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他的小泪痣-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才给过了。”陈大牛出声。

    陈宋氏听了,脸上的笑意更浓“三牛,去年你和木莲养兔子,赚了不少的钱吧?”

    “就是,看看你们一家五口穿的全是新衣,你二哥身上的棉袄还是去年做的呢。”陈李氏有些酸酸的插话道。

    陈家三牛,陈三牛夫妇的家底最薄,过的最艰难,可是没想到只是喂了一年的兔子,这陈三牛过的倒是比她家还好了,陈李氏有些羡慕,她也想养兔子。

    “也没有多少,一个月有三百文钱,一年下来攒了几两银子。”陈三牛喝了一口酒,随口答道。

    “三牛啊,你家的兔子是怎么养的?说出来听听,你和大牛是亲兄弟,你发财,不能忘了你大哥啊。”陈宋氏说着夹了一口兔肉放在嘴里,边嚼眼睛边盯着陈三牛看。

    “发不了财,只能卖点小钱。”陈三牛摇摇头,不赞同陈宋氏的话“这兔子是大壮、壮壮、乖宝在养着,大嫂你应该问他们。我和木莲平常都没有管过。”

    “嗯,兔子是我和大哥二哥养的。”陈乖宝开口道。

    “那你是怎么养的?”陈李氏问道。小米经常和大壮一起玩,陈乖宝三兄妹养兔子这事,陈李氏是知道的。

    “上山割青草,割回来之后把青草洗干净晒干再喂给兔子,兔子平常喝的水都是我烧的开水,多打扫打扫兔子窝,这样就行了。”陈乖宝一点都没有藏私,很大方的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那为啥我养不活兔子?”小米经常去找大壮玩,这些小米都知道,陈李氏按照这些做,结果兔子全死了。

    陈李氏很疑惑,陈三牛给了她四只兔子,她全养死了。过年前,陈三牛又给她送去了两只,让宰了吃肉。她没宰,试着养了两天,结果在大年二十八那天,两只兔子都冻死了。

    养了六只兔子全死了,陈李氏很是不解。

    “我养的也死了。”陈宋氏跟着开口。第一次她去陈三牛家要了两只兔子,结果当晚那两只兔子便跑了。第二次第三次她和陈李氏的经历一样,都是养了没几天便死了。

    “我不知道。”陈乖宝摇头。她也是初次接触养殖兔子,不过要真的问原因的话,只能说是人品问题了。

    她人品好,第一次养兔子便养的很好,陈宋氏陈李氏人品不行,所以养不活兔子。

    当然这个原因陈乖宝是说不出口的,她只能在心里开口。

    陈乖宝说不知道,陈李氏和陈宋氏都一致的认为,陈乖宝肯定还有诀窍没告诉她们,不然为何陈乖宝养的兔子能活,她们养的兔子老是死?

    想到此,陈宋氏开口道“三牛呐,你和大牛二牛都是亲兄弟,亲兄弟不说两家话,为啥你家养的兔子好好的,我和野菊就养不活呢?”

    “大嫂。”陈三牛还来得及再说什么,陈大牛开口了“你少说两句吧,吃你的饭。”陈大牛的脸上带着不耐。陈宋氏不相信陈三牛,他可是很相信。

    陈宋氏闻言撇撇嘴,没再多说什么。

    过了一会儿,陈宋氏又突然笑着开口道“三牛,今年你卖兔子挣了不少前,有没有给娘一些?娘这些年待你们一家不错,现在你挣了些银钱,应该孝敬一下咱们爹娘。”

    “给了。娘这些年不容易,应该多孝敬她。”

    “给了就好。”陈宋氏脸上的笑掩都掩不住,她话音一转,对陈阿嬷道“娘,过了年,也该给大壮说亲了,这家里的房子,你看。。。”陈宋氏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之前陈阿嬷借口家里没有钱,所以不修房子,如今陈三牛刚承认给了陈阿嬷钱,这下子陈阿嬷找不到借口推拒了。

    陈宋氏为自己的聪明洋洋得意。

    今天在饭桌上,一直都是陈宋氏在说,陈阿嬷看陈宋氏不顺眼,一直在忍受着她的聒噪,如今陈宋氏直接这样问,陈阿嬷对她更讨厌了。

    不过大麦是她的大孙子,她对大麦也想当疼爱的,如今手里有钱了,她肯定要让大麦在新房子里娶媳妇的。

    不想让陈宋氏如意,但也不能真的委屈了大麦。

    “过了年,就去找泥瓦匠修房子。”陈阿嬷不想和陈宋氏多说,直接言简意赅的道。

    陈宋氏得了陈阿嬷的话,大喜“好嘞,那大麦说亲的钱,就我和大牛掏了。”陈宋氏喜滋滋的道。

    陈阿嬷嗯了一声,没再接话。

    陈宋氏不以为意,陈阿嬷看她不顺眼不是一天两天的了,她早已经习惯了。

    “娘,要盖新房子?”陈大牛有些惊讶,之前陈阿嬷可是一点口音都没有。

    “大麦要说亲了,不能让他在这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里娶媳妇,怎么着也得盖新房子。”

    “娘,之前你也没有点口音。。”陈大牛嗫嚅。

    “我都记在心里呢,我和你爹商量过了,过了年,趁着地里的农活不忙,赶紧把房子盖起来。”

    “恩,娘说的对,趁着农活不忙,赶紧把房子盖起来。”陈三牛接话道。当初因为新旧房子这事吵架,如今要盖新房子,陈三牛举双手赞同。

    接下来便大家边吃边聊,气氛倒也融洽。

第57章 识字() 
陈三牛想起过年后要送大壮和壮壮去书院读书的事,他开口道“爹,娘,过了年,我想送大壮和壮壮去镇上的书院读书。”

    陈家三代都是目不识丁的老农民,如今大壮和壮壮要去书院读书,这是个大事,他有必要和陈老汉陈阿嬷说一下。

    陈三牛这话让饭桌静下来了,大家都瞅着他,陈三牛怔愣了一下,轻声问道“怎么了?”

    “你要送大壮和壮壮去书院读书?”寂静之后,陈老汉率先开口了。陈老汉一般是不开口的,他现在开口,足以证明他对此事的重视。

    陈家三代没一个识字的,再往上数三代,同样没有读书人。

    “是,我去年去县城给人打工,见到有招收账房先生的,账房先生活轻松,拿的钱还多,那时候我便想着要是大壮和壮壮能读书便好了。”这个念头陈三牛只是一闪而过,从来没有认真想过。“我也不求大壮和壮壮能考取功名,不求他们当官老爷,他们能识文断字,能给人算账就行了。只要不像我一样一辈子在土地里刨食,我就心满意足了。”

    陈三牛这话说的合情合理,陈老汉点头道“是,能考个秀才最好,考不了也没事,能识字总是好的,过年的时候给村里的人写对联,这也是个收入。”

    “听说镇上书院的束脩很贵,三牛,你银钱够吗?不够的话这二两银子你先拿着吧,我和你大嫂不急用。”陈大牛开口道。陈三牛刚才给他了二两银子,又给陈阿嬷银子,如今还要送大壮和壮壮去读书,陈大牛担心陈三牛负担太重。

    “今年的束脩费能掏出来,明年的没有。”陈三牛实话实说。家里总共有十两多的银子,给陈阿嬷二两,给陈大牛二两,大壮和壮壮的束脩一共四两。

    他们家又一朝回到分家前了。

    “明年的不够,三牛可以卖兔子再赚嘛”陈宋氏拉拉陈大牛的衣角,示意他不要开口,她笑呵呵的开口道“三牛的家底还真丰厚,看来这养兔子真是赚钱。三牛啊,到时候大麦成亲待客,你可要留几只兔子,我可是提前预定了。”

    “我记着了,会留几只兔子的。养兔子赚不了大钱,一年下来,还是能给大壮、壮壮交束脩费的。”

    “唉”陈宋氏闻言叹了一口气“想当初,我刚嫁过来时,二牛三牛都没有成亲,俗话说长嫂如母,我为二牛三牛也操了不少的心。后来有了大麦小麦,但没过两年就有了大米小米,后面还有大壮、壮壮。孩子这么多,顾不过来,我对大麦小麦也照顾的不够,一转眼,大麦都要说亲了,小麦也快了,他俩这辈子,是注定要在土地里刨食了。”陈宋氏语气很是惆怅。

    她嫁给陈大牛,是老大,下面有小的,她不能分家出去单过,这一拖累,这一蹉跎,十几年就这样过去了。

    想起大麦小麦的将来,她作为一个母亲,她不得不惆怅,要是有能力的话,她也想送大麦小麦去读书。

    陈宋氏惆怅感慨,陈李氏也跟着惆怅感慨,她虽然不是大嫂,但这些年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处处帮陈三牛一家的忙“可不是,大米这辈子差不多算定下来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在土地里刨食的命。小米年纪还小,还能去书院读书,但我和二牛没养兔子,没有钱送小米去读书啊。”

    陈李氏真的想让小米去读书的话,她是有能力供小米读书的,但陈李氏一介村姑,目光不长远,虽然陈三牛刚才把话说的很明白,但在陈李氏看来,读书一件虚无缥缈的事情,投入太多,效果倒是没有多少。

    与其花那么多银子送小米去读书,她宁愿让小米去学手艺。读书是有钱人的事,太虚,还是手艺实在。

    陈宋氏和陈李氏的一通感慨冷了场,陈三牛闻言张张嘴,想说点什么,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钱也不多。

    再说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说什么也于事无补了,以后他尽可能的多补偿几个侄子吧。

    陈宋氏见没有人开口,她转头对着大壮、壮壮道“大壮,壮壮,以后你俩要是发达了,可不能忘记你们大麦哥小麦哥啊,这些年他们两个待你们两个很不错,你们可要记着他俩的好。”

    大壮、壮壮齐齐点头“知道了。”

    “这秀才可不好考,天下的读书人那么多,能考上秀才的也没有几个,大壮、壮壮你们两个可要好好读书,别辜负了你爹娘。”陈李氏开口道。

    “知道了。”大壮、壮壮又齐齐点头。

    陈李氏见此感慨道“我就算是有那个闲钱,也不想让大米小米去读书,读书读了十几年,到头来一事无成,这样的人有很多,浪费银子浪费时间。要是我有那闲钱,我宁愿送大米小米去学个手艺。”

    “手艺好,读书也好,既然现在能送他们俩去读书,那就送过去吧。”一直默不作声的陈杨氏开口了。

    “不管怎么说,从今往后,咱们老陈家是出了读书人了,这总是好的。咱村里除了杨猎户家的四郎小子,也只有咱们老陈家有读书人了。”陈老汉满脸喜滋滋的,喝了口小酒,整个人有些飘飘然。

    “嗯,不管大壮和壮壮以后读成什么样,但总归是读书人了。”陈三牛接话道。

    “大壮、壮壮,你俩到了书院可要听夫子的话,好好读书,将来考个秀才,给咱老陈家长脸!”陈老汉满脸微笑的叮嘱道。

    “知道了,爷爷。”大壮、壮壮齐声应道。

    接下来的话题,自然是围绕着书院的事情,说完书院的事情又说起了生姜,说完生姜又说起了其他闲事。这顿饭陈家人吃了一个多时辰,最后陈家的男人都有些醉醺醺了。

    陈家贫穷了几十年,今后的日子终于有了盼头。

    大年初二,山河村的风俗是去姥姥家走亲戚,陈杨氏是山河村的姑娘,但陈杨氏的父母已经双亡,陈杨氏又是独女,于是陈杨氏的娘家只剩下了几家不亲近的叔伯,陈杨氏不必过去走动。

    陈杨氏不回娘家,大年初二这天陈乖宝自然是要待在家里,大壮和壮壮也是待在家里,旁的小孩子都去姥姥家走亲戚去了,只剩下他们三个。

    陈乖宝无事可做,大壮和壮壮马上要去书院读书了,陈乖宝决定找人给他俩开开小灶。陈乖宝能找的人只有杨四郎。

    杨张氏不待见杨四郎,今天回娘家,她带着自己亲生的三个孩子去了,留下杨四郎在家,理由是照顾生病的杨清德。

    陈乖宝让大壮把杨四郎喊了过来,大壮去的时候,杨四郎正坐在屋子里温习功课,大壮说明了来意,杨四郎看向杨清德。

    杨清德的身子时好时坏,如今他病的卧床不起,见到大壮过来找杨四郎玩,他招呼着杨四郎去玩,大过年的,旁的小孩子都走亲戚去了,只有杨四郎在家乖乖的温习功课,小孩子就应该有小孩子的样子,杨清德让杨四郎去跑着玩。

    于是杨四郎跟着大壮来到了陈乖宝家。

    陈三牛和陈杨氏都出去串门去了,家里只剩下三个小孩子。见到杨四郎过来,陈乖宝自然是要拿零食招待他。

    见杨四郎身上穿的衣服不是新衣,陈乖宝有些心疼,小正太受虐她却帮不上忙,好着急。

    不过困境让人进步,陈乖宝语重心长的教育杨四郎道“四郎哥,你如果想要改变现在的日子话,除了好好读书,你别无选择。知道了吗?”

    “我知道。”杨四郎点头“我知道现在过的不好,我不会让你跟着我受苦的,我会好好读书,考上状元,到时候让你跟着我享福的。”

    杨四郎随时随地的表白,陈乖宝淡定以对,她拍拍杨四郎的肩膀,很是满意“那四郎哥加油,我等着你考上状元来娶我。”

    要是杨四郎真的考上状元了,要是那时候杨四郎仍然对她念念不忘,那她有什么理由拒绝杨四郎呢?

    “嗯!”得到陈乖宝这类似诺言的话,杨四郎笑的很是灿烂。

    “四郎哥,今天把你喊过来呢,是想让你教教我大哥二哥,他俩快要去书院读书了,你教教他们如何写字。”题外话说完,陈乖宝说起了正事。

    “可是这里没有毛笔。。。”杨四郎挠挠头,为难道。

    “没事,先用树枝在地上画。”当年解放军叔叔学写字就是这样的,铅笔少,先在地上用树枝画,等把字写的熟练了再用铅笔写。

    陈乖说着,递给杨四郎一根毛笔长的树枝。

    杨四郎拿惯了毛笔,如今手里拿着树枝,他很是不适。他先在地上比划了几下,觉得适应了,然后才开口道“好了,让大壮和壮壮过来吧。”

    陈乖宝进屋喊正在吃点心的大壮和壮壮。

    四个人蹲在院子里,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根树枝。现在是初次学写字,杨四郎让陈乖宝也跟着学。

    小学生学写字,首先是要他们正确的握笔姿势,他们四个是蹲在地上的,杨四郎费了好大的劲儿让这三个人学会了如何握笔。

    学会了握笔之后,接下来就是学习写字了。

    首先学的便是写自己的名字。

第58章 握爪() 
把陈大壮、陈壮壮、陈乖宝这三个名字写在地上,杨四郎让这三个人描,描完之后比葫芦画瓢试着写。

    大壮和壮壮的名字很好写,笔画少。陈乖宝的“宝”字是个繁体字,笔画多,陈乖宝拿着树枝笔画的很是艰难。

    明明会写要装作不会写,的确很艰难,尤其是杨四郎还在旁边不眨眼的盯着。陈乖宝偷眼瞧着大壮和壮壮,努力装出一副初次写字的样子。

    杨四郎见陈乖宝一直盯着大壮、壮壮瞧,还以为她不会,于是杨四郎很是热心的提议道“乖宝妹妹,不如我手把手的教你写字吧?”杨四郎说着,就要伸手去握住陈乖宝的小爪子。

    陈乖宝赶紧摆手“不不不,四郎哥,我自己会写,我自己会写。”

    “你的名字不好写,笔画多,还是我教你写吧。”杨四郎说完,不等陈乖宝出声,便伸手握住了陈乖宝的小爪子。

    陈乖宝的小爪子细腻柔软,热热的,握在手里很是舒服,杨四郎偷瞄了一眼陈乖宝,见陈乖宝没有生气,他的心里舒了一口气。

    乖宝妹妹没有生气,乖宝妹妹让我握她的手,这说明乖宝妹妹也是喜欢我的,杨四郎心里喜滋滋的脑补道。

    乖宝妹妹的手真软,这样握着好舒服,杨四郎心里一边感慨一边忍不住轻轻用力,更紧的握住陈乖宝的小手。

    要是能这样握一辈子就好了。

    陈乖宝自己的小爪子被杨四郎握着,她心里很是无奈,好吧,这杨四郎开始学着动手动脚了,不过见杨四郎小心翼翼打量她的样子,陈乖宝又心软了,算了,不就是握一会嘛,又不少块肉,握就握着吧。

    杨四郎蹲在陈乖宝身边,用左手握着陈乖宝的右手,开始一笔一画的描写地上的宝字。

    大壮正在发愁这字怎么写,见到杨四郎在手把手的教自己妹妹写字,他赶紧出声道“四郎,这字太难写了,你来教教我吧。”

    “我在教乖宝写字呢,等一会儿。”杨四郎拒绝,乖宝妹妹的手又暖又软,他还没有握够呢。

    “我三妹又不去书院读书,你那么认真教她干啥,快过来教我写字。”大壮边说边拿这树枝在地上乱画。

    “四郎哥,你去教大哥写字吧,我学不学都行。”陈乖宝见此,开口道。今天杨四郎的主要任务是教大壮和壮壮写字,她只是个打酱油的。

    “大壮,你看壮壮写的多好,你比壮壮还大呢,怎么还没有壮壮写的好。”杨四郎指指旁边的壮壮,对着大壮说道。

    壮壮是个好孩子,谨记着杨四郎刚才教的握笔姿势,一笔一划的描着陈壮壮这三个字,描了一遍又一遍。

    “我握不住树枝,描不出来。”大壮瞅了眼壮壮,撇嘴道。

    “乖宝妹妹虽然不去书院读书,但我也想教她写字,以后我俩成亲了,可以花前月下,吟诗作对。”杨四郎满脸憧憬的说出自己心里幻想已久的画面。

    花前月下,吟诗作对,这毛头小子想的可真多,陈乖宝囧。

    杨四郎这小屁孩想的倒是长远。

    “花前月下?吟诗作对?那是什么?”虽然不明白具体是什么意思,但感觉很厉害的样子,大壮皱眉思考道。

    “额。”杨四郎语塞,挠挠头,杨四郎尽量用直白的话解释道“就是在月亮底下,在花园里,我和乖宝妹妹一边喝酒一边写诗。”

    “写诗很好玩吗?”大壮眉头皱的更紧了。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写诗,好麻烦好无趣的样子。

    “额。还好吧。”以杨四郎目前的水平,他还不会作诗,其实他也不是非得想要和陈乖宝吟诗作对,他只是想和陈乖宝在一起。

    他和大壮、壮壮一起玩的时候,他说的话有时候大壮都不理解,他要很费劲的解释。他不希望他和陈乖宝之间也是那样,他想要和他的乖宝妹妹心有灵犀一点通。

    陈乖宝见大壮皱眉,见杨四郎挠头,又见壮壮在认真写字,她用左手扯了一下杨四郎的袖子,开口道“四郎哥,你还是先教大哥写字吧,我不去书院读书,你什么时候教都行。”

    “是啊,三妹说的对,四郎,快过来教我,以后你和三妹成亲了,你有的是时间教三妹读书写字。”大壮向杨四郎招手道,

    大壮这句话让杨四郎身心都是舒坦的,成亲以后,嘿嘿,真是美好的词汇。杨四郎转头对陈乖宝道“乖宝妹妹,你先自己写,我去教大壮写字。”

    “嗯,你去吧。”陈乖宝应道。至于大壮的话,陈乖宝选择性的无视。童言童语什么的,不要放在心上呐。

    杨四郎心里美滋滋的去教大壮写字了。

    这样到中午的时候,大壮和壮壮都能捏着树枝歪歪扭扭的写出自己的名字了。教学出了成果,杨四郎很欣喜。能写自己名字了,大壮和壮壮也很欣喜。自己两个哥哥不是愚笨之人,陈乖宝也很欣喜。

    快中午时,陈杨氏回来了,那时候四个小孩子仍然蹲在地上学写字了,院子本来平整的泥土地被这四个人划的不成样子。见到这副情景,陈杨氏不仅没有生气,心里反而无比的舒坦。身为家长,都喜欢看自己孩子学习的场景。

    陈杨氏笑眯眯的开口道“四郎,今天中午在这里吃饭吧,婶婶给你做好吃的。”有必要感谢一下杨四郎这小伙子。

    “不了,我爹还在床上躺着,我得回去给我爹做饭。”杨四郎站起身,拍拍手上的泥土,准备回家去了。

    “你小孩子家会做什么饭?还是在这里吃吧,吃饭之后给你爹端回去一些。”陈杨氏见杨四郎要走,忙拉住他。

    面对着热情的陈杨氏,杨四郎连连摆手“婶婶,不用了,我得回去给我爹做饭。”杨四郎说着,使劲挣开陈杨氏的手,丢下一句“婶婶我走了”,飞快的跑掉了。

    “这孩子,还真是客气。”陈杨氏摇摇头,想到杨清德病的下不了床,陈杨氏叹气,好好的人,说病就病了。“大壮,待会儿你给四郎送过去两只兔子吧,以后你和壮壮去了书院,少不得要四郎多多照看。”不管是杀了吃肉还是喂养起来,总归是她的一番心意。

    大壮仍然在撅着屁股写字,听到陈杨氏的话,他头也没抬的应了一声。

    陈杨氏走过去拍了一下大壮的屁股,道“行了,学了一上午了,该歇歇了。快去逮两只兔子给四郎送过去。”

    大壮不情愿的起身,他刚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正新鲜着呢“好,我马上送过去。”大壮满脸的不高兴。

    “大哥,我和你一块去。”陈乖宝开口道,她想看看杨四郎是如何做饭的。

    “我不去,我要学写字。”壮壮抬起头道。他不仅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他还要学会写他大哥和三妹的名字。

    于是大壮进兔子窝捉了两只兔子,用绳子把兔子腿给绑起来,把兔子放在篮子里,大壮和陈乖宝一起去了杨四郎家。

    到杨四郎家时,杨四郎正在厨房里烧火。

    见到大壮和陈乖宝来了,杨四郎很是惊讶。

    大壮说明了来意,杨四郎很不好意思,他很愿意教导大壮和壮壮的,专门送过来两只兔子,干嘛这么客气。

    在屋子里的杨清德听到这三人的说话声,他开口喊了声四郎。杨四郎忙进屋去了,看着大壮手里那两只兔子,杨清德也很是过意不去,乡里乡亲的,干嘛这么客气。

    见杨清德推让,大壮和陈乖宝丢下兔子便跑了,等出了杨四郎的家,陈乖宝才想起来她还不知道杨四郎做的什么饭呐。

    接下来的几天,杨四郎每天都会来陈乖宝家当小夫子,四个小孩子相处的很是愉快。青牛书院是正月初十招新生,过了元宵节正式开学。

    等到初十报名的那天,大壮和壮壮能认识十多个字了。

    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壮把陈杨氏给他做的书包拿出来炫耀,见到大壮和壮壮的书包,杨四郎满脸的羡慕,他拉着陈乖宝的小手语重心长的叮嘱道“乖宝妹妹,你要赶紧学针线,我也想要那种书包,你赶紧给我缝一个。”

    那天初次教学,杨四郎摸到了陈乖宝的爪子,自那以后,只要有机会,杨四郎总是不自觉的想要摸陈乖宝的爪子。就比如现在,杨四郎双手握着陈乖宝的右手,满脸郑重之色的叮嘱陈乖宝。

    陈乖宝其实很想甩他一句“你不要自我感觉太良好!”不过杨四郎的目光太澄澈了,他的表情太认真了,一点开玩笑的意思都没有。

    陈乖宝最终无言点头。缝就缝吧,杨四郎这个小正太,算是黏定她了啊。

第59章 书院() 
正月初十这天,一大早还没有亮,陈杨氏便起床做早饭了,今天要去镇上给大壮和壮壮报名,只能早到不能晚到。

    陈三牛起床后去牵了牛车,今天他们一家五口都要去镇上,他昨天租好了牛车。

    吃过早饭后,一家五口穿上新衣,坐上牛车,高高兴兴的来到了镇上。

    到了青牛书院门口,陈三牛停下了马车。

    今天过来报名的孩子并不多,书院门前停了七八辆马车,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

    书院门口处摆了一张桌子,旁边摆了一块木板,上面写这三个大字“报名处”。桌子前围着十几个人,大多穿着不凡,只有个别穿着粗布衣衫。

    陈三牛让妻儿在牛车上等着,他走了过去问问情况。

    桌子后面坐着一个孔武有力的汉子,他旁边站着一个小厮,见人挤起来了,那汉子站了起来,大声的招呼道“哎,都别挤,都别挤,一个一个的来,不要急,一个一个的来。”

    这大汉有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和英俊沾不上边,但挺耐看,一米八多的个子,整个人看着就让人有安全感。大汉喊了两声,人们不挤了,他满意的点点头,重新坐了下来。

    这副情景陈乖宝看在眼里,听杨四郎说过,书院里一共有四位夫子,院长刘远山,刘远山的两个学生,还有一个便是武夫子严明。

    陈乖宝心里暗忖,这汉子应该就是武夫子严明了,看着就是个练家子。

    陈三牛走了过去,向严明身边站着的小厮询问情况,严明这里是报名处,家长说一下自己孩子的姓名年龄家在何处,严明记录之后家长把束脩费交了,这报名就算是好了。

    陈三牛回来把情况给妻儿说了一下,然后他便过去排队报名了。等了好大一会儿,陈三牛手里拿着一个方方正正的牌子过来了。

    陈乖宝接过牌子仔细端详,牌子不知道是什么木料做的,巴掌大的一个小牌子倒是挺沉的,牌子正反两面写着书院二字。

    陈三牛道“等到开学那天,咱们拿着这个牌子过来报道,没这个牌子,不让进书院。”

    陈乖宝喔了一声,把牌子递给了大壮,大壮和壮壮凑在一起仔细端详。陈乖宝有些失望,她本以为今天能进书院看看呐,结果书院大门紧闭,看来只有等开学那天了。

    这报名算是结束了,接下来就静等开学吧。

    正月十七开学,十八正式上课。

    正月十七这天,陈乖宝一家租了辆牛车,叫上杨四郎,一行人往镇上而去。明天开学,杨四郎今天也要去书院,陈乖宝家租了牛车,自然要带上他一起。

    陈三牛坐在前边赶车,妇孺坐在后面聊天。

    陈杨氏在叮嘱大壮和壮壮“你们俩个到了书院要好好读书,听夫子的话,不要调皮,不要贪玩,和其他孩子好好相处,知道了吗?”

    “嗯嗯嗯,知道知道。”大壮连声道。今天要去书院读书,大壮和壮壮兴奋的一宿没睡好,此时走在去镇上的路途上,大壮的兴奋劲不减。

    “不要老是嗯嗯嗯,要记在心里。”陈杨氏点了点大壮的脑袋。

    “娘,我都记着呢,就算是忘记了,还有四郎呢,四郎会告诉我的。”大壮扯扯身旁坐着的杨四郎。

    杨四郎点头“婶婶,你放心吧,我会多多帮着大壮、壮壮的。”

    “唉,那能放心呐,大壮、壮壮这两个人长这么大,这是第一次离家,这以后要在书院住上一个月,也不知道他俩习惯不习惯。”陈杨氏满脸的忧色。

    “婶婶,不用担心,慢慢的就习惯了,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嘛。”

    “四郎哥,你第一次去书院的时候,有没有想家?你偷偷哭了没有?”陈乖宝坐在陈杨氏的怀里,插话道。

    “额。。。”杨四郎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肯定会想家的,也偷偷哭过,那时候我还小,才六岁,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