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粱三国-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造纸在目前是一个利润非常丰厚的行业,如果在整个大汉境内出售的话,估计每年可盈利五百万钱。只是如果自己在洛阳大肆赚钱,不知道会不会引起有些人的眼红,特别是自己的父亲王允一直和宦官们不对头,如果到时这些阉人们在灵帝面前一挑拨,说不定还真有可能把自己的造纸作坊给没收了。与其这样,那还不如自己干脆主动把造纸术秘方献出一份交给汉灵帝,那还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一点什么特别的好处。
待王允上朝回来,王奇就把事情给王允讲了。王允听了以后觉得有理,反正他也没把这点小钱放在眼里(他还以为每年最多也就收个几十万钱罢了)。于是就马上代王奇上表给灵帝,称愿意把造纸术无偿献给灵帝。
灵帝接了王允的表以后大乐。原来灵帝当皇帝不行,对经商却颇为在行,退朝以后就想到了造纸这一行业的巨额利润,心里暗暗后悔没找王允要点孝敬。此时见了王允的表以后怎能不大乐呢。
要说灵帝还真是个当商人的料,他见王奇既然将造纸秘方献上,那自己怎么的也得有所表示。遂叫小黄门前去王府传旨,封王奇为关内侯,迁王允为尚书。
听闻王奇小小年纪就得以封侯,曹操袁绍蔡邕杨赐等一帮好友亲朋纷纷上门前来祝贺。杨赐还特地开蔡邕的玩笑说:
“怎么样,伯喈?我这个媒人做得不错吧!小武小小年纪就封候,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哪!”
蔡邕听了也不介意,反而真的夸王奇道:
“小武造出此白纸,对传播儒术,教化万民,功莫大焉!”
王奇听了却心下不爽,只因为这关内侯是汉朝二十等候爵里,第十九等的爵位,空有爵位而无食邑。本来他以为这五百万钱至少可以买个州刺史当当了,怎么也得封他为列侯吧。没想到只得了个关内侯,汉灵帝果然是一毛不拔呀!
(下一章将是《七星宝刀》)
第七章 七星宝刀
祝贺的人群络绎不绝,几天后,连王奇远在颍川三个哥哥也赶来了。一路风尘仆仆,还来不及洗刷,王允就把三人拉进了书房。足足过了一顿饭的功夫,四人才一起出来。只是几个人看王奇的目光让王奇觉得有些毛骨悚然,就好像是在看鲜美的食物似的。
当晚的家宴结束后,王允把四个儿子都叫进了书房。几人跪坐已定,王允注视着面前的四个儿子:长子王盖,由于还没有出仕,所以穿的还只是一身华丽的布衣,头戴文士巾,面白留须,已经结婚了,今年刚给自己添了一个孙子;次子王景、三子王定都是和他们大哥一样的装扮,只是两人刚行冠礼,还没开始留须;坐在最下首的是自己的小儿子,年纪最小,却成就最大,是在座的人中唯一一个紫袍加身的人。想想不由老怀大慰,说道:“好!好!”
径直转身,取下放在书柜上的一个有一米长的黑色木匣,放在自己面前。沉声对王奇说道:
“王奇!你上前来!”
那威严的声音,头一次让王奇感觉到了这个炎汉重臣的威严。赶忙上前一步在王允身前跪下。心想,你该不会是有什么宝物要传给我吧,只是就算要给我东西也不用这么庄严吗,把我吓了一跳。
王允此时显然是被面前的木匣所吸引了,没注意到王奇的不快,只顾深情的抚摸着那个黑色木匣也不管王奇还跪在面前。过了好一会,才看了王奇一眼,缓缓的打开了木匣。
木匣刚一打开,王奇就发现有一丝微光从匣子里传出来,心中不禁一动。待木匣完全打开,看着躺在匣子里的那把古朴美观的宝刀,王奇知道自己的猜测对了,这就是那把三国第一神兵……七星宝刀。只是跟想象当中的样子有点不一样,本来以为七星宝刀怎么也应该是宝石从头镶到尾吗,可眼前的宝刀固然在露出的刀柄上镶了几颗小小的宝石,还在油灯下微微发光,可那刀鞘却是黑乎乎的一片,连点花纹都没有。王奇还在怀疑,王允已经开始说话了:
“王奇!我谨以王家第十三代家主的身份将传家之宝……七星宝刀传于你,望你今后能带领王家精忠报国,保我大汉。同时也能光宗耀祖,荣我门楣。”
“啊!”王奇愣住了。听这意思似乎是准备把家主这一个位子传给自己。王允虽然对家主这个位子很在意,只是他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如果自己接了这个位子,他们会不会怀恨在心能。要是到时候他们故意作弄自己,以自己现在的情况,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吗!刚准备推辞,王允已经催道:
“还不快接着!”
看看眼前的宝刀,想想还实在是无法抗拒它的吸引。王奇最终还是接过了宝刀,只是嘴上还推辞道:
“父亲为何不把七星宝刀传给哥哥们呢?”
“你能面对这样的宝物还能想到你的哥哥们,为父甚是欣慰哪!放心好了!我们王家历来没有传长传嫡的规矩。呵呵!当年为父也不是长子。”看来王允也为自己能传到七星宝刀而自豪。
旁别的大哥已经开始替王允解释了:
“今天下午,父亲已经找我们谈过了。我们都认为你的才华远胜我们,愿意支持你当下一任家主。”
一边的二哥三哥也笑道:
“你就接着吧!我们会支持你的!”
王奇听他们这样说,知道他们是真的支持自己的。遂捧着沉掂掂的七星宝刀在王允面前磕了一个头。
王允见王奇正式接了宝刀,就有把宝刀拿了过来。对王奇四人道:
“你们可知道七星宝刀为何会成为我们王家的传家之宝?”说着“噌”的一声拔除了宝刀。只见一把银灰色的宝刀出现在众人面前。光滑的刀背上除了七个略微显现的凹陷外,别无他物。
“咦!七颗宝石呢?”让等待看七星宝刀上七颗宝石的王奇大为惊讶。
“七颗宝石?”王允奇道,随即释然道:
“七星宝刀本来是准备在刀背上镶七颗宝石的,只是到锻好以后,刀身太硬,只弄出了这么七个印痕,宝石根本镶嵌不上去。”说这把七个凹痕向四人一展示。
然后又略微羞涩的说:
“最后只好把七颗宝石镶在了刀柄上!”又把刀柄上的七颗宝石展示给四人看。
果然,刚才王奇没仔细看,现在一数,刀柄尾部的位子,不多不少,刚好镶着七颗闪闪发亮的宝石。
王允显然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从王奇头上拔了一根头发,对这宝刀的刃口轻轻一吹,“噗”,结果一根头发竟然分成两截掉在地上。把正捂着头心里暗叫王允报复的王奇吓得目瞪口呆。这就是传说中的吹毛断发。
又取了案几上的十个铜钱放在地上,轻轻挥动宝刀劈在上面。“哗”的一下,十个铜板分成二十片飞溅开来。其中一片还溅到了还在发愣的王奇身上,把王奇吓得跳了起来,口中还叫道:
“好刀!”
王允见终于把这个一直是一副小大人模样的小儿子吓的大失常态。不禁“呵呵”的笑了起来,道:
“吹毛断发、削铁如泥,乃当世第一神兵。这就是七星宝刀之所以能成为我们王家的传家之宝的原因!”
王奇再次从王允手中接过了对他来说略显沉重的宝刀。轻轻抚摸着宝刀,不由说道:
“如此宝刀,父亲大人怎么不给它配一个漂亮点的刀鞘呢?”
“呵呵!如此宝刀,一般的刀鞘怎么配得上它呢!你别看现在的刀鞘不起眼,它可是用海外的黑犀牛皮所制,刀剑难伤。也是一个宝物呢!”
王奇想不到连这个不起眼的刀鞘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物,当下大喜。再次向王允下跪保证道:
“孩儿定然不会使此宝刀蒙尘,也定然不会辜负父亲大人的期望!一定竭尽全力光大我们王家!”
(下一章《三戏周瑜》)
第八章 三戏周瑜
自从王奇造纸封候以后,洛阳的好事者就又在原来的京城四大公子之下评了一个京城四小才子。
要说着京城四大公子,那还是有点水份的,他们是太尉袁隗之侄袁绍袁本初和袁术袁公路;故中常侍曹腾之孙曹操曹孟德;大将军何进之弟何苗。袁绍袁术姑且不论,但是这个何苗,完全是靠着姐姐爬上了汉灵帝的龙床才得以显贵的,自己根本就没什么才能,竟然也入了京城四大公子,甚是让人觉得不公。
到是这京城四小才子,颇为有趣,他们是尚书王允之子王奇;洛阳令周邑之子周瑜;原京师尹司马防之子司马朗,这个司马朗也就是后来的司马懿的哥哥;最后一个却最是有趣,竟然是前议郎蔡邕的女公子……蔡琰,而其中王奇更是被评为四小才子之首。而那周瑜却因为年龄比其他几人略小,被排在了最后,这让他颇为不忿。
王奇自从封候以后,就把造作坊交给了管家经营。而自己则又回到了原来很有规律的生活,每天在蔡王两府之间两点一线的跑。
这一天,王奇正在与蔡邕一起读书。一阵轻轻的脚步声传来,一个年龄和王奇差不多大的粉妆玉琢的小女孩走了进来。款款向蔡邕行了一礼,道:
“父亲!女儿想找小武哥哥一起出去玩!”
说着还偷偷的向王奇眨了眨眼。王奇一阵头痛,这小丫头每次借口出去玩,就把自己拉到无人的地方问自己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然后看自己回答不上来的窘样就哈哈大笑。看来今天又要丢脸了。幸好蔡邕说了一句话让他没了这种担忧。
“好吧!小武也该出去走走,别整天闷在屋里!我叫管家驾车送你们去朱雀大街玩。”
两人告辞出来,一起坐车去朱雀大街。一路上,蔡琰紧紧的依偎在王奇身旁,低声的和王奇一起议论车窗外的景观,一副夫唱妇随的样子,让管家蔡福看了暗暗点头。王奇却心下暗暗叫苦,在外人面前对自己越好,待会私底下就对自己越凶。
本来王奇是准备和蔡琰多接触接触,希望 把她培养成自己期望中的好老婆,所以在蔡琰面前不断的卖弄自己的学识,刚开始效果挺好的,弄得蔡琰不停的跟在自己后面叫小武哥哥,只是没几天,就在天才少女的诸如“天上的星星有几颗?”“大海到底有多大?”之类的问题前投降了。本来还想用点暴力手段的,最后还是没忍心下得了手,让王奇感叹,美女的杀伤力果然是不分年龄大小的。
马车路过一家酒楼,王奇突然“咦”了一声。
叫蔡福停下马车,对蔡琰说:
“琰妹妹!我们去吃点东西吧?”
“好呀!”蔡琰非常顺从的回答。
原来王奇刚刚看到酒楼里坐着一个年龄略小但相貌俊美的小男孩,见他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看,便有心前去结交。而那个小男孩不是别人,正是洛阳令周邑的儿子周瑜。平时周瑜对王奇能排在四小才子之首就颇为不服,远远的看到王奇一身候服,便已经猜到他是谁了。遂有心戏弄他一番,好叫他见识自己的才能。
王奇拉着蔡琰进了酒楼。周瑜刚好看到王奇身后有一个耍猴的带着一只小猴儿也要进酒楼,就站起来道:
“呔!小候也敢进酒楼!”
把已经从蔡琰嘴里知道那是周瑜的王奇听得一愣,心道,这周瑜果然小气。刚好酒楼的店小二问他要什么菜,就指着鱼池里的一条鱼道:
“取此小瑜与我杀之!”
气的周瑜大翻白眼。旁边蔡琰见两人在那闹气,有心让两人结交;遂给两人介绍道:
“这是周瑜,洛阳令周大人的公子!”
“这是王奇,尚书王大人的小公子!”
两人也不是真的斗气,都对对方的才华是很欣赏的。也就互相作了一揖,一起跪坐在同一桌。周瑜表面上恭顺,内心还是有点不服气的。刚好王奇要得那份鱼上来了,就夹起鱼的一颗眼珠道:
“有珠一枚,献于王兄!”
王奇见了大怒,心道你可还真来鱼目混珠呀,就夹起一根鱼刺,对周瑜道:
“有海鲜鱼翅,请周兄品尝!”
周瑜见了大窘,这回是真的服了。
王奇却是很不舒服,无缘无故的两次找他麻烦,虽然最后反而被自己耍了,但自己一个成年人怎么能跟着这么个小毛孩耍呢,也就有心戏弄周瑜一番。道:
“我讲一个笑话:猪、猴、羊一起坐船过河,船行一半,太重要沉了,于是相约讲笑话。谁讲的笑话另外两个不笑,就自己跳下船去。结果羊先讲,讲完以后猴子和羊都哈哈大笑,只有猪不笑。于是羊就跳了下去船还是太重。就接着讲,猴子刚张嘴,猪就开始哈哈大笑,接着就自己跳进了河里……”
因为这个笑话已经给蔡琰讲过了,所以还没讲完,蔡琰就“咯咯”的笑开了,王奇自己也哈哈大笑。笑的周瑜摸不着头脑,问道:
“这是为什么?”
“因为猪的反映太慢了,羊的笑话现在才反应过来。”
“哈哈!”
几人不禁一起大笑。
随即周瑜就反应过来,这是在笑自己呢。只是周瑜现在已经对王奇心悦诚服,也不介意。反而对王奇说:
“我和王兄一见如故,我们何不一块结拜!”
王奇虽然觉得周瑜有点小心眼,但知道他确实才能非凡,而且对自己人那是没话说的。于是欣然应允。
当下两人叫酒店老板准备相关物品,两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
“念王奇、周瑜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誓毕,拜王奇为兄,周瑜为弟。
(下一章《蔡邕去吴》)
第九章 蔡邕去吴
和周瑜的结拜让王奇和蔡琰都很高兴,与周瑜相约再会,两人就告辞回蔡府了。
刚到蔡府,两人就发现下人忙忙碌碌的在往停在大门外的马车搬东西,神色非常匆忙。一个下人看到蔡琰和王奇,忙道:
“小姐!姑爷!你们可回来了!老爷正找你们呢!”
两人一听,也来不及搭理,忙朝屋里走去。
在里屋大厅,蔡邕正和两人一起跪坐。上首客座之人白发白须,还身着朝服,正是司徒桥玄;下首的是一个额冠博带的青年仕子,正是在京师游学的广陵学子张纮张子纲。蔡邕见蔡琰和王奇一块儿进来,忙对蔡琰说:
“琰儿!我们要去吴郡躲难,你快去收拾一下!”
说着也不管还在问“为什么”的蔡琰,径直叫了下人带她去后堂。
王奇已经挨着桥玄跪坐了下来,见状忙问:
“岳父大人!到底发生了何事?竟然要去吴郡避难。”
“唉!一言难尽呀!”
旁边的桥玄连忙把事情简要的介绍了一下,原来蔡邕被罢官后,难免有所怨言,言语中攻击了“十常侍”。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十常侍”的耳朵里,竟然在灵帝面前说蔡邕因罢官心怀不满,暗中诽谤朝廷。
灵帝已经下令让“十常侍”之一的王甫彻查此事。以“十常侍”的性格到时必然趁机构陷蔡邕。听到这个消息的桥玄在散朝后直接到蔡府告知这一消息。
两认正一筹莫展,刚好有准备回乡的广陵学子张纮张子纲来拜访,见状忙提议道:
“此事简单!蔡公可择一偏远之地避之,‘十常侍’索之不得,经年之后,此事也就罢了!”
又道:
“我有一友名顾雍,乃吴郡人氏,久欲拜在蔡公门下,蔡公何不去吴郡避祸。我愿一路护送蔡公!”
蔡邕无奈,又得知顾家是当地豪门望族,也就答应了。
听到这里,王奇不由得有点愤愤不平,这“十常侍”弄权误国,真是害人不浅,今天竟然惹到老子岳父头上来了。可惜我现在人小位低,还保护不了身边的人,等老子有了自己的势力,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心里想着,脸上不禁就露出忿忿的神色。蔡邕见了,知道他是为自己的事情生气呢,心下颇为欣慰。得婿如此,夫复何求!当下拿出一封信,对王奇道:
“小武呀!老夫的事情你就不必担心了,到是你的学业,老夫走后只怕没人能指导你了,这里有我给尚书卢植的荐书一封,卢公乃当世大儒,你若能拜他为师,那老夫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接过蔡邕手中的荐书,王奇不禁有点哽咽。多好的老头呀!自己身处危境,还不忘考虑别人的学业。
王奇正准备说两句,一个身影突然从堂后跑出来扑进自己的怀里,叫道:
“小武哥哥!琰儿不想离开你!”
王奇不知道怎么回答,心中巴不得离开这个小恶魔,可知道这样说的话,别说蔡邕哪儿难堪,旦是怀中的小恶魔就不会放过自己。遂说道:
“那琰儿就别离开了!留下来陪哥哥吧!”
“噌”的一下,蔡琰抬起头来,不好意思的说:
“可琰儿也不想离开爹爹!”
蔡琰抬头的时候把王奇吓了一跳,还以为她真的准备留下来。听她这么说就知道蔡琰认真的考虑过了,最后还是选择和蔡邕一起走。不知怎么的,本应该高兴的,反而觉得心中一阵失落,勉强安慰道:
“那好吧!以后哥哥会经常写信给你的!”
“嗯!以后小武哥哥一定要天天写信给琰儿。等琰儿也能写信了,也会天天给小武哥哥写信的!”
王奇一阵头晕,心道,小恶魔果然是小恶魔呀!
蔡琰突然抓起王奇的一只胳膊,撸起袖子就狠狠的咬了一口。
“呀!你干什么?”王奇大惊道,旁边三人也奇怪的看着刚刚还好好的两人,怎么一下子开始动嘴咬了。
“我怕哥哥忘了琰儿,所以就想像哥哥以前故事中讲到的女孩那样咬一口,那样哥哥以后看见这个牙印就会想起琰儿了!”
“哈哈!”旁边三人再也忍不住了。
羞的蔡琰飞快的跑向马车。王奇也被弄的大窘,想不到还是自己平时做的孽。
临上车前,王奇突然想到,这个张纮张子纲不就是后来东吴的二张之一吗。赶忙上前拉关系道:
“久闻子纲兄文理意正,为世令器。无奈相别在即,恨不能朝夕请教呀!”
“不敢!不敢!候爷谬赞了!”此时张纮的名声还没传开,突然受到名声在外的王奇的赞扬,不禁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如此,我岳父和琰儿就拜托子纲兄了!”
“纮定不敢有负候爷所托!”
王奇一个人看着马车远去,不禁有点意趣索然。刚结拜了一个兄弟,却马上与自己两小无猜的未婚妻分别了,人生果然无常那!不过想想蔡邕此去吴郡,将会发现焦尾琴,更会收得宰相之才的顾雍顾元叹为徒,不禁有些期待,当两人从吴郡归来时会带给自己怎么样的惊喜呢?
(下一章《相士许劭》)
第十章 相士许劭
蔡琰去吴郡已经好几天了,王奇也从刚开始的失落中恢复了过来。于是就按约定去拜访了尚书卢植。递上蔡邕的荐书以后,两人进行了整整一个下午的详谈,王奇最终正式的拜了一位老师,就是卢植卢子干。
王奇之所以拜卢植为师,到并不是因为卢植的文采有多好,实际上,卢植师从经学大师郑玄,更多的是对儒家精义的研究。也就是所谓的王道之术。
两人天南地北的谈了一个下午,谈的也不仅仅是诗词歌赋、儒家精义,还谈到了内政外交、兵法战阵、历史地理等等。卢植的老道经验让王奇颇为敬佩,王奇的独特见解也让卢植十分欣赏,要不是两人的身份差别,让两人差点有种找到知音的感觉。跟随卢植学习,王奇更象是在听一个朋友讲解经验。
由于卢植有官职在身,所以王奇并不用每天去卢府,这样他的学习反而没有以前那么忙了。每天到下午就得想法子找事情做。
这天下午,王奇正拉着马钧下五子棋呢,门房来报,北部尉曹操来访。
王奇和现在还没有野心的曹操很合得来,听说曹操来访,马上带着马钧前去前厅见客。
王府前厅此刻正站着一个面白留短须的青年男子,此人就是曹操。他见王奇出来了,也不客套,直接道:
“小武快跟某走,与某一起去找一个相士的晦气!”
王奇正闲着无聊呢,听曹操说要去找人晦气,马上答应。
王奇带着马钧跟在曹操后面,三人像没头苍蝇一样在朱雀大街上乱窜。王奇心里后悔的要死,早知道曹操也不知道那相士在那,自己就因该坐马车来。弄得自己现在累的要死。
突然曹操伸手一指道:
“看!找到了!就是那家伙!”
王奇顺着曹操手指的方向就看见一个背负双剑的青年相士,头戴七星冠,身披七星袍,衬着三缕短须,看上去一身仙风道骨。此时那相士正悠闲的坐在一家酒楼里喝酒呢。
曹操走上前去,也不行礼。径直对那相士道:
“兀那相士,快给某家相上一面!我何如人?”
这曹操是存心找事,言语上自然不会客气。那相士见他无礼,不想与他一般见识,遂也就干脆不出声。
“可恶!”曹操大怒。
“噌”的一声;拔出那相士双剑中的一把,指着那相士。再问道:
“我何如人?”
又威胁道:
“若再不言,叫汝识汝宝剑之利!”
王奇早就知道曹操只是戏耍戏耍那相士,定然不会当街杀人,也就不去阻止。反而想看看这个相士会怎么说。
那相士早已认出眼前的人是名满京师的曹操曹孟德,知道他敢做敢当,生怕他真的会一剑刺下来,无奈道: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哈哈!”曹操闻言开怀大笑。
“啊!”王奇却被吓了一跳。
这不是名士许劭许子将对曹操的断言吗。难道眼前之人就是……
王奇连忙从曹操后面走出来,对那相士做了一揖道:
“小子王奇见过子将先生!”
“这、这……”曹操身材高大,王奇本来站在曹操身后,所以许劭也没看到王奇。此时许劭一见王奇却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一个劲的盯着王奇的面相看。搞的王奇差点以为这个素以善识人而出名的名士是个玻璃。
“我何如人?”王奇见许劭这个样子,也想不明白他为什么激动,就直接问出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这就是传说中的双重命格!”许劭终于恢复了平静,但是仍然答非所问的回答。
王奇无奈,只得再问道:
“我何如人?”
“哈哈!子贵不可言!已非吾所能断言。”许劭捋这三缕短须微笑着说。
“唉”王奇心下有些许失望,本期望许劭能说个什么王霸之姿呀、天子之象呀什么的,没想到只得了个什么贵不可言。不由叹了一口气。
许劭见王奇失望的样子,趁曹操不注意,又轻声对王奇道:
“劭有一堂兄许靖许文休,尚能堪用。吾愿作书一封荐之于候爷。”
王奇一听便已经明白了许劭的意思,不由兴奋的低声道:
“子将先生可愿……”
“邵一闲云野鹤,不愿受拘束。愿为侯爷游历天下,举荐英才!”王奇的邀请还没出口便已经被许劭拦住了。
此时曹操又走了过来,举着那把宝剑道:
“此剑可卖呀?”
许劭微微一笑,心道我若不卖,定然也会被你夺去,不如干脆送于你,只是可惜了一把送于明主的好剑。遂道:
“汝手中之剑名曰‘倚天’!”又把背上另一把稍短的剑解下来道:
“此剑名曰‘青虹’!我观两位俱是豪杰,愿把宝剑送于两位!也可使宝剑得遇明主,不致闲置生尘。”
说着就把手中的剑递给了王奇,又把“倚天”剑的剑鞘递给了曹操。
王奇接过宝剑大喜,因为他虽然得了“七星宝刀”,但跟王越学的是剑术,一直缺一把趁手的宝剑,这把“青虹”剑又是一把有名的宝剑,怎能不大喜。
曹操接过剑鞘也是十分喜欢,但他生性多疑,怕许劭还有什么要求。对许劭说了一声“多谢!”拉着还在欣赏宝剑的王奇,竟然转身就走。
尾声
王奇在王府后花园一招一式的随着王越练剑。由于王奇先天不足,所以缺乏了三国武将所必须具备的一点东西,就是力气。而剑走轻灵,不需要多大的力气,所以王奇就把一门心思都放在了剑术上。
也许是王奇上一辈子对武侠小说太有研究了,他的剑术天分竟然出奇的好。让他的老师王越赞叹不已,断言不用十年,就可以在剑术上达到自己现在的水平。
而自从得到了削铁如泥的“青虹”宝剑后,更是让王奇有了在战场上和普通武将一较长短的能力。不过自从得到了许劭的暗示后,王奇就不会再安心得当一个纵横沙场的将军了。一统天下的野心已经开始在王奇心中确定。
王奇准备花几年的时间先学完剑术,然后就去游历天下,寻找各个他知道的能人武将。
第一章 颍川访贤
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正是一年之中全家团聚的正月新春,在洛阳通往颍川的路上却还有一队人马在飞驰。当先一骑,头戴豹皮帽,身披黑大耄,却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郎。随后一骑,却也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头戴鹿皮帽,身着青布袄。后面紧跟着并行的四骑,全都是一副打扮,头戴英雄巾,身着黑布袄;腰佩重剑,背负强弓。却是四个强壮的护卫。
这一行人正是前去颍川访贤的王奇一行。当先那人就是王奇,后面的是马钧,最后四个人则是由王越训练出来的护卫王大、王二、王三、王四。汉末的马还没有马蹬,马鞍也只是一小布包,小孩子腿力不够,根本就骑不了马。王奇本来也是不会骑的,只是他根据记忆对马钧描述了一下后世的马蹬马鞍,马钧就画出了相印的设计图。有了马蹬和新的马鞍,王奇用不了几天就学会了骑马。而且顺便还把由王越训练的三百近卫训练成了弓骑兵。
本来王奇是早就想来颍川了,可王越迟迟不肯让王奇出师,直到去年年末才把最后一套剑法学完。由于今年就是中平元年,害怕黄巾起义马上爆发的王奇不顾王允的反对,才刚过完新年就带着马钧和四个贴身护卫匆匆的上了路。
由于快到颍川了,心急赶路的王奇竟然错过了宿头,只能冒着风雪赶路。
“咦!”
当先的王奇突然勒住了马,背着风雪对也已经停住了马的五人道:
“前面有一家庄园。我们前去借宿如何?”
五人又冷又饿,听说前面有庄园,忙不迭点头赞同。
于是六骑又向那庄园驰去。
这是一个一千多平米的小庄园,看来是一个颍川郡的地主来当地收租的临时住地。当主人得知有风雪中路过的客人借宿时,马上叫下人迎了进来。
只见当先一人,头戴豹皮帽,身披黑大耄,英姿非凡,年仅十二三岁的,却似乎是一行人的首领。后面的几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