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粱三国-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直到今天年初,马腾到了自己在敦煌的封地,基本摆脱了韩遂的势力范围,才算是放下心来。让自己的儿子马超带两万骑兵去镇守西域,自己身边只留下大将庞德和几千布卒。不过就在这个时候,马腾却突然在封地遇到羌民刺客的袭击,深受重伤,险些致死。
韩遂得到消息后,立刻率领凉州境内几千残余骑兵和上万步卒,声称马腾在自己境内受伤,他这个当大哥的难辞其咎,一定要进城给马腾道歉,并且派重兵保护马腾的安全。
马腾虽然不愿相信这次的刺杀行动是韩遂主使的,但韩遂随后的进逼,却让他不得不相信,自己的这个好兄弟,真的对自己下手了。
此时马超已经率军离开,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消息赶回来,大将庞德在考虑再三后,决定带着马腾突围。
好在凉州产马,马比人多,随便在城里一收罗,就得到了几百匹俊马。庞德此人有勇有谋,他让几千普通步兵在城墙上牵制韩遂军,自己却突然带了三百精骑,背负一人,突围出城去。
韩遂军看庞德背上那人就是马腾,立刻纵兵追击。
这时候西凉军的没纪律性就体现出来了,由于韩遂暗中悬赏十匹马一百头牛,捉拿马腾,所以一看到马腾的身影,这些韩遂军不管是步兵还是骑兵,全都不顾军令的疯狂追了上去,根本没再去管刚才的城池。
等到几千韩遂骑兵将庞德的两百多精骑围困在一个小山丘上的时候,庞德却突然做出了一个让韩遂军士兵大惊的事情,就是将身后背的人往地上一推,任他倒在地上。高声笑道:
“哈哈哈!韩遂老贼,你中了某家金蝉脱壳之计了!”
原来马腾刚才还在城中,如今韩遂大军被庞德引走,他反而可以轻松离开了。
带头的韩遂大怒,他也不是没想过刚才那人是否真是马腾,无奈手下的士卒没等自己命令就追了上去,让自己连再考虑一下的时间都没有。现在看地上那人的样子,分明就只是一个穿了马腾军甲的普通百姓吗。
“上!都给我上!谁杀了庞德,刚才的赏赐照样给!”韩遂大叫道。
只要能杀了这个庞德,也能让马家少一臂。
但庞德本事又那里是这些普通的西凉骑兵能挡得住的。没有了身后的累赘,庞德立刻带了两百多精骑朝韩遂冲去,逼得韩遂将大部分人马调过来保护自己,让包围的阵势大乱。然后庞德趁乱挑选了阵型薄弱的,轻松的率领两百精骑突围离开。
韩遂唯一的收获只是留下了一百骑的性命,但他也为此付出了几百骑的伤亡,这样的得不偿失的结果,实在让韩遂无法接受。
当他正准备调集大军继续追击,以便活捉马腾来要挟马超时,却突然得到武都传来的消息,王奇军的张飞率领一万骑兵、三万步兵、三万羌兵,共计七万大军,前来进犯凉州。
韩遂心狠手辣,也老奸巨猾。想到自己刚好没有正面伤到马腾,还有解释的机会。立刻遣使告知马腾,声称派兵围城是误会,让他不要放在心上,同时将王奇大军进攻凉州的事情让使者转告,希望 他能看在昔日的兄弟情分上,出兵相助。
马腾虽然遭受了韩遂无情的对待,但还是派出了一部分兵马前去援助。一则是顾念兄弟之情,再则也是考虑到唇亡齿寒的道理。
韩遂在马腾的援军出发前,就匆忙到武威设防了。
此时整个凉州,仅有不到三万正规兵马。凉州百姓虽然号称上马就可以作战,但这样的乌合之众,根本没法和职业的正规军作战。韩遂对于击败张飞并没有多少信心,在他内心,甚至已经做好准备,只要条件合理,就伺机投降。
建安三年五月下旬,张飞率领大军抵达了武威郡。
贾诩知道凉州现在兵力空虚,地方上基本不用花多少心思,所以建议张飞直接打过安定,攻打凉州新治所所在地,武威郡的姑臧城。
虽然陇西,汉阳等地才是凉州人口最多、物产最丰富的地方,但贾诩觉得,只要拿下了韩遂,就能将整个凉州控制在手中。凭后面这几个城市现在的兵力,没法对自己产生多大的危害,断后的事情不会出现。贾诩和张飞非常放心的派兵直进姑臧城。
武威城虽然浓缩了韩遂的大部分兵力,还有了马腾支援的几千兵马,但面对张飞的七万大军,还是基本没有抵抗之力。三天之后,无法抵抗的韩遂出面请降,条件是让他担任改制后有位无权的凉州刺史。
贾诩对于韩遂的心理较为理解,知道现在这样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不过他还是要求韩遂到京师任职,甚至承诺,可以给他九卿的品衔。
韩遂本来心存侥幸,希望 还能留下来当他的凉州土皇帝。看到贾诩提出的条件后,还以为自己的意图被他识破了,立刻准备突围投奔马腾。
贾诩并没有怎么阻拦,只是将一起逃亡的士兵俘虏,并没有全力追击韩遂,放任他逃到已经将大军聚集在九泉郡玉门一带的马腾军那儿。
平定武威郡后,张飞和贾诩率军五万,继续向玉门进军,余下的两万士卒,则是向后传械定诸郡。贾诩还和并州的呼厨泉部相约,待他们平定凉州和西域,就两面夹击盘踞在并州和凉州中间的步度根鲜卑。
******************************************
就在这段时间,处于中路的孙吕联军也没闲着。
关羽顺水而下后不久,抵达寿春的孙策部军师鲁肃,就已经察觉到寨中的异动,他立即建议主将孙策和吕布,对淮河水寨发动试探性的进攻。
进攻虽然没什么成果,但明眼如鲁肃,还是大致判断出关羽军不在寨中了。不过最让他重视的,却是自己军两个主将之间的矛盾。
吕布和孙策都是比较傲的人,不过一个狂傲,一个骄傲。本来骄傲的人只要理智一点,两者还能互相配合一下。偏偏孙策非常不齿吕布的为人,所以在进攻中,两军竟然是各行其是,互不帮助。
这哪里还是联军了,偶尔相互牵制,都差点和敌军差不多了。
所以在关羽重回淮河水寨前,鲁肃一直在做协调双方的工作。好在鲁肃的人际能力极强,经过一段时间的协商,终于让双方能够互相配合着行事了。
关羽回来后,双方大小打了三四仗,互有胜负,不过伤亡都不大,对形势没多少影响。等到随着广陵之战结束,双方才开始真刀真枪的战斗。
鲁肃到是注意到自己军有被包抄的危险,无奈关羽徐庶的大军摆在那儿,自己想要轻易撤出都不可能,所以除了遣使向孙坚告急外,毫无办法。
*******************************************
赵云在乔姬的侍候下,经过半个多月的修养,已经完全恢复了健康。刚好周瑜也已经从襄阳抵达了广陵。
建安三年六月(本书199年六月),王奇和结义兄弟赵云、周瑜一起,在广陵城纳江东三乔为妻。王奇只能算是纳妾,赵云和周瑜才是娶妻。
婚后的甜蜜日子极为短暂,先是周瑜因为要继续对刘表用兵,不得不尽快赶回,随后,清理江水对岸孙家水军的行动,在白龙舰队的强势进攻下宣告结束,王奇和赵云也要开始对九江动手了。
第二百十二章 逆水行船
巢湖位于长江中下游,但是想要从长江入海口逆水而上,显然不大可能。就算是从长江航道进入巢湖,也是有几分困难的。
不过王奇对此并不在意。进入巢湖这一点,由于长江水在春季因为上游降水过多,导致江水暴涨,偶尔会出现回流入巢湖的现象,这方面经过精确的推算,根本没什么问题。至于逆水而上吗,传统的有纤夫拉,不过王奇还是安插了一支奇兵。
建安三年六月,正当长江进入汛期,河水大涨的时候,王奇下令调集了三万多的纤夫,一路拉船,逆水而上,准备包抄还逗留在九江郡的孙吕联军。
本来孙坚接了鲁肃的书信,还正在为王奇是否会派步兵包抄联军后路而担心,现在听说王奇竟然是准备用纤夫拉船,以水军包抄,顿时大乐。认为等到王奇的大军出现在那儿的时候,自己这边早就有了第二步行动了。立刻下令撤回了准备前去支援的万余士卒,全都布防在长江南侧,不再去管逆河而上的王奇军。
虽然现巢湖正在起调节长江水的作用,导致在河水倒流。不过此时上游的水量很大,水流的速度也非常的快,这时候别说是几万纤夫,就算再来几万,也不见得能将船拉上去。
王奇军中也不是对此没有反对意见,不过都被王奇压了下去,主要将领在看了白龙舰队的内部设施,再加上老农们对最近一段时间台风的情况的分析后,也基本算是明白王奇的意思了。
足足五天时间,王奇的船队才完成了四分之一不到的路程,而此时寿春交战的孙吕联军,在接到孙坚的回报后,都没有想到王奇军能在短期之内赶到,除了鲁肃不放心的准备提前几天派兵去长江入巢湖航道处设防外,孙策和吕布都没想过王奇能在十天之内到达。
“抛弃其他重物,白龙舰队立刻轻装开拔,抢占入江口!”
王奇的船队不仅包括了白龙舰队,还有大量的淮河水寨等地来的运输船,真正的主战斗力,都在这些运输船上。但白龙舰队,却是根据王奇的要求,配备了一点特殊推进器,虽然得用三头牛拉,也不见得能让船快速的运行起来,但配合各种各样精密的齿轮,总算让船跑动。有了风帆的推动,再加上这样的推进器,跑的自然比较快了。
六七月正是台风最多发的日子,别的船根本不敢在这样的大风大浪的天气航行,王奇仗着船坚,趁着风势,冒险前进。一路顺风逆水,花了两天时间就赶到了巢湖水入江口,代价仅仅是沉船一艘,伤亡百余人。(稍微理想化一点)
此时的巢湖水入江口,仅仅只有吕布军三百乡勇把守,防御工事也只有一个水寨,根本没有横江铁索之类的阻拦设施。王奇的二十来艘大舰,只进行了一轮床弩射击,水寨中的吕布军就跑得差不多了。
放下几百人抢占水寨,舰队收起风帆,继续顺水快速向巢湖前进。
鲁肃的援军,因为台风天气的影响,才刚出寿春就不得不停了下来,那里想到王奇会在这样的时候进攻。所以在六月中旬,当王奇的船队出现在巢湖时,巢湖附近的孙吕联军的还没任何反应呢。
按照作战计划,舰队马上让所有的陆战队员登陆,在附近的孙吕驻军没反应过来之前,以一千兵力,奇袭了九江重镇合肥,将这个囤积了联军大部分重要物资的集散地拿在了手中。
合肥到也有两千大军驻扎,但是对于突然出现的王奇军并没有防备,就算有,也只是防备北方,那里想到会在自己的后方出现敌军,基本上没怎么战斗,这两千人就死的死跑的跑,大败而走,其余的做了王奇军的俘虏。
就在白龙舰队逆水而上的时候,剩下那支主力部队也没有闲着,水陆两栖配合,轻松的攻占了仅有一千守军的历阳。随后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坐船逆水而上,攻占横江港;一路则是走陆路,经居巢,直达合肥,防止孙吕联军从后路突围。
合肥陷落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正在寿春激烈交战的敌我双方那儿,徐庶关羽是王奇飞鸽传书通知的,知道的比较早一点;而孙吕联军则是在看到了败兵之后才知晓,自然晚了一点。
联军知道这个消息后,吕布和孙策难得的都主张要趁现在合肥人少,先派一支部队收回寿春。合肥被夺,不但后方的辎重物资全都落入敌人之手,还全面打击了自己军的士气,两线作战,又绝对是兵家大忌。
但鲁肃在考虑了再三后,却是建议孙吕二人放弃寿春,也放弃合肥,直接经成德撤退到舒县,如果形势还是不利,则干脆再后撤过长江,退到丹阳郡,依长江防守王奇军。
“不行!九江是我根本之地,岂能放弃!”吕布最先反对道,“请伯符老弟在此抵抗徐庶,就由某率一千兵马,去重新夺回合肥!”
“吕将军!非下官不相信吕将军不能夺回合肥,实在是因为现在王奇的援军,必然正在赶往合肥,假如不能一两天夺回合肥,短时间内就再没夺回合肥的希望 了!但如果抽调太多兵马前去夺城,又必然会让此地空虚,被徐庶抓住机会!所以为了大局考虑,还不如主动撤退,和荆州的刘表联合在一起,三家共同进退!”鲁肃急切的道。
“哼!合肥是我的地界,丢了此地,你们自然不急了!”吕布冷哼道。
“吕将军误会了!合肥也集中了我军的辎重粮草,事关全军安危,下官怎么可能不急呢!实在是情非得以,所以还请将军看开一点!”
“不管如何,让某不战而退是不可能的!待某带一千兵马,前去冲击一番后再作计较!”吕布甩甩战袍离开了营帐。
看到吕布只是准备带一千人离开,对此地的战局影响不大,鲁肃和孙策也都没阻拦。也许少了吕布,反而会让战斗更加顺利呢。
“子敬!如今合肥陷落,我们就真的别无他法了吗?”孙策待吕布走后,神情慎重的问鲁肃。
“少将军!如今撤退方是万全之策,其他如突袭王奇军,擒贼先擒王,或者是空城以退徐庶军,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鲁肃摇头道。
他是谨慎之人,兵行险招并不擅长。不过实际上,在面对敌众我寡的时候,如果不出险招,想要取胜还是非常困难的。此时的一个鲁肃,其实和一个普通的谋臣差不多。不过江南大多是守成之辈,想找一个比鲁肃更有谋略更有进取心的谋臣,比打败王奇军还难。
孙策沉默了一会儿没有说话,半响才道:
“吕布士卒仅剩不到两万,现在又带走了一千精锐,剩下的一万余人,随时都可以听从我的号令,我们就再战一场,不成功,立刻撤退!”
“少将军英明!徐庶军定然不会这么简单让我们撤走,让下官先去准备准备,以防万一!”鲁肃静静的道。
自动忽略了孙策话中包含吞并吕布军的意思。
他内心也有点无奈,追随孙家以来的第一战,除了拦阻了王奇军一段时间外毫无成果,这还是王奇军不热衷于主动的进攻的缘故。自己虽然早就预测到王奇军有可能会在攻克广陵后包抄自己,但是没想到王奇军竟然来的这么快,以至于本来的准备根本没起到作用。现在联军已经被逼得撤退,自己这个军师,实在是难辞其咎。
接下来的战事比较血腥,不管是前去攻击合肥的吕布军,还是准备攻击淮河水寨的孙策,全都把这一战,看成了决定性的一战。士兵和将领们全都准备倾尽全力,疯狂杀敌。
王奇和众多谋臣制定的计策,岂是吕布这样的莽夫所能识破的,当吕布的大军还没到合肥时,就被合肥城外的很多小巧机关弄伤了不少人,虽然没造成实力大将,但对士气却是一大打击。
随后,到了城前的吕布,发现本来守城器械就比较充足的合肥,现在竟然又多了几十台的床弩,第一次试探性的攻城,就轻易射杀了己方几十人,让吕布不得不考虑采取其他措施。那些从战舰上拆卸下来的床弩,绝对不是短时间内能攻克的。发现没法将守军引出来的吕布,在得知后方孙策开始撤退后,也只得主动向舒县方向转移。
孙策攻击淮河水寨的行动还是和前几战的结果一样,无功而返。略有不同的是,这次由于吕布不在,王奇军的两员大将黄忠和关羽,主动出寨迎战孙策,蒋钦,周泰三将,一阵厮杀,竟然是孙策军抗不住,率先败退。
不过万幸和不幸的是,王奇军并没有趁机追击。让埋伏在后阵的鲁肃在庆幸这次真败没多大损失的同时,也为不能伏击王奇军而暗暗叹息。
五天之后,王奇军顺利的在合肥会师。
不能围歼聚集在寿春的联军,让王奇稍微有点遗憾,但听说说鲁肃在撤退时,布下了连续几道的伏击,而徐庶基本上没中计,却也只能对这个结果表示满意。
鲁肃的具体作战才能不如徐庶,但是他的大局观念,绝对远在徐庶之上,这次应该是早就预料到了结果,才会有所准备,徐庶能不中计,则是全靠他的作战才能。
虽然让孙吕联军主力撤退到了到了舒县,但王奇并不着急。接下来的战斗,一个是进攻舒县的孙吕联军,还有一个就是让白龙舰队渡江攻克牛渚等地,直插孙家的老巢。不过他的白龙舰队虽然强行进入了巢湖,但所受的损害也还是比较大的。想要渡江作战,还得在濡须坞好好的休整一番。
舒县现在面临着合肥和巢湖两面的压力,对于孙吕联军来说,并不见得形势变好了多少。不过鲁肃却胸有打算,拒绝了吕布关于撤退并更好防守皖城的建议,不准备再继续南撤了,而是一面重修城防,准备抗击王奇军,一面却偷偷派出一彪人马,前去偷袭濡须坞。
*******************************************
就在王奇这边成功包抄孙吕联军后路,逼得联军后撤的时候,回到襄阳的周瑜,也终于和永安的刘璋军联系上了。
实际负责刘璋军事务的是别驾张松,在接到周瑜的书信后,立刻回信表示,愿意配合周瑜行动。
永安居于长江上游,而刘表所在的江陵恰好在下游,如果一路军从上游顺水而下,一陆军从陆上正面突破的话,定然能让江陵城首尾不能兼顾,轻松被克。周瑜打的就是这方面的主意。
张松也是一个妙人,他早就知道王奇难免要对刘表动手,到时居于上游的自己,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所以在这方面已有准备。大量的船工和木材早就囤积完毕,接到周瑜的书信后,立刻沿江造船。放出消息,准备待周瑜派过来的队伍一到,就顺水而下,直取江陵。
**********************************************
长江下游的江陵,几个青年正在水边饮酒,一人突然指着滔滔的江水惊叫道:
“诸位快看!那是什么?”
滔滔的长江上游,竟然流下来一片暗红色,如同鲜血一样的水流。
“不好啦!不好啦!河伯发怒了!大家快跑呀……”
普通百姓看到这样的情形,自然觉得是什么怪异之事,第一个反应就是逃跑。
这些个青年都是有才学的人,看到这种异象并没有惊讶,反而是好奇的走到河边观看。
“这是木屑!”一个十**岁的青年将从水中捡起了一点东西,仔细看一下,正是细碎的木屑。
是大量的木屑长时间漂流在江水中,因为浸泡时间过长,让木屑发黑发红,水浪翻腾,导致江水看起来就象是鲜血一样殷红。
一个羽扇纶巾的青年本来正轻摇折扇,听到旁边青年的话,突然说道:
“不好!诸位快随我去见使君大人!”
第二百十三章 卧龙凤雏
“什么?你们说在江水中发现了大量的木屑?”刘表大惊的站了起来。
他面前现在正站立着刚才在河边看江水的那群人,他们都是水镜书院的优秀学生,为了在老师和刘表面前表现一下,几个青年七嘴八舌的争着将自己看到的情形禀告刘表。
刘表并非愚人,这样的事情虽然没法直接做决断,但明显是上游在大量制作木器,而联想到现在正在和周瑜交战这一事实,刘表很难不把他联系到造船上去。
听到刘表的疑问,一众青年都肯定的点了点头。
“有多少木屑?”司马徽州了一下眉头。
这几个青年都是他书院的学生,这次他自己被被刘表请出山,学生们自然也一起跟随了。不过他从没想过让学生们过多的参与到刘表和王奇的战事中去,刚才那几个学生争名夺利的表现,也让他非常失望。
司马徽这样一问,这几个青年顿时有点面面相觑的感觉了。他们只顾着回来报告刘表,好称一称功劳,那里想过算一下到底有多少木屑。就算想过,这么一大片的暗红色江水,也不是他们能够估算得出的。
“大概是造五百艘江船的木屑!”一个青涩的声音响起。
正是刚才提议回来报告刘表的那个羽扇青年。
司马徽满意的注视了一眼刚才说话的青年,他刚才问的,其实就是想知道木屑到底是从多少船上下来的。
“五百艘?呵呵!一艘江船满载百人的话,则可以运来五万人,如今我军在江陵总共才五万兵马,周瑜好算盘呀!”帐下一个面貌丑陋的谋臣说道。
“哦!士元难道不觉得周瑜是准备顺水南下吗?”刘表问道。
那个面容丑陋的谋臣正是庞统,因为在襄阳撤退时有杰出表现,已经被刘表征为谋臣。
“是否南下不好说,不过五百艘江船,却绝对不可能!”
“刚才孔明说有五百艘船,难道是假的吗?”司马徽出言道。
羽扇纶巾的自然是本来尚在水镜书院读书的诸葛亮了(打扮参考三国演义),他一则是追随老师,再则也是他叔父诸葛玄目前在刘表帐下做幕僚,尚未加冠的他,也不得不跟来。
“的确是假的!”庞统还没回答,诸葛亮自己就说了。
“你刚才不是说有五百艘江船?”刘表不悦的道。
其他众人也大都面带不满,如果不是看在司马徽和诸葛玄的面子上,恐怕都已经出言相斥了。尤其是刚才和诸葛亮同来,却没法答出有多少木屑的那几个青年,更是面带嘲讽,言露不屑。场上没有变脸色的,也就只有面容丑陋的庞统和了解自己学生的司马徽了。
“学生只是说有造五百艘江船的木屑,并没有说他们有五百艘江船!”
刘表微微皱了皱眉,这个,还真是自己疏忽了,不过你刚才话中怎么不说清楚。
诸葛亮继续说道:
“永安张永年,和朝廷的周公瑾,都是盛名之辈,如果是真准备顺水南下偷袭江陵,自然是暗中行事,生恐走漏了风声!如今却是大张旗鼓的在河边造船,让木屑顺水而下!其目的,无非是打击我军的士气,同时让我们将主力都撤到沿江一带,以致疏于北线防守!”
看到这么多木屑漂流而下,是人都可以猜到造的船有多么的多。到时知道此事的战士,定然会心存恐惧。
“他们也的确在造船,只是数量应该没这么多!如果我们不抽调人手过来防守江水,就容易他们登陆包抄,如果抽调大量人手,则容易被北线的周瑜军主力击败!他这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呀!”庞统在一边接道。
刘表的众谋臣愕然,想不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计较。能从木屑顺江而下判断出周瑜军主力准备顺江而下,那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谋臣了;至于分析出这些木屑是假的,主要目的是引刘表军主力南防,则绝对是一流谋臣的本事,至于最后一点,周瑜其实两手都做了准备,则是完全出乎众谋臣的预料之外。
“不错!”诸葛亮佩服的朝庞统点点头,补充解释道:“就算上游不造船,我们也得派兵驻扎,防止他们从水路南下,但是现在有了他们大量造船的消息,我们就更得调更多大军防范,这也正是周瑜想要我们做的!至于北线,不管兵力多少,周公瑾的部队都会趁机进攻,敌众我寡,两面作战,最不利我军!”
“那该如何是好?”刘表惊道。
“分兵迎敌!”两个声音同时响起。
说话的正是庞统和诸葛亮。
听到对方说的话,两人不由相视一笑,互生钦佩。
“哦!两位先生有何妙计?”刘表激动的站了起来。
虽然不喜欢庞统的丑陋面容,也不喜欢诸葛亮的故做深沉,但对于礼贤下士这一点,刘表还是做得非常充足的。当初祢衡对他狂妄的不得了,他也只是淡淡的笑一笑,没有追究,从一点上来说,刘表比王奇还强。
“使君勿虑,水上那路敌军,请尽管交给小生处理,至于路上那支,还是交给士元师兄来应对吧!”没等庞统说话,诸葛亮就已经抢先应承了。
边上的司马徽和书院其他的几位贤者看了,都微不可查的紧了紧眉头。
刘表看到诸葛亮又来故做深沉,虽然心头不悦,但面上还是宽容的笑道:
“好!我就拜你二人为军中司马,协助蔡中蔡和两位将军迎战周瑜!”(?)
“诺!”两人躬身领命。
*******************************************
庞统和诸葛亮刚一告辞出城守府,庞统就一把拉住诸葛亮的手问道:
“孔明!你是怎么回事?当初先生不是有明训,我们只出策,不出力,决不正面和王丞相为敌的吗?”
“哈哈哈!士元兄!那周瑜才能虽然不错,但决非你我二人联手之敌!如今王丞相扫平天下之势已成,决非人力所能挽回!不过你我都是豪杰之士,难道不想在这最后一战中,显露一下我们的才名吗!至少,败的话,也要败在未来的君主手中!”诸葛亮眼睛一闪一闪的紧盯着庞统。
“江南多贤士,江东多豪杰,孔明如何说这般丧气的话!”庞统扭过头去。
他并不是不想给刘表出力,只是他知道诸葛亮对汉室正统观念十分重视,如今的王奇虽然名义上尊重天子,但实际上却是在天子已经成年的情况下继续独揽朝政,加上偶尔的一些表现,聪明如庞统诸葛亮,自然能看出王奇的不臣之心。偏偏目前的情况,却是诸侯根本无法和王奇抗衡,王奇夺取天下已经成了必然趋势。在庞统的内心,还是希望 王奇能够早日扫平天下,结束乱世的。所以在听到诸葛亮竟然准备插手对抗王奇,还把自己也拉下水的时候,自然有几分不悦。
自己的心思,诸葛亮应该明白。现在这样做,无疑是故意拉他入水。他自然要找诸葛亮一个解释了。对于现在诸葛亮说仅仅是为了和王奇一战这个解释,庞统并不认同。
“士元兄!王丞相天纵之资,虽然亮无法接受他代汉而取之,但对他的才能,却绝对是万分佩服的!能和王丞相公平一战,绝对是亮平生所愿!刚才所言,句句出自真心!如果失败,亮愿不食祁粟,但不会逆天下民心而行事!”诸葛亮言辞恳切的说道。
天子刘协昏庸无道的事情,天下已经人尽皆知,尤其是王奇自编自演了几次苦肉计,让刘协残暴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相反,王奇却通过不断的善举,赢尽了天下民心,上至文人士子,下至贩夫走卒,都在称道王奇的政策。诸葛亮虽然心存汉室,但那也仅仅是凭着一腔报国保民的热血罢了,天子没见过,普通老百姓却是常见的,真要有利于百姓,诸葛亮也不会死板的要维护昏庸的君主。
在看清了这一点后,诸葛亮坚决抵抗王奇的心思并不是强烈。想要和王奇一战,只是一种不服输的性格使然。他就是喜欢挑战强大,喜欢挑战不可能。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