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董卓霸三国-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半点可守的屏障。待攻占兖州之地后,本相也给了众多诸侯进攻的契机。如此形式,本相万不会为之。”
    李儒说道:“如此,还需等到主公出兵中原之时,才能消灭曹操了。”
    董卓略微了点点头,只是眉头微微一皱。
    戏志才谏道:“主公,在过些时日,就是主公大军进攻并州之时。而主公又不希望曹操强盛起来,不若就派成廉领两万大军驻守东平郡边界,时刻牵制曹操,不令其有半分的发展。而两万大军消耗甚重,再派曹性领三千狼骑为其运输粮草。如此自可安枕无忧也。”
    “好!此计虽然有些愚笨,但亦不失为一条妙计!”董卓向李儒询问道,“贤婿,可知徐荣、张绣将军的进展如何?可有把握攻占汉中也?”
    “主公放心,徐荣与张绣将军进展顺利,不出意外,再过两月之后,就能到达汉中关口,阳平关。”
    “如此便好。”董卓略带满意的神情赞道。
    李儒谏道:“主公,平阳关险峻,较之虎牢关、汜水关亦不曾有半点逊色。徐荣、张绣二将若想攻下此关,甚为不易也。”
    “本相又何曾不知也?不过若是连徐荣将军亦不能攻下此关,本相亦是无可奈何。不过,汉中五斗米教颇似以前的黄巾军,其焉有能力与徐荣将军相抗焉?”
    “主公英明!”
    董卓乃是各诸侯之中,最强的一股力量。众路诸侯在董卓境内,分布着大量的暗探,有贩卖东西的,种田的,当小官的······众路诸侯对董卓任何一个举动,都十分的关注,亦是十分的了解。
    但是他们却接到了一个令人奇怪的消息:董卓派了两万铁骑驻扎在曹操的边界之内。没有进攻,也没有对曹操展开一系列的威胁措施,只是单单的驻守其地,还派遣三千铁骑保障其每月的粮食!这真是奇怪,令人疑惑不解的决定。而在之前,已经接到了一个令众人惊惑的消息——董卓居然在修建汜水堤坝!
    最重要的是,这个堤坝的工程十分巨大。这个消息也已经令众诸侯疑惑了一阵,多有诸侯还派遣自己手下将士前往探视一番。而此次,董卓的两万铁骑的驻扎,依旧令众诸侯疑惑了一阵。
    各诸侯众多谋士中,却有不一样的见解:
    袁术部下李丰,向袁术谏道:“主公,董卓此举亦是一招妙棋也。曹操极力的向外扩张,冀州有甄家,不过此时亦有董卓铁骑的协助,可谓稳固之极;青州袁绍,亦有大军十万,曹操惹不起;徐州,有凶恶的二虎——马腾与吕布;豫州有数十万大军的主公。如此形势之下,曹操只能先行占领兖州之地,但是兖州却是董卓进军中原的必经之路,董卓又岂会甘愿曹操做大也?而董卓此举,正是为了遏制曹操的势力,虽然会耗费些许粮草、兵力,但在属下看来,还是值得的。”
    袁术疑惑道:“难道这两万大军,就不怕兖州其他大军的夹攻?”
    “主公,在战场之上,西凉铁骑几乎就是无敌的代表。要完全消灭这支铁骑,要死伤多少的将士?又有谁会自费兵马,前去相助曹操呢?”
    袁术暗道有理,冷笑道:“要怪只怪曹操那厮,偏偏选中了兖州之地,现在陷入两难之中,哼哼······”
    在许攸为袁绍做出李丰相同的解释之后,田丰本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却被沮授拉住了衣袖,田丰也没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等会议结束之后,田丰来到了沮授的府邸,向沮授问道:“则注,为何阻止我向主公进言焉?”
    沮授:“则注知道元皓所言之事也,定然是关于董卓忌惮曹操之事也?”
    “不错,元皓所进之言却是此言。”
    “矣···元皓难道不知道主公的秉性焉?主公出身名门,听惯了奉承之言,若是元皓就此直言不讳的以此相告‘董卓忌惮曹操’,岂不是在说主公不如曹操焉?再者,元皓亦是知晓主公的嫉妒之心,曹操乃是主公的好友,又有何颜面留于主公也?主公现在实力还不算强大,若是有一日主公的实力,较之董卓还要强盛之时,主公定然会翻脸,言元皓今日所言之事也。就算主公现在或许会为了大局着想,不与元皓计较,但是亦会渐渐疏远元皓也。元皓以后要谏言之时,还需思虑一番方可行之也。”
    田丰问道:“如此曹操之事,我等该如何处理也?”
    沮授:“曹操已经被董卓压制在济北,东平二郡之中。若无什机会,几乎不会有什么大的机会了。最后只有被群雄吞并的下场。我等又有何忧虑也?”
    田丰点了点头,叹道:“原本,主公拥有十万的将士,我元皓本该欣喜万分,但是则注又不是不知道主公治下民众的生活,惨不忍睹,少无所教,老无所养,田地之中鲜有强壮之士耕种,多是一些老弱佝妇、幼小孩童在田地耕种,此乃是竭泽而渔之举也!我等万分劝告,主公却不为所动。十年之后,董卓治下的实力越强,无论是粮草、大将、能臣、将士。而主公治下,却再难有可战之兵。”
    “再言能臣将士,主公对投kao于他的豪杰,从来都是笑脸相迎,好吃好喝供着,但却不给实官、实权,多有豪杰因此离他而去。于投kao的将士,只能到其亲信处为一副将,平时军营之中,还需听从主公亲信的言语,毫无半点兵权可言。”田丰愤怒的将自己心中所想,一字不漏的全部说了出来。
    不过军营之的军权由亲信把守,这在历史上本来就是这样的。连历史枭雄曹操也不例外,曹操帐下乐进、张合、高览、张辽、那个不是功名赫赫,长于统军的大将,但是他们却鲜有能独自统领大军军权的时刻。而曹操族人夏侯淳、曹仁却时刻把持着曹操治下的所有兵权。原因?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是曹操的亲信,仅此而已!
    “董卓!”
    沮授与田丰同时惊骇道。原先对董卓创建军团嗤之以鼻的沮授、田丰,直到现在明白过来。此举又何尝不是最有效的让有才的将士,发挥自己全部实力的举措也。而且,这也是吸引有才将士的最好的方法。
    一个有才之人怕的是什么?一个好的主公固然不假,但是却更需要一个自己发挥的舞台,有一个可以释放让自己才华的地方。最后失败也不会在乎,因为他们的大名一定流芳百世!像姜子牙、韩信、乐毅一般模样,而他们所要的,就这么简单!而董卓凭借军团之举,很好做到了这一点!
    只在一瞬之间,沮授与田丰,就对董卓有了全新的了解。越来越觉的大汉丞相董卓,很是不可思议:战争之道,精兵强将;治民之道,体恤百姓,为百姓造福;君王之道,一张一弛。
    田丰惊骇道:“若是董卓是四世三公之后,这天下绝对是董卓的,我绝对不会有半点怀疑!”
    沮授淡然道:“只是,这大汉依旧是士族的大汉,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虽然董卓很是强大,但是沮授却认定,董卓乃是必定失败之人。
    而在济北郡、东平郡的曹操正如众人所预料的那样,只得被困在二郡之中。要战,在战场之上,二万步兵连两万骑兵动手的资格都没有。不战,就只得永远如乌龟一样困在二郡之中。想要进攻其他州郡,将士们两条腿能跑得过四只马腿的话吗?
    起初之时,曹操只是以为敌军离虎牢关较远,迟早会离去,只需在在城中安心的等待便可。但是出乎曹操意料的是,敌军两万骑兵,就在那里驻扎下来了。!~!
    ..
第二百节 南阳袁术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郡县制的皇朝。WwW、由于第一个皇朝秦朝的历史太短,并没有给汉朝留下多少经验以资借鉴,故汉朝的许多统治方法,都有待于自己去探索。我们可以看到,汉朝其实做的相当不错,尽管其中也有曲折,但毕竟运转了四百年,给后来的王朝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汉朝以他的创制定例的开拓精神,辉煌的武功,昌盛的文化与科技,标志着中国大一统王朝少年时期精神与活力,他的影响几及于大汉民族的每一个层面,以至于200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得到,我们仍与他血脉相连,我们仍可以从汉史中获得信心与勇气。
    大汉朝,依旧在我们心中。
    颖川郡,颖川书院之内。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皇甫嵩只觉得耳朵里“轰”地一声:卢植的歌声宏亮如黄钟大吕,悲凉沧桑,气势沉雄阔大,好像将自己整个儿包裹起来一般!
    皇甫嵩内心如沸,久久不能平静。适才,卢植击履做歌的情景,自己毕生都难以忘怀。
    皇甫嵩好容易才控制住感情,开口打破了沉默:“敢问明公唱的是什么曲子?”不禁问道:“子干,你首诗······”
    “为大汉当世所作的挽歌···”卢植苦涩道,“义真,汉室衰微,治世崩溃······遥想当年,汉武帝之时,霍去病、卫青,是何等的雄壮。而如今,却······”
    皇甫嵩眼泪夺眶而出,泪水模糊的双眼,模糊的影像之中,卢植,这个为大汉不断奔波的一代宗师不断变形,仿佛长成了十丈高的巨人。
    一曲唱罢,四周重归万籁俱寂,惟有一支幽暗的烛火,在徐徐微风中不断舞动。
    烛光照耀下,两行泪水从卢植面颊直挂下来。他也不去擦拭,拿起铜勺为自己又斟了一碗酒,声音沙哑道,“大汉尚还在存留之际,卢某作此歌,亦只能纪念这短暂的片刻。可惜,却不是永远······”话语之间充满了苦涩悲怆之意,犹如悲鸣。
    皇甫嵩闭上了眼睛,脑中不断回忆当年大汉的事迹,久久不曾言语。
    一个身着贫民衣物,身材消瘦的男子,不过他的脸上却满怀放荡不羁神色,单薄的身体漫步在宽广的道路之上,双眼随意的查看着各个地方民众的生活。
    “中原之地,看得也差不多了。该去看看志才所抚的主公,治下会是什么样子了。”年轻人随意的甩着手中的衣袖,“至于曹操?有机会倒要见识一下。”
    夏侯淳将头盔挂在马鞍上,任由漆黑打卷的头发散乱地披在肩膀。他仰望天空,浮云正在飞快地聚合,即使是最勇健的鸟儿也不见了踪影。风很大,卷过连绵起伏的群山,摇动层层叠叠、郁郁葱葱的林海。漫山遍野的沙沙声越来越大,逐渐汇成海啸般的巨响。
    夏侯淳身后的夏侯渊,与夏侯淳一样,都是身材高大、肌肉蟠虬,雄壮威武有如猛狮之勇将。一张棱角分明的脸上五官配合得恰到好处,散发着北地男儿粗野豪放的魅力。只是眼神冷如坚冰,眉宇之间带着一股逼人的寒气。
    夏侯淳眉头紧锁,使得英俊绝伦的面容有些阴沉。向夏侯渊问道:“二弟,主公有什么吩咐?”
    “大哥,主公言,要我等据守城池,万不可轻易出动。”
    “哼!该死的董卓,两万铁骑孤零零cha在此处,简直是将一把锋利的宝剑,横在我等脖颈之上。已经过了一月有余,其还没有半点退兵的迹象。如此,主公的大业岂不是······”
    夏侯渊无奈的说道:“大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董卓虎踞三州,现今,完全没有任何一路诸侯,能有与董卓单独对抗的实力。我等还是加紧训练军士,以期将来报董卓一箭之仇也。”
    夏侯淳冷喝道:“如此也好。”夏侯淳恨恨的向董卓军队驻扎之处瞪了一眼,冰冷有如地狱出来的声音说道,“董卓,不要给我逮到机会,不然我会令你后悔的!”
    此事直接受害人——曹操,此事正苦思冥想着。明显,董卓绝对是要将自己遏制在济北东平二郡,自己的实力却完全不能和董卓相提并论。本来,这一个月的时间,足以再让自己再占领一座郡城,但是此时,军队却只能孤愣愣的待在城池之中。两万铁骑疯狂的席卷而来,自己区区三万余大军······曹操不敢想下去。再者,纵然是消灭了这支铁骑,必然是董卓的大军压境。或许在联军还没有组成之前,自己已经身死。
    曹操双眼紧盯着地图不语,忧心的神色挂在了脸上。曹操在这一个月内,仿佛苍老了许多一般,面对董卓如此的强势,曹操打心底的泛起一阵无力感。才三十余岁的曹操,两鬓却出现了点点银白之色。(此时的曹操实力不强,没有智谋之士前来投kao,也没有可以与之询问、讨论的对象,万事都需要自己处理。如此,白发也就不觉的奇怪了。)
    南阳,袁术后花园。
    袁术近来的日子可是越过越舒服,越过越兴奋。在纪灵等将大军压境之下,安丰郡、戈阳郡、陈郡,三郡都落lou了自己的手中。虽然在攻城之时,军队“略有”损伤,但是相对于战果,却是完全值得的。而袁术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在所得三郡之中大力征兵,多有年轻壮年之士,被拉进军营之中,充作兵丁。以备不久之后,攻城略地所用也。
    随着手下士兵人数的不断增多,袁术现在已经是,帐下拥有三十万将士的一方强大诸侯,天下第二霸主,只在董卓之下。
    而在袁术手中的实力,强大起来之后,袁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最原始的、野心与**也逐渐的显lou了出来:
    袁术嫌原来的后花园过于狭窄,遂在寿春城北强行征地百十亩,几乎将四分之一个南阳城都划为自己的专用的御苑。
    又从治下征发民夫数万,在南阳郡御苑内大兴土木,修盖宫殿,又采纳了部下所言,诏令南阳、汝南、安丰等郡,各郡上贡秀女数百人,以充作自己的奴婢,供自己玩乐。又令各郡上贡奇珍异宝,以供袁术赏玩。
    刚刚攻占三郡不到两月,袁术便将所占治下弄得鸡飞狗跳、天怒人怨。
    当刘表、孙坚、吕布、马腾等辈磨刀霍霍时,袁术却犹不自知,依然沉浸在美女、御酒的迷醉当中,每日不理政务,只与府上的奴婢淫乐,又多有金尚、袁胤等阿腴奉承之辈环伺左右,每日只说些风花雪月之事。张勋、雷薄、陈兰等统兵大将反而与袁术渐渐疏远起来。不过张勋、雷薄等将乃是袁术亲自提拔的将领,虽然袁术对其等有些疏远,但他们对袁术还是忠心耿耿。
    转眼间,时间就过了三个月。袁术突然接到了一个不利的消息:刘表和孙坚,竟然和解了?瞬间一想,自己就明白了,自己的实力急速的攀升,令其二人心惊胆战了?事实也是确是如此。袁术快速的占据了豫州三州,手下将士已经超过了三十万的将士,而两个只有数万军马的诸侯还在相互对阵?只有白痴才会这么做!
    消息传到南阳,袁术皱起了眉头,急忙召集手下商议对策。
    金碧辉煌地大殿上之,袁术身披紫龙袍(称王之人穿的衣物)高据御案之上,问道:“诸位贤士,刘表与孙坚和解,必然大军向本将之南阳压境。众人可有计策也?”
    手下大将张勋正欲出列时,早见太尉金尚已经出列,跪于丹墀之上,朗声道:“启奏主公,某有应对之策。”
    袁术欣然道:“爱卿请讲。”
    金尚恭声道:“逆贼刘表虽是汉室宗亲,却并无什本事,主公只需派遣一员大将,领数万将士扼守要道,足以应对刘表来犯之敌也。而孙坚与主公之间,相隔刘表二郡,完全不足为虑也。”
    “有理!”袁术欣然道,“张勋听封:命你为横江将军,领大军三万,扼守襄阳与南阳之间的要道,不得放一个敌人进入南阳也!”
    “是,主公!”
    袁术慢慢的坐在主位之上,悠然道:“三郡之中,十万将士训练得怎么样了?”
    袁胤下跪说道:“主公,三位将军已在三郡之中全力训练十万将士。不出月余,就能为主公再次添加十万虎狼之师也。”
    袁术大喜道:“好,如此本将就有了称霸天下的资本了。”
    称霸天下?司马孚瞪大了黑白分明的双眼,不可思议的看了袁术一眼,就连实力最强的董卓都不敢说出这样狂妄的言语。就凭袁术手下区区几个有数之将,数十万毫无战阵可言、战力低下的庸兵,焉能称霸天下焉?
    司马孚是管理袁术治下百姓的大官,却时常有携妻带子的百姓,愿意徒步行走数百里,迁徙至董卓的司隶之中。为何?苛政猛于虎也!袁术为何养得起三十万的将士?那是因为在袁术治下,杂七杂八的税收多的数不可数,老百姓一年所得,几乎有九成交给了袁术,连填饱肚子的能力也没有。但是,原先的南阳之地,可是大汉最富裕的地方,连司隶也只在南阳之下。而现在······
    司马孚慢慢的低下了自己的头,仿佛眼前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与他无关一样。但是他的眼中却充满着深深的忧虑与不安——为家族的忧虑,为自己兄弟亲朋的不安。!~!
    ..
第二百零一节 征战阳平
    “终于到达阳平关下了!”随着一句响亮之计的吼声,一个相貌奇丑、手持铁枪的大将大喝而出,正是徐荣部将文丑!
    徐荣与张绣二将,领四万将士,在阳平关的官路之上,已经耗时五个月有余。wwW。正如徐荣所言,山中蚊蝇滋生、蛇虫横走,四万将士虽是在焚毁山林之后道路上行走,但却受地底的蛇虫叮咬、必然苦不堪言,甚至有数百人身死者也。又因山中酷暑难当,多有中暑之人也。
    但是,在这五月之后,徐荣与张绣二将终于领兵达到了阳平关。
    徐荣向张绣说道:“元锦,(张绣字)若是我等耗时数月于大道之上,浪费人力、财力无数,而今还不能攻占汉中,我等安有脸面回去面见主公也?元锦以为呢?”徐荣语气平静,但言语之中却是不容质疑的命令!
    “徐将军只管下令,张某定协助将军攻占汉中也!”张绣大喝道。
    徐荣远远望着,狭窄的官道犹如蜿蜒成一道长龙,盘旋在群山之中。而山风呼啸,隐隐传来沉闷的虎豹之吼。一只飘扬的旌旗在关上猎猎作响,模糊之中,一个大大的“张”字迎风招展。
    徐荣冷然道:“看来,张鲁早有准备,已经派遣大军屯扎在阳平关之内。”
    “徐将军所言甚是。依末将看来,阳平关中的敌军,不下一万人也。”张绣远远的望了阳平关一眼,皱眉道。
    徐荣淡然道:“无需紧张,大军劳累了五月余,也不急于这数日之间。”
    “传令!大军就地扎营,休息三日!颜良、文丑二将各领三千铁骑,一定要保证大营的安全!”
    “诺!”
    张卫乃是张鲁的弟弟,自然为阳平关的守将,杨昂为副将,阎圃、杨松二人为参军。
    在阳平关,守将府邸之内。众人齐聚一堂,
    张卫首先喝道:“本将欲亲自领大军三千,迎战敌将,以显我汉中将士的虎威也。”
    阎圃急道:“将军不可!董卓此次派遣足足有四万大军,其中就有两万西凉铁骑,将军若是轻易出战,危险之极也。”
    张卫沉思片刻,说道:“不如趁其大军刚到,连夜偷袭,令其全军覆灭也。”
    杨松谏道:“不可!将军,敌将乃是征战数年的老将徐荣,安能不知夜间偷袭之策也?且阳平关之上道路弯曲,极为不利于大军的撤退,而敌军有数万铁骑,行动迅速。将军不可为也。”
    张卫恼怒喝道。“这也不成,那也不成,那你们说怎么办?”张卫重重的哼了一声,不愿再搭理这些文人。
    阎圃微微一笑,说道:“将军不必忧虑也,将军想要在战场之上战胜西凉铁骑,甚为不易。但是西凉铁骑要想攻进阳平关,却是天方夜谭也。”
    阎圃自信一笑:“阳平关之险较之于虎牢关来,亦是更甚一筹。攻虎牢关之时,能有数千人同时攀向城墙。但是阳平关,最多只能有十余人进出,其中的难易程度,不言而喻。将军只需全力守护阳平关,等敌军退军之时,再大军追击,必可获得全胜也。”
    “全胜!”张卫惊呼道。任何人在与董卓大战之时,皆是失败的后果,若是能一战大胜董卓大军,必定能名垂千古,后世称之为一代能将张卫!说不定还能借此称霸天下······
    张卫大喜笑道:“好,就按阎圃说的办!”
    张卫虽然能力不足,却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他迅速的跳上战马,带领部下数千将士,亲自守卫在阳平关口。
    三日的时间转眼而过。这日,寒风冷冽吹过的夕阳,却犹如鲜血一般鲜红、赤血。一朵朵鲜红的云朵,就像是一个艳丽的伤口,挂在了大汉的版图之上。
    而这三日之间,徐荣并不是单单为了让四万将士停下休息,也是为了向当地百姓打听汉中的情势。
    军帐之中,桌椅之上燃起了两只幽幽的烛光,众将冷漠肃然的面孔在幽暗的烛光下,映得格外的肃穆。军帐内的气氛直让人喘不过气来。
    徐荣严肃的说道:“三日之间,我与众将亲自查看阳平关之险状。阳平关之险,本将并不再想多说。而攻入阳平关,汉中再无屏障可阻挡我军,如此,汉中之地几乎就在手中也。众将可有办法攻进阳平关焉?”
    张绣谏道:“徐将军,末将闻言五斗米教之教众,对其五斗米教创派教主——张天师,甚是恭敬,若是我等派将士辱骂其天师,或许能逼其下关大战。而驻守阳平关的,乃是张鲁的弟弟。此人对张天师极为恭敬,而张卫乃是极为冲动之人,末将有九成把握,其会挥师与我等决战沙场。而我等大军消灭了其军之后,在一拥而上,定可一举拿下阳平关也。”
    徐荣点头道:“不错,本将亦有此耳闻。不过阎圃此人甚有谋略,恐怕并不能让我等轻易的攻进阳平关也。”
    众将尽皆默然。
    “传令三军!明日一早,列阵进攻阳平关!”
    “诺!”
    亦日,三千铁骑列阵于阳平关外,即使面对的是险峻如刀的阳平关,众将士亦是战意高昂,没有丝毫的却意。三千将士紧紧握住了手中的钢刀,神色刚毅,冰冷的目光中俱是肆意的杀机,凌厉的杀气犹如嗜血的猛虎,直冲向巍峨险峻的阳平关。
    张卫遥遥望下山脚之下的数千西凉铁骑,冷笑道:“什么董卓的大将,也不过是一介跳梁小丑罢了。想凭这数千将士,就妄想攻下阳平关,简直是做梦!”张卫手下的将士俱是大笑,直拍张卫的马屁。张卫更是肆意的大笑,数人尖锐的笑声不断在山谷之中回荡。
    一个西凉铁骑快速穿越于山谷之中,来到了阳平关之下,朗声喝道:“大汉丞相董卓令,汉中太守张鲁、汉中士族与众将士仔细听着:丞相亲言,在本相大军到达之前,若是没有归顺于本相,待本相大军打破阳平关之日,就是汉中士族,五斗米教全灭之时。若原归顺,本相亦可网开一面,放你等一条生路!是生是死,就等汉中之士一决!”
    这个西凉将士朗朗的声响,回转于阳平关的山谷之中。整个关口的将士都明晰的听到了他的声响。汉中阳平关,将士们都相互窃窃私语:
    “大汉丞相?官位比我们张天师还大?”
    “放屁!张天师才是最大的。”
    “不错,张天师才是我们的救星。董卓算是什么?西凉铁骑又算什么?”
    相对于将士的豪言壮志,杨昂、杨松等人心中却巨惊无比,这可是董卓亲自下令的格杀令!杨家乃是汉中的大氏族,族中男女,加上家奴足足有五千人,若是阳平关不甚被董卓攻破,他们杨家岂不是立刻覆灭?董卓杀害洛阳士族的血案还在耳边流传,血性之气仿佛就在自己眼前······冷汗慢慢滴下了他们的下颚,而他们却不得而知也。
    驻守于阳平关的,还有汉中士族的暗探,他们并不是来帮助张卫守护关口的,而是时刻替士族们传递前阵消息的,令汉中士族有足够的准备的时间,以望还有最后的机会!瞬间就有数十人,向汉中腹地行去。
    张卫狠狠的向前跨了一步,暴喝道:“董卓匹夫!凭你微末之能,也敢妄图称霸天下?真是不自量力!”
    张卫向传令兵大喝道:“替本将告诉你等将军,有本将在阳平郡一日,他董卓就不可能侵占汉中!汉中乃是我教五斗米传教之地,焉会让董卓此等武夫随意占领也?”
    阎圃闻言,怕张卫做出蠢事,马上出府,赶到阳平关关口,正好听到张卫的豪言壮语,心中若为满意,暗道:“没想到,张卫还有这等豪情。看来,阳平关算是没有任何问题了。”其实,阎圃对张卫担任阳平关守将还是很不放心的。不过现在,还算得上是略微满意吧。
    传令兵冷笑道:“凭你也能挡住丞相的脚步,不自量力!系好你项上的首级,等着本将亲自斩下你的狗头!不过你的话,我还是会亲自向将军禀告的。”而此人,这是董卓之侄——董璜!只见董璜重重的一拍马尾,迅速的向山下疾驰而去。(在窄小的山道之中穿梭,乃是一件极为考验马术的事情)
    张卫喝道:“原来还是个将军!若是早知,本将定亲自斩下其首级。哼,让他逃过一劫!”
    董璜将事情的全部经过,一字不漏的向徐荣等将禀报。张绣狠狠“哼”了一声。颜良与文丑杀气凛然,眼中杀机毕lou。徐荣冷喝道:“无需理会许多,张卫只不过是一介莽夫。其凭借阳平关阻挡我军,算不得什么大本事。我等依计行事便可!”
    “诺!”!~!
    ..
第二百零二节 张卫守关
    烈炎的中午,太阳火辣辣的毒炽着整个大地。wWW。虽然已是秋季,但这日的阳光依旧毒辣无比。
    阳平关下,三千锋利战刀闪现着幽冷的光晕,却映寒了炎烈的太阳。一朵白云拂过炽烈的阳光,好像也是在为太阳遮挡幽冷的杀机。
    幽寒的冷风从山谷之间扫过,发出呜呜的声音,令人不竟有毛骨悚然之感!
    数十人跨马快速奔向了阳平关外,下马休闲的坐卧于小道之上,朗声笑道:
    “听说,这个五斗米教可了不得!”
    “怎么个了不得法?”
    “当年他们的开宗老祖张凌,为了五斗米而折腰。下跪,还给人叫老爷呢?”
    “怪不得会称为五斗米教呢,原来如此。”众人恍然大悟道。
    张卫闻言大喝道:“我家祖师,乃是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你等休要胡言乱语!不然休怪本将手中的宝剑!”张卫宝剑遥指这数十西凉将士,暴喝道。
    其中一骑大笑道:“你们可知道,为什么张鲁能当上汉中太守吗?”
    “哦?难道其中还有什么特别的情节?”一人大惊道。
    “张鲁原为一介道人,能为一方太守,其中自然有些道理。”这人继续说道,“话说张鲁之母,乃是一个美貌异常的妇人,正巧被刘焉发现,收纳为妾,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