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隋草头兵-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支文德更是小心谨慎,不敢轻易将队伍派将出去。而平壤城中的情形,与辽东城也有些类似。
    在大对卢渊子游的强力控制下,平壤城内诸多贵族,纷纷迫于无奈下献粮献力,一时间平壤城内的军力达到了六万人左右。这些人马,守城是足够了,但若想拿他们去进行野外作战,无疑是高看了他们的战斗力。
    渊子游心里也明白这一点,又等了两日这才将手下兵马陆续派出,但外面各座山城早已被杨戈率领人马征剿完毕,多数只余下了空城,以及一些老弱病残,甚至在其中几座山城的城门口处,堆积着高句丽族人的京观。看着这般景象,渊子游除了大声咒骂隋军心狠手辣外,再无别的好办法。
    不过好在隋军已经离开,渊子游当即下令,拨出了不少的士兵,意图将那些山城重新纳入到自家版图上来。但他却没想到的是,正是此举导致了他的下场。
    在这样的三光政策指引下,高句丽人重新获得的山城顿时成了鸡肋,不要是不可能的,怎么样也不能轻易放弃。但想保持住对山城的掌控,那就意味着必须要分兵了。
    这次隋军前来,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待俘虏上面。受了杨戈的影响,隋军对待俘虏,简直不将他们当成人来看待,对高句丽族人与非族人的甄别,待遇的不同,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句丽人的判断。
    而此时,距离平壤城足有五十多里地的一处深山当中,杨戈的大队人马就驻扎在这里。等到斥候回报,谈及高句丽人已经陆续分兵把守那些山城,杨戈与李靖对视一笑,果然不出两人所料,高句丽人还真就如此做了。
    杨戈所属人马,再加上周法尚周文博所带的人马,也不过近两万人,若想直接攻取平壤城,无疑是最不明智的。这人数之多寡,优劣也太过明显了。但是面对那些山城,嘿嘿,送上来的饭,不吃白不吃!
    杨戈当即发布命令,按照此前就已经规定好的计划,派出了数个队伍,人数也不算多,每支队伍不过三五百人,但各个里面核心人物必定是属于骁果军无疑。而除此之外,在这山谷中留守的大部队,则是养精蓄锐,准备最后的一击。
    只是几日的功夫,高句丽人重新又陷入了恐慌之中。周边各个山城,几乎是同一时间遭到了打击。隋军似乎对那些山城了如指掌,行动之间井然有序,往往是趁守军注意力不怎么集中了,往往就是这个时候,遭到了灭顶之灾。尤其让渊子游恨之入骨的就是,这次的隋军似乎根本不是从礼仪之邦的中原地区而来,所作所为比起那些蛮夷来说更加显得蛮横不讲道理。
    高句丽平壤城内,原本已经平静的朝堂重新又乱成了一团糟,接连数次的斥候回报消息,竟是毫无例外的都是高句丽士兵全军覆没、大部溃兵之类的惨事。城中早已有了传言,风传隋军其实根本没有离开,前几日的撤兵无非就是个障眼法罢了。
    收到的消息多了,大对卢渊子游也是遽然色变。此前他为了重新掌控山城,已是派了数路兵马,总数约将近万人。但这分别驻守山城后,这每一支队伍的人数就显得不多了。显然隋军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局部地区以多打少。让人最为可恨的就是,隋军似乎对山城的得失并不在乎,在乎的只有高句丽士兵的尸体。而这些精壮汉子,正是高句丽人建立王朝的基础。到了后来,渊子游已经不怎么敢派出队伍了,而只是龟缩在平壤城中,似乎外面还在被隋军所包围一般。
    很快,杨戈就与新义州的王猛取得了联系,当得知王猛手下也有近两万人,杨戈不禁大喜,如此说来,他们两股军马加在一起足有五万上下,已是可以做一些事情了。
    杨戈亲自跑了一趟新义州,与王猛商定好了计策,这就要彻底攻破高句丽。

第295章 传言四起
    第95章传言四起
    六月中旬,杨玄感在汲郡南渡黄河,尾随者数不胜数。杨积善率军三千,在偃师顺洛水向西挺进;同时间杨玄挺从白司马坂翻过邙山南下。而杨玄感自己率军紧随其后,所部将士大多数都是缺少盔甲军械,战斗力根本不足为虑。
    东都留守樊子盖见叛军来势汹汹,急病乱投医,竟是赶鸭子上架,任命河南令达奚善意,率领隋军五千余人,南渡洛水,在汗王寺筑垒,以抵抗杨积善;河南赞治裴弘策率领八千人,抵抗杨玄挺。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面对犹如农夫走卒的叛军,达奚善意还根本就是个军事白痴,手下堂堂五千大隋精锐,竟然没等接战,手下军队竟然先行奔溃,士卒四散奔逃,盔甲武器都被叛军所掳获。另一路的裴弘策孤木难支,也败退而走。一路且战且退,竟是连败了四场。最后裴弘策置属下而不顾,径自逃入了洛阳,手下无数精锐都投降了杨玄感。
    樊子盖原本就与裴弘策有仇怨,借此机会斩首示众,以示其抵抗到底的决心。同时间,不少世家子弟都被樊子盖的血腥手段骇的不敢入城,居然都投降了杨玄感。其中就有开国元勋韩擒虎之子韩世、观王杨雄之子杨恭道、内史舍人虞世基之子虞柔、大将军来护儿之子来渊、御史大夫裴蕴之子裴爽、大理卿郑善果之子郑俨、周罗喉之子周仲等四十余勋贵子弟。
    这些反贼之中,当朝五贵竟多有涉及,而杨玄感沿途之上开仓放粮,大收民心,其手下人马迅速增多,等到达洛阳城下之时,号称十多万之多。叛军士气大振,洛阳危在旦夕。
    此时的高句丽,也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杨广虽然大军撤退,但对于高句丽来说,已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险境。
    辽东城乙支文德手下兵将虽然众多,但经历过如此漫长的城池攻防战后,消耗之大,不难想象。本来以为可以松一口气,很快斥候送来的一条消息,让乙支文德的心又吊了起来。
    整个辽东半岛,在辽东城被围困之际,诸多山城被隋军扫掠一空。没想到隋军撤退后,据斥候来报,其中部分山城至今仍留有隋军驻扎。乙支文德吃惊之余,倒是并没有放在心上。让他忧心忡忡的并非这些山城,而是扼守在鸭绿江畔的新义州,居然也有隋军把守。而这些隋军的统领,赫然就是此前盘踞身弥岛不断侵袭高句丽的王猛。
    乙支文德早就听说了王猛的大名。这大半年来,王猛异军突起,占据了身弥岛。起初他并不在意,只当是一股海盗罢了。但没想到的是,这股海盗发展的势头极为迅速,短短半年多时间已是控制了整片海域,甚至从平壤城得来的消息,这王猛手下的水军势力已经蔓延到了江华湾一带,堪堪与百济接壤了。
    对方有海路作为倚靠,此时又占据了新义州,隔断了辽东城与平壤城的联系,其居心之险恶,可见一斑。这个王猛绝非以前的隋军,乙支文德思虑多时,不敢贸然进犯。休息了多日后,才小心翼翼的派出了两万士兵,前来攻打新义州,力图打通这南北通途。
    王猛的应对很简单,根本不为所动,牢牢的守住了新义州,并不与乙支文德硬拼,只是凭借着地理优势,将辽东城士兵阻挡在了鸭绿江对岸。乙支文德手上缺少战船,而自己这边却是正好相反,战船众多,畅游在鸭绿江上,双方水面上的实力有天壤之别,高句丽人面对鸭绿江,只有望江而兴叹,毫无办法。
    如此一来,乙支文德的心里更加没底。现在辽东城本身也是危机重重,若是冒险率军沿着鸭绿江北上,寻机过江,倒也不失为一条好办法。但一来时日拖得甚长,二来辽东城实力锐减,若是王猛率军来攻,恐怕也是潜在的危险。思来想去,也只能心中默默为平壤城祈祷,自求多福吧。
    一时间,鸭绿江两岸,高句丽人与隋军两两对峙,陷入了僵持的局面。而王猛也并没有强攻辽东城的想法,只是扼守在新义州,时刻警惕着乙支文德的动向。
    而此时的平壤城,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气氛当中。自从派出去救援各山城的军队被逐个击破后,渊子游索性将所有人收缩了回来,固守平壤城,竟是报了死耗的打算。平壤城内兵多将广,守住城池的胜算还是比较有把握的。尤其是城内历年来储存的粮草众多,哪怕是隋军围困十年之久,恐怕也是不在话下。而隋军似乎也缺少攻城良策,只是象征性的打了几场仗后,又退了回去。除了留下一部兵马依然驻扎在海浦码头外,平壤城外也只是偶然才能看到几名隋军的斥候,剩余人马竟是不知去向,没了丝毫踪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壤城内紧张的气氛渐渐消弱,似乎隋军又要像去年一样无功而返了。但对于渊子游来说,越是这种平静的气氛,就越发觉得有些诡异。隋军绝对不会就这么退走的,渊子游已经收到了消息,此时隋军鹰扬郎将王猛正扼守在新义州,将辽东城的援军阻挡在鸭绿江北岸,莫非平壤城外消失的隋军是赶去了新义州,要协助王猛攻打乙支文德么?
    但渊子游并不敢完全肯定,眼下平壤城中的士兵也不过四万多人,若是分兵北上,若是中了隋军的阴谋,恐怕再想保住平壤城就难上加难了。正在他犹豫不定之时,平壤城内却慢慢的流传出了一些小道消息。
    “隋军早就撤走了,渊子游不过是借机独揽大权罢了。大王也颇为不满!”
    “乙支文德故意留守辽东城,迟迟不来救援平壤城根本就是居心叵测,另有目的。恐怕早已经与隋军达成了协议,要与隋军讲和了。”
    “渊子游早就与外面的隋军勾搭成奸,要用大王的人头换来后世富贵,不日将血洗平壤城。。”
    “…………”
    “…………”
    此种言论,刚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三五人闲聊,后来却是传的越来越多,更有甚者,将这些小道消息传的活灵活现,似乎就是自己亲耳听闻。那些贵族朝官家中,更是议论纷纷。即便是朝堂之上,众人看着渊子游与渊大祚的眼神,也已经渐渐起了些变化。
    渊家父子耳目众多,自然也听到了这些传言。最开始的时候渊子游父子两个并不当回事,毕竟自己手中牢牢掌控兵权,这些小动作根本就是无足挂齿,些许小事罢了。但随着传闻的日益蔓延,面对着朝堂上高元以及那些个大臣的惊疑不定的眼神,渊家父子也暗自有些心惊。但无论他怎么探查传闻的来源,都毫无所获,似乎就是在一夜之间突然就有了。
    甚至于在朝堂之上,有大臣提议,既然隋军踪迹全无,那本隶属于各贵族府内的私兵是不是也该归还了。其用意不言而喻,自然是想将军权从大对卢渊子游的手中削弱一部分。甚至有些大臣向国王高元提出建议,要求荣留王高建武带病打理朝政,也免得大对卢渊子游操劳过度。
    渊子游当场愕然大怒,怒斥那几位提议的大臣后,拂袖而走。但据他的耳目禀报说,国王高元对此建议深以为然,特意派人问候荣留王,征询其意见。而此举更是惹来了渊子游的怨气,如此一来,平壤城内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
    就在这时候,渊少支趁夜进入了平壤城,在所有人都没注意的时候,偷偷溜进了大对卢渊子游的府邸。他的突然出现,渊子游不禁大吃了一惊,连忙将渊大祚召回府中。同时,府邸内外加多了警戒的人手,务求消息绝无外泄。
    渊子游的书房内,渊少支红光满面,根本看不出任何吃过苦头的样子。但此时的他却是跪倒在地上,身子略微有些发颤,正自向渊子游渊大祚父子讲述以往经历。
    自从新义州被攻破后,渊少支与乙支建都沦为了阶下之囚。本以为落入了隋军手中,必是死路一条。但他却万万没想到的是,杨戈亲自将他提了出来,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不过在他身边,始终有四名士兵看守,想逃跑那是连门都没有的。不过渊少支是个聪明人,去年他就曾经做过杨戈的俘虏,这次倒也是一回生两回熟。既然没有杀他,自然是还有别的用处。这一点他想的很明白,因此也没有太过慌张,只是呆在隋军军营之中,等着杨戈的最后决定。
    直到前两日,杨戈突然将他带到了大帐中,身边只有李靖胡刀两人作陪。果然没出他的意料之外,杨戈提出让他去做个说客,竟然是想招降渊子游。他虽然猜到了这种可能性,但乍听到这句话,还是不免吃了一惊。
    渊子游虽然是他的叔父,但是为人严谨,不管对部下还是子侄都很是严厉,平日里又是一副忠君爱国的模样。自己充当说客去招降渊子游,对渊少支来说无疑是头疼到了极点,甚至想一想都觉得心跳加速,更别提去当面说出这些话了。
    但杨戈许诺的一些好处却是让他心动不已,再说了,不管能否成功,至少自己保住了性命不是。渊少支左思右想,最后一咬牙答应了下来。
    “叔父大人,那杨戈说了,只要叔父献上高元的人头,他立下如此大功,自然不愿意再拼个你死我活,肯定就此撤兵。至于乙支文德那边,他与王猛二人合兵之后,就对辽东城发动攻击,必定能为叔父大人除去那心腹大患。叔父自可放心行事。”
    渊少支结结巴巴,总算将来龙去脉都讲的清楚。说到最后,连他自己都隐隐心动,觉得若真能成事,渊家化龙之日,必定风光无限。
    待他讲完,脸上已是带出了笑容。却没想到渊子游面色一变,飞出一腿,将渊少支踹倒在地,恶声喝叫道:“你这大逆不道的贼子,竟然如此大胆,敢来我这里胡说八道。来人,还不将这逆贼拉出去砍了。”
    渊少支张口结舌,脸颊顿时冒出冷汗,险些瘫软在地上。旁边的渊大祚赶忙拦住了父亲,道:“父亲息怒。堂弟不过是鹦鹉学舌罢了,错又不在他,何必为他气坏了身子。”
    渊子游面色渐缓,指着渊少支点了两下,却没说出话来,一甩袍袖,径自离开了书房。
    “大哥,这,这可该如何是好?”渊少支目瞪口呆,他也没有想到渊子游是这个态度,不由的将眼睛投向了渊大祚。
    渊大祚却是微微笑道:“堂弟,你稍安勿躁。其实你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对我们渊家来说,此时倒是个机会。”
    渊少支眼前一亮,眼巴巴的看着渊大祚,脑海里不住思量着他的说话。
    “这几天,平壤城中风起云涌,有不少的闲话,大多对我渊家不利。依我看来,恐怕大王的心中,也已经多了根刺。目下还需仰仗我渊家共度难关,但若是过了这段时间,祸福难料啊。”
    渊大祚似乎在对他解说,又似乎在喃喃自语,最后叹了口气,住口不言。
    渊少支听他说完,心中恶念陡生,恶狠狠的道:“大哥,既然如此,还不如听了那隋朝杨戈的话语,一不做二不休,就此结果了高元,岂不是一了百了?”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人,脸上就有些畏惧:“大哥,不过那荣留王高建武可不是好惹的,我们渊家未必是他的对手。”
    渊大祚目露凶光,右掌猛捶桌子,恶狠狠的说道:“高建武如今病入膏肓,卧床不起,即便勉强站了出来,又能起得了什么作用。不过,这倒是需要好好谋划一下了。”
    渊少支毕竟是个纨绔,让他动脑子想主意,未免难为了他。渊大祚索性让他下去歇息了,过了一会,渊子游重新回到了书房,面目阴沉。
    “少支所言,你认为如何?隋军可有这诚意么?”
    渊子游坐定之后,缓缓而言,似乎出去转了一趟,这心思改变了不少。
    渊大祚自然心中明白,自己父亲对高氏的江山早就垂涎三尺,但始终没有好的机会。但不管怎么说,他也是当朝的大对卢,略微摆摆姿态也是非常必要的。
    “父亲,依我看来,杨戈所言,倒也并无道理。平壤城本来就易守难攻,他们已经攻打了这许多日,也未见占了平壤城丝毫便宜。两相权衡下,隋军自然不愿意再大动干戈,但就此一无所获的离去,恐怕又心有不甘。既然如此,若是能从我们手中拿到高元的人头,自然是不世奇功了。”
    渊子游点了点头道:“你说的倒也有些道理。不过,这事关重大,定要好生筹划,切不可中了他人圈套。”
    渊大祚满口应承下来,有了渊子游的认可,他似乎已经看到了那明晃晃的金冠缓缓飞了过来。
    而与此同时,平壤城中几家大族的府内,也来了几个生人。这几家大族里面,其中就包括了谒奢金成用,到金家拜访的赫然是如今杨戈的手下将领,最早的高句丽奸细金德柱。
    若论起家世,这个谒奢金成用算作是金德柱的远房亲戚,排行居三,金德柱称呼他为三叔。说起来他们这金家,在高句丽也算是个名门大户,比起高家渊家也是稍逊一筹,在朝堂上的势力也颇有些规模,渊子游平日对金成用也是多有笼络,维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三叔,我奉了杨将军差遣,特来拜见您老人家的。上次匆匆一别,很多话也说的不是很清楚。这次三叔可要拿定主意了。至于杨将军那边,一切自有我来说话。”
    金德柱端坐在金成用的对面,侃侃而谈,丝毫没有任何惧色。而对面的金成用,也是满脸的坦然,显然两人并非头次这样见面了。
    其实金德柱充当了隋军奸细后,很快得到了王猛的重用,负责高句丽境内的消息打探。凭借着他的金家身份,也很是为身弥岛弄到了一些粮草军械,更是为王猛所看重。而金成用,也是那时候搭上的关系。说起来,这金成用也算是颇有些远见的,从一些细枝末节中分析出隋军必定还会来进攻高句丽,若是成功,难道他们金家还要为高句丽陪葬么?
    正所谓瞌睡送枕头,这时候金德柱的出现让金成用豁然开朗,竟是暗中与身弥岛建立了一条绝对机密的路线,帮着隋军运送了不少东西。对金成用而言,这些东西根本不值什么钱,但却是凭借着这些东西成功的搭上了这条退路,这自然是件好事情。至于这个不安分的远房亲戚金德柱用自己的名头四处走动,对他来说也根本不是什么大事,也就听之任之了。
    等到这次城中传闻越演越烈,金成用也从金德柱等人的表现中也依稀看出了点破绽,暗中猜测这次传闻,恐怕也是跟金德柱这些人有些瓜葛的。但正所谓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只顾任着他们去闹腾好了。反正凭借着以往的合作,金成用绝对有理由相信,自己绝对不会被隋军立马抛弃的。

第296章 王宫血战
    第96章王宫血战
    看着金成用在房中踱着脚步,却是一声不吭。金德柱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此次潜入平壤城,他的任务说简单也简单,就是策反金成用,在关键的时候能发挥作用即可。但金德柱自己心里也明白,这对他而言可是绝好的机会。
    金德柱与乙支荣仁一样,都是最早投靠身弥岛的高句丽人。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两人不过是为了生存,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观点却是慢慢发生了改变。
    大隋与高句丽,孰强孰弱,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大隋立志要抹掉高句丽,这是迟早都会发生的事情。而王朝的覆亡,可并代表下面子民的灭亡,无非换一个新统治者罢了。
    金德柱与乙支荣仁两人,也都是出身于高句丽国内声名赫赫的家族,除了高氏渊氏等寥寥无几的大家族外,金家与乙支家族的实力也算是首屈一指了。但面对高氏与渊氏的强势,他们两家隐隐有些力不从心。尤其这几年渊子游权倾朝野,不可一世,除了荣留王高建武以及大将军乙支文德以外,金家与乙支家族的其他人,根本就不放在渊子游心目中。对此,他们也是很有不少的怨气。
    而这次传闻遍天飞,除了有隋军自己斥候的功劳外,这些贵族大家的背后推波助澜也是不可缺少的。而效果似乎还算不错,高元对渊子游的忌惮之心已经越来越浓,甚至不惜抛开自己的国王身份,向荣留王高建武示好。而高建武虽然身体有恙,但仍然坚持复出,其态度可见一斑。而渊氏父子更是处处小心,这平壤城中的局势,甚至比起被围困时候更加来的混乱,也更加的诡异。
    因为乙支文德的缘故,乙支荣仁留在了新义州,跟随着王猛。这对于金德柱来说,无疑是个机会。若是把握得好,他们金家未必就没有登上枝头的那一天。
    又绕了两个圈子,金成用突然停住了脚步,眼神坚定,显然是有了主意。
    “德柱,你回去转告杨将军,若是平壤城发生变动,我们金家定当唯杨将军命令是从,绝无二话。不过,答应我们金家的事情,他可千万不要食言才行。”
    金德柱吊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笑呵呵的看着金成用道:“三叔,一切你自管放心。如今侄儿我在杨将军面前好歹也算能说得上话的,只要能将平壤城顺利拿下,我们金家的地位肯定会水涨船高,这一点绝对没有问题。”
    就在金家叔侄正在密谈之际,房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脚步声,随即外面有人高声叫道:“大人,外面发生大事了!”
    这几日,掌管高句丽王宫亲卫的统领将军渊子铜的心情很是畅快。身为大对卢的堂弟,渊子铜一向自持甚高。这几日街头巷尾的传言自然也听到了他的耳朵里面,但这家伙却是属于有勇无谋的一类,也不像渊子游渊大祚等人一般阴沉,将很多事情藏到了心中。
    渊家势大,自然就少不了那些投其所好的人。渊子铜哈哈大笑之余更是对这些传言根本不屑一顾,甚至于当着人面就说出了渊家如何如何,大对卢如何如何,丝毫不将国王高元放在眼里。这些话传了出去,平壤城内的诸多贵族更是觉得渊家骄横跋扈,气焰嚣张。
    这一天,渊子铜刚从渊子游府中出来,距离王宫还有一个街口的距离,正骑在高头大马上左顾右盼,前面突然冲出了一辆牛车,将其道路挡住。渊子铜身边的护卫挥舞着马鞭,冲到前面要责打对方。
    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们冲出去后,街道两边突然生出异变。五六名黑衣人突然从一处商铺中冲了出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搭弓放箭,目标直指渊子铜。
    只是顷刻功夫,原本不可一世的渊子铜身中数箭,跌落马下,当场死于非命。那些黑衣人犹如鬼魅一般,得手之后一声唿哨,跃入旁边商铺之中,再无踪迹。
    这变故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待那几名护卫返回,看到渊子铜气断身亡,顿时手足无措,待到醒悟过来追进那商铺后,才赫然发觉那商铺早就门户大开,那些黑衣人已经杳无音讯了。
    渊子游听闻此事后顿时勃然大怒,连连呵斥手下,要求尽快擒获凶手。但私下里却将渊大祚等心腹将领召集到书房之中,商议了许久方才散去。
    次日朝会之上,当说起渊子铜的不幸时,高元虽然情绪激动,连连斥责凶手,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对于渊子铜的被刺,这位大王恐怕早已乐不可支了,这从他的眼神当中透出的笑意就能看得出来。
    也无怪乎高元如此高兴,渊子铜手中控制的王宫守卫,一直以来就是他心中的一根肉刺。此时突然得知这根肉刺居然被拔掉了,虽然不知是何人所为,但这种喜悦却是出自内心的。
    高元当即宣布,提拔副统领高宝宏为亲卫统领,全权接管了渊子铜的权利。原想着渊子游必定会反对这项任命,也已经做好了一些准备,甚至连荣留王高建武也是带病上朝,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这王宫亲卫统领的兵权而来。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渊子游竟然根本没有提出任何异议,默许了高元的安排。诸朝臣也是大惑不解,对渊子游此举看不大明白。
    散朝之后,高元回到宫中,不一会外面有人来报:荣留王高建武求见!高元大喜,连忙下令传召。
    “大王,今日朝堂之事,可觉得有何古怪么?”
    高建武时隔许久方才重回朝中,今日在朝堂待得久了,颇有些不舒服,此时勉强撑着病身子提醒着高元,一定要注意渊子游的异动。
    高元点了点头道:“王弟所说甚是,渊子游甘愿放权,这的确有些蹊跷。当此关键时刻,恐怕其另有图谋啊。”
    高建武迟疑了片刻后,突然说道:“大王,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今渊子游很明显心怀异心图谋不轨,若是一时不慎被他占了先手,恐怕大事去矣。不若我等先下手为强,将渊家父子连根拔起,也好除了这等后患。”
    高元微微摇头,不以为然的说道:“事情并不至于到了那等地步。大对卢声望颇高,很多事情上都是谋定而后动。若是没有足够的证据,擅自动手,恐怕会适得其反。此举断断不可行。”
    高建武皱起眉头,对高元的优柔寡断甚是有些不满,但他与高元两人也不过是短暂的结盟罢了,因为涉及到王位之争,高建武明白,在大王心目中,说不定自己对王位的威胁比起渊子游来说,威胁来的更大一些。
    高元见高建武面色有些差异,讪讪的笑了两声,对自己出尔反尔,放弃了原本的动议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高建武叹了口气,正要说话,突然胸口有些闷,不由得咳嗽出声。再看其脸色,已是变得有些铁青,似乎颇有些难受。高元见状,连忙关切的问道:“王弟,身体怎么样了?不如回去歇息去吧。”
    高建武气喘连连,遂也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只是提醒了几句话后,就要起身告辞。身子刚离开了座位,耳边传来高元淡淡的询问声:“对了王弟,这次渊子铜被刺身亡,那些黑衣人的来历,你可知道?”
    高建武蓦然回头,仅仅盯着高元,沉声说道:“大王,这黑衣人的事情与我并没有任何关联。莫非大王怀疑这些黑衣人是我派出的么?”
    高元见他矢口否认,不禁心中暗笑。在这平壤城中,除了渊家的实力,又还能有什么人敢于虎口拔牙呢,无怪乎高元对高建武的否认哈哈一笑,此后不再对这刺杀一事发表看法。
    待高建武回到自家府邸后,心情始终无法平静下来,隐隐总有些觉得这件事情有些古怪。此前他也觉得可能是高元出手,但今天高元这般问话,凶手自然不是他在背后操纵。那么这人又会是谁呢?
    带着满脑子的疑问,高建武昏昏睡去。睡到半夜突然惊醒,耳边兀自传来若有若无的厮杀声。
    高建武摇了摇头,自己居然出现了幻听,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正要继续睡去,突然外面传来了一阵脚步声,随即叩门声起,一个慌慌张张的声音响了起来:“王爷,大事不好了,外面好像有人造反了。”
    高建武腾的跳了下床,这才醒悟,方才听到的厮杀声根本不是什么幻听,而是实实在在的已经发生了。当即边穿衣服边冲着外面吼叫道:“到底发生了何事?速速探明。另外,传令下去,聚集府中家兵,准备随我出去杀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