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粱三国-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松说得很直接,并没有隐瞒自己曾找过袁绍,连自己在袁绍那儿吃了闭门羹这样的丑事,也直言不讳的说了出来。至于那样说是不是给王奇面子,他到是没考虑。
    王奇看他说的直爽,心中有几分相信。对张松第一个找的不是自己并没有介意,只是仍犹疑道:
    “即便如此,京师中好客之人颇多,而王奇之名声并不张显,永年兄为何会来找王奇呢?”
    “呵呵!张松来京师已有几日了,拜访了各位好客之人,实在是因为张松张的太过丑陋,竟然无人愿意收留。刚好前几天听闻公子义收关羽张飞之事,昨日又见公子见了张松的丑陋面貌并不嫌弃,反而对张松执礼有加,公子可是多年来第一个在刚见面时就如此对张松之人。张松遂起了投效之心!”
    原来如此,王奇心道,这张松看来是因为张的丑,自小没少受别人歧视,所以在昨天自己对他微笑点头后,就对自己产生了知遇之感,才起了投效之心。想想古代的奇人异士也真是特别,他们往往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恩惠而舍身相报,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更是至死不渝。想不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微笑,一个点头,就引起了眼前这位奇才的知遇之感。不过想想张松真的不是因为自己的才名而投效,心中又觉得有点失落。
    “哈哈!若真如此,能得永年兄相助,王奇如虎添翼矣!”王奇既然消除了心中的怀疑,对能得到张松投效一事当然十分高兴了。
    “如此!张松拜见主公!”张松听见王奇答应,忙对王奇作了一揖。
    “快快免礼!”王奇忙扶住张松,又道:“今后在外人面前不必称王奇为主公,直呼王奇表字即可!”
    “呵呵!张松既为家臣,怎可失了礼数,外人面前称主公为公子即可!”张松却并不是一个愿意轻易妥协的人。
    王奇无奈,只得答应了。
    旁边的周瑜刚见张松那丑陋的面容时,到是有三分不喜,后来听自己的结义大哥王奇称赞他是一位大贤,知道这位大哥看人一般都不会错的,马上收起了轻视之心。此时见张松已经认了王奇为主,还是小孩脾气的周瑜,忙拉着张松的手就道:
    “刚才我大哥说永年兄是益州大才,不知有何大的本事?”
    张松知道这位主公的结拜兄弟时要考较自己,刚好他也有心在王奇面前现实一下自己的才能,就笑着答道:
    “区区不才,尚能过目不忘!”
    “哦!有何为证?”周瑜有点惊讶,他自负才高,但想要过目不忘却是绝对作不到的,不过他接受王奇教育,已经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所以并没有表现的失态。
    旁边的郭嘉听了也是一惊,过目不忘他自认为也做不到,不过他知道要是能过目不忘,那在学习时就能占很大优势,光这一点,就能显示出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的才能了。刚好他因为爱看书,袖中还带着一本从王奇书房中带来的原版《六经正义》,这还是用老式的蔡侯纸做的呢。虽然在王奇造出白纸后,《六经正义》已经被抄写了很多部,但是在市面上并没有流传。对方从益州远道而来,想来应该没读过这本书,就取出来道:
    “这儿有《六经正义》一本,永年兄能否看一边就背出来?”
    张松也并不答话,只是微微一笑就接了过来,一业一业的开始翻看起来。
    等把书翻看完了,随手就又递还给郭嘉,也不等他诸人开口相问,张嘴就开始背诵书中的内容,郭嘉和周瑜连忙翻开书对照,王奇却并没有动作,因为他知道,张松确实是有这么个本事。但郭嘉和周瑜却不信邪的一字一句对照着,直到张松背诵完最后最后一句话,才对张松大声赞道:
    “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
    王奇亦微笑着对张松点头,虽然当他真的看到过目不忘的本领时,也是十分惊讶的,但他知道有时候为人主上,就的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这样才能保持自己在臣下心目中高深莫测的形象。
    “此乃小技耳!”张松谦虚道。
    “好了!永年之才确实不同凡响,我看永年住在寺中多有不便,还是随我搬到府中去住吧!”王奇见识到了张松的才能,就不放心他一个人住在外面。
    “主公若不想让外人知道张松,可差张松先去豫州。只是不知主公何时回豫?”张松听王奇刚才的语气就知道他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自己招揽家臣。
    “嗯!不错!永年可先去颍川,我得等和新任的汝南太守一起回去!父亲大人早就将奏书递交给朝廷了,想来在这几天就会任命了!”王奇道。他也想到自己在京师没几天,就连续受了几个家臣,肯定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遂决定让张松先去颍川,反正他在出洛阳后,也得到颍川去看当初收的那十万黄巾降兵,看他们是否已经种出了足够的粮食。
    想到金村的人也会在两天后去颍川,遂又道;
    “我的家将在两天后将护送一村村民前去颍川,恩!这样吧!永年你先去和那个村的村民汇合,待两天后,我让仲康护送你们去颍川!”
    张松领命,决定收拾行装先去和金村的人汇合,在两天后再出发。
    幸好张松的衣物不多,不一会儿就收拾好了,随众人一起出来。
    王奇看到隔壁的房间好像也住着人似的,就随口问了一句:
    “住在此屋的人是谁呀?”
    王奇本来不期望张松会有回答,那想到张松还真的知道。
    “此人乃是荆州名士,姓黄,名承彦!”
    友情推荐:网游之流浪今生
   

第三十四章 愿求君女(上)
    “哦!荆州名士黄承彦!什么!荆州黄承彦!”王起初时听了并不在意,等他意识到黄承彦是谁时,不由得惊叫了出来。
    “是呀!是荆州黄承彦!”张松应声道。
    王奇心中一阵惊喜,这黄承彦不是诸葛亮未来的岳父吗!他的女儿黄月英可是三国有名的大才女呀,不过她的“才”和蔡琰的又稍有不同,蔡琰是在诗词歌赋上超人一等,主要体现在文采上;而黄月英的才干主要体现在她的发明创作和运筹帷幄上,而且她在书画园艺等技艺上也造诣不凡。可以说,诸葛亮的成功,有一半靠的是这位黄月英。
    民间传说,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发明的“木牛流马”和“连弩”,其实都是黄月英发明的,而在诸葛亮五月渡沪,深入南中,七擒孟获,为避瘴气而发明的“诸葛行军散”和“卧龙丹”也是这位杰出女子发明的。
    王奇想想有点心动,这么一位杰出女子,如果谁能娶了她,都是一大助力呀。自己是不是应该抢在诸葛亮之前,和她定下婚约呢!不过,这个黄月英的容貌似乎很不好,民间传说,她张的身体壮硕,黄头发,黑皮肤,皮肤上还起一些鸡皮疙瘩。心中不由有点犹疑,虽然说人最重要的是内涵,但如果娶来做妻子的话,那最好还是内涵和外在都好的为好。
    王奇心中在考虑是否娶黄月英,脚步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停了下来。旁边的郭嘉等人见王奇在听张松说完话以后就把脚步停了下来,都觉得有点奇怪。难道这个黄承彦,王奇也认识。
    周瑜对王奇的相人之术十分敬佩,这么丑的张松都能被他看出内在的才华来。此时见王奇在听了黄承彦这个名字就一直在低头沉思,不由好奇道:
    “大哥!这个荆州名士黄承彦你也认识吗?”
    王奇被周瑜的话惊醒,才突然醒悟过来,自己这是怎么了,现在连黄承彦都还没认识呢,就已经先考虑起要不要娶她的女儿了,是不是有点太自以为是了。忙道:
    “呵呵!愚兄又没有去过荆州,怎么会认识这位荆州名士!只是久闻其人高爽开列,是荆州一大名士。哦!对了,听说他和八俊之一的刘表还是连襟!”
    “那大哥何不去拜访一番,也好认识认识这位荆州名士呀!”周瑜笑道。
    王奇听了忙整了整衣冠,正要开口答应。
    旁边的张松突然道:
    “要想结识他,现在恐怕是不可能了,今天一大早,他就去拜会司空张温大人了!”
    “唉!可惜了!那下次再来拜访吧!”郭嘉和周瑜听了都不由有点失望。
    王奇听了内心却暗暗的松了一口气,他还怕自己真见了黄承彦,到时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总不能就说,我听说你的女儿很有才名,请把她嫁给我吧。这样就算不被黄承彦嘲笑,也会被周瑜他们笑死了。
    把张松送到金村,王奇就带着诸人回府了。
    生活又恢复了平静。
    王奇无所事事的在洛阳混了几天,期间已经把张松和金村的村民送走了。只是在张松知道要护送自己的许褚,就是在汝南一合斩三将的许褚许仲康后,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说什么这是主公的亲近护卫,臣下虽然内心感动,但是却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接受的。
    王奇无奈,只得叫护送的几名刀卫对张松严加保护,不得出了任何意外。
    这几天,王奇一直只是和大将军府椽袁绍,主簿陈琳等人一起交游,并没有去找黄承彦,虽然其间周瑜和郭嘉都提起过几次,但都被王奇找了几个理由搪塞过去了。
    却说这一天,和袁绍同为大将军椽的刘表刘景升被何进推荐为北中军候,决定在府中举行文会进行庆贺。作为京师才子的王奇,自然是在被邀请的行列了。王奇和刘表并不怎么熟悉,本来不想去的,但是被袁绍和陈琳找上门来了,硬拉着他去参加文会,王奇只得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跟着两人一起去了。
    王奇和二人一起来到刘府,叫门房进去通报,不一会儿,姿貌温伟的刘表就亲自出来迎接了。远远的就对着几人报拳道:
    “哈哈!原来是本初,孔璋,季云三位老弟来了,刘表恭候多时了!”
    王奇见他说的亲热,心道,看来现在的刘景升还算有点本事,至少在待人处事上是没话说的。别看他只是简单的称王奇等人的表字,刘表年长几人很多,本来会有点隔阂,但他这样称呼会给人一种亲切感。
    “哈哈!有劳景升兄了!”三人都向刘表作揖行礼,答话却是由袁绍代表了。虽然在职位上,陈琳要略高于袁绍,爵位上王奇还是众人之冠,但袁家四世三公,袁绍又年长于几人,所以还是由喜欢出风头的袁绍来代表他们。
    三人随着刘表一起走进屋去,由于刚才袁绍陈琳说动王奇多花了一点时间,现在屋里已经坐了很多人了!
    王奇看大部分人都认识,在座还有几个老熟人,其中的两个就是袁绍的本家兄弟,表哥山阳太守袁遗袁伯业和堂弟袁术袁公路,还有侍御史郑泰,郎中张钧,谏议大夫刘陶等人。
    另外还有几个面生之人,旁边刘表已经在介绍了,那是和刘表齐名的“江夏八俊”中人:南郡陈翔,字仲麟;同郡范滂,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元;渤海范康,字仲真,山阳檀敷,字文友;同郡张俭,字元节;南阳岑咥,字公孝。袁绍和陈琳听了忙热情的上前去见礼。
    王奇听了并不在意,虽然为了自己将来的名声,也硬着头皮上前去见了礼,但知道这些人多是好空谈之人,也就并没怎么放在心上。到是发现正中主位旁还孤零零的坐着一人,并不和旁人交谈,引起了王奇的好奇。
    此人年约四十几岁,面目俊朗,气质非凡,只是一身布衣,显然是一个没有功名在身的人。王奇看了心中一动,莫非他就是那个自己想见而又不敢见的人。

第三十四章 愿求君女(下)
    此时王奇三人已经与那“七俊”见礼完毕,只是袁绍仍热情的在与那七人攀谈,刘表见状笑道:
    “好了!本初!别在缠着他们了,我这儿可不是只有这么几个名士!”
    “哦!哪里还高人?”袁绍马上回头问道。
    袁绍虽有好士之名,但从他刚才的行动中就可见一斑,对名士固然执礼有加、热情非凡,但一听见还有别的名士,就马上把刚才还恨不得捧在手心的名士扔到了一边,由此可见,他其实并不是真的尊重这些名士的才能,只不过是好名罢了。
    “来!来!待我给你们引荐!”
    刘表见袁绍相问,就笑着带他们三人来到那布衣中年男子身前。此时那男子见刘表过来,已经站了起。刘表指着那人道:
    “这位乃是荆州名士黄承彦,与表是连襟,他和襄阳庞德公可是被合称为荆州两大名士呀!”
    (ps:历史上刘表此时应该还没有娶蔡瑁之妹,但为情节需要,决定让他们提前结亲)
    三人听了忙道“久仰久仰”。王奇却心道,果然是他。
    此时刘表亦向黄承彦介绍了袁绍三人。
    轮道王奇时,王奇在袁绍等人惊讶的目光中,恭敬的对黄承彦作了一揖。道:
    “王奇久闻先生大名!前次在白马寺就欲拜访先生,只是恰逢先生去拜访张司空了,未能得识君颜,今日定要好好向先生请教!”
    黄承彦听了有点尴尬,不知道王奇为什么会这样说。要知道,此时王奇京师小才子的声望,绝对是远远高于他这个荆州两大名士的。真要请教的话,也应该是黄承彦才是。不过他看王奇话说的真诚,不像是故意讽刺,只得顾左右而他言道:
    “呃!呵呵!张司空是拙荆的姑父,此次黄某来京师就是给张司空祝寿的!这个,王公子要请教,黄某可不敢当!”
    王奇听了心中暗暗感叹,你知道不敢当就好,实在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内心还没决定娶你的女儿,行动中却不知不觉把你当岳父对待了。可能这就叫做贼心虚吧!
    旁边的袁绍却仍对王奇的行动觉得奇怪,好奇的问道:
    “季云以前就知道黄先生的大名吗?”
    王奇心中懊恼,自己怎么就这么忍不住嘴,又让人听出破绽来了。不过袁绍你刚才不也说久仰久仰吗,现在怎么又变成好像是第一回听说似的了。
    “呵呵!王奇早就听说荆州有三位不出世的高人,一个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一个是庞德公,还有一个就是黄公了!”王奇心中在暗骂,嘴上却不得不匆忙解释道。
    “司马徽!季云老弟说的可是原来颍川书院的祭酒(院长)司马德操!可是他什么时候被称为水镜先生了?”刘表奇怪的道。
    司马徽是颍川书院的祭酒吗!我怎么没听郭嘉提起过,王奇心中也觉得奇怪。可能说的不是同一个人吧,要不然错过这个人才那自己可要后悔死了。
    “哦!是这样的!司马德操在年前避居襄阳,几月前曾建了一座水镜山庄,自号‘水镜先生’!王公子说的并没有错!”黄承彦作证道。只是他看向王奇时,也觉得很奇怪,怎么这个司马徽起了才几个月的外号,他就知道了呢。
    王奇听了却真的要后悔死了,他只知道襄阳的水镜先生司马徽是三国的一大名士,可不知道这个司马徽是颍川人,竟然还曾经是颍川书院的院长。要是早知道的话,他是说什么也不会放过他的,难怪当日在书院见众贤时并没有院长,他还以为书院是不设院长的呢。
    “原来如此!季云可真是消息灵通呀!”刘表等人都赞道。
    确实,在古代,这种并不十分重要的消息,一般是绝不可能在几个月间就广为流传的,王奇要知道不是不可能,但的确得要有点本事才行。
    “很少见季云这么恭敬的待人呀!你不会有什么图谋吧?”袁绍开玩笑道。
    王奇以前待人虽然也是很有礼貌的,但一般只能说是有礼有节,对人决不会过于恭敬的。但刚才的表现确实有点过于恭敬了,不是一句以前听说过大名就能解释的过去的。
    王奇心中却真的有点犹豫了,自己到底要不要趁机求亲呢,有这么多人在场,估计黄承彦是不会拒绝的,而只要黄承彦答应了,在这个婚姻全以父母之言为准的时代,黄月英就算是落入自己的手中了。
    只是想想黄月英的样子,王奇脑中开始了凭空幻想:洞房花烛夜,自己掀起新娘的红盖头,却突然露出一个恐龙的脑袋,还张嘴对自己叫“夫君”。王奇一阵恶寒。
    “呵呵!王公子有什么事吗?”黄承彦见袁绍的一句话就把王奇羞的低头不语,不由得也开起王奇的玩笑来。
    王奇被黄承彦的话叫醒过来,看眼前黄承彦君朗面容,觉得他的女儿怎么也不应该张的太丑呀。遂决定先探探口风再说。
    “恩,听说黄公有一女,名黄月英,从小就颇为灵慧,不知对否?”
    “呃!黄某却有一小女,年方九岁,单名一个硕字,后来因嫌此名难听,自己改名为月英。虽有点小聪明,但张的黄头黑肤,面貌一般!”黄承彦在说起自己的女儿时,自豪中又带了一丝遗憾。对王奇为何问起自己女儿,却并没在意。
    (再ps:查了很多资料,都查不到黄月英的年龄,决定把她暂定为九岁)
    面貌只是一般吗!王奇想到,如果只有九岁的话,那皮肤黑点也没关系,反正自己知道很多现代的美容方法,如果用珍珠粉,花个几年时间,就能把她的黑肤变白;至于黄头发吗,在现代,不还有很多人特意把自己的黑发染成黄的吗,如果自己真的看不顺眼,大不了想办法找到染料,再把她的黄头发染黑就行了。心中计议已定,王奇对着黄承彦又作了一揖,道:
    “闻君之女贤,愿求君女为妇!”

第三十五章 刘府文会
    “呃!”黄承彦和袁绍诸人都有点惊讶,婚事一般都由父母做主,虽然王奇已经被赐予表字了,但这样的举动也还是有点太仓促了。而且两人本来就还不怎么熟悉的,怎么突然就决定求亲了。虽然刚才黄承彦说自己的女儿容貌一般,但是为人父母的,肯定是不会过多赞美自己子女的。特别是还说有点小聪明,那应该就不是简单的聪慧了。众人都以为黄承彦肯定不会答应的,这会王奇要吃憋了。
    那知黄承彦一惊之后大喜,竟然连忙扶住王奇,高兴道:
    “小女貌虽丑陋,然才堪相配,亦能持家,可为君妇!”
    让众人听了大跌眼镜(别问我那来的眼镜!)。
    王奇看他答应的这么高兴,心中反而有点犹疑了,难道黄月英真的张得很丑,以至于听到有人愿意娶她,黄承彦就高兴得不得了了。
    “呵呵!只是王奇在几年前就与前议郎蔡邕之女有婚约,所以须得并为正妻!”
    王奇心中担心黄月英张得太丑,只得提出这么个说法,虽说是同为正妻,但先入门为大,蔡琰年长,自然是以她为大了。如果黄承彦不答应,那自己就乘势提出算了,如果答应了,那就算自己倒霉,以后得多找貂婵她们要安慰了,反正出尔反尔的事情自己是不能做的。
    众人都把目光看向了黄承彦,他们这些人基本上都知道王奇和蔡琰有婚约,而王奇刚才话中的意思,他们自然也了解。本以为黄承彦这回肯定是要拒绝了,毕竟让一个名士的女儿去做小,好像还没听说过。只是让众人再次大跌眼镜的是,黄承彦只是稍稍一愣,就爽快的答道:
    “早就听说江东才女蔡琰的名声,别说是和她同为正妻了,就算是为妾,那也是小女高攀了!”
    说完,随手解下自己腰间的一块小玉佩,递给王奇道:
    “小女就以此玉佩为信物吧!季云可有什么东西可以为信物?”
    其余众人见黄承彦这个样子,都稍微觉得有点不耻,难道他的女儿就真的张得很丑吗!同时也对王奇有点惋惜,觉得他这回肯定是失算了。
    王奇在这边却有些为难了,到不是说他想悔婚,毕竟就算黄月英张的再丑,为了自己的大业,王奇还是会娶她的,问题是他这次是被袁绍和陈琳硬拉来的,当时正在做一把后世的折扇,走的匆忙,连正式的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全身上下身无长物,哦!还得除去那把刚糊了扇面,还没题诗的檀木折扇。
    见黄承彦已经把玉佩递了过来,王奇忙伸手接过,又从袖中取出折扇道:
    “王奇来的匆忙,现在身无长物,只有这把折扇乃是王奇亲手所制!还算是个新奇之物!”
    说着,“啪!”的一下打开折扇,轻轻的扇了几扇。
    俊美的容貌,再加上微微扇动的折扇,给人一种出尘之感,恍若神仙般人物。
    众人看了不由一阵神醉。
    黄承彦正准备伸手接过,却被旁边刘表的抢先一把拿了过去,大声赞道:
    “这个折扇可真是神奇之物呀!最适合我等文人雅士佩带了!”
    说着还一手捋须,一手摇扇,摆了一个姿势。果然,本来就姿貌温伟的他,现在的气质又有了提升。
    众人都纷纷出言称赞,陈琳却道:
    “此扇衬得人气质非凡,只是陈琳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本来众人还不觉得,此时听了陈琳的话,一看果然觉得缺了点什么。大家都把目光看向了王奇,想知道为什么。王奇也不答话,只是对还在拿着折扇顾盼自怜的刘表道:
    “刘军候能否借王奇笔墨一用!”
    “呃!这个自然!”
    刘表忙叫下人取来笔墨。
    王奇接过笔墨,又从刘表哪儿拿回了折扇,毛笔一挥,白皙的扇面上,就多了一首用楷书写的小诗。
    “巴峡重复重,碧崤十二峰。荆王逢暮雨,夜卧梦神女。轻烟湿艳姿,云飞明月稀。目极望不见,猿啼泪满衣。”一旁的袁绍低声的把诗读了出来。
    “哈哈!看来季云老弟是想仿效楚王求荆襄神女,来个**之会呢!”一旁的袁术见诗中有荆王和神女,马上自作聪明的出声赞道,脸上还一脸的暧昧表情。
    汗!王奇无言。这袁术也真是的,不懂就别出声吗。这首唐诗自己虽然记得不全,但还知道这首诗其实抒发的是一种凄凉的感情,只不过外表比较煽情罢了。因为这是一首孟郊诗文中很少见的,言辞比较秾艳的诗。所以自己还记得大部分。而自己这么写,就是想如果黄月英看到了的话,就应该知道自己的真实意思了。自己和她虽然还不相识,但闻名已久,而如果她不愿意的话,自己情愿像楚王一样猿啼三声泪满衣,决不会强求的。
    其实王奇这也只是以退为进,想引起黄月英对自己的注意罢了,毕竟他可不想娶一个和自己没有感情的妻子。而如果黄月英注意自己了,以自己这个超越时代的人,要搞定一个小姑娘还不简单吗。至于自己对黄月英的感情,如果黄月英真的才能非凡的话,那也应该有办法让自己喜欢她的。
    “咳!咳!”黄承彦一阵咳嗽。他虽然不明白为什么王奇要写一首感情这么凄凉的诗,但对袁术这样不懂装懂的行为也觉得有点好笑。只得忙伸手接过王奇递来的折扇,怕再这样评论下去,自己会忍不住笑出来。
    刘表等众人虽然好空谈,但还是有点真才实学的,此时见袁术说出这样的话来,心中好笑,但碍于袁家的脸面,脸上都没有什么表示。反倒是一旁的袁绍,虽然真才实学也不多,但看到最后面两句写的感情比较凄凉,觉得不可能只是示爱这么简单。见这个外房嫡出的袁家子弟这么说,不禁觉得有点丢脸,低声斥道:
    “别丢人现眼了!看见荆王神女,就想到巫山**,你害不害臊!”
    此时众人离的较近,袁绍说的声音虽低,但大家基本上还是听清了。
    袁术听了大怒,这个袁绍,不就是一个小妾生的家伙吗,仗着自己父亲是长子,就一直压着他们这些外房子弟,对他们动则就进行辱骂,现在竟然当着众人的面辱骂自己,嘴一张,就要回骂过去。幸好旁边的袁遗眼急手快,看袁术神色不对,忙拉了他一把。袁术这才回过神来,感激的看了袁遗一眼,知道如果今天回嘴了的话,败坏了袁家的名声,回去肯定要被偏爱袁绍的叔父袁隗骂了。
    “呵呵!好了!今天本来只准备诗文会友,想不到竟然还成就了季云老弟的一段姻缘,待会儿你一定得多做几首好诗,来报答哥哥呀!”刘表见袁家几兄弟的神色有点尴尬,忙开口叉开话题。
    “刘军侯可算是我的媒人呢!王奇若有好诗,定当会先献于军候!”王奇知道他不出意外肯定会去当荆州牧的,也就顺便拉拉他的关系。
    众人重新落座,开始评论奇当今的文人骚客,名句名篇来。
    只是似乎以前这样的文会举行的太多了,这些人没说上一会儿就觉得没的说了,要他们作诗,却也不是每个人都像曹植一样能七步成诗的,王奇虽然肚里有点存货,但他可知道,自己这样的诗,是作一首少一首,而且也不是随便那个场合就能朗诵出来的。所以虽然刘表几次让王奇做诗,但都被王奇以各种借口推托了过去。
    最后还是侍御史郑泰提议说说当今书法,大家有了新话题,才又开始了评论。
    在汉末有几位大的书法家,一个是蔡邕,他擅长篆隶,创飞白书,曾参加书写石经,也就是在太学外镌刻六经文字。一个是师宜官,他善隶书,灵帝刘宏爱好书艺,召集天下工书者于鸿都门,评师宜官为杰出者,只是此人后来成为袁术的将领。还有一个是刘德升,记载说他创造行书,虽是草创,丰赡华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最后一个是梁鹄,善隶书,书法为曹操所欣赏,只是此时还不是很出名。
    众人说的热闹,郎中张钧突然说了一句话,把大家的兴趣都转了过来。
    “诸位说的都是已经成名之人,只是我在十几天前看到一封奏书,我观此书执笔之人在不久后亦当为一书法大家!”
    “哦!是何人?”众人都问道。
    张钧把目光看向王奇,笑道:
    “此人应该还是季云老弟的老熟人,令尊大人的功曹从事钟繇钟元常!而且我观季云老弟刚才所书,和那位钟元常的字体到有七分相似呢!”
    王奇在前世时,只是到少年宫学过几个暑假的书法,学的就是楷书,而钟繇可是最早的楷书书法家,和后世的王羲之合称“钟王”。两人写出来的楷书当然相像了,只不过由于王奇在前世时临摹过几遍《兰亭序》,所以他的楷书中难免带了一点行书风格。虽然由于写的次数少,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但假以时日的话,应该能抢在王羲之前开创一个新的流派。
    “哦!让我再看看那折扇!”众人都抢着要看那把扇上的字。
    众人内心并不愿意承认王奇有多大才能,只以为他在做诗上有一手,对他的书法却因为他年纪小儿没放在心上,刚才除了张钧,其他人竟然都没注意到王奇写的字体并不是常见的隶书,而是还没流传开来的楷书。
    黄承彦也很客气,直接拿出折扇,给众人传阅。
    大家看了,都暗暗赞叹,字虽然写的生疏,但这种字体确实时非常漂亮,既有隶书的沉稳,又有行书的飘逸。以前王奇因为很少有亲手写诗的机会,所以他的字体在外面并没有流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