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毒舌娘子,温柔点-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精彩大戏,却叫薛青儿看得津津有味。
第413章 家庭矛盾(5)()
穿越过来这么久,每次都是她撕逼斗极品,别人在一旁看热闹,如今也该让她凑一回热闹了。
父子之间斗嘴斗法,互不相让,但姜还是老的辣,最后还是江老爷子占据上风,选择了提供江钦父子读书。
看了这么好的一场戏,薛青儿心满意足的回了家,一屁股坐下来,眼角眉梢均是笑意。
每回女儿女婿从老江家回来,女儿都是一脸的不痛快,坐下来就是一顿吐槽,如今却笑得那么欢,看得甄氏一愣一愣的。
甄氏就问:“青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笑得那么开心?”
薛青儿便把这事儿说了出来,说得那叫一个绘声绘色的。
甄氏听了,叹了叹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大伙儿都不容易啊!青儿,再怎么说你也是江家的媳妇,可不能这么幸灾乐祸呀!”
薛青儿哼道:“我是江家的儿媳没错,可我每次去老屋,他们都不给我好脸色,还处处刁难,今日难得遇上这么痛快的事,当然得好好笑话他们啦。”
甄氏道:“你们说,这亲家老爷脑子里再想什么?”
薛青儿道:“还能想些什么,净想着光宗耀祖呗!”
甄氏道:“我瞅着你大哥一家,感觉怪怪的,不是什么和气人,若是能他们父子俩中举当官,恐怕不是一件好事。”
尽管相处时间很短,甄氏还能看出,大房一家不是什么善茬。+
江城道:“希望他一辈子考不上,不然这样的人当了官,绝非百姓之福啊!”
薛青儿道:“我就不明白了,同样是儿子,你爹怎么那么偏心呢?都考了那么多次了,一次都没中,还巴巴地供着那群吸血鬼,真叫人无语!”
江城叹道:“爹是真心疼大哥的,真真是疼到骨子里了。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那种初为人父的喜悦,油然而生的孺慕之情,是旁人无法体会得到的,哪怕娘后面又给他生了五个孩子,依旧不能给他带来这样的悸动!”
“再加上,大哥年轻之时争气,考了秀才,大大给他长了脸,让他看到了光宗耀祖的希望。”
“江家本是杨柳村的小地主之家,生活富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爹为了他倾其所有,大半生的心血都压在这上头,突然要他放弃,根本不可能。”
薛青儿道:“我看他是让你大哥做官想疯了!”
甄氏摇头道:“话不能这么说,感情之事是很难说清楚的,也许是亲家老爷上辈子欠了他吧。”
薛青儿嗤笑道:“上辈子欠的再多,也不能牺牲别人的利益做补偿,尤其是这些人还是他的儿子、孙子,将心比心,也不觉得惭愧!照我说,大房一家之所以如此极品,就是他惯出来的,溺爱太过了。”
江城也是不可置否。
在江老爷子的固执坚持之下,江钦父子又被送到城里读书,连带着赵氏、邱小冰和江萱萱一家子也去城里享受了。
薛青儿还没心情理会老江家那些破事儿,一心投入新铺子开张的事。
第414章 开张前()
由于蛋挞的缺失,薛青儿改用蟹黄汤包,补全广式点心四大天王之位,此前蟹黄汤包的具体做法,她已经手把手交给甄氏了。
接下来这几天,薛青儿又把水晶虾饺、叉烧包和干蒸烧卖的做法,对甄氏一一作了示范。
先是水晶虾饺,广东人饮茶,绝对少不了来一笼虾饺。上乘的虾饺,皮白如冰,薄如纸,半透明,肉馅隐约可见,吃起来爽滑清鲜,美味诱人。
水晶虾饺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后期的广州海珠区五凤村,该村一涌二岸,当地人在岸边捕到鲜虾后剥其肉,再配上猪肉、竹笋,制成馅料,以粉裹而蒸之,从而达到晶莹通透,馅心红白双映生辉的程度。
水晶虾饺既好看又好吃,久而久之,声名鹊起而风行于市,并引进到茶楼食肆,经不断改良,形状由角形改成梳子形,细摺封,每只不少于十二摺,呈弯梳状,故又有“弯梳饺”之美名。
制作虾饺极其讲究功底,特别是这个虾饺皮,是用极其特殊的澄面
所谓的澄面,就是小麦淀粉,先把小麦粉洗出面筋再将洗过面筋的浆水沉淀,滤干水分,将沉淀的粉晒干后研细,便是澄面了。
澄面粉质幼滑,色洁白,最大的特点是加温后呈半透明状,软滑带爽,不仅是制作水晶虾饺的重要原料,冰皮月饼、粉果、肠粉等都少不了它的加入,否则就会黯然失色。
这个时代的人只知道利用小麦粉制作面饼糕点,却不知道澄面为何物,更不知道如何提取。
薛青儿把澄面列为致富绝密之一,与酱料、肉燕皮等同,只要别人不知道澄面的提取之法,水晶虾饺便是他们店里独一份的美食,谁也别想模仿着卖。
其次是干蒸烧卖!
“干蒸烧卖”同北方的“烧麦”系同源品种,最早推出烧卖系列点心的茶楼系惠如楼,由于当时茶楼竞争激烈,惠如楼推出星期美点,为了丰富点心品种,师傅以“烧麦”为蓝本,进行精装化、细碟化改造,从而有了“干蒸烧卖”。
制作方法是:取牛肉去掉筋络,用刀剁碎后配以肥猪肉粒、姜汁、酒等拌匀,挞至起胶,挤成一个个丸子上碟。每碟两粒,放进蒸笼里蒸熟。现在,有配以马蹄粒、笋粒等爽口配料,使其更加鲜香爽口,肥美不膻。
但是,古代不允许私自宰杀耕牛,薛青儿只能以猪肉代替,又在烧麦里加入鲜虾肉,这种新式的创新,做出来的味道也是极其美味的
最后是叉烧包。
叉烧包的制作工夫也精细,都有一个特定的造型,就是高身雀笼型,大肚收笃,因为发酵适当,蒸熟后包子顶部自然开裂,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叉烧肉馅的开花馒头。
叉烧包的馅料,亦相当讲究,要以半肥瘦的叉烧粒和叉烧酱混合,而且两者都要放凉,否则一冷一热相撞,当中的生粉芡会出水,蒸时被外皮吸收了酱汁,味道就会大打折扣。
第415章 倾城坊()
叉烧包一般大小约为直径五公分左右,一笼通常为三或四个。好的叉烧包采用肥瘦适中的叉烧作馅,包皮蒸熟后软滑刚好,稍微裂开露出叉烧馅料,散发出阵阵叉烧的香味。
甄氏本身的厨艺就很了得,学做点心事倍功倍,上手极快,很快就掌握了制止四大天王的诀窍了。
就这样,时间天天过去,很快就迎来了开张之日。
开张前一天,一家三口又一次坐下来商议价格,以及开张当天的工作。
说到价钱,下层的快餐厅很好定价,一荤两素十文钱,两荤两素十五文,米饭免费吃。
至于菜色,则是家常菜色,什么梅菜扣肉、红烧肉、西红柿炒蛋之类的,给人以一种在家里吃饭的温馨感。
甄氏是最会做家常菜的人了,哪怕是全素的菜,照样炒得有滋有味的,主要负责下层餐厅的菜色。
而薛青儿专攻上层茶餐厅的精致茶点,制作四大天王。
至于江城,身为老板,当然是收钱啦,不过要是来吃饭的人多了,他也要来帮忙。
说完了下层餐厅的定价,江城紧接着说起了四大天王的定价。
由于走的是高端路线,做的是地主老财的生意,薛青儿对四大天王的定价很高,水晶虾饺、叉烧包和干蒸烧卖一笼两百文,蟹黄汤包,则是一个一两银子。
对于其他三样,甄氏没什么意思,可蟹黄汤包一个一两银子,却是有点高得离谱了。
她连连咋舌道:“一个包子一两银,这哪里是在吃包子,这可是吃钱啊,总不能和客人说,咱家这包子是银子打的。”
薛青儿听了,忍不住笑了:“要是银子打的,我还舍不得卖呢。娘,你别看这定价高,您得想想它的做法有多复杂。”
“别的先不说,光是包子里的蟹黄馅料,又是蟹黄,又是老母鸡,又是猪蹄膀猪皮,这些样样求新鲜,样样都要钱,做起来老麻烦了,要是不卖一两银子,我还对不起自己呢。”
“何况,那些地主老财都是不差钱的,就想吃些新奇的东西,别人家的包子都是用来吃的,咱家的包子却是用来喝的,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物以稀为贵,就值这个价,卖得太便宜别人还不买呢,贵的才能突显他们的身份。”
薛青儿说话向来是一套一套的道理,甄氏也说不过她,虽然觉得价格太贵,但想到它的做法,也就释然了。
江城也道:“是啊,娘,物以稀为贵,这是独一份的买卖,花钱来吃得肯定大有人在。”
甄氏道:“就定一两银子一个,要是不好卖,咱们再把价格降下来。”
薛青儿笑道:“不会不好卖的,或许还会供不应求呢。”
还真被薛青儿说中了,开业当天,不但下层快餐厅的客流爆满,上层茶餐厅也卖得非常好。
不消三日,整个平安城都知道‘倾城坊’出了四种独具一格的招牌点心,号称‘四大天王’,样样美味至极。
倾城坊——取薛青儿的‘青’和江城的‘城’,青城谐音倾城,所以叫‘倾城坊’。
第416章 蟹八件(1)()
尤其是蟹黄汤包,别人家的包子都是用来吃的,倾城坊的包子却是用来喝的,一个包子半碗汤,汤汁鲜美得无以复加,令人拍案叫绝!
安平城里这些财主地主员外郎,个个身家丰厚,肥的流油,嘴巴却一个比一个刁,不怕花钱,就怕没好东西吃。
于是乎,倾城坊的生意就这么一下子大火起来,一来是这四样点心的卖相实在太精致、太诱人了,二来是味道实在太好了,可谓是色香味俱全的极品。
凡是来倾城坊尝过四大天王的,没有一个说不好的,尤其是那蟹黄汤包,堪称天上有地下无的人间绝味。
不少老爷夫人尝过四大天王的味道之后,就打发下人早早地来买,却经常买不到。
薛青儿一人之力有限,不可能做太多的点心,所以限时限量销售,今天准备的要是卖完,就不再重新做了。
没有人嫌生意太好的,可薛青儿偏偏这么限售,饥饿营销之下,反而越发引得人前来,生意愈发火爆。
看得到卖不到,很多有钱人都纷纷来询问做法,甚至有一个大酒楼的老板开出一千两银子一个秘方的价格,想买下四大天王的制作之法。
但江城一家怎么可能卖呢,这可是他们发家致富的核心秘籍。
由于蟹黄汤包的做法绝,吃法更绝,加之螃蟹之鲜美,因此被安平城里的人冠以‘四大天王之首’的美誉。
然而,如今已是秋末冬初,过了吃蟹的最佳时间,要想弄到上好的螃蟹,可谓困难之极。
好在,江城前世是苏州人,知道有一种办法可以将螃蟹的鲜美一直延续到农历新年。
就是弄几个大缸,在里面放上稻草放一点水,然后再把螃蟹放到缸里,螃蟹在基本不动的情况下,可以坚持到元宵节。
到元宵节那一天,用这个螃蟹请客吃饭,这个螃蟹就叫做‘看灯蟹’。
为什么叫看灯蟹?
因为元宵节又叫灯节,到处张灯结彩,螃蟹也出来看灯了。
江城猜到蟹黄汤包会火爆,早早准备了大量的螃蟹储藏起来,解决了螃蟹短缺的问题。
(注:枕头不是苏州人,这个办法我是从走遍中国20120203苏菜看来的,若是事实情况不符,请勿乱喷!)
解决了螃蟹货源的问题,江城一家又遇到了另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蟹黄和蟹肉从螃蟹身上弄下来。
因为螃蟹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蟹黄蟹肉不好分离,若是一只两只还好,一天到晚成百上千只那样剥,实在是受不了。
这才剥了几天,三人的手就被螃蟹刮伤了好几次。
薛青儿愁眉道:“这螃蟹太难剥了,这样下去真心不行。”
甄氏道:“要不,咱们请几个来人帮忙剥?”
薛青儿道:“就算是请人来,这螃蟹也是那么难剥,这工钱必然高了不少,效率也不咋样,最要紧的是能不能琢磨个剥螃蟹的法子来。”
江城想了想道:“或许,有一套工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薛青儿眼睛一亮,忙问:“什么工具?”
第417章 蟹八件(2)()
江城道:“就是蟹八件!”
薛青儿一愣:“什么是蟹八件?”
江城道:“所谓蟹八件,就是八种小巧精致的食蟹工具,有锤、镦、钳、铲、匙、叉、刮、针8种,故称之为‘蟹八件’。”
由于螃蟹怪模怪样,加之吃相不雅,在古代登不得大雅之堂,可是这种尴尬的境地,却在明清之时发生了改变。
明清时代,吃螃蟹,或者说‘品蟹’成了文人雅士的文化享受,赏菊吟诗啖蟹时,人人皆备有一套专用工具,苏沪杭俗称“蟹八件”。
最初发明食蟹餐具的人,是明代的漕书,为了吃蟹减少麻烦,吃得方便畅快,他创造了锤、刀、钳三件工具来对付蟹之硬壳,后来逐渐发展到八件。
食蟹又分“文吃”和“武吃”,所谓的“武吃”吃的是快意,“文吃”吃的是工具。
后来从明代至民国初年,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到蟹三件(鼎、签子、锤)、四件、六件、八件、十件、十二件,后发展到鼎盛时期最多的一套吃蟹工具竟多达六十四件,但主要的还是那八件。
蟹八件包括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分别有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能,造型美观,闪亮光泽,精巧玲珑,使用方便。
螃蟹蒸煮熟了端上桌,热气腾腾的,吃蟹人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用圆头剪刀逐一剪下二只大螯和八只蟹脚,将腰圆锤对着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一圈,再以长柄斧劈开背壳和肚脐,之后拿钎、镊、叉、锤,或剔或夹或叉或敲,取出金黄油亮的蟹黄或乳白胶粘的蟹膏,取出雪白鲜嫩的蟹肉,一件件工具的轮番使用,一个个功能交替发挥,好像是弹奏一首抑扬顿挫的食曲。
当用小汤匙舀进蘸料,端起蟹壳而吃的时候,那真是一种神仙般的快乐,风味无穷,靠了这蟹八件,使苏州人把阳澄湖大闸蟹吃得干干净净。
后来,晚清的蟹八件又演便成了苏州女的嫁妆。
传说,苏州闾门,一个富商嫁女,嫁妆有一百二十抬之多,什么金银首饰,什么被褥枕垫,什么桌椅箱柜,什么碗筷瓢盆林林总总,好不周全气派。
此处习俗,发妆的前一天,要把所有的嫁妆一抬一抬的配置装饰好,顺次摆放在街上,作一次检验,这正投合了富商要炫耀一番的心理。
这天,热热闹闹,看嫁妆的人涌过来涌过去。在不绝的夸赞声里,却有一个工匠对富商挑剔说:“嫁妆九十九样,再添一样‘蟹八件’就百全百美了。”
富商是个食蟹迷,听了,二话不说就让这工匠连夜用黄金打造了一套蟹八件,第二天喜日,这一抬书写着“飞黄腾达”的金蟹八件,在男家被围观,引起了轰动,一传十,十传百,于是到了民国年间,这蟹八件就成了许多苏州女的嫁妆之一。
旋即,江城进了屋子,拿了纸笔出来,把记忆中那套精致小巧的蟹八件画了出来。
第418章 蟹八件(3)()
他把图样拿给薛青儿和甄氏看,并详细讲解了蟹八件的具体构造和使用办法。
母女俩这么一看,一下子就给迷住了,要是真的把这套工具做出来,剥蟹就方便多了。
甄氏问道:“阿城,这玩意儿这么精巧,真的能做出来吗?”
江城点头道:“能做的,只要找一个出色的铁匠师傅,就能做出来,明儿我就去打铁铺定制去。”
次日,江城找到了平安城手艺最好的铁匠师傅,把自己的画的图样交给他,问道:“师傅,这个能做出来吗?”
铁匠师傅接过来一看,画得倒是极为细致清晰,只是这八件都是小玩意,很精巧,很细致,是个麻烦的活计。
铁匠师傅点了点头道:“能,只是麻烦了点,虽然都是些小玩意,却极为复杂细致,可不比做八个大件容易,要好一阵子才能做出来呢。”
江城忙问:“要多久?”
铁匠师傅道:“怎么着也得七八天的功夫!”
江城叹了口气道:“七八天就七八天吧!”
虽然急着用,但他深知蟹八件制作麻烦,只能等了。
铁匠师傅又问:“只打造一套吗?”
江城道:“给我做五套吧。”
眼下倾城坊的生意越来越好,慕名前来吃蟹黄汤包的食客越来越多,来日必然是要请人来帮忙的,光是一套工具哪够啊。
铁匠师傅点头道:“成,不过你一次性要五套,我可没这个本事在七八天内全部打完。”
江城道:“先做一套应应急,另外四套慢慢做也不迟。”
说着,他从身上掏出一块碎银,付了做定金。
就这样,一家三人就艰难的剥蟹中渡过了七天时间,总算等来了一套蟹八件。
甄氏看着眼前这八样小玩意,忍不住道:“这就是蟹八件,用它真的能将螃蟹剥干净?”
江城笑着点头道:“没错,娘,这套工具就是专门为了剥蟹而研究出来的,只要你学会使用,就能轻易将一只螃蟹剥光。”
甄氏和薛青儿便让他亲身示范一下。
薛青儿将一锅螃蟹煮熟了端上桌,热气腾腾的,江城就开始示范蟹八件的使用之法。
第一件是圆头剪刀,用它从后到前将八只蟹脚、两只大螯剪下,同时注意保持蟹脚的完整性,避开关节部分,而从关节稍微靠前一点的地方下剪。
第二件是腰圆锤,对着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一圈,将壳打松,同时剔除蟹鳃,就是白色的厚片,还有就是盖上连骨的蟹胃,鳃和胃都是极寒的东西,不能食用。
第三件是长柄斧,掀开背壳和肚脐,再加上用锤子击打了多遍,所以大盖很容易摘除。
之后拿钎、镊、叉、锤,或剔或夹或叉或敲,蟹身中的蟹肉、蟹黄,蟹钳中的蟹肉,放到盘子里。
虽然轮流使用八件工具看着有点麻烦,实际操作起来非常轻松,没一会儿功夫,江城就已经将一只大螃蟹剥了个精光,一点肉都没留。
薛青儿看着眼睛直发亮,啧啧赞道:“没想到这套小玩意真不错,一下子就把这么难搞的螃蟹解决了,古人的智慧真真令人惊叹!”
第419章 买地(1)()
甄氏也高兴得很:“有了这套工具,咱们就不用头疼了!”
开张这些天虽然生意火爆,但剥螃蟹取蟹肉却极为麻烦,几天下来,手上就有好几处的割伤,现在有了这套蟹八件,剥螃蟹就容易多了。
因为有了蟹八件,铺子里的生意有条不紊的继续着。
下层快餐厅走量,上层茶餐厅走质,质与量相互配合,不到一个月时间,他们又挣了一百五十多两。
甄氏看到账目,简直不敢相信,颤声道:“咱们居然赚了这么多?”
薛青儿点头道:“没错,娘,就这么多!”
甄氏道:“可这还不到一个月?”
薛青儿笑道:“咱们的生意越做越大,利润自然是越来越高啦,之前在码头摆摊一天就有二两银的纯利润,换了这么大的一间铺子,一天五两一点都不多。”
甄氏点了点头道:“说的也是啊!咱家钱越赚越多,是要存在钱庄吃利钱吗?”
江城摇头道:“钱庄利息极低,一年到头能有几个钱,我觉得还是买一些土地比较实在。”
薛青儿道:“我也觉得买地比较好,经商利润再多,毕竟是贱业,没什么社会地位,还是当农民好,至少说出去体面些,咱们要把赚到的钱拿来买地,买的越多越好,最后当一个大地主。”
甄氏笑道:“这便太好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做生意起起伏伏,谁也不敢保证一直都好。这土地是咱庄稼人的命根子,最稳定不过,地买多就算自己做不完,也可以佃给别人,一年下来也能收不少佃租,比存钱庄里强多了。”
家里的八亩上等田虽然够吃了,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哪有人会嫌弃土地少的,当然是越多越好啦。
薛青儿就笑道:“那咱们就用这笔钱买地了,明天又是送酱料的时间,张掌柜认识的人多,咱们可以让他帮忙找一个牙侩,免得被人糊弄了。”
次日,张记百货的伙计驾着马车来作坊拉酱料,如今酱饼在安平城里遍地开花,酱料的进货量也持续增加,现在一单就是两千斤。
江城和薛青儿拉着牛车跟在马车后面,来到张记百货和张掌柜结货款。
张掌柜打了打算盘,说道:“这一次款项是二百五十两,扣掉上次结的一百两,还要再给你们一百五十两。”
说罢,他便让账房拿了一百五十两的银票出来。
江城让薛青儿收了钱,然后又问道:“张叔,今天除了结款,我还有一件事想请你帮忙。”
张掌柜道:“咱们都合作这么久了,有什么事就说吧?”
江城道:“是这样,我和青儿虽然经营着铺子里的生意,却不想做个商人,想用赚来的钱囤积土地,您认识的人多,可否引荐一个可靠的牙侩?”
张掌柜笑了:“小事一桩,我这就把人给你叫来。”
转头对身旁的伙计低声吩咐了几句,那伙计就急匆匆地跑了出去,不到半柱香的功夫,就领了一个中年人来。
那中年人大约四十来岁,身穿褐色丝绸长袍,一脸笑眯眯的样子,挺着个大肚子,看着倒像一尊活弥勒,令人见之生出亲切之感。
第420章 买地(2)()
张掌柜便指着那尊活弥勒似的中年人,介绍道:“这就是咱们平安城里最有名的牙侩,薛牙侩。”
继而,张掌柜又对薛牙侩介绍起了江城和薛青儿。
薛牙侩笑着道:“我当是谁,原来是最近火遍平安城倾城坊的江老板,真是失敬,失敬了,你家的蟹黄汤包,真真是绝了!”
江城笑道:“承蒙大家不嫌弃罢了,薛老哥要是喜欢,我让内子做个几笼,送与您家人尝尝鲜。”
众人相互见了礼,坐了下来饮茶说话,说起了买地的事情。
在交谈过程中,江城和薛青儿了解到,薛牙侩本名薛正义,倒是和薛青儿一个姓,不过不是本家,八竿子都打不着。
他出身于安平城里的牙侩世家,家族世代都是做这一行的,百年家族的人脉累积,让他对整个平安城产业买卖了如指掌。
江城笑道:“原来薛老哥是家传渊源,这回可是找对人了。”
薛正义笑呵呵道:“江老弟廖赞了,不知老弟想买多少亩地呢?”
江城道:“我们手头原本有一百五十两,刚才又收了一百五十两,一共是三百两,打算全拿来买地。”
薛青儿笑着问:“不知薛老哥手里没有合适的田,我们就要上等田,次田荒地都不要。”
在大部分种田文里,女主都是买大片荒地来开荒,却不知这是一种费时又费力的做法。
要知道土地的好坏与否,主要看大自然的塑造,若想以人力来改造,必然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既然有那个精力,为何不多赚点钱来买好田,真是吃力不讨好。
还有一点,用荒地改造的良田,在产出和管理方面,是远远比不上上等田的,而且佃户也不喜欢租,最爱的还是上等田。
薛正义道:“这上等田一亩市价要八两银,三百两银子足足可以买三十七八亩。只是上等田一直是庄稼人最重视财产,要是不遇上家里过不下去,或者发生什么重大变故,是绝对不会拿来买的,更何况是价值三百两的上等田,想要找到连成一片的,我这里几乎没有。”
江城道:“这个我知道,最好是练成一片的,若是不能连在一起,分成三块四块也是行的。”
薛正义道:“那好吧,我给你看看。”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本朱红的册子,打开来翻了翻,一边翻着,一边问道:“你们要买地,为了方便打理,应该是想在杨柳村买吧?”
薛青儿道:“最好是在杨柳村,要是没有附近的村子也行,只要不离太远,都行!”
薛正义大腿一拍,叫道:“巧了,我前儿个刚几户人家要买地,都是最上等的水田。”
“第一块,就在杨柳村,一共有十五亩,是村里最大的地主夏地主家的,他那个儿子是个败家子,前些日子赌钱输红了眼,竟然在赌坊里出老千,一下子就被赌坊老板识破了,人被扣住了,须得拿一千两银子来赎人。”
“夏地主一时间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正急着买地赎人,这钱要的急,所以每亩地开价六两银子,但是要求现银一次性付清。”
第421章 买地(3)()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不乏坑爹的败家子,每亩地便宜二两银,十五亩就是三十两,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江城和薛青儿当然不会错过了,不过还得实地去看看,可不能被坑了。
薛正义续道:“第二块,是隔壁杏花村的,一共是二十亩,也是上等田,那家的儿子今年中了举人,被委派到外地当官,全家人正打算买了家里的地一起去享福呢,这二十亩地也是急着卖,每亩只要七两银子,便宜一两。”
“此外,还有远一点的玫瑰村,那里也有二十亩上等田,不过并不急着卖,所以要市价八两银。”
薛正义看了江城和薛青儿一眼,又道:“这三家的地都是最上等的水田,都很值得购买,不过前两家卖得急,价格上要便宜不少。”
薛青儿道:“那就去那两家看看吧,若真是上等的水田,哪怕是市价八两银,那也是可以买的。”
毕竟上等水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若非家里遭逢变故,是不会轻易卖出的,哪怕是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没有人不嫌地多,尤其是最好的水田,更是越多越好。
古代士农工商,阶级分明,地主虽然属于第二列,却是农民中最有身份、最有地位的一种人,低级官员若不贪污受贿,光是那点俸禄银子,还不如大地主日子过得舒坦呢。
薛正义也是个爽快人:“成,既然两位贤伉俪想买,我就带你们去瞧瞧。”
薛正义叫了一辆马车,三人一起坐了上去,先往本家杨柳村驶来。
夏地主那块地在村头,正好江城家八亩上等水田紧挨着,中间仅隔了一条小溪流。
三人下了马车,薛里正指着那块地,说道:“这就是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