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乡小农民-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里,他红着脸把脑袋都快低到裤裆里了。看到这一幕,高峰嘴角微微一弯,不过,他还不打算放过这家伙儿。
“怎么啦?不说挺好的吗,怎么不接着说了?大家还等着你给大家普及一下这个知识呢?哦,是不是口渴了?那不是有矿泉水吗?”
“行啦,你小子还没完啦?”
大伯最看不得孩子们内斗,这里坐的不是从小自己看着长大的村里人,就是自己亲自面试招进来的至少都优点绝活的年轻人。
他也知道台里的一些老人对上个星期自己刚招进来的几个年亲人看不上,当然原因是这几个小年轻仗着自己是科班毕业,先看不起他们的。
不过他记得以前自己背过的语录里有那么一句话,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人一多,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拉帮结派的现象,只要不耽误工作,那都由着他们折腾去呗。
被大伯一句话给说的脸上刚露出来笑容立刻就消散了,赶紧正襟危坐,扫了一眼这一屋子的人。
“都说说吧,有谁知道情人节是怎么来的?”
看着自己看谁,谁都把脑袋低下去不敢跟自己对视,高峰心里那个美呀!心说你们不是大学生吗?不是一个个的都很牛吗?不时瞧不起自己这个没上过大学的人吗?还不是让自己一个问题就给问倒了?
就在高峰沾沾自喜的准备把自己实现在网上搜到的东西给放出来的时候,下面有人突然就吱声了。
“这个,这个我知道。”
一时间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这个声音的来处。
一个带着黑框眼镜的小年轻正慌里慌张的把脑袋又低下去了,那表情就跟自己干了什么坏事被人家发现了一样。
“是小郑啊?你一大小伙子别害臊了,赶紧的,给他们说说,让这帮整天都吹,觉得自己牛的地球都搁不下了的家伙儿知道知道什么叫低调,什么叫真本事!”
王大海一看这是自己刚招来的做文字工作的小郑,觉得自己真是太有识人之名,这事弄得给自己涨脸啊!太给力了,比那几个平时总是吹嘘自己多牛多有能力的家伙可强多了。
“情人节到底是怎么来的,有好多种说法,我先说其中一种吧。”
“好,好,你说。”
“对,对,赶紧说。”
“别墨迹了,赶紧的吧。”
“先说一个,再说其它的,不你知道的都说出来。别紧张,只要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就比他们强多了。”大伯看出来这个自己看中的小伙子还是很紧张,就出言安慰一下。
“情人节是咱们的说法,在国外人家老外叫瓦伦丁节,是欧美和大洋洲很多国家的民族节日。最普遍的一种说法就是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一位神父叫瓦伦丁,也有叫瓦伦廷的。”
这一刚开口就把大家的心神给吸引住了,许多人还真不知道情人节在国外还有另一个名字,这一下都聚精会神的开始聆听小郑把一段故事娓娓道来。
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全面危机,公元3世纪,经济凋敝,统治阶级*,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纷纷反抗。贵族阶级为维护其统治,残暴镇压民众和刚兴起的基督教教徒。
当时,罗马帝国的皇帝残暴的克劳迪乌斯二世在首都罗马宣布禁止所有的婚姻,即使是已经有婚约的也要解除掉。因为他相信这样做就可以让更多的男子没有牵挂的走上战场。
许多年轻人就这样告别自己的爱人,满怀悲愤地走向战场。但是其中有一对勇敢的年轻人想到了一个法子,他们找到了附近的一个教堂的神父瓦仑廷(inus)。
神父对于克劳迪乌斯的暴政虐行感到非常难过,也很不满。所以当那对深爱着彼此的年轻人找到他的时候,神父立刻就在神圣的祭坛前为他们悄悄地举行了一场婚礼。
很快,一传十,十传百的,很多相爱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知道了瓦伦廷神父。于是,他们从四面八方的来到这里,在瓦伦廷神父的见证下成为了夫妻。
这件事情很快就被人告发了,克劳迪乌斯得知之后,当然是暴跳如雷。带着他命令的士兵们冲进神庙,将瓦伦廷从一对正举行婚礼的新人面前拖走,投进大牢。
瓦伦廷神父先是被抓起来用鞭子抽打,后来更是被用石块掷打(当时的一种刑罚)。可是神父并没有屈服,坚持自己是无错的。
于是,恼羞成怒的皇帝下了命令,在公元二七零年二月十四日这天,神父被送上了绞刑架,被处死了。悲伤的朋友们把他的尸体安葬在了那原来所在的圣普拉教堂。
后来,在十四世纪的时候,人们突然开始纪念起这个日子,并被称为“sday”,用以纪念那位为有情人主持婚礼而死去的神父。
ps:感谢qiansa的打赏,谢谢!
本书获得了职业频道的一个推荐,感谢编辑七喜,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谢谢大家!
第四百七十五章美味的本地土菜——酸菜卷
还有一种关于情人节的说法,说的是瓦伦丁是一位基督教殉难者。
据说瓦伦廷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而在那个时候,作为一名基督教徒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那意味着危险和死亡。
在一次躲避罗马当权者抓捕的行动中,为了掩护其它基督教徒,瓦伦廷被罗马士兵抓到并投入监狱等待审判。
在狱中他遇到了监狱长的女儿,一个双目失明的盲女。瓦伦廷帮助盲女治好了双眼(还有一种说法是在要行刑的时候,瓦伦汀发现了可以医治盲女的草药,然后盲女的双眼才得以复明),让她可以不在生活在黑暗中。
很快的,典狱长的女儿就爱上了瓦伦廷。瓦伦廷也对这个很漂亮的女孩有了好感,经常给她说起自己的故事和基督教义。
可惜,没过多久,罗马的统治者听说这件事情,特别是瓦伦廷竟然可以治愈失明的事情,感到非常的害怕,于是下令将瓦伦丁立即处死。
据传说,在即将被行刑的那天早晨,瓦伦丁给监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告别信,落款是:(来自你的瓦伦廷)。
后来,监狱长的女儿,那个曾经的盲女在他的墓前种下了一株开红色花朵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因为那天就是二月十四日,所以后来基督教就把这一天命名为圣瓦伦廷日,来纪念瓦伦汀,这个日子就是现在大家熟识的情人节。
这种说法很受一些多愁伤感的现代年轻人特别是女性的认可,这种曲折的爱情故事让他们对此深信不疑。特别是在美国等地。情人节的观念可谓是已经深入人心。
不过在国外,关于情人节的由来,还有另一个和古罗马的风俗有关的版本的解释。
据说,在古罗马时期,2月14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之王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2月15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
在古罗马时期,男孩子是有着极其严格的生活规律的,从小就要开始接受各种训练,他们和女孩子的生活是被完全分开的。
然而,在“卢帕撒拉节”的日子。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仪的姑娘,将她的名字刻在花瓶上。
这样,等到再次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心仪的姑娘一起跳舞,享受美食。一起来庆祝节日。
如果那位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以一只配对,最终长大后坠入爱河,走进神庙,成为夫妻。
后人因此将二月十四日定为情人节。
即使在西方,情人节这个节日真正的被世人普遍接受也是在十七世纪之后。
至于传到我国更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了,但是这个节日在我国的发展却极其快速,在年轻人眼中。重视程度几乎可以与春节,中秋节相比也一点不落下风。
一般来说,在我国情人节传统上是男生送女孩子玫瑰花和巧克力。而女生是不用回送男生礼物的。
除了送礼物外,两人一般还会找一个比较浪漫的地方享受一顿属于两个人美味大餐。在后面的节目那就各凭意愿,看男女双方怎么想了。
不过正因为这个节日如此的受到年轻人的重视,所以也引起了一些国内保守人士的质疑,主要就是担心它会冲淡了年轻人对咱们国家传统节日的庆祝和重视。
另外情人一词,在国内的解释也容易引起误会。情人在国内主要是指情妇。情夫之意,意为合法夫妻之外的男女关系。因此受到非议就是难免的了。
最喜欢情人节这个节日的国家恐怕就是韩国,他们别出心裁的在每个月的十四号都设立了一个专属的情人节。可谓是奇葩无比。
比如一月十四号是日记情人节,三月十四号是白色情人节,四月十四号是黑色情人节,六月十四号是亲情情人节,十月十四号是葡萄酒情人节等等。
这个奇葩的国家绝对是让一般人无法理解的存在!自大与自卑并存,还极度的缺乏安全感,同时又善于自我催眠,和咱们国家古代的夜郎国有的一拼了!
小郑的发言让与会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这个平时话不多,总是闷头干着自己手里的工作的腼腆的小男人竟然知识这么渊博?他是从哪知道的这些啊?
看着站在那里侃侃而谈的人,大家怎么也无法把之前小郑的形象和他联系到一起。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扮猪吃虎的装逼打脸模式吗?
会议的最后,大伯直接拍板让小郑负责这个节目,成为该节目的导演。高峰则是被委任为该节目的监制算是安慰一下他受伤的心灵和自尊心。
节目经过两天的紧张制作,很快就完成了。播出之后的效果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事后的回访和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村民觉得这个节目非常好。
大部分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都觉得这个什么情人节是教坏小孩子的东西,过这玩意干啊?
所以很多人在电视台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干脆就换台了,让高峰十分的郁闷,大是感叹:代沟太深了太宽了!
王勇也没看这期节目,事实上他对于情人节的看法和村里老人的看法差不多。
情人在国内很多人眼里一说起来就不是个好听的词汇,只是改革开放之后,在很多人眼里连国外的月亮都要比国内圆的社会潮流影响下,情人节当仁不让的就被很多赶时髦的人士接受了。
之后就是很多商家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大肆炒作。把情人节在国内给彻底炒热了!和许多节日一样,这一天也成了商家们大发横财的日子。
可在王勇印象里,情人一般都是与第三者,小三,破坏人家夫妻感情的坏人联系在一起的。即使后来他清楚了情人节的由来并且也过过两次情节人之后。这个想法也让未曾改变。
有时候他也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他会有这种想法。后来琢磨了好久,才想明白,大概是因为他算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吧,什么东西都觉得是自己国家的好,对外来的东西从心底就非常反感。也包括这些外来的节日。
最近这两天王勇除了上山劳动,看看自己的那些动物之外,就一直在琢磨一道美食,一道很久以前每年过年的时候才有可能吃到的美食。
具体的名字叫法很多,但是最普遍的就是叫蕺菜卷(就是酸菜卷。本地人管酸菜叫蕺菜)。很奇妙同时又很费时的一道菜。
做法说起来很简单,但是真的做的时候相对来说就有些费时费力了。大概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很少见到这道菜的原因吧。因为拜金主义在整个社会盛行,大家都浮躁的不再愿意多花一点时间享受美食了。
首先选取一颗腌制好的酸菜,中间一刀,只要叶子部分。把叶子一片一片的拆开,平铺在案板上。
之后就是剁肉馅,这个就没啥说的,就是普通的做丸子用的肉馅就行了。准好肉馅之后。就可以制作酸菜卷了。
把肉馅用勺子或者手挖出一个块来,放到酸菜叶子上,像是包春卷一样折叠酸菜叶子。把肉馅包裹起来。
包裹好后的酸菜卷不是用水煮的,也不用油炸,而是很少见的用蒸的!和蒸饺子差不多,一般十五分钟足以。
做好的酸菜卷十分的美味,咬一口,酸酸的味道中带着肉馅的浓浓的香味。加上酸菜和肉馅混合蒸出来的汁水,那味道绝对让喜欢吃酸的人无法忘怀!
关键是这道菜让你一点也感觉不到油腻。酸菜的酸很好的中和了肉的油腻,酸爽中还带着那么一丝回甜。让喜欢吃的人吃一次就一辈子都忘不了那种味道。
因为相比汆丸子,这种做法实在是费时费力,所以过年时的宴席上已经很多年都看不到这道菜的踪影了,王勇也是偶尔在镇里一家饭店吃饭的时候才发现的这道菜。
前两天,王勇去镇上办事,正好碰到了在镇上派出所当所长的老同学朱伟。要说这位老同学绝对算是年轻有为,虽然人家上头有人,但是能在三十岁之前当上这个科级的所长,能力还是必须得有的。
好久没见的两人一番交谈之后,热情的老同学说难得两人今天都有空,非要请王勇在镇里吃饭。
盛情难却,而且王勇对于这个很是有责任心,同时也很有能力的同学也很看重,再加上曾经村里发现那个装着百年二锅头的酒窖的时候,这个同学第一时间站出来为自己站台撑腰,练枪都拔出来了。
自己怎么说也是欠了人家一次人情,想着反正自己下午也没啥事,就跟着他走进了镇里的一家饭店。
据朱伟说,这家饭店是镇里下面一个村子里的一个大师傅家开的。这位大师傅早年在镇政府食堂里和镇里先后开办的一系列的工厂里都干过厨师的工作。
后来下岗回了村子之后,就走村串户的经常有人请他去给帮忙置办宴席,在他们村子附近还是很有些名气的。
如今这家饭店是他的小女儿和女婿两人在经营,是今年刚开的,因为价格公道,做出的饭菜也很不错,所以开业以来生意很是不错。
这里的饭菜与别家不同的是做的都是本地家常菜,特别是一些曾经留在人们记忆中的菜肴,他们家的菜单上有好几道,其中酸菜卷就是最出名一道菜。
就是这顿饭上,王勇又吃到了很多儿时记忆中的味道。除了这道印象深刻的酸菜卷之外,还有一道菜也让他回味不已。
它有个很普通却很形象的名字,叫蛋包肉。做法也很简单,就是把鸡蛋煮熟后剥皮,然后从中间切开,挖去蛋黄。
再把调好的肉馅塞到鸡蛋清凹陷里,抹平,之后撒上一些炖肉的肉汤上笼屉蒸熟。两两对合着或者平的一面向下摞起放到碗里,就可以端上桌了。
这算是本地菜中比较有创意的一道菜吧?而且以当时的生活条件来说这绝对是奢侈到极点的一道大菜硬菜!
鸡蛋和肉这两种在当时都算是奢侈食材组合到一起,做成一道菜,在宴席上,不是那种家里过的很殷实的家庭在当年那种刚吃饱饭的年代绝对是不会有这道菜的。
ps:感谢书友qiansa的起点币打赏,回头来我这请你吃酸菜卷啊!
第四百七十六章爱心姜与感恩姜
“王勇,你这是干嘛去啊?”
一辆非常霸气的雪佛兰越野车停在王勇身边,车窗玻璃摇了下来,露出了一个五十多岁年纪的老人,笑咪咪地看着王勇。
“二伯,我去村里找我大伯有点事,您这是干嘛去了?”
“没干啥,这不让你兄开车拉着我去了趟镇里,办了一个那个什么网银,再随便买了点东西。对了,你回去问问你大伯要是买姜的话赶紧去,家惠超市有特价生姜,才两块九钱一斤,比别处便宜不少呢?”
“哦,行,我见到他告诉他一声。”
“行了,你去忙吧,我们先走了。”
雪佛兰缓缓启动,很快就提起了速度,沿着村里的水泥路向村内跑去。王勇也收回目光,继续向村委会那里走去。
今天他是想和大伯商量一下年终奖的事,这几天网络上好几份晒年终奖的新闻都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
这里面既有房地产公司老板给员工每人一辆十几万的小汽车的霸气外露型,也有给员工一人一头驴的奇葩式,当然也少不了直接*裸的发大额现金的土豪模式。
说起来,王勇也在外面打拼过几年,可是年终奖却从来没有拿到过。不是他工作不努力,也不是他运气差,而是特么他工作的那几个私人企业就没有年终奖这一说。
每次听到别人说自己公司开年会的情况,然后愁眉苦脸的说自己年终奖就是多发一个月工资,老板太抠了。人家某某车企发了十三个月的工资当年终奖,人家那个老板发的年终奖最高都上百万!王勇总是苦闷不已。
王勇一听到这话除了羡慕嫉妒恨还是羡慕嫉妒恨。尼玛你这还不满足!那跟我这个从来没见过年终奖是什么样的苦逼一比,你就偷着乐去吧!
正因为自己从来没享受过领年终奖的滋味,而且估计以后也不可能享受得到这种感受了,所以王勇决定虽然自己感受不到领奖的乐趣,但是想明白之后去发现自己可以感受发奖的乐趣啊!
自己身为一个成功的大老板。很有些名气的知名人士,亲自给员工发发年终奖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这点钱还不放在王勇眼里。
就算是一人发个十万八万的,他也给得起。即使算上村里老老少少的人,那才一共有多少人啊?
顶天也就是一千多口子人,大不了自己拎出来一个亿美金。反正自己账户里里还有不少呢,这也算是达者兼济天下的一种形式吧。
很快,王勇就来到了村委会,低着头就走进了大伯的办公室。大伯正在办公桌后面看报纸,桌上还摆着一杯散发着幽香的绿茶以及一盘水果拼盘。
“大伯。你这儿挺悠闲啊!”
听到王勇的调侃,王大海抬头看了他一眼,没好气的瞪了他一下,然后才愁着眉头数落他道:
“你还好意思说我?你说说这村里的大事小情的,哪件事你管过?我都这么大岁数了,按理说都到退休年龄了,我这还不是为了你,整天忙的都没个闲空儿。这刚不忙了才歇了会儿,就让你看到了。”
看到大伯这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识,王勇赶紧出言打断他。这要是要让他说顺当了。估计今天就啥也别干了,光听大伯给自己上思想教育课就行了。
“大伯,你先听我说行不?我找你有正事!”
“就你,还正事?行了你说吧,我看你有啥正事。”
“哎呀,让你这一说我都忘了我来是干啥了?”
“我就知道肯定是这样。你这都几回啦?你自己说说,还要脸不?你说你好意思让我这么一个大岁数的老人给你擦屁股忙前忙后的啊?”
王勇脸一红。他是真有点不好意思了。好像自从自己成为村长以来,几乎没参加过什么会议。上级和村里会议什么的都是大伯一个人唱独角戏,他则是躲在家里偷懒。
村里有啥事也都是大伯通知自己才知道,几乎就没有啥事是自己主动干的。
“哎呀,我想起来一件事,刚才碰到村里我二伯,他说镇里的家惠超市现在有便宜的生姜卖,据说才两块九一斤,让我告诉你一声,要是想买的话抓紧时间。”
王勇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坐在王大海的办公桌前面,一点也没有因为大伯的数落而心情低下。反正从小到大,被大伯数落的次数太多了,这脸皮早就练的可以百毒不侵了。
“生姜?这事我知道,是宁福县的营子口镇上下庄村的那帮农民自己种的。前年吧?就是2011年刚入冬的时候,他们生姜不好卖,全市的人都响应政府号召买他们的生姜,让他们免受了重大损失,人家这是看今年生姜价格上涨,回馈曾经给予他们帮助的市民呢!”
王大海这么一说,王勇也来了兴趣,在如今这个年代,这就是妥妥的正能量啊!
“大伯咱家买了这“爱心姜”没有?”
“买啦!怎么能不买?我跟你二爷一起买了一百多斤生姜,连送人带自己吃的,今年才刚吃完。”
王勇立刻就缠着大伯让他仔细跟自己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随着大伯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讲述,一个市民献爱心,受帮助者事后返还爱心,感恩市民的故事被娓娓道来。
2011年,宁福县营子口镇的生姜大面积丰收。这个镇子早在九十年代初期就开始种植生姜,可以说是一个特色种植大镇。
可是那年整个县里的姜农面对丰收的近亿斤生姜却发了愁,原因自然是虽然丰收了,却卖不上价,甚至后来都到了卖不出去。没人要的地步。
2010年,价格最高的时候,可以卖到两块多一斤。可是2011年却价格直落到了四毛钱一斤还卖不出去的境地。
眼看着农民们辛辛苦苦忙活了大半年,好不容易遇到个丰收的好年景可生姜却卖不出去,那心里的着急上火肯定是避免不了得了。
生姜种植投入的本钱可是不小。一亩地的成本至少也要六七千块。如果今年的生姜卖不出去,那么明年很多农民就要面临着生产生活难以为继的困境。种的越多,亏得越多。
镇里的镇政府镇党委,县里的领导还有各个农业合作社的带头人整天的天南海北的出去找市场,可成效却不大,大量的生姜滞销眼看着就要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时刻。市商务局向各县区商务局和各大中型连锁超市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县区商务局要积极引导和劝说各大超市,要对接试点企业赴宁福县直接采购,各大超市要设立专柜,竭尽全力帮助扩大生姜销售。
各市县区的农贸批发市场也要设立专门的生姜销售专区。在一定时期内要免除这些本地生姜销售的摊位费。
同时还将宁福县的生姜的价格,品种,数量等发到商务部的网站上,以拓展销售渠道。还由市里牵头组织力量奔赴北上广的一线大城市,联系生姜加工企业和各大连锁超市,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难题。
除此之外,市里的多家媒体,包括日报。晚报,广播电台,电视台也纷纷制作专题节目呼吁大家购买“爱心姜”。帮助姜农们度过难关。
很快市里两大连锁超市就响应市商务部的号召,在各个连锁超市都设立的宁福县“爱心生姜”专柜,通过各种方式向顾客讲述姜农遇到的困难,希望大家伸出双手,现出爱心,购买这些爱心姜。
很多热心的市民都是响应号召。五十,一百斤的把生姜买回家。很多人都说他们也是刚从农村出来没多久,知道作为一个农民的不容易。能帮一把就把一帮,这都没啥。
在记者问及几个买了五十多斤的生姜的顾客,这些生姜要怎么处理的,吃不吃得完的时候,很多人的都说没关系,吃不完可以送人啊?谁家没几个亲戚朋友,哪家不吃姜啊?一家送点没准还不够分呢!
一些商场也响应号召,一家商场在门前先要位置悬挂起一条横幅。上书:大爱有姜,购物赠送爱心姜。他们一次就够进了一万斤的生姜,向顾客免费派发。
通过各种方式,很快积压下来的生姜就销售了大部分,并且价格并没有比去年低多少,姜农的利益得到了保护,他们再也不用整天看着堆成山的生姜发愁了。
之后几年,每年到了生姜收获的时候,“爱心姜”都会准时和港城市的市民们见面。这些贴上了绿色食品的生姜如今在港城市大受欢迎,很多市民都点名就买“爱心姜”。
今年,生姜价格持续走高,一月份全国均价达到了三块五毛多,最高的时候生姜价格都超过了十块钱一斤,之后虽然回落到了三块一,但是仍然要比去年明显高很多。
网友们很有才的给这种情况起了一个“姜你军”的称号,来形容这种反常的炒作生姜的事情。
宁福县的几个生姜种植合作社的姜农们想起了2011年全市老板姓都购买“爱心姜”,帮助自己度过难关的事情,一只决定向市场供应一批十万斤按照出口标准清洗加工的绿色,优质,无农药残留的“感恩姜”。
市场价三块一的生姜他们卖给老百姓两块九,以此来答谢那些曾经帮助自己度过难关的好心的市民们。
很快,市内的连锁超市里就又出现了“爱心姜”的专柜,大大的价格牌上标明着价格:感恩姜,2。99元。
相比网上一直热议不断的“姜你军”,这一场爱心的回馈与转换显得尤为让人感动。
之后,没两天,“感恩姜”就全部销售一空,同时“姜你军”也逐渐落下帷幕,生姜价格很快就回落到三块左右的正常区间。
ps:这一章写的是房子本地发生的真事,房子也是看了本市晚报的报道之后才知道,很是感动,于是下笔如飞的写成了这一章内容。
感谢极品∮勒涩和qiansa两位书友的起点币打赏,谢谢啦!
第四百七十七章半山村的新物产
最终大伯并没有去买感恩姜,还特意在大喇叭上喊了几嗓子,也不让村里人去买。
用他的话说,你是缺那两钱是怎么的?别说十块钱一斤,就是那姜到了一百块儿钱一斤,村里哪家要是吃不起了,就到我家里去拿,我供着你吃!
事后,村里那些贪便宜买了感恩姜的村民可以好一阵子都躲在家里,不敢出家门,是被大伯的话给臊的,就把村里人说自己的闲话。
你说也是,怎么自己就吃多了猪油蒙了心啦!如今自己过的这日子是以前那种一分钱恨不得都掰八瓣花的时候吗?
别的不说,自己那点自留地一年弄个几十万是少不了的。加上村里其它的地都是半山集团的,作为村里人,有一个算一个,那一年分红最少也有十来万。
有了这儿多钱,自己怎么还去贪人家那点便宜呢?让那些生活困难的家庭去买那不更好吗?哎呀!这回是真的丢大人了!
也不知道有多人整天猫在自己家里唉声叹气拍大腿,生自己的气,气自己给半山村丢了人现了眼。
王勇从头到尾也没管过这事,除了他那两大棚之外,最近他把精力都投入到了另一项工作上了,那就是培育一种新品种的特殊西瓜。
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相比一般普通的西瓜,它的个头实在是太小了,小的让人难以置信,它成熟后最大的也要比市面上那种台湾小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