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很忙-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通个气而已。
刘元龙理解地点点头后,也就不再谈歌曲版权的问题,而是换了一个话题道:“王董,你看我们旗下的几个歌手,能不能去参加《华夏偶像》呢?”
王浩晖想了想道:“只要是没有出道的,就可以参加。”
说着,王浩晖补充道:“本来,我们《华夏偶像》的节目就有规定,参加的选手必须要跟我们朱雀娱乐公司签订全经纪约,虽然,这只是一个口头约定,并不能在最后起到什么约束的效果,但在选手通过‘西湖周’进入半决赛之后,我们就有可以与他们签订合约了。而不签订合约的选手,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取消他们的参加资格。既然如此,我们旗下签约的新人当然是可以参加的。不过,我们不能在节目中作弊,也不需要在节目中作弊,反正,这些都有可能将成为我们公司旗下的艺人,那就要给予他们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一点,我希望你必须做到。”
刘元龙笑着答应道:“我明白的,王董,你就放心吧。”
王浩晖笑着点点头道:“实际上,从节目的半决赛开始,我们选手能否获胜就是依靠观众的投票解决。虽然我们国家因为没有实行手机实名制,会导致我们这种投票出现选手自己作弊的现象,但第一期节目,我们可以容许他们作弊。不然,一开始节目太过于完美,也不利于我们后期的节目改进。”
刘元龙愕然反问道:“王董,你既然知道节目存在漏洞,为什么还要容许他们作弊呢?这会不会影响节目以后的开播呀?”
王浩晖笑着解释道:“首先,他们即使想要作弊,也得花销很多的钱,而这些钱,也有可能成为我们节目盈利的一部分。其次,他们的作弊,也能承诺我们节目组本身的公正,虽然也算是我们节目的负面新闻,但这种负面新闻更多的是对我们节目的一种宣传,而我们只要在第二期节目推出合适的改造方案,那就可以化负面新闻为正面新闻。毕竟,我们节目组一直以来都很公正。最后,说白了也很简单,那就是不管选手们如何作弊,我们作为选手的签约公司,我们只要选择我们需要的选手签约即可,根本就不用在乎他们是否作弊。”
刘元龙不解地道:“我记得只有《华夏偶像》的第一名才能获得签约吧?那要是最后一位不是我们公司需要的艺人,那我们不是亏大了吗?”
王浩晖呵呵一笑道:“正式的签约确实只有最后的第一名才能获得签约,但不表示我们不能再签约其他的选手呀?只是,我们跟他们所签订的经纪合约,没有第一名那么好而已。”
一顿后,王浩晖又补充道:“实际上,只要是进入最后决赛的选手,我们都可以直接跟他们签约了,相信这些进入决赛的选手,已经值得我们培养。而根本不需要等到最后一名的诞生,才跟他们签约。当然,为了遵守规则,我们当然要将最好的经纪合约,留给节目的最后一名。”
实际上,前世的《超级女声》并不只有节目的第一名有签约的价值,反而,很多的时候,比起第一名过于闪耀的光环,十强内的其他选手,反而更容易发挥出色,也更有签约的价值。好比后世的曾轶柯,周毕畅等人。
听了王浩晖的一番解释,刘元龙才恍然大悟地道:“我明白王董你的意思了,只要参加节目,尤其是进入到决赛后的选手,因为有电视台的播出,他们已经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不管是第一名还是第几名,他们实际都已经有了出唱片的价值。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在乎他们是不是第一名,王董,你看我理解的没错吧?”
王浩晖笑着点点头道:“没错,就是这个道理。即使最后这些我们签约下来的歌手,我们没有精力去为他们制作唱片等等,但我们却可以为他们寻找对他们有兴趣的东家呀。这不就是我们作为经纪公司的作用嘛?不过,因为你这个唱片公司的存在,他们的唱片合约的转让,还得先经过你们的优先挑选,剩下的,我们才会让朱雀娱乐公司的艺人经纪部门,去将这些歌手推销出去。当然,你们也可以选择全部吃下。”
刘元龙笑着摇摇头道:“全部吃下,我们还真的有点困难。既是吃下了,我们暂时也没有多少的新歌能为他们出唱片。实际上,我们公司旗下艺人的几张唱片,要没有王董你提供的歌曲,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一下子制作四张唱片,还每一张都有起码两首以上的优秀歌曲。”
一听刘元龙这话,王浩晖不由出声提醒道:“刘大哥,有关于词曲作者,还有歌曲的收录,这个工作你们应该早点准备了,相信你在业界也认识很多的词曲作者,我就不信就凭我们公司对词曲的重视和福利,还吸收不到好的词曲作者。”
……
求月票,求红票!
第197章 挖周杰轮,有点难!(第二更)
求月票,求红票!
……
事实上,王浩晖这话也没说错,如今的唱片公司,可没有为词曲提供唱片分成福利的,虽然,这个福利并不多,如果唱片卖得不好的话,还会不如直接卖给赚得多,但比起原来固定的版权费用,这多出了福利的选择,自然可以让那些对自己歌曲有信心的歌手,趋之若鹜。
刘元龙果然也没让王浩晖失望,而是有点自得地说道:“放心吧,王董,公司还没成立的时候,我就在香港招揽词曲作者了,而有了王董你提供的唱片分成的福利,我招揽他们根本就是不费吹灰之力。如今,经过一个多月的招揽,我们公司已经与香港、内地不下于20多位的词曲作者,签订了词曲方面的合作。其中就包括了曾经为香港凤凰卫视创作过主题歌的卢总强。而最近,我们正在接触香港有名的词作家林希先生,相信有了王董你提供的福利也应该不难合作。”
“林希呀?”王浩晖倒没想到刘元龙如今就开始接触林希了,不过,想了想也能够理解刘元龙的想法。要是烛龙唱片公司能够与林希谈成合作,那以后,根本就不用担心没有好歌,这对以华语唱片起步的烛龙唱片公司的帮助实在太大了。再说,有了王浩晖提供的唱片分成的福利,刘元龙也有了胆气和底气去说服林希。毕竟,谁也不嫌自己赚得钱太多的。
想起林希,王浩晖不由又想到了前世差不多与林希起名,比开创出了“华夏风”的有名词作家方文汕来。而想到方文汕,王浩晖不由地也想到了那个唱“哼哼哈嘿”的周董周杰轮。
“周杰轮呀?这可是个大金矿哦。”王浩晖在脑中回忆着周杰轮的经历,突然心中一动,对刘元龙道:“刘大哥,你对台湾歌手周杰轮了解多少?”
“周杰轮呀?”刘元龙回忆了一下,才摇摇头道:“我还真的不太了解呀,怎么,他在台湾很有名吗?”
刘元龙是知道王浩晖去过台湾的,所以,对于王浩晖提起台湾的歌手,并不觉得奇怪。
刘元龙不知道周杰轮,倒是让王浩晖小小惊讶了一下,不过,再仔细想想周杰轮的成名过程,王浩晖似乎也能够理解了。2001年的周杰轮还没有成名的代表作,就连收录了“哼哼哈嘿”的“双截棍”歌曲的《范特西》此刻都还没有面世,而后世那首更为经典的《东风破》更是周杰轮和方文山两人在2003年的作品。因此,刘元龙不太知道周杰轮,也是情有可原。
当然,王浩晖印象中的记忆并没有如此详细,他只是清楚,如今的周杰轮还并不红,而一个并不红的周杰轮,那当然是趁早下手将他挖过来呀。
实际上,对于周杰轮,王浩晖早有挖他的想法,只是,当时没有实力罢了。而此刻再次谈到周杰轮,王浩晖不由得就动了想要将周杰轮挖过来的念头。
“刘大哥,你有时间就多关注一下这个‘周杰轮’,还有帮他写词的那个方文汕,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你能将他们两个一起挖过来。恩,那个‘周杰轮’可能有点难挖,但那个方文汕,他只是词作家,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就先将他挖过来,以后再考虑挖‘周杰轮’。”王浩晖想了想对刘元龙说道。
刘元龙愕然反问道:“他们真的有必要值得我们挖吗?”
王浩晖很肯定地道:“肯定值得。反正刘大哥,你先跟他们接触一下就试试,能挖到那就最好,不能挖到那就等等以后再说吧。”
实际上,在王浩晖的印象中,王浩晖是记得周杰轮曾经跟他的老板吴忠宪闹翻过的。想要,到时候应该有机会挖到的周杰轮的。当然,前提条件是王浩晖的烛龙唱片公司能够开出让周杰轮满意的条件。
刘元龙见王浩晖说得肯定,也就点点头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刘元龙也没有急着离开,而是与王浩晖继续针对唱片公司的未来发展交换着意见。
“叮铃铃……”
直到两人被一阵手机铃声给打断,才算结束了谈话。随后,两人分别拿起手机一看,赫然正是王浩晖的手机响了。
见此,刘元龙笑着站起道:“王董,那我就先告辞了,我现在去找韩总谈一谈《华夏偶像》唱片合约的事情。”
王浩晖一边拿起手机接听,一边也站起相送道:“行,你去忙吧,我也接个电话先。”
说着,王浩晖便径直接起了电话。而刘元龙也是笑着朝王浩晖微微额首后,告辞而去。
……
王浩晖一接通电话,就被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给激起了一阵的鸡皮疙瘩。而这声音的主人,赫然正是林志铃。
“王董,你现在有时间接电话吗?”林志铃那不用做作就自然发嗲的声音,随便换个男人来都有点受不了,王浩晖自然也不能例外。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
“恩,你说吧,我有时间的。”王浩晖笑着答应了一声,才又关心地问道:“怎么样,最近在内地过得如何?”
林志铃笑着感谢道:“谢谢,王董你的关心。韩总,于导都很照顾我,杭州的生活也跟台湾的没多少差别,所以,我过得很好。”
“过得好就好,那我就不多嘴了,你以后要是有什么不习惯的,再来跟我说吧。”王浩晖笑着开了空头支票,才又直入正题地问道:“你打电话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林志铃也不遮遮掩掩,如实回答道:“王董你还记得答应于飞导演来参加《背后的故事》录制的事情吗?我这电话,就是于飞导演让我打的,他说让我催催你。”
王浩晖恍然记起,道:“哦,确实有这个事情,怎么,他现在就要我过去录制吗?”
一顿后,王浩晖又心中一动道:“好的,你跟于飞导演说一声,我下午就过去录制节目,你看他能不能抽出时间来让我先录制。”
原本还以为要多费口舌的林志铃,没想到王浩晖一转眼就自问自答地答应要来录制节目,虽然林志铃心中觉得很奇怪,但也不敢怠慢,马上询问了一下一旁的于飞导演,得到的答案,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
“王董,于飞导演说,只要你有时间,随时都可以录制,不知道下午你什么来呀?我们也好准备一下。”林志铃笑着说道。
王浩晖想了想道:“那就下午13点吧,恩,这个录制的现场在那里?是江浙电视台吗?”
林志铃与于飞导演交换了一下意见,才回答道:“是的,是在江浙电视台的室内演播厅,你来了,倒是给我打个电话,我去接你。”
王浩晖答应一声道:“好,那就这样吧。到时,我给你电话。”
一番道别,挂了电话之后,王浩晖若有所思地坐在沙发上沉思了起来。
本来,王浩晖并没有想着现在就去录制《背后的故事》,但就在他问出口的时候,却让他突然意识到这期《背后的故事》,或许可以拿来做一下文章。
……
求月票,求红票!
第198章 背后故事,采访中!(第三更)
求月票,求红票!
……
下午,在与石力军一起吃完了午饭之后,王浩晖便准时带着石力军来到了江浙电视台。而在林志铃的带领下,两人也很快就来到了《背后的故事》的录制现场。
这一世的《背后的故事》虽然王浩晖利用前世的记忆,在节目的方案中用上了很多后世成熟的节目拍摄要求,但不管是环境,还是拍摄条件,此刻都没有达到后世的条件,自然,这节目的整个现场,在王浩晖看来是想到简陋的。不过,简陋归简陋,那只是相比于前世来说的,而在这一年代却依然要超过其他很多的同类节目。
“王董,这些就是我们预先安排好的几个问题,你看我们是不是先将谈话的内容商量一下?”于飞导演恭敬地将早就准备好的谈话稿递给王浩晖道。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一般这种谈话类节目的对话,基本都是安排好的。而嘉宾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会有人在旁边用提示器或者提示本,在镜头之外让嘉宾们看着念。当然,也有一些能说会道的,或者是一些有胆色的大明星们,会不用任何准备就直接开始录制节目。不过,这种人毕竟很少。
对于于飞导演的好意,王浩晖自然不会拒绝,笑着接过来大致浏览了一下后,才点点头道:“问题没有问题,但我希望在这些问题之外,再加上一个问题。”
于飞诧异道:“是什么问题?”
一旁的林志铃也一脸地好奇地看向王浩晖。
王浩晖笑着看了两人一眼,才道:“我们从台湾买来的《流星花园》最近因为收视火爆,而招来了一些人的羡慕嫉妒恨,同时也找来了一些国内保守人士的反对,所以,我希望等会录制节目的时候,志玲姐你要询问我,对于国内一些人士反对《流星花园》,并要求禁播,有什么看法。恩,有关于这个问题,志玲姐你就即兴发挥吧,我们就不需要再对台本了。”
于飞有点担心地问道:“这样可以吗?似乎这个话题有一点敏感呀。”
王浩晖无所谓地摆摆手道:“放心吧,你们尽管问就是了,至于最后能不能播。对我有没有影响,你们就别担心了。这些我来搞定就好了。”
有了王浩晖的保证,于飞和林志铃两人自然不再多说,而是立马投入到了节目的准备之中。
很快,《背后的故事》的采访,也正式开始了。
“看清眼前,关注背后。欢迎和我一起走进《背后的故事》。”对着镜头,林志铃熟练地念着节目的开场白。
“今天我要为观众朋友们请上的这位嘉宾,有着非常与众不同的身份。因为,他不但是我们这个节目的策划人,还是我们整个节目组的老板。而他今年才不过16虚岁。
从一手成立公司打造出全国收视第一的《偶“晕”向前冲》综艺节目,再到被全国两岸媒体同胞全部不看好,却坚持买断台湾电视制作公司制作的《流星花园》,并再次打破台湾、内地两地电视剧收视纪录,同时,还在他的一力主导之下,首次在内地使用全新的也是最科学播放模式,并获得了成功。
他的名字你们肯定知道。现在请准备好你们的尖叫声和我一起大声地说出他的名字……
现场被于飞导演免费邀请来的几十位观众,很是配合地呐喊道:“王浩晖……”。
事实上,因为王浩晖这一次来录制节目有点仓促,所以,于飞导演也没有时间去一个个删选群众嘉宾,除了让人打电话联系之前的一些观众之外,更是在大中午的时候,直接就在江浙电视台门外,拦路招揽了一些路人观众。
幸好,王浩晖如今在国内的名气,虽然不能说与一些大明星比肩,但就以他16岁,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的噱头,就能让他名声斐然,独树一帜。而这也是于飞导演敢于直接喊路人来参加节目录制的演员。要知道,一般的明星还有喜欢不喜欢之说,但王浩晖可不是明星,他的成功在于他的慧眼识珠,在于他的赚钱能力,尤其是赚钱的能力,那更是一般普通人最向往的东西。
试问,谁又会跟钱过不去呢?
言归正传,采访继续。
“没错,王浩晖!我们有请我们的天才老板王浩晖上场!”林志铃说着张开手臂朝着特制的节目大门虚虚一引。
而在节目道具人员的配合一下,王浩晖坦然地走上了节目的录制现场。
说实话,前世今生第一次参与这种节目的录制,虽然,在节目之前,王浩晖一直显得很轻松,很不在乎,但真的到了现场,看着场下众多的观众,王浩晖还是大脑空白了一下。幸好,作为节目组的老板,王浩晖有着其他嘉宾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他可以随时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重拍,也可以在节目之后,选择播不播出。因此,当面对林志铃之后,王浩晖也就慢慢地放松了下来。
毕竟,老板面对员工,是很有心理优势,也很难会有紧张的。而王浩晖和林志铃,正是这一种关系。
“说真的,录制这期节目我很纠结,因为,我不知道到底该怎么称呼你,是喊你王老板呢?还是王董?或者是名字?”一上来,林志铃就笑着对王浩晖道。
闻听林志铃这个问题,场下的观众也露出了善意地笑声。
王浩晖随意地耸耸肩道:“随便你好了,你要觉得怎么喊着舒服就怎么喊吧。”
林志铃嘿嘿一笑道:“小王,喊着最舒服。可我不敢呀。”
王浩晖故作大方地道:“没事,我允许你今天这么喊了。”
林志铃故作失望地道:“才今天呀?”
王浩晖笑着反问道:“那你还想几天?或者说,你想要造反?”
林志铃连忙解释道:“我哪敢呀,就是随便问一问,呵呵,随便问一问。”
两人一番插科打诨的闲聊,让现场观众欢乐了的同时,也让王浩晖和林志铃两人分别平静了下来。
而林志铃,也正式进入了问题的询问阶段。
“王董,自从上次你的新华社专访播出之后,内地就有很多人针对你提出来的几个观点,进行讨论,尤其是有关于‘应试教育’比‘开放教育’更加适合内地国情的观点,不管是网络上,还是报纸媒体上,都有针锋相对的讨论。而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被誉为内地童话大王的郑源杰和他的儿子郑亚奇的辩论,不知道,王董你有没有看过他们的辩论内容呢?”林志铃笑着问道。
王浩晖坦然地点点头道:“我看过。”
林志铃笑着追问道:“那你对于他们两人的谈论有什么想法吗?”
王浩晖笑着摇摇头道:“说实话,我还真的没有什么想法。我早就说过了,教育不能走极端,不能因为有一些个别的人不适应应试教育,就去全部否定应试教育。反过来的道理也一样。事实上,我国古代就有一那么一句话,就是兼容并蓄。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应试教育’和‘开放教育’同时存在呢?
要知道,在国外培养的学生也不是全部都是精英,如果‘开放教育’真的要比‘应试教育’更好,那为什么国外的学生依然有坏蛋?有无赖,有流氓吗?当然,有一些人会说‘开放教育’培养的出来学生更有开创性,也更有独立的思想。说实话,我对于这种说法很怀疑,或者说,这只是给‘开放教育’额外加上的华丽外衣而已。因为,不管是开创性还是独立的思想,这不能用事实的例子来证明。”
林志铃却笑着反对道:“不对吧,我觉得也是有例子证明的,那就是国外的专利发明要比内地的更多,同时,现代以来很多重大发明都是来自于国外,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王浩晖却坚定摇摇头道:“你看错了问题的关键。”
林志铃诧异地反问道:“那问题的关键是?”
王浩晖笑着解释道:“你要先将我们国家和国外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时间进行对比。只有先将这个对比的时间,列出来了,你就知道我们国家与国外在发明专利上的差距在那里。”
林志铃脸色一正追问道:“王董,你能给我们详细说说吗?”
王浩晖笑着摇摇头道:“其实,这没什么好说的。明白人都知道,我们国家的免费教育,全国教育,甚至是高中等大学的教育,都是76年之后,才开始的。而76年之前,我们国家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我相信,就不需要我多说了吧?”
一顿后,王浩晖接着道:“而从76年到如今,才不过25年的时间,相比于国外几十、上百年的整体教育,我们国家能够后来居上,只用了25年就达到如今的教育水平,我不得不说,这是我们华夏的奇迹,也是我们华夏人民努力的奇迹。”
林志铃若有所思地问道:“难道这真的是‘应试教育’的功劳?”
王浩晖笑着道:“不能说这都是‘应试教育’的功劳,但起码我们如今获得的教育成绩,就是‘应试教育’带来的。而有一些人片面的认为‘应试教育’不可取,甚至要全面废止‘应试教育’,我认为这些人都带有主动崇洋媚外的情绪,或者说,在他们看来国外发达国家的就是对的,而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就应该去学他们,去照搬他们的所有模式。坦白说,我认为有这种思想的人,首先,这种人就没有任何的开创性,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独立地去思考问题。”
林志铃苦着脸地道:“王董,你这打击面也太大了吧?我似乎也是你口中的那个没有独立思考的人了。”
王浩晖笑着摇摇头道:“恩,我确实说得有点过了,但我认为,在说‘应试教育’不好之前,首先要将我们国家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教育实力,拿出来与他们所认为的成功的国家进行对比一下。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两国之间的人口问题,整个国家的收入水平问题。总之,一个‘应试教育’好不好的问题,并不是只在于教育的本身,而在于全国的文化水平,以及全国的教育环境。而看问题,我们也必须用综合的眼光,不能带有主观情绪地去看问题。”
林志铃讶然道:“这就一个“应试教育”的问题,怎么会牵扯到这么多的问题呢?王董,你是不是想得太复杂?”
王浩晖脸色一正道:“一点都不复杂。”
林志铃好奇地追问道:“怎么说?”
王浩晖耐心地解释道:“一个孩子的教育,除了学校的教育之外,还有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说的“应试教育”,只是一个孩子一生教育中的三分之一。或许很多人会说学校的“应试教育”在这个三分之一的教育之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可要是换我来说,我认为一个孩子的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其次才是“学校教育”,而最后则是“社会环境的教育”。”
林志铃诧异地反问道:“我们不是应该更多的时间在学校里学知识吗?”
……
求月票,求红票!
第199章 节目规则,正能量!(第一更)
求月票,求红票!
……
王浩晖笑着摇摇头道:“知识只是一个优秀孩子的组成之一,像孩子的性格、阅历等也是属于优秀孩子的组成部门。而我们都知道,影响孩子性格的外在因素,最先就是从家庭开始的。换句话说,一个孩子喜欢不喜欢读书,除了‘应试教育’本身的问题之外,还有家庭因素,也就是亲人平日言行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能将一个孩子不适应‘应试教育’全部归咎到‘教育的制度’上。事实上,相比于玩乐,我相信不管是‘开放教育’,还是‘应试教育’都不是那么让孩子喜欢的东西。”
林志铃明锐地抓住王浩晖话中有点矛盾地方追问道:“王董,你所说的‘除了应试教育本身的问题’这句话,是否在表明,‘应试教育’并没有你说的那么好?它也是有问题的吗?”
王浩晖很肯定地点点头道:“我一直就没有说过‘应试教育’很好,也没有说它没有问题。事实上,在我看来‘应试教育’有着很多的问题。但有问题我们就要去找出来将他解决掉,而不是想着去全盘否定它,要知道全国这么多的学生,都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而习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想要改动也必须慎重,慢慢地来。但这需要时间。”
林志铃笑着点了点头后,提议道:“我看现场有一些观众似乎有话要说,不如,我们邀请几位观众来提问吧,王董,你看如何?”
现场的观众一听林志铃这话,不由欢呼一声,满含期待地看向王浩晖。
被这么多人紧紧盯着,王浩晖还真是有点压力山大。
“在这里,你最大,你要觉得可以,那我就没问题。”王浩晖无奈地一耸肩道。
一听王浩晖这话,林志铃立马转身面向观众道:“你们多听到了吧?那大家就举手提问吧。不过,在我点名之前,我希望提问的观众朋友,不要提一些教育之外的问题,可以吗?”
“可以!”现场的观众纷纷的答应道。但要说是现场观众否真的能够全部做到,就连观众们自己也都不相信。
“好,那就那位双手举得最高,带眼睛的同学吧。”林志铃首先点名的是一位在他看来文质彬彬,应该不会乱提问的学生。
可林志铃却忘记了,今天本来应该是上学的时间,而一个学生不在上学的时候去上学,那肯定也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学生。
果然,这位带着眼睛的男同学,站起来,一张口,便不是有关教育的问题:“王浩……,不,王老板,我想请问,您制作的《华夏偶像》节目,为什么,拒绝高三学生参加?恩,我就是一个杭州本地高三的学生,今年19岁,已经完全达到《华夏偶像》节目规定的年龄标准,可我来参加《华夏偶像》节目,却被告知不允许高三的学生参加。王老板,我就想请问一下,您有没有这样特别的规定?您又为什么要制定这样歧视性的规定?您能回答吗?”
不等王浩晖回答,林志铃便抢先道:“这位同学,你这个可不是跟教育有关的问题,你先坐下吧,有关于你这个问题,我们会在节目后邀请《华夏偶像》节目组,做一个说明,相信,到时候,你就会明白了。”
说着,林志铃便准备邀请下一位观众。
不过,就在这时,王浩晖却笑着摆摆手道:“这个问题,说起来,跟教育也有点关系,我还是现场解释一下吧。同时,也希望这期节目播出之后,能够给那些被《华夏偶像》节目组拒绝的初三、高三的同学们一个交代。”
林志铃见王浩晖开口了,也便停下邀请观众的举动。实际上,林志铃对此也非常的好奇。
“在我解释之前,我想请问这位提问的同学,你对于‘偶像’这个词的理解是什么?你能说一说你的理解吗?”王浩晖嘴角含笑地对那位带眼睛的同学问道。
带眼睛的男同学犹豫了一下,才有点不确定地道:“应该是让人崇拜,好像明星一样的人吧?对吗?”
王浩晖笑着点评道:“偶像,是让人崇拜的没有错,但明星能不能成为偶像,那就不一定了。”
一顿后,王浩晖才笑着解释道:“我之所以要问这个问题,便是希望包括这位同学在内的所有参加《华夏偶像》节目的选手们,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偶像’是要被人崇拜的,而一个被人崇拜的‘偶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将是那些崇拜他的人的模仿对象。换而言之,一个‘偶像’的好坏,将会影响很多人,也将会影响到社会的风气。而我们朱雀娱乐公司,虽然只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