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路中悍鬼袁长水-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是仔细的寻找,一点犄角旮旯之地也不放过,希望把孙坚能找出来。
军士在山中一边敲打着蒿草、林木,一边高声呼唤着孙坚的名讳,制造出噪音来,希望能让孙坚听到。
就这样一寸一寸的寻找,虽然很慢但是架不住寻找的人多。很快就来到了孙坚身死的那个山口处。
山口依旧耸立在那里,地上的血迹已经被尘土掩埋,再也看不到这里曾经大战的痕迹。
孙贲来到此处,一边悬崖,一边密林,一条羊肠小路夹在两山之间,端的险峻如斯!
正在孙贲感慨此处的险峻之时,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大风来的毫无征兆,似乎是突然就刮起了。大风之大,难以抵挡,沙土石砾被大风裹挟着吹向人们的脸庞,迷糊了人们的视线。孙贲赶忙抬起手臂遮挡眼前,透过手臂的缝隙向前观瞧。
就见大风呼啸而来,尘沙弥漫在空中,漫天昏黄。周围的树叶哗哗作响,枯枝亦被卷上天际,地上的杂草被大风吹的折弯了腰,向着孙贲的方向倒伏下去。
就在孙贲奇怪大风从何而来的时候,就见远处隐隐约约出现一个人影。此人发髻散乱,满身鲜血,身上更是插着许多羽箭,这样重的伤居然都死不了,孙贲很是诧异,不会是遇到山鬼了吧?!
就见此人突然裂开嘴似乎在叙说着什么,大风实在太大,孙贲一句都听不清楚,耳边只有呜呜的风声。
这个怪人说了半晌,纵身就跳下悬崖。说来也怪,此人跳下去之后,山间大风戛然而止。如果不是漫天的黄沙,以及从天而降的枯枝落叶,孙贲都不相信此前有如此大的狂风刮过。
出于好奇,孙贲询问周边的军士是否有看到山口处的人影。但是众皆言,前方山口空空荡荡,没有看到人影。
这让孙贲很是奇怪,为什么只有自己看到前面有个人,此人还跳下了悬崖。此间遭遇的种种都透露着怪异。
于是孙贲上前,想一看究竟。就在孙贲就要到山口的时候,突然前方的士兵来报,山口处有血迹。
听到这里孙贲一惊,有血迹就有厮杀,会不会是自己叔父留下的?再联想到那个全身插满羽箭,鲜血横流的人影,孙贲心中没来由的突突跳动两下,似乎心脏要跳出胸腔似的。
孙贲赶忙上前观瞧,只见干涸的血迹从山口的正中一直延续到悬崖边上。在悬崖边上突然消失,想必是跳下悬崖了。孙贲赶忙探出身形向下观瞧,刚探下身形还没定睛,突然一只苍龙从悬崖之下呼啸而过。苍龙升起的大风让孙贲赶紧闭上眼睛,还没等孙贲明白怎么回事呢,苍龙就从孙贲的身体穿过,升上天空,咆哮不止。
耳边听着苍龙的咆哮之声,孙贲赶忙睁开眼睛,抬起头,向上观瞧,就见苍龙愤怒的对着西北方向咆哮不止。而西北方正是襄阳的方向!还没等孙贲仔细观瞧,须臾之间苍龙便消失不见。
军士看到孙贲先是俯下身去,接着又仰头向上观瞧,军士们都很好奇的说道,孙贲孙将军这是什么毛病啊,天上什么都没有,他在看什么。
天上什么都没有?孙贲心中更是一凛,此间异像为什么只有自己可以看到,难道是要告诉我什么事情么?
想不明白怎么回事,孙贲还是俯下身去,向悬崖底部观瞧。就见底部似乎也被大风肆虐过,一个人形之物躺在底下。从周边的血迹以及散落的盔甲衣装来看,应该是那个从悬崖跳下之中。
孙贲看到这个人的景象没来由的心中一悸,心脏似乎是被一只大手捏住了似的,连呼吸都感到有些困难了!
此间种种怪异之处引导着自己看向悬崖之下,这不会就是我的叔父孙坚吧?
岘山异像连连,诉说着孙坚的不甘,后世有诗描述曰:
乱起狂风应苍龙,怒颜摆须战咆轰。
冤屈仇怨恨难消,天悲地怜理难容。
第141章 终找到带尸回营()
看着山下的人影孙贲心悸不已,想着:这会不会就是自己的叔父孙坚啊?虽然不愿意相信,但是在这个山口遇到的只有自己才能看到的异像又如何解释?
于是孙贲命令军士寻找下悬崖之路,他要下去一看究竟,看看此人是不是他叔父孙坚。
众人沿着山路寻找,终于在半里之外寻到一处矮坡可以下到崖底。
沿着矮坡众人慢慢滑下来到崖底。从下面往上看,更是险峻。天空被两边的山崖遮挡成一条缝隙,巨大的阴影笼罩着崖底,由于缺乏阳光的照晒,崖底凉飕飕的,再加上藤蔓密布,怪石嶙峋,更加阴森恐怖。
众人打起精神来,翻过怪石,越过藤蔓,一路披荆斩棘,硬是砍出一条道路来,向着刚才看到的人影前进。
后世有人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路。孙贲他们就是硬踩出一路条来!
来到近前,孙贲撒开军士,在周围寻找痕迹,他自己则仔细打量着此人。已经确定了,这是个死人,看样子已经死了一段时间了,但是奇怪的是,他的尸体没有被山间野兽吞噬,而且也没有腐烂得痕迹。
看着熟悉的铠甲,孙贲颤颤巍巍的把此人翻过来,要看他的面孔。闭着眼,孙贲慢慢的把尸体反转过来,轻轻的放在地上。
孙贲不敢睁眼观瞧,他怕,怕此人就是孙坚的面孔!但是这样闭着眼不看也不是个事,毕竟不管是谁他都要面对的。
稳稳心神,孙贲慢慢睁开眼睛,待看清此人的面孔之后,大骇,“啊”的一声,就跌倒在地上。双目圆睁,右臂伸的笔直,指着尸体兀自的在哪里颤抖着,说不出话来。
不是孙坚还能是谁?
周围的军士被孙贲的大叫之声,吸引过来,众人围拢尸体还有孙贲定睛观瞧,果然是失踪许久的孙坚!
从那么高的悬崖上摔下来,孙坚的面孔居然是完整的!就见孙坚怒目圆睁,咬牙切齿的看着前方,似乎前面有什么让他愤怒的事物一样。也许是坠落的原因,衣甲已经不完整了,但还是被血污染满,暗红一片,好不刺眼。
孙坚死后尸体不腐,死后依旧怒目圆睁,看来是心愿为了,死不瞑目啊!
孙贲从地上爬起来,已然是泪流满面了。呜咽着,孙贲走上前去,颤抖着双手拂过孙坚的面孔,想把孙坚的双眼阖上。
死了,死了,一死百了。生前未了之事,未完成的遗憾,还是不要带到地下的好。当时的人们讲究的是入土为安,如果死不瞑目,是过不了奈何桥的,永世不得超生!
但是孙贲努力了几次,都没办阖上孙坚的双眼。
看来孙坚在临死之前怨念深重,宁愿不得投胎转世,也要舒展自己的情怀,完成未了之事。
他已经身死,这是在让他的后人替他完成!
孙贲愚钝,想不出孙坚有什么未了的心愿。于是小心翼翼的说了几个,但似乎都不正确,没办法孙贲只得差军士在山间,砍伐树木,临时做了一副担架,先把孙坚的尸首运回去再说。
临走之时有细细的寻找一番,把赤婴盔还有古锭宝刀都找了出来。孙贲郑重的把赤婴盔带在孙坚头上,宝刀放到孙坚怀中。如果不是依旧圆睁的怒目,孙坚就像是在担架上睡着了。
找到了孙坚,孙贲这边回转大营去了。在路上之时就已经差军士去向其他几位将军汇报了,他这边找到了孙坚,不过孙坚已经死了。
听到这个消息,程普如遭雷噬,黄盖、韩当、祖茂也是呆立当场,久久不能话语。再看他们早已经泪流满面,无声无息的表达着自己的悲伤。
不知道谁说了一句“走,我们去迎接主公回营!”
几人都重新收拾好面容,拭去面庞上的泪花,强行换成一副笑脸。虽然面孔因为悲伤已经变得扭曲了,几人还是露出自认为最舒展的微笑,虽然看上去却更加狰狞。带领大营之中所有军士,在营门外等候。
大军就这么静静的等着,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沉重的心情弥漫在空气之中,主帅的身死随着回报的军士散开在军中,气氛更加压抑。
此时的四将也忘记了要弹压封锁孙坚身死的消息了,一个个尽皆沉浸在悲痛的心情之中。
他们跟随孙坚将近十年了,从小小的县丞一路到乌程侯、豫州刺史,他们在一起征战沙场,一起出生入死,早已经把彼此当成了家族兄弟,血脉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不分彼此。
出师未捷,孙坚就已经身死,争霸天下的目标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胎死腹中。想着过往孙坚的一簇一笑,几人又怎么能止住心中的悲伤?
默默的,微笑着,流着眼泪,程普、韩当、黄盖、祖茂,一字排开,站在军阵前,空洞的眼神看着前方,等待着孙贲的归来。
心腹的军士也早已痛哭流涕,闭着眼,咬紧牙关,面露狰狞的矗立在军阵之中。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最爱戴的主帅不明不白的身死山中,如何能叫他们不心痛?
受到这些军士的感染,其他人也都是眼圈一红,哀叹不止。他们有的是在河南郡投降孙坚的,有的是邓县投降的,有的是樊城投降的,但是不管是谁只要投降了孙坚,都没有在军中受过苛责。虽然在敌对的时候他们被凶狠的追杀,但是一但成为同袍,尽皆被一视同仁。
在受到孙坚厚待之后,都愿意跟着孙坚征杀。毕竟在其他军中,绝对没有这样平等对待降俘的,投降之后不是做为炮灰就是在军中被凌辱苛责。但是还没在孙坚军中享两天福,主帅就身死了。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换了主公以后,还会想孙坚那样对待他们么?想来肯定是不会的,心中想着自己的小九九,这些人已经有了离开大军的想法。
这也许就是后来孙贲他们只带回了几千军士的原因吧。
众人在大营之前没等多久,就见岘山之中转出许多军士来。在军士的中间抬着一副担架,似乎有人躺在上面。孙贲更是已经白绢系头,无精打采的向大营走来。
看到这种情况,程普韩当等人赶紧擦拭掉面上的眼泪,整理好衣装,一路小跑着向孙贲跑来。
不多时就到了孙贲军近前,几人看着孙贲似乎还有些许侥幸的心里,似乎在想得到孙贲不同的答案。看到四人孙贲瞬间就流下了眼泪,一边抽噎,一边点了点头。这下四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冲入军中,跑到担架旁边,颤抖着双手揭开盖在担架之上的白布,含着眼泪,红着眼,仔细观瞧。
当看到早已气绝但是依旧怒目圆睁的孙坚时,他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扶着担架就跪倒在地。几人更是嚎啕大哭!
“主公!”
这一声“主公”道尽千言万语,主仆情感深厚,感天动地,有诗曰:
虽未谱金兰,前生信有缘。
忠勇赴汉室,情谊比桃园。
第142章 迎尸回报仇无望()
这一声“主公”,道出了几人这几日的焦急、不安、惶恐、心酸,一时间酸甜苦辣全都涌了上来,眼泪更是止不住的顺着面庞就流淌下来。
抬着担架的士兵亦是如此,受到四位将军的感染,兀自在哪里嘤嘤哭泣,可悲、可怜、可殇、可痛,似乎只有哭出来,才能好受一点。
在他们的带动之下,营外的大军也都哭了起来,他们再也掩饰不住心中的痛,各自抒发着对孙坚的不舍。
良久,良久,整个天地间已经没有了别声响,只剩下悲痛之情。上天亦感悲凉,此前还万里无云,顷刻之间便阴云密布,淅淅沥沥的雨水就从天而降,混着泪水就流到他们的嘴里。
这雨水是苦涩的,这雨水是悲痛的,这雨水是沧桑的,这雨水是缅怀的!
祖茂、韩当更是当场因太过悲痛而背过气去,倒在地上昏迷不醒。最后还是程普最先止住悲痛,他们一直在这里哭也不是个事,现在又下起雨来,长时间在雨里淋着是会生病的。他要为军中的所有人负责,不能因此都生病,那就更加难过了。
于是程普擦点眼泪,站起身来,长长的呼出一口气,似乎是在平复心情。然后程普开口高声道“好了,诸位莫要过于悲伤,某等还是先回营去,再做定夺。别哭了,都收拾收拾,迎主公回营!”
程普看似面无表情,但是脸上肌肉不自主的颤动,以及红肿的双眼,都无不表示着他的悲伤。
听了程普的命令,大军一边抹着眼泪跟雨水,一边向大营走去。
进入营盘之后,程普下令军士把守好营盘,出入口皆布下重兵,谨防肖小。他则指挥着军士带着孙坚的尸首进入到帅帐之中。
已经苏醒的祖茂、韩当并黄盖、孙贲都在帅帐之中,看着孙坚的尸体,沉默不语。
到了现在孙坚的眼睛依然是睁着的,孙贲更是把想阖上孙坚双眼却怎么也合不上的事说了一遍。这样孙坚睁着眼入土的话,肯定是不得超生的。
孙坚如此肯定是因为心愿未了,怨念加身,不愿意去地府报道!
想了想祖茂道“大兄,死了,死了,一死百了。既然身死就应该早去投胎,再活下一世。大兄放心,你的仇我们肯定替你报,想来就是荆州之人残害于你。”
祖茂说完,孙贲又把自己看到苍龙升腾而起,对着襄阳方向咆哮不休,想来是襄阳中人杀的他。
众人分析来分析去,再加上之前西城军士的回报,最后得出结论,肯定是黄祖坏的孙坚性命。
于是祖茂走到孙坚尸首近前,道“大兄,放心,我们一定手刃黄祖,为大兄报仇。大兄在地下就安心吧!”
说来也怪,众人说会杀黄祖替孙坚报仇之后,大帐外突然刮起一阵旋风,旋风挑起帘隆就吹了进来。大风虽大,来的快,去的也快,似乎在大帐中转了一圈就消散在空气之中。
众人再看孙坚,已然闭上了眼睛,面容也不似之前那么狰狞,变得安详了起来。
看来确实是黄祖所为!
古代人们都信鬼神,相信人死之后又魂,想必这是孙坚的魂在作怪,好让他们知道凶手是谁。
想罢,众人都暗暗发誓一定要杀死黄祖为孙坚报仇。几人一商议,这事不能拖,打算明天开始就攻城,一鼓作气攻下襄阳。到时候割下黄祖的头颅,祭奠孙坚。
确定了下一步的计划,几人收集军中白绸、白绫、白布等,全军缟素,祭奠孙坚。又拆卸门板,暂时打造了一副薄皮棺材,把孙坚的尸首放置其中。总是把尸首停在外面也不是个事,还是要入殓了才好。
孙坚的帅帐被他们装办成灵堂,等着割下黄祖的头颅之后,带回老家安葬。
人们都讲究个落叶归根,死了就要埋葬在家乡。
几人又为孙坚守了一夜的灵,扶着孙坚的棺椁,诉说着之前的小事,似乎只有如此才能让他们的心安静下来。
絮絮叨叨,几人从深夜一直说到天光大亮,见到报仇的时刻到了,几人才站起身来,活动了下僵硬的身躯,对着孙坚的棺椁深深的拜了三拜,道“主公稍安,某等这就去为你报仇!”
说着出了军帐,找来击鼓传令兵,击鼓聚将。
不多时,鼓声响起。听到了集合的鼓声,大营动了起来,兵士们纷纷穿戴整齐,寻找自己的上官。然后在上官的带领下,到校军场聚集。
几人在校场上站立,等待着部众的到来。但是随着进入校军场的军士的进入,几人一皱眉。
嗯?不对劲啊!他们四万之众,怎么才来了这么一点?
孙坚军号令鲜明,令行禁止,从来没有拖沓的军士,此次怎么回事?
鼓声还没停歇,众人打算等等再看。他们自信平时对待手下部众还算不错,在这紧要的时候,他们不可能会抛下大军,私自逃跑。
但是左等没人来,右等没人到。三通鼓响之后,几人又等了一炷香的时间,还是没人前来。
看着眼前这不到万余的军士,几人愤怒不已。
主帅刚死就出现了逃兵,而且是大面积的逃跑,十去七八,这不得不说是他们的无能。
几人不死心,又分头去那些营帐中寻找,确实是都逃跑了,营帐之中空无一人!
确定了此事之后,他们看着站立整整齐齐的万余部众,沉默不语。
这还怎么攻襄阳啊,本来襄阳就有八千多守军,他们寻找孙坚的空档,又多有荆州军入城,想来襄阳的守军怕是得有两万众了。又有坚城守护,他们这万余如何攻城,这跟送死有什么区别?
这些没走的军士可都是孙坚的嫡系部众,不可能都丢在襄阳这样,他们还要给孙坚留下些种子才好。
想到事不可为,没办法,几人解散部曲,交待他们守好营盘,千万不能被襄阳钻了机会。
回到军帐之中,几人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孙坚是江东人,所以孙坚的灵柩一定是要运回江东安葬的。既然没办法立刻找黄祖报仇,那他们就没必要再留在襄阳了。当务之急还是护送孙坚的灵柩回江东。但是襄阳距离江东何止千里,现在又在仇敌荆州境内,刘表怎么可能让他们安心过境?
今后又该何去何从呢?
主帅刚死,士卒便散了,后世描述主帅是凝聚军士的主心骨,有诗曰:
欲报大仇三通鼓,聚集军士战场武。
十去七八留一二,失了军魂枉为伍。
心有不甘却无奈,凝聚不散是旧故。
何忍旧部送死去,只得重新谋他处。
第143章 丢辎重樊城被占()
从荆州穿过回转江东是不可能的,只能走南阳,绕路经豫州回转江东。
那么就算袁术答应他们带大军过境,进入豫州,扬州,这些刺史,太守还愿意让他们通过么?
答案是否定的,谁都不想自己管辖的地方有其他的军士通过。更不要说现在他们还有一万多人,到时候谁不怕他们来个假道伐虢,攻占自己的属地!
那就只能把军队放在南阳了,到时候多说他袁术跟孙坚的情谊。恳求袁术划一地给他们驻扎,之前袁术送来的粮食还有许多,够他们吃半年的了。到时候安葬了孙坚,再迎回少主孙策。先攻襄阳,再下江夏,一定要杀死黄祖给主公报仇。
商量好了对策之后,程普、韩当、黄盖、祖茂拥立孙贲为假主,暂代孙策统帅大军,然后安排拔营奔汉水河畔去了。
一个上午的收拾,能带走的都拆下运走,慢慢的向汉水靠近。
襄阳本来就在汉水边上,孙坚的遗部又都驻扎在西城外,本来就离渡口不远,半个时辰的时间,大军就尽皆到了汉水河畔。
整理好行装,就开始渡河。首先是孙贲跟孙坚的灵柩,然后就是程普、韩当、黄盖、祖茂四将及其部曲。渡船不多,只能先过重要人、物,然后再及其他。
就在程普等刚上岸之后没多久,渡船还在汉水上飘荡的时候,就见汉水下游,船帆飘荡,旌旗蔽日,一支水军就冲了过来。
程普他们在岸上定睛观瞧,就见当中的大船桅杆之上,一面帅旗,上书一个斗大的“蔡”字,上首一行“荆州水军大都督”。帅旗旁边一杆稍小旗帜,上书一个“张”字。
看到这里他们还如何不知道,这是消失许久的荆州水军,蔡瑁、张允回来了。
赶得早不如赶得巧,蔡瑁、张允刚回到襄阳就看到了孙坚军的渡船,早就得知前因后果的蔡瑁如何能放过他们。
大船鼓足风帆就冲了过去,当头的撞角一下就把孙坚军的渡船撞翻在水面上。还好他们已经上岸,船只是回转西岸接人的,所以死伤并不多。
蔡瑁船队撞翻了渡船之后更是一字排开,对着东岸的程普、韩当等就是一捧羽箭。
还好看到荆州水军来者不善,程普等早就安排部众暗暗防备,这一下也并未带来多少伤亡。
见到荆州水军封锁了汉水,东岸的军士再也过不来了,没办法,他们只得带着这渡过汉水的五千众从东南向东北进发。
他们随身就带着三天的干粮,辎重都丢在东岸了,他们是想先入樊城歇息,看看能不能筹措到粮草。
毕竟在他们心中还是不愿意投靠袁术的,希望保留自己的自主性,等待少主的到来。
对于孙策,程普、韩当等都是抱有希望的,孙策可以说是他们看着长大的,自小孙策就开始习武,而且天赋异秉,天生神力。十一岁的时候,就打的程普他们毫无还手之力,现在算算,孙策已经十七岁了,想来更加了得。未必不能成为孙坚一样的英雄人物。
护送着孙坚的灵柩,五千大军慢慢的向樊城靠近。当到了樊城城下之后,众人傻眼了。
本来以为他们放弃樊城之后,荆州军并没有渡江接手樊城,想来樊城是无主的。但是看着紧闭的城门,以及城头上飘荡的“袁”字,还如何不明白,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袁术就已经占据了樊城。
原来早在孙坚大军进入樊城的时候,驻守邓县的纪灵,就在樊城到汉水河畔多派了斥候,打探消息。
当看到孙坚尽起大军渡过汉水兵围襄阳后,纪灵一看樊城空虚,直接带领一万大军就接防了樊城。跟随袁术那么久,白给的城池哪有不要的道理,纪灵也是能占就占,毫不客气。
占据樊城之后,纪灵一面休憩城池,准备守城之物,一面又从邓县调来八千大军。有樊城这个桥头堡,邓县不用那么多人驻守。接着纪灵更是派出传令官,去宛城报信,他已经占据了樊城。
袁术在宛城很快就接到了纪灵的回报,看着占据了樊城,更是哈哈大笑道“伏义不愧是某之大将,有先见之明!”更是准备了十万石粮草并一万大军送到樊城,他这是打定了长期驻防樊城的准备。
樊城的地里位置十分重要,上连南阳,下接襄阳,再加上城池高大,易守难攻,袁术就更没理由放弃樊城了。
现在天下已乱,群雄都在互相攻伐,抢占地盘。他袁术更没有什么顾虑了,能占就占,不占白不占。
有了城就能聚民,有了民就能生产粮食,有了粮食就能聚兵,有了兵就可以多占地盘。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樊城就更没有放弃的道理。
他强胜了,荆州就会削弱。荆湘九郡,沃土万里,袁术早就垂涎三尺了。
书接上文,孙坚军来到城下,见到樊城已经易主,也是无可奈何。
他们自信能战胜荆州军,可没有自信能战胜南阳兵。南阳之兵也多是精锐,更何况现在袁术招兵买马,现在已经扩展到十数万大军了,这怎么是他们几千众能敌的。
没办法程普只得前去说项,看看樊城守将能不能网开一面放他们入城。
现在基本上是一穷二白,宿营的东西也没带来,他们在野外凑合到是无所谓,但是不能让孙坚的棺椁裸露在这荒野之上吧。
程普走到城下一箭之地外站住,昂着头高声喊道“城上的兄弟听着。某乃豫州刺史孙将军麾下程普,请叫你们将军出来答话!”
早在他们来到樊城的时候,就有军士到县衙禀报纪灵了。说城下来了有五千左右的军队,看衣着号铠是孙坚的部曲,旗号打着“程”“韩”“黄”“祖”“孙”,奇怪的是“孙”字旗是将旗不是帅旗。
纪灵不明所以,于是跟着兵卒来到城下,登上城楼观瞧,确实如兵丁所说是一支穿着孙坚军衣着的军队。
老远就看到程普在城下叫喊,于是纪灵探出身躯,高声道“喂,这不是程将军么?汝不回转豫州,来某这里作甚?”
因为汉水的阻隔,纪灵就没派斥候渡江,所以襄阳发生的一切他不知晓。所以看到程普带大军到了樊城,于是发问。
乱世当中城池土地才是根本,袁术深蕴此道,不断的向周边扩张,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后世有诗曰:
汉末纷争乱世启,争霸诸侯皆林立。
无主坚城不能放,不论大小不嫌弃。
有土便可聚雄兵,有城便可守边鄙。
聚少成多暗蓄力,积沙成塔大业起。
第144章 晓情理灵柩入城()
看到是纪灵,程普一喜,这人他认识,之前相处的还不错,时常在一起饮酒。
看来入城有望了!程普暗暗想着,于是他高声答道“唉,一言难尽啊!伏义将军可否放某等入城歇息,某与汝详细叙说。”
听到程普的话,纪灵犯难了。本来依着他的性子肯定是会放程普一行入城的。但是早在他离开宛城的时候,袁术就已经交代过他。从接收邓县起,孙坚跟他袁术就再也没有瓜葛了,已经分道扬镳了。今后跟孙坚就不是友军,一切按照其他诸侯之礼对待。
想着袁术的话,纪灵左右为难,只得说道“不是某不放尔等入城,实在是某家主公有言在先。孙将军收复邓县之后,就再非我南阳客座将军。某要放尔等入城,若让后将军知道,非斩某头不可!”
程普本来以为凭借着之前的关系入城应该不难,再加上纪灵是个豪爽重情义之人,想来会更加容易。但是没想到纪灵如此说。再看到纪灵在城头左右为难的样子,程普便知道,这肯定是袁术交代下来了,不然纪灵也不会这样。
唉,人走茶凉,人走茶凉啊!程普悲愤的想到,这边孙坚尸骨未寒,那边袁术已经翻脸不认人了!
诸侯之间本就没有太多的情感在里面,从孙坚生出争霸天下野心的时候,这一刻是注定了的,也怪不得袁术什么。
但是没有搭建帐篷的材料用具,不可能把孙坚的灵柩就这样暴露在野外吧?再怎么说即使他们不入城,也要把孙坚的灵柩送进城去!程普暗暗想到。
于是程普高声哀求道“纪将军,还记得此前同席饮酒否?那时某等是何等的相亲相近,这才多久,将军就不认某等这些兄弟了?众皆言,纪灵纪伏义乃忠义之人,今次怎得如此无情无义?某等倒是无所谓,但是某不忍心某主公露在这旷野之上。还请伏义将军看在往日的情面上,放某主公孙坚的灵柩入城。若行此事,某等必感激不尽!”
“嗯?孙坚的灵柩?孙坚死了?这怎么可能?荆州还有能下孙坚之人?这是怎么回事?”纪灵听到程普说孙坚的灵柩诧异万分,一百二十个不相信。
程普说着,招呼后军把孙坚的灵柩抬上前来,他更是并韩当、黄盖、祖茂、孙贲尽皆下马,单膝跪倒在城下,抱拳于顶,道“求将军放灵柩入城!”
求求你了!
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几人满含屈辱的对着纪灵行此大礼,就是希望孙坚的灵柩能得到妥善的安放,不至于暴露在荒野之上,不然孙坚在九泉之下如何安息?
此前还满口仁义道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