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志新传-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精卫挤在诗琴、秀可中间劝道:“圣母娘娘不可如是说法,现如今杨戬成了天界圣神乃是天大的好事,许多人都求之不得,怎可因儿女私情而误了大好前程?”
秀可听了精卫这番话,不好再发作,她将手一甩说道:“圣人,圣人!我看你这丫头眼看就要变成‘剩人’,自己尚且不知!”
说罢,秀可气哼哼转身下殿。
精卫见诗琴面露为难之色,便笑着对诗琴说道:“诗姐干嘛这么愁眉苦脸的?杨戬如今成了圣神我们大家应当庆祝一下才对!”
精卫说完跑出大殿。
不多时,精卫抱琴而归,席地而坐。
诗琴问道:“你的琴弦不是断了吗?”
精卫俯首低语道:“琴弦断了可以再接,情缘断了就很难再续……”
说话间,一曲《高山流水》已在指尖喷涌而出。琴声辗转流畅、舒缓自然,时而如平湖泛舟、楼兰对影;时而似蹊径出幽、鹿鸣翠谷……
磐耕、银河还有诗琴都被精卫悠扬的琴声所打动,早已忘记了为精卫精湛琴艺喝彩。
这时,精卫猛然抬头,双眸闪着泪光,嘴角却挂在一丝微笑,指尖如凌波微步,飘忽不定。
突然,精卫双肩一振,琴声昂然高亢起来,如鸿浩翔击、穿云破雾,转而似高峡飞瀑、披挂如帘,进而如溪流盈隐,宕石回湍、蜿蜒起伏……
诗琴早已听出精卫琴中的隐意,起舞和唱道:
春花羞露
何自惜春愁无度
空对户
几回光顾
几时常住
黄鹂入云音犹脆
寒花落地香如故
待春风遍染林间时
伤情处
……
各位:有关杨戬和精卫的爱情故事就给大家说到这里。后边还有几个章节,我老瞎子实在不愿多说,因为说道最后,也是件伤情之事。
这里只给大家交待一句,望各位自己体会:
从此,每当星空夜朗之时,总会有人暗启窗棂,痴望天狼……
此时,全场鸦雀无声。我八瞎子说了半辈子的书,也是初次感受到这种凝重的气氛。我摸出惊堂木,轻轻拍了两下说道:听三国莫为古人担忧!从现在起我再给大家接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这牛郎、织女可是家喻户晓,虽然最终两人被银河相隔,不过在本书里还算是个比较完满的结局。
话说牛家庄有一户姓牛的,两夫妇育有两男,长子牛大、次子牛二。
这一年牛二年整十八岁,哥哥牛大娶了一房嫂子生了个女娃娇儿已近两岁。“天有不测风云”!牛二父亲因罹患重疾不治而亡,母亲伤痛欲绝,日夜悲泣,不久也相继离去。牛二只好跟随哥哥牛大一块生活,一日三餐倒也无忧无虑。
这一天,牛大媳妇暗对牛大说道:“你家二叔整日好吃懒做,且饭量极大,我看这样下去迟早会坐吃山空。”
牛大道:“我亦正想为牛二说个媳妇,让他早日成家,也了了父母临终前的遗愿。”
牛大媳妇道:“你家就这点家业,若给牛二娶妻岂不花光咱们的家产,将来娇儿如何养活?”
牛大被媳妇的一番话说得没了主意。
牛大媳妇又道:“牛二娶妻为时尚早,不如现在就跟他分家,教他自己出去另过,将来娶妻传后皆是他自己的事,与你这个兄长无干。”
牛大虽然有些于心不忍,也不好当面反驳,只好推辞道:“这几天适逢天旱,地里的禾苗急需浇水,分家的事等过了这阵子再说。”
第二天牛大忙着下地干活,牛二嫂子急不可耐,便趁牛大不在家找到牛二说道:“家中父母双亡,你和牛大虽然是骨肉兄弟,但各自谋生也是人之本分。我看你俩当早日分家,也免得相互累赘!”
牛二听了嫂子这话,心中早已明白十分。于是便对嫂子说道:“如今我已成人,理当自立!若嫂子允我家中黄牛,二弟我只扛一犁一锄,便可出去另过。”
牛二嫂子道:“二叔欲牵家中黄牛,嫂子自可做主。只是牛家除山前一块荒坡地外已无地可耕。”
牛二道:“嫂子,小弟就要山前那块荒坡地!”
牛二嫂子一听心中欢喜,立刻就到牛棚牵了黄牛出来交给牛二。
这牛二二话没说,扛上犁锄,拽着黄牛就出了家门。
牛二来到山前那块荒坡地,见荒草齐腰,果然是闲置了不知多少年。牛二先在山脚下寻了个高处,在树旁的空地上用树枝搭了个骨架,然后用荒草扎成草帘,在树枝搭成的骨架里下铺上盖,仅半天功夫,便搭成一个草棚。牛二见黄牛吃足了草,便将黄牛拴在树上,自己钻进草棚,倒头便睡。
待牛二一觉醒来,已是黄昏将晚。牛二这才感觉饥肠辘辘,牛二后悔当初离家之时未向嫂子讨要干粮,现在挨饿的滋味也实在是不好受。
牛二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打算回家向嫂子讨些吃的,暂度几日。
牛二这样想着便从山根下来往家走,可他刚走两步,突然脚下一软,低头一看:原来自己踩塌了一个土洞。牛二捡了根树枝向洞内一捅,从洞里跳出一只野兔来,牛二一把抓住,心喜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牛二将野兔剥了皮,找了两块卵石点燃毛草,香香美美地吃了一顿野餐!
第二天一早,牛大发现牛棚里没有了黄牛,便问媳妇黄牛去向。牛二嫂子便将与牛二分家的情形叙述了一遍。
牛大闻听怒火万丈,举拳欲打,扭头看见床上的娇儿,手又软了下来。
牛大一声不吭,从家中搬出几袋谷米,又翻出了一些泥盆瓦罐、炊具炉灶装上牛车,自己拉着牛车就去找牛二。
牛大来到荒坡地,见牛二正在地里拔草,牛大唤住牛二道:“这里是片乱石地,锄犁难垦,更谈不上种田。我将家里的十几亩好地分你一些,秋后便有收成!”
牛二坚持道:“这块地不垦也是可惜,小弟若今年垦荒种作不成,明年再与兄长分家里的好地不迟!”
牛大见牛二执拗也没办法,只好放下牛车说道:“哥哥带来一些衣食用品,日后若有所需,尽管回家去取!”
说完,牛大匆匆离去。
可巧的是:自打牛二离家的第三天,老天爷开始连降暴雨,这雨一下就是整整七天。牛二靠着牛大送来的米粮,在草棚内尚能维持生活。
到了第八天,牛二吃过早饭,因外面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牛二有些心烦,便从草棚伸出头来向天空探望,想知道这雨何时才能停下来。
就在这时,牛二忽然听见山上隆隆作响,仿佛整座山像要塌下来一样。牛二顺着山坡向上观看,可不得了!牛二果然看见整个山坡像沸腾了一般,山水夹杂着泥沙从山上奔涌而下,眼见自己的这块荒坡地顿时被泥沙淹没,瞬间变成一片沼泽。牛二傻了眼,只得呆呆地在那里发愣……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第六十五章 赠提篮痴心续前缘
上一回说到:牛二眼见自己的这片荒地变成了一片泥水沼泽,好在自己所处的位置在高处,泥沙并未威胁到自己。
过了一天,天气放晴。牛大听说牛二所处的荒坡地被泥沙掩盖,担心牛二的安全,便过来看望牛二。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趟过这片泥地,顺手抓了一把泥土,顿时兴奋起来,他望着草棚边走边高呼:“牛二,牛二——快出来看!这里变成了一片肥沃的良田啦——”
牛二从草棚出来,见哥哥展示着手里的泥土给自己看。牛二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牛大又说道:“这片乱石坡如今覆上了这层泥土,已经变成了十足的好地。等两天趁着泥土湿润,你赶紧套上黄牛把地耕了,我再给你送些粮种菜籽,或许还能赶上个小秋收!”
牛二听了哥哥的话,过了两天真的赶着黄牛耕出了两亩多地。牛大背来粮菜种子,帮牛二把地种上。不出一月,一颗颗嫩绿的小苗破土而出,把往日的荒坡装扮得生机勃勃,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到了秋天,牛二从地里打下的粮食比牛大的十几亩地里打下的粮食还多。怎么回事?拿牛大的话说:今年的年景不好,先旱后涝,因此地里只有不足五成的收获。而牛二就不同了:他的这块宝地打下的粮食比人家十成的收获还要多!
牛二喜出望外,将自己的粮食给牛大送去了一牛车,算是给哥哥一点回报。之后又拉了一车粮来到市井,由于今年闹粮荒,市井上缺粮,牛二这一车粮还特别卖了个好价钱。
牛二在市井上置办了些工具,回到家中上山伐木,给自己建了个木屋。从此,牛二才算有了一个像样的家。
牛二在木屋旁搭了个牛棚,整日与黄牛为伴,日子过得还算清闲自在。
转眼又到了一年春耕的季节。牛二到市井找了个铁匠铺,让铁匠师傅给自己打一把铁锄。
这铁锄什么样儿?因为牛二力大,木把的锄头太轻,也太小,用起来不合手。所以这把铁锄全部是用生铁打造,光说这锄头就大得出了号,有一尺多长!
铁匠铺掌柜见牛二是个老实的庄稼汉子,又让伙计打了个牛铃,算是附送。
牛二回到家中扶犁赶牛,忙着耕作。牛铃叮咚作响,引得路人不禁驻足观看。
原来,牛二的坡地下面是一条土路,这条路是村中通往市井的必经之路。
这一日,牛二正赶着牛在地里耕地,耳轮中听见一阵清脆的响铃声。牛二停下脚步回头一看,见一位翩翩少女正从田边路过,她胸前挂着一只闪亮的银铃,伴随着细碎的脚步,银铃声如跳跃的音符,悦耳动听。
这少女见牛二回头端看自己,脸儿一红,低头加快了脚步。
牛二也觉得挺不好意思,忙转身继续耕地。牛二走了几步,忍不住回头又看了一眼,发现那位少女也正回头向这边观望……
各位:我老瞎子不说大家也猜得出来,这位少女不是别人,正是本村田家的铃儿。
这铃儿今年芳龄十七岁,因家中只有她这么一个宝贝女儿,父母亲对她更是疼爱有加。铃儿也是聪明乖巧,十岁便将针线摆弄得得心应手,十几岁便织绣裁衣无所不能。
铃儿母亲见铃儿心灵手巧,便在市井开了一家织绣庄,铃儿母亲常将铃儿的织绣拿到店铺去卖,没想到生意是出奇的好。
铃儿过了十六岁便更加的懂事,常常主动到店中帮母亲照看生意,顺便了解生意状况,发现哪一种样式的绣品好卖,便回到家中彻夜赶工,以供店内之需。
一晃转过年,也就是今年,铃儿突发奇想,绣了一幅《龙凤呈祥图》挂在店内,这幅《龙凤呈祥图》很快便引起了一位老婆婆的注意。
这位老婆婆在市井也是个出了名的织绣好手,可她从来不将自己的绣品拿出来卖,而是收了不少慕名而来的绣女为徒。奇怪的是老婆婆收徒非但分文不取,还时常将自己的绣品拿出来相送。
今天这老婆婆对着这幅《龙凤呈祥图》端详了半天,这才眯了眼开口问道:“闺女,这幅《龙凤呈祥图》出多少银子可换?”
铃儿正坐在店内低头整理绣品,抬头见是位老婆婆,便说道:“不需几两银子,只三十纹钱便可!”
老婆婆看着铃儿摇头道:“怎么这么灵巧的手绣才要三十纹钱?”
铃儿笑道:“这只是自己闲来无事随手绣得,并不费太多功夫。”
老婆婆点点头说道:“老身也有一幅绣品,可是价值不菲,几百两银子我都不换!”
说罢,老婆婆抖擞着从怀中掏出一卷丝卷,交给铃儿。
铃儿打开一看,不禁惊得目瞪口呆。
原来,铃儿看到的是一幅和自己绣的一模一样的《龙凤呈祥图》,铃儿心中惊诧不已。
老婆婆笑道:“我老婆子这辈子没什么喜好,就是喜欢收藏绣品,我欲将你的《龙凤呈祥图》和我的配成一对,你可舍得?”
铃儿笑道:“既然婆婆喜欢,我便送你也罢!”
老婆婆摇头道:“咦——这可不行!我老婆子怎能随便拿人家东西?”
说着,老婆婆又从怀中摸出一个布包,在柜台上打开。
铃儿一见,喜道:“好漂亮的七彩石!”
老婆婆说道:“我欲将这些七彩石与你的《龙凤呈祥图》做个交换,彼此留个纪念,如何?”
铃儿盯着这些七彩石,总觉得有些眼熟,好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一时之间又想不起来。闻听老婆婆有意用此交换自己的绣品,高兴得不得了,笑逐颜开地将七彩石收了起来。
老婆婆得了铃儿的《龙凤呈祥图》,也是心满意足,乐呵呵地慢慢离去……
这位婆婆不是别人,正是嫦娥的化身。嫦娥从铃儿的《龙凤呈祥图》上一眼认出:这个在柜台内的绣女就是从前的织女。
嫦娥见铃儿绣出了这幅《龙凤呈祥图》,以为这个铃儿对前身的事情尚有些记忆,于是就拿出了两人当年献给凰娘的《龙凤呈祥图》的绣稿,想试试这个铃儿是否还认得,见铃儿无甚反应,便又取出了当年吴刚、牛郎送给两人的七彩宝石,希望能够唤起铃儿对从前的记忆。
铃儿当天回到家中,将七彩石高兴地展示给母亲看。铃儿娘一瞧,也是一惊。原来这些都是价值连城翡翠玉钻!便问道:“铃儿,这些宝石从何而来?”
铃儿将白天发生的故事跟母亲一说。铃儿娘道:“这个婆婆我认得,在市井也是个出了名的巧工之人。整个市井之内,只有这个老婆婆的绣品可以与我女儿的绣品媲美!按说这个婆婆说来也怪,她收徒传艺即不收钱也不敛财,也算是个德行高尚之人。但从老婆婆手里的这些珍贵宝石来看:这个婆婆绝非一般的市井草民!”
铃儿娘教铃儿将这些宝石收藏,不可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
铃儿也很听话,从此这些宝石对任何人都不再提起……
各位:大家不要嫌我老瞎子啰嗦,前几回因为讲起杨戬和精卫的故事心中好不郁闷,今天说到牛郎织女,我老瞎子特别愿意多说两句,因为不管怎样,这一对还算是终成眷属!
现在咱再说牛二。
话说这一天傍晚牛二正在地里拔草,见铃儿夹着布卷从市井回来,在经过自己这片地的时候,突然从布卷中掉下一个红色的圆圆的东西。牛二从地里来到路边捡起一看:原来是一个大红绣球。牛二见铃儿此时已经走远,便将绣球揣在怀中,回地里继续拔草。
不多工夫,铃儿又返回来,见牛二问道:“这位大哥,可曾在田边看见一个绣球?”
牛二从怀中取出绣球交给铃儿说道:“俺是同庄的牛二。”
铃儿接过绣球谢了谢说道:“牛二哥,我是田家的铃儿。近日我父母正忙着为我招亲,以接到绣球者为婿,你若对小妹有意,可尽早向我家提亲!”
牛二听了第二天一早便骑着黄牛来到田家。
牛二敲门,开门出来的是个管家。牛二说明来意,这管家笑道:“这位公子先在门外稍等,我进去请我家小姐出来!”
牛二满心欢喜,牵着牛站在门外美滋滋地在那里等着。突然,大门一开,从院内蹿出一只大黄狗,咆哮着奔牛二扑来。
牛二见势不妙,赶紧跳上牛背,赶着黄牛一路狂奔。耳后传来管家的笑骂声:“一个骑着黄牛的穷光蛋也敢上门向我家小姐提亲,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穷德行,连我家母狗都没看上眼的东西,以后休再登门!”
牛二骑在牛背上,一口气跑回木屋,满脸羞愧……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牛二在地里远远看见铃儿挎着提篮向这边走来。牛二心慌意乱,赶紧蹲在地上假装拔草,背过身想躲过去。
谁知铃儿径奔牛二而来,她在田边停下脚步喊道:“牛二哥,牛二哥!”
牛二无奈,只好站起身形,硬着头皮一步一蹭地挪了过去。
铃儿见牛二垂头丧气的样子,便问道:“牛二哥,昨日可到我家提亲?”
牛二红着脸,将自己登门被羞辱的经过讲了一遍。
铃儿道:“二哥休怪管家无礼,因为我家是个有门第的大户,你这个样子去提亲,别说是管家,就算是我父母也未必会有好脸色!”
见牛二默不吭声,铃儿又叹道:“明天就是抛球选婿的日子,真教人不知如何才好?”
铃儿话音刚落,就听黄牛在牛棚长长地“呣儿”了一声。
铃儿看了一眼黄牛,又看了看牛二说道:“若要我父母应下你我的婚事,你须得求取一些功名才行!”
牛二唉了一口气说道:“俺自幼没读过书,只会耕田犁地,如何求取功名?”
铃儿道:“你有这样的好身体,就不怕求不来功名!”
见牛二仍是一筹莫展,铃儿又继续说道:“我父有一个在陈塘关李总兵手下做咨文的朋友,前些日子来我家做客,在与父亲言谈中提起在不久前他曾抄写过一个昭告,大概意思是:闻太师已在朝歌辅佐纣王登基,立国号为商。闻太师昭告天下,在朝歌城内北校军场比武招官,前一百名者可录在军中为官。”
牛二听了,仍是面色阴沉,他粗声粗气地说道:“小姐明日就要抛球招婿,俺就算讨了官职,又有何用?”
铃儿从袖中亮出一把剪刀坚定地说道:“小妹已横下一条心,若父母逼我成亲,我便以死相拼!我父母皆是知书达理之人,相信小妹一定能等到二哥荣归之时!”
牛二这才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表示明天即赶往朝歌参加会武。
铃儿将提篮交给牛二说道:“里面有小妹的一点心意,望二哥早去早回!
说罢,铃儿含着眼泪跑了回去……
各位: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若问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第六十六章 牛二卧薪渡前夜
上一回说到:铃儿给牛二留下一个提篮,匆匆而去。
牛二掀开提篮上面的一块绣花手帕一看:只见里边有一件马袍,一双布底登靴,还有两个布包。牛二打开布包,其中一个布包里面是一些散碎银两;另一个布包里面是一把光灿灿的七彩石。牛二望着这些七彩石顿觉眼前一亮,总觉得这些七彩石好像在哪见过,一时间也是想不起来。
牛二将两个布包藏在身上,回到木屋简单收拾了一下,之后他扛着铁锄,骑上黄牛,先到自家地里跟哥哥牛大打了声招呼,便不再停留,直奔朝歌方向而去。
牛二当天就出了陈塘关,在关门外果然看见一张昭告。牛二虽然不认识几个字,但从这张昭告的新旧程度便可推断:这张昭告贴出已经不止三四天了。
牛二心里着急,一路上鞭打快牛,日夜兼程,第三天傍晚终于赶在关城门之前挤进了朝歌城。
牛二进得城内便想找一家客栈住下,谁知打听了半天才知道:这城里的客栈已经是家家爆满。
牛二没办法,只好敲开一家客栈跟店伙计商量:只要店里有牛棚,让我的黄牛吃上草料,休息一夜就行!
店伙计是个年轻小生。他上下看了看牛二,见牛二牵着黄牛,扛着一把大锄便没好气地说道:“你这厮!不好好在家种地,牵着破牛往城里挤什么?实言相告:这里牛棚没有,拴马桩倒有一个!”
小伙计说着便将牛二使劲往门外边推。
牛二忙从怀中掏出布包,取出几块银子塞到伙计手中说道:“店家,牛棚、拴马桩都没关系,只要我的牛能吃上草料,我店钱照付!”
小伙计接过银子掂了掂,满面带笑道:“既然客官如此说法,我也不好把上了门的财神再推出去。那么,这位客官,里边请!”
小伙计说着话抢过缰绳,拉着黄牛来到马棚,选了个靠边的位置将牛栓上,又给牛上了草料,然后带着牛二来到不远处的一间小房说道:“这是一间储存草料的库房,里边尽是些干草,客官若不嫌弃就在里边将就一夜。”
牛二探身往里边看了看,见里边堆了多半下干草,不过铺摆一下睡上一觉还是可以,便说道:“无妨,无妨!”
小伙计见牛二并不挑拣,道了声“诺!”转身欲离去。
牛二拉住说道:“店家,店中可有吃的?俺赶了三天两夜的路,到现在米粮未进,腹中饥饿。”
小伙计挠了挠头说道:“对不起客官,因客栈早已关门,客人们已经吃过了晚饭,现在厨房都已经熄火。若客官不介意,我到厨房给您弄些剩饭剩菜,先填饱肚子,您看怎样?”
牛二点头道:“只要有吃的,只管拿来!”
小伙计转身一溜烟似的离去,不多工夫便捧着一个陶罐回来,罐口插着一只木勺,罐里连饭带菜都搅在一起。
小伙计将陶罐向前一送说道:“客官,这里条件有限,来不得那么铺张。这饭、菜都在一起了,您多包涵,凑合着用!”
牛二接过陶罐,狼吞虎咽,不大会工夫便将陶罐吃了个底朝天。
小伙计就站在旁边等着,见牛二吃完,他接过陶罐说道:“客官,这里是存放草料的地方,不能掌灯,您就早点歇着吧!”
说完,小伙计捧着陶罐匆匆离去……
第二天一早,牛二被一阵阵的马铃声吵醒。牛二睁眼一看,见天已放亮,便起身出来,看见有许多手持各种兵器的武士,一个个牵着马,急匆匆地往外走。
牛二正在观望,迎门看见昨晚那个小伙计。小伙计见了牛二,陪笑道:“客官,您的牛早已吃足了草料,您若想去北校军场看热闹,您可没白来!今天是大比武的日子,路您也不用打听,只管跟着人潮走保证不会错!”
牛二冲小伙计笑了一下,回身取出铁锄,牵着牛便出了客栈。
牛二跟着人流往前走,见路边有卖包子的。牛二心说:嗯!我得先吃顿饱饭,不然呆会比武哪来力气?
牛二在路边买了十个包子,掐在手中边走边吃,那样子跟托塔天王差不多!
话说牛二来到校军场,但见眼前黑压压一片都是人,将整个校军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真是水泄不通,出入不得。
牛二在后边向一个骑马的武生打听,那武生看了一眼牛二,吹了一口气说道:“您若是参加比武招官的,那可是来晚了!前一百名武士已经是各得其位,今天是大比武,只在前十位当中决出金银铜三甲。所以今天校军场除了这十名武士之外,其他人等一概不得入内。”
牛二一听急了,跨上黄牛奔校军场大门方向就往前冲,一路上前边的人被黄牛顶倒一大片。
牛二来到门前,门口站俩守门的士兵,见牛二隔着人群冲了进来,各抽出一把大刀拦住道:“闻太师有令:今日校军场决出本场前三甲,其他人等不得入内,违令者斩!”
牛二哪里听得进去,两条腿在牛肚子上用力一夹。只见黄牛“呣儿——”了一声,蹬开四蹄向前就冲。这两个士兵哪里敢拦,一闪身躲了过去。
牛二骑着牛刚奔出十几步,就见一位骑马的将官驱马赶到前面,一横六耳卷龙刀喝道:“呆!什么人如此大胆,竟敢擅闯校军场?”
牛二心里着急,只回了句:“会武的!”便一拍牛背拖着铁锄冲了过去。
这位大刀将还没弄明白牛二这句“会武的”是啥意思。其实牛二的意思是说:自己是来参加比武的。这个大刀将没整明白,心说:废话!凡是到这来的都是会武的。他以为牛二这句话指的是会武艺的!
这大刀将还在纳闷,牛二已拖着铁锄来到近前。这位将官也算是久经沙场,什么兵器没见过?可就是愣没看出来牛二手里的是啥兵器!
这位将官见牛二冲过来,没敢轻易出招,只把大刀在马前一横说道:“闻太师有令:擅闯者死!”
牛二哪里还管那么多,将铁锄从下向上一兜。这将官打了十几年的仗还是头一回碰见这第一招是从下边上来的,心里没有防备,他怕伤了自己的马,只得向前探身,用刀杆向下封住。哪知道牛二在铁锄是带钩的,力气又大!就听“乓”的一声,就见这位将官的这口大刀已飞在空中。
这将官被震得双膀发麻,见兵器飞了出去,心说:这还打什么?只得一带马,闪到一旁。
这时又有三员马上将冲了过来,各挺一杆长抢,将牛二围在当中。牛二一把铁锄左突右挡,一锄战三枪,竟然毫不吃亏,直杀得校军场上烟尘四起。
正是:
远来近处泛尘烟
一团乌云遮住天
凡眼不识神魂在
只看生死在攸关
就在牛二跟三枪将激战正酣之时,看台之上闻太师已带着文武官员上台就座。闻太师抬眼看见校军场上有四个人在一起混战,皱着眉头问道:“本太师尚未下令,何人在校军场上比武?”
闻太师手下有一个文尉,名叫李三正。他向下看了一会儿说道:“禀太师,依属下看来不像是在比武,倒像是在打架!”
闻太师将眼睛一立,怒道:“速去查明!”
李三正诺了一声,赶紧跑下台,见了个旗牌官一问才知道是有人擅闯校军场,三枪将与之力战百十回合,尚未将其制服。
李三正回来将校军场上发生的事向闻太师一说,闻太师一拍桌子怒道:“速将此人押来见我!”
各位:这牛二犯下的可是杀头之罪!若问牛二能否在闻太师手下逃过一劫?咱们下回再说。###第六十七章 闻太师慧眼识英灵
上一回说到:闻太师闻听有人胆敢擅闯校军场,大发雷霆之怒,命手下将这个人“押来见我!”
不多时,四个士兵押着牛二来到台前。闻太师本欲命手下推出去斩首,但因见牛二不仅生得相貌堂堂,身材魁梧,且还有个不同寻常之处,那就是:闻太师越看越觉得这个人头顶之上似有一团灵光在动。
各位:闻太师是何许人也?他本名闻仲,乃是成汤基业的开国元勋、托孤大臣之一。曾在通天教主的第二大弟子金灵圣母门下拜师学艺,也是个生着三只眼睛的异人!
闻太师一眼看出牛二身上有一股非凡的灵气,心知眼前这个冒失的农家汉子绝非泛泛之辈。
闻太师一想:这次比武招官就是为了招选天下能人志士,若下斩杀令岂不有违招官的初衷?
闻太师想到这,他平息了一下心中的怒火向牛二问道:“下跪之人,你是何方人士?为何不守禁令,擅闯校军场?”
牛二道:“草民牛二,乃陈塘地界牛家庄人士。因路途遥远,误了期限,故而来迟。情急之下,触犯禁令,望大人开恩!”
闻太师又道:“你来此何意?”
牛二道:“小的欲在此一展身手,求取功名,报效朝廷!”
闻太师听了展颜道:“小小年纪,即知报效朝廷,良实可教!本太师今天为你网开一面,稍后待前三甲名次已定,你可在前三甲中任选其一与之比武,若胜了哪一个,便可替代哪一个的位置,本太师依律封官加赏!”
闻太师说话之时一直用眼睛盯着牛二,见牛二一声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