之。”
    李缘起身,恭敬称是,然后便领着柳如烟坐下。
    众人都没回过味儿来,皇上却看向了安馨荷:“馨荷,你能随意尝试一首么?如若不能,直言便是。”
    安馨荷起身,看了看李权,莫名地闭上了眼睛,低声道: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同样是一愣神,李权回过味之后便是大惊失色,差点儿就冲上去把安馨荷拉过来。
    “这不要命的妮子干嘛作这诗?”
    此诗描写的是战乱之后荒村的残破景象,桃花不识人间悲苦,人已逃亡,花兀自寂寞无主地开着。草烟弥漫,晓鸦聒噪,人烟稀少本来,这里原是人们聚居的地方,可现在只留下了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这是在告诉皇上战争造成的苦难,是在劝皇上打消南征念头呀!
    一瞬间,李权后背都湿了,心道自己不敢作这样的诗,这死婆娘哪儿来这么大的胆?万一皇上不悦,要治罪怎么办?就算不至于治罪,让皇帝不喜绝对是百害无一利的事情。
    此刻,听到安馨荷诗句而惊讶担心的人远不止李权一个,那些站在李权一条线上的大臣都眉头深锁,心想这李夫人是坏了大事儿啊!
    更远处,当陆游知晓前方事情后,同样是眉头深锁。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聪慧过人的李家大夫人会作出这种糊涂事!之前自己明明已经提醒过他们,在宴席上要劝进不劝退的,为何还要犯错?难道是小妹没把消息传到?
    。。。

第723章 :别样的鸿篇巨著

    安馨荷是犯错?根本不是,她就是故意为之!她必须给皇上降一把火,不能再添油了。决不能加速皇上南征的心念。就算明知道会触怒皇上她还是要硬着头皮如此说。
    李权惊怒中同时带着感动,因为他知道夫人是为了自己,也为了李家。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李权只能看着皇上,希望皇上不至于太过恼怒。
    皇上的表情很难看,感觉就像是打炮的时候被人泼了一盆冷水,那种感觉可想而知。皇上深邃的眼神中给人极度危险的讯息,盯得安馨荷脸色苍白,垂着的小手都忍不住颤抖。
    没有说话,就这么僵持着,皇上的压力压得安馨荷透不过气。同时也让身后李权的表情渐渐变得阴郁。
    前面是他最疼爱的夫人,现在竟被人用如此威胁的眼神看着,心里极度不快,内心也在不觉间开始躁动。李权开始担心,担心在这么僵持下去自己会忍不住干出什么影响很大的事情来。
    就在这时候,皇上忽然甩了甩手,冷声道:“坐下吧。”
    简单的三个字没有给人任何讯息,却让所有人紧绷的神经都松弛了。因为皇上既然这么说,证明皇上已经不准备再过问安馨荷的冒失。这自然是皆大欢喜的事儿,不管是谁,都不愿在这种场合看到让人不快的事情。
    没有多说,李权赶紧上前抓住安馨荷颤抖的满是汗水的小手。将之拉到身边坐下,见其美眸中尽是水雾,脸颊同样是汗如雨下,心中阵阵刺痛。
    这是李权的禁忌,那种怨恨的眼神无法控制,眼看就要朝皇上背影处落下。
    好在这时安馨荷一把将李权的眼睛捂住,接连摇头。
    “娘……喝……喝水。”
    女儿贴心地送上一杯水,就像一缕清风让李权的心情瞬间平静。
    很想训斥馨荷,但又活不出话来,想着刚才的惊险李权直抹虚汗。
    场面沉默了许久,皇上调整了心情之后再次起身,这一次点名让李权李缘二人来作诗。
    事情进展到这里,皇上的心思已经很明显了,让众人接连不断地作诗谁就是想告诉李权和李缘自己想听到什么,之前作的诗再好皇上也不在意,他想听到的是这两个小辈对自己的鼓励和认可,以便让他有充足的信心南征。
    现在才是一切时间的关键,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着看两大势力的龙头人物怎么在此环节上发挥。
    视线落在李缘身上,李缘起身,依旧风轻云淡,笑着对皇上说了一句让众人不解的话:“父皇,若儿臣说不会作诗可否?”
    “恩?”皇上也是一愣,“此话怎讲?”
    李缘苦笑答道:“儿臣素来对李大人有所了解,关于李大人的诗词也知晓一二。李大人的诗词远在众人之上,父皇要儿臣与李大人同台作诗……儿臣……儿臣怕是难有成就。届时怕是要丢了皇室颜面啊。既如此,倒不如知难而退,也可保的自知之明。”
    李缘半开玩笑的话语中竭力强调自己的皇子,李权是臣子,虽然是在示弱,其中对身份暗示非常明显。
    可就算如此,此时退却也是不妥啊!现在打好的表现机会,不管好与不好,只要对皇上表示肯定,预祝皇上南征建功,总能让皇上龙颜大悦。
    这么好的机会拱手让人,急得那跟李缘为伍的大臣们坐立不安。
    皇上皱了皱眉,有些不满:“你可放心,朕心中自有标准。李权的诗词朕也知道的,朕对你二人要求不同,所以尽可道来。”
    李缘想了想,继续道:“父皇,依儿臣之见,不若让李大人先来。儿臣也好再琢磨琢磨。”
    没人知道李缘这般推脱是何意义,后方陆柄悄悄走到陆游身边:“你可知李缘是何意?”
    此时月光渐暗,除了前方灯火通明之处,少有人能看到对方的表情。如果陆柄细细一看,定会发现陆游此时已经是满头大汗,紧张得攥紧了拳头。
    “李缘此人果真有诈!”
    “皇子之名,怎可直呼?”陆柄低声喝道,“再者,你这话究竟是何意?”
    “儿知李大人命脉,此人处处皆好,唯一对心爱女人疼爱至极。方才皇上与李夫人对峙,李大人肯定心怨皇上威胁发妻,同时也担心皇上将恨意落在妻子身上,故李大人极有可能承李夫人诗词立意,继续劝皇上收回南征心意。李大人的诗词之高明更甚于我,如果他作诗劝皇上不要南征,诗词必然是极为精妙的佳作,诗作越好,皇上自然越不开心。儿怕李大人闯出大祸啊!”
    “……只凭你的推断……就……”陆柄有些拿不准,他了解自己儿子,对儿子的才智是相当信服的。
    陆游这么说,肯定是有根据的!
    陆游话音未断,继续道:“李缘如此推脱,估计也是猜不准李大人会如何做。如果李大人冲动行事,他就可以不用作诗而坐看皇上大怒了!这等缜密的心思,还装作与世无争?”
    说到后面,陆游已经压低了声音,陆柄想听得更清楚,却发现前方皇上已经把目光投在了李权身上。
    陆柄心头一沉,心说该不会真被儿子猜中了?!
    ……
    ……
    高台顶端,皇上因李缘之言转头看向了李权,或许是刚才安馨荷的诗词人让他对李权颇有不满,所以声音有些冷:“你来试试吧。”
    这种声音无疑又是一种刺激,让李权想到刚才馨荷所受到的压迫!
    此时,李权的全部心思都如陆游所言,一种不服,一种不爽让他体会到了安馨荷刚才的心思。
    既然不能让两国开战,那便触怒皇上又如何?如果能让皇上对自己的愤怒而减缓皇上南征的速度,这点儿风险也是应该承受的!
    这是一首非常关键的诗作。
    不求别的,单凭李权之前的一首《满江红》就能让皇上心动。
    他是千秋帝王,建立万载功勋,纵横南北,横扫八荒,其心志之大无法言表。这时,他需要一首诗,需要一首诗词来歌颂他赞美他,记录他的功勋,这样才能流芳百世,让世世代代的百姓都记住他。寻常文人无法达到他心目中的要求,只有李权可以!
    绕了这么大的弯子,皇上只是想让李权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心声,以便于作出附和自己心意的诗词。作为皇上,总不能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喂,你个我写一首诗,要赞美我,要为我南征打气。”
    这样肯定不行,他需要诗人自发而作,这样才能彰显其意。
    所以,皇上最在乎的就是李权的作品,他需要一首《满江红》这种豪情壮志的千古名作。
    可谁又能料到事情到了这里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皇上不知李权不愿让他南征,所以认为今日之事应该是水到渠成的。直到现在,皇上也还坚定不移地以为李权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然后顺势大肆赞扬,不仅能抹掉之前安馨荷的不敬,同时也能给这家伙造势。
    事与愿违,就算是皇上也不能左右很多事情的发展。
    李权开口了,却给了他一个截然不同的答卷。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这是一首让人深思的鸿篇巨制,也是一首足够让人字字句句斟酌推敲的千古名篇!李权再一次用惊世之作证明了他在诗词上的霸主地位,没人能像他这样在短时间内作出这等巨著。但是,其中之意却跟皇上的心意截然相反!
    始终描绘了以寻常家庭在战乱中的挣扎,如果说它是一首诗词,倒不如说它是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老翁,在战乱中再怎么艰难的生活也不能抵挡战乱带来的疾苦。
    和安馨荷之前的诗作一样,都是讲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影响。但李权之作较之前更长,所述事情自然更加详尽,更加深刻,也毫无保留地表示自己对战争的厌恶。
    诗中之意已经在明显不过了,李权是对着皇上说:“你不能进军,要不然你就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全场寂静无声,连大臣都忍不住开始颤抖。
    今日宴席可以说是中秋宴,同时也可以说是壮行酒。
    此酒饮罢,皇上便要会师南下,在这时候突然冒出一个人写下如此鸿篇巨制来抵制皇上的行动,说难听点,这简直就是一篇声讨皇上徒造战乱的檄文!此若流传出去,民心必乱!
    别看是一片小小的诗词,但它造成的影响恐怕是谁都不能承受的!
    。。。

第724章 :散了吧

    夜空中,不知从何处飘来一层阴云,遮蔽月光,四下光线骤然变暗,顿时分不清时辰。
    高台上,为数不多的灯火集中在前端,大臣以及才子的桌上只有单薄的油灯,火光摇曳着,给人不安的压抑。
    李缘神色不变,依旧淡漠,静静地回到自己位子,因为他知道已不用自己作诗了。
    而所有人视线凝聚的中心,李权和皇上对视着,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所有人都清楚,刚才的诗词还萦绕耳边。虽然很长,但写得极好,同时字字句句都犹如闷雷再心中敲响,让人过耳不忘。
    这不是梦,一切都很真实。在场众多文生都不仅要羞愧地低头,因为他们苦学一生,竟无人能在诗词上胜过一届商贾,这是何其可笑的事情?再者,他们又应该庆幸,因为他们的平庸,所以就算作出了不合皇上心意的作品也不会引来太大的麻烦。似李权这等委婉的词句却能迸发出慷慨激昂气势的檄文,会造成什么后果难以想象。就算隔了很远,他们好像也能感受到皇上起伏不定的内心,宛如一口火山,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在寂静中对视了很久,李权不闪不避,和皇上对视着!
    就算大臣对李权的做法不敢苟同,但李权此时的表现却让众人不得不佩服。敢如此顶撞皇上而不色变的人,大庆建国至今,李权绝对是独一无二的第一个!
    皇上会有什么表现?
    没人敢去思考,只是静静地等待结果。
    一秒、两秒……
    时间好像停止了。
    所有的心都卡在喉咙里,忽然见皇上重重地一甩衣袖!
    “哼!”
    皇上口中简单地爆发出一个音符,就一个字而已。但众人却感觉是犹如山呼海啸的声浪汹涌澎拜地冲击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让人心神一荡,仿佛精神都要因此而崩溃一般!
    不说别人,就是李权也被这一声镇得连退两步,脸色惨白,感觉身后的衣服已经粘在了一起。
    在场武将颇多,表现缺如李权一样。没人能解释为何这一怒竟能让这么多高手色变,如果要解释,恐怕真的只有用龙威来形容了。
    一声冷哼,皇上转过身,徒步进入后方无名高塔之内,关上塔门消失在众人视野里。
    “就……就这么完了?”
    皇上走了,留下一群不明所以的人低声议论。
    回想皇上刚才的瞬间,实在让人捉摸不透。要说皇上不怒吧?可刚才那一声低喝吓得所有人肝胆俱裂。要说皇上生气吧?这么一句话也不说就进了塔内,好像有些不妥当,至少应该宣布一下对李权的处罚吧?
    难道是皇上心有怒气却不愿重责李权?
    好像只有这么一种可能。
    而此刻,当事人李权在妻女的搀扶下重新回到位子上。只有当事人才清楚刚才承受着怎样的压力,也更能体会到安馨荷之前鼓着多大的勇气。来自皇上的皇威绝不是修为高低,武功层次能区分的,这种感觉李权绝不想再尝试第二次。
    连李惜荷都感觉到气氛不对,不敢说话,害怕地缩在李权怀里一动不动,安馨荷也靠在李权肩头表情僵硬。
    李权搂着两个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仰天不语。
    此刻也没必要考虑皇上的想法了,只需要静待自己的处罚,看看能不能接受。
    能接受自然接受,如果不能接受……那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皇上冷哼一声走了,不代表不会宣布对李权的处罚,所以现在需要等待。
    和李权一样,没有接到皇上口谕之前,没人敢擅自离开,唯一能做的只是朝李权投来有怨的目光,在心里把李权翻来覆去骂了个遍。要不是这家伙不识抬举,哪能让皇上如此?
    不对!应该是这一家人都不识抬举!要不是那李夫人带头,说不定还不会如此呢!
    对周围的眼光,李权视若不见,坐着看天。忽然间一个人影跑了过来:
    “姐夫!”
    “恩?”李权一愣,看这一脸惊色的李芙,“你……你怎么来了?快回靖王爷身边去,现在挨着我恐怕什么好下场。”
    李芙虽然惊慌,但并不乱,弓着身子神秘兮兮地凑到李权耳边:“姐夫,你放心好了,皇上不会把你怎样的。”
    “恩?”李权又是一愣。
    李芙却解释道:“我不知道为什么,反正是我爹爹悄悄告诉我的,应该不会错。”
    这话当真是有些莫名其妙,李权拧眉看了看不远处的靖王爷,发现对方端坐如禅师一样闭着眼睛,也不知有没有注意到李权在看他。
    正当不解呢,忽然有个小公公从塔中跑了出来,高声朝众人道:“皇上龙体欠安,今日暂且如此。各位都散了吧!”
    小公公说完就要返回,众人一惊,几个大臣连忙叫道:“公公且慢!皇上就……就没有别的话了?”
    小公公愣了愣:“没……没有了。”
    “……”
    就这么散了?这又是什么意思?
    大臣们现在是越来越看不透皇上的心思了,尤其是在李权和李缘两人之间。
    皇上、李权、李缘,三人都是不能以常理揣度的人,组合在一起就像一团浆糊,谁能搞得明白?
    大臣们相互看了看:“就……就走了?”
    “不然能怎样?”
    说着指了指后方已经开始撤退的才子们。
    虽然不明白,但大臣们还是开始动身,皇宫重地还是少呆为妙。
    才子走了、大臣走了、李芙也回到靖王爷身边走了、李缘也走了,连前方跟皇上同坐的皇后妃子都开始动身。
    安馨荷看了看天色:“老爷,不管会怎样,咱们还是先回府吧。”
    李权点点头,带着妻女返回。
    一路无话。
    回到府中,李府的欢聚也已到了尾声,只有些许下人在熬夜打扫。李惜荷很懂事,自己一个人规规矩矩地洗漱,然后钻到偏房小翠的床上,让主房中的父母能单独说话。
    夫妻二人叹着气,相互看着,想说却又不知说什么。
    皇上的态度叫人犯迷糊,但也不能消除心中忧虑。
    今夜注定不眠。
    。。。

第725章 :事后

    直到天明,李权一直忧心忡忡,彻夜未眠。安馨荷也如此。夫妻二人相顾无话,因为他们都知道来自皇上的命令多说什么都没用。唯一能让两人安心的就是昨夜离开时皇上并未多说什么。虽不代表事后没有牵连,但至少没听到皇上的宣判,证明暂时是安全的。
    事后,李权有些后悔,因为他知道如果皇上决定了的事,岂能有自己三言两语而改变?该南征一样会南征,时间绝不会受影响,反而还会让惹得皇上不喜。这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勾当以后还是少做为妙。
    太阳挂在山头,天刚蒙蒙亮,李权一如往日上朝议政。
    今日上朝不知会发生什么事,安馨荷颇为担心,一路送至门口也依依不舍。为了不让家人瞧出什么端倪,安馨荷也不好表露心迹。李权小声劝慰之后终是分离。
    今日,跟李权一样抱着忐忑心情的人还有很多。进入皇宫后,不少人朝李权围拢过来,都想说些什么却开不了口,左后化成了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李权有些莫名其妙,心说自己还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