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帝-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孙承宗俯身道。
“皇太极自立为天子。恐怕早有进军中原之心,辽东边防需进一步加强,微臣建议将北京军区的两个骑兵师调入辽东军区,以加强其机动力量。”孙承宗建议道。
朱影龙点了点头。两个骑兵师放在京城用处并不大,将来北伐之 时,单靠辽东军区的兵力肯定显得有些淡薄,这时候将两支骑兵师调过去。适应了一下战争气氛和环境也是好的,于是点头道:“嗯,很好,就照老爱卿你的意思办吧!”
两个师的骑兵突然移师辽东。这可是超过两万人的精锐骑兵,明朝骑兵本来就欠缺,这在辽东一下子布置了多大四个师一个旅的骑兵部 队。总兵力接近五万人。虽然骑兵的兵力上远不如后金。但如果这五万骑兵地战斗力多像吴三桂率领的那两千关宁铁骑,那这五万人可抵的上二十万蒙古铁骑。尤其是大明技术先进,骑兵装备那是远高于后金和蒙古铁骑,装备上的优势可以抵消掉士兵身体素质上地差距,更何况这种差距这两年来已经在慢慢缩小。
朱影龙很喜欢苏苿尔,尤其是她那一双灵巧的小手,很会伺候男 人,当然个中滋味是不能为外人道也了,嫣红产后得了虚弱症状,需要修养,自然不能在朱影龙跟前伺候,于是苏麻顶替了嫣红的位置,成了朱影龙的专职秘书,不过随着她地肚子一天又一天的大起来,苏苿尔不再合适在朱影龙跟前伺候,苏苿尔推荐了自己从小伺候长大的大玉儿。
虽然名义上大玉儿被自己收入了后宫,实际上一天都未同床过,海兰珠跟苏苿尔都很着急,大玉儿虽然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人,也很有心机,但毕竟她还是个女人,这种有男人却似没男人地日子,宫里头已经是闲言闲语满天飞了,只不过大家都瞒着朱影龙,谁也不敢在他面前提起罢了,即便是皇后娘娘周 宁也不好过问,以至于大玉儿每每睡到午夜,心中觉得委屈,常常泪撒枕巾。
苏苿尔跟大玉儿已经是姐妹了,不过在大玉儿、海兰珠姐妹面前,苏苿尔还是一贯的谦卑。
“玉儿,苏苿尔费了好大的气力才让皇上答应你暂替她地工作,这可是你唯一地机会了,如果再不把握地话,姐姐也帮不了你了。”海兰珠有些后悔当初不该逼迫朱影龙答应将大玉儿给收了,一入宫门深似 海,大玉儿已经没有退路了,除非甘愿在宫中孤独终老一生,通常这样的女子都是非常凄惨地。
“从一开始他就对我有成见,从来就没有喜欢过我,十一年了,我在他身边已经十一年了,就算他给了我这样一个名分,心理面也从来就没有喜欢过我一分,既然不喜欢,强求亦是没用,姐姐,玉儿的心已经死了,就让玉儿在这宫中陪你过完这下半辈子吧。”大玉儿凄然道。
朱影龙是个固执的人,而且宁折不弯,对一个他认定的
本作品小说网独家文字版首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摘编,更多最新最快章节,请访问!绝对不会轻易改变的,他认定大玉儿是一个有野心富 人,从一开始就抗拒她的身份,若非不能将其送回,又非必要而要杀了这个无辜的少女,等大玉儿一天一天长大,她的心机一天天增长,甚至能看穿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令朱影龙很不舒服,一个上位者,还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让一个女人随随便便的就能看清楚内心,这不仅仅是打击自尊,更让他产生了一份生生的戒心,这样一个是急于表现自己,希望对方能够注意到自己,而另一个却先入为主,早已有所认定,关系自然是越走越远,虽然他后来有过自我的反省,但是这种长达十几年乃至前一世的认知又岂是轻易的能改变的过来的,因此朱影龙对大玉儿采取了冷处理,一视同仁,一应供给吃穿都是同等的,但是就是没有与其同 床,双方似乎保持了一种有限的距离。
苏苿尔和海兰珠的心思他是知道的,他也想试着接受大玉儿,要不然他也不会答应让大玉儿暂代苏苿尔的工作了,这样在身边观察了解,兴许关系就会慢慢改善。
“玉儿,咱们女人总是要依附男人而存在的,你知道皇上为什么一直都没能接受你吗?”海兰珠拉下脸来教训道。
“为什么,还能为什么,他还不是嫌弃我曾经嫁给皇太极做过侧福晋吗,以为我是一个不贞洁的女人。”大玉儿眼圈红了起来,汉人的男人对贞节很注重的,更别说是男人中的男人,一国之君的皇帝了。
“错,若是这样,那庄妃李娘娘为什么就得到皇上的宠幸呢,须知李娘娘可是又一段不幸的遭遇,皇上并未嫌弃她曾经失贞的遭遇,反而倍加怜惜,你虽然嫁了皇太极,可只是名义上的夫妻,并非有男女之 实,皇上早已知道,又怎么会因此而嫌弃你呢?”海兰珠虽未有大玉儿的政治才华,但对男女情感的敏锐把握却在大玉儿智商高,情商低的人之上。
“那,那是怎么回事?”一直以来,大玉儿就认为朱影龙在这个方面嫌弃自己,从未往别的方面去想。
“一个聪明的女人喜欢上一个高傲的男人,而这个女人同样的也非常骄傲,总想着在男人面前表现自己,你说这个男人会喜欢这个女人 吗?”海兰珠笑问道。
“这,这……”大玉儿从未思考过这类的问题,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
“这个男人要么有什么目的,要么他是不会喜欢这样的一个女人 的。”海兰珠顿了顿道,“知道皇上为什么坚持立周 宁为皇后吗?”
大玉儿想了想道:“皇后娘娘性情温和,待人宽和。”
“你说的也对,不过更重要的是皇后娘娘的包容,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包容,后宫会如此宁静平和吗,还有,你可千万别小看了皇后娘娘的能力,小处见大,潜移默化之下皇后娘娘已经在后宫建立了绝对的权 威,后宫之中有谁敢对皇后娘娘说一个不字?”海兰珠解释道。
“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大玉儿一呆道。
“皇上是人,不是神,因此他身上并非没有缺点,但是皇后娘娘能将这些缺点包容进去,记住是包容而非纵容,而你呢,却是与他针锋相对,甚至有些时候还急于表现自己,你瞧瞧那些老臣哪一个不是在皇上面前藏一份拙,真以为他们都不明白、不清楚吗?你自己好好想想。”海兰珠语气中带有一丝严厉道。
大玉儿若有所思,姐姐海兰珠这些话如同晨钟暮鼓一般敲响了她的心灵,有的时候政治敏锐并不等于政治智慧,聪明的女人并不好做。
真正说起来,大玉儿并非争强好胜之人,但是自从她被朱影龙救 起,他已经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大玉儿,她已经彻底的蜕变了,也许她嫁给皇太极,会在激励的后宫争斗中学会隐忍,学会韬光养晦,但是换了一个环境,连原来的身份几乎也舍弃了,那就是另一个活法,环境的不同,造就出来的一个人性格自然也不同,更何况大玉儿被朱影龙救起的年龄正是一个人性格成型的重要时期,因此大玉儿几乎与历史上的那个尊贵的女人有了本质的区别,除了脑袋的聪明不变之外,没有了残酷的宫廷斗争的洗礼,心灵的束缚解开了,大玉儿已经走上了另外一条与历史不同的道路。
聪明的人往往最忽视的是身边的人,朱影龙根本没有去认真思考一下关于大玉儿的问题,他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史书或者野史传说对大玉儿的一些评价,而且还是深信不宜,这一点似乎对后世评价崇祯皇帝性多疑的性格是一点都不相符。
第二十五卷:盛世大明(终卷)第一章:皇太极称帝(二)
姐姐,玉儿可能真的是错了。”大玉儿呐呐的道, 让内刚的大玉儿认错绝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其实她的性格跟朱影龙差不多,极其有主张,说到底就是认死理,两个人的性格都是如此,那还不是针尖对麦芒,能合到一块去才怪呢!
“你呀,从小就比姐姐聪明,不过呢,就是性格太强了些,不然你怎么会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海兰珠露出欣慰的笑容。
“姐姐,谢谢你!”大玉儿真诚的道。
“不用,你我姐妹加上苏苿尔在这个陌生的皇宫内苑还需要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帮你也就等于帮了姐姐自己。”海兰珠一笑道。
“我们这样,皇上会不会不高兴?”大玉儿眼珠子一转,很快就举一反三道。
“你呀,聪明的时候就喜欢钻牛角尖,我们姐妹三人本来就来自同一个地方,有什么是互相帮衬,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皇上可不是心胸狭隘之人,又岂会容不下,宫里头像咱们这样的也不少呀!”海兰珠笑笑道。
大玉儿“呵呵”一笑,顿时明白过来,联想起“一龙二凤”,双人侍寝之事,嘴角泛起一丝诡异的笑容问道:“姐姐有没有跟苏苿尔一起跟皇上那个?”
“死丫头,这么羞人的事情怎么拿出来问呀!”海兰珠啐了一口,俏脸霎时间升起两朵红晕,落到大玉儿眼里。便是证实了她心中的猜 想,霎时间下身便感到一阵燥热,浑身酥麻难当。
“苏苿尔姐姐,姐姐她有没有跟你?”大玉儿好像故意地证实一下自己的猜想,转向苏苿尔问道。
这一声“姐姐”叫的苏苿尔受宠若惊,可这闺中密事其实能随便宣诸于口的,挺着大肚子的她霎时间闹了一个大红脸。
“苏苿尔,不准说!”海兰珠羞煞道。
“苏苿尔姐姐,你别怕。虽然姐姐现在比你高一级,但我们现在已经是姐妹,不是主仆了,你就告诉玉儿。你们两个到底有没有一起跟皇上那个过?”大玉儿兴奋不已问道。
苏苿尔这辈子都没有像现在这么尴尬过,但是却不自觉的点了一下头,算是承认了大玉儿的猜想。
“嘿嘿,姐姐。果然不出玉儿我所料,你们两个也一起侍过寝!”大玉儿可无遮拦的道。
海兰珠俏脸都快红的滴出血来,可偏偏拿大玉儿没有办法,有心要教训大玉儿一顿。可怒火就好像憋在心里发不出来。
“死丫头,你也会有这么一天地。”海兰珠顾不上羞耻,冲大玉儿骂了一声道。
“我?”大玉儿一下子愣住了。脸一下子臊红了。
“你。苏苿尔。还有我们三个人,看你以后还怎么笑我们!”海兰珠脱口道。脑海里浮现出三人同床的绯色场景,顿时羞的把头低了下去,暗啐了自己一声,都被这死玉儿给带坏了,这样的话自己可是从来都说不出口地。
“姐姐,没想到原来你这么色呀!”大玉儿揶揄道。
“死丫头,你再说……”海兰珠微怒,凤眼狠狠的瞪着大玉儿道。
“玉儿妹妹,你就少说两句吧,赶紧去换班吧,这会儿皇上该要吃点东西,休息一下了。”苏苿尔忙提醒大玉儿道。
“知道了。”大玉儿忙起身,风风火火的朝外走去。
“哎,这丫头还是这样!”海兰珠摇头叹息一声,朝苏苿尔苦笑 道。
“玉儿比我漂亮、聪明,皇上会喜欢她的。”苏苿尔笃定道。
“希望如此吧,我们能做地都做了。(更新最快w ap。。c n)”海兰珠道。
“苏麻,朕有些饿了,有吃的糕点吗?给朕来点。”“苏苿尔”这个名字没有“苏麻”来的干净利落,因此很多时候朱影龙都是直呼“苏苿尔”为“苏麻”的。
等了一刻,发现没有一丝动静,这才想起苏苿尔肚子大了,不能在跟前伺候了,已经换了那个大玉儿了,于是再叫唤一声:“玉儿,朕饿了,有吃地吗?”
“来了!”这下有人应声了,正是大玉儿的声音,朱影龙却是有些不悦,死丫头也太矫情了,非得自己叫她的名字才答应。
其实朱影龙是冤枉大玉儿了,得了海兰珠地教训和指点,她岂能再跟以前那样,有道是无巧不成书,大玉儿刚好跑过来,就听到朱影龙地唤声,自然就赶紧地回应了一声。
大玉儿轻摆莲步,俏脸微笑的端着一碟糕点走了进来,异常柔美地道:“皇上,这是芙蓉园的绿枣糕,您最爱吃的。”
耳朵里传来大玉儿的声音,甜的叫人仿佛如坠入梦中,这丫头又向今天这样娴静规矩吗,莫不是吃错了药,变性了?要不是真人在面前,他还以为是有人冒充的呢?
“朕又不饿了,你拿下去吧。”朱影龙心中一动,决定试探一下,须知以前大玉儿以前可是伺候过他一阵子,可是受不了自己的故意刁 难,每每被他搞得
控,接着又被自己故意的找借口惩罚。
朱影龙失算了,大玉儿二话不说,微微一笑,端起绿枣糕就道: “臣妾告退!”
“回来!”朱影龙一愣之下,忙唤住大玉儿道。
“皇上有何吩咐?”大玉儿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的不愉快,笑容依旧挂在嘴边。
朱影龙觉得自己头皮有些发麻,忙道:“朕又感觉到饿了,东西你放下吧,朕饿的时候自己会吃。”
“皇上有事唤臣妾就是。”大玉儿笑吟吟的将东西放下,然后转身告退离去。
诡异,太诡异了,朱影龙越想越觉得事情透着邪乎,连批阅奏章的心情都没了。究竟是什么能让一个人性情大变,还是自己太久未见她 了,以至于一下子都认不出来了?
“玉儿,朕渴了,给朕换杯热茶来!”
“皇上,热茶来了!”
“玉儿,朕肩膀有点酸,你来给朕捏捏!”
“玉儿,把蜡烛给朕点上。”
“玉儿。给朕锤锤腿!”
“玉儿,什么时辰了?”
“亥时初刻了,皇上!”大玉儿毕恭毕敬地道。
“时间不早了,你下去休息吧。朕这儿不需要伺候了。”朱影龙道。
“伺候皇上是臣妾的职责,皇上都不曾休息,臣妾焉敢休息。”大玉儿道。
“怎么,难道今天下午这一切都是你故意的做给朕看的吗?”朱影龙不悦的问道。
大玉儿目光复杂的看了朱影龙一眼。贝齿轻咬下唇,轻声道:“那臣妾就先行告退了。”
“嗯,退下吧。”朱影龙故意的把头别过,不去看大玉儿。实则用余光在观察大玉儿脸上的表情,发现她转过身去的脸上明显地闪过一个凄然,身躯轻微的顿了一下。这才跨步离开。
“皇上。您今晚去哪宫娘娘处休息?”徐应元问道。
“朕累了。哪儿都不去,今晚就在这里睡了。”朱影龙头未抬。伏案疾书道。
又一年春暖花开,从大玉儿顶替苏苿尔的位置服侍朱影龙已经四个月了,苏苿尔也快要临盆了,这不知道是第十七位皇子还是公主,总之大明皇室似乎还没有像今天这么兴盛过,君臣上下,乃至全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种喜悦当中。
这几年,大明靠引进了玉米、土豆等作物,粮食产量大增,百姓的口粮基本有了保证,加上国内还算稳定,新生儿死亡率大为下降,人口增长也较快,人口多并不是一件好事,从后世过来地朱影龙很明白这一点,朱影龙决定出台一些比较隐晦的限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比如夫妻二人只生一个孩子,可以得到朝廷一定的补助,生两个地话就会减少一 般,三个的话就没有;还有对男女结婚年龄的限制,这也是一种延缓人口增长速度的一种办法,再就是对妻妾身份地定义,不再规定妻妾的名分,统一以第几房夫人称呼,这样,虽然还是有大小,但除了第一房夫人最大之外,下面从第二开始到第几都还是平等的,当然这还是有些差别地,至于谁排第几,那是丈夫地事情,朝廷不管,这么做也是为了婚姻登记和发放婚姻证明地方便。
当然特权阶级是除外的,比如皇室,皇帝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平妃、嫔等,亲王还有王妃、侧妃等,大臣地夫人们还有诰命等,并且民间还有请旌表,这些朝廷都出台了新的政策规定,比如请旌表的妇人一般只有到了子女二十岁之后,如果妇人还是贞洁如初的话,自然可由地方官上书朝廷为其请旌表,立贞洁牌坊,而且必须是所有乡邻超过八成以上的人赞同才行,否则朝廷将不予批准,这也是时代的一种色彩,朱影龙也没有办法去改变。
农业方面宋应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朱影龙为此奖励了宋应星一座宅子,并赏赐佩银鱼袋,晋一品紫金光禄大夫,并授予国家星火贡献 奖:一万银龙元加一枚金质星火奖章!
星火奖自设立的那一天起就震惊了整个大明朝,虽然它只是民间的设立的一个奖项,但谁都知道这根本就是朝廷在运作,只要在各行各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不管身份如何,都能获得这个奖项,卢焕章父 子、李 、制造出蒸汽机的一个叫鲁道元(据说是鲁班的后人)的人等多人都获得了这个奖项,由于学科并不完善,而且某些学科并没有什么杰出的发明或发现,因此不少奖项都是空缺的,因此每年获奖的人数都是不等的。
每一个获得星火奖的人都将会有机会觐见皇帝,并可能直接被朝廷超擢为官员,这就鼓舞了许多民间的发明人,虽然他们的发明千奇百 怪,绝大多数都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但在这种氛围下,大明的科技将会飞速的发展,再一次领先世界。
第二十五卷:盛世大明(终卷)第一章:皇太极称帝(三)
聪十年,丙子,明崇祯九年,三月初六,后金皇太极 为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 /分任职掌。
内国史院记注皇帝起居诏令,收藏御制文字,凡皇帝用兵行政事 宜,编纂史书,撰拟郊天告庙祝文,及升殿宣读庆贺表文,纂修历代祖宗实录,撰拟圹志文,编纂一切机密文移,及各官章奏,掌记官员升降文册,撰拟功臣母妻诰命、印文,追赠诸贝勒册文,凡六部所办事宜,可入史册者,选择记载。一应邻国远方往来书札,俱编为史册。
内秘书院撰拟与外国往来书札,掌录各衙门奏疏,及辩冤词状,皇帝敕谕,文武各官敕书,并告祭文庙、谕祭文武各官文。
内弘文院注释历代行事善恶,进讲御前,侍讲皇子,并教亲王,颁行制度。
内三院设大学士、学士,分别由满、汉官员担任。这是清代设大学士之始。清承明制,不设宰相,大学士参与议商军国之大政。内三院是“参汉酌金”,即参酌明朝翰林院和内阁的体制,并加以变通而建立的。
范文程任内秘书院大学士,而希福则任内国史院大学士,还有一个刚林任内弘文院大学士。
四月,皇太极宣布即皇帝位,称“宽温仁圣皇帝”,定国号为大 清,改元为崇德元年。于盛京建 丘、方泽,祭告天地,建太庙奉祖。
授白玉“大清受命之宝”祭告天地大典。十一日。黎明,皇太极率诸贝勒及满洲、蒙古、汉官,出德盛门,至天坛下马,由满、汉两名导引官引领至坛前,向上帝神位立,上香,率诸大臣行三跪九叩头礼,献帛。奉酒。然后,皇太极率诸大臣跪,读祝官捧祝文至坛上,北向跪。读祝文,其文曰:“维丙子年四月十一日,满洲国皇帝臣皇太极敢昭告于皇天后土之神曰:勉徇群情,践天子位。建国号曰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追尊始祖为泽王,高祖为庆王,曾祖为昌王。祖为福 王。皇考努尔哈赤 为“武”,庙号太祖,陵名为福陵。追封各功臣爵位。并配享太庙。
举行尊号大典。大典在天坛之东设坛举行。皇太极由中阶升坛。御金椅。诸贝勒大臣按左右序列站毕,开始奏乐。众行两遍三跪九叩头礼。
左班和硕墨尔根戴青贝勒多尔衮、科尔沁贝勒土谢图济农巴达礼,和硕额尔克楚虎尔贝勒多铎、和硕贝勒豪格,右班和硕贝勒岳讬、、贝勒杜度、都元帅毛文龙,分别捧宝,按顺序跪献。皇太极受宝,交给内院官,放置在宝盒内。同时,进仪仗列于皇太极左右,众再行两次三跪九叩头礼。
本作品小说网独家文字版首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摘编,更多最新最快章节,请访问ww w。。c n!代善代表满洲、吴克善代表蒙古、范文程代表汉官,光海君代表朝鲜,捧满、蒙、汉、朝鲜四种文体的表文,宣示曰:“我皇上应天顺 人,聿修厥德,收服朝鲜,统一蒙古,更得玉玺,符瑞昭应,鸿名伟 业, 扬天下。是以内外诸贝勒大臣,同心推戴。敬上尊号曰‘宽温仁圣皇帝’,建国号曰‘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宣谕结束,又行两次三跪九叩头礼。大家注意,用四种文体宣示不仅是语言形式问题,更是一种政治象征,说明皇太极不仅代表满洲利益,也代表蒙古利益,还代表汉人和朝鲜地利益。也就是说,崇德皇帝不仅是满洲的皇 帝,也是蒙古的皇帝,还是汉人的皇帝,朝鲜人的皇帝。总之,皇太极是满洲、蒙古、汉人、朝鲜天下的共主,和当年努尔哈赤已大不一样。
尔后,祭告祖陵,追尊先祖,大封功臣。十二日,皇太极分叙诸兄弟子侄的军功:册封大贝勒代善为和硕礼亲王、贝勒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贝勒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贝勒多铎为和硕豫亲王、贝勒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岳讬为和硕成亲王等六大亲王。又分叙外藩蒙古诸贝勒的军功定朝会仪注,亲王以下各官朝服,定元旦进表以及圣节庆贺仪。定宫中各殿名称。
五月定五宫制,立清宁宫为中宫皇后,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正位中宫,东宫为关>; 。。 西宫为永福宫庄妃。除了清宁宫皇后哲哲之外,其余四宫无一例外都与历史上的大不相同,都换上了朱影龙根本不熟悉地四个女人,其中还有一个是钮姑碌氏的,四妃率公主、福晋、命妇诣帝后前行礼。
皇太极在三院六部之外,仿照明制,设置监察机关——都察院。其职掌是参加议奏、会审案件、稽察衙门、监察考试等,“凡有政事背 谬,及贝勒大臣有骄肆慢上,贪酷不法,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即所参奏涉虚,亦不坐罪”。皇太极规定都察院的职能是:其 一,督察皇帝,如有过错,直谏无隐。其二,督察诸王贝勒大臣,如有荒怠政务、贪酒淫乐等九项过错者,据实察奏。其三,督察六部,如刑部或断案不公,或拖延过久等,稽查奏报。其四,自身防检。
朝吏治,贪污行贿,都察院也不能免,指令其官,互 太极特别指出:都察院官员为言官,“所言非,亦不加罪”,即说错了也不犯罪,用我们今天话来说就是“言者无罪”,这是给言官的一个特殊待遇。但实际上也不是这样,言官要真说错了,触怒了皇帝,照样免官。
仿明设理藩院。这是后金为管理蒙古事务而建立地机构。六月十三日,皇太极命都察院承政尼堪为蒙古衙门承政,负责管理蒙古诸部事务。官制只分承政、参政二等,每等各有三、四员。
内三院、六部、都察院和理藩院,合称“三院六部二衙门”。这也是历史上清承明制的由来。
如今大清国地版图用皇太极的话来说:予 承皇考太祖皇帝之业。嗣位以来,蒙天眷佑,自东北海滨,迄西北海滨,其间使犬、使鹿之 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幹难河源。远 诸国,在在臣服。蒙古大元,及朝鲜国,悉入版 图。
就是说。东自鄂霍茨克海,西迄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南濒日本海,北跨外兴安岭地广阔地域。原明奴儿干都司、辽东都司(山东北部除外)和蒙古部分辖境内的各族部民,都被置于大清的管辖之内。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和大明实际控制的面积大约相等。
虽然控制地土地不相伯仲,但是人口却是极不相等。大明已经差不多有近亿万人口,而后金加上臣服的各部族也只有五六百万,人口只有大明的十六分之一还不到。土地资源不是森林就是草原。再就是连绵不绝地山脉。还都是苦寒之地,不知道多少地方都是千里荒无人烟地所在。可以说所有大国之土,却未有大国之民。
皇太极早在天聪三年即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发表《告谕》:若谓我国 小,不宜称帝,古之辽、金、元,俱自小国而成帝业,亦曾禁其称帝耶!且尔朱太祖,昔曾为僧,赖天佑之,俾成帝业。岂有一姓受命,永久不移之理乎!天运循环,无往不复。有天子而废为匹夫者,亦有匹夫起而为天子者。此皆天意,非人之所能为也!
皇太极地野心在这一篇《告谕》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谓说是野心毕露,如今东面朝鲜,西面蒙古都已经对大清国构不成威胁,皇太极地下一步目标就是攻明了,只是现在的明朝已经不是十年前那个积弱不 堪,内外交困的明朝了,就如同老树焕发了第二春一般,长处了茁壮的枝干,而腐朽地主干不停的给枝干提供这巨大的养分,如果没有外力的影响,总有一天枝干会长成主干,让后再长成一株枝繁茂盛地冲天大树来。
要动兵就必须要有一个借口,要沾着一个理字,不论是大明也好,还是大清也好,现在不是争夺些许利益,这可是在争夺天下,将来是要统御万民的,就好像黑社会洗白了一样,以前的事儿不能再干了,就算干也只能偷偷地干,不能大张旗鼓了,要有大义,要有名分,这样统一天下之后,百姓才会归伏,不然靠杀戮,靠高压政策这皇帝也坐不长 久。
大明这种采取不闻不问,冷眼旁观地态度让皇太极有些无所适从,他原以为自己一旦登基称帝,大明那年轻气盛地皇帝一定不能容忍,定会有所行动,就算不会立刻发兵,也会下令关闭边境的互市以及撤出大明在大清国内地投资和商人,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似乎他做了一件根本无关紧要的事情,人家是提不起一点兴趣,还是这里面蕴含了更大的阴谋?
“皇太极一定在想,朕怎么这一次一点反应都没有,还是像商议东江之事一样,采取一些极端的报复,比如再抢一次他要娶的女人?”朱影龙笑的十分开心,朱影龙并不想有什么反应,因为这样损失的反而是他自己,除去大清国自己储备军粮,盛京一半以上的粮食流通都被暗暗控制在大明的手中,只不过有多尔衮的掩护,皇太极是不可能发现这一秘密,还有兵器制造,基本都是汉人,早就渗透进去了,以次冒好,一次两次仗打下来是不会发现的,而现在的大清国并没有多少仗可打,最多也就是厉兵秣马,训练士卒,谁也不知道有多少劣质兵器发给了满清的将士们在使用,朱影龙定下的“腐蚀”计划已经悄悄的进入了大清国的内部,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