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粱三国-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奇正在大厅处接待前来贺喜的大臣,当蔡琰这么想时禁不住打了一个寒颤。嘀咕道,唉,不知道那家的小姑娘又在想念本哥哥了。
    现在王府的大厅再次挤满了人群,不过这回可不是来参加会议的,而是上门来道喜的。
    忠心的臣子,最怕的就是主公后继无人。而今天王奇的臣子中,包括郑浑和马钧他们,都送来了滋补之物。从这一点看,王奇的臣子都还算是比较忠心的。
    如果说本来还有人觉得王奇太年青,不足以担当王允继承人。那么现在,在听说蔡琰怀孕之后,就不再有任何的反对了。让他们怀疑王奇本身的能力,他们就算自视再高,也不敢对名满天下的王季云质疑。
    在古代的人眼中,冠礼之类的成人礼虽然很重要,但是它的实际意义却并不是很大,对于他们来说,生孩子当父亲,开始养家糊口了,这就算是成人了。那怕你此时只有十五六岁,只要你已经当爹了,那你周围的人,就会正式的把你当一个成年人。但如果你已经二十多岁了,却并没有子嗣,那你的父母也还是会把你当一个小孩子来看。
    王奇看着堆在大厅外的众多礼品,顿时觉得有点无奈。豫州现在是中原第一大州,豫州的官员无疑也是最富裕的官员,听到主公即将后继有人,当然愿意多赠送一些礼品了。但是怀孕的可只有蔡琰一人,根本就不可能让蔡琰一个人吃下去。王奇心中有点觉得好笑,难道要我像后世的某些官员一样,前门收了礼品,后门又转手把东西卖了。这么多礼品,应该能卖很大一笔钱吧?我是不是可以考虑再继续收礼……
    “主公在考虑何事呢!”治中从事荀彧显然以为王奇在考虑什么国家大事。
    “哦!是文若呀,我正在考虑如何才能让洛阳恢复昔日的繁华呢!”王奇忙给自己找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心中也暗暗觉得好笑;是不是高兴过头了;竟然会有这样的想法!
    “是呀!洛阳现在毕竟还是不如以前了,如果没有特殊的手段,根本就不可能恢复到昔日的繁华呀!”荀彧点头赞同道。
    “文若有什么好的主意吗?”王奇知道荀彧的才能,在政治上,他绝对是一个谋略上的郭嘉。
    “主公!荀彧以为……”荀彧顿了顿,并没有把话说出来。
    王奇看到荀彧的神色,就是知道他在顾忌自己是不是真正的信任他。
    当初作为荀氏子弟中最杰出的人物,荀彧也是和他的叔父持同一立场,认为王允不应该废长立幼让王奇当继承人。后来虽然放弃了这一主张,但荀彧对于王奇是不是真的不在意荀氏当时的表现,并没有把握。特别是昨天将自己转任为治中从事一职,荀彧也知道这是真正的提升了自己职权,但俸禄和品级却是降低了,特别是王奇又任命了陈家的陈谌陈季方为太守,就不得不让荀彧有所怀疑了。
    陈家和荀家同为颍川的两大家族,在很多时候都是持同一立场的,但并不是表示他们之间没有矛盾。实际上,在清除了共同敌人后,两家的矛盾还是很尖锐的。就像这一次,同样支持王家,陈家是历来支持合法继承人王奇的,荀家在刚开始却是反对王奇继承的。现在荀氏的大官变少了,陈家的实际掌控人员却增加了。这就不得不让荀彧这样谨慎的文人猜疑,认为王奇是意欲扶持陈家来打击荀家。
    “文若!我将亲信的治中从事一职授予你,难道那还觉得我不够信任你吗!”王奇知道现在可不能让荀彧给误会了。
    治中从事只是州牧的属官,其品级和俸禄当然不如身为一方诸侯的太守了。但同样的,作为王奇的直属官员,他完全可以以王奇的名义指挥这些王奇麾下的太守,不管怎么样,他已经算是王奇的亲信属官了,真正实权算是提升了。想通了这一点,荀彧再也没有了顾忌,直接说道:
    “主公!实在是荀彧的计策太过于放肆了!”不等王奇开口,荀彧继续说道:“臣下的建议就是,将许昌的富户豪门全都迁到洛阳去!反正主公迎回天子之后,肯定少不得到京师任职,到时也可以不将许昌作为治所!”
    王奇听了的确吓了一跳,竟然是让自己把老巢和根本迁走!
    王奇也不是没想过把治所迁到洛阳,但作为自己的老巢,王奇可从来没想过放弃。当然也就没想过要把富户都迁走了。这可是动摇根本的事情呀。
    但王奇还是从荀彧的话中听出了一丝意思,那就是希望   自己在迎回天子后,能够掌控朝政。想到这里,王奇就有点不明白了,荀氏作为党人一族,虽然反对宦官利用天子的职权干坏事,但也同样反对外戚大臣篡权呀。
    “文若!我能否留在京师并不一定,如果不行的话,那我不是无家可回了吗?”王奇想试一试荀彧的底线。
    很显然,荀彧也领会了王奇的意思,犹豫了一下,直接轻声道:
    “荀彧拜读过主公的大作,认为有主公这样的人来主持一个议会,比较符合天下士子的利益!”
    王奇知道了,他们还是和关羽一样不愿意放弃皇帝,但是如果皇帝想继续打击党人士子的话,那他们就愿意支持王奇这样的人来限制皇权。
    王奇心中好笑,先是一个真正为自己好的戏志才,想让自己在内部实行立宪制,现又有一个荀彧,想让自己给大汉来一个君主立宪制。自己提出那种制度,只不过是为千秋万代之后考虑,现在只是想培养一下民主气氛而已,他们还真以为自己是想现在就实行这种制度了,汉末的文人怎么都开放到这种程度了!
    “好吧!我再询问一下其他人的意见,不过先迁一部分富户过去到是没问题!”王奇对这个提议还是有点心动的。
    荀彧看王奇这样说,也了解了王奇的意思。只要王奇不怪罪自己出这个忤逆的主意,他就已经很高兴了。就算不采纳也没关系,至少王奇是一个能真正信任大臣的人。

第一百十一章 三月征战
    王奇派到上党的使者已经随杨修一起出发了,出使的是现在比较清闲的功曹从事荀谌荀友若。
    随行还有大量高档次的礼物了,只是里面都是一些送给吕布和公卿的琉璃器,上等茶叶,文房四宝,精致折扇之类的高价值物品,没有任何有助吕布提升他军力的战略物资。
    对于能担负这样一个大任,荀谌还是很高兴的。毕竟,如果成功的说服吕布将天子送回京师的话,那他的功劳可是无可比拟的。虽然他内心也知道这个可能性不大。
    就在荀谌出发后没多久,初平二年动乱征战的局面也正式开始了。
    王奇没想到,最先动手的竟然是东郡的曹操。
    初平二年二月,当王奇手下的太守们回到驻地没几天,曹操出兵向东平动武的消息就传到了王奇的府中。
    曹操其实也很无奈,春天还没开始,他的存粮就已经吃完了。东郡毕竟只是一个小郡,曹操刚开始的重税政策赶走了很大一批人,现在能养个两万人马就不错了。一下子扩军三万,再加上原来在陈留招的几千人马,已经拥有了近四万人马,东郡存粮本来就已经被讨董耗得差不多了,现在自然供应不上了。
    周围的几个郡县中,冀州的韩馥实力强大,曹操还惹不起;陈留的张邈素来有恩于自己,当然也不好动手;济阴郡人口是不少,但是实力也较强,再则她靠近讨董前线,存粮也差不多。算来算去,也只有人口较少,但尚有存粮的东平国是最佳动手对象,加上以前的一些布置,所以曹操最终选择了向东平动手。
    当然,老巢东郡虽然跑了不少人,但经过曹操半年多的治理,还是有了较大的实力,尤其是濮阳,境内水运及交通相当发达,深具商业、战略价值之地,所以曹操还是留下了最亲信的夏侯兄弟驻守,自己则是亲自带了两万五千新老士卒,在找了一个东平相不善待东平王的借口后,出兵进入了东平境内。
    随后,从遥远的燕北大地也传来了过时的消息,在去年下半年,互相忍不住的幽州牧刘虞和北平太守公孙瓒终于出手了。刘虞占着兵多地广的优势,一次就出动了正规军和非正规军共十万人,而公孙瓒却只有一万精兵,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以武勇著称的公孙瓒获胜,刘虞兵败被杀。经过这一场战役,公孙瓒的威名开始传遍天下,也算是消除了当年名声不如王奇的遗憾。
    初平二年,公孙瓒自领幽州牧,收笼刘虞的几万残兵,日夜备战,随时准备南下攻击冀州。但刘虞在幽州素有仁义之名,公孙瓒打下幽州后,不但没有采取好的措施来安抚民众,反而广集粮草,多备军马,一副穷兵黩武的样子。民众们想想以前的好,再想想现在的苦,在一些忠于刘虞的名士鼓动下,已经有了反抗的准备。
    这些不过是远处的变化,王奇虽然还是在关注,但也并没放多少心思在上面。在自己的周边起战事之前,王奇还得赶紧趁机把他的部队编制完成。
    王奇带来了长安之战后的四万人马,加上原来颍川驻守的近四万步兵,王奇现在手中可以直接动用的有近八万人,其中三万是精锐的弓骑兵。两万弓骑已经按照王奇的吩咐正式换上了牛皮甲,而最精锐的一万,也基本上可以装备新式的铠甲了。
    王奇将这三万人分成三个万人队,两个普通精锐,分别由关羽和徐晃率领。经过贾诩的一番游说,再加上关羽从旁的鼓动,徐晃已经正式人王奇为主了。那个最精锐的万人队,则是由王奇自己亲自任统领,赵风,夏侯兰为副。王奇做事喜欢留后路,当然不会将所有的部队都交给别人了。
    颍川的那四万步兵,虽然一直由徐庶在训练,但是毕竟不够精锐,王奇出于精兵简政的考虑,决定对其进行筛选,将其中的五千老弱淘汰,但又挑出其中最精锐的五千人,先期装配作坊生产的全身甲,成为重步兵。剩下的三万人则是成为半身甲轻步兵,他们在王奇这儿是轻步兵,但到了别的诸侯那里,可算是重步兵了。
    五千重步兵暂时只能交给最猛的张飞统帅了,让他的好友许褚看了颇为眼红。至于三万轻步兵,也被王奇分为三个万人队,一个万人队交给颍川太守陈纪,成为颍川守军,另外两个万人队则分别交给武安国和徐荣统帅。
    本来按照王奇的意思,还准备组建几个新的兵种。但现在即将开战,只得试验性的将长安战后回来的一万人组建了几个千人队。
    挑出两千轻步兵,每人配备一捆短小的投枪,组成标枪营;挑出两千人配备钩镰枪组成陷马营;挑出两千人配备马钧根据王奇设计制造的双发连弩,组成连弩营;挑出两千人配备飞抓绳索等特殊器械,组成特种营;挑出两千人配备短刀小盾轻便甲,组成山地营。前面两支部队主要是试验步兵对付骑兵,后面两支则是试验特殊环境的步兵作战。这些兵种都是试验性质的,也就没有安排正式的统帅。
    到是两千重骑兵的人选不好找,弓骑兵大都身材不是特别强壮,而且也不愿意转职,让王奇本来的打算落空了。豫州本来的五千骑兵,则是被派到了程昱的鲁国。王奇发现他竟然找不到好的骑兵。本着只要精锐的原则,王奇放弃了临时组建一支的打算,反正马上就要打通和张辽的联系了,到时从他残余的两万多骑兵中挑个两千人应该没问题。
    王奇的步兵没来得及全部换装制式铠甲,当步兵的第一批一千套全身甲随同最后一批半身甲送到军营时,出使襄阳的石广元回来了。随同还带来了一个袁术大规模动员士兵,准备向豫州开战的消息。
    本来他早就可以回来了,那想到到了宛城附近,却得到消息说袁术已经封锁了通往颍川的道路。并且开始大规模召集兵卒,一副随时准备动武的样子。
    石广元不敢怠慢,打听清除袁术的确准备对豫州动手后,就匆匆的绕道汝南,回到了颍川。
    王奇早就得到袁术备战的消息,对于石广元的回报也不惊讶,他到是对石广元的襄阳之行更感兴趣。
    “广元见到刘景升,商谈抗袁之事有何结果!”在下令全军备战之后,王奇立刻就开始询问起石广元结盟的事宜来。
    石广元对于王奇没有先问黄月英的事情,感到很欣慰。主公果然是以事业为重呀。
    “主公!刘景升颇有才干,已经答应与我军结盟,准照主公吩咐,双方的盟约文书在此!”石广元递上了一卷文书。
    这应该算是历史上第一份正规的结盟条约吧。
    王奇也是从韩遂轻易背弃盟约一事才想到这一点的。在汉末三国,信义制度在诸侯之间几乎完全被人所背弃,经常是今天结盟,明天就翻脸。当然,正因为这个时候信义的沦落,重信义才会被人所敬佩,信义精神反而被人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
    诸侯之所以经常背弃盟约,主要的当然是利益所驱,但没有正式文件约束也是一大原因。彼此的口头约定,哪怕有相应的文书记录,这种自己单方面写的记录,并不能作为正大光明的佐证。除非有正式的盟约见证人或其他什么的,这种结盟才稍微牢固一点。
    王奇用双方君主签署的书面条约来作为盟约的见证,无疑比口头盟约要牢固了很多。不过也并没什么实际约束力。只是这种条约形式现在才刚刚出现,震慑力还比较强,王奇到不怕这个重名誉的刘表会轻易背弃。
    接过盟约大致的看了一下。条约的内容很简单,它可不像近代中国的条约那样不公平,上面的约定还是很合理的。政治上互为盟友,共同进退;军事上攻守互助,一致对敌;经济上互通商贸,免征关税。当然,具体的措施,是由颍川书院派出的学生和荆州官员们商谈后,以附约形式,在里面作相应的规定。
    王奇看了条约后,发现大致上是很公平,但其中经济上却是自己一方占了很大的便宜。比如说,双方免征对方的进口关税。那时豫州输入荆州的商品,大概是荆州的十来倍。这一免征,豫州没免多少,荆州可是少了很大的一笔收益。
    “广元!这条约签得容易吗?呵呵,我看我们好像占了不少便宜呀!”荆州才智之士颇多,不应该会犯这种小错呀。
    “呵呵呵!回主公!条约签得是很难,但是里面我们占便宜的部分,却反而是谈得最容易的!”石广元笑道。
    “哦!这是为何?”王奇对此很感兴趣。
    石广元见王奇对自己的此行如此重视,当然也很高兴了,当下就把襄阳之行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就连自己和水镜山庄发生的争论也直言不讳的讲了出来。
    石广元日夜兼程的感到襄阳,却刚好是过完年的时节。
    此时荆州的主要官员肯定还在自己家待着,石广元也没有急着去见刘表,而是到了好友水镜先生司马徽的的水镜山庄拜访。一是看望一下旧友,谈谈别后事宜,二是想探寻一下刘表和他的大臣们的底细,便于在谈判时掌握主动。
    司马徽的水镜书院在王奇的资金支持下,很快就成为了襄阳的第一大书院,襄阳的豪门富户纷纷将自的子弟送到书院中就读。到了现在,水镜书院在襄阳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石广元很快就从司马徽众人口中了解到了荆州众官员的情况,而司马徽等人也从石广元口中得知了王奇的一些事情。
    对于王奇的才能,司马徽众人已经是自愧不如了。对王奇提出的自由主义言论也颇为赞同,到是那个君主立宪,书院的众人研究了好几年,都没法达成共识。黄承彦和庞德公对这个东西颇为感兴趣,觉得是一个开创性之举,若真能实施,则是国家之大幸;而司马徽,崔州平,孟公威众人,则认为君不君,臣不臣,乱天下则必此也。
    当听到石广元也是赞成此限制王权时,众人各有反映,庞德公是认为找到了知音,司马徽则认为石广元毒害已深,甚至劝他就留在书院,不要回豫州。至于黄承彦,王奇是他的未来女婿,当然不好多作评价了,只是暗中表示支持石广元。反正几人都是君子之交,不可能轻易翻脸。
    到是在和刘表商谈时遇上了一点小麻烦。
    对于和王奇结盟一事,刘表本人还是非常重视的,不但亲自接见了石广元,还特地派了蒯良蒯越两位大臣和石广元商量结盟事宜。又委派了幕僚傅巽前去商谈通商之事。
    对于石广元提出的合兵攻击袁术,蒯良蒯越都很赞同,但对于石广元说的两家以各自打下的领土为界,两人显然无法接受,特别是蒯良,认为南阳是荆州的领地,绝不可能让给王奇,甚至说如此根本不必再谈。蒯越还好一点,只是说荆州愿意出钱粮将王奇军打下的地赎回来。
    南阳历来是荆州最繁华的最富庶的地方,现在袁术的实力可是和拥有整个荆南的刘表相差无几,如果真要打的话,刘表绝对不可能轻易的战胜袁术,甚至还有可能输给穷兵黩武的袁术。石广元不是无能之辈,利用水镜山庄的来的情报,他知道刘表极为宠信小舅子蔡瑁,马上就请和蔡家是女婿的黄承彦引荐,拜访了蔡瑁。利用王奇和黄月英有婚约一事,请蔡瑁在刘表面前美言几句。蔡瑁当然是爽快的答应了,虽然不知道他最后是怎么规劝刘表的,反正刘表最后大致同意了这一条件,只是改为地盘和官员可以由王奇管理,但是每年还是得上交一半赋税给荆州。
    石广元早就得到过王奇的授意,只要答应地盘归豫州就行,就算赋税全归刘表也没什么大的问题。战争打的就是人口和资源,南阳这两样都不缺,王奇看重的就是这一点。
    也许蔡瑁出的不是什么很好的主意吧,当石广元提出要签书面条约时,刘表的脸色显然有点尴尬。但是碍于面子,他最后还是和石广元一起乖乖的在上面签了字。
    到是傅巽那边的商谈很容易,豫州这边参加的是石广元从颍川书院下院带走的商务生,他们都学过王奇的所谓谈判技巧,在和傅巽谈判的时候,当然是耍尽滑头了。那傅巽本来就是一个文人,让他来谈判这些他认为十分低贱的商业事务,难免就有几分不在心,迷迷糊糊的就完全接受了那帮学生们提出的看似公平的条约。刘表对于这个也不关心,当然是照章接受了。
    作为条约后续的换文工作,这位还不知道自己犯错了的傅巽又被派来带回经过王奇签署的正式条约。
    王奇知道傅巽这样的人的本事,对他十分客气,热情的接待了他,还以厚金馈赠,请他在刘表那儿多多替自己美言几句。傅巽也不是很有骨气的文人,对于这样的好事当然也乐于接受了。
    等到送走了傅巽,王奇的军队也正式集结完毕了。
    初平二年三月,本来应该正是春暖花开,开始春耕的时候。但因为袁术的来犯,王奇不得不把军屯春耕延后了。
    实际上,王奇现在并不想和袁术全面开战。一旦全面开战,以袁术的实力,王奇根本不可能在一两个月内消灭他。如果计略成功的话,也许只要半年就行,但如果不成功的话,拖上几年也有可能。
    对于王奇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迎回汉帝。所以王奇打算,和袁术交战,狠狠的打一仗,将他打痛,将他打怕,只用一仗,今后就让不敢再轻易攻击颍川。自己也好腾出手来对付北方的威胁。所以这一次,除了留下一万颍川守军防备陈留,其余的六万五千,全都被王奇派上了战场。
    三月中旬,经过短暂的赶路,近六万大军已经兵分两路,赶到了和南阳交界的昆阳,父城两县。
    之所以分开,那也是因为情报显示,袁术军现在兵分两路,分别驻扎在和昆阳相邻的叶县,和父城相邻的鲁阳。
    本来王奇完全可以直接进攻,利用集中的优势来个各个击破,但是现在袁术还没有主动动手,为了名声考虑,王奇决定分兵迎之,等他动手了,自己才正式的还击。为此,他还将南阳方向的两县居民后撤了很大一部分,坚壁清野,迎接袁术军。
    所有的情报显示,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第一百十二章 孙坚被俘
    鲁阳袁术营中,孙坚正端坐在自己的偏帐中。
    他这一路的领军大将是桥蕤,孙坚虽然被袁术任命为了副手,但从来没把真正的军队指挥权交给过他。这一次两路大军出征颍川,一路四万人,以张勋为帅,雷薄,陈兰为副,年仅十六的孙策亦随军;一路三万五千人,以桥蕤为帅,孙坚为副,程普等将随军。除了第一猛将纪灵被派去防守襄阳了,袁术军其余的大将可以说是悉数出动了。
    这一次袁术算下足了本钱,在讨董回来以后,他就已经新征了三万士卒,使南阳的士卒总数达到六万。这次临时征召了五万士卒,还将他们全都派上了前线。对于攻打颍川一事,他可是不惜血本了。这么连续大规模的征兵,即使在人口超过两百万的南阳,也是比较重的,南阳民众已经有很大的抱怨了。
    “主公!”一身铁甲的程普从章外走进来。
    正在烛光下读书的孙坚抬起头来,对着程普笑道:
    “哦!是德谋呀!这么晚了还有怎么还不睡,有什么事吗?”
    “主公!”程普对孙见抱了抱拳,犹豫了一下,沉声道:
    “我们就任由那袁术当枪使吗?那厮竟然将少将军作为人质押在张勋军中,如此不信任主公,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现在还叫我们担当那个擅自进攻颍川的罪名!主公难道一点也不准备反抗吗?”
    孙坚听到程普说将少将军作为人质时眼中顿时历芒一闪,但随即归于平静,淡淡的道:
    “德谋呀!我们现在寄人篱下,被人当枪使也是应该的!至于策儿,他虽年轻,但已经有了我的七成功夫,一般的小战还伤不了他,刚好让锻炼他一下!”
    程普听孙坚说的这么平静,再想想当初就是因为自己的无能,将那两万兵马全都丢在了汜水关,才弄得自己的主公不得不寄人篱下。顿时忍不住又对着孙坚跪了下来:
    “主公……”
    “呵呵!怎么又来了,德谋快快起来!我早说过了,那事不怪你!”孙坚说着把程普扶了起来。
    “主公如此善待程普,程普就是肝脑涂地,也没法报答主公的恩情!”程普十分感动。
    “好了!德谋快去休息吧!明天我们还要出战呢!”孙坚笑道。
    目光却已经看向了帐外。
    明天,自己就要“擅自”进入颍川了!
    想想当初袁术提到颍川的富庶时露出的贪婪目光,孙坚就觉得有点好笑。颍川是那么好打的吗?先不说王奇的本事,就是他手下的那些才智之士,又岂是身旁主帐中的那人可以比的。
    最后一批生还探子传来的消息显示,王奇军现在已经兵分两路驻扎在昆阳,父城两县。而自己却还要按照袁术当初的设定的计谋那样偷袭父城。孙坚实在是有点无奈,没有好的使枪手,想当一杆好枪都不行呀!看来,命运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行!
    想想自己的老家吴郡富春,那里应该是东山再起的好地方。自己也许应该找个机会从袁术那儿借一点兵,以给他经略扬州为名,回去发展自己的势力。
    此时的父城王奇军大营内,王奇正在接待一位特地从洛阳赶来的青年。
    “黄叙,你怎么来了?洛阳没什么事吧?”王奇稍微不放心的问眼前风尘仆仆的青年将领。
    从他的穿着打扮看,王奇已经肯定只是行路匆忙所致,并没有经过什么战斗,但王奇还是难免有几分不放心。现在可是多事之秋,吕布和袁绍都有可能袭击洛阳。
    “回主公!洛阳一切安好,是家父听说听说主公即将和袁术开战,怕我军不熟悉地利,特遣黄叙前来相助!”黄叙喝了一口水回禀道。
    “哦!如此真是太好了!呵呵!到时还要劳烦你了!”王奇笑道。
    他对于黄叙说的并不是太在意,这次又不准备主动攻入南阳,颍川的地理自然有本地人作向导,用到黄叙的可能性不大。
    旁边随军的郭嘉听了,却是眼睛一亮,也许,这次活捉当地方的大将也不是没可能呢。
    颍川多山地丘陵,昆阳和父城就坐落在伏牛山脉上。按照王奇和郭嘉他们设定的作战形式,就是先将不熟悉地理的南阳袁术军引入丘陵山地中,豫州军再以伏兵的形式将他们消灭。
    第二天一大早,孙坚就和程普黄盖一起带了五百骑兵出发了。
    这次袁术总共出动了三千骑兵,现在桥蕤一次性派给孙坚五百骑兵,也算比较在意孙坚的安危了。
    从鲁阳到父城骑马不到一天的距离,按照原计划,是由孙坚假扮的盗贼袭击父城县的村落,再吸引颍川军入境追击,到时袁术就可以以回击为由,正式进攻颍川了。只是现在王奇已经把靠近南阳那边的村落全撤空了,孙坚他们跑了半天也没找到一个人影。
    “主公!我看那王奇是已经把这边的村庄都撤空了,这如何是好?”程普向孙坚问道。
    孙坚无奈苦笑道:
    “这韩胤出的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主意,偏偏那袁术却十分赞赏!唉,我们如果空手回去的,只会白白挨桥蕤的训斥,还是再往前一点,去探探王奇的本阵大军吧!如果能探到一点有用的情报,就能弥补没把王奇军吸引过去的过失了!”
    王奇军不缺马,他到父城后就派出了大量的侦骑。孙坚却只有五百士卒,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当然不可能再派出大量的战马当探子了,区区几名探子,也没法跟王奇军专业的探子比较。孙坚的队伍一进入颍川,就已经被王奇军的侦骑跟上了,而孙坚却还不知道。
    “哼!这些盗贼定是袁术军假扮的,目的是想利用打劫村寨来吸引我军追击,到时他们可以名正言顺的宣战!”郭嘉听了探子的回报冷笑道。
    “主公!夏侯兰愿带一千兵马将这些袁军贼子给擒回来!”夏侯兰请命道。
    “呵呵!夏侯校尉虽勇,但只凭一千兵马就想要擒江东猛虎,恐怕还是有点困难呀!”王奇笑道。
    夏侯兰眉毛一扬,就准备说几句不怕死之类的话。
    “夏侯校尉莫急,你若真想和孙坚过招,马上就会有机会了!”郭嘉开口道。
    “哦!奉孝可是准备设伏擒拿孙坚?”王奇问道。
    “如果那人真是孙坚的话,以他的胆识,肯定会前来探营,到时设伏擒他应该不成问题!”郭嘉摸摸胡须道。
    “呵呵呵!袁术手下众将中,也唯有孙坚和纪灵有点武勇的样子,现在纪灵在防备襄阳。符合探子所说的,也就只有孙坚此人了!”王奇笑道。
    “如此就好!”郭嘉笑道。
    他和孙坚只见过几次,但对孙坚的脾气还是有点了解的。
    夜静悄悄的。
    偶尔响起的老鸦叫声,让夜色平添一丝诡秘。
    孙坚潜藏踪迹,亲自带着那五百骑士来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