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毒舌娘子,温柔点-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氏母女轻松了这么多年,哪能干得了这样的粗活,成天哭闹不休,搅得鸡犬不宁。

    这不,薛兰儿切个菜都能把手指头切伤了,嘤嘤呜呜的哭个不停,贾氏心疼得眼泪吧啦吧啦直掉。

    薛大海看着他们母女哭个不停,烦躁不已,说道:“娘,兰儿的手都被刀伤了,你就不能让她休息几天嘛。”

    陈氏一听,立刻叫出声来:“休息?休息什么?她要是休息了,家里的活谁来做?不就个小伤口,撕块布包一包就行了,至于娇贵成这样吗?还以为自己的千金小姐呢。”

    薛兰儿一听这话,哭得更加厉害,望着薛大海,泪绵绵叫了声:“爹”

    家里的粗活她从来没做过,一直都是薛青儿这个贱人做的,如今这么就变成她来做呢?

    弱质纤纤如她,十指不沾阳春水如她,怎么干得了这些粗活?这手要是伤着了,皮肤要是晒黑了,日后还怎么嫁入富贵人家当少奶奶?

第190章 闹腾不休() 
贾氏也得气愤不已,赶走了甄氏那贱人,反倒是自个儿倒霉了,低低道:“娘,女儿家细皮嫩肉的,最是娇贵,要是伤着磕着了,将来不好嫁人啊!”

    陈氏看着她们母女,脸上浮着一丝厌恶与嫌弃,尖尖细细道:“咱家又不是大户人家,兰儿又不是千金小姐,至于那么娇贵吗?”

    “农村人家的姑娘,哪个不用烧火做饭,洗衣喂鸡,偏生你们母女矫情成这样,从前甄氏呵呵青丫头还不是这么做的,你们怎就做不得了?难不成要我老婆子来做吗?还不快去做!”

    薛兰儿忍不住道:“奶奶就不能帮忙做吗?”

    陈氏一听这话,怒火‘腾’地冲上了脑门,叫道:“好啊你,居然敢我老婆子给你们洗衣做饭,你们受得起吗?从来只有晚辈给长辈干活的,哪有晚辈要求长辈做事的,反了你了!”

    自从薛青儿大闹之后,薛家的名声就彻底坏了,虽说里正再三警告,这样的丑事不能传到别的村子里,但是总少不几个爱嚼舌根子的人,天天碎碎说个不停,弄得她没脸见人。

    没脸见人就没脸见人,反正甄氏那贱人也落不着好,她就等着看甄氏如何凄惨落魄,如何回来跟她跪地求饶。

    陈氏是个再传统不过的女人,三从四德深入骨髓,在她的认知里,女人就是依附男人而存活的。

    没出嫁之前依靠父亲,嫁出去之后就得以丈夫为依靠,丈夫死了依靠儿子,一辈子都是如此,这就是所谓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一个女人要是没有丈夫、没有儿子,就如同一个没有生命的纸偶,随便一阵风都能把她给刮破撕碎。

    因此,有些女人和离或者被休之后,要么选择出家为尼,要么直接投河自尽,绝对没有这个脸回娘家,更何况,甄氏的娘家人全死光了,她又能回哪去?

    陈氏也是这样想的,理所当然认为甄氏会狼狈地回来,跪在她面前磕头认错,请求原谅,她便可趁机出一口恶气。

    却不想,薛青儿竟将甄氏带回了江家,并堂而皇之地住进去,成了江家的一员,如此大为伦常,简直叫她傻眼。

    更让她想不到的是,甄氏住进江家,不禁没有被江家老太婆欺负,反而住的舒舒服服的,她昨儿还看见甄氏坐在小院里悠哉悠哉的缝衣裳绣花呢。

    而她呢,原本可以舒舒服服的当薛家老太太,啥事也不用理会,家里的一切杂事自有甄氏料理,妥妥的。

    如今甄氏和离出去,贾氏母女又不愿意做事,天天都要她七催八催的,衣服洗得乱七八糟的,做的饭不但比猪食还难吃,还做的半生不熟的。

    天天吃不好,穿不好,闹腾不休,外人指指点点,陈氏自然憋着一肚子的火。

    因此,薛兰儿这番话,一下子就挑起了陈氏的怒火。

    陈氏气得扬起了手掌,作势便要打薛兰儿的耳光。

    薛大海连忙抓住她的手,劝道:“娘,您消消气,兰儿只是手疼得厉害,才会一时口不择言,她不是故意要顶撞您的。”

第191章 小本生意怎么做() 
薛大海越是护着薛兰儿,陈氏越是恼火,感觉自己这个唯一的儿子都是贾氏母女迷惑了,和她不是一条心的了。

    陈氏顿时哭闹不休,控诉薛大海不孝,养儿不防老。

    薛大海急得直哄,心中埋怨不已,原本薛青儿大闹,他的名声已经坏透了,要是再担上一个不孝的罪名,那他还不得被村里人的唾沫星子淹死?

    陈氏如此作为,却叫贾氏气得直咬牙,甄氏那贱货走了,就想来拿捏她了,死老太婆,都一把年纪了还不消停,真是气死人了。

    眼看着陈氏命令薛大海好好教训薛兰儿,贾氏暗暗地扯了一下薛兰儿的头发。

    薛兰儿被她这么一扯,一个立足不稳,顺势栽倒下去。

    贾氏立刻将她抱在怀里,叫道:“栓子他爹,你来看看兰儿,瞧着小脸白的,都没有血色了,是不是累坏了!哎呦,天可怜见的,我的兰儿啊,你不要吓娘啊”

    薛兰儿眼珠子一转,明白了贾氏的用意,身子软软的歪了下去,开始有气无力的装着病、撒着娇、卖着可怜,活活一个白莲绿茶婊。

    这边骂着不孝,那边哭着装病,薛大海夹在三个女人中间,那叫一个水深火热,斗大如斗。

    是夜,甄氏睡下之后,薛青儿便悄悄起床,来到江城这边跟他商量摆摊的事情。

    要想生意红火,最关键的是要好吃,好吃才有回头客,好吃才是硬道理,绝不能贸贸然的做一些包子、馒头、面条之类的去卖,那样既糟蹋了食材,也浪费精力,因此必须想好了再去做。

    江城徐徐道:“摆摊子做的是小本生意,主要对象是老百姓,所以价格必须低廉,要让老百姓负担得起,否则这摊子就做不起来。”

    薛青儿点了点头道:“你说的对,有钱人吃饭都是上酒楼吃的,根本不屑于吃街边小摊,因此必须做廉价的食品。”

    江城道:“在中国的八大菜系之中,出自山东孔府、淄博的鲁菜是最贵的,而川菜却是最便宜的,被称为‘穷人菜’,因为它的食材非常低廉,包含各种动物的下水,比如夫妻肺片之类。”

    “正因为川菜的廉价,所以受众层面最大、最广,原本是个最好的选择,但是川菜口味重,多以麻辣为主,这里的人却吃不了辣,根本行不通。”

    薛青儿道:“不一定要做川菜,其他菜也是可以的,只要是符合老百姓的一日三餐,味道够好,价格便宜,一定可以卖得红火。”

    江城道:“要说一日三餐,现代人卖得最多的就是快餐了,毕竟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这么快,我记得有三种食品火遍全国,被称为三大中式快餐,一是兰州牛肉拉面,二是黄焖鸡米饭,三是沙县小吃。”

    薛青儿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兰州牛肉拉面肯定不行,古代是农耕社会,牛是耕地的唯一动力,非常重要,未经官府批准不得私自杀牛来吃,哪来这么多牛肉;”

    “而古代也没有养殖技术,鸡也不能速成,黄焖鸡米饭也不能做;只剩下沙县小吃了。”

第192章 不一样的沙县() 
江城道:“我觉得沙县小吃就不错,不仅种类繁多、口味清淡,而且经济实惠,全国到处都有,店面比中国移动营业厅还多,甚至都开到外国去了。”

    “能够火遍全国的小吃,必有其独到之处,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绝对能行,而且做法也不复杂,也就是那几样:扁食、拌面、小笼包和炒白果。”

    薛青儿点了点头道:“我也觉得挺好的,只是咱这个摊子有点小,要想做完整的沙县小吃,还是得弄一家店面,就选两样简单来做吧。”

    江城拧着剑眉道:“随便选都可以,只是我有点担心,要是咱们的声音红火起来,其他人也跟着学,那就不好赚了。”

    “你可不要忘了沙县小吃之所以能开遍全国,就因为它的做法非常简单,就拿扁食来说吧,就是一张皮一个馅儿,比饺子还好包,一看就会了。”

    “还有那拌面,就更简单了,面条汆熟了,放点花生酱、酱油、盐和味精,再撒上些葱花,随便一拌就好了。”

    薛青儿凝眉道:“没错,我们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智慧是难以想象的。就比如农村人经常用的石磨,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尽管市面上的豆浆机非常多,可我还是认为石磨磨出来的豆浆最香醇!”

    说到这里,薛青儿突然灵光一闪,笑道:“既然是沙县小吃非常容易学,那我们就做不一样的沙县小吃,让他们学不了不就行了,我们在古代摆摊子赚钱,难道就非得要照搬照抄吗?”

    江城眼睛一亮,道:“是啊,反正这个时代没有沙县小吃,只要我们做的好吃,没有会说我们做得不够正宗,你有办法做出不一样的沙县吗?”

    薛青儿道:“我们可以从扁食上做做文章。”

    扁食——就是用一张正方形的薄皮包上馅料做成的小吃,皮薄馅大,味道鲜美,为各地群众所喜爱。

    这种小吃在全国各地的叫法各异,福建称之“扁食”,在北方称之“馄饨”,西南巴蜀一带称之“抄手”,广州称之“云吞”,湖北称之“包面”,

    江城道:“扁食和饺子一样,要是做得好吃,三分在馅,七分在皮,你想在皮上最文章。”

    薛青儿点头道:“没错,我前年去福建福州旅游,曾在当地吃到一种叫做‘肉燕’小吃,这种小吃的做法和扁食极其相似,但它的皮却非常爽脆筋道。”

    “我从未吃过这么筋道的皮,可以说肉燕的皮比馅料还好吃,询问之下,我才知道,原来馄饨、饺子之类的皮都是面粉做的,可肉燕的皮却是瘦肉打成泥,掺上适量的蕃薯粉做成的,故此肉燕才有‘肉包肉’一说。”

    江城愣愣道:“肉做成的皮?哦,我想起来了,我记得香港有一种著名小吃,名叫‘撒尿牛丸’,也是将牛肉锤打成泥,包成丸子,所以特别筋道爽脆,周星驰在食神里就有用牛丸当乒乓球打的场面,和这个肉燕皮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第193章 肉燕和酱饼() 
薛青儿道:“不错,正因为肉燕的皮和撒尿牛丸都是用肉泥做的,所以韧性十足,弹性十足,久煮不烂。只要我们用肉燕皮来包扁食,绝对能出不一样的味道,就算日后有人看到我们捶打肉泥,也只会认为肉泥是用来和馅儿的,绝不会想到是用来做皮的。”

    江城深深赞同道:“这个法子倒是挺好的,只是用肉燕皮来包扁食,看着有些不伦不类的,还不如直接叫肉燕,反正肉燕和扁食的做法极其相似。而且,肉燕是福州人的发明创造,我们把它拿过来发家致富,要是不保留它的名字,显得有点不地道。”

    薛青儿道:“那倒也是,只是这吃食冠以‘肉燕’之命,那沙县小吃便就做不成了。独沽肉燕一味,未免有些单调,毕竟是汤食,一碗下来也不够顶饱,还须加上一样耐饿的饼子才行。”

    江城笑道:“说得到饼子,可就多了,比如天津的煎饼果子、山东的杂粮煎饼,老北京的肉末烧饼,我样样会做。”

    薛青儿皱眉道:“这些都是出了名的小吃,可诚如你所言,我们做的东西不能被模仿,否则利润很容易被别人分走的。”

    江城沉吟道:“要想长时间拥有独一无二的吃食,就必须掌握别人无法破解的秘方,就像云南白药、六味地黄丸之类的。若是在饮食小吃上,最好是酱料上做文章。”

    他沉吟半晌,突然拍手道:“有了,我们可以做土家酱香饼。”

    薛青儿一愣:“土家酱香饼?”

    江城欢喜道:“是啊,这土家酱香饼乃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位受洗后在武当山出家的法号为德福仁波切的僧人,他用多年自制的斋菜及多种药材和香料秘制而成。三百年来,此饼以独特的口感与风味征服了无数人的味蕾,凡上武当山的香客品尝后都回味无穷,赞不绝口。”

    “土家酱香饼精髓在于它独特的酱料,乃是有十多种香料秘制而成,绝密无比。若不是因为近代战争爆发,波及到武当山,酱料的秘制方法也不会流传出去。”

    “然而,若不是因为秘方因战火流传,现代社会的街头小巷就不会有土家酱香饼这味小吃了”

    薛青儿听得连连点头,问道:“此法虽好,但你会做土家酱香饼吗?知道秘方吗?”

    江城嘿嘿一笑道:“当然会,不然我说这个干嘛?”

    由此,两人定下土家香酱饼和肉燕这两样小吃,开始了他们的发家致富之路。

    翌日,江城和薛青儿又去城里一趟,采买做肉燕和土家香酱饼所需的材料。

    肉燕材料简简单单,只需猪瘦肉、糯米饭、地瓜粉等几样,而且皮和馅都需要肉,皮中有肉,馅中也有肉,迷惑性极强,外人很难察觉出来。

    可土家香酱饼就不同了,由于这个时代没有这种饼,江城所掌握的制作技术就成了绝密之方,还望着用它发家致富,甚至传给后代,哪能这般轻易泄露出去?

第194章 夫妻分工() 
为了以防万一,江城和薛青儿将配制酱料所需的药材和香料分别往几家药店买,每一家买的量都不同,这家多一些,那家就少一些。

    光是买酱料所需的药材和香料,他们就用了半天功夫,更不说那些乱七八糟的调味料。

    逛了将近一天,两人才买好了所有的材料,拖着大包小包回到家,看见甄氏正在房里赶制衣裳,便没有打扰她。

    江城会做土家香酱饼,薛青儿则精于肉燕制作,夫妻分工,各司其职。

    这福州肉燕起源于明朝,相传在嘉靖年间,福建浦城县有位告老还乡的御史大人,家居山区,吃多了山珍便觉流于平淡。

    于是,他家厨师取猪腿的瘦肉,用木棒打成肉泥,掺上适量的蕃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切成三寸见方的小块,包上肉馅,做成馄饨,煮熟配汤吃。

    御史大人吃在嘴里,只觉滑嫩清脆,淳香沁人,连呼“大妙”,忙问是什么点心。

    那厨师因其形如飞燕,且是肉做的,便信口说“肉燕”,从此肉燕便成了福州一道著名小吃。

    肉燕好吃在于燕皮,打制燕皮,猪肉必选后腿的精肉,配以上好的蕃薯粉,肉粉配比恰到好处,做出的肉燕会细而不腻,柔而脆嫩,味鲜适口,宛若燕窝,兼有荤素风味。

    做肉燕的第一步就是将猪腿肉打成肉泥,这可是个力气活儿,须得让江城这个大男人来才行。

    江城先是将猪腿切成块状,然后放在一块厚厚的砧板上,用木棰反复捶打,并加入适量糯米糊以增强其粘性。

    经过数百下的捶打,猪腿肉变成肉泥,薛青儿将胶状肉泥放在木板上,均匀地撒上薯粉,然后用擀面杖擀成皮。

    擀好的肉燕皮薄如白纸,其色似玉,手感软嫩,韧而有劲,这就是肉燕和馄饨、扁食最大的不同之处。

    打制肉燕皮虽然麻烦,且好力气,好在量大,一斤猪肉打成的肉泥可以制作出六百张肉燕皮,可想而知这皮有多薄。

    制作完肉燕皮,接下来的工序都和一般的馄饨、扁食区别,想吃什么馅儿就包什么馅儿。

    薛青儿今天做的是韭菜鲜肉馅的,先将韭菜洗净,切碎,猪肉馅再剁细,加入韭菜及调味料,调匀成馅料。

    肉燕的包法非常简单,每张肉燕皮包上一层馅料,手指一捏一收,这便肉燕就出来了。

    不到一会儿功夫,薛青儿就包完一案板肉燕。

    锅中放入水烧开,放入肉燕煮熟,加入葱花和盐、胡椒粉、香油,一碗肉香扑鼻的肉燕就成了。

    且说江城这边,他先是将做饼的面和好,然后放在一边静静发酵,利用醒面发酵这段时间,开始熬制酱料。

    这土家香酱饼的酱料熬制也很麻烦,将炒锅放入油,加入几颗冰糖。

    当冰糖化掉的时,倒入两汤勺甜面酱,两汤勺豆瓣酱,小火炒出香味,放入小半碗水。

    烧开之后,陆续投入肉桂、丁香、花椒、大料、香叶、八角、小茴香等药材香料,小火慢烧,煮到像稀粥的状态就成了。

第195章 试吃() 
土家香酱饼的酱料包含着多种香料,本身具有浓烈的香气,尤其是熬制过程中,那味儿更是诱人。

    薛青儿笑道:“光是闻这味儿就香得这么厉害,味道就更不用说了,看来咱们生意要爆红啊!”

    江城甚是得意,笑道:“那可不,有了这酱料秘方,咱们以后不一定要土家香酱饼,就是单卖酱料,也足够挣得盆满钵满的。”

    薛青儿被这味道勾得厉害,恨不得现在就尝尝。

    熬到最后,酱料的香味飘得整个家都是。

    甄氏在房里赶制衣裳,闻得这么勾人的香味,也忍不住放下针线,走了出来,笑闻:“你们两个在做什么?这么香啊!”

    江城正在熄火收酱,无暇回答。

    薛青儿道:“做酱饼和肉燕呢,娘先等一等,一会儿就有的吃了。”

    做完酱料,江城便开始处理醒好的面团了。

    江城先是将芝麻放入锅中,小火炒香,然后用擀面杖碾成芝麻碎,放在一旁备用。

    接下里,取出醒好的面团,擀成大薄片先撒上花椒粉和熟芝麻碎,卷起后,收紧两头,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成,擀成薄薄的圆饼。

    在锅中放入油热好,江城将擀好的圆饼平摊放入锅中,烙至两面微黄,用油刷刷上炒好的酱,撒上葱花和熟芝麻碎,盖上盖,再烙两分钟。

    如此,一份土家香酱饼就大功告成了。

    夜幕时分,三人围坐在桌子边,桌子中间是一盘新鲜出炉的土家香酱饼。

    由于家里没有平底锅,做出来的土家香酱饼卖相不怎好,但是味道实在勾人得很。

    江城用到将烙好的饼切成扇形的小块,先夹一块放到甄氏盘里,说道:“娘,您快尝尝,这是我和青儿忙活一天的成果。”

    甄氏笑了笑,用筷子夹起饼子咬了一口,嚼了嚼,脸上顿时露出一种非常惊奇的表情。

    薛青儿有些紧张地问道:“娘,味道如何,好吃吗?”

    甄氏笑道:“好吃,好吃极了,香中有香,甜中带绵,辣而不燥,外脆里软,娘从未吃过这么香的饼。”

    薛青儿听她这么一说,也用筷子夹了一块,细细品味起来。

    江城也跟着夹了一块,吃了起来。

    不得不说,古代的食材都是纯天然的,所以做起来的食物比之现代用相同材料做的更为可口。

    三人都觉得这酱饼非常好吃,吃了一块又夹起一块,很快就把这盘酱饼给吃光了了。

    吃完了酱饼,三人觉得嘴巴有些发干,薛青儿便盛了三碗肉燕。

    由于肉燕的皮乃是肉泥掺番薯粉打制的,韧性十足,久煮不烂,不似扁食馄饨,不马上吃就烂了。

    薛青儿把最大的一碗放在甄氏面前,笑着道:“娘,这饼是橙子做的,这碗是我做的,您尝尝看好不好吃?”

    甄氏看了看碗里,愣了愣:“这这不是馄饨吗?”

    她用汤匙舀了一个,尝了尝,嘴里砸吧了两下,很惊讶,说道:“这馄饨皮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嚼劲?按理说,面粉做的皮,一泡水就软了怎么会?”

第196章 揭短() 
薛青儿笑吟吟地问道:“娘,好吃吗?”

    甄氏重重点头:“很好吃,我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馄饨,尤其是这馄饨皮,脆嫩爽口,太有嚼劲了,到底怎么做的?”

    薛青儿道:“这个不叫馄饨,而是叫肉燕。”

    甄氏道:“肉燕?我怎么听说过这名儿,还有它和馄饨为什么像?”

    薛青儿早就想好了说辞,道:“这是我从自创的一道菜式,是我从馄饨中演化过来的,虽然做法和馄饨极其相似,倒是这皮却大有讲究。”

    既然这个时代没有肉燕这玩意儿,且它又和馄饨这么想,干脆盗版过来算了。

    等日后肉燕成为杨柳村、平安城,乃至大周朝的著名小吃,谁也不会忘了它的创始人叫薛青儿,也算是名流千古了。

    甄氏惊讶道:“你自创的?你还会自创菜式?”

    薛青儿傲然道:“那是当然啦,我之所以它作为创新菜式,原因就在于它的皮。馄饨的皮是用面粉做的,但它的皮却是用猪肉掺番薯粉制成的,形似纸状,洁白光滑细润,散发出肉香,食时颇有燕窝风味,非常爽口,所以我才把它叫做‘肉燕’。”

    甄氏低语道:“肉做的?竟然是用猪肉做的皮,青儿,你是怎么想出来,我怎么没见做过?”

    薛青儿道:“这法子我未出嫁之前就想到了,只是在薛家那个虎狼窝,能不能吃饱就都是个问题,怎么可能让我用猪肉做这玩意儿呢?”

    甄氏听了,不禁面露愧疚之色,叹道:“青儿,都怪娘没用,让你受苦了。”

    薛青儿笑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今我们娘俩苦尽甘来,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江城插口道:“这可错了,是我们娘仨!”

    甄氏重展笑颜,道:“对,是娘仨!”

    说着,拿着那碗宝贝闺女‘自创’的肉燕细细品味起来,只觉得好吃得胜似仙味,每一口都是温暖,每一口都是幸福。

    薛青儿吃完一碗,砸吧一下,说道:“这肉燕做得挺好的,可惜这汤差了些,若是换成大骨熬制的高汤,味道会更好!”

    甄氏道:“用肉做皮已经够好了,还想熬大骨做汤底,咱们都是乡下人,至于吃得这么精细吗?”

    薛青儿笑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可是伟大的孔圣人所说的,咱们虽是乡下人,那也得遵从圣贤之言。”

    甄氏嗔怪瞪了她一眼,说道:“你呀,歪理总是一套一套的。”

    薛青儿不乐意了,道:“这哪里是歪理,分明是真理。橙子,你说是吧?”

    江城哭笑不得道:“是,孔老夫子的确说过这样的话,不过你总喜欢歪曲圣人之言。比如,你骂人居然用万世湿婊(万世师表)唉,孔老夫子地下有知,一定死不瞑目。”

    薛青儿恨恨瞪了他一眼:你丫的,居然敢揭老娘的,万世湿婊怎么啦?骂那些没脸没皮的白莲绿茶贱人婊,用万世湿婊这个词最好不过!

    江城微微一笑,笑得宛如一只偷腥的大猫咪。

第197章 送吃的(1)() 
这时,江城忽然想到,从分家到现在,家里有点好吃的都没江老爷子和刁氏送过,这次捣鼓了这些,还是送一点尽尽孝心吧。

    江城便道:“青儿,今天这肉燕做得多了些,咱们三个也吃不完,要不给爹娘送点?”

    薛青儿冷哼道:“送什么送?他们只会好心当作驴肝肺,送什么东西都是白瞎。”

    江城皱眉道:“青儿,再怎么说他们也是我爹娘。”

    薛青儿一脸的不乐意,她才不想给刁氏那老虔婆送吃的呢。

    甄氏板着脸道:“青儿,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他们再怎么说也是阿城的爹娘,你的公公婆婆,孝敬公婆乃是为人儿媳的责任,你这样会被人说闲话的。”

    薛青儿哼了哼,对江城道:“要送你去送,我可不送,我怕我去了会忍不住把肉燕泼在你娘身上,反倒是糟践了。还有,娘,你也不要去,免得被他们嚼舌根。”

    江城道:“行,我去送,我去送行了吧。”

    他何尝不知道,青儿和刁氏就是不对头,一见面就吵,吵得厉害就开打,如今好不容易分了家,还是要消停些才好。

    江城转身拿了一个大海碗,把剩下的肉燕装了装,便要去东厢。

    薛青儿叫道:“等等——”

    江城一愣,转过头来,问道:“怎么啦?”

    只见薛青儿拿来一张油纸,把锅里剩下的一些的饼子包了包,递给他道:“把这些拿给三嫂和两个侄女吃吧。”

    由于幼时家庭的变故,使得薛青儿的性子呈现两个极端,爱则捧上天,恨则踩入地。

    她厌恶刁氏这个极品婆婆,说骂就骂,说打就打,才不管什么孝顺之道;

    而孙氏在她生病之际照顾她一次,她就牢牢记住这份好,加倍报答。

    江城笑了笑道:“你呀,三嫂不过是照顾你一回,你就一直记着,上次是老母鸡汤,这次是酱饼,下次就不知道什么了。”

    薛青儿道:“我这人就这样,谁对我好,我就加倍对她好,谁对我不好,我就记他一辈子。”

    江家一堆的极品,把肉燕送过去,三房一家肯定吃不到,还不如吃些饼子呢。

    江城把油纸包藏在袖中,端着一大海碗的肉燕去了东厢。

    此时,江家人正好吃完饭,江老爷子和刁氏正做着聊天,孙氏和两个女儿正在收拾残羹碗筷。

    古代人的夜生活不像现代人,非常单调,没什么可聊的,刁氏闲的没事,又开始编排薛青儿和甄氏,说她们如何不要脸,如何的懒,如何的魅惑勾人。

    江城站在门口听着,尴尬地不行,心道:“青儿不来是对的,否则听了这话,今晚大伙儿都别想睡了。”

    江老爷子皱着眉道:“他们都已经分出去了,说那么多干嘛,难不成你还想和老五媳妇,让她再拿鞋底子抽咦,老五,你咋来了?”

    江城干巴巴的笑了笑,道:“这不,青儿做了些吃的,让我送来爹和娘尝尝。”

    江老爷子点了点头,笑道:“嗯,有心了。”

第198章 送吃的(2)() 
刁氏阴阳怪气道:“那小贱人做了什么吃的啊?是砒霜,还是老鼠药啊?”

    听了这话,江城脸上的笑意一下子冷了下来,凉凉道:“哪有给公婆做砒霜老鼠药吃的呀?娘你真爱说笑。”

    刁氏哼了哼道:“其他人是不敢,那小贱人可没什么不敢做的。”

    钱氏听到吃的,呲溜一下跑了过来,问道:“五弟,你们做了什么好吃的,快让我看看?”

    说着,伸手便要去揭海碗盖子。

    江城见她伸过来的手脏兮兮油腻腻的,怕毁了这碗肉燕,急忙闪避开去。

    钱氏悻悻道:“不就一碗吃的嘛,至于搞得这么神秘吗。”

    江城道:“二嫂,你还是去洗洗手吧。”

    钱氏闻着空气中弥漫的荤香,搓了搓手,道:“五弟,你们这一分家,日子好过得很啊,你这碗里是肉吗?”

    江城道:“这肉哪是随便吃的,只是一碗汤罢了。”

    说着,便把大海碗递给了江老爷子。

    江老爷子揭开一看,里面赫然是一碗面皮制作的汤食,模样像极了馄饨,皮却有些透明。

    钱氏目光立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