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豪杰-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根本不成战力。
如此,也难怪张牛角麾下那些已闯出威名、贼号响亮的小渠帅们几乎一个都没有来,因为他们正忙着攻打并州的其余郡县。
'算了算了。总归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人海战术下。就算是卢植恐怕也不敢轻易对广宗用兵……
面对着不约而同露出尴尬表情的张燕与严政二人,张煌只能这样安慰着自己。
忽然,张煌心下一愣,好似隐约意识到了什么。试探性地问道,“不知地公将军与大师兄麾下的老兵们现下在何处?”
这是一句隐隐已预感到有些不妙的询问,不料,二人的回答却是果然让张煌目瞪口呆。
“汉廷那边最近新任命了一名并州刺史,就是那个担任‘武猛都尉’的丁原、丁建阳,此人本在河内屯兵,上任后竟敢两度带兵袭我黑山,使我义父震怒,下令先杀丁原。后克并州……”【ps:演义中写丁原被董卓所杀时是荆州刺史?!版误?!正史资料显示这段时期的荆州刺史是那个跟孙坚结怨并且在后来孙坚攻董卓时被杀的王睿,而王睿之后荆州刺史就是刘表,并且印象中丁原屯兵在河内。得到何进召唤后直接进雒阳,后来当了执金吾,那这个荆州刺史怎么冒出来的?怎么看也是并州此事啊,搞不懂。唔,作者这里还是取并州刺史为丁原,取荆州刺史为王睿。】
“地公将军命程志远为主将。邓茂为副将,引兵往北征讨幽州去了。据说他二人已攻至涿郡了……”
'……卧槽!
尽管张煌隐约已预感到了什么,亦不由得被这两句回答惊地心中震惊,脑门汗如浆涌。
丁原、丁建阳,或许会有人对其不以为然,但事实上,丁原却是一位论武略足以与董卓、孙坚相提并论的一方豪杰,弓马娴熟、擅长统帅骑兵,而更关键的是,这家伙有个堪称单挑无敌于天下的义子,吕布、吕奉先!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指的就是此人。
【ps:打错字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马中赤兔==马忠赤兔?莫非这八个字的本意是吕布最终得被人掐人中(指死)?而马忠最终会得到赤兔?果然是天道昭彰啊!哈,胡乱解释博诸位一笑。】
张煌并不清楚丁原是何时收吕布为义子的,不过算算日子,他这会儿已经没可能再参与雁门郡一带甚至是再往西北的战事,也就是跟匈奴的战事,而那里恰恰就是吕布的故乡,毕竟吕布是九原人。这是否意味着,眼下的吕布已经在丁原麾下担任主簿一职了?
一想到这个可能性,张煌就不由惊得倒抽一口凉气,要知道丁原虽然猛,但比起董卓、孙坚来说稍微也差一线,但要是此人再加上他那个几乎单挑无敌、哪怕在千军万马中也能单骑杀死敌军首领的吕奉孝,未来的吕温侯,那可就不得了了。别说一个张牛角,就算黑山黄巾此时的宿将们全部上阵,是否可以伤到那个手持方天画戟的吕布,张煌都没有丝毫信心。
而严政的话更是不得了,程志远、邓茂,这两个在书中记载阵亡最早的黄巾军渠帅与小渠帅,他们的“威名”张煌又岂会不知?毫不夸张地说,就是因为这两个家伙去攻打幽州太守刘焉,才使得刘焉在无奈之下于境内广发招募勇丁的告示,从而牵扯出刘备、刘玄德,关羽、关云长,张飞、张翼德这对结义三兄弟。
日后作为人主的刘备暂且不提,但关羽与张飞,在张煌印象中自古以来都是猛将的杰出代表之一,前者是后来被奉为“武圣”的关羽,后者是当阳桥喝退曹操大军的霸道刚猛至极的武将,这两位名符其实的大豪杰在这个时候加入征讨黄巾的行列,那绝对是张煌极其不想看到的。
要知道,张煌此前就奢望过是否要到涿郡逛逛,看看是否能机缘巧合收服关羽或者张飞,就算不能收服也要留个好印象,毕竟他俩是为数不多有资格与吕布交锋并且全身而退的猛将,纵观整个天下也找不出几位来。
可是这下好了,张宝派程志远与邓茂攻幽州,牵扯出“桃园三结义”一主两从,一位人主两位大豪杰;而张牛角又他娘的去攻河内的丁原,保不定还会引出吕布出来。
吕布、关羽、张飞,这三尊汉末年间武将中单骑名列前茅的猛将,一下子就变成了敌人,这如何不叫张煌头大?要知道别说三个,就算是一个,他也打不过。应该说,他这边除非人公将军张梁亲自出马,否则没人能够抵挡那三位猛将。
一想到这里,张煌颇有些心灰意冷,挥挥手叫张燕与严政退下了。
本来他还打算趁对过的卢植不知他十五万大军实力强弱,出兵看看是否有可趁之机,但是眼下,他是万万不敢的。因为在他记忆中,刘备就是卢植的弟子,并且在灭掉程志远与邓茂的军队后,他带着关羽、张飞两个结义兄弟就到广宗帮老师卢植的忙来了。
这会儿要是出兵,倘若刘关张不在还好,若是这三人在,那绝对会演变成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但愿卢植不知关羽、张飞的厉害……
已打定主意誓死不出广宗的张煌暗自希望着。
而事实正如他所料的那样,程志远与邓茂这二人,果然牵扯出了刘关张这对桃园三结义,并且后者在协助涿郡都尉邹靖击败了黄巾军后,立马三刻就来到了广宗,希望能帮上老师卢植的忙。
天见可怜,无论是历史中的卢植还是眼下的卢植,似乎都未曾注意到弟子刘备身旁那两员大汉那绝对是世上首屈一指的猛将,单凭个人武力还要在董卓、孙坚、丁原之上。
见张煌打死也不出广宗,卢植终究还是叫刘备带着那可怜兮兮的五百兵,前往颍川支援皇甫嵩与朱儁,毕竟据他所知,皇甫嵩与朱儁这对朝廷首屈一指的名将,似乎已在颍川黄巾渠帅波才的手中连番战败,败地让卢植感觉莫名其妙。
很遗憾的,一心想尽快结束黄巾军叛乱的卢植,最终还是错过了这个可以在当下就结束叛乱的绝佳良机,放走了刘备与关羽、张飞。
而这时,黄门左丰,已奉天子刘宏之命,以犒赏、慰军的名义抵达了北军大营。
或许老天真是公平的,在给了卢植一个绝佳机会的同时,也给了张煌一个机会。
一个可以扭转甚至改写整个战局的机会!(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七十七章 再见,卢老头
事实证明张煌的不详预感是相当准确的,没过几日,幽州那边的细作便送来了一个极其残酷的噩耗:地公将军张宝派往攻占幽州的数万安平国黄巾军,被幽州太守刘焉与校尉邹靖击溃,而主将程志远与副将邓茂则分别被对方两名悍将一招斩落马下。
'五百人破五万军……
捧着那份败战的报讯,张煌别说双手就连心都在颤抖。
五万大军啊,就算远不如北军,但好歹也是张宝在安平国经营了许久的军队,就这么轻巧地葬送了?
“幽州竟有那等猛将?于乱军之中竟斩我黄巾主、副两员大将?”
在张煌身旁,刚刚担任“号将从事”职位的张燕亦是惊地无以复加,满脸难以置信之色。
为了便于管理与指挥,黄巾军亦沿袭了大汉朝廷的武官制度,不过稍有区别。
自“总帅”张煌以下,帐议参谋军事的暂时只有张燕、郭泰两人,皆担任“号将从事”之职,协助张煌管理以及指挥军中其余将领。而自他二人以下,大致军职分作“号兵校尉”与“号兵从事”两职,其中校尉是正职,总地负责黄巾军平日里大部分军务,暂时由张宝麾下将领严政担任;而从事是副职,由张煌的另外两名心腹,韩暹与杨奉担任,辅助严政管理偌大的军队。
而再往下,那就是各阶的将军了,在世人普遍认为“将军”职称在“校尉”职称之下的当下,它基本上只冠名在各个直接领兵作战的将领身上,黄巾军亦难免俗,因此,像卞喜、郎平、于毒、眭固、陶升等将领普遍在这个阶层,包括人公将军张梁所假扮的严磊。
以上便是冀州黄巾将领层的职务高低划分。
'两员大将……
听到张燕震惊地说出那句话,张煌心中苦笑连连。在日后的“武圣”关羽与“桓侯”张飞面前,演义书上第一回几乎只露了一个面就战死的程志远与邓茂二人,算地上哪门子的大将?纯粹就是为了衬托关羽、张飞两员猛将出场的背景、绿叶而已。类似的还有用来衬托许褚的何仪,衬托赵云的裴元绍,等等等等,仿佛在这些位猛将面前,黄巾军的将领们只有充当背景绿叶的份。
这显然就是黄巾势力的悲哀了:信任“太平道”宗教思想的信徒不可谓不多,但真正上得了台面的太少,尤其是当甲子年的黄巾军渠帅、小渠帅们纷纷战败身亡后,依旧死死顶着黄巾军名号的。就只剩下虾兵蟹将两三只了,以至于沦落为各方豪强势力起家的殴打与抢掠对象。不然,你以为曹操日后麾下强悍至极的“青州兵”是怎么来的?
“幽州,咱们就别再妄想着染指了……下一份。”叹了口气,张煌将手中的战报递给另外一名从事郭泰,并从他手中接过了另外一个噩耗。
在幽州太守刘焉与校尉邹靖联手击溃了程志远与邓茂之时,青州黄巾的司马俱正围攻青州广县,青州太守龚景向幽州请援,数日后。幽州太守刘焉遣校尉邹靖领五千精兵,破青州黄巾渠帅司马俱,抵达广县后三日内击败司马俱,后者率残军退至济南郡。
'……
望着这第二个噩耗。张煌满心疲惫,捏着鼻梁一干不发。
要知道,以往在整个河北(黄河以北),黄巾势力大抵可分为张煌的平乡黄巾、张牛角的黑山黄巾以及张宝的安平国黄巾。但这三者本来同属冀州黄巾,真正可以算作子势力的,便只有青州黄巾了。自张煌号令天下黄巾发动反汉的战役以来。青州黄巾尽显凶猛之势,从黄河以南打到黄河以北,势力范围成功与作为主军的冀州黄巾接壤,使冀州黄巾不至于有被人从背后偷袭的后顾之忧。
而如今这下好了,青州黄巾直接被打回原形,灰溜溜退回黄河以南,这意味着,冀州黄巾将再次单独面对来自幽州、青州、冀州这三个方面的威胁,幸亏南方的濮阳东郡黄巾战况还算不错,否则,冀州黄巾别说按照计划的那样打到雒阳去,直接会在冀州被朝廷包了饺子。
至于将青州黄巾打崩溃的朝廷一方猛将,张煌想也不用想都能猜到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毕竟在这个“桃园三结义”还未真正崭露头角的时期,校尉邹靖的功劳,几乎可以视为是这结义三人的功劳,毋庸置疑。
'真心烦!
连接受到两份败报,张煌心中烦闷地无以复加,在思忖了片刻后,吩咐郭泰道,“即刻发书至青州司马俱,叫他莫要妄想着再去攻打青州了,稳扎稳打以控制附近城县为主。”
平心而论,张煌的想法是没错的,他希望青州黄巾暂时休养生息,保存实力,以便于日后协助他冀州黄巾。但正所谓世事难料,就算是张煌也没想到在青州吃了大亏的司马俱被关羽、张飞打地满心恐惧后,放弃了攻略青州是不假,不过却将目标放在了南方的兖、徐两州上面。
不可否认司马俱的这个决断也没有什么错误的地方,但问题是,他大肆侵占兖、徐两州的做法,却是激起了当地势力的强烈反击,曹操的知己好友、济北相鲍信当即与兄弟鲍韬在治境内广招勇丁,抵抗司马俱。而同时,与济北国接壤的泰山郡意识到“唇亡齿寒”的道理,因而引出泰山郡内当时唯一的霸主,泰山寇。
在鲍信的济北军与泰山郡的泰山酷前后夹击下,司马俱大败,整个青州黄巾被懒腰打成两段:一部分逃亡鲁国投向大将白饶;另外一部分则投奔北海,与北海黄巾合兵。
毫不夸张地说,青州黄巾就算实力尚存,但是对张煌的冀州黄巾已经鞭长莫及,再也提供不了任何助益。
这个突发变故,让后来得到败报的张煌感觉很是不可思议,毕竟司马俱、徐和、白饶,整个青州黄巾就属这么几个人最有本事。败给刘备、关羽、张飞就算了,怎么在鲍信面前都是惨败呢?
后来张煌才知道,原来鲍信招募的那些乡勇中,有个家伙叫做于禁……
另外更为关键的,则是泰山寇的加入,而它的新任主帅,叫做臧霸!原黑羽鸦成员臧霸!
唔,可以说,是黑羽鸦的子势力泰山寇,在不明情况下。为了制霸境内的徐州不受到黄巾军的侵扰,遂协助济北相鲍信击败了黑羽鸦首领张煌那时候所在的冀州黄巾的子势力、青州黄巾,大水冲倒龙王庙。
最终查证到此事的时候,化名张晟对外示人的张煌哭笑不得,只能无奈地因此事而遗憾:这就叫天意难测!
言归正传,此时张煌的心思,还都在对面主要兵力都驻军在平乡县的北军那边。
卢植的“稳健”,让张煌感觉恐怖,明明平乡县距离广宗县仅仅只有三十里左右。可是卢植虽用了整整十余日的光景,肃清了荒郊上所有的遮挡视线的林木用以防止张煌偷袭,同时勘测了附近的水源,并且逐步挖沟。可以说从广宗城放眼望向四面。几乎都是北军这些日子里挖的沟壕。
毋庸置疑,卢植这是打算在广宗困死“张白骑”,免得“张白骑”这个棘手的对手逃往清河国。
不过相反也可以看得出,这也是卢植对广宗城内及城外两营共计十五万冀州黄巾的忌惮。毕竟两万五千左右北军对阵十五万冀州黄巾,虽然前者在士卒实力上占据绝对的优势,但是人数却相差地太远。
不过最关键的。还得数张煌很聪明地没有将十五万大军都放在城内,而是在城外增添了两个军营,与广宗县城互成掎角之势,这种可进可退的布局,着实让卢植有些摸不透,他哪里晓得,那只是张煌故意营造的声势,真计较起来,所谓十五万大军,不过就是三万左右的老兵外加十二万几乎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而已,根本没有啥战力可言。
当然了,暂时不成战力并不代表以后也是,在卢植“稳健对待”的同时,张煌麾下将校们几乎是昼夜不眠地操练着新兵,虽然短时间内还未见成效,但至少每日都能瞧出那些新兵们的进步。
也难怪那些将校们如此焦急,毕竟卢植与其麾下的北军眼下就如同是一柄悬在冀州黄巾头顶的利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斩落下来,容不得他们有丝毫的懈怠。
就这样过了一日又一日,正如卢植所期望的那样,广宗城内的米粮储备越来越少,即便冀州黄巾在战前在此囤积了不少米粮,可也架不住十五万人的消耗啊。
眼瞅着城内的米粮越来越少,不得不说冀州黄巾的将领们都有些急躁、有些不安,因为他们可以想象到一旦城内粮食耗尽,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景象。
“战吧!”
“出战吧,小天师!”
“小天师……”
越来越多的将领们纷纷向张煌请示出战,因为在他们看来,似这般困守下去,他们迎来的就只有粮尽城破、被北军全部歼灭的下场。
但是这些请示,皆被张煌压了下去。
他在等待,等待唯一一个有机会让冀州来占据主动的机会……
又过了许多日,就在城内黄巾军将领们略有些人心惶惶的时候,张煌终于在半夜歇息的时候,从自平乡而来的细作口中听到了他等候依旧的消息:大汉天子,遣黄门左丰为使,犒赏北军!
听闻此事,张煌简直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大喜从心底泛起。
'终于来了……
张煌暗自窃喜,黄门左丰的到来,意味着卢植这个难缠而棘手的对手可以暂时从北军滚蛋了,而卢植的接替着,恰恰就是曾经与张煌有过几面之缘并且初见印象极佳的,现今的河东太守,董卓!
当日,在黄门左丰抵达平乡的这一日夜里,张煌此前刻意留在平乡的细作们,纷纷谣传一个小道消息,言由卢植率领的北军在连番攻克了黄巾军许多城县后,缴获了大量的珠宝财物……
【军粮尚缺,安有馀钱奉承天使?】
不管小黄门左丰在见到卢植时说了什么,只晓得,卢植这位诚实而正直的大儒在面对黄门左丰讨要贿赂时说了这么一句。
小黄门左丰携恨在心,果然在回到雒阳时面呈天子刘宏时一个劲地进谗说卢植的坏话:“广宗贼易破耳。卢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言下之意,就是指卢植怠慢军机,坐等老天来诛杀广宗贼。
果然不然,天子震怒,下诏免除卢植职务,判减死罪一等(终生囚禁),又拜董卓为东中郎将,代替卢植执行在冀州的所有军务。
六月,在广宗城内黄巾军将领们逐渐开始骚动的时候,他们忽然发现,平乡城上的“卢”字帅旗,不知何时被“董”字帅旗所取代了。
'临阵换帅?
感觉莫名其妙的张燕与郭泰二人若有所思地望着畅笑不止的张煌。
“卢老头你好,卢老头再见。”(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七十八章 恶蛟到来
“这可真是……意外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光和七年的六月,新上任的河东太守董卓被大汉天子刘宏拜为东中郎将,取代卢植执掌北军,负责在冀州的一概军务
当这位被称之为“陇西的恶蛟”的男人大刺刺跨坐于北军帅所的主帅位置,拍着座椅的扶手哈哈大笑时,屋内的北军五校以及各营的尉司马、假司马等参军议的将领们,有的瞠目结舌,哑然无语;有的则面色阴沉,愠而不敢怒。
而其中最具典型的,恐怕就要属步兵校尉刘绛、越骑校尉伍孚、射声校尉马日磾以及长水校尉马窦四人了,他们用气愤、惊怒外加畏惧的眼神望着那个跨坐在帅位上的男人。尤其是步兵校尉刘绛,自打进入帅所起,左手就未曾离开过腰间的剑挂,始终是虚按着宝剑,也不知是出于对董卓的恐惧,还是心中有行刺上官的主意。
唯一似乎置身于外的便只有屯骑校尉鲍鸿了,他瞅瞅董卓以及董卓身旁的谋士李儒,又瞧瞧刘绛、伍孚、马日磾、马窦四人,十分识相地没有干涉,只是低着头鼻观口、口问心,仿佛神游天外。
'这……怎么回事?!
原卢植的副将宗员被这一幕给吓到了,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何这个叫做董卓的男人一来,北军五营校尉中竟有四人显露如此明显的敌意,尤其是步兵校尉刘绛,左手始终不离腰间宝剑的剑柄,仿佛下一瞬间就会拔出利剑,将面前那个取代了卢植成为北军主帅的男人斩杀。
“可真是……意外啊,哈哈哈哈……”
董卓又重复了一遍,哈哈大笑不止的同时,瞥了一眼对他敌意最重的步兵校尉刘绛,脸上尽是戏虐的表情。仿佛无声地在说:你倒是拔剑啊!
整个帅所内,气氛沉重地仿佛凝稠的油,来自于那个名为董卓的男人的恐怖压迫力,使得屋内所有人皆面色惨白,尤其是步兵校尉刘绛,此人脸上红一阵、青一阵,终究是没敢拔剑。
'陇西的恶蛟,董仲颖……
北军中侯刘表默不作声地观察着那个霸气外露的男人,董卓的那份豪迈,他以往只在大将军何进身上瞧见过。然而。董卓的豪迈与威霸之气,似乎感觉还要在大将军何进之上?
刘表也很识相地没有做声,因为他瞧得出来,这场对峙是源自步兵校尉刘绛、越骑校尉伍孚、射声校尉马日磾、长水校尉马窦与北军新任主帅董卓五人,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干系。
至于原因,刘表隐约可以猜到几分,毕竟此刻跨坐在主帅位置上的男人,曾传言是天底下最具野心的臣子,那一双锐利的眼睛。窥视的是大汉的偌大天下。
或许那只是空**来风,但刘表不能理解的是,对于这等舆论素来极为重视的朝廷,为何会对这个名为董卓的男人网开一面。
但是感受着董卓那强到不可思议的威压。刘表咽了咽唾沫之余,心中亦明了了几分:朝廷之所以对董卓另眼相看,只是因为这个男人……足够强!
难道不是么?
要知道这个男人光是用眼神、用威压,就迫使北军中四位校尉坐立不安。尤其是敌意最重的刘绛,满头冷汗暂且不说,整张脸时而涨红、时而惨白。哪里还像是一位手握重兵的校尉大人?
就当刘表暗暗担忧这种对峙将保持多久时,屋门一推,有一名官骑走了进来,正是那名叫做张猛的年轻人,“凉州三明”之一张奂的第三个儿子。
'呃?
待瞧见屋内如此紧张的气氛,张猛显然愣了一下,呆呆站在帐口附近,不知究竟该进还是退。
在董卓身侧微微靠后的位置,李儒有些诧异地望了一眼张猛,旋即抬起右手放在嘴边,轻轻咳嗽了一声。
见此,董卓亦侧头瞥了一眼茫然失措的张猛,旋即立马收了威压,指着张猛笑道,“那不是张奂的三儿么?”
“凉州三明”之一张奂的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张芝,乃是著名的书法家,非但有“草圣”的美誉,更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次子张昶(g)亦擅长“草书”,不逊其兄,因此博得美誉“亚圣”;唯独三子张猛重武轻文,后来官至威武太守,只可惜最终被韩遂所杀。
在张奂逝世已三年的如今,张猛的两个兄长皆已出名,并且在朝中担任要职,唯独张猛因为年轻以及缺少经验的关系,以“侍帅官骑”这条路径慢慢积攒军功与经验。不过说是年轻,其实他好歹也已近三十岁。当然了,在这个“三十而立”的年代,不满三十岁的男子,都可以称作是年轻人,绝不仅限于张煌那些还不到二十弱冠年轻的人。
董卓的话刚说出口,屋内的气氛便顿时为之一缓,压力顿笑的步兵校尉刘绛这才大口地呼吸,同时不由惊讶地望了一眼张猛。
但张猛的脸上却突然露出了怒容,因为这个时代的规矩,只要是有表字的人,就必须称呼其表字,否则就是有侮辱、轻怠的意思,而似董卓这般大笑直呼张猛为“张奂的三儿”的言辞,简直不亚于唾面之辱。
一时间,张猛气地满脸通红,怒视着董卓,只是碍于董卓乃北军新任的主帅,敢怒而不敢言。
见到这一幕,李儒不留痕迹地皱了皱眉,再次咳嗽了一声。
董卓这才收起了脸上的戏虐之色,略有些失神地注视着满脸气愤的张猛,忽然淡淡问道,“你父……过世已至三载了吧?”
张猛有些纳闷董卓态度的改变,不亢不卑地沉声回复道,“回禀主帅,家父的确于三年前过世。”
“哦……”董卓敷衍般应了一声,旋即仿佛神游天外般,喃喃自语道,“皇甫规那老儿死了,王章老头死了。段颎那老家伙死了,你父张奂也死了……”
见董卓再次直呼父亲张奂的名字,张猛第一反应心中愈加气愤。可是细细一琢磨之后,他心中猛然泛起几丝惊骇。
皇甫规、段颎再加上他张猛的父亲张奂,那便是赫赫有名的“凉州三明”,北军的脊梁,上一个时代朝廷的擅战宿将,可是眼下的董卓,却轻描淡写地直呼着那三位名将的名字,不可思议的是。语气中似乎带着几分怀念与惋惜。
不过,那个夹在凉州三明之间,那个被董卓称作王章老头的又是何人?
屋内众人都不由的有些糊涂,暗自纳闷董卓为何将一个几乎毫无名气的人列在皇甫规之后,段颎之前。
'等等,董卓、董仲颖?
忽然张猛心中一动,他猛然想起,在他父亲张奂被朝廷革除官职,隐居于弘农的期间。似乎就有个叫做董卓、董仲颖的人带着厚礼去拜访他张家,但是据他兄长张芝所言,他们的父亲张奂似乎厌恶董卓的为人,命人将董卓连人带厚礼都赶了出去。
想到这里。张猛望向董卓的眼神中亦出现了几丝厌恶,毕竟张奂家门的家教极严,尤其是不与**同流合污的父训,张芝、张昶、张猛三人皆牢记心中。当然。这也致使后来张猛不愿与韩遂为伍,被韩遂诬陷反叛,被明明是自表为刺史、叛军出身的韩遂攻死在武威郡。【ps:那时朝廷掌权的虽然是曹操。但曹操当时的精力几乎都放在中原与北方,对西凉鞭长莫及,因此暂时姑息了韩遂。】
董卓当然清楚瞧见张猛眼中的厌恶,然而却丝毫不以为杵,只是望着张猛淡淡说道,“董某一十七载之前,便在你父军中担任司马之职,董某与你父的渊源,又岂是你等小辈知晓的?”
'十七年前便已是父亲麾下的司马?
张猛目瞪口呆地瞅着董卓,真想忍不住问一句“您贵庚”,毕竟在他面前的董卓看起来绝对不到四十,这意味是什么?这意味人家当时还未及弱冠就已经担任司马的要职了!
就在张猛感觉思绪有些错乱时,忽听董卓淡淡问道,“好了,言归正传吧,卢老儿可是披枷囚身押解回雒阳了?”
张猛实在想不通他父亲张奂跟董卓究竟有什么渊源,也不好贸然再做计较,低着头如实说道,“回……回董帅话,卢帅……唔,卢子干已被卫士押解回雒阳,方才上路不久,卑职特来禀告。”说此番的时候,张猛亦不由有些黯然,毕竟他作为“侍帅官骑”之一,跟在卢植身边已有一段日子,终归已产生了感情,而眼下卢植获罪被押解回雒阳,他心中难免有些悲伤。
似乎是看穿了王猛的心思,董卓挥挥手淡淡说道,“放心,卢老儿就算押解回京也死不了,顶多被天子怒骂,囚禁一阵罢了。……你暂且退下吧。”
“……诺!”王猛猜不透董卓究竟什么心思,乖乖抱拳拱手,退出屋外。
他这一走,董卓望向屋内众人的眼神立马就再次变得锐利起来,强大的威压亦恢复如初,让方才得以喘口气的众将们顿时又心中惴惴不安起来。
“便是这般……董某,取代卢植老儿成为北军主帅,尔等……可有异议?”说话间,一股比起方才更为强劲的压迫力席卷整个屋子。
屋内众将心中一震,连忙口称不敢,就连步兵校尉刘绛,亦不敢忤逆董卓,低着头尽管一脸屈辱表情,但却敢怒不敢言。
“很好!退下!”董卓嘴里淡淡吐出两句话,那冰冷的口吻,与方才对张猛说话时简直判若两人。
“诺!”屋内众将们怀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思,默默地退出了帅所,包括北军中侯刘表,副将宗员以及屯骑校尉鲍鸿。
见所有人都退离了帅所,董卓身侧的李儒这才长长叹了口气,摇头说道,“阿卓,这又是何苦?”
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董卓仿佛听懂了,重哼一声冷冷说道,“彼冷眼待我,还指望我待他们客气?……那刘绛究竟是个怂包,我那般逼他,他竟也不敢拔剑。”
“呵呵……”李儒苦笑连连,他自然是最清楚董卓为人的。别看董卓这会儿一个劲地骂刘绛怂包。可要是那时刘绛胆敢拔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