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志新传-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盘古想都没想,语气坚定地说道:“不久前俺在盘古星座上见过他,当时他就是这幅怪模样。”
糊涂仙闻听转身向小糊涂仙问道:“灵儿,你几时去过盘古星座?又被你盘古仙叔错当成了妖怪?”
小糊涂仙怯生生地躲在老糊涂仙的身后,见父王追问,他翻了翻白眼珠子想了想说道:“孩儿似乎在梦中到过一个陌生的神星,又看见了个满是白毛的巨人,他骂孩儿我是个妖怪,我一害怕,后来就不知怎么回事了。”
糊涂仙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梦魇之事岂能当真?”之后,他回身对盘古又道:“盘老贤弟,愚兄料你是在孤星之上十闲九困,患了梦游之疾罢!”
盘古拍了拍脑门,皱着眉头说道:“梦游?怎么会这么巧!虽然俺对他的模样不敢拿得准,可这对白眼珠子俺是记得一清二楚。”
夸父一旁不耐烦地说道:“老哥哥,逍遥王从前待俺俩可是不薄,这件事无论是真是假,你可不许得罪了人家,常言说打狗……”
夸父说到这也觉得这话不大对劲,后边的话他没敢继续往下说,他勉强咽了口吐沫,一拉盘古转话说道:“俺老哥俩杵在这里让大伙看着多碍眼,还不如到一边对饮几杯来得实在!”
糊涂仙见盘古和夸父两人相拥而去,便转回身向小糊涂仙问道:“灵儿到这里来找为父我可有何事?”
小糊涂仙仍有些惊魂未定,他指了指落在石圭(注:约五六丈高的石柱,下方有圆形刻度,是用来测算时辰的计时器)上的八哥说道:“孩儿与这只八哥甚是投缘,特来找父王商量,希望父王能允许孩儿将这只八哥带回磐龙天宫日日为伴!”
糊涂仙听了忙摆手说道:“不可,不可!这八哥可是非同寻常,连父王我都要敬他三分,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父王我可兜不起。”
小糊涂仙一听老糊涂仙这话,立刻白眼珠一翻。糊涂仙一看这小糊涂仙要耍驴,这大庭广众之下岂不颜面尽失?他马上把小糊涂仙搂在怀中小声说道:“不过,父王可以答应你,你可时常来银河天宫看望他,只是这银河天宫你们是万万出去不得。”
小糊涂仙还算听话,他默默地点了点头,这事就算这么定了。
有人问了:这小糊涂仙怎么和八哥扯到一块儿了?这是怎么回事?赶快再给说说吧!
要提起这事,咱还得翻回头,从牛郎、织女前去拜望离山圣母说起。
这话提起来,我老瞎子得再给大家掰扯几句:其实牛郎织女这对老夫妻要去拜望离山圣母,这里多半是打着这样一个幌子,这叫做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在乎的是金童玉女这两个孩子。有人说了:金童玉女不是一直跟随在太上老君身边么?怎么想看这两个孩子不去找太上老君,反而去拜望离山圣母呢?说实话,这正是牛郎织女两夫妻的用心之处,尤其是织女,织女虽然对离山圣母够不上十分的了解,可有一点他再清楚不过,那就是离山圣母自打被压在天魔山下,她落下一个病根,那就是她特别地喜欢孩子,不论是男孩、女孩她都喜欢,要不牛郎织女怎么会到离山圣母这里去找金童玉女呢?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本来离山圣母与精卫、杨戬是同坐一席,而太上老君带着金童玉女是与吴刚、嫦娥同在一席,而且还是在瑶池的对面稍后一点的位置。酒宴开始不久,各路神仙依座次前去给王母娘娘敬酒,离山圣母由精卫、杨戬搀扶着,因为行动缓慢,回来时正与带领着金童玉女上前拜席的太上老君走了个对面,离山圣母一见金童玉女,便招呼道:“金童玉女,快过来见过祖母奶奶!”
金童玉女忙跑过来拜道:“参见祖母娘娘!”
金童玉女这甜甜的一嗓子,立刻就把离山圣母唤得心花怒放,他抖擞精神说道:“走吧,孩子!陪你圣母奶奶去吃几颗仙桃儿去。”
太上老君一合计:这拜席的事本来就无关孩子的事,既然离山圣母要将金童玉女带去,自己正好落得自在!
这样,金童玉女就离开了太上老君,来到了离山圣母的身边。
那位说话了:金童玉女的事我们不管,咱们就想知道这个小糊涂仙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话刚好是我老瞎子正当要讲的。这个小糊涂仙原本是与七仙宫的六位公主同在一席的,因为小糊涂仙跟这六位公主并不熟悉,所以他坐在那总觉得不自在,后来干脆就悄悄地自己开溜,这瞅瞅、那瞧瞧,到处寻热闹。他一会儿看看八仙,就觉得这几个人的穿戴有点古怪;一会儿又看见天涯地角四位圣神,感觉这四人的长相有些特别。就这样,小糊涂仙这走走、那转转,不经意之间就来在了离山圣母这一桌的旁边。
离山圣母一见小糊涂仙,赶忙招着手说道:“呦!白……”
离山圣母本想叫一声白眼郎,可又觉得不中听,于是她改口说道:“我道是谁呢!感情是逍遥王的公子,小糊涂仙!”
小糊涂仙本来是到处瞧热闹的,并没注意到身边这一桌都是些什么人,听得离山圣母这么一说,他忙转过身行了个礼说道:“孩儿见过圣母奶奶!”
离山圣母本来就挺喜欢小糊涂仙的,这一晃十几年没见,这小糊涂仙已经是个半大小伙子的模样。离山圣母心中一喜,她指点着杨戬说道:“儿啊!你和逍遥王可是结拜的兄弟,这小糊涂仙就是你的侄儿,快拉过来坐坐,老身还要与他猜猜字谜呢!”
小糊涂仙坐在了杨戬的身边,他先看了看精卫和金童玉女,露出一丝羞涩说道:“圣母奶奶玩笑了!这都是孩提时益智的游戏,不足为题。”
离山圣母望着小糊涂仙,笑开了一脸的皱纹说道:“好啦!那就在此跟大家闲叙一会儿吧!”
就在这时,牛郎、织女两人比肩而至,大家寒暄了一阵,又各自落座。离山圣母一眼就看出牛郎织女这对夫妻的来意,她有意将金童玉女推到了牛郎、织女的怀中。之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叙开了闲话。
小糊涂仙坐在那里也不插言,可他的一双眼睛却在不住地左顾右盼……
各位:书说到这里,我老瞎子还要再插上一句。其实在这一席上还有一个“人”我老瞎子没有交代,谁呀?就是那只八哥!八哥论身份地位本来是应当坐在首席的,玉帝在此之前也是思量再三,玉帝知道八哥的身份不低,自己都得称之为兄,可他现在毕竟只是只鸟儿,若是与人同席,这有些实在说不过去,也容易引起误解。因此上,玉帝在这次的蟠桃会上并没有给八哥安排席位,这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的。
话说这八哥虽然在蟠桃会上没有他的席位,可他也不甘寂寞,所以他从一开始就站在了离山圣母的椅背上面。
这时候大家伙你一言我一语地正在叙旧,八哥喜欢热闹,别人在说话的时候,他就在离山圣母和精卫娘娘的座椅的椅背上跳来跳去,目的就是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角度,看看是谁在说话。
八哥虽然不说话,可他跳来跳去的动作一下子就引起了小糊涂仙的注意。小糊涂仙一看心说:噢——原来这儿还有一只鸟儿!
小糊涂仙见了八哥,便间隙问道:“圣母奶奶,这是只什么鸟?”
这时,八哥站在离山圣母的身后开口说道:“我是八哥!”
小糊涂仙一听暗道:呀——奇了!原来这鸟儿还会说话!他忙起身绕到了离山圣母的身后,与八哥聊了起来。
因为当时大家都在谈得火热,谁也没留心听小糊涂仙和八哥都在说些什么。而此时的小糊涂仙对这些“大人”的话题也不感兴趣,于是他干脆捧着八哥跑到了僻静之处,专心跟八哥攀谈。由此,小糊涂仙也就衷心地喜欢上了这只伶俐善辩、口舌如簧的鸟儿。
话说离山圣母、精卫、杨戬和牛郎织女几人正聊得起劲,这时小糊涂仙突然捧着八哥跑到离山圣母面前说道:“圣母奶奶,能不能把这只鸟儿送给我?我要将他带回磐龙天宫。”
离山圣母望着小糊涂仙笑了笑,又指了指精卫说道:“这八哥乃是精卫娘娘从凡间带上界的仙鸟,老身我是做不了主的,你应该向精卫娘娘讨要才是!”
小糊涂仙转身向精卫身边靠了靠,把自己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谁知精卫也如同离山圣母的样子,将手向首席的方向指了指笑道:“这八哥是我带上天宫的不假,可他现在已是天宫的灵鸟,若要出入天宫非得有玉帝的圣旨方可!”
小糊涂仙听了精卫这话,他拔腿就要往首席的方向跑。精卫一把拉住说道:“这孩子,怎么如此的性急?没见玉帝已经回宫休息去了?我看这事隔几日再说不迟。”
小糊涂仙听得精卫这话,反而急躁起来,只见他白眼珠一翻,小白脸立刻变成了青紫色。
这时牛郎见状说道:“贤侄,如今你父可是磐龙天界的逍遥王,位尊至此!这点小事你只要向他禀明,相信绝不会令你失望。”
小糊涂仙闻听牛郎这话,立刻兴奋起来,他连蹦带跳地向首席跑去……
就这样,于是才有了前边所讲的一段故事。
单说小糊涂仙刚离开不久,就听得一声闷响,紧接着又传来一阵含沌的叫嚷声,大家都在担心,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这时,杨戬起身看了看说道:“无妨,准又是盘古和夸父两位在那边吃多了酒,闲来滋事。”
离山圣母叹了一声说道:“盘古和夸父这两个直率的汉子,怎么现在都成了星神,这孬脾气一点都没改?”接着,她沉思了一会,忽然神色黯淡地叨念道:“时才见小糊涂仙一蹦一跳的样子,倒令人想起了灯芯,怎么这么大的蟠桃会玉帝也没把他请上来,真叫人想念!”
杨戬接过话说道:“娘亲,蟠桃会请的是各路神仙,可灯芯在阴曹地府做判官,当然算不得神仙……”
离山圣母面色一沉,她打断杨戬的话说道:“灯芯虽然总是看着像个孩子,可他毕竟是你的结义兄弟,又对我们母子恩重如山,我儿说这样的话,未免有些寡义!”
杨戬一低头说道:“是孩儿之过,娘亲怪罪得极是!”紧接着他又抬起头说道:“时才孩儿看见土地神在下席正与道家诸位掌门在一起饮酒,听说土地神在地宫与灯芯来往甚密,娘亲若想知道灯芯的近况,稍后孩儿过去将他请过来一叙便知。”
说来也巧,这时候就见土地神端着酒杯正向这边走来,大概是特意前来敬酒的。
杨戬一见土地神不请自到,忙招呼土地神过来落座。
土地神一一拜过之后,正打算找个偏角的地方坐下。这时,就见一位宫女匆匆走过来问道:“下界土地神可在这里?”
土地神刚要坐下,见宫女过来唤自己的名号,忙又起身施礼说道:“小神就是下方土地!”
这位宫女看了土地神一眼说道:“传长公主口谕,有请土地神到七仙宫叙话!”
在场所有人都被这七仙宫突来的口谕惊得哑口无言,土地神更是不敢怠慢,他急忙放下酒杯,跟随着宫女离席而去……
这又是怎么回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第一百八十二章 长公主挥泪询故事
书接上回:话说土地神跟随着宫女直奔七仙宫,一直来到七仙宫大门外,有四个把守宫门的天兵一见土地神,横枪正要拦阻,只见宫女从衣襟下取出一块腰牌说道:“长公主有请土地神进宫面叙!”
这天兵一见腰牌,便不再拦阻。宫女引领着土地神入宫之后,沿着一片碧玉青青的荷塘上了一座人字桥,因为这座桥是架在荷塘之上的,并且在桥的中央有一个凸起的亭子,看起来就像是个“人”字,故而得名。
土地神来到厅中间向四周一望,见这座亭子正好处在荷塘的中心,正是观荷赏鱼的好去处。
这宫女带着土地神过了人字桥,又缓缓登了十几级台阶,走进了一条蜿蜒曲折的走廊。走廊的拱顶两侧各有石柱支撑,门首的石柱上分别雕着飞龙和翔凤,其后的廊柱则各有百鸟和怪兽,正可谓是千姿百态、不一而同。因为这长廊是依地势而建,故而行走其间更觉得舒适自然,毫无造作之感。
土地神边走边四处观瞧,见长廊外花草景石错落成趣,远近高低疏密有致,偶尔间闪出一汪碧水,亮若明珠;时而又见细水涟涟,蜿蜒如溪。更抢眼的是草丛中兀凸的毛石,有的貌若石峰,有的孤立如剑、直指长天;也有的石块三五相接,或依或傍,或延绵相叠,喻深喻远,壮气磅礴,大有吞云吐雾之势……
土地神游走于长廊之间,不觉神魂飘荡,但见得眼前的景致,如入画廊,可谓清纯秀美,如漂若染,那真是“远近相衬,一步一景!”
土地神对于山川秀色其实并不陌生,土地神可说是凡间的园艺师,凡间的山水之美,大多都是土地神的功劳,而眼前的景色,也不禁令土地神啧啧称奇!
书中暗表:七仙宫是天宫十二宫里面除凌霄宫之外惟独拥有园林景观的宫殿,在天宫扩建伊始,磐耕也是花了不少的心思亲自设计,乃是集天下美景于方寸之间的杰作,一石一草,都是经过了仔细的筛选,将山水奇趣,或因地制宜、或精雕细琢,都浓缩在了这座方圆不足百丈的花园里边。磐耕之所以如此精心地布置这座宫殿,其实心里是早有盘算的,因为七仙宫的位置处境幽雅,磐耕在里边修建了一殿七宫的格局本来是想做自己的行宫,打的可是要招三房四妾的主意,并且已在暗中起好了名字,叫做“淑贤宫”。话又说回来,当初人家磐耕干嘛对扩建宫殿的事如此的卖力?其实这里边就包含着磐耕的如意算盘。哪知道银河早就洞察出了这一切,根本就不准他旁宫纳妾,待淑贤宫一完工,银河一道旨意封为七仙宫,让自己的七个女儿搬了进去,而且这七宫一殿,安排得恰到好处,银河还时不时地赞美磐耕几句,说天宫一十二宫里面,惟独七仙宫造得精湛,若有神来之笔!弄得磐耕一肚子的苦水倒不出来,费尽心机也只落得空欢喜一场。
刚才给大家题外唠了几句闲话,这会儿咱再接着说土地神。
话说土地神跟着宫女走出了长廊,又过了一道月亮门,这才来到了七霞殿。土地神走进大殿抬眼一望,只见这大殿方方正正,陈设庄重而不失华贵。正前方塑着两尊漆金仙鹤,这仙鹤头略昂,口中衔着一座灯台,相对而立。在两只仙鹤中间,放着一方书案,书案的后方是一把香梨的木器大椅,椅背的边缘镂刻着卷云图案,卷云节节攀升,在靠背正上方的交汇处,镶嵌着一颗鹅卵大的红宝石,宛若出霞的旭日,红彤彤的光亮耀眼。
再往后是一帘浅紫色的纱幔,纱幔的下方挂有铜铃,这便使得略显飘逸的紫纱如同秋月中的雾霭,清风过往,不聚不散。
土地神伫立在殿中央正在凝神观望,就听得一串清脆的铜铃声叮当响起,紧接着纱幔一掀,现出长公主春兰。
土地神一见,忙跪地叩道:“土地——参见长公主!”
春兰在书案前站定,纤指向上一抬,柔声说道:“土地神免礼!”
接着,春兰又向土地神身后的宫女命道:“香儿,快给土地神看座!”
“是,长公主!”香儿温婉地应了一声,很快从旁边搬过一把藤编的椅子,放在了土地神的身后。
土地神拧身向藤椅看了一眼,他没敢正襟而坐,而是只搭了半边腚,算是坐了。
此刻的土地神心怀忐忑,他不知道长公主春兰找自己究竟为了什么事,不由得额角渗出汗来。
土地神虽然有点紧张,可他毕竟是没做过亏心事的人,于是他鼓足了勇气问道:“长公主唤小神前来,可是有何事讯问?”
春兰端坐在木椅上微微一笑说道:“土地神不必多虑,本公主只是觉得这蟠桃会是个大家在一起叙谈旧话的好机会,若非是此,本公主也绝不会召你入我七仙宫。”
土地神一听春兰这话,这颗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他往椅子上挪了挪身子,然后应承道:“长公主所言极是!这蟠桃会机会难得,大家都巴不得借此机会在一起叙叙旧话。”
春兰点了点头说道:“提起旧话,本公主正有一事要向土地神问询一二。”
土地神向上翘了翘首说道:“长公主不必客气,凡是小神我知道的,长公主尽管来问。”
春兰叹息一声缓缓说道:“此话说来,还是在我那可怜的七妹身上。记得当初玉帝下界祭奠七妹之时,阎罗王曾言说七妹和董永已经投胎转世,现如今一晃十八年过去,不知他们两个是否已经结成了夫妻?还有那董琢,他是否也已经投胎,成了七妹和董永的膝下之子?”
土地神闻听拍了拍大腿,语气有些急促地说道:“差矣,差矣!”
春兰闻听急忙追问道:“土地所言差矣,不知究竟差在了何处?”
土地神露出一脸的惋惜说道:“当初七公主和董永商议投胎之时,小神并不知情,只知道当时判官恐他二人投胎之后无法相认,又特意在他们二人的胸前各盖了半方判官金印,可到如今还是出了差池。在蟠桃会之前,小神曾见过他们两个,七公主现在云南淮阴县的一个偏僻的村落做了花氏之女,而那董永则托生在了刘氏之家,且居住在远隔千里之外的洛阳城,这一南一北,又隔着滚滚长江,就好似远居银河两端的牛郎织女,相见何易呀!”
春兰婉而一笑说道:“常言说是千里姻缘一线牵!他们两个是注定有姻缘的人,相信一定会有机会相聚的。”
土地神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可前不久那董永已经娶了柳家的女儿为妻,我看此事阴错阳差,准是那董永错投了胎,才有如此大的差错!”
春兰闻听土地神此话也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心里一下子就凉了半截,既然董永已娶了柳家之女,看来这七妹与董永的姻缘已经到此为止了。春兰咬了咬嘴唇,强忍住了悲痛,又转而问道:“如此说来,七妹和董永的姻缘已成空想,不知那董琢又该向哪里投胎?他现在又怎样?”
土地神振作了一下精神,提高了语气说道:“董琢自打七公主和董永还阳,便在判官灯芯跟前做了信差,顺便学些阴阳文字之类,人倒是聪明利落!”
春兰“呜”了一声,掩泪说道:“可怜他们一家三口或是阴阳相隔、或是山水相阻,这可教他们何缘能够重聚?呜——呜……”
春兰说到这忍不住哭了出来。
土地神向前欠了欠身说道:“长公主不必悲伤,小神倒有个主意,不知当讲不当讲?”
春兰从袖中取出手帕,边擦着脸上的泪水边说道:“土地有甚主意只管说,只要能让七妹他们一家团聚,我七仙宫不惜向玉帝求助!”
土地神抬起手在面前摇了摇说道:“这倒不必劳动玉帝!现如今,观世音菩萨常在人间往来,且仁善宽厚、普助众生,以她的法力,若使七公主他们一家三口重续前缘,我想并不在话下!”
春兰面露喜色地说道:“观音菩萨从前可是我们七仙宫的常客,又是天宫的智多星,如今她虽然做了观世音菩萨,可我们都是同宗的姐妹,我想这件事本公主若求助于她,她自然会倾力相助!”
春兰说罢,她立刻站起身形,边信步前行边继续说道:“本公主这就下界去找观音菩萨!”
土地神也站直了身子,可他却先做出了个阻止的动作,然后说道:“长公主莫急!据小神所知,观音菩萨时常云游四海,行踪不定,长公主即便是亲自下界,亦非三五日便能够寻觅得到,好在小神与那观音菩萨亦曾有过往,凭一点点小小的神能,尚能寻得她的踪迹。我看此事也不劳长公主大驾,只小神代为传达七仙宫的旨喻足可成事。”
春兰听罢点了点头,她来到土地神近前,从头上拔出一根金簪交给土地神说道:“此我七仙宫信物,相信观音菩萨必然认得。”
土地神接过金簪看了一眼,见这金簪除了成色十足、做工精致外,更有个特别之处就是这金簪的端柄雕有一只盛开的兰花。
土地神匆匆将金簪别在袖中,然后转身说道:“我看此事宜早不宜迟,小神即去辞行下界,若见了观世音菩萨,必将长公主之托转达完妥!”
春兰带着宫女一直将土地神送到七仙宫大门外,临别前辞道:“有劳土地!此事无论成败与否,其间恩德,我七仙宫自然领会!”
土地神向长公主春兰拜了三拜,这才转身奔瑶池而去……
各位:这故事说到这,可就引出了一段关于董永和七仙女的后续故事,其中也囊括了董琢的一场悲怆的爱情神话。其实这段故事我老瞎子本来是不当讲的,因为它已经被写进了《天罡地煞列传》的传说之中。本章故事的下一回开篇就是“大唐圣僧收灵妖”的故事,由于这之间有将近五百年的空缺,我老瞎子也担心一下子跳过了这么大一个空挡,怕大家难以接受,所以就把七仙女和董永的这段故事给大家重新整理一番,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给大家做一讲述,希望大家有所期待。
还有就是我老瞎子因为这几天有事,要等到下个星期一才能再来给大家讲故事。
这时候下边有人说话:八爷,您了有事俺们不管,可您把我们哥几个和这么多人就这么撂下,这故事没结没完的教我们哥几个抓心挠肝的干啥去呀?
我一听说道:看三国莫为古人担忧,听我老瞎子讲故事也不用胡思乱想!故事终究是故事,或喜或悲都会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结局。所以希望大家不要着急,闲暇时找人打打扑克、下下棋、或是看看电视,同样都是消遣。说实话,我老瞎子也想借机偷偷闲,把那些书本都归置归置,只要有我老瞎子在,就会有说不完的故事。
这时又有人站出来接话:八爷,这话您了可就掺假了,我认识您这么多年,多会儿也没见过您翻书动笔的,说白了,您老人家到底有多少文化我们心里都没底儿!
我一听声音就知道这人是谁,于是轻轻敲了敲桌子说道:你没看见!你没看见的能比我老瞎子没看见的还多么?告诉你,我老瞎子舞文弄墨的时候,你小子还不知道在哪儿疙瘩和泥呢!
这时候台下一片哄笑,我顺势说道: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咱们下个星期一再见!
……###第一百八十三章 光武帝明诏安天下
各位听众朋友们:时隔几天终于又跟大家见面了,记得上一回咱说过,这一回当讲董永和七仙女的一段后续故事。这几天我老瞎子也一直在琢磨,因为这段故事也是一段悲喜交加的爱情故事,说实话,我老瞎子魔鬼妖狐、侠义神仙的故事什么都敢说,可就是不喜欢说爱情的故事。当然也不能说绝对的不喜欢,大家大概都知道我老瞎子打了一辈子的光棍,可以说几乎就没谈过什么恋爱,所以对故事人物心理的把握就难以拿捏,不过有这么些热心的听众在这里捧场,相信即使是我老瞎子讲得有点生涩,大家也会从内心去理会,同时我也会竭尽全力,使这个故事听起来更加地生动、感人。
好了,闲话就说这么多,希望大家安静下来,耐心地听我老瞎子慢慢地演绎一段曲折而又离奇的故事始末。
说起这话,就不得不首先提到一人,谁呀?此人姓刘名通字显达,自少习文,不仅文章写得好,还练得一手好字,西汉末年曾入朝为官,拜中书之职。刘通刘显达娶妻郭氏,三十岁竟不得子,后来又添了二房张氏,育有两子,长子取名昭文,次子取名昭武,可巧的是,这两个孩子也是人如其名,长子刘昭文喜静,酷爱诗文,十岁便能与父亲对句吟诗,显示出超人的才气,大有“后浪推前浪”之势。而次子刘昭武则正好相反,他是个好动之人,一到读书的时候就哈欠连天、昏昏欲睡,可是一旦父亲不在家,就喜欢跑到前院与家丁戏耍。当时刘通的府上在长安城也算是个大户,家中的丫鬟婆子暂且不说,就光家丁就有上二十几个。这些个家丁里头偏偏就有几个擅长拳脚的,起初这次子昭武还只是站在一边看,后来干脆就一招一式地模仿起来。这几个家丁一见东家的二公子喜欢武术,便有意相传,仅七岁便能将长拳短脚招招式式做得神如其神,有板有眼。后来刘通发现这孩子在偷偷地习武,他虽然有些不高兴,但转念一想:常言说是武能安邦、文能治国,这孩子喜欢习武将来就未必没有出息!所以他渐渐地就不再刻意地逼这孩子读书。
到了后来由于王莽篡权,自称新朝皇帝,这刘通不忍见朝纲被渎,汉室堕落,便假借痼疾发作,告病举家迁回了故地郅县。这郅县距旧都咸阳七百里,由于地处东西交通之要塞,所以在当时还算是个比较知名的地方。
再后来,汉室嫡宗刘秀借绿林之力,兴师讨贼,终于历经十五年征战,夺回了先汉刘氏的基业,立国号为建武,称光武帝,不久刘秀又从长安迁都到了洛阳。
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定都之后,大兴儒学之道,提倡以文柔治世,举贤用能,为表明自己是沿袭汉室宗业,他力排众议,召回了许多前朝的遗老遗孤,委以重任,这里,托病还乡的刘通便名在其列。
各位:说到这里,咱还要再提一人。常言说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我要提的这人与刘通乃是左右手的关系,缺一不可。
提起这人姓花,名叫花尚荣,无字号。出生在汉中一带的一个颇有名气的地主之家,花公子为人豪爽,喜欢结交绿林好汉,是年正赶上王莽篡位,各地绿林豪杰纷纷揭竿而起,这样,花尚荣从此便被拉入了赤眉军。由于花尚荣财力颇丰,挥金如土,又为人仗义,深受拥戴,所以他加入赤眉军不久便坐了一支赤眉军头把交椅。
刘秀起义初期,曾在新阳遭困,花尚荣率赤眉军赶赴新阳解围,不仅救了刘秀,而且还和刘秀的义军里应外合,全歼了王莽手下的八千亲军,也当说是为刘秀复兴汉室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此,花尚荣的赤眉军一直就跟随着刘秀,直到刘秀打入长安,推翻了王莽的政权,定都洛阳,改国号为建武,称光武帝,建立起了后汉的第一个王朝。
虽然说这个花尚荣曾为刘秀打下后汉的江山出过不少力,可光武帝刘秀是个文武双兼的皇上,他崇尚儒学,更重视文治安邦,而对于那些绿林豪杰,除云台二十八将之外,一概不予重用,尤其是赤眉军,说老实话,刘秀起兵之初,由于势力单薄,他不得不借助赤眉军的力量才得以夺得王莽的天下,可是当他取得了皇权之后,赤眉军反成了他的心腹之患,故而像花尚荣这样的有功之人,亦只能在朝中做个殿前御尉这样的小职。
花尚荣心里一直也挺不服气,他倒不敢跟云台二十八将相比,因为那些人之中有的是刘秀早年的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