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策-第3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京尴尬的咳了咳,道:“书记,实话说我这次发现这么多问题,实在是事先没想到。不瞒您说,我觉得触目惊心!”
陈京顿了顿,斟酌的道:“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楚江的局面会这样?为什么明知道路子走错了,有些同志却依旧执迷不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楚江是一个六千万人口的大省,我们的干部真就没想过对六千万老百姓负责?
尤其这一次我们工作组去德高市,殷林阳奉阴违,他借口红云水库道路改造,将两条公路都全部封闭了,硬是不让我们的监察员去看,他这是什么态度?
简直就是胆大包天,根本就是没把中央纠风室工作组放在眼里。
我们的干部胆子太大了,没有了敬畏之心,一个个骄奢跋扈,这还是不是党领导下的楚江省?”
陈京刚开始还在斟酌用词,可是他一开口,心中火气就压抑不住,说到后面,他语气前所未有的严厉,变得毫无顾忌了。
伍大鸣冷冷的看了陈京一眼,道:“陈京,说得不错嘛!你还可以进一步说,让我承担责任!我是楚江的老干部嘛,而且长期在省委工作,楚江到现在的局面,我责无旁贷!”
陈京缓了一口气,道:“书记,您别生气,我只是据实而说,没有半点添油加醋的成分!”
伍大鸣脸一黑,道:“你看我生气了吗?我是生气的样子吗?现在在你的眼中,楚江成了这样一个乱摊子,你也是咱们党的领导干部,你为什么就没想过为楚江的工作做一些贡献?
你是楚江出去的干部,楚江是个什么现状你知道。
自从沙书记离开楚江以后,我们屡屡遇到问题,中原崛起这个口号喊得震天响,喊得越想就越出乱子。
整个中原都出了乱子,只是我们楚江更为严重罢了!”
陈京闭口不说话,木然坐在伍大鸣的对面。
伍大鸣又道:“你继续说嘛!让你畅所欲言,你就畅所欲言!”
陈京深吸了一口气,心中的气也上来了,他道:
“书记,那你就别怪我以下犯上了。照我看现在的楚江,地方政府热衷搞投资,为什么?一方面,大力砸钱搞基础建设,搞城市建设,大把大把的钱扔下去,到年底审计的时候,GDP数据绝对漂亮,经济增长势头喜人。
另一方面,砸钱搞建设,大把钱从手上过,为贪污腐败,有些不法分子捞钱侵占国家财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一手搞政绩工程,一手捞钱,两手都不误。
几年干过以后,他们升官发财拍屁股走了,才不管后面留下的是什么乱摊子呢!我看这就是咱们楚江问题的根源所在!”
伍大鸣盯着陈京,脸色发黑,两道目光像两柄利剑,似乎可以一下刺穿陈京。
陈京扭过头去不和他对视,心中不禁有些后悔。
自己刚才的话,刺到了伍大鸣的痛处。
伍大鸣最大的败笔就是提拔了毛军辉,毛军辉在楚江三年多,捞钱上亿元,这绝对是楚江这么多年以来最大的贪腐丑闻。
这件事的臭气不仅全国人民都闻到了,在国际上都引起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伍大鸣的政敌把这件事当成了攻击他最锋利的武器,这也是他现在面临巨大的危机所在。
“书记,对不起,我刚才情绪有些激动了。说的话太过了……”陈京长吐一口气,开口道。
伍大鸣嘴角微微一翘,忽然点头道:“你说的很对,句句都在点子上,我让你畅所欲言,你也做到了,这很好!”
伍大鸣缓缓站起身来,双手挥动,道:“可是陈京,你想过没有。要改变这些状况,我们现在需要新鲜的血液,我们的干部队伍要重新整肃,需要能够挑大梁的人。
说出来没人相信,现在楚江的干部贫乏,可用的人很少,这件事我都难以启齿!”
他一掌拍在沙发上,道:“楚江内耗多年,积弊极深。尤其是近些年,我们指导思想错误,政绩观偏差厉害。通过这样的政绩观考核提拔的干部,现在要改变他们的固有思维,那是一朝一夕的事吗?
我们整肃要时间,可是现在我们没有多少时间,这就是矛盾!”
陈京道:“书记,这些问题是您需要考虑的。对我来说,我现在应该怎么完成手头的工作是大事。说句实在话,我进退两难,作为楚江走出去的干部,我不能够把楚江多年的成绩都全盘否定,这是不负责任。
对自己不负责任,对人民不负责任。
但是问题这么多,我解决不了,我需要帮助!”
伍大鸣点点头道:“你需要帮助好啊!我今天就给你最大的帮助,那就是你放心大胆的去干,该怎么做就放手去做。不要畏首畏尾,也不要有什么忌讳。在岭南你不是有个‘陈阎王’的称号吗?
怎么了?到了楚江了,你也可以发挥发挥你陈阎王的厉害嘛!”
陈京轻轻的哼了一声,道:“这谈何容易?楚江不是岭南,楚江比岭南不稳定很多。我真要用力过猛,出了问题,我担不起这个责任!”
伍大鸣抢口道:“那你就想办法不要用力过猛。你作为中央纪委培养出来优秀干部,你想不到办法吗?”
伍大鸣眼睛盯着陈京,眼神灼灼。
陈京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遽然而至。
在一瞬间,他觉得伍大鸣还是以前的伍大鸣。
楚江困难,问题多,但是伍大鸣的精气神依旧还在。
清楚这一点,陈京心中大定。
外面的传言很多,尤其是不利于楚江的传言很多,比如周海东说的人大会议可能出问题的事情,这就是一个传言。
不过此时陈京清楚,这些传言不会是问题。
如果伍大鸣连这些小问题都解决不了,他能当上书记?
“书记,给我一支烟!”陈京转移话题道。
伍大鸣盯着他,忽然一笑,指了指茶几下面的抽屉道:“你自己拿!”
陈京拉开抽屉,拿出一包玉溪烟抽出一支给自己点上,沉吟的片刻道:“书记,我尽力而为吧!我有个初步的想法……”
他话说一半,道:“算了,算了,还是先不跟你汇报了!一切都看实际行动,我希望我能顺利完成工作!”
伍大鸣淡淡的道:“你想好了,就大胆去干!不要太顾及别人的看法。你今天找我寻求我的帮助,明天去找徐省长,后天去找吕书记,等你把楚江的领导都见个遍,黄花菜都凉了!工作还怎么开展?
往大一点说,你现在是中纪委纠风室的领导,到了地方上你是主角。我们下一级党委和纪委都应该配合你工作。
既然如此,你可以自信一些,那又算什么事儿?”
陈京点点头,道:“我明白了书记。我定然全心工作,不辜负您的期望……”
伍大鸣嘿嘿一笑,摆摆手道:“行了,你别说那些大话了。现在你我是同病相怜,都满脑门的包,接下来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楚江还会是以前的楚江。哦,不对,楚江会比以前都要好!”(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大面积约谈!
纪委纠风室对楚江纠风工作发出了正式通报。
通报指出,楚江德高市在应对纠风室工作组检查方面表现不配合,严重干扰纠风室正常工作,给纠风室的监察工作设定规定动作,纠风室明确对德高提出批评,责令德高市委和市政府认真反思此事件,并充分的吸取教训。
另外,纪委纠风室要求,纠风室工作组需要约谈全省十个市、自治州的主要领导,约谈地点在楚城市丽都酒店,通知要求,各市自治州要认真准备、认真对待纠风室约谈。
通告发下去,给楚江造成的震动很大。
这一次中纪委纠风室分四个小组,对全省所有市、自治区的工作实施的监察。
这段时间,楚江小道消息满天飞。
说是纪委纠风室下去发现了严重的问题,可能会一一向中央汇报。
而中央可能会依据纠风室的汇报,成立专门的工作组专门针对楚江工作,而楚江的政坛也许会面临大洗牌。
不得不说,陈京发出的这个通告让很多人很意外。
在通告中陈京闭口不谈监察出的问题,只是批评德高配合工作不得力,干扰纠风室工作,至于具体问题一个都没涉及。
反倒是陈京约谈各市、自治区一把手的举动,很是新颖。
陈京究竟想干什么?这个疑问在很多人心中开始滋生。
通告发出去以后,陈京频繁接到各方电话。
省长徐自清的电话,组织部长边琦的电话,还有副书记吕军年的电话。
陈京初到楚江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没功夫理他,陈京主动找他们联系,他们也是婉言谢绝。
而这一次,他们主动打电话来,希望能和陈京接触沟通一下。
不过这个时候,陈京却不太愿意了。
伍大鸣说得好,工作有了方案,就别去倒处征求意见。
楚江老领导多,意见肯定不统一,倒处征求意见,开展工作反而碍手碍脚。
陈京约谈各市、自治州的领导,陈京有敲打德高在前,他有信心这一次各市都会认真对待。
不管怎么说,他披了一张中纪委的皮子,下面纵然一百个不情愿,但是如果态度出问题,陈京也是不介意揪几个出头鸟的。
再说了,陈京名声在外,楚江对他的工作方式不陌生。
陈京还真不相信,地市领导中还真有人性子冲,不耐烦,拆他台的人。
而陈京的这个判断没错,在通报发出去以后,各市领导密集进省城。
而陈京也公事公办,他和秦山河一人一个小组分别约谈。
谈话地点专门通过精心布置,场面严肃,气场很强,中纪委谈话地点的严肃性,在这一次布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谈话的内容也很简单。
陈京把这一次纠风室工作下去监察发现的问题整理成了材料重新还给了他们。
在谈话中,陈京强调中央对诸如这次查出的类似问题是坚决反对的。
各市自治州应该要认清中央相关文件精神,在发展经济,制定经济政策方面要着眼长远,对短期靠单一手段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这条路子,各地都要反思。
另外,陈京还表示,楚江省委将会出台新的干部考核办法。
在新办法中,将重新调整各项考核指标的比重。
尤其是要淡化经济发展中单一的数字考核,不仅要注重考核经济发展的数量,还要着重考核经济发展的质量。
另外,地方政府负债的问题,地方政府挪用各种拨款搞投资,这不仅恶化地方投资环境,更是严重是与民争利,恶化民生水平。
中央三令五申强调民生,强调老百姓增产增收,而纵观全省各地,真正惠民的工程少,花架子的工程多。
让老百姓得实际利益的项目少,浮于表面,彰显政绩的虚假工程多。
所以各地应该要严肃反省,中纪委纠风室会长期关注楚江各市的情况。
纠风室对楚江各市的监察,将会形成一定的机制,如果在这样的机制之下,各市还不能够有思想上的转变,继续在错误的路上一再违背中央的纪律和规定。
纠风室将对这些情况进行严肃处理……
整个约谈工作持续了三天。
三天的时间,陈京一共见了六个市的一把手,每个人谈话不少于四小时。
四小时的谈话,陈京从各个层面谈到了各地区的问题,谈话结束之后,陈京还要求他们下去之后,立刻召开专门的会议归纳总结自身问题,做到对这些问题的深刻认识。
然后将认识要形成文字,主动向中纪委纠风室呈交,纪委纠风室会针对这些资料存档!
在约谈结束以后,陈京组织在丽都酒店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在新闻发布会上,陈京公布了这一次到楚江视察的流程,方法和具体的成果。
陈京表示,通过这一次楚江的监察,纠风室采用了约谈的办法,成功指出了各市和自治区的若干问题。
各市和自治区领导对这些问题也高度重视,有很多领导还向监察组当面做了深刻的检讨,展开了批评和自我批评。
这体现了楚江省的领导干部高度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也体现了楚江省的领导干部有决心改变目前的现状。
陈京表示,具体约谈和工作,纠风室将会继续跟进监察,会保证各市一定会按照中央的正确路线发展,杜绝类似违规的不正之风的再次发生。
陈京这一次出手可以说干净利落。
从他约谈各市领导到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监察结果,前后只用四天。
他这短短的十天,在楚江却掀起了议论的热潮。
被约谈对地方干部来说不是新鲜事。
但是纪委纠风室工作组到地方,处理案件通过约谈的办法,陈京算是第一个这样干的。
楚江的问题多,所谓法不责众,陈京不可能吧整个楚江工作全部推翻。
另外一方面,他又不能够给下面和领导留下一个法不责众的印象,他必须要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来。
他苦思冥想,除了这个办法外,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新办法出来。
他这样干了,至少在短期内会受到一些效果。
下面各市的领导会有紧迫感,会给他们敲一个警钟,纠风工作不能万能的,陈京能做到这一点,是他目前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在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陈京组织工作写报告。
在报告中陈京详细的汇报了这一次监察的情况,并且把整个处理的过程做了说明。
可是让他万万没料到的是,在这个时候,伍大鸣和米潜却有了一次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通话。
电话是伍大鸣打给米潜的。
伍大鸣用了十几分钟把这一次陈京在楚江的工作归纳总结,一一向米潜做了汇报。
最后,他道:“怎么样?老领导,陈京处理问题还是很有创新性的吧!说句心里话,陈京到楚江来说我不紧张,那是骗人的。我就怕他在楚江干岭南的那一套,他如果真是乱来一通,我还真不知道怎么收拾局面。
但是从现在来看,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陈京脑子里很清醒,他想出的办法也比较绝。
挨个约谈干部,下面的十几个市党政一把手他见了一个遍,在见面的过程中,他直接把这一次他们监察出的问题反馈了下去,勒令下面立刻纠正。我认为这样做效果不错。
至少这几天下面各市领导到省委汇报多了起来,他们有了敬畏,也基本都红了脸,也出了汗,应该说这一次纠风室的工作对稳定楚江局面是起到了积极正面作用的!”
米潜沉默了良久,道:“大鸣啊。以前我还没发现,现在才发现你做事挺有气魄的嘛!心态也保持得不错。楚江遇到了问题,这不可怕,你接手楚江的工作压力大,而且开局不利,这也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被这些困难吓倒。
现在看来,你脑子里面还是挺清醒的,关键的时候敢于放手一搏,说起来你这一点和陈京有点像啊!”
伍大鸣嘿嘿一笑,道:“老领导,你这是夸奖我吧!不过现在您褒奖我还有些早了。楚江百废待兴,问题多,我现在是苦苦支撑!我是真希望陈京能够下放楚江,他能力强,用着顺手,我觉得他一定能够开辟一个局面出来!”
米潜顿了顿,瓮声道:“大鸣,你不要拔苗助长!陈京刚刚履新纪委还没一年,当初他的提拔就算是有些破格了。按照规定,他需要再锻炼几年,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破坏组织规定吧!”
伍大鸣道:“米部长,我可没想过违反组织规定。陈京现在可以下放担任市委书记嘛!老领导你听我说,现在陈京在纪委工作,明显就是荒废了。说得不好听一点,是大材小用。
他应该在地方工作,应该在地方锻炼。
一块好钢,我们除了要磨砺外,还要敢于使用。我相信如果沙书记还在,他肯定会支持我的意见的!”
米潜沉默了很久没说话,良久他才道:“这个事让我再仔细斟酌斟酌。你不用太着急!”(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突然的讯息!
转眼过了两个月。
陈京亲率工作组到楚江监察,因所用方法灵活,处理问题收效良好,他获得纪委的通报嘉奖。
不过对陈京来说,这过去的两个月并不轻松。
他的主要工作是配合军纪委对西北、东北、中原地区一共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军转企业进行全面彻查。
这一次是军纪委领头,中纪委配合,一共彻查了军转地企业五十多家,针对这些企业转型存在的国资流失,暗箱操作,涉嫌违规违纪等问题,中央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弄清情况。
而彻查军转地企业的问题,也成为了今年军队反腐纠风的重头戏。
两个月的工作,陈京和秋若寒的配合也从刚开始的生疏、抵触,到后来越来越默契。
从两人关系来看,缓和了很多。
秋若寒狂傲的脾气有所收敛,在关键问题的决策和处理方面,她还是以陈京为主,鲜少擅作主张。
这一切都源于两个人各自面临的压力。
对秋若寒来说,军委高层彻查军转企业的意志相当的强烈,这个任务落在军纪委纠风室的身上,秋若寒必须要拿出强势的一面,坚持把这件事办好,办得让领导满意。
而对陈京来说,这个工作是周海东压下来的必须认真搞好的任务。
周海东为了这项工作单独和陈京谈话多次,每一次谈话,他都把这项工作当做今年纠风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明确的跟陈京讲,在今后几年,军队纠风和地方纠风联合行动,将会成为常态。
军队是党政权的基石,如果军内腐败问题解决不了,军内的风气问题解决不了,其危害到的是国之根基,所以这件事情中央和军委都高度的重视,把这件事情当成重中之重,也是目前中央和军委主要领导的共识。
周海东的话讲到这个份儿上了,陈京岂敢懈怠?
他只能和秋若寒密切配合,精诚合作,连续两个月,两人分率自己的团队,奔赴三个大区十几个省市,各种材料陆陆续续的向上面递交,而军企转地方的各种问题也开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媒体的报道,这项工作由陈京负责。
陈京先后对中央主流媒体《华夏日报》、《阳光日报》等报纸充分详细的介绍了这一次纪委和军纪委联合办案所取得的成绩。
而党报也纷纷开始撰写评论性文章,中央领导和军队领导在视察中,对军企转地方问题也常有涉及。
而这样的举动,也进一步向社会证明,纪委和军纪委彻查军企转地方相关案件,贯彻的是中央的意志。
中央在贯彻意志方面,走的路子一方面是党内主流媒体吹风,然后是领导考察讲话,现在这两点都有了,在全国范围内很快就掀起了一股彻查军企转地方,国企改革国资大量流失的热潮。
国企改革,共和国经历过阵痛。
当初中央为了让政府甩包袱,部队为了甩包袱,做出了很坚定的决策。
但是中央的决策到了地方,一些地方政府和国企常年以来都紧密联系,在国企改革的时候,大量的党内干部下海。
有很多地方,直接是干部下海买断企业,这无疑滋生了很多国资流失的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当时中央疏于防范,而地方上企业拍卖、股份制改革机制又不完善。
更重要的是,对于国资流失,很多地方政府误区很深,不把其当回事。
现在中央彻查此类问题,一来是要彻底对此类行为说不,坚决要堵住国资流失已经决堤的口子。
另外,这样的做法也是中央鼓励国企央企重整旗鼓,遭受重创的国企,重新合理的配置资源,引入新型现代化的管理,要重塑其市场竞争力,为共和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贡献。
中央的策略深谋远虑,陈京在中央宏观策略的大环境下,他不过是把握其中小小的一个环节。
只是他没料到,就在他对纠风室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的时候,令他很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
监察部周海东办公室。
周海东在办公室静静的品着茶,陈京推门进来叫了一声:“周部长!”
周海东指了指沙发,一语不发。
陈京坐在周海东的对面,他倏然抬头盯着陈京,神色有些复杂。
陈京忙道:“周部长,您这么急找我,究竟有何指示?”
周海东淡淡的笑笑,道:“指示谈不上,你先坐,喝茶吧!”
周海东给陈京斟了一杯茶递过去,陈京端起茶杯轻轻的抿了一口,一抹淡淡的清香滑吼而过,异常的惬意舒服。
这段时间他忙于工作,已经好久没有静下心来品过茶了。
今天能够在周海东办公室喝到顶级的大红袍,也算是忙里偷闲,小资了一次。
一杯茶喝完,周海东道:“最近感觉怎么样?”
陈京咂咂嘴道:“感觉挺好的,就是有些忙。目前在工作上面,我基本适应了……”
周海东道:“我没问你工作,我是问你生活。比如家庭啊,对京城的感觉和看法啊,等等一类的!”
陈京微微一笑,道:“还可以吧!我觉得都还可以,京城很不错,家也在京城。以前在下面工作,长期和家人不在一起,常常一个人独来独往,挺孤独的。不过现在一切都好,在家里感觉挺好的!”
周海东冷冷的哼了一声,道:“可惜啊,在之前我就说过了,你在我这里就是个打短工的麦客。当时我把这个想法跟部长汇报,他还批评我。现在看来,我不仅是言中了,而且你这个工打得刚刚有一点感觉,现在就有人坐不住了!”
“周部长,您这是什么意思?”陈京疑惑的道。
周海东道:“我什么意思?我还能有什么意思?我的意思很简单,今天我收到消息,你可能又要下放。就在最近!”
“我下放?”陈京倏然从椅子上站起身来,“我去哪里?”
周海东皱皱眉头,压压手,道:“你冷静一些。这个事还没有最终决定。我也是通过自己的渠道掌握到的一点情况。我怎么知道你会去哪里?我刚才一直就琢磨这事。
你到咱们纠风室工作还没满一年,纠风室有什么不好?
尤其是对你这样的年轻干部,你成长挺快的,你这近一年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而本身的进步和对你的锻炼,也可以看得非常的清楚。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就有人想下放你?这不是拔苗助长吗?”
陈京沉吟不说话,过了一会儿,他道:“周部长,您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这事的?我怎么毫无察觉呢?”
周海东道:“中组部这一次在中央直属单位拟定了一批下放锻炼干部的名单,这一次下放规模比较大,涉及到一百多人呢。正局级干部有十几个,这份名单在中组部干部一局已经拟出来了。
你在这个名单中,我打听这么一点事儿,难道还有难度吗?”
陈京皱皱眉头,很奇怪,他一下子就想到了米潜。
正局级干部,中组部一般都不会重点关注的,尤其是陈京这种刚刚在中央部委履新的干部,如果没有特殊的关注,短时间内,他没有太大的可能下放。
更重要的是,陈京对这事没听三叔说过。
这意味着,这个举动没有西北系的影子。
那唯有一种可能,就是米潜……
周海东盯着陈京,道:“陈京,今天这事我跟你说,你不要胡思乱想,更不能到外面乱传。这毕竟还没有公布名单,还是组织机密,组织纪律你是清楚的。说句心里话,最近我针对纠风工作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本来嘛,这个事我是要跟你通气商量,然后我们迅速实施的。
可是现在这样以来,我的想法难以实施了。
很可惜啊……”
“我知道周部长,不管怎样,在纪委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得到了您最大的支持。我很感谢您!”陈京真诚的道。
周海东摆手道:“感谢的话就不多说了。你能够在纠风室把工作做起来,主要还是你自己的能力。纠风室以前有些散,你上任以后,工作方法得当,团结同志的能力强,把这个摊子打造得很有凝聚力,这是你能力的体现。”
他顿了顿,道:“好了,我不跟你多说了。你下去以后两手准备吧!不过你一刻没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你的工作都不能放松,明白吗?”
“明白!”
陈京从周海东办公室出来,脑子里一时没转过弯来。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他没有丝毫的准备。
周海东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想来这件事情应该是**不离十了,如果不出意外,应该很快通知就会下来。
陈京心中就想,这一次自己会回楚江吗?
他忍不住想跟伍大鸣打个电话,但是犹豫了一下,这个电话他还是没打出去。
现在他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件事先和方婉琦通气,必须让她有个心理准备……(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奔赴楚江?
陈京的工作调整比想象的来得更快。
周海东跟他谈话第二天,中组部干部下放名单就出炉了,在正局级干部下放名单中,陈京的名字在第一位。
紧接着,陈京便被要求到中组部接受组织谈话。
就这样急匆匆,陈京直奔中组部。
在这里,他意外的获得了米潜的接见。
米潜的办公室在中组部办公大楼十楼的最东边,办公室很大,正东方向透明的玻璃幕墙可以看到京城的第一抹阳光。
办公室的布局比较古典。
主色调是深红,在办公桌后面的书架旁边,挂着一幅“清廉为民”的题字,陈京进办公室便被这幅字所吸引。
因为他一眼就看出,这是沙明德的笔迹。
米潜盯着陈京,嘴角弯起一个弧度,道:“怎么了?这幅字你似曾相识?”
陈京道:“当然,这是沙书记的题字。他平常最讨厌题字,您能获得他以字相赠,我很佩服!”
米潜指了指办公桌前的椅子,道:“坐吧!怎么?对这次下放有些意外吧?”
陈京点头道:“很意外,我没料到这么快!”
米潜轻叹一口气,道:“是啊,你的工作变换速度的确快了一些。不过关于你的工作变动,是楚江大鸣书记一再要求的。你可能不知道,就在昨天,纪委双规了一名重要的领导,你也认识,郝国民,认识吗?”
“郝书记?”陈京一惊,郝国民是楚江前任书记,从书记位子上卸任以后,调任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他竟然……
米潜神色变得严肃,道:“关于郝国民的问题,中央已经掌握了很多证据,楚江的现状你去过,你也清楚。虽然说中原地区问题都比较多,但是像楚江这样,局面如此糟糕的省份,楚江算是独有一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