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志新传-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子牙笑道:“恭喜武王已成神龙圣体,当焚香沐浴,祝宴庆贺!”
  苏护闻听忙向内堂吩咐道:“武王焚香沐浴,速速出来侍候!”
  苏护话音刚落,四位仆人抬出一个大木盆,后面紧跟着拥出几位侍女,提水的提水,焚香的焚香。
  武王看了一眼四周,向姜子牙和苏护说道:“本王沐浴,请诗圣人和两位爱卿暂且回避,由下人侍候便可!”
  姜子牙取了宝鉴,边走边交给诗琴说道:“诗圣果然手段高明,且行事雷厉风行,令贫道一览神圣风范!”
  诗琴将镜面又重新翻转回来,纳回袖中说道:“时才见武王金光披身之时,隐隐若见红霞之色,乃大喜之兆。”
  姜子牙和道:“武王真龙得出,圣体安泰,其洋洋之大喜也!”
  诗琴笑着摇头说道:“吾言之喜色,乃泛如桃之色。桃,良缘之喜也。”
  姜子牙惊悟道:“诗圣此言,意为武王将有龙盘凤配之合?”
  诗琴神秘一笑道:“龙凤之配倒是谈不上,但依当今之势,却可说是龙鸟之佳偶!”
  姜子牙唱念了一声:“龙——鸟?”
  姜子牙忽然仰面笑了一声说道:“诗圣所指可是那不死鸟精卫?”
  诗琴停下脚步,她笑眼看着姜子牙,嘴角略微动了动,并未说话。
  姜子牙沉思了一会,忽然振作起来,朗声道:“妙——妙!”
  诗琴现出一丝考问的目光,问道:“姜道长以为妙在何处?”
  姜子牙掰着手指,如数家珍。只见他边说边颌首道:“自古云天圆地方,这四方之神正所谓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青龙居左,东方之神也;白虎居右,西方之圣也!武王以白虎之身化为青龙,正预示着武王将雄居于东方。然西岐至朝歌,实为东南之隅,而精卫形若朱雀,为正阳之神也,龙鸟相配,霸据东南。故武王若与精卫合婚,天方之成就也!”
  诗琴向姜子牙投以赞许的目光说道:“姜道长此言,果有神之彻悟,若澄沙之见金!只是此姻缘尚需撮合,以尽人为之力。”
  姜子牙乐道:“武王这边自不必说,贫道只需报个喜便可,只是精卫那边尚需诗圣费舌。”
  诗琴捏了捏手指说道:“若武王肯首,三日之后便是吉日,可教武王速速安排婚典大礼。精卫这边待我送还照妖镜回来再请牛夫人从中为媒,我在一旁帮衬,精卫必然应允。”
  两人话到此处,分道而行,诗琴飞奔封神台送还照妖镜不提。
  单说姜子牙别了诗琴,忙赶往帅府发了一道令箭,派快马疾去西岐,命国师张国英在玄华宫筹备武王佳庆大典,以三日为限。
  姜子牙派出信使出城之后,又匆匆回到临安堂。此时武王沐浴更衣已毕,正在用膳。
  姜子牙紧走几步,跪在武王面前叩道:“臣有罪!”
  武王正在饮汤,见姜子牙跪地告罪,便放下汤匙,取洁巾在嘴上擦拭了一下问道:“姜丞相何罪之有?”
  姜子牙头也不抬,说道:“贫道不该擅自做主,派快马飞奔西岐,命张国师在皇宫筹备武王龙凤盛典。”
  武王听了一摆手笑了一声说道:“姜丞相言戏了,今朕龙体倍感舒爽,食欲大振,姜丞相若能陪朕一同用膳,朕尚能食黄米一碗!”
  姜子牙低着头,用手在地上拍了两拍说道:“贫道何曾戏言,武王成婚之喜近在三日之后,此乃千真万确!”
  武王仰头大笑了一阵说道:“朕三日之后有合婚之喜,朕尚且不知,姜丞相若非戏言,岂非诟病在身?”
  姜子牙无奈,只得起身附在武王身边说道:“臣罪不该擅自为武王做主。”
  武王闻听,神色一正说道:“朕曾拜姜丞相为亚父,若说婚姻之事,姜丞相代为做主,实不为过!只是龙飞凤舞,欲成百年之好,凤在何处?”
  此刻姜子牙反露出怡容道:“龙凤相配,无凤岂能合婚?”
  武王听姜子牙这么一说,便认真起来,缓缓说道:“朕之初婚,当选正宫。正宫乃当朝国母,非贤德之女朕绝不肯娶!莫非姜道长早已为朕选定了正宫佳人?”
  姜子牙附耳说道:“非是贫道选得,而是飞天而降。”
  武王思忖了一下问道:“此女朕可曾见过?”
  姜子牙仰头笑了一声说道:“岂止是见过,武王还曾同她同床而卧。”
  “精——卫——!”
  武王轻唱一声,眼睛一亮,他突然拍案而起,把个姜子牙吓了一跳。
  武王在堂中疾步踱了几个来回,忽然驻足向姜子牙命道:“朕有旨:派苏护速在城中悬赏招选织绣巧工,务必在三日内织成龙凤新衣。还有,姜丞相亦不必在此侍闲,可速往西岐操办婚典之事。”
  姜子牙只是觉得武王对这桩婚事必应允无疑,所以才敢跟武王卖这么大一个关子,可他万也没想到武王对这事比自己还急。这倒教姜子牙始料未及,反而被动起来。
  姜子牙见武王急出两道圣旨,连忙解释道:“此时小仙女精卫尚不知道,还需诗圣人从中周全。”
  武王急道:“还不快找诗圣探听虚实?若精卫应允,朕三生之幸也!”
  姜子牙听武王此话不敢停留,他疾出临安堂,前往帅府内院去找牛夫人。因为姜子牙知道,满城之中,若论织绣,谁也比不上牛夫人,所以姜子牙觉得,将龙袍凤衣交给牛夫人这才是最快捷的办法。
  姜子牙进了牛府,在前厅见牛夫人正在向精卫传授绣工。
  姜子牙径行入内,咳了一声说道:“武王急招牛夫人见驾,不巧令小仙女在此独自寂寞,实在不安!”
  精卫抬眼说道:“小女在此修学绣工并不寂寞,况内宅还有两个娃儿需要照看,且武王召见,何能怠慢,姜道长可放心带姐姐前去。”
  姜子牙带着铃儿出了前院,这才说道:“本道长诓语了,非是武王相召,是乃武王三日后有龙凤佳配,故欲请牛夫人织造龙凤新衣。”
  铃儿面露难色道:“龙凤锦衣非是针绣而成,乃是用十色彩丝织就。若欲染得上好丝线,须得有上好的蚕丝方可,即便是有了上好的蚕丝,亦非一日可以染得。况且,龙凤锦衣织工繁琐,非得有几个得力帮手才能织得。还有,所谓量体裁衣,武王身材贱下倒是晓得,可这凤袍若非亲见新贵,如何把握分寸?”
  铃儿连珠炮似的说出了一大堆难题,姜子牙犹豫了半天,只得说道:“着凤袍之人正是小仙女精卫,不过此时她暂且不知,诗圣有意请牛夫人从中做媒,此事贫道本不当说,只因龙凤锦衣之事紧急,贫道只得如实相告。”
  铃儿一拍手说道:“好便是好,这个媒贱下也是做得,只是还望姜丞相陪贱下前往城中招几个巧手之女,方能在三日内赶织出龙凤锦衣。”
  姜子牙释道:“贫道奉武王急差欲前往西岐督办盛典之事,请牛夫人随贫道去见苏大人传武王口谕,命他协助牛夫人办理此事。”
  话无俱细。单说苏护陪铃儿来到市井,两人走着走着,铃儿猛抬头见一户人家的门楣上高挂一牌匾,上书“淑女坊”三个字。铃儿一拉门走了进去,见一位阿婆正在织机旁向几位少女传授织术。
  铃儿进屋门枢一响,阿婆一抬头和铃儿打了个照面,两人同时都是一怔……
  若问这阿婆是谁?咱们下回再说。###第一百一十三章 黄道婆仙法传技艺
  书接上回:话说铃儿和阿婆两人一照面,都是一怔。
  阿婆见铃儿身后跟着个官人,便放下织梭说道:“我老婆子眼花,不知官人到此,这厢有礼啦!”
  阿婆说着话,起身意欲行礼。
  铃儿忙用双手掺住说道:“阿婆不必行礼,此人乃是奉武王之命招选织工的苏大人!请问阿婆如何称呼?”
  阿婆笑眯着眼望着铃儿说道:“真是贵人多忘事!你不记得我老婆子,我可记得你。你若不是当年织绣庄的小绣女铃儿,便是另有个一母双胞的姐妹!”
  铃儿喜笑道:“我说缘何看着阿婆这般面善,你我原是曾有过一面之缘。当初阿婆用七彩石换了小女的龙凤绣图,小女悔不及当初未曾与阿婆结交个旧好,免得今日多此一问。”
  阿婆挺了挺身子说道:“唉!这么多年,我老婆子也从来未曾有过名讳,只记得本家姓黄,大家都称我黄道婆,我呢,也就自认了这个名儿。”
  铃儿道:“既然大家都对阿婆如此称呼,铃儿也顺便称一声黄阿婆,不知阿婆是否顺意?”
  黄道婆点了点头道:“这黄阿婆也是叫得,不过我老婆子可是喜欢称铃儿一声妹儿。若是唤作什么夫人之类的,我老婆子可是呼唤不来。”
  铃儿笑道:“既然黄阿婆这么说,铃儿也不推辞。只是觉得在人前人后仿佛是捡了个便宜,倒是心怡的不得了!”
  铃儿说完向旁边的几位布衣少女看了一眼又问道:“妹妹见这几位妙龄女子年岁相仿,不会是阿婆的本家亲女吧?”
  黄道婆摇了摇头说道:“这都是城中百姓的闺女,在我这里学一点织造的手艺。我老婆子这么一把年纪,可不想把这些织机都带到坟墓里去!”
  铃儿看了看织机,向身旁的几位少女问道:“你们可从黄阿婆这里学得了织术?不妨演示一下,让姐姐我瞧瞧!”
  这时,一位少女开口说道:“谁不知牛夫人是城中出了名的巧手,小女子可不敢献丑!”
  黄道婆嗔了一声说道:“润月儿,不要这么不识体面!你既知我这个铃妹儿是个织绣的好手,更应该在织机前织作一番,也好请你铃儿姐姐顺便指点指点。”
  润月儿听罢,便不再羞怯,她端坐在织机前,只见她一机两梭,只一会工夫,便织出尺余丝绢。
  铃儿叹道:“我在闲时,亦只用单梭,只在紧要之时才用双梭,有时候手忙脚乱的,难免也会出错。今见民女能使双梭,真是胜我一筹!”
  润月住手说道:“哪里!黄阿婆四梭同飞的手艺才是天下一绝。一匹丝绢,仅一两个时辰便可织就,这才是真正的妙手,小女子至今只学得了三梭,还差得远呢!”
  铃儿回头对苏护说道:“苏大人不必再找,贱下敢断言,天下第一织绣只在淑女坊,若出了此地,便不会再有!”
  苏护忙将武王圣旨召宣一遍。
  之后,铃儿向黄道婆问道:“黄阿婆手中可有上好的丝线?”
  黄道婆转身入内间取出一轴丝线交给铃儿问道:“铃妹儿可认得这丝线?”
  铃儿接过线轴抽出一段用力拉了拉,又举过头顶迎窗看了看,口中不觉念出三个字:“天蚕丝!”
  她连忙扭头向黄道婆问道:“这等上好的丝线,黄阿婆从何而得?”
  黄道婆眯着眼睛低声说道:“我老婆子耳背,可刚才明明听铃妹儿说出‘天蚕丝’三个字,不知铃妹儿如何认得此丝就是天蚕丝?”
  铃儿垂了眼说道:“妹妹只是觉得未曾见过这等上好的丝线,故而才胡乱起了个名儿!”
  铃儿说罢又追问了一句:“若真是天蚕丝,黄阿婆从何而得?”
  黄道婆抬头放眼说道:“由此往东有座笔架山,这笔架山下有一片桑园,只有那里的蚕茧才能抽出真正的天蚕丝。”
  铃儿再次追问道:“黄阿婆怎的知道这些?莫非……”
  黄道婆打断铃儿的话,乜斜着眼睛说道:“我老婆子只是偶然途经笔架山,才发现了天蚕丝的奥秘。后来我老婆子只好忍痛割爱,用一幅龙凤绣图换了两头毛驴儿才驮到了此地。”
  各位:说到这里,大家都听得出来,其实铃儿和黄道婆都在揣着明白装糊涂,极力地挤兑对方,就是不敢言明:你就是嫦娥,我就是织女。
  长话短说。话说铃儿带着黄道婆和几位民女回到牛府,牛府顷刻就成了染坊和织间。一时间炉火熊熊、香雾腾腾,织机交作、劈啪作响。没多久,庭院之中就挂满了各色的丝线,给忙碌的牛府宅院平添了几分浪漫……
  铃儿和黄道婆一起商议完龙凤锦衣的花色和款式,又取了根红绳回到内宅。
  精卫正在和妞妞跟牛牛两个娃儿一起拍手作歌,见铃儿行色匆忙的样子进来,便问道:“姐姐应武王召见,怎的这么久才见回来?是不是你家牛哥传回了捷报,武王又有封赏之喜?”
  铃儿拿着红绳在手上绕了几绕笑道:“如今喜事倒是有一件,且是特大之喜。我们牛家因刮了点娘家亲,故而也沾染了一点喜气!”
  铃儿说着话,将手放在精卫肩头,另一手一拉红绳牵至腕端,迅速打了个结,又站在精卫背后,用红绳比了下肩宽,同样也打了个结。
  精卫转身满脸诧异,惊问道:“姐姐放下个特大的喜讯休下不说,却拿来红绳为妹妹量身,究为何意?”
  铃儿将红绳在手上甩了甩说道:“这个特大的喜事说起来乃是西岐国天大的喜事!武王三日后将成龙凤姻缘,现在我牛府之中正在为武王和凤娘赶制新衣。若是迟了,这可不是我们这样的门户能担当得起的。”
  精卫笑问道:“姐姐既是奉了武王圣旨织造龙凤新衣,为何不在武王身边,反在这里盘横?”
  铃儿一伸手,用红绳又飞速地在精卫的腰间绕了一圈说道:“武王的龙袍宽大一些会显得威武,可凤娘的锦衣须得合体方能透出妩媚,所以这凤娘的新嫁衣却是马虎不得。”
  精卫向后退了两步,一脸疑猜地说道:“姐姐为凤娘裁制嫁衣,为何在妹妹身上度量,难道这凤娘与妹妹身材一般?”
  铃儿先将红绳纳入袖中,然后又拉过精卫,两人双双坐下。
  铃儿向精卫私语道:“姐姐时才已在武王那里为妹妹保了媒,这凤娘除了小仙女妹妹还会是别人?”
  精卫闻听惊起望门外急行,恰巧在门口正迎上刚刚返回的诗琴。
  诗琴合掌向精卫正色道:“你铃儿姐姐为你和武王保媒,乃是姐妹情义所在,若说是诗姐我已为你做主,则是圣使神差,不知妹妹可否愿意?”
  铃儿急急向前进了两步说道:“精卫如今虽说是个仙女,但也脱不去女孩家的羞涩,允与不允是万万说不出口的。诗圣人只察颜观色便知道姑娘家的心思,若是面色红紫,准是不情不愿;若是两颊飞霞,那就是应啦!”
  铃儿说着话,从精卫身后探身往精卫脸上张望了一眼,之后她拍着大腿说道:“这红霞飞得满堂皆是,我说呢!像武王这般英俊的男子,又是一国明君,有谁会放着一朝国母不做?有多少美女都求之不得呢!”
  精卫将诗琴推出门外悄声说道:“小妹如今业已成仙,凡间姻缘已无渴求,但愿诗姐体谅妹妹成仙之路坎坷悲凉,替武王另觅佳丽。”
  诗琴一手将精卫揽住,一手抚着精卫的肩头说道:“你本为凡仙,生在皇宫,命中乃大富大贵之相,只因一时错念,才招致杀身之祸。现今你尘缘未了,尚有一场富贵姻缘,望你善从自爱,与武王成百年之好,则福泽天下百姓,江山共荣矣!”
  精卫依在诗琴身上低声喃呢道:“诗姐此言小女自然明白,只是……”
  精卫此时话到嘴边又犹豫起来。
  诗琴拍了拍精卫肩头说道:“妹妹还有什么话只管放心说,即便是有什么天大的要求,我想诺大银河天宫不会做不来的!”
  精卫摇了摇头低声说道:“妹妹倒没什么天大之请,只是想在此之前见扬大哥说几句话。”
  诗琴闻听先是一愣,心说:难道精卫对杨戬情怀未了?
  若问以下诗琴将如何应对?武王与精卫能否共结天地连理?咱们下回再说。###第一百一十四章 精卫允身侍武王
  书接上回:话说诗琴闻听精卫想见杨戬,心中不免一怔。诗琴心说:若是精卫对杨戬旧情难忘,那么我诗琴今日之举反有逼迫之嫌!
  为了让精卫表明心迹,诗琴坦言道:“前几日我们大家的心思都在武王一个人身上,未留意三天前杨戬已和西襄王黄飞虎一起师出城关,押运粮草去了。不过杨戬乃三界神圣,星际往来亦只在瞬息之间,若妹妹想见杨戬,诗姐我一日之内必教你得见!”
  精卫拦阻道:“既然扬大哥有军务在身,小妹也无需召之使回。因我与扬大哥情同兄妹,我只是想把自己的喜事早一些告诉扬大哥知道。”
  诗琴闻听精卫此话这才略松了一口气说道:“如今杨戬已是非同以往,以前的许多事情大都已不记得。我想,待他师出凯旋,若知道你这个义妹已是当朝国母,一定会大喜过望!”
  精卫抬头露出一丝羞涩的笑容说道:“武王与小妹的吉日近在三日之后,未免匆忙了些,诗姐可去武王那边寻些事情做,不必在此为妹妹忧心。我和铃儿姐姐在一起料不会寂寞,况且我的新嫁衣我也不会袖手旁观,一定要自己亲自动手,顺便也向铃儿姐姐学学手艺!”
  诗琴笑道:“妹妹若真这么想,这还真是个好机会!你会看到天下数一数二的织绣妙手,相信一定会大开眼界!”
  诗琴说罢和精卫简单告了个别,离开牛府不提。
  单说到了第三天日照东窗之时,武王用过早膳,梳洗已毕。忽闻内侍传报:“苏大人求见!”
  武王命道:“速请苏护登堂见驾!”
  武王在桌案前正襟危坐。少时,内侍引着苏护、铃儿和黄道婆登堂拜见武王。
  苏护命黄道婆将龙凤新衣呈给武王,并在一旁禀道:“此人乃城中淑女坊的织师黄道婆,武王今日之龙凤锦衣皆此人和牛夫人的功劳。”
  武王展开龙袍,在身上试了试,龙心大悦,当即下旨:“井民黄氏和牛夫人为朕裁制龙凤锦衣有功,各赏银五百两!”
  铃儿和黄道婆各自躬身谢过。
  武王看了看黄道婆又道:“井民黄氏,朕今日为你改一字,封你为‘皇道婆’,任御衣缄!”
  黄道婆闻听忙行礼谢恩。
  这时,又有内侍入堂禀道:“诗圣人带领众仙人在门外候见!”
  武王喜道:“快请入见!”
  内侍刚刚出门,诗琴带领一干众仙人鱼贯而入。诗琴和精卫携手在前,其后依次是:糊涂仙、灯芯,太上老君、吴刚,最后是两位巨人——盘古和夸父。
  武王见盘古和夸父身材高大,惊问道:“这两位健硕之人,朕从未见过,愿闻其仙号!”
  诗琴放开精卫返身说道:“此二位仙号可是响当当的有名!居左者,开天盘古是也;居右者,乃逐日之夸父。”
  武王盛喜道:“原来是两位天地圣使!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本王幸甚!”
  夸父上前一步说道:“俺老哥俩到此已有月余,今日闻听武王和小仙女精卫要成什么——呃,什么金兰之好,特来一睹武王风采!”
  夸父出口豪言壮气,震得屋顶棚瓦直响。
  这时,黄道婆开口说道:“敢问那位是蓬莱仙岛的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忙向黄道婆答道:“老朽便是!不知阿婆有何见教?”
  黄道婆拜了一拜说道:“久闻太上老君的仙丹乃是旷世奇珍,吃上一粒便可长生不老,我老婆子不敢祈求仙丹,只一见老君真容便已心满意足!”
  这时,糊涂仙望着黄道婆,他卡巴卡巴眼睛,正欲开口说话。
  一旁诗琴看在眼里,她一拉糊涂仙说道:“糊涂神当糊涂时且糊涂!这位阿婆乃是圣手妙织的黄道婆,糊涂仙若想领教黄道婆的织工,它日尚有机会。”
  黄道婆对诗琴插上的几句话根本不加理睬,又转向吴刚问道:“这位可是天上下界的神仙?”
  吴刚笑了声应道:“黄道婆真是眼力不凡!不过在下早已在蓬莱仙岛跟随师父太上老君修习炼丹之术,矢志为凡间谋得长生不死之法。”
  黄道婆一脸嗔怪道:“喏——是我老婆子花了眼!不过——我老婆子眼花心可是不花。原以为你是个天上下来的圣人,却不想你只在蓬莱仙岛是个无名之辈,充其量亦不过是个炉匠。若说这仙丹的妙用,世人皆知,若说济世救人,却未曾闻哪个凡夫俗子得仙丹而长生不死!”
  这时武王插话说道:“皇道婆休要晦言,本王正是得仙丹救济方得托身龙体。吴刚仙人就算是个炉匠,本王岂不知仙丹有百炼之说?无火安能成丹!吴刚仙人乃朕的恩人,皇道婆若再冷言相加,朕可就为难了。”
  诗琴见状立刻挡在黄道婆身前说道:“武王新婚之喜近在明日,我即派糊涂仙、盘古和夸父护送武王回西岐早做准备。”
  武王急道:“晚矣——晚矣!此去西岐,一日之间如何到得?望诗圣人另觅佳期!”
  诗琴笑道:“如今武王已是真龙天子,云来雾去,如若等闲,由此去西岐往来之间,一个时辰足矣!”
  武王惊喜道:“朕自托得仙身之后,尚未尝试乘风驭云的滋味,这回正好一展身法!”
  诗琴接道:“况且武王还有神仙随同,必万无一失!”
  这时精卫从人后现出身来说道:“诗姐如此安排尚有不妥之处,圣神糊涂仙和盘古、夸父两位大哥乃天上的神仙,当算是小妹银河天宫的娘亲,如今他们都与武王同行,教小妹何人来陪?”
  诗琴上前拍了拍精卫的肩膀劝道:“小妹妹自然有诗姐和灯芯时刻相伴左右。”
  精卫一拧身拉过铃儿和黄道婆说道:“小妹还有凡间的两位姐姐须得陪小妹同往!”
  黄道婆闻听一甩手说道:“不中,不中啦——我老婆子眼花,脚跟离地三尺便觉眩晕,可千万别把我老婆子扯到天上去,这简直就是要我老婆子的命!我这把老骨头还是留在这里和铃儿妹妹一块儿切磋切磋织绣的技艺,免得误了武王的差使!”
  黄道婆说罢从怀中取出一幅龙凤绣图呈给武王说道:“我老婆子和铃儿妹子不能往西岐为武王贺喜,这幅《龙凤呈祥图》就算作是我们两姐妹的心意,也应个吉祥景象!”
  武王接过绣图仔细看了看赞道:“好一幅龙凤绣图!真乃巧夺天工之作,人间之奇有,本王笑纳了!”
  武王说罢提着龙凤绣图的两个上角笑微微来到精卫面前打了一躬说道:“朕有幸与天宫的仙女成龙凤之姻,这幅绣图朕视作奇珍。今朕以此权作聘礼,待日后朕之江山与你并坐!”
  精卫羞红着脸,垂着头也不敢看武王一眼,她默然接过武王手中的龙凤绣图,在手中叠得整整齐齐,然后纳入袖中,闪身躲在铃儿身后。
  此时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精卫身上,精卫跑到铃儿身后,将铃儿向前一推,铃儿正好和武王打了个照面。
  就见铃儿笑吟吟说道:“武王虽是一朝天子,但也得守这世俗的规矩。从现在起,我这妹儿精卫便是闺中的准新娘,武王不可再看一眼,待明日拜过天地大礼,武王入洞房掀了盖头,我这妹儿今生今世便是武王的人了,武王想怎么看,随武王喜欢,只怕日后武王喜极,会把我这个媒婆忘得一干二净!”
  武王亦笑道:“日后精卫便是朕之正宫,若论牛夫人与精卫一场姐妹,当算是朕之皇亲,到时候朕惟恐避之不及呀!”
  武王一句话引得满堂一片朗笑……
  各位:这里咱休下不说武王、精卫和一干众仙人御风腾云飞奔西岐,但要说起武王在玄华宫这场庆典,那当说是气派非凡!
  怎见得?有诗为证:
  宫宇玄华结金兰
  龙凤端祥飞玉檐
  旗鼓腾宣招云客
  妙手姻缘天地牵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第一百一十五章 灯芯神魂落九宫
  书接上回:话说武王、精卫和一干众神仙来到西岐,姜子牙和国师张国英率文武群臣接驾相迎,姜子牙和张国英早已安排妥当,大家分宾主各自休息不提。
  次日清晨,正是武王和精卫的大喜之日。武王依照民俗骑上高头大马,胸配红花,后面精卫乘着八人抬的大花轿紧随其后。这仪仗的队伍(注:不是姨丈的队伍,没有那么多的娘家亲!)前簇后拥,一路上吹吹打打,在西岐城内夸街一周,引得城内的百姓纷纷在路边庆祝。
  武王在马上昂首挺胸,心中好不惬意。忽然,一阵寒风吹过,天色骤然变得暗沉下来。没过多久,天上零零碎碎飘下一些小雪,细碎晶莹,无声无息,仅下了半个多时辰便悄然而止。
  西岐城内的百姓见天降瑞雪,皆认为是吉兆,因为雪与结霜互通,霜与双同音,便引申出“双结”的寓意。
  姜子牙和诗琴在玄华宫等候武王的一行队伍游行归来,诗琴见天降瑞雪,便向姜子牙问道:“武王大喜之日,银花纷飞,飘洒零落,可是吉兆?”
  姜子牙向天空望了望说道:“若是这十月飘雪虽说是罕见,亦不足为奇。贫道以为:今日之雪,乃天降吉兆,有昭雪之意。以此而断,武王伐纣大功必成,沉冤昭雪之日已为时不远!”
  诗琴点了点头说道:“雪若是天之灵犀,但愿如姜道长所言!”
  过了一会,武王夸街返回玄华宫,精卫走出花轿,诗琴、灯芯左右相伴。两旁文武百官夹道相迎,行礼参拜。
  诗琴半搀着精卫边走边说道:“恭喜妹妹今日了结一桩尘缘!武王虽是真龙托体,但只余七七四十九年寿禄。你命中尚有五十年富贵,待你百年之后,仍可化作大鹏回天宫为仙,希望妹妹在凡间安度余年,不要思恋天宫之事,宜全力扶助武王抚夷天下,则盛世太平,万民泽福!”
  诗琴说罢,暗中将精卫玉手一牵,不知不觉之中,精卫已转成凡体。
  诗琴和灯芯陪同精卫步入殿堂,文武百官齐声唱贺。
  姜子牙主司仪之职,待主持武王和精卫三拜之后,移行至洞房。姜子牙高歌开宴,在宫内召集文武百官摆宴同贺。
  这时,一名信使匆匆来到姜子牙面前,呈上一纸文书禀道:“李元帅有加急文书命卑职拜呈姜丞相!”
  姜子牙接过文书看了一眼不由眉头一皱,他赶紧去找诗琴。
  此时诗琴、糊涂仙、灯芯、夸父、盘古还有太上老君和吴刚刚刚入席,姜子牙见了诗琴忙说道:“陈塘李靖发急帖有要事相告,言说哪吒和牛将军在天魔山遭遇天魔阵,亲兵损失过半,请求陈塘关发大军增援。”
  诗琴步出大堂仰望天帆,屈指算了算,之后她满脸疑狐地说道:“近一月来,不知为何屡屡点指皆空,仿佛天帆似被什么东西罩着,令人难以分辨。”
  诗琴急出大堂,引得众仙人都紧随其后。糊涂仙抬头向天帆方向看了半天说道:“依我老糊涂这双慧眼所见,天帆上罩着的好像是一张天网!”
  诗琴疑道:“天网本该在银河天宫,又为何到了天界?”
  这时灯芯开口说道:“此事小神倒是知道,不久前小神在广宁宫亲眼目睹天罡坤下界向玉凰娘娘讨要了天网返回了天界,当时玉凰娘娘也未向天罡坤问及天帝取天网有何用意。”
  诗琴将双手一合凝眉说道:“不好!天帝用天网护帆,必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