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帝-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侍卫手中的火绳枪。
众侍卫早就训练有素,趁敌人惊愕不敢上前,赶紧的压火药,重新上子弹,准备第二轮的射击,整个过程一分钟内就能完成,如果有人配后,一对人装弹,一对人发射,就能连续作战。而不受武器影响了。
“不要怕,那是火绳枪,不能连续射击,上!”蓝霖地见识自然比他这群手下高明的多了。因此赶紧的提醒道。
“呯、呯……”枪声不断,在蓝霖的不断指挥下,黑衣人都恍然醒悟过来,明白那不是雷神发怒。一波一波悍不畏死的往上冲,丢下一批饮弹倒下的人,终于有人冲到了外围的一圈大内侍卫跟前。展开了刀对刀的拼杀。
“皇上。敌众我寡。没有必要跟蓝霖拼命,凭我们的力量。突围应该没有问题!”卓巴建议道。
“不,朕今晚要生擒卓巴!”朱影龙嘴角泛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微 笑。
卓巴眼中顿时光芒一闪,平静地站在一旁闭目养神,仿佛眼前这场大战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似的。
空气中的血腥味越来越重,朱影龙身边的大内侍卫也开始有了伤 亡,当然蓝霖地人死的越多,蓝霖看自己手下进攻有了成效,拼命的指挥手下的人朝一点突破,集中力量攻破大内侍卫地防守圈。
占着人多的优势,蓝霖可以好不在乎伤亡的进攻,而朱影龙这边死一个大内侍卫,防守圈就少一分,而且如果不是第一轮主要枪杀地是站在两边屋顶上地弓箭手,否则第一轮攻击就会伤亡惨重。
“朱由检,你今天插翅也逃不出我地手掌心了!”在跳动的火光地照耀下,蓝霖的笑容分外的狰狞恐怖,笑声更是令人听了毛骨悚然。
“蓝霖,现在说这个还为时过早,你还是好好想一想自己将来的下场吧!”朱影龙高声道。
“放屁……”还不等他话音落下,却陡然发现,身后被擒住的海氏兄弟和女儿蓝蓉突然脱困,并且向他发难。
蓝霖惊骇莫名,进而狂怒,因为押着三人的六个黑衣人已经倒在地上,眼珠子突出眶外,死不瞑目了。
“贱婢,你敢逆父!”蓝霖狂怒暴吼道。
海氏兄弟自上一次与蓝霖一战后,不但武功精进不少,配合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因此此次三人围攻蓝霖,他们兄弟担任主攻,承受了蓝霖绝大部分的攻击,而蓝蓉责凭借她诡异的忍者身法,与蓝霖游斗,不时的偷袭一下,帮助海氏兄弟解决后顾之忧,弥补他们身法上的不足。
失去了蓝霖的指挥,黑衣人那里时训练有素的大内侍卫的对手,根本不需要自己指挥,熊瑚坐镇就就将蓝霖的手下杀的血流成河。
蓝霖眼看着倒下的手下越来越多,又怒又急,可自己偏偏给海氏兄弟紧紧的缠住,脱不开身,惊怒之下,连施绝招将海氏兄弟逼开三尺,连人带剑扑向朱影龙。
朱影龙见蓝霖如同发了疯似的扑向自己,脸色陡变,连忙掏出火绳枪,也没有瞄准,对准蓝霖就是一枪。
蓝霖做梦也没有想到,身为皇帝的朱影龙身上居然也带着武器,而且还是火绳枪,武艺再高,血肉之躯也挡不了铅弹,铅弹正中他的右 肩,血花冒起,他只觉得一阵钻心的疼痛从右肩袭来,手中的宝剑也掉了下来。
蓝霖眼见刺杀朱影龙无望,转身想要逃走,虽然伤了一只手,普通侍卫根本没有能力阻止得了他,得到海氏兄弟赶了过来,蓝霖已经横冲直撞的冲出了大内侍卫的包围圈,他那群手下一见,赶紧将他围在中 间,且战且退。
“蓝霖,你跑不掉了,乖乖的束手就擒吧!”朱影龙惊魂未定,刚才蓝霖的那一击要是得手了,自己的小命可真的是交待在这里了,果然是血光之灾呀!
“放屁,狗皇帝,今天杀不了你,还有的是机会,你想抓我,做梦吧你!”蓝霖强忍住右肩上的疼痛,高声骂道。
“蓝霖,你应该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你根本跑不调 的,你想想刚才抓住朕的两个侍卫和你女儿的六个手下为什么会突然死了的吗?”朱影龙道。
蓝霖闻言,果然脸色大变,咬牙切齿的道:“狗皇帝,你果然卑 鄙!”
“朕卑鄙,但你却是个残忍的冷血魔鬼,这个村子里的人都被你杀了吧!”朱影龙冷冷的问道。
“成王败寇,这点牺牲算什么?”
“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朱影龙一挥手,霎时间,涌出百余人团团将蓝霖和剩下的十几个人围了起来。
“微臣救驾来迟,请皇上降罪!”吴三桂从黑暗中走了出来,来到朱影龙面前跪下道。
“你来的正是时候,很好,朕恕你无罪,起来吧!”朱影龙含笑上前将吴三桂扶了起来。
“蓝霖,现在论到朕说你插翅也难飞了!”朱影龙朝被团团包围中的蓝霖道。
“狗皇帝,你赢了,不过你是不会抓到我的!”蓝霖嘎嘎的一笑,突地掷出一黑球,崩出一阵烟雾,等烟雾消散之后,却发现蓝霖人已经不见了。
“忍术!”蓝蓉惊呼一声,她想不到父亲居然还会这种忍者的逃生术。
“皇上放心,他逃不走的!”
吴三桂的话音刚落,就听的不远处一声“哎呀”凄惨的叫声,蓝霖被特战大队的官兵生擒活捉。
第十九卷:浴血江南之第二章:兵临城下(一)
:
崇祯二年二月初二这天皇太极率后续大军约六万人从盛经赶到平 壤,大军短暂的磨合了一天后,发动了对开城的围攻,四日后开城沦 陷,开城内原高丽王朝的王宫先如今成了皇太极的行宫。/
“启禀大汗,我大军共战死三千两百四十七人,伤五千六百零二 人,另外……”
“好了,这些数字本汗不需要知道,你就别在这儿念了!”皇太极心烦的打断了手下统计伤亡损失的罗锦绣道。
“南边有情况吗?”皇太极直立起身子朝范文程询问道。
“微臣也是刚得到消息,崇祯出兵南征了!”范文程脸带微笑回答道。
“好!”皇太极高兴的站了起来,“崇祯小儿出兵南征,朝鲜他就顾不了上,这对本汗的计划可是大大的有利!”
“大汗说的是,不过虽然这次明廷并没有放弃朝鲜的意思,虽然选择了在这个时候南征,但他们派出了祖大寿为首的数十名能征善战的将领到了汉城,我军虽轻易攻下平壤和开城两京,恐怕汉城不那么容易能攻克!”范文程提醒道,范文程其实心中暗叫惋惜,明廷玩的这一手真是高,不但在表面上显示自己并没有放弃朝鲜这个属国,同气连枝,获得朝鲜君臣的好感,还一把朝鲜兵权抓到手中,如果自家大汗不是全力要拿下朝鲜,恐怕以后朝鲜就不仅仅是明廷的属国那么简单了。
“拿下汉城,朝鲜就是本汗的囊中之物,到时候本汗要挥军南下取那汉人的花花江山!”皇太极暴露出强大的野心道。
汉城不好打,至少比皇太极估计的要难打好几倍,开城地胜利不但麻痹了后金的士兵,也麻痹了他们至高无上的金帐可汗陛下。认为胜利唾手可得,显然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
而朝鲜王城——汉城并没有后金君臣想象中的那么混乱,反而秩序井然,汉城保卫战的准备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妇孺老人都早已撤出汉城,剩下的青壮全部上阵,由于武器不足,虽然朱影龙尽可能的援助了些,但最终这些青壮也只能五个人合用一把长枪。
开城四天就沦陷多少给朝鲜君臣有些震动,不过在着生死存亡地关头。动摇投降的人都被清理了,剩下的全部都是誓死保卫汉城。
朝鲜国王李倧授权祖大寿全权指挥整个汉城保卫战,并且将自己的佩剑交给了祖大寿,必要的时候可以先斩后奏,他本人在战争期间也必须听从祖大寿的指挥,等于把汉城的命运都交给了祖大寿,这个时候李倧没有选择,祖大寿是袁崇焕麾下骁将,名震辽东,而袁崇焕以善守闻名天下。他的部将相比也差不到那里去,而且祖大寿三代在明廷为将,可谓将门世家,而且今时今日的地位那都是战场拼杀出来的。当然值得信赖!
祖大寿心里面也没底,这次他面对地不是别人,那可是皇太极,那可是跟自己顶头上司袁督师一样利害的人物。首先兵力上的悬殊,虽然他名义上指挥的兵力相当地可观,五万多朝鲜正规军加上十数万青壮。可他心里清楚。真正能打战的还就是朝廷援助朝鲜训练起来的那三万兵马。全部都是明式装备,不过虽然训练尽一年。但战斗力却不如精锐的辽东军,对上剽悍地金兵和蒙古骑兵还不够人家砍的呢,如果不是守城作战,必输无疑。
领兵打头阵的是多尔衮率领地正白、镶白两旗地兵马,多尔衮明知道皇太极相以次削弱他地实力,但军令如山,他不遵行也的遵行,只能点起本部兵马,攻打汉城外围地第一道防线。
汉城外围最前面的两道防线是是以陷坑、铁荆棘为主,呈弧形将汉城环抱其中,虽然它们没有多少兵力职守,但如此多的陷阱和机关,还有时不时的放两枝冷箭,再配合小股队伍的袭扰,让多尔衮头疼不已,皇太极命他以最快的速度推进到汉城城下,虽然现在人员伤亡不大,但推进速度可像蜗牛爬似的,别说三天推进到汉城城下了,就再有三天也未必能完成。
皇太极对多尔衮的推进速度很不满意,一天下来,一万大军才向前推进了三十里地,一天五道军令,让他加快速度,多尔衮不得不牺牲士兵的休息时间,不断向前推进,死亡人数直线增加,忙活了大半夜才又向前推进了二十里,他手下正白、镶白两旗官兵个个都筋疲力尽。
最终在皇太极不断的催逼下,多尔衮用了七天时间,损失了近千人才将队伍推进到了汉城护城河下,正白、镶白两旗锐气尽失,前锋变后卫,同时为汉城军民撤离和加固城防赢得了时间。
与此同时,朱影龙生擒了蓝霖,顾不得审问,马不停蹄的率人进入了扬州,扬州城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田早就在扬州瘦西湖畔给朱影龙兴建了一座简易的行宫,朱影龙一进入扬州,就入住其中。
半年前熊兆就接到朱影龙的密旨,在三叉河畔建起了一座简易的大军营,可容纳十万大军以上,并且积极筹备军粮,共筹措了近三十万担粮食,足够十万大军消耗半年以上,因此大军吃住问题基本完全解决了。
洪承畴先袁崇焕一步到达扬州,此次洞庭湖水师除了看家的,一片木板都没有落下,全部拉过来了,大小船只一千两百艘,官兵加起来一万余,比起尚有一万五千余的长江水师实力还差那么一大截,南京方面还有福建郑芝龙的海盗船队,虽然人数不多,就两千余人,郑芝龙的弟弟郑芝豹统领,从装备到战斗力都远在两支水师之上,这是一只巨大的拦路虎,渡江战役能不能赢,关键就是能不能把这头豹子给打沉了。
一到扬州,朱影龙就迫不及待的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会议的议题就是确定大军南下作战的策略,还有西线兵团如何配合的问题。
第十九卷:浴血江南之第二章:兵临城下(二)
下南岸布防,江西境内的军队可以不算,因为有熊廷 团牵制,他们没有胆量过来,长江安徽湖口至铜陵再到马鞍山段,魏忠贤重新起用李琪为江西总督,太监李实为监军,率领守军约七万扼守此处,中段从马鞍山到南京西,灵壁候汤世隆为中军,兵力五万,南京以东镇江到江阴段左都督董芳名为主将,兵力三万,松江府兵力最少,约有五千左右,加上长江水师和郑芝龙的海盗兵力,南京在这个长江防线布置了大约十八万的兵力,还配备了少量岸防大炮,力量也不容小视。
再说南京城内布防,京营加上锦衣卫,卫戍南京城的兵力大约在二十五万上下,魏忠贤为了全力防守南京,几乎将周围各府县卫所的兵丁都抽调进南京了,可以说南京城现在是枪山刀林,草木皆兵,崔呈秀由兵部尚书,大学士的身份再进一步,升太子太保兼任直隶总督,全权布防南京,可惜如果让他出谋划策,搞点阴谋诡计不再话下,但要他排兵布阵,却非其所长,南京城内的武将不是承继祖荫就是草包,结果是帅不知将,将不知兵,乱成一团。
“皇上,微臣研究过长江防线各叛逆将领,江西总督李琪,是熊大人手下败将,回去之后有被魏忠贤猜忌,很不得欢心,一直闲置,这次起用他,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应该是魏忠贤和伪后许蓉蓉妥协的结 果,李琪实际上已经脱离了魏忠贤,他现在的主子应该是许蓉蓉,所以魏忠贤干脆将他踢出南京,此人虽不堪大用,但还算有些才能。我军的目的是南京城,他所在的防线离南京有一段距离,只要我军不攻击他地防线,他最大可能的是坐山观虎斗,至少在开战前,我军不会碰到他,灵壁候汤世隆,是我大明开国元勋汤和的后人,魏忠贤没有来南京之 前,整个南京城就数他最有钱。因为他还兼任漕运提督的职务,魏忠贤的几个亲信手下一直很想把这个职务给抢过来,虽然漕运一大半控制在我们手里,但漕运还兼管海运,海上走私一船货物,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汤世隆跟现在的福建王郑芝龙交情菲浅,自然是财源滚滚,因此把他推到长江最前线再合理不过了,左都督董芳名。靠魏忠贤才混上现在这个位置,草包一个,他驻守的南京东镇江到江阴段是最重要的,特别是乌龙山要塞。都是我军必克之处,在整个长江防御中他所处的位置是最关键,但统帅却是最窝囊的一个,不知道魏忠贤怎么会如此安排。至于松江府,只有五千兵马,兵器铠甲都不足。没什么战斗力。我军只要稍微在崇明岛上一增兵。它就不敢动弹了!”洪承畴身为此次渡江战役地前敌指挥,了解敌方岸防是必须的。
听洪承畴的语气。他有意的把主攻段选在了南京以东的镇江到江阴这一段,朱影龙点头认同了他的分析,道:“洪爱卿已经把对面江防大致的的情况说了一遍,诸位爱卿还有什么可以补充的吗?”
熊兆起身道:“启禀皇上,汤世隆的副将是中山王徐达之后,原南京后军都督徐孔基,据微臣了解,他是逼不得已得以才屈阉党从叛逆地,原因是他这一家子都在南京,若是不从,早就被魏忠贤清洗了,此次朝廷出兵剿灭阉党,只要派出使者悄悄与他联络,微臣有九成把握他会其暗投明的。”
朱影龙点点头,这个徐孔基的情况他早已通过暗影和鹰组知道了,并且已经派人前去悄悄联络了,只不过他现在态度隐晦不明,是个优柔寡断之人,现在长江两岸兵力悬
比一,这个徐孔基还在观望,这种人的心理他最清楚 兆琏所说地九成把握不现实不过他这种策略并非不对,只是他考虑的并不周全,甚至还有些冒险,换做是他父亲熊廷弼即使要这么做,也会有两手准备,人心隔肚皮,他不能不防。
“皇上,微臣认为,当务之急是整编军队,我军除水师外,差不多都是临时拼凑出来的,新军也不另外,所以微臣建议立刻就地整编,时间半个月。”袁崇焕不愧是多年军旅锻炼出来的老将,他地眼睛何其锐利,这次南征,新军是主力,但新军也是从四个大营抽调出来的,平时各自训练各的,虽然也有些交流,但那都是小范围内地,只能算小打小闹,大规模地联合作战可还是第一次,而且还是实战,不磨合一下,仗是打不赢地。
朱影龙郑重的点了头同意了袁崇焕地临时整编磨合建议,他是此次南下主要指挥,又是天下闻名的袁督师,这项工作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交到他得手里,其实在这一点上朱影龙也很是无奈,他也想搞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这样新军一上来,很快就能熟悉进入战场,但是他没办法去 搞,保密倒在其次,所有的枪支弹药生产都严格保密,就算被对手得到实物,想要真正生产出来,估计还得好几年,这方面他不太担心,更重要的是国库没银子,要知道一场大规模的演习,需要花多少银子,搞小了,没效果,搞大了,财政吃紧,所以只能临阵磨枪了。
“皇上,半个月时间拖下去,岂不是达不到奇袭的目的,现在对面的江防是漏洞百出,这个机会我们不能错过!”常炎林着急道,虽然魏忠贤得知了朱影龙御驾亲征的消息,紧急调兵布置和加固江防,目前正是他们的江防还有漏洞,再等半个月,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虽然南岸一直在不断的加固江防,但一直没有合格统帅,因此魏忠贤眼里那固若金汤的江防,还有天堑长江,就以为自己高枕无忧了,其实在袁崇焕等人的眼里,魏忠贤布置了近二十万兵马搞出来的长江防御就是一个摆设,该守的不守,不该守到是重兵防御,只要突破一点,整个防线就不攻自破了。
“皇上,古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军兵力只有十余万,对方总兵力是我四倍之上,虽然我军战斗力强于对方,但如果不把我军磨合成一个整体的话,即使战术上占优势,我军就算最终胜利了,也将会是惨胜。”袁崇焕道。
朱影龙点了点头,道:“两位爱卿说的都有道理,常爱卿是担心机会稍瞬即逝,错失进攻的良机,袁爱卿担心大军没有经过一定的磨合,配合作战指挥的时候容易出现失误,甚至会出现灭顶之灾,新军训练不易,可不能因为这个而无辜的牺牲。”
“不过决定战争胜利的不是靠坚固的防线,而是靠人,什么样的将军什么样的兵,一个草包将领,就算他把自己的防线建设的天衣无缝,同样一个聪明的将领总能找出一条缝隙钻进去,所以眹决定先整编磨 合,然后再进攻!”朱影龙脸色一正宣布道,不管从统帅的角度还是实际出发,朱影龙都得支持袁崇焕,因为要树立他绝对的权威,否则接下来他如何指挥大军作战?
常炎林虽然出生将门世家,到底还没有真正锻炼起来,希望这一次能够完全成熟起来,不负朱影龙对他的期望。
第十九卷:浴血江南之第二章:兵临城下(三)
朱影龙宣布第一次御前军事会议结束,将袁崇焕、洪 炎三人单独留了下来,此次南征,袁崇焕唱主角,他这个皇帝是配角,甚至就是一个看戏的,洪承畴是海防大臣,水师是他的部下,因此渡江战役他绝对是第一梯队,所以他是前敌指挥,以她的能力完全胜任,常炎林需要经历真正的战火洗礼才能成熟起来,考虑到他经验不足,因此朱影龙心中预定他为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是袁崇焕这个总指挥,这就是个先后次序,没什么特别的含义。/
“洪爱卿,眹此次南下只带了炮兵一个旅,满编至少需要四百门火炮,但兵工厂拼死拼活才生产出两百门来,其余的都被安装到大明朝第一支远洋舰队上了,你带来的是内陆水师,对付长江水师尚能一战,但要碰到郑芝豹的船队恐怕只有挨打的份,你回去统计一下,有多少船上能安装火炮,眹可以暂拨给你五十门,赶紧的装备!”朱影龙第一个就先对洪承畴道。
“谢皇上恩典,微臣感激不尽。”洪承畴感激不尽道,要知道他对火炮这种战阵利器已经垂涎已久了,早想着把水师用这种利器武装起来了,可火炮这种装备几乎只有皇上说了才行,军机阁都没有权力调动这种装备,现在好了,五十门,虽然不多,但有了这东西,水师的战斗力绝对增强不止一筹,要知道对岸的长江水师在郑芝龙的帮助下,可是花大价钱从葡萄牙人那里购买了不少火炮,实力大涨,如果他的水师没有的话,交战起来非常的吃亏地。
“你别高兴的太早,这次眹让中华宝舰号也出动了。它的主要任务是担任东海长江口防御,阻挡福建郑芝龙船队进入,所以郑芝豹就必须由你的水师解决!”朱影龙道,“你的水师独立成军不需要整编,另外眹把一半炮旅暂借给你,那一百五十门大炮你也可以暂时使用,但上岸后必须归还,半个月内,眹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把长江水师给打残了。把郑芝豹打成落水狗就行!”
洪承畴闻言,兴奋的心情顿时凉了半截,长江水师还好对付,关键这郑芝豹,那可是跟洋人打过海战的,水上作战经验丰富不算,着大半年驻扎在南京下关,水情航道造就摸清楚了,战舰也比自己手里的先 进,大口径的火炮八十余门。没少在长江里耀武扬威,虽只有两千人,实力比其乌合之众的伪明长江水师还要略强一筹,而且郑芝豹地舰船都是高航速的海船。比起内陆的江船那可不是一星半点的差距,按照洪承畴原来的想法,就是牺牲一些船只,用调虎离山的办法将郑芝豹掉开。然后大军趁机进行登陆作战,等到南京败局已定,就算他的舰船再利 害。没有了岸上的补给。他也只能灰溜溜会福建去。
考虑到实际困难。加上时间紧迫,洪承畴要完成这个任务实在有些强人所难。朱影龙低头思考了一下,道:“这样吧,在这半个月内,中华宝舰号归洪爱卿你指挥,同时更名为东海舰队第一支队,你手下这支水师完成登陆任务后,两百料以上船只整编为第二支队,两百料一下的编为地方部队,负责水上安全以及缉盗,暂命长江水上警察司。”
洪承畴的脸色总算舒缓了下来,有了中华宝舰号地支援,不,应该是东海舰队第一支队,他的压力陡然轻下来许多,毕竟那可是装备了两百余门火炮的庞然大物,总料数过万。
朱影龙也舍不得把它拉进战场,毕竟这可是大明朝海军第一艘大 舰,本来是用来做远洋商贸航行的,不断积累海上航行经验,真要国门还没走出去,就折戟沉沙,不但远洋贸易计划搁浅,数百万两白银也随之沉入大海,想到这里,朱影龙把郑芝龙恨地咬牙切齿,要不
渡江这一战根本就没有悬念!
其实还有非常令朱影龙痛惜的一点,如果没有郑芝龙的倒戈,就算不需要福建干什么,他完全可以派军队在杭州湾登陆,然后北上,切断魏忠贤南下的去路,避免南京城破之后往南逃,或者出海,真要是让魏忠贤和假小皇帝逃到福建,郑芝龙再弃守福建上台湾岛地话,那可真笑话大了。
整编第一件事情就是换装,两岸都属大明,自认正朔,军队不仅编制大同小异,而且铠甲装饰基本上也都是相同的,区别就在于双方的旗帜,头盔上地帽樱,朱影龙当然不会自己更换帽樱,因为他本来就是正统地,而且他已经打算改革编制更换军服了,因此没有必要花钱跟换,好让天下人觉得他不是正统似地,朱影龙一方依旧是红樱红头巾,而魏忠贤逼迫该成篮樱览头巾,但是战场之上,一旦打起来,敌我难分,帽樱一丢,头巾一散可就谁也不认识谁了,所以必须换装,新军早已换装大半年了,因此不需要再换,这一次要换装的是熊兆手下五万军队和安徽过来地一万杂牌军,水师暂不换装,等打完仗,整编的时候再换。
这一次朱影龙是花了大血本,准备建立借南征的机会锻炼出一支铁军出来,而且还是野战军,部队番号他都想好了:大明第一铁血集团 军。
“皇上,扬州盐商富户们合力捐献了白银两百万两作为此次朝廷南征的军费!”常炎林小心禀告道。
“哦,有意思?”朱影龙奇怪的问道,这些势利的盐上哪一个不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去年运河清淤,要不是看在运河清理后会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才纷纷慷慨解囊的,这次怎么了,一旦南北开战,对他们的生意可是大大的影响,就算战争平息下来,没有半年估计也恢复不起来,他们突然纠集起来给朝廷送钱,恐怕目的没有那么简单,至少要从朝廷这里拿过去十倍的好处。
“皇上,这银子臣让人退回去?”常炎林见朱影龙犹豫不决,脸色变换不定,还以为会拒绝呢。
“不,收下!”朱影龙哈哈一笑道,“你安排一下,朕想见见这些人,来地方了,见一见地方上父老乡绅也是应该的。”
“微臣明白!”常炎林有些摸不着头脑,银子收下就是了,为何还要见他们呢,这些盐商们可有福了,普通人一辈子哪有一天能亲眼目睹天颜的。
“还有他们又捐献了一百万两银子以供皇上在扬州的花销,他们听说皇上轻车从简,吃住太简朴,十分的不忍心,因此……”常炎林边说边看朱影龙的颜色,发现皇上的脸上依旧笑意盎然,没有生气的意思,因此放心大胆的说了下去。
“好呀,这是好事呀,朕来扬州一趟,什么事情还没扳成,银子就赚了一百万两,朕这个皇帝可真是值钱呀!”朱影龙笑笑道:“朕可得好好谢谢他们,三位爱卿你们说是不是呀?”
“皇上说的极是!”洪承畴第一个附和道,想当初他来扬州当知 府,为筹银子清理运河航道,那可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子才筹到了三百万两,皇上一来,他们到主动送钱过来了,嘿嘿,这些抠门的盐上们要倒霉了,皇上分明找到了一条敲竹杠,生财之道,谁让皇上自己没钱呢?
袁崇焕虽然不及洪承畴领悟的快,但很快也听出来话中有话了,微微一笑,没有出声。
道是常炎林不断念阿弥陀佛,祷告那些盐商们不要来找他,这是他们自找的。
朱影龙一句“散了!”,三人纷纷起身告退,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第十九卷:浴血江南之第三章:两淮盐商(一)
煮海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 //”两淮盐业, 淮盐,顾名思义以淮河为界,淮河南为淮南盐,淮河北为淮北盐。在我国数千年产盐历史中两淮地区是主要的产盐区。明、清时期,淮盐以色白、粒细、质量上乘作为贡盐,内府采办的也都是淮盐到了明末,两淮盐产量达到了惊人的高度,盐税总量达全国的三分二之强,因此两淮盐运使这个不过四品的官职也因此成了炙手可热的对象,就是降几级都有人争的头破血流,两淮盐运使司衙门设在了烟花繁荣之地的扬州,更是让官场中人趋之入務,一边可以大把的捞银子,一边还没有在温柔乡里面打滚,这种好事谁不愿意呀?
明朝共设有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河东六个都转运盐使司,盐使司下设有分司,分司下设若干盐场。
明代淮盐的生产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煎盐,二是晒盐。由于气
候原因,淮南盐多煎盐,淮北盐多晒盐。煎盐也叫“煮海为盐”,其生产流程主要有:开辟盐场、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