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鉴宝天书-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迪又摸了摸釉面,很薄,但是很光滑,看着给人一种肥厚的感觉。他将罐子翻转过来,看了看款识,是青花双圈,里边印着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个小字,这竟是一件康熙朝的真品!(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三章 积点德
“老爷子,您这件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五彩瓷罐,应该还有一个盖子……哦,不在了?本来按照这件瓷器的釉色和胎的颜色来看,应该是件精品的,可是您看这纹饰,还有这气泡,唉,可惜了。您要是还想多了解点,可以到那边找王总帮您给估个价。”
吴迪说了一半的实话,这是康熙朝的五彩罐没错,但应该是一件烧废的东西,也不知道被哪个大胆的匠人偷出来保存了下来。可是你要偷也偷件精品啊?这纹饰都花的看不出模样了,难道你就没长眼睛吗?
什么?你们说这么古怪的东西应该用天书看看。我勒个去,这不是糟蹋天书了吗?这种东西在当时肯定是出窑就该“嘭”的一声听响的货,再说了,偶这双眼睛它也不是白瞎的……
接下来上台鉴定的却是一件精品。同样是康熙朝的,和刚才那件烧废了的五彩瓷相比,好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因为这竟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真品郎红釉四方贯耳瓶!
郎红釉是清康熙时期仿明宣德宝石红釉所烧的一种红釉。因康熙时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仿烧成功,故以其姓氏命名,又称郎红。
郎窑红釉色彩鲜艳夺目,一般釉面都有大片裂纹,并伴有不规则的牛毛纹。另外的特征如米汤、苹果绿、灯草边、垂不流等等,很多藏友都能倒背如流,但真正见过康熙朝真品的人却少之又少。
因为郎红釉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所以史上有“若要穷,烧郎红”之谚。郎红釉在在康熙朝就被视为珍品,物罕而价昂,能这么完好的保存到现在,其价值可想而知!
这件贯耳瓶红釉色如鸡血,泡小而闪闪发亮,釉色极润,釉面开裂纹片自然。釉质清澈、透亮有垂流现象却不过足,是为真正的“垂不流”。底足内呈透明的浅绿色,是为标准的“苹果绿”!瓶口部分“脱口”现象明显,呈现粉白色的“灯草边”,绝对是一件郎红釉的标准器!
“精品,绝对的精品!先生,你这件是康熙朝的郎红釉四方贯耳瓶,非常的珍贵,是一件真正的宝贝!”
那人听到吴迪赞不绝口,也很是高兴,追问了一句大概的价格,却被吴迪推给了王炜,他还琢磨着改天能不能把它收为己有呢,帮他估价岂不是露底了?
吴迪正在看一件乾隆朝的民窑全手绘百子鹤大碗,旁边的何良栋忽然轻轻点了点他,等他转过头的时候,递给他了一个小葫芦。
这是一个狮子纹油壶鲁葫芦,重大约一两,高约莫10厘米,口径7厘米的样子,略见瓦痕,腰居中,上翻、下肚大体对称,紫润坚厚,古色古香,造型矮矬,宜养本叫油壶鲁(油壶鲁是蟋蟀的一个品种。“本叫”可以解释为“原声态”叫法,另一种是“点药”,在油壶鲁、蛐蛐等的翅膀上进行点药处理后,油壶鲁、蛐蛐发音就由“原声态”变成了“美声”。)。
此器镶配紫檀口框,象牙镂雕云龙纹蒙心,葫芦中部模印五狮嬉戏纹,表面光泽几可照人。同时还配有保护用的青布绣花包。
“这不像是三河刘的葫芦啊,难道……卡,这竟然是王和尚的作品!”
吴迪差一点站起来,这东西太稀少了!如果不是天书,估计他再折腾半天也未必想起这个王和尚来。
“王和尚是谁?他们都说这是三河刘的。”
那个持宝人奇怪的问了一句。
吴迪苦笑了一声,如果不是鉴宝,我就当三河刘的买过来,出三倍的价钱也是个大漏啊!
“王和尚是宋代的宫廷艺人,擅长绘画和雕刻。当年因为年事已高告老还乡,回到现在的东昌府闫寺老家。当时闫寺一带盛产葫芦,于是王和尚便在葫芦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用来养自己喜爱的蝈蝈。他的葫芦雕刻内容多以老百姓熟悉的戏文为主,像这个造型的,还是第一次看见。好东西啊!”
“宋代的?那就是说要比三河刘的值钱了?”
持宝人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吴迪点了点头,值很多钱!
“这东西不能简单的以年代来定价钱。不过这件确实是比三河刘的值钱,你去找王总给估个价,如果有意出手,找我,我可以按他的开价和你交易。”
吴迪最终没忍住,忘了这是录制现场,直接就开口求购。回头一眼看到何良栋正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顿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讪笑道:
“这个,抢了何老师的生意了,呵呵,还差点没把东西也一块抢了。何老师您要是也有意思,那我绝对退避三舍!”
何良栋哑然失笑,
“你小子,别在那儿假惺惺的!我就是觉得那个葫芦不像是三河刘的东西,但又绝对是件老物件,想让你帮着给看看。结果还没等我开口,你不但鉴定完毕,还直接开口求购了!这可是节目录制现场,要是导演不肯把那节剪掉,你小子可就出名了!”
“出名?其他节目里不也有这种场景吗?怎么轮到我就有问题了?”
“人家那一看就是客气,看你小子刚才鬼鬼祟祟的样子,是个人都知道你要玩真的!”
坐在他左手边的宋世明忍不住插话道:
“没错!很猥琐!”
我卡!只不过三天没看《演员的自我修养》,这气质就退化到了猥琐的地步?不就是你们没抢在我前头开口吗?哼哼,这是嫉妒!红果果的嫉妒!
吴迪刚刚看完那件全手绘百子鹤大碗,那个葫芦的主人就走了过来,低声道:
“大师,我把电话留王总那了,回头休息的时候找我……”
吴迪点了点头,皱眉朝王炜那边看了一眼,这家伙该不是开了个什么天价出来吧?要不这看着并不怎么缺钱的藏友怎么一下子就动了心了?
有了葫芦的前车之鉴,接下来他看的更加仔细,稍稍有点拿不准的最后都动用了天书。感觉还没过多长时间,就听到导演喊“卡”的声音,他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才发现居然已经十点出头了,真快,两个小时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过去了!
吴迪伸了个懒腰,动了动脖子,正准备出去放放风,王炜走了过来,笑道:
“吴老弟,刚才有个家伙拿着一个葫芦,说是宋朝王和尚的,让给估个价,我问你一下,那东西大概值多少钱啊?”
“我卡,你不知道?怪不得刚才那家伙说电话留给你了,让我休息的时候跟他联系呢!”
“这个,这个我怎么会不知道呢?我记得几年前有人拍卖过一件,我按照那时的价格加了百分之五十上去,四十八万,这个价格应该不低了吧?”
四十八万?你们拍卖的是蒙和尚的吧?要是王和尚的,这价钱也就够个零头!而且,你们谁见过王和尚的葫芦不画人物,却模印狮子纹的?珍品啊!
吴迪正在犹豫该怎么回答,宋世明在门口喊了一嗓子,
“小五,怎么还在那儿?快点,外边有人找。”
这话正合了吴迪的心意,他对王炜说了句回头聊,转身就溜之大吉。
其实真实的价格告诉他也无所谓,他总不会去跟自己抢吧?再说了,他自己还在犹豫是否应该按照四十八万的估价出手。这可不比在市场上捡漏,经他手鉴定过的东西,再低价弄回来,虽说不是他估得价,但传出去这名声一样毁了!
吴迪匆匆朝门口赶去,几个磨磨蹭蹭还不想退场的观众中忽然走出一人,拦到他的身前,低声叫道:
“大师!”
吴迪一看,正是那件葫芦的主人,他笑了笑,说道:
“你跟我来,门口有人找,我先看看是谁,回头再谈你那事儿。”
那人应了一声,朝其他几个人挥挥手,屁颠屁颠的跟在吴迪的身后,朝门口走去。
找吴迪的人是闻斓和孟瑶两女,她们参加的只是晚会中的一个节目,根本没有场地让她们一直彩排。事实上昨天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下边自己练,一直到快结束时才上台走了两遍。今天过来一看,基本过关,也就没她们什么事了。两女看看时间还来得及,就想给吴迪打个招呼,到机场接自己的老妈去。
“好,让机器猫送你们过去,我这儿还早着呢!机器猫呢?”
孟瑶吐了吐小舌头,怯生生道:
“我让他取钱去了。”
“取钱?也对,买点东西给叔叔阿姨们当礼物,什么贵买什么,别心疼钱。”
“不是,是……”
闻斓不耐烦了,抢道:
“哎呀哎呀,不就是花了三万块钱买了那个花里胡哨的罐子吗?用得着支支吾吾的吗?咱不缺那点钱,看那老人家也挺可怜的,就当是积了阴德了!”
孟瑶接着道:
“主要是他说你看过了,说是康熙朝的真品。”
吴迪忍不住揉了揉眉心,可怜的老人家,还花里胡哨,不用说,肯定是他一开始看的那件古怪的五彩瓷罐了!
“是啊,不就三万块钱吗?我们瑶瑶就是心善,说不定还真的帮了人家大忙了呢。行了,你们等机器猫回来就去机场吧,我这儿还早着呢!”(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四章 千金买马骨
处理完两女的事,吴迪转身对跟在身后的中年人说道:
“先生,你找我是想出手那件葫芦吗?”
那人咬着嘴唇点了点头,
“大师,最近遇到点事儿,手紧,家里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只好把这件珍藏了多年的葫芦拿来出手了。如果真能交到大师的手里也不算是埋没了它。”
“呵呵,那你准备开个什么价?”
“王总那边给的估价是四十八万,我琢磨着这是上拍价,不但要等,还要交手续费,不如干脆就四十六万吧,这人穷也不能什么钱都挣不是?”
吴迪摇了摇头,笑道:
“这价钱可不行。”
那人急道:
“高了?大师,真的不能再低了,这四十几万远不够堵窟窿的,剩下的我还不知道要到哪儿去找呢!”
他在潘家园问过价,那些黑心老板出价最高的一个也才给到十三万。他有点庆幸及时的接到了鉴宝节目的邀请,而且碰到了一个识货的小大师,可是,这会儿连他也这么说,难道这东西就真的那么不值钱?
“剩下的从哪儿找?哎呀,我看多半是从我这儿找了。”
看到大师要从藏友手里收东西,附近的人都围了过来,一会儿就聚了一大堆,听到吴迪这么说,有那脑子转的快的就叫道:
“哥们,你遇到好人了!大师的意思是你的价格低了!他要给你抬抬价!”
那中年人一愣,这买东西还有主动抬价一说?
“这件葫芦是王和尚的作品,市场上几乎绝迹,所以价格不好估计。不过我想如果上拍的话,也就是在350万到450万之间,还要遇对人才行。这样吧,我取个中,400万,你看怎么样?”
中年人嘴巴张的能塞下他那个葫芦,
“大……师,这……怎么能行,有二百万足够了,什么都解决了……”
人群中响起嗡嗡的议论声,有藏友直接就嚷上了,
“大师,你也看看我这件呗,大明正德年间的青花瓷,稀罕玩意啊!”
这一声仿佛提醒了大家,叫卖的声音此起彼伏,还是这儿好,不但不会遭那些黑心的老板坑,而且还给提价!要是按这比例,换我这件岂不是松松过千万了?
吴迪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对中年人说道:
“你看我们在这客气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才是卖家呢!走吧,我们去银行,要是按你说那价,估计你还没出这个门就会后悔!哈哈哈哈。”
那中年人听到吴迪这么一说,嘿嘿一乐,尴尬的挠了挠头皮,闷声发大财吧。刚才那话脱口而出,都差点没让他后悔死!他虽然有原则,不贪,但这是吴迪自己给出的价格,而且他还是这行里的顶级专家,那葫芦必定是值这么多钱的,再说了,家里还欠了一屁股的债,什么时候轮到他充大头了?
吴迪正待举步,闻斓拉住了他,悄声耳语道:
“你得罪人了,刚才那个价格……”
吴迪恍然,是啊,差点莫名其妙的把人给得罪了!他略一思索,转身朝四周拱了拱手,配上一身的长袍马褂,如果再拿把折扇,还真有那么点走江湖说书的味道,
“请大家安静一下,我有两件事情是说。第一呢,今天我不会再出手买东西了。这第二呢,是有一件事我要向大家解释一下,我们这些搞收藏的,打眼是常有的事,就更不要说估不准东西的价格了。这华夏上下五千年,究竟有多少件宝贝传下来?哪个人又敢说他都知道?再说了,这葫芦说不定就是王总说的那个价格,我这个出了400万的看走了眼,当了冤大头了!所以请大家不要再拿这个价格的事情说事了,这其实是一个寡人有疾的问题,为什么一件藏品碰对人了可能价格高出几倍去?就是因为喜欢啊!”
人群外围,张导朝心灵手快早就架起了摄影机的小伙子竖了个大拇指,回头就给你发奖金!看这镜头抢的!
吴迪几人还没走出多远,就看见机器猫抱着一个布包走了进来,孟瑶笑着迎上去,将布包接过来,挑衅般的朝他扬了扬眉毛。吴迪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会儿让你得意,晚上回去再收拾……唉,希望晚上回去不会先被老妈给收拾了吧!
休息时间结束,大家回到演播室继续进行录制。藏友重新换了一拨,不过吴迪主动十倍溢价买葫芦的故事却早已人尽皆知,并以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速度在圈里圈外迅速的传播了开来……
“行啊,你小子这是千金买马骨啊!我看你要是现在公布一下住址,回头找你卖古董的还不把你的大宅门给挤爆了?”
宋世明看拿着其他类别古董的藏友都羡慕的看着吴迪那一队人,就歪过身子调笑他。
“我卡,我哪想过这么多啊?不就是看上一葫芦吗?看样子以后做事情还真要多想想才行。”
接下来的进程果真如宋世明所言,凡是吴迪说了精品的,藏友大多都会问一句大师收不收。虽然真正想卖的可能没几个,但是如果能让他说上一句收,这也是以后吹牛的资本不是?
下午开场前,吴迪收到了闻斓的短信,
“接到了,一下飞机就问你,要你晚上过来吃饭……”
吴迪挠了挠头,晚上吃饭肯定是和孟瑶她们一起,说还是不说?总不好一来就给人当头一棒吧……算了,丑媳妇总要见公婆,这新姑爷还能躲着不见老丈母娘不成,先去看看情况吧!
下午一开场,宋世明就遇到了难题,将一幅纵轴画拿来求教何良栋,吴迪也伸着脑袋看了一眼。
这是一幅雪景图,无款,但诗堂有王铎的题诗,证明是北宋山水画三大家之一范宽的作品。
画中山石树木直现于幅前,不留空间,让观赏者觉得有一股寒气袭来的身临其境感。群山簇拥;直指天空,深深的沟壑中,密林隐藏着萧寺,丛岩叠嶂中,“溪出深虚,水若有声”。由近而远堆叠的山峦,“折落有势”,山下寒树苍劲坚挺,势如铁帚,气势非凡。
“这幅画从画风上看确实是范宽的作品,你们看这皑皑白雪覆盖下的群山深谷,山顶密林寒树丛生,山涧布置古刹、寒泉及行旅,以水墨染出阴翳的天空,山石皴笔不多而气象雄浑,无不显示出范宽“写山真骨”、“与山传神”的精湛技艺。但是……”
何良栋一边指出画作的精华之处,一边急速的思考着。这么高明的仿画,多半也是名家所作,到底会是谁呢?
吴迪认识这幅画,《雪山萧寺图》,虽然仿的几可以假乱真,但仍然能让人一眼就认出来。因为它的真迹在台北故宫博物馆,而且这一幅上也少了嘉庆的诸枚玺印。
“请问,你知道这幅画是谁的作品吗?”
“范宽啊!我上网查了,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对景造意,写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
何良栋摇手打断他滔滔不绝的话语,问道:
“那你知道台北故宫博物馆也有这么一幅几乎一模一样的画吗?”
“知道啊!但是大家都说我这幅才是真的。后来,我找了好几个专家看过,也都认为是真迹。我就说嘛,这真迹肯定是要留在大陆的,对吧,如果跑台湾去了那叫什么?在大陆,必须的……”
原来你说真迹的理由是这个啊!那他娘的老子还冒什么被绑架的危险买画?有病啊!干脆直接找人画一幅说是不就得了?这台北都不行了,何况是美国?必须的!
何良栋哭笑不得的打断他,
“哦,那既然确定是真迹了,为什么还要拿过来?”
“嘿嘿,这个……这不是心里始终不踏实嘛……听说几位大师都是行里的泰山北斗,就急匆匆的报名拿过来了。再说了,咱们如果能在电视上证明这是真迹,对那边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不是……”
几个人面面相觑,这位奇葩大哥,你就没想想我们要是敢说您老这幅是真迹,这脸可不就丢到台湾去了?
何良栋面带不虞的皱眉道:
“既然这样,那我就直说了。你的这幅藏品是仿作,它和台北故宫博物馆馆藏的那幅《雪山萧寺图》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少了嘉庆的几枚玺印。如果之前你请的专家没有告诉你这一点,那他们就不配称专家!不过,你的这幅画用笔流畅,布墨均匀,风格上模仿的很像,有可能也是名家的仿作,但是今天在这里就不讨论了,下一位。”
那人卷好卷轴,对着吴迪做了一个往前递的动作,吴迪不由得苦笑摇头。这幅画确实画的不错,如果不是很贵的话,他倒是想要,因为天书多半能告诉他这是谁的仿作,说不定那个人的名气比范宽还要大。可是,你看这哥们的德姓,他敢沾手吗?
经过这个小小的插曲,接下来的鉴定显得一帆风顺,很快就到了中场休息的时间。
吴迪和宋世明两个烟枪躲在后台的角落抽烟,忽然看到一个人探头探脑的摸了进来,宋世明将烟头一脚踩灭,骂了一句“草”!因为进来的竟然是持有那幅《雪山萧寺图》的奇葩藏友。
“两位大师,冒昧打搅,冒昧。我过来主要是想将这幅画出手。这个,最近手头有点紧,这幅寒家珍藏了百年的名画也留不住了,不知二位大师……”(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五章 老妈来了
吴迪笑的很开心,看宋世明着急上火的样子,这家伙应该没什么好果子吃。不过那幅画确实还不错,待会儿不妨问问价钱,留下个联系方式再说。
“手头有点紧,还寒家珍藏百年?呵呵,王总给你这幅画估价多少啊?”
宋世明皱了皱眉头,出乎吴迪预料的和颜悦色的问道。
“这个,这个主要是几位大师没有明确这幅画的出处,王总最后给估了一万二,不过我想,即便是仿作,这个十万块钱还是值的!”
宋世明露出一抹高深的笑容,看向吴迪。兄弟,千里马来了,貌似这个价格翻的倍数,和你买的那个葫芦也不差仿佛……
“一万二,行就把画留下,不行的话,就只有靠你读力支撑起对抗海峡那边的重担了!”
吴迪哭笑不得的瞪了宋世明一眼,我很像是个傻子吗?嘴上还是没忍住,刺了那人一句。
“革命兄弟千千万,大家一起挑重担!兄弟,五万成不?”
宋世明没绷住,“噗”的一声笑了出来,在吴迪的耳边悄声道:
“赶快打发走吧,这人那儿有点不正常,说不定这画是从家里偷出来的,买了会有麻烦……”
吴迪微不可查的点了一下头,说道:
“等会再说吧,休息时间马上就到了,我们要进去了。”
说罢,冲那人笑了笑,进化妆间补妆去了。
那人在他身后伸了伸手,却又颓然放下,这个世界上,怎么就没有人理解支持他的革命事业呢?
最后一批藏友进场,吴迪看了一下大概的人数,平均每人再看二十多件,这两天的鉴宝录制也就结束了。就是不知道到时候有没有什么感谢晚宴之类的,要是回去的话,这,这晚上的那顿饭可是不太好吃啊!
仿佛知道他的心意,手机轻轻震动,提醒他来短信了,
“晚上吃饭取消,我和瑶瑶商量过了,能瞒多久就先瞒多久,你回四合院吧,有空我会打给你。”
看的同时,又进来了一条短信,
“蓝蓝住她大哥那里,我和妈妈住出租屋,你的拖鞋被发现了……”
吴迪急出了一头的汗,死妮子,后边呢?这又不是什么暧昧情节,你怎么学维果那厮爱用省略号?拖鞋被发现了没什么,关键是你把它说成是你们谁的男朋友的了?这万一要是突然遇上,你说我是该跟谁表现的亲热点比较好?
他想回条短信,又不知道那边的情况,万一这就跟电视上演的,瑶瑶正在洗澡,她妈妈拿起了电话……
“这件是清光绪年间仿乾隆粉彩九桃大瓶,你看,这个款识“大雅斋”,代表的就是当时的最高水平。这件大瓶在浅松石绿底色上绘制纹饰,色泽浓艳,彩略厚,胎釉致密精细,尤其是手工绘制水平上有自己独到的艺术特色,华丽生动的纹饰也更趋于完美庄重,是件精品。其实,与前朝相比,光绪时期的制瓷工艺出现了一个“回光返照”式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精良之作,值得大家关注。好好保存,不错,不错。”
打发走最后一位藏友,看着空荡荡的大厅,吴迪忽然有了一种恍惚的感觉。其实,这种鉴宝对他来说,并不轻松。虽然有天书打底,绝对不会错认瓷器,可是曾几何时,他还是一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收藏新丁。可这才多长时间,他的语言已经简练犀利到甚至比很多浸银了数十年的专家都还要厉害了?难道这也是天书的功劳?
录制完成后就是后期的剪辑了,其实一台节目的成功与否,后期制作的水平可能占的比重还要更大一些。时间很紧,张导挨个给专家发过红包后,相约以后有机会再聚,至于吴迪期待的晚饭嘛,没影。
从大楼里出来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吴迪站在车旁犹豫起来,老妈到现在都没信,他是不是应该装作到干妈那里混饭吃,然后制造一个偶遇出来呢?
“五哥,直接给阿姨打个电话,问问什么时候回去接她过来过年……”
哈哈,机器猫这个主意好,我就说这家伙也只是面似忠厚嘛……
电话一接通,老妈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别装了,你会不知道?丹丹会不偷偷的通知你?哼!老老实实给我回四合院!”
吴迪哑然失笑,看来在老妹和老妈的斗智斗勇中,还是老妈要更胜一筹啊!
机器猫启动车子出了电视台,打着右转灯准备上路的时候,忽然一个人自人行道上的暗影中冲了出来,直接拦在车前。
机器猫一脚急刹,害的在后座闭目养神的吴迪一下子撞在靠背上。
“五哥你没事吧?”
机器猫确定吴迪没事之后,气势汹汹的跳下车就准备教训教训那小子,吴迪紧跟在后边下了车,叫道:
“机器猫!”
机器猫悻悻的站在一边,看着吴迪和那个中年人交涉,随后听到他吩咐道:
“去车上拿一份协议,然后准备一万五千元现金,我买幅画。”
那个拦车的人正是那幅《雪山萧寺图》的藏主,他离开电视台后竟一直没走,生生在寒风里站了两个多小时,就为了要把这幅画卖给吴迪。
吴迪和宋世明的判断差不多,这个人的精神可能是有点问题,所以并不想惹这个麻烦。可是当他看到这人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他自己跑业务时的辛苦。那时他们经常这样守客户,有时甚至为了打动别人,专门挑些极端的天气出动,和这种情况是何其的相似啊。他那时就常常在想,如果客户能给他一个合同,他会记住一辈子都忘不掉!那眼前这个人呢?
留协议是为了避免将来的麻烦,虽然可能因为不正规而没太大的用处,但是现在一万多块钱对于他来说确实是不算什么,到时候真亏也无所谓了。
那人千恩万谢的拿过钱走了,吴迪接过冻得冰凉的卷轴,看都没看,就扔到了车上。
“奶奶的,这回坐前座,带上安全带,省得再来个急刹车。”
“这个,五哥,后座也可以带……”
“开你的车!我告诉你,今天晚上我要是挨老妈训,就收拾你们出气!”
干妈、钟情和欧豆豆都过来了,吴丹一看到吴迪,就冲他做了一个鬼脸,看来是还没挨收拾。不过有他这个大头顶着,估计是能安全上岸了。
为了这一顿晚饭,还专门从山上带了一个保姆过来,吴迪一回来就直接开饭。本来吴妈妈让机器猫他们一块吃的,可是这三个小子都找借口溜了。这可是五哥的家宴,而且最关键的是很有可能发生儿童不宜的暴力行为,还是赶紧有多远跑多远吧……
吴丹没比欧豆豆大多少,半天的时间已经很熟了,两个人早早的吃完跑着玩去了,剩下四个大人。钟情可能是本来就吃得少,也可能是感觉桌上的气氛越来越严肃,放下筷子也开溜了。
又过了两分钟,干妈也站起来,笑眯眯的看着吴迪说道:
“老咯,不敢多吃了,出去消消食,小五这边院子大,够转!”
吴迪赶紧抓紧时间来了几口,这会儿再不吃待会可就没得吃了。吴妈妈笑吟吟的送走钟老太太,转身二话不说,提着他的耳朵,就把他揪到了隔壁房间。
进出房门的时候,吴迪似乎隐约听到暗影中传来了一声轻笑,不由呲牙咧嘴的发狠:
“好你个狸猫,居然敢看你五哥的笑话,回头再收拾你们!”
院子里假山的后边,一共藏了六个人,机器猫疑惑的看了大牛一眼,问道:
“刚才好像五哥朝这边看来着?”
钟情摇摇头,刚才笑的人是她,开玩笑,因为她的笑导致大家暴露,这种事怎么能承认?
“没错,我哥耳朵和眼睛都很灵,这下惨了,他一定知道是我提供的情报……”
吴丹缩头缩脑的像个鹌鹑。
“别怕,我保护你,小小舅每次都打不赢我!”
钟情忽然来了一句,
“还听不听墙根?”
大牛翻了个白眼,被你组织到这里埋伏就已经很危险了,还听墙根……
吴妈妈关好房门,找了个椅子二郎腿一翘,直奔主题,
“说吧,你准备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两个都要呗,大不了就不结婚!”
“嗯,那将来孩子怎么办?”
“随便跟个人的户口不就行了?”
“随便?我问的是他们长大了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有两个妈妈,只有一个爸爸时怎么办!你个毛孩子,原来怎么就没发现你这么花心?嗯?是不是学别人有钱就变坏啊?我让你学!我让你学!你将来让我有什么脸去见亲家……”
吴妈妈满屋的找笤帚疙瘩,最后拿起拖鞋,重起轻落的拍了他两下。
“你和干妈一人见一家不就解决了……”
吴迪低着头嘟嘟囔囔,刚才吃饭的时候就穿上了羽绒马甲的……
“还顶嘴!那以后老了不一块住吗?气死我了,回家去了,你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吧!”
吴迪连哄带骗,连撒娇带卖萌,足足流了几头的汗水,才把老妈给安抚住了。他才不相信老妈会走呢,这不一个都还没见着的吗?可这教训该听还得听,老年人该哄还得哄,谁让人家是老妈呢?
搞定了这头,他进卫生间洗脸去了,刚才穿的实在是太厚了点,稍稍一动就不停的流汗,不过话说这老妈的脾气似乎是好了不少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