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乡小农民-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伯对于自己的威势很是满意,喝着晚辈泡好的茶,抽着他们敬上来的王勇的特供烟,那是相当的满意。静静地等着王勇的到来。

    “我说你们到底有啥事不能下午再说啊?不知道打扰人家睡觉是个多大的罪过吗?”

    王勇穿着一套长袖睡衣,一边揉着眼睛。一边磨磨蹭蹭地走过来。

    “别墨迹了,赶紧你过来听听。还等着你这个大老板拿主意呢!”

    王勇来到沙发边上,也不管上面做了多少人,直接往人群中间一挤。慌得两个电视台新来“大编导”赶紧起身给大老板让位子。

    “都坐,都坐啊!跟到家一样,别客气!”

    王勇大模大样的招呼这两个没见过的年轻人,惹来同村的几个小子一片的大白眼。我说二哥你还能再无耻一点不?有你这么待客的吗?

    “行啦,别耍宝了,赶紧说正事。高峰你先给王勇说说,然后小刘你再接着说。”

    大伯一副大将风范的吩咐道,只不过搁在茶几上的那双穿着拖鞋的脚让他的形象瞬间垮塌,从一个富有声望的领导变成了一个大混子。

    王勇这个时候已经清醒过来了,一边点燃一支烟,一边看着高峰,想听听到底是什么事让大伯这么兴师动众的拉了一票人杀到自己这里。

    “是这么回事,我们台里想做一个社会调查栏目,第一期就是关于我们祖国的在民众眼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这个方面的。”

    “哦?很好啊,这没什么问题吧?”

    王勇对于这个话题的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因为就在昨天晚上,他刚通过视频看了一个上将的演讲,讲的也是关于这方面的。时候两人还交流了一下,互换了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很是有共同语言。

    “可是,关于这个话题,我们的意见都不统一。有人认为咱们的国家有着数千年历史,是文化从来没有中断过的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唯一一个,所以那是应该好好夸夸的。”

    “嗯!可以。这样能够激发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不错。”

    王勇吐出一口烟,没有任何的异常反应,一脸平静,让一直观察王勇反应的高峰有些失望。以他对王勇这个二哥的了解,他就是一个绝对的民族主义者,听自己这么说不应该是这反应啊?

    放下心里的疑惑,高峰继续说道:“另一方认为不能光唱赞歌,也应该有一些反映不足的方面才能更有意义。”

    高峰的话音刚落。大伯就迫不及待接过了话茬,放下手里的茶杯,烟也不抽了。盯着王勇看了一眼才说道:

    “他们两拨人吵了半天了,吵得我是头晕脑胀的。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不,我就拉着他们过来找你来评理了。”

    王勇翻了一个白眼,心里说你这哪是找我评理啊,你这是来让我顶缸的好吧?不过王勇可不敢跟大伯这么说,只是想了想昨天看到的那个稿子,越发觉得很有道理。

    “嗯,这个事咱们先放下。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我们的国家,我的民族伟大吗?”

    王勇的这个问题让除了大伯之外的这帮小年轻没有任何的犹豫,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一般纷纷发言,举出一个个例子说明华夏的伟大,不凡,牛叉无比。

    王勇一直都没说话,只是静静地抽着烟看着眼前这群意气风华的青年们,心里却满满的都是悲哀,失望。

    “现代社会上流行一种诡辩术,对于历史。对于现下当今发生的各种问题,不是理性分析,而是诡辩。”

    王勇突然发言。让屋里瞬间就静下来了。大家都不知道王勇要说什么,一时间都没了声音,吃惊地看着王勇,等待下文。

    “你们可能也知道我在部队里是个将军,有个领导,是一所军校的政委,上将军衔。他跟我说,有一次,他对就读于咱们国内最好的大学新闻系的儿子说想要看看他的教科书。”

    王勇的话一下子把所有人的兴趣给提起来了。上将啊!如今全军也没多少个的顶级军衔,每一个都是绝对的大人物啊!

    “后来。这位领导和我说,他翻了几页。就觉得这本教材根本就不值得一看。”

    这个话一出来,让所有人都傻了。国内最好的大学的新闻系的教材不值得一看,这是什么意思?

    王勇没理会他们的吃惊,自顾自的继续说道:“因为他在这本书里看到了这样一个论断:华夏发明了火药,传到欧洲之后,冲破了欧洲中世纪封建的堡垒。”

    很多人,特别是那几个科班出身的编导,立刻就觉得他们在学历史的时候,书上也都是这么说的啊?这有什么不对吗?

    “是不是很疑惑?呵呵,我这位领导是这么回复和你们有一样疑惑的他儿子的:真是笑话,你发明的火药冲破了人家欧洲的封建堡垒,你自己的堡垒怎么没冲破反而更加坚固了呢?”

    王勇这话一出,可是让所有人都惊了!大家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或者说即使考虑过,也很快就放弃了。书本上的观点才是正确的,老师教的怎么能错呢?

    “有一个观点,现在非常流行。说是台*湾就像是一把锁,把华夏出海大通道的大门给锁住了。”

    “对呀!不这么说呀!”

    “台*湾可是美国部署的封锁我们国家的第一岛链的一个关键点啊!被称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让我们没办法放心的走出陆地,进入海洋。”

    没让其他人继续说下去,王勇就摆摆手让他们停下来了。

    “呵呵,你们也都这样认为吧!那我问你们,前些年很流行的《大国崛起》看过吗?西班牙成为海上强国之后,为什么近在咫尺的葡萄牙很快也成为了海上强国内?”

    没给他们反应时间,王勇就又开始抛出了另一个问题:“法国和英国只隔着一个二十多海里的海峡,英国阻挡住法国成为海上强国里吗?关键还是咱们华夏的统治阶层没有海权观念!”

    王勇的话像是在冒烟的油锅里倒入了一勺子水,立刻就在众人的脑海里炸开了。这些问题都是他们从来没有认真想过,或者从来就没有在意过的。

    再发挥一下,王勇所说的诡辩术,他们也经常在使用。不仅是在这些问题上,平时遇到什么事情,和人打交道的时候,几乎大部分时候都是在使用诡辩术。

    这是为什么?难道是我们不够强大,不够理智,不够聪明?

    这些问题一直反复的出现在每个人的脑力里,让他们一直以来的优越感和多年教育所形成的是传统观念瞬间坍塌。

    ps:说实话很怕这章被审核啊?这个题目,这个内容,这心里悬着落不下啊!可看了国防大学刘亚洲上将的那片演讲稿之后,不写出来心里痛快,憋得难受啊!

 第五百二十五章我们的民族何谈伟大?(续)

    王勇并没有给他们很多的时间继续思考,就又开始自顾自的继续说着惊人之语,那真是语不惊人誓不休啊!

    “欧洲文明和华夏文明几乎同时起步,但是欧洲形成了许多的小国家,华夏则从来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虽然有时候也有分裂。一说到这些,大家都免不了沾沾自喜,认为这就是我们民族的伟大之处,拥有其它民族所没有的强大的向心力。”

    随着王勇停住话头,默默地抽了一口烟,一时间屋里没有了任何的声响,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紧紧盯着这个年轻的不像话的大人物。

    就是大伯一时间也是痴了,他从来不知道懒惰,喜欢偷奸耍滑的侄子竟然还有这么深邃的思想,哪怕是他道听途说来的。

    “其实,欧洲形成这么多国家,正是他自由思想的一种体现。但是多少与文明有关的东西是从这些小国家产生的呢?而我们呢,统一的天下,大一统的思想。但是在对外交往上,两者却形成了一种截然相反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听了王勇的这段话,有思维灵活的已经猜到王勇要说的是什么了。因为这个话题也是所有当今的年轻人经常在三五好友聚会的酒桌上喝多了之后热议的话题。

    “就拿咱们国家和美国对比一下,在国际事务中,我国的政策基本上就是对内刚,对外柔。美国则是刚好相反,对外刚,对内柔。”

    有几个机灵的小子这个时候已经掏出手机,打开了录音。王勇看了一眼,并没有阻止他们的这种做法。

    “有这个一个解释这种现象的说法,我国的文化是封闭的。内敛的,内向的,美国的文化则是开放的。外向的。而我国传统的那种大一统的思想也是一种内向型的理念。为什么在外国侵略者面前我们就成了待宰的羔羊,而当了同胞面前。却成了恶狠狠地狼呢?”

    这个话题让很多人脑海里都产生了联想,一幅幅画面清晰的出现在脑海里,一个个拷问让众人都皱起了眉头。

    “一百多个日本兵,就能押着好几万*俘虏到燕*子*矶去,然后统统枪杀。不要说反抗,有逃跑的勇气的人都没有多少。而同样是军队,在对付当年的红*军和军*属的时候,那副凶神恶煞的胆气哪里去了?”

    对内凶残。对外怀柔,在屋里坐着的所有人除了大伯,学历都不低,最少也是高中毕业,这个总结他们自己已经总结出来了。

    “他后来说起了这么一个事,大约是二十年前吧。那时候改革开放正在深入,一个暴发户成了社会上人人羡慕的对象。在他住的小区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一对夫妻吵架闹离婚,丈夫干脆将新欢明目张胆的带回家里。妻子气的跑到楼顶上,嚷嚷着要跳楼。”

    屋里人有好几个会心一笑,这种事情在网络上见过太多了。养个情人根本不算个事,没见现在都是小三大行其是了吗?

    “很多人都跑出来围观,但是这些围观者的反应却是不一。有的人赶紧打电话报警。有的人大声劝说她不要轻生,有的人飞快的通过楼梯往楼顶跑,有的人则是幸灾乐祸地站在一旁大叫着让她‘快跳,快跳’。后来警察把人救下来之后,后一种人还甚感遗憾。”

    一下子,那几个之前还露出微笑的人不笑了。没等他们有时间反思一下,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王勇已经转移话题说起另一个真实事件。

    “在匈牙利有个矿工在和妻子结婚前夕,最后一次下井。不幸发生了。矿井塌方,新郎再也没有回来。新娘子不相信爱人就此离他而去。为此苦苦等了七十年。”

    王勇说道这里,突然停下来。不紧不慢地从烟盒里又抽出一支烟点燃,抽了一口,吐出一股烟气之后,才继续说道。

    “七十年后,这个矿井被重新整理,在矿井深处的一潭积水中发现了七十年前遇难的新郎。由于没有空气加上被泡在水里,新郎和当初遇难的时候没有任何变化。而他的新娘子,如今则已经是白发苍苍。”

    王勇透过自己吐出的烟雾发现人群里几个小子已经眼圈泛红了。

    “老人抱着爱人的尸体痛哭良久之后,做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她要继续完成和爱人没有完成的婚礼。”

    所有人的眼中都露出震惊的神色,不敢相信的看着王勇。

    “那一天终于来了,八十多岁的白发老人,穿着洁白的婚纱。她的爱人,依旧那么年轻,闭着眼睛躺在一辆马车上,似乎嘴角还带着一丝微笑。婚礼和葬礼同时举行,引得无数路人为之感动落泪。”

    说到这里,王勇特意停顿了下来,让大家静静地消化一下心里震惊和感动。

    “911的时候,很多大学生在得知这一消息的第一时间都敲锣打鼓的庆贺,庆祝美国的国贸双子星大楼被撞,庆祝美国人倒大霉了。”

    几个人明显脸上浮现出了一股自豪的神色,王勇知道他们应该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当时我国有一个记者团,正在美国访问。看到世贸大楼被撞的这一幕,很多人情不自禁地就开始鼓掌欢呼。结果很快就被列入永远不被欢迎的人,驱逐出境。”

    王勇说到这里的时候,眼中很是深邃,深邃的让人如同看到了夜空的那广袤的星空一般,让人不自觉的就盯着他,等待下文。

    “这是一种文化的浸染,我们不能埋怨他们,他们已经控制不住自己了。但是说实话这很悲哀啊!如果都是这样的人爱国家,那这个国家还有救吗?”

    犹如晴天霹雳的发问让所有人如遭雷击一般呆呆地不动。等了有一分多钟,王勇才叹息一声,继续开讲。

    “人的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尊严,最珍贵的东西。这些逝去的生命和美国政府是没有关系。我们如此对待别人,别人是怎么对待我们的呢?”

    没有人答话。整个屋里都静悄悄的,只有王勇抽烟时烟草燃烧的声音缠绕在众人的耳边,久久不散。

    “曾经有一年。一批来自我国的偷*渡*客,躲在集装箱里从多佛海峡进入英国的时候。由于在空气不畅的地方待了几十个小时,里面的人几乎都被闷死了。经过紧急抢救,最终只有两个人活了过来。”

    王勇就像是没有看到众人脸上的惊讶的表情一样,自顾自的说着。

    “这件事经媒体第一时间曝光之后,当地的大使馆没有派一个官员出面。最后还是当地的英国老百姓自发的在多佛举行了追悼会,点燃了很多的蜡烛,悼念那些死去的孤魂。”

    一股愤怒和悲哀的气愤在屋里弥散开来,很多人握紧双拳。瞪大了眼睛看着王勇,却不知道心里在想着什么。

    “当时,来了很多的拿着玩具的孩子,华夏制造的玩具,标注着madeinchina的玩具。当时有记者采访孩子为什么来参加追悼会,其中一个孩子是这么回答的:因为他们也是人啊,妈妈说我手里的玩具有可能就是他们生产的。”

    屋里的气氛更加的静了,静的只能听到每个人的呼吸声。

    “整个追悼会,没有一个华夏人在场。什么叫文明,什么叫不文明?精神的鄙俗必然带来行为的鄙俗。精神的高贵也必然带来行为的高贵。”

    说完这些话,王勇也静下来,慢慢地整理着自己的思绪。过了似乎好久。屋里才响起了一个声音。

    “啪。啪,啪”

    大伯率先拍起巴掌,给王勇鼓起掌,然后其他人如梦方醒一般,红着脸敬佩地看着王勇跟着鼓起了掌,一时间掌声如潮。

    “哎!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你说以前我刚带着乡亲们去外边找活干的时候,见到小偷小摸的那都是只要大喊一声,绝对跑不了他!”

    大伯话语里带着一股浓浓的自豪感。似乎时间倒流,一股英气浮现在他越发苍老的脸上。让他看起来年轻了几十岁一般。

    “后来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不敢管闲事了。”说到这里大伯声音低沉,充满了不解,“可这种事能算是闲事吗?你们说,这是闲事吗?”

    大伯声嘶力竭一般的呐喊,问到了每个人的心间。这是管闲事吗?是?还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在内心深处也都有自己的答案。

    “如今的社会啊,就认钱!钱钱钱,把人心都带坏了!你看看,如今连路边有人摔倒了都没人敢扶一把了。为什么?因为怕,大家都怕扶一把之后被冤枉讹诈了。”

    大伯激动地大声喊完这一句,眼睛里充满了愤怒地从每一个人的脸上是扫过,脸上写满了一种情绪——哀其不争,怒其不幸。

    大伯年纪大了,文化程度也低,到现在也不会打字,不会上网,但是也从报纸上看过不少的相关事件的消息评论。

    在座的除了他之外,其他任何一个人都上过网,网络上关于这种事情的评论更是铺天盖地,他们也都知道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在如今这个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的社会,人们衡量一个人的地位的标准不是他的道德多么的高尚,而是金钱,是权力。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到如今大学里的学术*和那些遍地都是的所谓“专家”,再到遇到突发意外时,一个个冷漠的让人不寒而栗的人们,这个社会大环境变了,人们的心变了!

    有人能面对镜头平静地说出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大量的地沟油堂而皇之的进入各大饭店,餐馆,以至于连小学生也知道要在竞选班干部之前给老师同学买礼物,请吃饭了。

    我们到底是怎么了?

    这样一个民族何谈伟大?

    ps:无语了!

    感谢漂亮南茜和柳叶漫天两位书友的打赏,谢谢!

 第五百二十六章灌汤包

    王勇将刘上将的那份演讲稿讲给众人听之后,一群人大受启发,当即来不及告辞就纷纷起身回了电视台,一番讨论之后很快就定下来调子。

    等经过一个星期的精心制作的一部被命名为《我们到底怎么了》的九十分钟的纪录片很快就在半山电视台和广大村民们见面了。

    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一个个或是让人伤感,或是触目惊心,或是让人拍案而起,或是让人泪流满面,每个看过的人都对此表示了极大地赞誉。

    很快这不片子就通过熟人递到市台,当天市电视台也播出了这部让所有国人都备受震动的纪录片,一时间整个港城市的人都似乎在心里思考同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这是怎么了?

    之后省台,国家台也纷纷来人专门索要这部纪录片,一时间这部片子和半山村电视台声名大噪,已经有网络视频网站来电联系想要将半山电视台的节目放到网络上去播放了。

    这些事情自然不用王勇操心了,他依然每天重复这自己的悠闲的小日子,每天美哉美哉的。

    王勇将一群人打发走之后,没事人一样躺在沙发上又迷了一会儿。可是经过他们这么一打扰,怎么也无法顺利入睡,干脆就坐起来向着中午做点什么好吃的。

    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吃点啥好?家里好东西虽然有的是,可是吃多了也烦啊!百无聊赖,心烦气躁的王勇随手打开了电视机。

    电视里正在播放某卫视台的著名饮食节目,请了一个大厨过来教观众做菜。以前王勇也看过这个节目,每期教一道菜,一般都是做法简单,营养丰富。好吃又好看的菜式。

    应该是收视率不错吧,这节目在王勇印象里已经连续做了好几年了。在如今这个金钱至上的年代,要是收视率不好。电视台的头头们早就把这节目给砍掉了。

    今天,这位大厨并没有教大家做菜。而是教了一个让王勇都很是有兴趣的点心的做法。这点心的做法王勇跟张叔也学过,不过因为做法太麻烦,前期准备工作太多,他一次也没有亲自试做过。

    今天看到电视里那位大厨的做法,一下子就让原本显得浑身直痒痒的王勇来了兴致,撸胳膊挽袖子,就准备去厨房亲自做一回试一试。

    到了厨房,王勇打开冰箱看了一下。在一个冷藏盒里发现了前天干妈做的皮冻。据媳妇儿说是干爹那天提了一句说是三叔那里做的皮冻挺好吃,结果干妈就上心了,吃完饭立刻就跑到三叔那里学艺去了。

    等晚上媳妇儿从学校回来,干妈已经做好了一大锅的皮冻,晶莹剔透,味道鲜美,媳妇儿和干爹两个人一下子吃了三盘还嚷嚷着没吃够,可把干妈高兴坏了。

    冰箱里的这块大概有三四斤,已经被冻成了冰疙瘩了。据说是干妈特意留给自己吃的,只是自己刚回来的时候却忘了这茬了。

    不过有了这一块皮冻。倒是省了王勇很多时间了。看到这里,恐怕很多人都猜到了王勇要做什么了?没错,就是灌汤包。

    灌汤包大名恐怕就算是没吃过的人。应该也多少听说过吧?

    灌汤包最早出现是在北宋时期的京城也就是如今的开*封,当时据说还不叫灌汤包,而是叫灌汤馒头或者是灌汤包子。(没想到吧?灌汤包发源地竟然是这里?)

    其外形精美,肉馅与鲜汤**一室,将吃面,吃肉,吃汤三位合一,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吃灌汤包,汤的存在是第一位的。肉馅次之,面皮再次。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出现了一位名叫黄继善的大厨,创办了一家专门经营灌汤包的饭馆叫“第一点心馆”。

    三十年代的时候。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他对灌汤包的做法加以革新,将发面皮改为死面皮,同时在馅料里加入白糖和味精提鲜。通过“三硬三软”和面,使得面皮劲道光滑,不漏汤,不粘笼,不掉衣。

    而且还改大笼屉为小笼屉蒸制,既保持了灌汤包的热度和形状美观,又便于经营,备受顾客欢迎,这就是灌汤小笼包的由来。

    灌汤小笼包,皮薄馅大,灌汤流油,软嫩鲜香,洁白光润,提起像灯笼,放下似菊花。很快它的大名就传播开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欢。

    当时王勇跟着张叔学灌汤包的时候,张叔还给王勇讲过一个关于灌汤包由来的传说。

    相传在六百多年前,元末明初,朱元璋率军打到金*华城下,由于守城兵将早有防备,把城墙加高了好几尺,还给城门加上了万斤铁闸,似的起义军攻打了九天九夜也没有攻破这座城池。

    朱元璋帐下大将常遇春,胡大海等人十分焦急,白天商议了一天的破敌之法,也没商量出什么好办法。

    这天深夜,睡不着觉的常大将军到帐篷外面遛弯。忽然,他发现了城门打开了,万斤闸也在缓慢地升起。,仔细一看,原来是元兵想押着一大批民夫偷偷跑到江边上去跳水。

    常遇春一看,大喜啊!立刻叫来胡大海和手下的士兵径直就冲向了城门。守城的敌军一看,就想关城门放下万斤闸。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常遇春冲到万斤闸下面,用自己的肩膀顶住了下落的万斤闸。大批的起义军士兵顺利的冲入城门,去和城墙上以及城里的敌军奋勇厮杀。

    一批又一批的起义军冲入城里,常遇春顶着万斤闸,太费劲儿了,时间一长,就感觉肚子饿的厉害。

    恰好这个时候,军营里送来了包子和菜汤等伙食,一个亲兵赶紧拿了几个包子喂给常遇春。另一个则是给他喂汤。可常遇春饿的厉害,赶紧就大声的嚷嚷着催促:“汤,包子,汤,包子。”

    身边的一个亲兵一看自己的将军肩扛万斤巨闸,汗流浃背,这么一口包子一口汤太费事了,灵机一动之下心生一计。

    他让人先将菜汤灌倒包子里,再把包子喂到将军嘴里。常遇春吃着吃着,就觉得喉咙也湿润了,肚子也不饿了,力量倍增,一直坚持到士兵们攻占了城墙把万斤闸给提了上去为止。

    后来,常遇春还特意问亲兵:“你那天给我吃的是什么好吃的,好吃的很啊!”

    亲兵笑着说:“就是你说的汤包子啊!”

    常遇春也笑着说:“要是没有你的汤包,恐怕我早就被万斤闸给压趴下了。”

    据说之后,这种吃法就迅速在军中传播开了。之后更是很快就传到了民间,经过一代代的大厨不断改进,就有了如今我们见到的灌汤包。

    当然了,这只是个传说,因为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在北宋时期,灌汤包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并且在当时都城汴梁城十分的流行。

    其实,灌汤包就和传说中的一样,无非就是汤和馅料一起包进面皮里而已。这里面的门道就是一道窗户纸,一捅就破了。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怎么着才能把热汤灌进包子里,还不流出来啊?其实很简单,就是王勇之前从冰箱里拿出来解冻的皮冻。

    把皮冻或者其它肉冻加入到馅料里,包好之后放到笼屉里上火一蒸,肉冻化开了,被面皮包裹着不漏,这就是灌汤包的秘密所在。

    不过想要做出美味好吃的灌汤包,可不是这么简单的。灌汤包最讲究汤不能漏,包子又不能粘笼屉,这里面的门道那可都是大师傅的不传之秘呢。

    王勇准备做的是蟹黄灌汤包,为了准备蟹肉蟹黄,他特意从小世界的海洋里摸了三只每个都有半斤多的膏肥体满的大海蟹,手脚利落的剔出蟹肉和蟹黄。

    切了一段上好的五花肉,把肉剁成肉茸,蟹肉同样剁碎备用。猪肉,蟹肉和蟹黄因为是生的,所以要先炒制一下。

    锅里加入适量的荤油(也就是猪油),放入蟹肉,蟹黄,键入一点姜末去腥,等煸出来蟹油之后,盛出加入猪肉,皮冻、酱油、料酒等拌成馅料。

    把馅料包入面皮之中,很快王勇就包了三十多个灌汤包。因为没有那种小笼屉,王勇直接把包好的灌汤包放到了大铁锅配套的那个直径差不多一米的大笼屉上。

    一笼屉放满,王勇这才腾出手来往大锅里加适量的水,然后点火烧水。之所以之前没烧水,是因为现在时间离午饭还早,早早的做出来,等到午饭的时候,恐怕都凉了,凉了的灌汤包的滋味那可差的不时一筹。

    半锅水,少了大概半个小时,等水开之后,放入笼屉,十分钟后,晶莹剔透,香气扑鼻的灌汤包就可以新鲜出锅了。

    ps:感谢吉祥牛牛的起点币打赏,感谢death丶荒凉录和♀可可乐♀的月票打赏,谢谢诸位的支持和厚爱!

 第五百二十七章来自大山的呼唤

    王勇呕心沥血,千辛万苦制作的灌汤包刚刚新鲜出炉,还没等他尝一口呢,就被回家的大壮和张梅夫妻俩,加上自己媳妇儿媛媛给挤出厨房。

    然后王勇只能无比气愤又很无奈的站在厨房门口大喊一声:“给我留点,别都吃光了啊!”

    “什么给你留点啊?你小子又弄了什么好吃的?”

    王勇都不用回头就知道是大伯来了,而且还有另一个人的脚步声。

    “呵呵,我闻着这味道好像是螃蟹,还有肉香和面香。”

    “哇,干妈,你这鼻子都赶上狗鼻子了!”

    王勇转过身子,一脸惊奇地看着干妈,还有手里拿着一张报纸的大伯。不过他这话刚说完,就惹来大伯的一顿臭骂。

    “你个混小子,多大人了你,怎么连句人话都不会说啊!”

    “啊,怪我,怪我,嘴皮子秃噜了,说顺口了!”

    王勇也明白过来,刚才自己那句话确实说错话了。抬眼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干妈,待看到她一脸笑呵呵的慈祥模样,这心才放到肚里。

    “我说你这也太惯着他了吧?你看看都多大岁数了,整天不干正事,也不嫌丢人。你是不知道,今天上午我们过来的时候,这小子还傻睡呢!要不是跟着来了那么多人,我非得帮他长长记性不可。”

    说完,大伯目光中带着严重的不满瞪了一眼王勇。看那意思,跃跃欲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