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隋草头兵-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裴世矩轻抚胡须,微微笑道:“各位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过老夫却有一计,可以收到两全其美之效。”
哦,杨戈的眼前一亮,目光灼灼,盯住了裴世矩。其他重臣也将目光转移到了裴世矩身上。
其实在这些人心目中,对裴世矩的印象并不算好。说起来,他是杨广时代的朝廷五贵之一,为虎作伥,也是做了一些恶事。但因为对杨戈有恩,后来又暗中做了辽东军的内应,这功劳也不算小。但即便如此,在有些人心中,却是隐隐对他有些排斥的。
不过杨戈却并不这么看,他知道裴世矩其人,可是不世出的奇人。通晓西域诸国经济地理,文采渊博,岂是宇文述虞世基那些人所能相提并论的?即便是在原先历史上,裴世矩投降李唐后,终其一生,也是做到了一代名臣,却是与杨广时代截然不同。
裴世矩目光如炬,早已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中,对其余人的猜疑也丝毫不在意,朗声笑道:“大丞相,您的姓氏乃为杨姓,却不知祖上为谁?”
杨戈一愣,脱口道:“我当日在战场上失忆,早就忘了出身是何等来历了,这事情王大哥很清楚。”
王猛这时候也隐约把握住了一丝关键,随即附和道:“没错,大丞相当时遭到重创,失去了过往的记忆,此事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莫非裴大人想从姓氏上做些文章?”
裴世矩哈哈大笑,缓缓道来:“大丞相本是文帝一脉子孙,幼小时候家中遭逢变故,流离失所,最后投身入军,从微末起家,平辽东,兼并朝鲜半岛,立下赫赫功业。当其时也,中原大乱,先皇帝杨广被奸人谋杀,群雄并起,谋夺大隋江山。大丞相以杨氏一脉,解救大隋与危难之际。天下人心所向,无不翘首企盼。代皇帝杨侑,德望不足以服人,遂禅让皇位,让与杨氏宗室子弟杨戈,执掌天下。旋即一统天下,大隋威名,威震宇内,德加四海,无不叹服!”
随着裴世矩这番话娓娓道来,殿中群臣看向他的目光已是从猜疑变成了钦佩。这,这太有才了,若不是身处大殿之中,单凭这篇文章,杨戈继承大隋已是名正言顺,再无任何猜忌了。
杨戈的眼睛也顿时闪闪发亮,没想到裴世矩居然提出了这么一个主意,这,这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但仔细想起来,自己身世来历,可不就是一片空白么,只要有心人经过一番渲染,不愁天下人不相信。更何况杨广对自己的提拔重用,也是颇有些恩宠的。若是说成有血缘关系,那一切都得到了圆满的解释。
哈哈,大隋不灭!杨戈对此并没有丝毫不满,反而隐隐有些兴奋。大隋,本就是个辉煌的朝代,可惜历时太短,被李唐摘了桃子,否则以大隋这煌煌声威,所立之功业,定不逊于秦汉王朝!
第337章 平定后方
第337章 平定后方
见殿中群臣纷纷表示赞同,裴世矩知道,仅凭着这一番话,他已牢牢的在杨戈心目中站稳了脚跟,当即微微笑道:“大丞相,此事关系重大,不能贸然行之。。就交给微臣办理,只需两个月时间,即可让天下尽信之!”
杨戈大喜,遂将此事全权委托裴世矩处理,同时密召谢英超与费青奴,竭力帮助裴世矩。
裴世矩闻言,更是喜出望外。他早就听说,在杨戈手下有一支隐在暗处的队伍,就是由谢英超与费青奴两人掌管。作为经年老臣,他自然明白这些人的重要性。而此时与他们打好关系,无疑是杨戈对自己的信任程度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九月二十八日,正是黄道吉日,大丞相杨戈与萧炎正式成婚,普天同庆,大赦天下。
周边群雄,无不派出使节,为大丞相贺喜。尤其是李唐军中,来贺喜的居然是李唐王世子李建成。
此举让部分辽东军将领勃然大怒,认为是李唐军在挑衅,认定不敢将李建成如之何,暗中打定主意要给李建成难堪。
李建成本与杨戈有旧交,此时前来贺喜,更是带了不少重礼,同时也带了一份书信前来,亲自递交到了杨戈手中。
杨戈看过书信后,喟叹不语。吩咐手下,好生招待李建成,确保其安全。若有敢冒犯李建成者,定斩不饶。此令一出,手下将领虽然手痒,却不敢有丝毫冒犯。
李建成心知肚明,这也是看在了李家秀娘的面子,更是心有不甘。当日几人交好之时,他就看出杨戈绝非池中物,可惜的是当家主事的并非他,否则李家有了杨戈之力,岂不是早已经席卷天下了。
大婚当日,种种繁文缛节,数不胜数,饶是杨戈是龙马精神,也是不厌其烦。最后终于摆脱了所有礼仪,独自迈入洞房之时,心中竟是无端的生出了忐忑。
婚房布置的团团锦绣,贵不可言。而端坐在床头的玉人,凤冠霞帔,上面罩着一面红绸,一动不动。
杨戈嘿嘿干笑了两声,将房门闭上,快步走到了跟前,伸手去挑起红绸的时候,心中竟是不由自主的一阵慌乱,生怕红绸下的新娘子被变了个人。
待到红绸缓缓滑落,露出了萧炎那张似嗔似笑的洁白面庞时,杨戈的心一下子定了下来,双眼凝视对面的玉人,竟是一时痴了。
萧炎瞅到杨戈傻傻的神态,不由得扑哧一声,竟是笑了出来,随即咬紧了嘴唇,挤出了一句话,弱不可闻。
杨戈嘻嘻笑道:“阿炎,如今大功告成,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了?”
萧炎听他嘴里没有好话,遂白了他一眼道:“没个正行。不过是初定中原,还有李唐,萧铣杜伏威等人呢。”
话音未落,嘴唇已是被杨戈堵上,随即只听得一声娇呼,房中陷入了一片春光之中。
大婚已毕,杨戈荒唐了数日,随即抖擞精神,将群臣召集起来,将他再三思索的计划公布于众。
先南后北!
杨戈左思右想,觉得李靖所言极有道理。自己有黄河天险守护,根本无忧李唐军队的侵袭。再加上有辽东军的挟制,李唐军想与突厥人以及罗艺玩出什么花样,恐怕势必登天还难。说不定,暂缓一段时间,三方人马,还会出现什么变故,这也是很难预料的到的。
但在内心深处,杨戈却是明白,自己还是不愿,也不想先与李唐决战。关系到那位李家秀娘,杨戈不禁有些心软,想到那份书信,又不觉有些心疼,连带着对待李唐军,也有些不忍起来。
杨戈与李靖又商议了许久,确定下了最终方案。先南后北,这便是最后的决定了。但无论南北,首先要解决的便是盘踞后方的朔方梁师都与武威李轨。
即日起,长孙无忌魏征裴世矩赶回长安,主持大局。同时任命谢英超为左翊卫大将军,掌管宫掖禁御等,以协助三位文臣掌管长安。
至于洛阳方面,此时已成了辽东军南征北讨的大本营,自然不容有失。当即决定由萧瑀为首,杜如晦房玄龄辅佐,共理洛阳大小事务,为大军筹备粮草军械,同时协助老道谢弘筹建研究基地,确保能尽快投入使用。
任命公孙武达与扶泽宇两人,分别为左右监门府大将军,掌管洛阳宫禁守卫以及街面治安等事项。
王猛周文博两人,分别授予辽东总管与朝鲜总管,也迅疾赶回各自地方,招募军士,积极备战,势必将李唐军队压制在河北一带,决不能进犯辽东半步。此时驻扎在辽东朝鲜的军队足有二十万之多,分别由宋尔痴李洛徐庆等人掌管,只要不贪功冒进,还是毋庸担忧的。
王猛甚至提出,如有可能,将与幽州总管罗艺接洽,说不定鉴于辽东军势大,罗艺弃暗投明,也是有可能的事情。至不济,若是能让其允诺保持中立,也是大有可能的。
任命胡刀为左骁卫大将军,统帅秦叔宝罗士信等人,率兵十万,征剿盘踞在朔方武威的梁师都李轨等人,力保长安后背无忧。
任命王伯当为左武卫大将军,统帅郭方预刘武周等人,率兵十万,驻扎在山东地面,与李唐军对峙,护卫山东河南地方安全。
任命谢映登为左侯卫大将军,统帅单雄信程知节等人,率兵五万,充作先锋军,兵发淮南。
杨戈自领大都督,李靖为副都督,亲自率领大军十万,充作后军,缓缓而行。
除此之外,杨戈秘密遣派人手,潜入草原,寻找魏所男等人。
当日草原大乱,虽然有魏所男的人马帮忙,但铁勒九姓内部却出现了问题,最终还是功亏一篑,被突厥人打得落花流水。但经此一役,突厥人的势力也大为削弱,也正是这个原因,突厥人虽然觊觎中原的花花江山,也只好收敛心中野心,只是暂借了极少数的兵马加盟李唐军队。
而魏所男事后与杨戈取得联系,这才知道。经过这一场内乱后,魏所男的实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趁机收编了不少铁勒悍勇,实力颇为可观,再加上有可敦的暗中支持,就是突厥人,也不敢等闲视之。
除了魏所男这一招外,杨戈手中还有一张底牌,那便是王頍萧平的汉王旧部。
当初王世充掌控洛阳后,春雨楼里面的人手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当家头牌莫笑语更是音讯全无。根据费青奴等人回报,莫笑语是得了其义父的消息,带着春雨楼众人匆忙离开。具体究竟是何原因,却是无人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这些汉王旧部此刻还积聚在北武当山一带,并未投效李唐军队。
于是,杨戈暗中找来余老三,吩咐其派出若干可靠的手下,暗中潜伏到并州附近,寻找萧平的下落。并郑重允诺,若王頍萧平等人投效辽东军,必有重报。
余老三此时已经全盘接管了谢英超的工作,与费青奴两人负责辽东军的谍报机构。而此时的洛水帮,早已在杨老醉的默许下,由王二狗与李岩庆接管了过去,摇身一变,已是成了谍报机构的一部分,在辽东军的协助下,早就实力大涨,已经延伸到了鄱阳湖一带,与当地的湖匪也有颇多交往,建立了一定的交情。
诸事分派完毕,文武群臣纷纷领命而去。杨戈也回到了府中,与萧炎自有一番嘱咐,无需多说。
身为大丞相夫人,未来的大隋皇后,原本杨戈想让萧炎先行返回长安,以正视听。但萧炎却不愿此时回去,温声细语一番后,杨戈也同意了她的想法。
留在洛阳也好。一方面萧瑀等家人都在洛阳城,彼此之间也好来往走动,好歹弥补一下这几年来的缺憾。另一方面,萧炎并不是那种娇弱小姐,那也是一身的武艺,自然不愿整日待在府里。早就与张出尘长孙无悔王若曦等人商议定,要在洛阳也办一个女校。将来回到长安,也照猫画虎,建立起帝都的女校。
对萧炎这样的想法,杨戈自然竭力支持。如今这个年代,正是历史上风气最为开放的年代,男子与女子之间的尊卑观念并没有成型,彼此之间的差距也不是很大。有了女校的建立,日后定必会走得更远,这也是穿越者杨戈乐见其成的。
十月初,左骁卫大将军胡刀亲率大军十万,直逼朔方郡。辽东军出兵的消息传到朔方与武威,顿时引起大乱。
梁师都,本是隋朝夏州(治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朔方郡(今陕西横山西北)人氏,家中有财有势,世代为郡中的豪门望族。
长大成人后,梁师都从军,因累立军功做了隋朝朔方鹰扬府的郎将;后来因为犯错被罢去官职,一怒之下回到了家乡。
其时天下大乱,反隋浪潮已成铺天盖地之势,各地群雄四起,战乱频频。梁师都本就是个桀骜不驯之人,见到如此大乱,心中大喜,遂在隋大业十二年二月初,对朝廷一肚子不满的梁师都联结党徒数十人造反,杀了郡丞,占据朔方郡扯起反隋大旗,他自称大丞相。梁师都自知势单力孤,难以自立,便主动结好雄踞北方的突厥,倚为靠山。
凭借着突厥人的势力,梁师都占据了雕阴、弘化、延安等郡,并自称皇帝,国号梁,建元“永隆”。突厥始华可汗封他为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
而盘甘肃武威郡的李轨,本是河西著名豪望,为人机智多谋,能言善辩,又能赈济贫穷,被乡里称道。隋大业末年被任为武威郡鹰扬府司马。见到天下大乱,李轨也召集本郡知名人士曹珍、梁硕、安修仁等共商大计。
当地豪族世家共推李轨为首领,于大业十二年,率兵攻入内苑城,逮捕了隋官谢统师等,结束了隋朝在凉州的统治。
李轨自称河西大凉王,建元安乐。次年冬,李轨正式称帝,立儿子伯玉为太子,设置百官,史称大凉政权。
金城薛举见李轨自立,遣兵进攻凉州,李轨派兵阻击于昌松,全歼薛举之兵,并乘胜追击,先后攻克了张掖、敦煌、西平等地,河西五郡尽归大凉政权。
随后薛举暴毙,其子薛仁杲自知势力不够,遂投靠李轨。但此后不久便生出异心,准备对李轨不利,暗下毒手。却不料李轨对他早就怀有疑心,暗中监视,果然察觉出他的不轨。遂发动兵马,将薛仁杲一举生擒,枭首示众。其声势之显赫,与朔方郡梁师都遥相呼应。
胡刀兵锋所指,当者无不披靡,不过半月功夫,已是连下数城,将延安郡控制在辽东军手中。
梁师都听说前线兵败后,心中忧愁,接连派出尚书陆季览等人,前往突厥人以及武威郡求助,希望能结盟共抗辽东军。
而此时处罗可汗正与李唐军互有勾结,根本抽不出多少人马。陆季览无奈,只好转求阿史那咄苾,也就是颉利可汗。
早些时候,草原大乱,处罗可汗趁机登位,却以势压迫其兄弟阿史那咄苾。阿史那咄苾不堪受气,遂带出自己所属兵马,来到了草原西部,自立为颉利可汗,与处罗可汗分庭抗礼。
此时见到梁师都遣人前来求援,颉利可汗顿时起了贪心,遂起精兵数万人,前来朔方为其撑腰。
而盘踞武威郡的李轨却对梁师都的使臣置之不理,甚至还狂妄的对手下群臣言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辽东军与梁**队打得越凶,到时候我大凉兵马适时而出,必能一举克敌,届时兵进长安,当能奠定万世之功业。”
手下群臣都畏惧其权势,虽然明知此举不甚妥当,依旧附和赞同,大夸其英明神武。
胡刀采纳了秦叔宝之计,采用反间计,派遣探马暗中潜入朔方,大肆行贿梁师都的手下,离间其君臣关系。又乘着夜色,帅军队践踏庄稼,导致朔方粮食紧张,城中人心惶惶。
秋风乍起,胡刀率军长驱直入,距朔方三十里路的时候,但见前方尘头涌起,皂雕旗忽隐忽现,马蹄声敲击着大地轰轰直响。
大将军胡刀早就得到探马来报,知道这是突厥人的援兵,于是勒马发布命令:“突厥援兵已到,三军做好战斗准备!”
秦叔宝罗士信慨然请战:“我们兄弟率精骑五百横击敌军,必能将敌军冲垮,敌军一败,大将军可乘势率大军掩杀。”
胡刀自然知道这两人的骁勇,点了点头。
秦叔宝与罗士信两人率领五百精骑旋风般驰去。快马绕过一个小丘陵,出其不意地出现在突厥军面前。
“杀——”秦叔宝、罗士信抖擞精神,一马当光,率部向突厥军拦腰杀去。
前来支援梁师都的突厥兵虽然看起来还是那么剽悍,但因草原内部时局动荡,人心惶惶,兵无战心,其战斗力已大为减弱。
突如其来的辽东军,让这帮突厥人一阵慌乱。领头的突厥将领见辽东军人少,大声吆喝,催自己的兵士接战。
罗士信马快,手持大枪,气势汹汹的抢入了突厥人当中。手起枪落,转瞬间已是枪挑了几名突厥人。
在他身后,秦叔宝带着手下,已是趟开了突厥队伍,与罗士信往对方主将方向杀了过去。
突厥主将正是当年参与十人对斗的胡卢不花,此际见罗士信秦叔宝等人杀过来,发一声喊,也带着手下勇士冲杀了上去。
他也是突厥人当中有数的好汉,对上罗士信,居然也抵挡了数个回合。但身边的随从却抵挡不住秦叔宝等人的悍勇,眼见得一个不留神,身边的掌旗兵已是被秦叔宝一枪扎了个透心凉,死于非命。
突厥将旗顿时从掌旗兵的手中滑落,落在了地面上。突厥人见到大旗消失,纷纷骇然失色,乱作一团。
恰在此时,胡刀带着大队人马已是冲杀了上来,远远的看到胡卢不花的身影,不禁哈哈大笑,高声喊叫道:“胡卢不花,怎么忘了我骁果军的威风了么?”
胡卢不花听到胡刀的声音,觉得很是熟悉,偷眼看到是胡刀,心中大为吃惊。
当年的骁果军赫赫声威,他可是记忆犹新的,连始毕可汗的金狼军铁骑也吃了大亏,当即再也没了斗志,拨马就落荒而逃。
余下突厥人,见到主将逃走,纷纷四散奔逃。更有甚者,对当年的骁果军本就有不少好感,此时见到胡刀出现,索性高举双手,就此投降了辽东军。
秦叔宝与罗士信两人正冲杀的过瘾,此次突厥人来势汹汹,兵马也的确不少,还以为是场恶仗。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家主帅胡刀仅仅是一声喊叫,竟是将那突厥人主将吓得落荒而逃,一场大胜突如其来,倒是让两人觉得有些不太习惯了。
至于那些投降的突厥人,胡刀也不难为,径自将他们编成了一队人马,也有数千人之多,交予秦叔宝一并统领。
突厥人来的匆忙,逃得更是迅速。胡卢不花生怕被辽东军吵了后路,竟是一路直奔,远远的消失在了阴山南麓。
杀退了突厥人之后,胡刀命令部队稍事休息后,再起征程,一路再没碰到任何阻碍,已是来到了朔方城下。
第338章 兵不血刃
第338章 兵不血刃
朔方城,经过梁师都的历年经营,城高壕深,看起来倒是比塞外许多城池都要坚固许多。
胡刀率领大军安营扎寨,正欲强攻之时,秦叔宝进言道:“我军此来所携带火炮等大杀器数量不多,还是谨慎使用为好。但若是强行攻打恐怕死伤不少,不如先行将朔方围困,再暗中遣派人手入城,说不定能另有奇效。恐怕不过数日,朔方城必降”
此前胡刀听从秦叔宝意见,已经派了一些人手潜伏进了朔方城,施展反间计,此时听他说来,也自然点头应允。同时命令手下,每日使用抛石机将一些劝降书抛入城中,以瓦解对方军心。
果然,城中军民百姓见到辽东军团团围困,早已军心不稳。而梁师都手下更是惊慌失措,纷纷劝谏梁师都早作打算。但梁师都却执迷不悟,认为朔方城城高壕深,辽东军未必能攻破。而突厥人虽然败走,但必定能杀个回马枪,届时里应外合,他梁师都未必不能起死回生。
其堂兄弟梁洛仁见梁师都固执,也不多劝,出来后却是暗中联络亲信大将,对他们说道:“如今辽东军大军兵临城下,突厥人早已经逃走不见踪迹,恐怕将希望寄托在突厥人的身上已是不可能的事情。堂兄却执迷不悟,尚自心存幻想。此时我等切不可随他自蹈死地,若想为日后打算,且随我共降辽东军罢。”
身边众将早就有所心动,但苦无人带头响应。见梁洛仁站了出来,哪里还有不答应的道理。于是众人暗中合谋,与辽东军取得联系。五天后的晚上,梁洛仁率领手下大将,突袭梁师都的后宫,随即大义灭亲,将梁师都人头砍下,将城中大局控制住,打开城门,迎接辽东军入城。
胡刀大军不费一兵一卒,随即昂首阔步开进了朔方城,结束了梁师都的统治。
拿下朔方城后,胡刀随即下令,留下五千兵马控制朔方城,任命梁洛仁为左骁卫将军,将梁氏族人送至长安,听候处置。同时下令,大军马不停蹄,掉头往西南而行,往武威而来。
而此时的武威城大凉王宫内,大凉王李轨却是大发雷霆之怒。
吏部尚书梁硕,竟然与手下大臣私下沟通,劝谏自己向长安投降。这还了得,李轨大为恼怒。如今天下形势一片混乱,即便占据长安朝廷的辽东军势力庞大,但在其身前背后,都有其他势力虎视眈眈,谁敢肯定辽东军一定能席卷天下。前些日子,朔方梁师都遣人,说已与突厥人结盟,要共抗辽东军。哼,连区区朔方都是颇让辽东军头疼了,哪里还顾得上我武威?
想到这里,李轨更是对那梁硕心怀不满,这时候有人来报,女法师莎婆求见。听到莎婆的名字,李轨的面容为之一缓,吩咐手下将其带了进来。
这位莎婆,据说法术高强,擅长占卜,自从来到大凉国后,深受李轨重视。事无巨细,总喜欢听听这位莎婆的意见。
“大王,那玉女台已经建好,请大王前去观看。”
李轨闻之大喜,欣欣然随莎婆前去。这玉女台,乃是一年前莎婆所言,说这玉女台能沟通天上神灵,只要建成后,必可保佑大凉基业。
尚书梁硕等大臣竭力反对,却无法阻止李轨一意孤行,于是大量征集民夫,对境内官绅百姓横征暴敛,耗费极大,全是为了建筑这奢靡的玉女台,惹来一片骂声。而此时凉州又遭灾荒,饿殍遍野,而李轨轻信隋朝降官之言,封仓停赈,致使朝野内外,人心背离。
李轨来到这玉女台上,所见之处,无不玉石铺就。无数美女手捧花篮,两旁伺候,入目处极尽繁华,看到如斯美景,李轨喜出望外,竟是忘了那无数穷困潦倒忍饥挨饿的灾民。
吏部尚书梁硕听闻玉女台建成,心急如焚,急匆匆赶到玉女台,面见李轨,不顾李轨颜面,痛斥莎婆。
李轨恼羞成怒,再加上莎婆在旁边引诱,竟然听信了谗言,赐予梁硕毒酒一杯,当场死于非命。梁硕惨遭不幸,大凉国上下官员,无不触目惊心,再无人相劝。李轨于是更加肆意妄为。
就在胡刀大军缓缓逼近的同时,从长安城中却来了一行人马,乃是长安朝官安兴贵。
这安兴贵,本是隋朝开国功臣安弼之后,乃是凉州豪望。李轨起兵后,其兄长安修仁协助李轨,在大凉国内颇有势力。于是安兴贵向长孙无忌建议,由他亲身赶往凉州,劝谏凉王李轨投降。即便事情不济,也可联络其家族,以作内应。
长孙无忌大喜,遂派出安兴贵出使凉州,同时使人通知胡刀,让他与安兴贵暗中取得联系,以图谋凉州。
由于开国功臣安修仁与在长安为官的安兴贵系亲兄弟,且往来不断。安兴贵对李轨政权的内部情况了如指掌。
初到凉州后,李轨知道安家的重要性,遂拜他为左右卫大将军,并问其保全凉州之策。安兴贵乘机劝说李轨顺应潮流,归附唐朝。
李轨此时正为梁硕的事情恼怒,哪里能听得进去。要不是顾忌安家在凉州颇有实力,若是擅自杀了安兴贵,非但得罪了长安朝廷,恐怕也会引来安家的强烈不满,因此也只是将安兴贵斥责了几句,并没有责罚与他。但从此以后,却是渐渐将安兴贵排斥开来。
安兴贵见不能说降李轨,就与安修仁密谋以武力解决。
恰在这时,胡刀率军拿下朔方的消息传到了武威城。大凉军队上下皆都惊惧不安,知道辽东军下一步的目标必定就是大凉国。安氏兄弟趁机暗中走动,联络与自己交好的文武百官,密谋不轨。
而李轨虽然得知了朔方投降的消息,但在莎婆的胡言乱语下,竟是相信自己天命所归,到时候必有贵人相助,只是草草的做出了一番部署之后,整日沉迷于玉女台上的轻歌曼舞,奢侈无度。
眼见得辽东军大军即将逼近,但凉王李轨却是如此作为,大凉国群臣在安氏兄弟的有心离间下,已是渐渐生了异心。趁着李轨没有多加防备,暗中派遣家族勇士,掌握了武威城中的一部分宫禁力量。
等到胡刀率军赶至武威城下时,安氏兄弟适时发动,率领手下兵马将大凉王宫团团围困,要生擒活拿李轨。
李轨此时才察觉出事情不妙,但悔之晚矣,带着家人登上玉女台,吩咐左右点火,竟是要**与玉女台上。安修仁哪里肯放过如此功劳,早就通过眼线冲上了玉女台,及时将李轨擒获,装入了囚车之中,准备押送长安城。随即大开城门,将胡刀大军迎进了武威城。
胡刀此番平定后方,却是大获全胜。根本没有花费太多精力,已经将朔方武威全部纳入囊中。至此,长安朝廷再没有了后顾之忧,辽东军也可以放开手脚大举进攻南方群雄了。
接连平定两国,胡刀以及手下兵将却没有过瘾,正在沮丧之时,从长安传来号令,命令胡刀所部,不必返回长安,而是直接从扶风郡南下,全军直逼汉川,目标直指汉中。其用意不言而喻,自然是为了拿下巴蜀。
巴蜀,主要指的是四川盆地这块地域,今日的四川省东部,重庆市便是古代的巴蜀地区,在古代巴蜀也称益州,而汉中则是在巴蜀北面,关中西面,北接秦岭,今日的川,陕,甘交界之地,和巴蜀相似,也是一处盆地,自然规模要比巴蜀小些,称之为小巴蜀也不为过。
对于巴蜀之地来说,汉中至关重要。只要拿下了汉中,则巴蜀再不复为患耳。
而汉中地处关中之南,巴蜀之北。形成汉中地位的地形主要是秦岭和大巴山脉。两列山脉平行耸立,东西横亘,秦岭高峻险拔,足以为关中南面屏障;大巴山浑厚绵长,足以为四川北面屏障。几条谷道穿越山岭,成为南北通行的孔道。
而此时的汉中,却是并没有太多的地方豪族,除了为数不少的盗匪之外,就再无大的割据势力。正因为如此,李轨未能及时将汉中纳入怀中,不得不说是一大败笔,倒是成全了胡刀,要立下这赫赫功劳。
但就在胡刀领兵南下的同时,却有一骑轻舟泛江而下,绕过重重关隘,来到了巴蜀汉中之地。州中之人白衣长袍,面容俊朗,身边仅有两名随从,径自来到了汉阳郡,自称李孝恭,求见汉阳太守冯盎,
冯盎本是岭南人士,乃是大名鼎鼎的冼夫人之孙。隋朝末年,累立战功,受封为汉阳太守。虽然其基业大都在岭南,但冯家与汉中诸郡世家关系都不错,在汉中一带享有崇高的威望。
听闻李孝恭之命,冯盎哑然失笑,对旁边陪坐的一个中年汉子说道:“智略,没想到今日我冯家倒是热闹的很,连李唐的人也来了。”
那中年汉子也微微一笑,朗声道:“既然如此,冯兄何不唤他进来,看看这位颇有名气的李孝恭能讲出什么道理。”
这说话的中年汉子,正是当日骁果军的陈智略,自从归顺了杨戈之后,一直未立寸功。这次杨戈决定先南后北,兵发南方。陈智略顿时觉察到这个机缘,自告奋勇要先行来到汉中,劝降汉阳太守冯盎。
他们两人都是岭南世家,互通秦晋之好,关系自然非同小可。见到陈智略亲自赶到,冯盎自然明白他的用意。
此时辽东军势力膨胀,已经隐隐有了称霸天下的趋势。
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