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羽月莉音的帝国-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洗衣机藉由高速回转制造出重力,让较轻的衣物与较重的水份相互分离,以做到脱水效果。提炼浓缩铀就是一项反覆进行类似作业的流程。远心分离机将以接近音速的速度展开高速回转,使铀矿藉(原文如此,非误植)逐渐崩解、分裂。

    只不过若想浓缩出核子武器等级的浓缩铀,就必须将数千台远心分离机连接在一起才行。这需要相当于绕学校一圏的长度空间。因此我们才准备了Orient C Line所属船籍当中最大的一艘货船,用来摆设为数可观的远心分离机。

    而利用远心分离机反覆进行提炼浓缩铀的程序后,会使铀矿变成能够当成核能电厂燃料使用的浓缩铀。接著再继续进行相同的作业后,最后就能到达可以当作核子武器加以运用的等级。这项最终产物名叫高浓缩铀(HEU)。民生用与军事用所需的铀矿浓度,其实差异并不大。

    要浓缩出一个核子武器所需的高浓缩铀相当费时,但远心分离机只要一顺利启动,便能接连好几个月毫不间断地自动进行作业。

    原本想要走到这个阶段,非得动用到以兆为单位的莫大资金、数百甚至数千名科学家,以及长达数年之久的研究期间。然而多亏将Western Union收为旗下企业,并敲定创设一间共同的子公司,我们才能轻松跨越这个繁琐步骤。只不过我们也为此砸下数兆圆的庞大资金,还差点被海胴总次郎杀死,但这仍是一笔划算的投资。

    安装作业告一段落,再来只需启动装置即可。我与沙织坐在一旁,看著身穿白衣的莉音及柚学姊站著工作的情景。

    「搞定了〜;〜;」

    柚学姊搬出完全无法想像是在秘密作业的开朗语调说道。

    「应该算是完工啰,再来只需要让机械反覆运转提炼浓缩铀即可。但纵使是要提炼出一颗核弹头所需的浓缩铀,也得耗费一段时间才行就是了。」

    「这个时候说恭喜好像有点奇怪吧。」

    我如此说道,只见沙织也微微侧头露出困惑神情。

    「的确满怪的。内心尽是一股说不上来的奇妙感觉。」

    「组装手续相当简单,害我吓了一大跳。」

    「我们接下来必须去处理其他工作,因此得委屈小柚你留在这里进行作业……你自己一人没问题吗?」

    「船上有很棒的浴室及寝室,我想应该是不要紧才对啦。」

    再来的作业就只是反覆执行既定流程罢了。但必须等上一段时间方能提炼出高浓缩铀(HEU),因此柚学姊必须独自在这艘船上住个几天才行。

    「那小柚,这里就拜托你啰。俄国那边工作一结束,我们会再赶回来陪你。」

    「嗯!我也会好好加油的!」

    「来开始筹划吧。首先是创设新公司。」

    迎接我们──也就是莉音、基莉亚及我到来的伊凡,才刚坐到桌子正对面,便立刻开口说道。这里是俄国联邦产业厅的接待室。

    莉音提出疑问。

    「意思就是提案过关啰?」

    「是的。面对手握如此庞大资金的合作对象,根本没人会持反对意见。接下来只需进一步洽谈相关的细节就可以了。」

    「那还用说吗。要是错放这笔大生意,反而会被炒鱿鱼啊。」

    说完,基莉亚放松身子躺在沙发椅背上。

    「你考虑采用何种形式的合作方案呢?」

    「由KMC与革命社合资创设共同的子公司。然后将相关技术移转至该子公司,KMC则可以每个月收取技术提供费。那个,每个月收取一千亿圆真的没关系吗……?」

    伊凡客气地向莉音确认。

    KMC全名为焦炭飞弹公司,是在为数众多的俄国军事企业当中颇具规模,专门开发及对外销售战略飞弹的公司。

    「我方说话算话。技术提供费每个月一千亿圆整。那关于共同的子公司的出资比例呢?」

    「双方各占五〇%。」

    「能让我方拿下五一%的比率吗?」

    「那样一来,事情就会变得有点棘手。五〇%已经是最高上限了。但若你们坚持的话,便得多花点时间与经费处理就是了……」

    见伊凡含糊其词地作出回应,莉音随即收回刚才的发言答应条件。

    「好吧,那么各占五〇%就好。经营方针由我方主导的这点没问题吧?」

    「就是为此才强行采取了这种方法啊。严格说来,这其实已经违反俄国的法律规定,但相关人士们均已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毕竟众人也都收下为数可观的礼金。」

    基莉亚也接著开口表达意见。

    「所请的法律解释事后就会自行补上。虽说顺序前后颠倒,但在国际政治上,既成事实优先获得认同的状况可说是屡见不鲜。讲起来可能很难听,总之就是『先下手为强』啦。」

    「再加上当今这个世代,在高科技战略兵器的开发领域上,是以国际共同开发为主流。因为科学技术进步太快,由单一国家包办所有开发风险实在太大。所以现在流行由数个国家联手提拨资金,一起进行兵器开发工程。在这一点上,俄国只是因为太过热衷于保护国内军武产业,而落后于其他先进国家罢了。」

    「就连美国暂行开发的最新锐战斗机F…35,也是采用多国联合研发的模式。俄国接下来确定正式展开研发的隐形战斗机T…50,不也是准备与印度联手开发吗?」

    「是啊,要是T…50联合研发能够顺利就好了。因此这次就是由俄国与革命社一同进行最新锐飞弹的国际共同开发案。尽管国家与企业联手的形态是世界首例,但就算有这样的合作模式也不错。」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接著继续讨论相关细节吧。」

    莉音点了点头,转头望向我。

    「社长由巳继担任,可以吗?」

    「呃,嗯。知道了,交给我吧。」

    虽是突如其来的指名,但我没有理由在这个节骨眼犹豫。

    「我也会担任董事职位。另外基莉亚,你愿意接下董事这个头衔吗?」

    「没关系啊。只是没想到我居然又再次涉足俄国政治圈了呢。亏我本以为再也不会跟俄国政治扯上关系,可见未来的事情真是说不准呢。」

    获得基莉亚的同意后,莉音随即转而向伊凡确认。

    「俄国方面有何打算?」

    「所以这代表革命社方面会推出三名代表对吧?那么俄国方面也同样推出三名代表吧。其中一人是我,请各位不必担心。」

    伊凡也因圆满地谈妥这笔交易,而表现出心满意足的模样。初次见面时的憔悴神色已不复见。

    关于高度政治性的议题,最好在拍板定案的瞬间便尽快进行会比较好。因为一旦拖拖拉拉,将导致各部门利害相关的人士陆续露脸,状况也会随之产生变化。

    于是我们迅速在莫斯科成立了一间名叫『俄罗斯火箭公司』的新公司。虽然只是随便取个名字了事,之所以替公司名称冠上俄罗斯三个字,则是出自想在俄国政府心目中留下良好印象的考量。

    接著,我们几乎就在公司设立的同一时间,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签定技术移转契约,支付了一千亿圆作为第一个月份的技术移转费。现在纵使买卖军武,想要赚进高达一千亿圆纯利润也绝非易事。如今却能每个月都将这笔移转费列为利润加以计算,KMC的经营团队全都欣喜若狂。

    此外,俄罗斯火箭公司也开始大规模雇用世界各地的先端科技人员。我们开始徵询各个相关研究领域的优秀科学家们的意愿。虽说核武有暗中制造的必要性,但开发最新型飞弹则毫无隐瞒的必要。因为著手开发的,是俄国的公私合营企业,而开发飞弹又有什么不对?

    俄罗斯火箭公司的设立是一则较为冷门的新闻,并非广为一般大众所知的事情。但对全世界的军武相关人士而言,却是个备受瞩目的动作。

    于是我收到了睽违已久的采访邀约。因为我想创造出一个能让优秀科学家们认识俄罗斯火箭公司的机会,便决定举办一场记者会。由于这是个只有某些特殊方面的专业人士才会感兴趣的领域,因此整场记者会气氛相当沉静。

    记者会举办地点为莫斯科的某间高级饭店。

    齐聚一堂的记者总数大约三十人左右。有美国军武相关记者、BBC等媒体人士,是一场带有国际化色彩,却仅限于特定领域的人士采访。

    一名记者起身提问。

    「关于革命社与俄国联手进行飞弹的国际共同开发案一事……企业与国家进行国际共同开发,实在是太不寻常,让人感到匪夷所思。能否请社长稍微说明一下演变至如今这种局面的大概经过呢?」

    「请各位别把事情想得太过复杂。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革命社有意跨足军事产业市场而已。」

    我语调平淡地答道。

    「但我个人就是找不到军事产业与革命社的关连。由于将世界最大的金融机构──国际商业银行纳入旗下的革命社,给人一种宛如金融业界开路先锋的印象……为何至此才锁定军事产业市场呢?」

    「敝公司身为企业,理所当然会考虑进军作生意的领域。如今革命社集团的规模也日益壮大,与五花八门的产业均有所关连。军事乃是重要的商业领域之一,向来敝公司都将其视为一个理应列为检讨对象的范围内。」

    我一板一眼地作出回应。虽然用不著跟他们套交情,但也没有必要刻意忽视他们,跟记者们只需保持若即若离的恰当距离就好。

    记者露出一副「我猜不透你的意思」的表情。

    「然而,开发军武真的能带来利润吗?就大多数相关人士的意见来看,都认为这不可能会是一门划算的生意……」

    记者的指摘可说是一针见血。正因军武产业是个拿他人生死作买卖,给人一种鬣犬般嗜血印象的圈子,所以难以评判是否有利益可言。

    与其著手开发兵器,倒不如跨足其周边的物流供应产业──诸如载送人员或战车、军需物资的补给、提供粮食等等,还比较能稳扎稳打地缔造出可观利润。一听到革命社跨足的新事业是开发最新兵器,会产生疑问也是很理所当然的。

    我则依照事先准备好的剧本进行说明。

    「敝公司终究只是把开发飞弹视为一个钻研最先端科技的舞台罢了。要立刻透过开发飞弹获取利润可能有点困难。但敝公司旗下尚有许多企业,能够充分活用在此培养出来的尖端科技精华。希望各位不要将这个公司解读为独立的军事产业,而是将它视为对整个革命社集团有利的一个环节。」

    虽说无法马上挣得利润,但无论是哪个时代,被创造而问世的许多技术,其实一开始都是作为军事技术加以开发而成的产物。就连网际网路,原本也是由美军一手打造出来的军事技术之一。

    另一名记者起身提问。

    「革命社集团旗下国际商业银行的春日总裁,已经确定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对吧?那么革命社这次跨足军事产业的行动,岂不是会造成总裁丧失候选人资格吗?」

    「我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春日有可能获颁此等殊荣一事固然令敝公司倍感光荣,但同时也感到诚惶诚恐。若因此失去候选人资格,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敝公司将会一同接受这个结果。光是曾经有过那么一丝获选的可能性,我们便感到相当庆幸了。」

    「接下来俄罗斯火箭公司准备采取何种行动,社长是否方便透露一下今后的计画给我们听呢?」

    「敝公司将会透过新设立的俄罗斯火箭公司招募大量科学家及技术人员。纵使与世界各领域不同的企业比较,我们也有自信能够提供最高等级的薪资。基本年薪为十亿圆。」

    「基本年薪为十亿圆!?这样真的有利可图吗!?」

    在场记者们顿时议论纷纷起来。

    为了控制住场面,我连忙接著开口解释。

    「所以我必须再强调一次,请各位将此举当作革命社集团长期展望的一环看待,而非解读成敝公司只打算单靠飞弹技术来追求利润。另外,十亿圆纯粹只是基本年薪,有些人或许能争取到三十亿、甚至五十亿的钜额年薪。这边只是先以日圆作为计价单位,但敝公司很乐意依照研发人员所要求的货币支付薪资。」

    记者们的议论声浪更进一步扩散开来。

    我则毫不在意地继续开口说道:

    「对飞弹技术有所涉猎的世界各国科学家及技术人员们,倘若有兴趣的话,欢迎主动洽询俄罗斯火箭公司。我们会立刻安排与各位面谈,并敲定相关细节。请各位务必趁此机会考虑跳槽至敝公司任职。往后还请多多指教。」

    我们持续针对飞弹工学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及技术人员展开积极挖角攻势,同时委托多家专门猎人头的人力资源企业进行录取业务。在好几年前,美国的投资银行曾利用过这些人力资源企业来挖角科学家,后来却受到泡沫金融破灭的影响,致使如今这些公司都闲得发慌。于是我们便委托他们全权处理挖角相关事宜,让他们前往世界各地卯起来招募合适人材。

    有很多科学家、技术人员均对这笔令人目眩神迷的高额报酬极感兴趣。「有公司祭出高额薪资邀请我们耶!」的风声一传十、十传百,使这则新闻很快便传遍了整个业界。这大概是跟他们目前所领的年薪比起来,平均行情高出了一百倍到两百倍吧。

    在设置于莫斯科的俄罗斯火箭公司办公大厦,莉音与我两人开始讨论关于今后的计画内容。

    「俄罗斯火箭公司接二连三地挖到了优秀的人才啰。毕竟报酬大不相同嘛。而且还免费提供附有保全人员驻守的宽敞大厦给他们住,甚至连伴随而来的搬迁费用、子女教育费用等所有相关支出,全都由公司一手包办。天底下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工作环境了。」

    我将记载了详细状况的报告书沿著桌面推至莉音面前。近来,为了处理设立俄罗斯火箭公司的相关准备工作,我滞留在莫斯科办公的次数也随之变多。

    「可是啊,目前来报到的人们,大部分都是大学的研究学者。难道就没有那种能让我们直接达成目标的科学家应邀加入研发团队吗?」

    「NASA那边也有几位专家确定要来,我想应有不少优秀人材会汇集到我们公司才对……但你所谓的直接达成目标是什么意思呢?」

    「像是在美军机构从事飞弹研究工作的技术人员等等……」

    莉音边翻阅报告书边轻声嘀咕著说道。

    「当然啦,假使有人能够原封不动地将最尖端飞弹技术带来给我们的话,事情或许会变得简单许多……但那样岂不是就跟军事技术间谍没什么两样了吗?要是接连挖来好几个这类专家的话,美国五角大厦大概会气得火冒三丈吧。」

    「虽说对方有可能发飙,但那也是我们必须跨越不可的难关啊。」

    「等等……一旦惹火美国的话,我们不管躲到地球的哪个角落都无路可逃啊……」

    但是莉音却抬起头来,一脸若无其事地开口说道:

    「其实我从很久以前就一直在蕴酿一个计画……我想说啊,我们乾脆就把开发中的飞弹技术当成研究成果,直接在网路上大肆公开,然后让全世界的所有人都能随意登入网站观看。」

    「……咦?要、要是这样做的话,会害我们的研究心血全数泡汤。明明都已经砸下这么庞大的研究经费,却任由其他国家可以随意剽窃相关技术。那我们著手开发飞弹根本毫无意义可言嘛。」

    我完全无法理解莉音这番话的意思。

    然而莉音却伸手指著我,谆谆教诲似地对我提问。

    「那是站在国家立场的思考模式喔。你想想看嘛,我们有暗藏军事技术的必要吗?」

    「我们应该……应该非得暗藏军事技术不可才对吧……?」

    「为什么?」

    「问我为什么……当然是因为……」

    试图接著讲下去的我,这才想到我们并没有暗藏军事技术的理由。

    「……咦,难道……?难道是说无论是谁拥有飞弹技术,都不会对我们造成任何影响?我们只是把拥有大量宇宙飞弹当作目的之一,而主要目的并不是建立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强大军事力量……」

    莉音也露出一副深得我心的神色点了点头。

    「是这样没错吧?其实我们就算随便找个军火商买飞弹也没关系。只是因为市面上没有符合我们想要的高水准成品,我们才迫于无奈自行开发罢了。所以啰,纵使公开技术也没什么关系吧。」

    「原、原来如此……到这里我可以理解。但是,有必要公开我们拥有的技术吗?」

    「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这样可以向全世界募集科学技术的点子啊。我们即时公开俄罗斯火箭公司所持有的飞弹技术,也同时宣布我们接下来打算追求的方向,以及想完成的目标。相信如此一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必会踊跃地提出『有这样的想法』或是『可以运用这项现有技术』之类五花八门的意见才对。」

    「……有趣。可是,这种作法能募集到多少有参考价值的开发点子呢?」

    「所以啦!对于那些提供了有参考价值建议的人,我打算给他们现金作为谢礼。根据建议的实用性高低,有些人可以获得十亿圆礼金,甚至也有人能收到高达一千亿圆的天价奖金。」

    「一、一千……亿圆……!?这数字未免也太吓人了吧……而且无须离开目前任职的机关,光是提供建议就能获得一千亿的奖金……」

    我在开记者会时也曾提及年薪十亿圆起跳的事,记者们都纷纷大吃一惊,没人肯相信我的说词。而莉音竟然轻描淡写地说出了高出基本年薪一百倍的天文数字。

    「相信这会变成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由于世界各国媒体都会针对我们的经营方式进行采访报导,因此消息势必很快就会传到所有相关人士耳中。要匿名提供建议也OK。我们只需把奖金汇入匿名者所指定的帐户即可,要不然也能直接在国际商业银行开个专属的秘密帐户,再将帐号密码转交给匿名者就行。」

    「匿名也没关系的意思是……我懂了!世界各国的军事相关人士,或许也会冲著这笔钜额奖金而提供机密情报给我们!」

    搞清楚这一切的我,拍打了自己的膝盖一下。如此一来便能促使那些在世界各地为了祖国军队开发飞弹,或者研究宇宙飞弹的重要研究者,直接提供技术情报给我们。比起按步就班进行研究,还不如请人原封不动地提供世界各国的军事机密比较快。这样一来就能一下子接触到世界最尖端的军事科技,或许能进一步开发出革命性的飞弹也说不定。

    「没错,也就是与全世界一起联手开发!动用一万名科学家,肯定比只用一百名科学家来得快上许多对不对?利用全人类的科学家,在最短时间内创造出超越世界巅峰的宇宙飞弹!这是唯一的方法了,我们就放手一搏吧!」

    语毕,莉音面露嫣然微笑。

    当我们将俄罗斯火箭公司保有的飞弹技术钜细靡遗地在网路上公开之后,立刻就在科学家间引起相当热烈的回响。众人都先对此均瞠目结舌、心生动摇,甚至还有人在网路上破口大骂。

    赞成与反对声浪各半,掀起一阵热烈的议论,导致不仅军事产业界,就连致力于最先端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者们也都马上得知这桩消息。这本来是不该发生的事态。

    除此之外,俄罗斯火箭公司为了开发高科技飞弹,愿意提供高额报酬募集建议一事,也成了 一则被全世界媒体争相报导的耸动新闻。

    因为只要提供一个崭新的技术构想,就有机会获得最高一千亿圆的报酬。

    包括真名与匿名提供者在内,转眼之间便募集到许许多多用来提升飞弹水准,使其成为宇宙飞弹的建议。

    每一项建议都由俄罗斯火箭公司的科学家们仔细审核,并卯起来汇款给那些提供令人叹为观止的建议的人。彷佛大量炸弹从天而降一般,源源不绝地将十亿、二十亿圆的钜款汇送出去。其中也有再怎么看都觉得是来自美国军事工业复合体或美军相关人士,水准高到难以置信的惊人构想,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当然毫不手软地送上三百亿、甚至是五百亿圆的奖金。

    而这桩消息又透过口耳相传及媒体报导扩散开来,促使技术提供者呈加速度趋势急速爆增。

    俄罗斯火箭公司雇用的研究者也随之增加,因为对他们而言,能够接触到最尖端机密,使此公司变成一个更加精彩刺激的绝佳职场。

    研究开发以令人刮目相看的声势取得进展。紧接著我们又聘请到更多优秀研究者加入俄罗斯火箭公司,演变成世界各地军事相关人士争相申请提供技术的状况。

    这是透过挥金如土的手法所营造出来的良性循环。

    尽管在初期阶段便砸下超过五千亿圆的资金给技术提供者,但我们打算采取继续追加更多预算的研发方针。

    飞遍世界各国的恒太也来到俄国。由于最近几经莉音出面交涉而成功买下俄国某间中坚银行,恒太为了接受相关采访而飞抵俄国。

    我们三人留宿同一间饭店,为了讨论事情,于是便叫恒太到我们房间。

    「次世代飞弹开发似乎十分顺利呢。看样子完全不需要本大爷出面助你们一臂之力。」

    「起初本以为像这种开放式的军事技术研究方式大概很难成功……想不到居然能引起如此热烈的回响啊。」

    「都洒下这么多钱了嘛。支付报酬的行动有助宣传,而宣传则能吸引更多人投入这项计画。」

    「汇聚而来的诸多技术建议虽然很厉害,但我认为莉音想出的这个点子更加厉害啊。」

    「不,这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想让有才华的人从事崭新工作,重点就在于经营者是否有办法为他们准备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并果断地提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诱因。」

    诱因(Incentive)有奖励、刺激及报酬等等的意思。在经济学上则是指「人们会边比较费用及效能,而打定主意采取行动,诱因便是促使上述现象产生变化的要素」。例如只要对一名月薪二十万圆的员工说:「假如你能努力达成这个目标的话,接下来月薪就会调高成一千万圆。」,而这名员工的行动模式大概就会产生变化,竭尽全力投入工作吧。

    莉音轻轻敲了敲桌面,接著继续解说。

    「引用经济学者史帝文˙蓝思博的话──仅需一句话便可道尽经济学的核心概念。那就是『人随诱因而采取行动』,其余说词都只不过是注释罢了──举世无双的诱因,才是能促使学者专家著手开发人类最顶尖、最新技术的关键。这也不是什么难懂的事情吧?」

    恒太露出一抹诡异的微笑神情。

    「对我而言,莉音果然是个贵重的部下啊。国际商业银行也差不多该提供高额奖励给莉音才行啰。我提出的奖励金额为十京日圆。银行迟早会备妥这笔款项,你就再耐心等待一段时日吧。」

    「啊哈哈,如果是十京的话,我倒也很乐意收下喔。因为用这笔钱就足以买下全地球了啊。我就不抱任何期待地等等看吧。」

    莉音虽然一笑置之,我却严肃地开口纠正。

    「莉音不是才刚说过『千万不可提出过于不切实际的诱因』吗?你根本没在听吧?」

    「本大爷的承诺如假包换。但纵使庞大的奖励金能够吸引科学家们上钩,宇宙隐形飞弹的开发也不可能立刻大功告成。届时本大爷再提供我的独家隐形技术给你们运用吧。」

    就从这段对话的前后文来看,「隐形」一词究竟是从哪冒出来的啊?他会不会只是想讲出「隐形」这个字眼罢了?

    「言归正传,我之所以特地叫你飞来俄国,是为了跟你协商关于银行上市的事情。国际商业银行的上市,是一桩格局大到难以想像的生意,必须一边与各相关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一边逐步进行才行。而恒太你是位居核心的关键人物,因此你可不能漏气喔。」

    「哼哼哼,包在本大爷身上。既然这是我的工作,绝对会比开发宇宙飞弹来得更有效率。」

    如此说完的恒太陆陆续续从公事包里取出大约十份的事业计画书。不同于他日前在革命社办公室秀给我们看的那份宛如橘子水果礼盒般的厚重计画书,这次则是统整为较轻薄的版本。但相对的,资料份数也相对变得比较多。而且还很细心地分成东亚版、东南亚版、中东版、欧洲版、非洲版、北美版及南美版等诸多版本。看样子这些似乎是预计在世界各国举办的派对计画书。

    我一边翻阅这些计画书,一边颇感傻眼地开口说道。

    「拜托……上市派对根本无关紧要好不好……我跟莉音都兵分两路,忙著与证券公司商量细节,或是找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协调,你到底还要搞这些花样搞到什么时候才甘愿啊?」

    「哎呀呀,看样子巳继你似乎什么都不懂呢。我问你,这次上市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募集资金对吧?」

    「一点也没错。正因如此,就是为了这个,才需要举办一场宇宙最盛大的派对啊。我们可是要从愚民们身上搜括数十兆的钜款耶,当然非得这样大张旗鼓不可。」

    定睛翻阅著计画书的莉音抬起头来问道:

    「这份计画是恒太你独自一人完成的吗?」

    「那还用说?想也知道天底下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能够如此华丽地完成工作的人嘛。」

    恒太的派对计画的确很优异。所有国家的与会来宾、他们的座位顺序、委托演出的好莱坞相关业者一览表等等,内容十分具体且扎实。同时还一并列举出预定参加典礼的各国总统及首相,甚至连号称最困难的座位顺序都已经安排妥当。

    「嗯──恒太虽然具备足够的实力〜;〜;为何总是发挥在没用的地方上呢……」

    莉音交抱双臂,微微侧头感到不解。

    前往欧盟各国跑业务的沙织,取代自俄国飞向北美的恒太来到了莫斯科。

    我、莉音及沙织窝在临时打造的社长办公室里,一边收看电视的FOX新闻台的报导一边间话家常。虽然只是一间没什么大不了的社长办公室,然而在这种政治意味浓厚的公司,就需要像是这种能够进行密谈的场所。

    俄罗斯火箭公司同时也是革命社的子公司,革命社握有一半资本额。只不过我们也打算配合俄罗斯火箭公司的技术开发进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