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毒舌娘子,温柔点-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师傅等人铺完每一间屋子的地板,设好卫生间内的排污管道,又铺了两条鹅卵石甬路连接前院和后院,这才宣告正式完工。

    薛青儿取来钱袋,给他们算清工钱,一共花了将近二十两银子,李师傅在内的二十多个工人拿着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注:有人肯定会问了,二十多个工人每天二十文的工钱,前后工作了一个半月,再加上李师傅这个建设者,应该不止二十两吧?其实,无论是古代施工还是现代施工,受天气的影响很大,要是下雨了就不能做,很少能一个月做满的,所以这里不存在计算失误。)

    工人走后,甄氏和薛青儿各自拿着一把扫帚,清理着装修后留下的垃圾。

    薛青儿看着眼前崭新古朴又敞亮的青砖黛瓦房,仿佛踩着时光的画卷一般,如梦似幻,却是真正属于她的房子、属于她的家。

    几天之后,周师傅带了两个小徒弟过来,江城领着他们进入新房,按照他和薛青儿的要求,制定门、窗、隔(屏风)、扇、大床、衣柜、碗柜、吃饭的餐桌、椅子,宴客的大圆桌和长条桌,还有厨房摆放柴米油盐的多重架子等等。

    反正林林总总三十多样,根据家中的面积大小,制定完全配套的家具。

    常言道,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打造家具首先的当然是海南的黄花梨,特别是西部的花梨母,油性大、质地细密,花纹精美,色泽典雅。

    只是,海南黄花梨木被誉为‘木中之王’,自古以来都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等木料,不但数量稀少,价格高昂,而且不是什么人都能使用的,除了王侯将相家里,普通人家根本不能用黄花梨打造家具。

    薛青儿虽然很喜欢黄花梨打造的家具,但是身份不够、钱不够,根本没戏。

    没有海南黄花梨,周师傅却介绍了好几种木头,有香樟木、大叶紫檀、红木、鸡翅木、榉木、黑胡桃木、水曲柳、樱桃木等,都是可以打造家具的,只是档次和价位差了许多。

    江城和薛青儿觉得,既然已经花了这么多钱建房子,那就不要吝惜这些家具钱,有什么好料用什么。

    于是,周师傅就用黑胡桃木打造了衣柜,又在衣柜里的挂衣架上安了一根香樟木,起到防虫防蛀的效果,然后用樱桃木做床、红木做桌椅。

第354章 佳节又重阳() 
至于门、窗、隔(屏风)、扇,以及厨房多重架子,就用最结实耐用、同时价格最低的榉木。

    整套家具打造下来,包括人工费和材料费,预计在七十两左右,薛青儿先付了一半的定金,让周师傅赶紧做好了送来。

    送走周师傅师徒,江城问道:“青儿,刨去打造家具的银子,咱家还有多少钱?”

    薛青儿掰着指头算了算,笑道:“原本有五百多两,扣掉一百七十两建材、二十两人工和七十两家具前,正好还剩一个二百五。”

    江城听到‘二百五’这三个字,也忍不住笑了。

    薛青儿叹了叹道:“原本还打算用剩余的钱买个铺子的,如今看来是不成了。”

    江城道:“这饭要一口一口的吃,钱要一点一点的挣,贪多嚼不烂,咱们穿越到这里才还不到半年,能赚到这么多钱就已经很好了。”

    薛青儿点了点头道:“说得也是啊,是我太心急了。”

    又过了半个月,周师傅和他徒弟做好了全套的家具,叫了两辆马车,来回拉了七八次,这才全部拉进了新家。

    江城三人仔仔细细看了看,又上手摸了摸。

    还真别说,这个周师傅打造家具真有两把刷子,花活儿做得极细致,雕刻也很精美,活灵活现的,比他们前世在电视剧上看到的还要好。

    欣喜之下,薛青儿十分痛快的付了钱,还让周师傅到时候赏脸来吃一顿饭。

    周师傅收了钱,乐呵呵地答应着。

    虽然家具打造好了,但是黑胡桃、水曲柳等木头不怎么耐腐蚀,且本身的色泽不够好,还得用漆料漆饰一番才行。

    江城又找来一个漆匠,花了五两银子,将这些不怎么耐腐蚀的家具上上下下漆饰了一番。

    做完这些,江城和薛青儿这才松了一口气。

    新房子盖好了,小两口自然迫不及待的要搬进去。

    甄氏却阻止了,说是要到隔壁找黄大仙算算,挑个黄道吉日,才能正式入住新家,否则会影响福运。

    江城和薛青儿原本也不信这些神神叨叨的,可他们身上发生了穿越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也不得不信了。

    于是甄氏拿着他们的生辰八字,配合着自家房子的情况,让黄大仙算一个黄道吉日。

    可能是江城和薛青儿是穿越而来,原本的命格变得十分特殊,黄大仙算了好几遍,这才好不容易挑到了一个黄道吉日,就是在一个月之后。

    时间一晃又过了半个月,便来到了重阳节。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在数中最尊贵,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因此,人们在1989年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第355章 腐女眼中的重阳节() 
这里是古代,重阳节还不是老人节,却也是极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要做很多的事。

    其一是:重阳登高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其二是: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其三是:赏菊、饮酒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除了赏菊,还要喝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被古人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

    其四是:佩茱萸

    王维曾经写了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其中最经典的是这一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可见,古人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江城道:“青儿,今天是重阳节,我们买些菊花酒回来喝吧?”

    薛青儿凉凉道:“重阳节是搞基的节日,你又不是弯的,瞎凑什么热闹呢?”

    江城一愣:“搞基?重阳节什么时候变成搞基的节日啦?”

    薛青儿正色道:“古代男为阳女为阴,九九重阳代表的就是两个男人,两人男人重叠在一起,不搞基还能干嘛?”

    江城道:“重阳节又没有说要上床,怎么就成搞基了?”

    薛青儿淡淡道:“这不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嘛!都说重阳节要赏菊了,两个大男人在一起赏菊,不在床上赏还想去哪里赏?”

    好吧,腐眼看人基,男男皆cp,在‘一入腐门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的二十一世纪,菊花早已不是一种花了。

    江城一听这话,整个人瞬间石化了。

第356章 乔迁之喜(1)() 
时间很快,又过了半个月,入住新家的时间到了。

    提前三天天,江城三人将旧屋的东西收拾出来,有用的搬进去,没用的直接扔掉。

    关于房间安排,江城独立分家,乃为真正的一家之主,因此他和薛青儿必须处于居中的位置。

    其次,是东西两边的正房和厢房,一般来说,一家若是三代同堂,除了一家之主,儿子和儿媳住正房,孙子辈住厢房。

    如今江城和薛青儿成婚不到半年,自然还没有儿子,孙子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东西两边都可以住人。

    按照方位而论,以东为大,身份较尊较高者住东边,身份较卑较低者住西边,江城原本是想安排甄氏住东边最大最好一间正房的。

    甄氏摇头婉拒了,她认为自己只是江城的岳母,关系远不如江老爷子和刁氏,东边的位置要留给他们老两口日后养老,自己住西方就行了。

    薛青儿却不同意,好说歹说,甄氏还是坚决不住东边。

    江城赡养她已经备受人指责的了,要是再把东边的房子给她住,只怕又要引起风言风语,说他不孝父母了。

    甄氏坚持如此,江城也没办法,只要尽量把西边房子的配置弄得豪华一点,让她住的舒舒服服的。

    然而,入住新家前夕,陈氏看不惯甄氏和薛青儿过得好,又开始作妖,逢人就说薛青儿不孝、甄氏不贤惠。

    薛青儿气得要死,撸起袖子就要冲到薛家去问候那个不省心的老虔婆。

    江城一把拉住道:“青儿,大好的日子,就不要搞事情了。”

    薛青儿气哼哼道:“谁搞事情呢,那个不要脸的死老太婆,敢败坏我和娘的名声,我非得分分钟教她做人不可。”

    甄氏道:“青儿,阿城说得对,明儿就是入住新家的大好日子,不值得为这样的人坏了喜气。”

    薛青儿咬牙道:“难道就这起子贱人作妖不成?”

    江城沉声道:“要想平息流言,那也不难,咱们这边正好有这个机会。咱家盖房乔迁之喜,自然要大宴亲朋好友同乐,你和娘就最好的手艺拿出来,让全村人知道你们有多么能干,流言自然不攻自破。”

    薛青儿道:“好,这一次我一定会个个心服口服。”

    为了破除流言,甄氏和薛青儿决定拿出最好的手艺来,江城又把前世诸多经典名菜的做法交给了甄氏。

    这一次乔迁招待亲朋好友、乡里乡亲,既然是人情往来这方面的事儿,更是证明自己的能力重要机会。

    薛青儿不怕别人来说,人越多越好,来的越多,流言消除得越快。

    在她心里,自家人的名声,远比那些肉啊菜啊酒啊的重要多了。

    江城定下了十道菜,摆大圆桌,寓意十全十美,圆圆满满,这道菜也是慎重考虑的,分别是:红烧排骨、糖醋鲤鱼、葱爆羊肉、叫花鸡、天麻鱼头汤、东坡肉、文思豆腐羹、荷叶粉蒸肉、百合莲子羹、以及最后的水果拼盘。

    除了官府不允许任意宰杀耕牛,弄不到牛肉,这十道菜几乎涵盖了鸡鸭鱼肉猪羊,可谓是丰盛至极。

第357章 乔迁之喜(2)() 
用的最多的当然是猪肉,江城大手一挥,直接在村里买了一头大肥猪,请刘屠户宰杀了,收拾妥当了。

    之后又买了鸡鸭鱼肉和羊肉,各自调了味儿,细细腌好了,放着备用。

    孙氏和李氏这两个过来帮忙,当她们看到薛青儿准备了这么多东西,顿时看得眼都直了。

    李氏咋舌道:“五弟妹,你这席面也太丰盛了,你看这一盆盆的猪肉,还有那鸡鸭鱼羊,别说是乔迁的席面了,就是别人家儿子娶妻,都不见得这么丰盛厚实,真真儿大方啊!”

    薛青儿笑道:“为了建这栋房子,可费了我们不少银子,若是席面不办得好点,如何衬得上,岂不让人看了笑话?”

    李氏笑道:“是,是,是,你这房子盖得可够好的,这么大的面积,全是青砖黛瓦,看着就气派得很,即便是薛里正家的也比不上。”

    两人转眼再看这里的厨房摆设,更是羡慕不已。

    眼前这个厨房,又大又敞亮,又宽阔又干净,各种做饭的家伙都齐全,光是灶台就是设置了三个,一个大灶一个小灶,外加一个烘烤的地儿。

    至于放那些柴米油盐的,那就更不用说了,整个厨房是参照现代化厨房设计的,设置了多重架子,东西随取随用,随摆随放,丝毫不乱。

    最让人惊奇的还是刀具,别人家厨房的刀只有一把,有时候会放着一把做备用,这里确实整整一套特别定制的刀具。

    这套刀具共有七件,分别是切片刀、砍骨刀、厨师刀、水果刀、剪子刀、刨果刀和磨刀石。

    但凡喜欢下厨的女人,哪个不想要一间这样的完美厨房,只是她们家的住的房子都这个厨房小,哪里能弄出这么大的地儿做厨房,能有个犄角旮旯做饭就不错了。

    看着这么完美的厨房,以及厨房内满满的食材,孙氏和李氏这两个妯娌难言艳羡之色,都忍不住在想:“要是她们分了家,是不是也能过得这么好?”

    薛青儿道:“明儿大摆宴席,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到时候还要劳烦两位嫂子过来帮忙啊!”

    李氏笑着应道:“没问题,我和三嫂明儿一定早早来,早就知道你和亲家母的厨艺好,上一次东坡肉好吃得我差点没把舌头吞了,这次机会难得,我可得好好学一学。”

    孙氏附和道:“是啊,是啊,你和亲家母做菜这么了得,我也想学两手。”

    薛青儿笑道:“只要两位嫂子想学,我一定不吝惜教。”

    几个妯娌忙着准备食材,江城则叫上几个兄弟,去往村中宗祠般桌椅,明天大摆宴席邀请这么多年,家里的桌椅肯定是不够用的。

    江波等人看他弄了十来桌,就知道江城家这次要大出血,宴请村里的父老乡亲了。

    这一次宴客,江城主要宴请江家的亲朋好友,村里有名望的长辈,哪怕是隔得老远的七大挂八大姨,统统一股脑儿的请过来。

    按理说,乔迁新居是要请女方的娘家人的,可薛青儿恨极了薛家上下,怎肯请薛老爷子一家过来,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添堵吗?

第358章 乔迁之喜(3)() 
乔迁当天,孙氏和李氏两个妯娌早早过来帮忙了,还有把她们两个闺女一起叫过来打下手。

    此外,还有和甄氏交好几个妇人,分家之后跑过来报信的原主薛青儿的闺中密友陈云

    几个女的各自分工,将各自肉类、菜类和水果洗干净,就等着切槽上灶了。

    孙氏笑着问:“五弟妹,这些菜都洗好了,外头那些人也来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该做什么呢?”

    薛青儿道:“你们先歇一下,我去前院看一下人到齐了,等人全齐了咱们就开始烧菜上菜。”

    几个妇人笑着应着。

    薛青儿解了围裙,稍微整理了一下衣裳,转身出了厨房,来到前院这边。

    江城分家自立,薛青儿身为她的妻子,是正儿八经的当家主母,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得出来跟乡里乡亲、一众亲戚寒暄几句,这才不至于失了礼数。

    薛青儿出了一看,前院里乌泱乌泱都是人,十有八九都是不认识的,基本上都是那些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远亲。

    见到这一幕,薛青儿陡然想起了一句:“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如今他家小摊做起来了,生意火爆,又办作坊与张记百货合作,眼下还盖了这么大的房子,在外人中俨然成了村里的富户,上杆子巴结岂能不来呢?

    薛青儿原本是很讨厌这些人的,但是今日迁居乔迁,图的就是一个热闹喜庆,何必吝惜几桌子酒菜呢?

    何况,今日不光是乔迁之喜,她还要为自个儿娘甄氏证明,破除流言,人来得越多越好。

    薛青儿这一出来,这些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七大姑八大姨就都走过来和她打招呼,个个笑得跟一朵菊花似的。

    江城那边也是如此,不仅要和那些叔伯侄子打招呼,还要喝酒应酬。

    薛青儿虽觉得有些虚伪,伸手不打笑脸人,还是笑着应付着,还把孙氏和李氏一起叫出来帮忙招呼着。

    一旁甄氏看到来这么多人,低声对薛青儿:“青儿,今天来的人这么多,咱们准备的东西够不够呢?”

    薛青儿道:“够,肯定够,光是猪肉这一块,我已经叫橙子提前准备了一头猪呢。”

    孙氏和李氏应付着这些女眷,一脸艳羡之色地看着薛青儿,心里都在想,五弟一家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不知自己家什么时候也能过得这样好?

    她们两个正羡慕着,江老爷子和刁氏领着一家老小呼啦啦地来了。

    江城和薛青儿撇开一众不认识的亲戚,齐齐上前问候:“爹,娘,二哥、二嫂、三哥、四哥、仙仙,你们来了!”

    江老爷子笑着应了一声,随即当众夸了江城几句,说结婚之后成熟了许久,以后要夫妻和睦,相扶相持,一起好好的过日子。

    夸了江城之后,江老爷子又敲打了薛青儿几句,叫她收敛一下脾气,凡是以和为贵,退一步海阔天空。

    江城和薛青儿笑着点了点,还说:“谢谢爹,儿子儿媳谨遵教诲!”

    江老爷子会说场面话,不会当众甩脸子。

第359章 乔迁之喜(4)() 
但是,刁氏这个极品婆婆可没他这么好的涵养了,虽然没有像平日那样吵吵骂骂,一张老脸依旧阴郁得很,主要是心里不舒心。

    原本江城破土动工盖房子,她心里就不舒服,所以盖房过程中没来瞧过一次,如今看着屋里的装修陈设,心里更是堵得很。

    薛青儿这个作妖的丧门星,自从嫁进来就开始祸害她们一家,还不容易把她和江城分过出去了,还以为自家能够洗去霉运,日子开始过得好起来。

    谁曾想,分家之后,她家的日子没好气,江城和这小贱人的日子倒是越过越红火了。

    这说明什么了,薛青儿这个小贱人极有可能不是什么天煞孤星,而是村里那些八卦婆娘说的旺夫之人,实在打脸得很。

    刁氏一向要强,尤其是在拿捏儿媳这方面,更是强硬无比,毫不退让,薛青儿的出现,却好像老天专门派来克她似的。

    原本刁氏是不想来赴宴的,但是江老爷子维持一家和睦的形象,执意要让全家都来,她也不得跟着来了。

    除了江老爷子的原因,刁氏还有自己的小算盘。

    眼下江钦父子进京赶考,这一次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中,她这个唯一的闺女江仙仙却到了出嫁的年纪,不能再这样拖着,倒是希望江城这个有钱的哥哥能多照顾她一些,日后也好嫁个好人家。

    刁氏若有深意地扫了江仙仙一眼。

    江仙仙心领神会,上前笑了笑,对江城和薛青儿道:“恭喜五哥、五嫂新居落成,日子红红火火,可千万别忘了仙仙啊!”

    演兄妹情深的戏码,谁不会啊?

    江城笑了笑道:“你是我最亲爱的妹妹,五哥忘了谁也不会忘了你啊!”

    江仙仙咯咯一笑,声若银铃。

    其实,在江城和薛青儿心中,江仙仙属于那种既不招人厌也不讨人喜欢的人,只要她不搞事情,他们到不介意把她当妹妹看待,毕竟血缘关系是无论如何都斩不断的。

    江树和钱氏一进来,顾不得跟江城薛青儿打招呼了,光顾着看房子了,两人越看越惊奇,四只眼珠子瞪得溜圆,却不敢说什么。

    原来江老爷子深知他们夫妻的性子,出发之前就再三警告,少说多吃,说话不中听就别说,要是此番丢了老江家的脸,绝饶不了他们两个。

    因此,一进来两个人就想锯了嘴的葫芦,一句话也不说,但是越看越是惊叹,真没想到分家没多久,江城居然攒了这么深厚的家底、盖了这么豪华的房子比起平安城那些有钱人住的,也是毫不逊色。

    江城、薛青儿和江老爷子打了招呼,旋即又抓了把喜糖给几个孩子吃,吃喜糖沾喜气嘛。

    几个孩子一边吃蜜枣、花生糖、粽子糖等糖果,一边笑着说:“五叔、五婶,你家的糖果真好吃!”

    江城笑道:“好吃可不能多吃,小孩子糖吃多了容易蛀牙,我和你们今天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待会儿要多吃点。”

    几个孩子听到好吃的,甜甜的应着。

第360章 乔迁之喜(5)() 
眼瞅着人都来得差不多了,薛青儿对江城道:“橙子,你在这里招呼着,我进去和娘炒菜了。”

    江城忙道:“要不要我帮你?”

    薛青儿笑着摇头道:“不用,你可是这个家的男主人,男主内女主外,这么多人都要你应酬着,有娘和几个嫂子帮我,没问题的。”

    一会到厨房,甄氏就问:“青儿,可以开始了吗?”

    薛青儿点头道:“可以了,娘,嫂子们,开火啦!”

    按照原本做好的,大伙儿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甄氏和薛青儿负责炒菜,围上碎花布围裙,各自站在灶台旁。

    之前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油盐酱醋近身摆好,各种食材按照上菜次序码放,拿起了锅铲。

    两个和甄氏要好的妇人过来烧过,孙氏和李氏立在两个灶台边,一方面传递东西,一方面学几招。

    这次来的人实在有点多,几个来帮忙的妇人忙得团团转,李氏赶忙起身出去,把家里几个孩子都叫过来,帮忙跑腿端盘子。

    炒菜最讲究热灶旺火,两个负责烧火的妇人都是出色的家庭主妇,烧火烧得极好。

    这热火一上来,薛青儿和甄氏齐齐一动,立刻倒油开炒。

    江城和血沁格定下的这十道都是前世最有名的传世名菜,流传数百年,有的甚至上千年,经过岁月的洗练,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胃口,端地非同凡响。

    这菜还没炒好,前院这边的老老少少就闻到一股浓郁的肉香和葱香,丝丝缕缕,连绵不绝,馋得人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其中,江城的大堂伯问道:“阿城,今儿个掌勺是哪个啊,做的又是那道菜,香的那么厉害,手艺真不错啊!”

    江城笑着回答道:“回大伯,今日是我娘子和岳母掌勺,现在炒的这道才叫葱爆羊肉,羊肉滋补,您待会儿要多吃点啊!”

    江城大堂伯笑呵呵道:“早就听说你岳母做得一手好菜,如今你媳妇也尽得真传,看来你以后有口福了。”

    他这么说着,转头对江老爷子道:“老弟啊,阿城媳妇性子虽然泼辣了点,却是个能干的,还是个旺夫的,你看她这才嫁进来多久,阿城就盖起了这么大房子,有这样的儿媳,你该知足了。”

    其他和江老爷子一辈的叔伯也齐声附和着。

    江老爷子脸色有些尴尬,当初因为自个儿婆娘偷听,得知薛青儿是天煞孤星,这才将江城分了出去。

    哪知,小两口分出去没多久,就开始发达起来了,这样的人哪里是天煞孤星,分明是旺夫旺子的大福星。

    此刻,他不禁在想,要是当初不掉包,让大郎娶了薛青儿当媳妇,以她这等旺夫旺子旺家的福运,说不定大郎现在已经中举了。

    刁氏也是后悔得很,要是不分家,眼前这一切可就是老江家的,而是江城家的。

    这时,钱氏酸溜溜的声音响了起来:“五弟,你的房子这么好,可有给爹和娘准备一间?”

    江老爷子和刁氏一听这话,心下滴溜了一下。

第361章 美食佳肴() 
有没有准备屋子是一回事,住不住又是另一回事,他们可以选择不来这边住,可江城却不能不准备,这既孝道上的问题,也是一家是否和睦的形象工程。

    若是江城直接回答没有,那么就代表他日后不肯孝养父母,就是不孝,同时也叫外人看了笑话。

    想到这儿,江老爷子和刁氏都有些紧张,忍不住怒瞪了钱氏一眼,叫你这婆娘多嘴。

    江城淡淡地道:“当然有!”

    钱氏又道:“准备哪一间,总不是柴房吧?”

    江城听了她的酸言酸语,心里顿时有些恼火,但还是生生忍住了,说道:“二嫂说哪儿的话,爹娘若是来这边住,当然是东边最大的那一间啦,你这么说也不怕别人戳脊梁骨?”

    钱氏顿时被噎了个够呛,没想到一段时间不见,江城嘴皮子犀利了不少,难道是和薛青儿相处久了近墨者黑?

    刁氏板着脸训道:“老二媳妇,你会不会说话啊?大好的日子专门寻晦气,你要是不想吃,赶紧给我滚蛋,别扫了别人的行。”

    原本看江城过得这么好,房子盖子这么宽敞华丽,她心里就不舒服,钱氏偏偏还说这些不中听的,一下就把钱氏当成出气筒了。

    钱氏一听,立刻低下头当背景板。

    开玩笑,刁氏这个老虔婆管家,老娘没过一天好日子,没吃过一次好料,如今江城赚这么多钱,房子盖得这么好,席面肯定差不了,她才不会错多这顿美餐呢。

    渐渐地,厨房飘来的香气越来越浓,馋得众人口水直流,咽了好几次。

    就在众人耐不住要去厨房看一看时,薛青儿带着一众帮厨妇人献上菜来。

    菜一个个上来,色香味俱全,摆盘更是精巧细致,看得席上众人眼花缭乱的,真真没想到今日这一桌席面这般丰盛。

    这菜不仅好看,闻着喷香,吃起来叫人欲罢不能,更是他们从未见过的,纷纷问起了菜名。

    江城一一做了回答。

    这十道菜中,最受人欢迎既不是名扬大江南北的东坡肉,也不是最家常的红烧排骨,更不是雅致喷香的荷叶粉蒸肉,而是一道文思豆腐羹。

    这道文思豆腐羹,以嫩豆腐为主料,佐以香菇、青菜、胡萝卜丝等烧制而成,它的用料是十道菜中最简单、最廉价的,纯以素菜,但制作难度却是最高的。

    因为想把柔软如脂的嫩豆腐切成像头发丝一样粗细,不仅需要极深厚的刀工,制作之时要是心静神定,否则一刀用错便毁全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