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帝-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顿下来后,泰松接见了部分大同的的官员,说了些勉励的话,其实她也不懂什么,只能笑脸迎人而已,但是大同官员们的孝敬,她都一一婉拒了,朱
下的后宫的规矩她是很清楚的,他不反对跟地方上的 往。毕竟人不可能没有社会关系,但绝对不允许收受官员的礼物,当然他恩准地情况下是可以的,轻则降级废掉名号,重则软禁宫廷,打入冷宫太残忍了,若非十恶不赦,这样的刑罚朱影龙也不愿意出现,毕竟,一夜夫妻。百日恩嘛!
大同总兵王象乾是泰松见得大同本地官员的最后一个,这位年逾五十的总兵大人双鬓已经灰白,多年的边关生活几乎磨去了他脸上本来红润的光泽,不过体态到还敦实。总兵任上虽不能能人所不能,但也没有出现什么大错,平平稳稳的,总的来说是个中等武将。
王象乾对着泰松行过大礼之后。欠身低眉道:“娘娘此次省亲路过微臣治所,能让微臣尽一份孝心,实乃微臣之幸。”
“王总兵。有什么事情就直说吧。本宫有些累了。”一路走来。见到不少官员,大多都是这样千篇一律。泰松听了一点新鲜劲都没有,加上本身赶了一天的路,人困马乏地,又接见了那么多官员,说了那么多无聊的废话,若是朱影龙在此,早就将这帮子投机钻营的官员轰出去了。
王象乾脸色一红,颇为尴尬道:“娘娘说笑了,微臣能有什么事 呢,微臣只是来开娘娘还有什么需要的,微臣好命人下去准备。”
“怎么跟刚才那个大同知府说地话一模一样?”泰松有些受不了 了,但是还没有表现在脸上,毕竟人家也好好意,照样给出一个满意的微笑道:“总兵大人有心,本宫现在很满意间临时行在,你们的情意本宫领了,如果有什么需要,本宫会差人告诉总兵大人的。”
本以为这位总兵大人会跟刚才那位知府一样听了这句话会很满意地告退离开,但是王象乾是有目的的,在还没有达到目地,或者一无所获之前他又怎么会主动告退呢?
“康妃娘娘,微臣有点小事想请教一下娘娘,还望娘娘能体恤一下微臣,微臣日后必有厚报。”王象乾终于说了出来,不过感觉上脸上火辣辣地,这句话说出口就等于把自己卖身给了泰松,如果泰松真地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他王象乾日后就可以被看做是康妃地人了。
泰松被王象乾的举动着实吓了一条,她没有想到王象乾会如此的直接说出这等投靠效忠之言,大明不像蒙古,后宫是不可以干预军政的,尤其擅自与底下官员过从甚密者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尤其是她的身份还颇为敏感。
如果料图在此,必定会怂恿泰松答应下来,但是料图还在生泰松的气,早已带着自己一群手下不知道上哪儿花天酒地去了。
时间不允许泰松考虑太久,而且王象乾毕竟是地主,不好一下子把话回绝了,泰松心思一转,道:“王总兵有什么话尽管说就是,若是本宫回答不了,吴三桂少将军也许能替王总兵解惑。”
王象乾听了之后顿时眼睛一亮,迅即又暗淡了下来,吴三桂是皇帝的亲信宠臣,虽然官职不高,但一项参与朝廷机密,他知道的或许比康妃娘娘还要多,不过吴三桂既然有如此身份,军队《保密条令》他是知道的,而且让他是求一个晚辈,面子上拉不开不说,万一不给面子,什么消息都不透露,让他这张老脸往哪儿搁?
但是转念又一想,刚才康妃娘娘并没有一下子回绝,也是还有一线希望能从康妃娘娘嘴里知道些什么,霎时脸上又浮现起一丝喜色,忙可不择言的谢道:“多谢娘娘成全!”
“先别忙谢本宫,本宫宫规在身,能不能帮王总兵本宫也不知道,王总兵,你还是先说说你想知道什么吧?”泰松忙推手道。
“听说皇上锐意改革,要将整个大明的军队都改编成跟京营新军相同,听说还要大面积的裁军,现在微臣的大同边军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军中人心惶惶,微臣这个做主将的也是七上八下,又不敢上折向朝廷询 问,毕竟这只是谣言,要是皇上怪罪下来,微臣这鼎乌纱和这颗脑袋 就……”王象乾担忧道。
泰松虽然不问政事,但并不等于不知道朝廷各项军政运转的情况,只是涉及道机密和绝密之事才不会让后宫知道,裁军一事她是听到一点风声,而且基本确定,大明在未来的三年之五年内将会裁军百万,两百多万军队将会留下一百多万,但是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怎么裁撤,裁撤下来的军士会怎么安排,这些都是她这个做皇妃的难以接触到的,不过她在心里犹豫要不要把自己知道的告诉这个大同总兵王象乾,万一皇上怪罪下来,自己又该怎么办?
就在泰松犹豫不决的这当口,王象乾虽然本事不怎么样,但混迹官场多年,尤其做到边关主将,基本的察言观色他还是没有问题的,泰松一犹豫,就已经说明什么,如果她不知道,自然会一口说出来,看样子分明是知道一些,但是心中为难不能说。
看来自己刚才所说之事十有**是确定无疑了。
既然有了答案,王象乾自然知道分寸,他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打 半,犯不着让康妃为难,忙欠身道:“微臣让娘娘为难了,微臣告 退!”
康妃泰松也是极其聪慧的女子,虽然一下了最王象乾的离去感到有些惊愕,甚至有些不解,不过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原来自己虽然没有说,却事实上已经说了,不仅暗叹一声,原来安逸的生活已经使得她逐渐忘记权力斗争中步步杀机,寸寸刀锋了。
想到这里,泰松不禁振作起来,未出嫁之前,她也是掌管了一个万户的公主,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子孙,这一次回草原恐怕是她这一生中最后一次回草原了,这里面包含了太多的沉重,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这让泰松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应付即将到来的重重考 验。
第二十二卷:金蒙之战之第五章:省亲之路(三)
到这里,泰松不禁振作起来,未出嫁之前,她也是掌 户的公主,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子孙,这一次回草原恐怕是她这一生中最后一次回草原了,这里面包含了太多的沉重,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这让泰松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应付即将到来的重重考 验。/
泰松这次无意中泄露出去的消息,很快就在边军中流传,传播速度简直用一日千里来形容,王象乾本来只把这个消息稍稍的透露给几个心腹将领,并且嘱咐他们不可外传,这可是朝廷机密,虽然是自己猜测,也得到了一定的证实,但他也知道消息泄露出去的严重后果,哪里知道底下的人嘴巴不言,谁没有几个好友亲朋的,于是这道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似的飞了出去,若不是朝廷军改准备的差不多,这道消息的泄露恐怕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不过消息泄露也不是全是坏处,起码让知道消息的将官们有了一个心理准备。
这件事怪不得泰松,因为她根本就没有说什么,一切都是那个王象乾观察意会揣测出来的,又怪不得王象乾,毕竟军改这样大的事情关系到自己切身的前途命运,他如此关心并没有过错,众说有错,那就是他不敢对自己的几个心腹手下说了自己的猜测,但是他说的也只是自己的猜测,消息是他的那几个手下传出去的,源头虽然是他,但传播的却不是他,而且他也没有想传播这个消息的意图,当然,如果他这么做是故意的。那其心就可诛了。
但是从这件事上,让朱影龙清醒的认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央朝廷部门制度地改革与地方改革推行出现了脱节和滞后的现象,一直以来他都着重的抓中央朝廷的改革,试图来一个从上至下的彻底改造,但是他却忽视了地方上的接受和承受能力,缺乏一定的了解和调查,尤其是地区和地域差异,地方官府官员会有可能盲目的迎合中央朝廷,强制的推行改革。这会给改革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利益地上的纠葛和矛盾,就会变得非常尖锐,甚至会给地方官员带来敛财和压榨百姓的借口,为此朱影龙及时调整了中央朝廷改革的速度,加大了对地方改革的监管和调研,除了“摊丁入亩”之外,“士绅一体纳粮和改土归流”这两项重大政策都被推迟了,但是官场整风运动却并没有任何影响,这是配合地方官府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提。
至此。朱影龙深切体会到治国的艰辛绝非一般人能做到,就算他这个来自未来的人有些时候都难免偏颇,甚至会感到力不从心。
泰松也没有想到自己不过一次无心之失居然会对大明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甚至让大明从整体上来了一次拨乱反正。避免了“大跃进”的错误。
以连日来赶路十分劳累为理由,泰松拒绝了大同总兵和大同知府联合本地官员准备地接待晚宴,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上去。泰松一行就在一众官员的相送下,踏上了会乡省亲的路程。
进入草原,就无所谓官道了。由于还是初春。天气还是非常寒冷的。尤其是草原上还覆盖着一层厚厚地积雪,只能遵循前人走过的路迹才能不在茫茫白雪皑皑的草原上迷失方向。
车轮已经被换成了滑橇。这样才是适应在冰雪覆盖的草原上迅速稳当地行进。
美召,这是泰松一行进入蒙古必经之地,榻并不是单纯的一座藏传佛教寺庙,而是寺庙与城堡合二为一的城寺建筑群。整座建筑群背倚大青山而建,总体平面布局为一不规则地正方形,周长六百八十一米,采用大块河卵石垒成高约5地城墙,南面为城门,名泰和门,为一座三层歇山顶式地城楼,城墙四角有向外伸约十一米的墩台,上建角楼,俗称凉亭。大门上镶嵌地一块石制匾额上面刻有“皇图巩固、帝道咸宁、万民乐业、四海澄清”十六个字,这块石匾出自俺答自勒,蒙古土默特部领主俺答汗于明万历三年(1575)建美召,明廷赐寺名寿灵寺,城名福化城。
泰松一行路过的就是这个福化城,当夜落脚之地自然是寿灵寺,大明皇妃,又是蒙古公主,寺里面的喇嘛自然带着人到山门外迎接。
虽然林丹汗本人舍弃黄教信仰,该投红教,但泰松自己却对红教的好感欠奉,对黄教的还是不错的,京城没有喇嘛庙,她除了在自己的长春宫里面搞了一间宫殿作为修行之所,平时几乎找不到共同信仰之人,除了她当初带进宫内的侍女。
泰松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朱影龙并没有过多的干涉后妃们的信仰问题,但一般来说他对喇嘛来说还是没有什么好感的。
大喇嘛带领这泰松经过泰和门步入城堡,正对着入口的就是佛殿。佛殿的布局是藏式的,但从外部看,屋顶均为歇山顶,为汉族建筑的特有风格。天王殿、经堂和大雄宝殿连为一体,中间均有门隔开。前廊和经堂的侧墙为藏式。大雄宝殿内墙上有色彩斑斓的壁画,除喇嘛教供奉的佛、菩萨、天王等像外,还有画有大量佛本生故事。西墙下层为人像画,正中端坐蒙古族装束的男女像,即俺答汗及其夫人三娘子。
三娘子是位传奇的女子,她几乎是草原上所有少女崇拜的偶像,泰松也不例外。
穿
宝殿来到北面的琉璃殿前,琉璃殿是宫殿式的三层高 一个正方形的高台上,四面环廊,绿色琉璃瓦盖顶,雄伟壮丽,令人叹为观止。
大雄宝殿的南面是万佛殿。紧挨着万佛殿的一座藏式的建筑是乃琼庙,为两层楼阁的藏式建筑,屋顶立有金色的法轮,左右各有一只卧 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这里是迈达哩活佛居住地地方。**喇嘛巡礼蒙克地方之后,迈达哩胡图克图诺们汗禀承**喇嘛的谕旨。驻锡于蒙古之地。由是,蒙克地方之诸胡图克图,诸贤者共议:为掌蒙古地方之宗教,以巴特玛三博师之高徒,大慈津巴扎木苏之化身,根敦…巴勒藏…扎木苏…锡哩…巴达,辰年生,年十二岁时,前往蒙古地方为教 主,岁次甲辰。年十三岁时抵达,遂坐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喇嘛索达那木扎木苏在蒙古主教之床,天下咸称大慈迈达哩…胡图克图焉。
迈达哩作为三世**索南嘉措代表,万历三十二年(1604)抵达 蒙古,承担起在蒙古传播黄教的责任,时年仅十三岁。迈达哩,源自藏语,即“弥勒”“未来佛”之义。而蒙语为“美尔佛”,此为美召得名由来。
召庙佛殿内供奉用纯银铸成的四米高的弥勒佛像,迈达哩活佛在此坐床。并为弥勒佛像主持开光仪式。
经堂东北方有座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匾额题曰:“钟金夫人之 堂”; 四壁无窗。庙内无塑像,仅供有一座檀香木塔,高约八、九尺,雕刻颇精。传说塔内盛放着三娘子的骨灰。留有腰刀、头饰、靴帽、盔甲等物。总体看来,建筑具有明显的明代风格,清秀细腻。灵动健拔。
可惜的是。迈达哩活佛并不在美召。而身在归化城的乃春寺,泰松本欲拜见迈达哩活佛。并聆听佛法教诲,奈何机缘未到。
泰松心情沮丧之余,便早早地安歇了。
次日一早便下令启程,从美召到归化城要走两百多里路,如果不早点去起来赶路,晚上就只能在野地里宿营了。
提到归化城,就不能说到一位草原上传奇的女子,这个女子就是三娘子。
在蒙古民族历史上,除成吉思汗、忽必烈等顶天立地、威振四方的英雄汉外,还有一位文武兼备、运筹帷幄、称雄蒙古草原30年的巾英雄。她,就是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女首领三娘子。
三娘子,史称“钟金哈屯”、“钟金夫人”“也儿克兔哈屯”、 “克兔哈屯”等。明代蒙古瓦剌奇喇古特(土尔扈特)部哲恒阿噶之 女。俺答汗出征瓦剌时,与奇喇古特部联姻,遂嫁与俺答汗为妻。
俺答汗是明代后期蒙古土默特部首领,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使土默特部称雄于全蒙古,成为当时蒙古的政治中心和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三娘子是一位聪明、美丽,颇具才华,为人豪爽不羁的蒙古族妇女,深得俺答汗的宠爱。明隆庆二年,随俺答汗再征瓦剌。五年,力促俺答汗与明朝达成通贡互市协议。万历六年,随俺答汗赴青海仰华寺谒见三世**喇嘛索南嘉措,皈依藏传佛教,被称为“多罗菩萨之化身阿利雅达喇”。九年,协助俺答汗扩建库库河屯(明称:归化城)。因她居于此地,故归化城又称“三娘子城”。
俺答汗晚年多病,事无巨细,多任凭三娘子裁决。她也尽己所能,积极辅佐丈夫,发挥了巨大作用。俺答汗去世后,深谙文韬武略的三娘子主政务,掌兵权,约束蒙古各部,保持了与明朝的和平通贡互市关 系。特别是万历十九年,她竭力劝说、督促俺答汗孙撦力克从青海撤军东归,避免了蒙古和明军之间地大规模冲突。为表彰三娘子的功绩,明朝于万历十五年,封三娘子为一品“忠顺夫人”。后因为政治原因,年逾古稀的三娘子嫁给了土默特的卜石兔济农,万历四十年六月二十六日三娘子病逝,明朝亦遣使给予赐祭七坛地隆重祭礼。
但是他的后代却不争气,短短二十余年就把土默特部葬送了,甚至还被人夺走了祖宗的基业。
白彦是西哈喇慎部的首领,现在却窃居了土默特部地王城,又大肆的收编了原土默特的残部,俨然以土默特酋长自居,虽然白彦台吉与察哈尔蒙古林丹汗是敌对关系,但是这一次康妃回察汉浩特路过归化城,他还是做了一番精心准备地。
碍于泰松身份地敏感,白彦自然不能亲自前往迎接,但又不能不派人迎接,因为现在地白彦还需要依靠大明,虽然他屡次请求明廷册封他为顺义王都没有得到明廷的正式回应,但大明也默认了他掌管了互市大权地印信。
这一次泰松省亲路过,他当然不会放过一次试探明廷的机会,他还想知道明廷对他究竟是什么态度,或者说泰松究竟在明帝面前有多大的能量。
其实白彦并不傻,在未到山穷水尽之前,他又怎么舍得去给人家当顺民,做奴才,他想的是在大明和后金之间左右逢源,两面都得利,然后逐渐的壮大自己。
第二十二卷:金蒙之战之第五章:省亲之路(四)
彦是西哈喇慎部的首领,现在却窃居了土默特部的王 的收编了原土默特的残部,俨然以土默特酋长自居,虽然白彦台吉与察哈尔蒙古林丹汗是敌对关系,但是这一次康妃回察汉浩特路过归化城,他还是做了一番精心准备的。//
碍于泰松身份的敏感,白彦自然不能亲自前往迎接,但又不能不派人迎接,因为现在的白彦还需要依靠大明,虽然他屡次请求明廷册封他为顺义王都没有得到明廷的正式回应,但大明也默认了他掌管了互市大权的印信。
这一次泰松省亲路过,他当然不会放过一次试探明廷的机会,他还想知道明廷对他究竟是什么态度,或者说泰松究竟在明帝面前有多大的能量。
其实白彦并不傻,在未到山穷水尽之前,他又怎么舍得去给人家当顺民,做奴才,他想的是在大明和后金之间左右逢源,两面都得利,然后逐渐的壮大自己。
泰松也知道自己大哥跟这位白彦台吉之间的恩怨,但如今她身份不同,她身后的是大明,她代表的也是大明,所以她在草原上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这大明的态度和形象,因此泰松说话行事也都是格外的谨慎小 心。
归化城为三娘子和丈夫俺答汗所筑,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去一片青色,故有“青城”的美誉。
穿过土默川平原,泰松一行两千多人终于来到巍巍的青城面前。
白彦台吉的情报还是可以的,早早的派了人在城外迎接,现在大明跟白彦台吉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因此进入归化城地泰松还是有些紧 张,而料图台吉可没有姐姐特殊的身份,坚决不肯进城。反而待在城外与两千关宁铁骑驻扎在一起。
关宁铁骑虽然战斗力还是个未知之数,但严谨的作风,精良的装 备,还有那不断散发出来的淡淡杀气,足以让在归化城内顺义王府中的白彦台吉心惊肉跳了。
虽然他麾下也聚集了将近三万兵马,但跟人家一比,自己跟草原上的马匪差不多。
顾不上擦掉额头上的冷汗,白彦台吉带着一帮子人前去大召寺见泰松。
大召寺创建与明万历七年,是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主持修建的,次年建成。是归化城内修建的第一座喇嘛寺庙,碰巧地是迈达哩活佛从乃春庙来到了大召寺,于是泰松一行退却了白彦台吉准备的临时住所,搬到了大召寺。
迈达哩活佛是蒙古黄教的教宗,地位至高无上,在蒙古信仰黄教的部族百姓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等闲人是见不到这位活佛大人的,就连白彦台吉这样的蒙古显赫,要见活佛都还要看活佛自己的意愿。
泰松此次会察汉浩特省亲,内心甚为彷徨。不知道如何自处,自然而然的就想到神明,期望得到神明的指引,迈达哩活佛自然是她最想见到。并聆听教诲地人之一。
迈达哩活佛肩负这在蒙古地区传播黄教的重任,自察哈尔左翼蒙古大汗林丹汗摒弃黄教,该信红教之后,黄教在蒙古传播受挫。迈达哩活佛想尽办法都没有能改变林丹汗的信仰,红、黄两教虽都属藏传佛教,但两教的教义有明显地差异。黄教(格鲁派)有三大特点:第一。提倡僧人必须严格遵守戒律。不应干预世俗事务,不得娶妻和从事生产劳动;第二。大力兴复寺院,招收僧人,噶当派的寺院全部纳入格鲁派属下;第三,每年定期举行传昭法会,在会上讲经说法,主张僧人修习先显后密,规定必修五部经论,创立传昭期间进行辩论和考试,考取格西等学位的制度。而红教(宁玛派)的教义最突出地东西是“大圆满 法”,该法主张“体性本净,自性顿成,大悲周遍”。这和内地佛教禅宗主张的“心静则佛”有点相似。
黄教认为修习佛法应循序渐进,来不得一点虚加,而红教则认为佛家讲究顿悟,一朝顿悟便可成佛,这两种教义理论便有些格格不入,而从教义上看,当政应该喜欢想黄教这样严守清规戒律,不干预世俗事务的教派才是,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红教虽然对僧侣地不是很严格,甚至可以娶妻生子,但他们重任一般对世俗地政权没有多大地兴趣,最喜欢的就是挖掘前人留下地佛教典籍,并把他发扬广大,一般来说,根本不会威胁到世俗的政权,但是黄教则不同,虽然教义上贵定不干预世俗事务,但实际上黄教起源于帕竹政权取代萨迦政权之时,上层僧人不仅直接参与政治、经济权力的角逐,而且生活腐朽堕落,在社会上逐渐失去民心。有感于此,创派祖师宗喀巴以重视戒律为号召,到处讲经说法,著书立说,抨击僧人的**,积极推进西藏佛教改革。1409年藏历正 月,他在拉萨大昭寺发起祈愿**会,这就是流
的传召**会。法会后,宗喀巴建立著名的甘丹寺, 戒律的格鲁派。其后又相继建立起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卜楞寺,它们与甘丹寺一起并称为格鲁派的六大寺院。此外,黄教还创建了**、班禅两个最大的活佛转世系统。
就是**和班禅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黄教后来者居上,不但成为藏传佛教第一大派,还聚集了大批的信徒,掌握了百姓的信仰,信仰之力是无穷的,因此他们对世俗政权的影响越来越大,自然而然的他们就参与到世俗的政权当中,而且还发挥这无可替代的作用,黄教的力量也成了世俗政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林丹汗就是因为黄教不断的干预他政权的决策,才会摒弃黄教,而改投红教的怀抱的。
而因为**的缘故,朱影龙本人对黄教也甚无好感,对黄教清醒的认识也是从**身上获得的,这个教派本身就对世俗政权的强烈**,并非是教义中写的那么清高。
所以在泰松临走之前,他隐约的向泰松透露了一点他不喜黄教的想法,但是泰松并没有领会到这些,显然她并没有看出黄教内在的本质和野心。
面对泰松公主的请求谒见,迈达哩活佛欣喜若狂,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影响到林丹汗甚至明廷的机会。
迈达哩活佛本质上就是一位神棍,一位顶级的神棍,这种神棍意识他自己都不一定会知道,他只是一个从小被宗教洗脑的可怜人,一生都给了自己信仰的宗教,连选择都没有!
为了宗教迈达哩活佛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当然一位顶级的神棍给人的感觉不仅是神秘莫测,而且有的时候还会放下身份,给虔诚的教徒一如沐春风的感觉,
在年轻的迈达哩活佛的面前,泰松就觉得他是一位仁慈的长者,他的话能够给她的心灵带来平静祥和。
“迈达哩大师,谢谢您!”泰松送出最虔诚的感激之言。
迈达哩活佛对着坐在蒲团上一脸平静的泰松,发出了最柔和的笑 容,春风化雨般的声音道:“娘娘佛缘深厚,举一反三,本座也只是稍稍点化而已。”
黄教之所以能拥有打量的教民和虔诚的教徒,一是他伪善的真面 目,二是他的教义对低层民众有着无比巨大的吸引力,所以他才能在短短的两百多年就成了藏传佛教最有影响力的大教派之一。
泰松虽然是一个上位者,但她所追求的不是世俗的权力,因此她是很难明白像林丹汗这样掌握世俗政权的君王与宗教之间的复杂恩怨关系的。
迈达哩活佛知道自己已经赢得了泰松的好感,起码知道了这位蒙古公主不像她哥哥那样厌恶黄教,第一步他达到了,第二步却要等到泰松返转大明的时候才能进行,因此短暂的谒见算是过去了。
带着平和的心态,泰松接见了早已等候的不耐烦的白彦台吉一行。
进献礼物,回礼之后,白彦要求单独与泰松公主相谈一会儿。
在人家的地头上,泰松也不好拒绝,点头答应了下来。
“外臣唐突,还请康妃娘娘不要见怪!”与汉人接触多了,白彦也学会了汉人的那些繁文缛节,规矩行礼也学得似模似样。
泰松含笑点了点头,算是回答了对方。
“自卜石兔济农过世后,顺义王一位虚悬已经有两年,外臣也曾几次上书明廷请求册封新的顺义王,可不知为何,一直没有音讯传来,外臣十分困惑,今日康妃娘娘来到,外臣斗胆问一下,大明皇帝陛下究竟有何打算?”白彦道。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而且泰松也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这种事情根本轮不到她过问。
“白彦台吉,大明与我们蒙古不同,这些事情皇帝陛下一般是不与嫔妃们商议的,通商都是由皇帝陛下自己一人乾纲独断,抱歉,本宫帮不了你。”泰松想了一下,道。
白彦台吉脸上顿时写满了失望之色,要知道他对这个顺义王的王位是垂涎已久,虽然他现在强行的将卜石兔的遗孀占为己有,勉强的控制了土默特部,但地位并未巩固,如果明廷册封他为顺义王的话,至少名分上也占有了,不服的声音也就小多了。
当然他现在还不知道明廷已经策划如何铲除他了,就因为他与后金皇太极太多勾结,让明廷起了立威之心。
想左右逢源,又不自量力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白彦台吉怏怏而回,而此时的大明朝国内却掀起了滔天巨浪,准备了足足大半年的军事改革终于发动起来了。
第二十二卷:金蒙之战之第六章:军区与军衔(一)
天的朝议气氛明显与往日不同,紧张而且压抑,尤其 脸上都表现的异常凝重,军改谣言已经从地方上传到京城,在得知军改已经势在必行的是有,许多武将们都一下子变得十分的茫然。
当初就是怕谣言四起,引起军心动摇,朱影龙才下令参与军改的几位心腹重臣严守秘密,所有军改条款都是在秘密之下商议决定的,就连皇帝的亲近之人,也都只是知道朝廷将会军改,但军改的时间和内容却无从得知。
而今天的朝议,将会揭开军改的神秘面纱,大明武将们的命运将会因此而重新改写!
凝重的气氛一直持续到皇帝临朝!
一入太和殿,朱影龙便感觉到今天的气氛大不一样,以往虽然也是鸦雀无声,但却没有像今天这样,空气方佛凝固了似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上朝!”
端坐于龙椅之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