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太宗李世民-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却不同意:“朕把他送回去,蛮虏一定认为朕怕他们,就会更加放肆。快把他囚禁在门下省,听候发落!”执失思力被武将押走。 
“无忌,玄龄,如晦,敬德,秦琼,咬金!”长孙无忌等六人应声出列。李世民下令:“朕要与颉利可汗谈判,你等随朕一同前往。” 
第二天,李世民亲率长孙无忌等六人策马出了玄武门,在禁军护卫下,行至渭水之畔。远远望去,对岸来往的尽是突厥兵马,旗帜飘扬,声势浩大。一向平静的渭河,此时却布满了杀机。 
李世民等人正在观望,身后却传来了一声呼喊:“陛下一-”李世民勒马回首,见是萧瑀策马急奔过来。萧瑀跳下马,过去跪在世民马前,急切劝阻道:“陛下,突厥无信无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谈判可派遣一名使者,何必一定要圣驾亲往冒这个险呢?万一有失……国家就要蒙受奇耻大辱了!务请陛下慎思……” 
李世民听了,眉头不禁紧皱,但遂即又平和了下来说:“朕已深思熟虑,颉利所以敢倾国而来,是以为我们正又内乱,加上朕新登帝位,认定朕不能抵御他。朕如表示软弱,闭门拒守,他必然纵兵大掠。如此一来,不独百姓的生命财产要遭到巨大损失,而且从此很难降服他。所以朕有意轻骑而出,表示很看轻他,然后再显示武力,使他知道朕早有准备,并且决心跟他交战。这些都是他没有料到的。加上朕手上还握了张王牌,足以使颉利为之丧胆,你就放心看着吧!” 
说完,李世民等六人六骑再向前挺进,直趋渭水东岸。 
西岸的突厥兵马见了,无不惊愕,忙向颉利禀报。颉利眉头紧锁起来,自语道:“李世民又在玩什么花样?” 
一旁的义成阴笑道:“别被他的空城计唬着了,这回我们一定要拿下长安。” 
就在这时,李靖与李世绩各率一支大军前来护驾。颉利看得真切,不禁有些慌乱,对义成说:“看样子李世民并不是在玩空城计。”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12   回复此发言    
 

 
231 回复:【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义成也在凝目观察。 
唐军战鼓大起,一副即将全面渡河发动攻击的模样。突厥军见势,忙做好应战准备。李世民沉静地挥挥手,于是,李靖与李世绩各率了大军,又井然有序地退了下去。 
李世民策马向前,与颉利隔岸相对道:“我军阵容,刚才可汗已看见了,足以与可汗决一胜负。况且你们背负和约,战端一开,双方都将蒙受灾难。如果能息兵讲和,则对双方都有利。可汗既可不死伤人马,又可坐收我朝馈赠,何乐而不为?何况据朕得悉,突利此刻已经起兵,大举向王庭进发,可汗腹背受敌,何去何从,务请慎重选择。” 
又羞又恼的颉利正要反驳,一名武将快骑驰抵身边,仓惶向他禀报道:“禀可汗,突利大军业已抵达王庭,即将发动攻击,请可汗立即回师解围。”颉利听了,脸上顿时面如灰土。 
颉利的大帐内,灯火彻夜未熄。此次出征不得不又以求和为结束,使颉利心中老是觉得堵了一块东西似的;而义成突如其来的一个主意更使他感到烦恼不安。 
颉利重重放下了酒杯,霍然起身问义成道:“我非这么做不可吗?” 
义成长叹了口气说:“既然你还是决定跟李世民讲和,我以为,我们突厥自此以后再也不能够距离长安这么近了!显而易见,李世民不是李渊,他不会放过我们的,这么做,至少可以产生一点牵制作用,你说是吗?” 
颉利没有回答,又倒了一大杯酒,猛灌下喉咙。 
颉利的求和令萧瑀感到非常的意外,他向李世民请教道:“突厥还没有讲和的时候,诸将争着请战,陛下却叫他们退了下去。臣当时曾怀疑这样做是否妥当,现在他们果然讲和了……陛下,这到底是什么道理?” 
李世民微微一笑答道:“从当前敌我力量来看,要战,是可以获胜的;所以不战,是因为朕即位的日子还很短,国家还未十分安定,百姓也还很穷,一旦开战,损失一定很大,而且会结不很深的怨仇,突厥必定会从此加强战备,以后想要彻底消灭他们,反而不容易了。所以朕才投其所好,用金银财物去满足他们。突厥从此必会麻痹大意,不再戒备,我们则养精蓄锐,暗中准备,一旦时机成熟,一举可将之彻底打挎,永远免除边患。老子说:‘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意思就是打算夺取他的东西,一定要先给他东西。” 
萧瑀听罢,大为折服:“陛下成竹在胸,臣实在望尘莫及。” 
颉利将义成的主意告诉那燕以后,却发现那燕只是一脸的落寞。颉利不解地问女儿:“怎么?你应该高兴才对。”那燕默然无语。 
颉利走近那燕问:“你不是……很喜欢李世民吗?我将你许配给他,难道不是正合你意吗?” 
那燕仍无语。 
颉利见女儿不吱声,不免着急起来:“那燕,你说话呀!你到底答不答应这样做?” 
那燕缓缓转过,面对颉利,满目的哀怨,悠悠地问道:“这是一个计策……为了牵制李世民的一个计策……对么?” 
颉利怔住了。他没想到那燕这么快就看透了这个主意背后的动机。“不……父王是为了你好……真的是为了你好。”颉利极力否认道。 
那燕眼里噙满了泪,哽咽着说:“可是女儿不好。倘若没有条件、没有前提、没有任务,女儿嫁给李世民当然很好……但是在嫁给李世民的背后,却存在着那么险恶的用意,让女儿更感觉到自己只是一枚被摆布的棋子。女儿……怎么可能会好呢?” 
颉利不禁也难过了起来,端力安慰女儿道:“那燕,你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了。” 
“是吗?女儿看得很清楚,迟早……大唐跟我们突厥会发生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根据女儿多年来对李世民的了解,这场战争极可能会提早发生。到时候,女儿既是李世民的妃子,又是父王的爱女,夹在中间,又如何自处,如何抉择,如何……?”那燕再也讲不下去了,掩面抽泣起来。 
颉利疼惜地轻抚那燕的肩膀说:“既然如此,父王就不为难你了,明天议和的时候,也不向李世民提这件事就是了。” 
父王的话使那燕心碎了,也正是在此时,她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她拭去泪,心意坚决地说:“不,父王还是要提!” 
颉利大惑不解地问:“你刚才不是说……?”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13   回复此发言    
 

 
232 回复:【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那燕含泪的脸上拼命挤出了一点笑容,她故作轻松地对父王说:“我刚才说的是心里的感受,可是更重要的是,自小到大,我都是父王最疼爱的女儿,我心甘情愿,愿意为父王做任何事。” 
颉利大为激动,将女儿拥在怀里,眼里闪着泪光。 
几日后,李世民在渭水便桥上,与颉利可汗斩白马订立盟约,发誓互不侵犯,同时也接受了对方所提的要求,接纳了阿史那燕公主,册封其为皇妃。 
那燕与李世民的婚礼大典举行得非常隆重热闹。然而那燕却一点没有高兴的心境,淡淡的忧愁蒙在脸上,眼里流露出一丝哀伤。这一切被李世民看在眼里,他关切地问那燕道:“你怎么了?” 
那燕身子微微颤抖着说:“我……怕……” 
世民好生奇怪,不由看看四周道:“怕?你怕什么?” 
那燕用那双美丽的眼睛看着李世民道:“怕我们真正在一起的日子会很短暂,会布满不幸,会……” 
李世民轻拥起那燕,安慰她道:“不会的,自今以后,朕要好好呵护着你,绝不让你有一点担心害怕。” 
那燕苦笑了笑说:“如果……我不是突厥公主,该有多好!” 
李世民轻抚着那燕的一头秀发,柔声说:“从现在起,你不再是突厥公主,你只是朕的爱妃。” 
那燕感动万分,伸出双臂忘情地拥吻着李世民。之后,她慢慢地褪去了身上的服饰。李世民睁大眼睛细细打量着她粉嫩的脖颈,高耸的双乳,纤细的腰肢,和那薄如蝉翼的纱裙下隐约露出的娴娜身段,不由痴迷沉醉起来。浓浓的柔情蜜意使二人再也无法自持,李世民急速抹下那燕的衣裙,将那玉石一般光滑的肌体抱起,放在龙床之上,气咻咻地宽衣解带,心满意足地进那温柔乡中去了…… 
与突厥的暂时和解,并没有使李世民对武备稍有松懈,在一次观看禁军训练后,李世民谆谆告诫部下道:“如今国土一统,有人说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朕绝不赞同这么做;也不让你们大兴土木,穿池筑苑。比方的戎狄常来骚扰,却并不值得忧虑;值得忧虑的是边境稍许安定的时候,君臣都会贪图安逸,不修武备,因此外族来扰,就没有力量防御。朕以为,有文事必有武备,因此朕要你们专习武艺,只有如此,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永绝突厥之患。” 
对于武备的重视,李世民有时竟达到了过分的程度。有一天,他甚至将禁军调到宫内亲自操练,这引起了房玄龄、杜如晦的不安和反对。对于房玄龄他们的意见,李世民却不以为然:“王者视四海为一家,九州之内,都是朕的子民,朕开诚公布,推心置腹,难道连宿卫之士也要疑忌吗?” 
杜如晦表示异议道:“陛下待人以诚,无可厚非,只是与唐律有悖。唐律明载,兵刃至御所者绞。大臣临朝都不准佩剑,何况士卒?再说天子非教武之人,卒伍非进见之士,殿庭非习武之所,望陛下三思。” 
杜如晦的话引起了李世民的深思,于是,他很快就撤出了在大内演练的禁军。 
李世民的即位,使皇室的一些宗亲和天策府的旧属的燃起了升迁的希望,但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愿望难以实现时,不由地大发牢骚。这日,房玄龄求见。李世民宣他进殿后,问道:“玄龄有何奏议?” 
房玄龄道:“臣近日听到,秦王府的一些旧属,未能晋升官职,不免有些怨言。另外,一些皇室宗亲……” 
旧属和宗亲的牢骚,李世民早有耳闻,他叹了口气对房玄龄说:“皇族是朕的血脉之亲,天策府旧部帮朕闯荡天下,朕心里何尝不偏爱他们?然而,朝廷设官分职,应择贤才而用之,怎能以新旧为尺度?如果新而有才,旧而昏庸,怎能舍新而求旧?所以秦府故旧,宁可多给钱财,绝不可乱封官职,贻误社稷。” 
听了李世民的话,房玄龄深为赞同:“陛下之见,与臣不谋而合。” 
李世民沉吟片刻道:“朕这些天常在想一个问题:人若想看见自己的样子,必须借助镜子;而帝王想要知道自己的过错,必须有忠直的臣下。如果帝王自己以为高明而拒绝批评,臣下一个个阿谀奉承,随声附和,那么国家覆亡后,帝王自然没有好下场,做臣子的又岂能保全?因此,朕深深以为,要把国家治理好,第一个措施就是广开言路,鼓励批评,你说是吗?” 
房玄龄恭谨地答道:“陛下说得对极了!” 
一旁的杜如晦却颇有忧虑地说:“只怕此事忠言逆耳,知易行难。” 
李世民问:“此话怎讲?” 
杜如晦道:“这件事说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而且批评往往言辞激昂尖锐,陛下心里可要先有准备才是。” 
李世民泰然道:“朕心里已经准备好了,你等以后尽管知无不言才好。”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13   回复此发言    
 

 
233 回复:【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三十七--2) 
话说魏征领了宣抚山东、河北等地之命后,持尚方宝剑,一干人日夜兼程,所达之处,尽行抚慰,当地驻军和百姓无不为之感激,均上表朝廷,以谢龙恩。 
这日,魏征一行来到濮州地界。济远县衙见是钦差大人到,忙告知县丞。县丞出衙接住,将魏征迎进驿馆歇下。 
到了晚上,县丞摆下酒宴,为钦差大人接风洗尘。魏征原想推托,无奈县丞一片盛情,只好应付了一下。因席上多喝了几门酒,回房后倒头便睡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随行的人拿了封信进来,对魏征说:“大人,这封信适才放在门口,小人捡了来,呈给大人。” 
魏征接过信,打开一看,是一封匿名信,状告濮州刺史庞相寿倚仗权势,贪污濮州三个月税捐五万两银子一事。魏征大惊,心想,此事非同小可。一来数量如此之巨,足以杀头;二来庞相寿乃朝廷命官,没有真凭实据,不好开庭问罪。看来此案较为棘手,得谨慎行事才是。 
整整一个上午,他把自己关在房中,思来想去,决定出外去走走再说。于是,他换上一身布衣,走出门去。 
济远城并不大,因是濮州州治所在,又因其交通方便,是中原商贾云集之地,故而也异常繁华。街上店铺鳞次栉比,人群熙来攘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常。 
魏征刚要抬脚迈进一家酒馆的门槛,不想这时一个书生模样、四十岁出头的男子追上来朝他作了一揖,轻声道:“晚生拜见钦差大人!” 
魏征大惊,环顾了一下左右,问那书生:“你如何晓得我是钦差?” 
那男子道:“昨天大人一到,城中已人人知晓,晚生得到消息已是今天早上了。大人,请里边坐。”说着,将魏征让进酒馆中。” 
二人坐定后,要了几样小菜、一壶酒,边饮边说起来。那男子从怀中掏出一叠状纸,对魏征说:“大人,不瞒您说,我是代表濮州百姓而来。这些状子,均是告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税银一事,句句是实,绝无谎言,望大人明察。” 
接着,他又一五一十地向魏征说起了庞相寿贪污税银五万余两的经过,并举出了不少证人。 
几天以后,魏征升堂,命传庞相寿到济远县。等了约有一个多时辰,庞相寿才慢慢悠悠、大摇大摆地来了。 
魏征起身向庞相寿施礼道:“魏征见过庞大人。” 
庞相寿冷冷地打量了一眼魏征,然后傲慢地问:“你是魏征?魏钦差?” 
魏征正色道:“不敢。魏征奉旨宣抚山东、河北,到此地已有数日,因有件事情搞不清,故请大人到县衙,赐教于魏征。” 
说着,从桌上拿起那叠状纸递给庞相寿。 
庞相寿接过状子一看,登时勃然大怒,指着魏征,气狠狠地说:“魏征,你好大胆子!无凭无据,竟敢向本官头上栽赃陷害,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 
魏征道:“你敢说无凭无据,栽赃陷害?来人,传证人!” 
不一会儿,那位送状纸的男子和几位官员被传了上来,跪于当堂。 
庞相寿一见,顿时大惊失色。 
魏征问证人道:“诸位,庞大人对坐贪税银一事矢口否认,你们快说,是不是事实?” 
证人们异口同声地说:“小人们敢拿肩膀上扛的脑袋作保证,绝无不实之处。” 
庞相寿大怒,冲上去欲打证人,被衙役拦住。 
魏征道:“庞大人,贪污税银巨万,中饱私囊,按大唐律令,本应就地正法。本官念在你是陛下旧属,着革去你刺史之职,并限一月内将所吞银两全部退回。” 
庞相寿狂笑道:“就凭你这个逆贼,能免去我的刺史之职?你也太狂妄了吧?哈哈……” 
魏征命人请出尚方宝剑,厉声道:“庞相寿,你敢抗旨?” 
庞相寿一见尚方宝剑,登时面如死灰。 
魏征断喝一声:“来人哪,摘下冠帽、服带,把庞相寿赶出堂去!” 
气急败坏的庞相寿临离开时,在院中跳着脚地叫道:“魏征,咱们走着瞧!”然后跌跌撞撞地跑了。 
魏征冷笑道:“我奉命行事,你若不服,我奉陪便是!” 
那燕伫立在窗前,木然地眺望着窗外景色,脸上不见一丝笑意。与李世民的完婚,了结了她的一段情愫,然而久居长安,又使她格外怀念起千里之遥的突厥草原。刚从那里回来的阿金,带来了父王颉利安好的消息,但是当她询问起突厥的情况,阿金却闪烁其辞。这不禁使那燕的忧虑更为加深。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13   回复此发言    
 

 
234 回复:【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你向我说实话,家里的情况究竟如何?”那燕追问阿金道。 
阿金垂下头来,只好如实说道:“不好……” 
那燕急切地问:“怎么个不好法?阿金,请你务必毫无隐瞒的告诉我。” 
阿金忧心忡忡地说:“这次回去,我有一个印象,就是感到突厥的国势已经在走下坡路,越来越艰苦了……” 
那燕听了,心一酸,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阿金见了,后悔不该向公主说了实话,她充满歉意地对那燕说:“公主,对不起!我不该告诉你这些的……” 
那燕苦笑道:“你如果不告诉我,才真的对不起我。” 
“那燕妹妹。”吉儿的到来打断了她们的对话。那燕慌忙拭泪,强笑着向兴冲冲走进来的吉儿道:“吉儿姐姐,你怎么来了?” 
吉儿望了阿金一眼,关切地问那燕:“阿金从突厥回来了?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 
那燕掩饰道:“没什么……父王很康健,一切都安好。” 
吉儿一听,才放下心来,说:“那就好。有件事,不晓得能不能有劳一下那燕妹妹?” 
那燕笑了起来,道:“姐姐这样说就是见外了,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请尽管说。” 
吉儿也笑了,说:“是这样的……恪儿很喜欢骑马,而你的骑术比我精湛多了。我这么一告诉恪儿,他就非常希望你能教他骑术,这个请求……那燕妹妹能答应吗?” 
谈到骑马,那燕暂时忘却了忧虑,又恢复了往昔的神采:“我能不答应吗?只不过……” 
吉儿担心地问:“只不过什么?” 
那燕俏皮地笑着说:“别让三小王爷大失所望就好了!” 
吉儿一听此话,也格格地笑了。 
庞相寿的返京,使李世民感到格外高兴。在朝堂上见到庞相寿时,世民又想到了庞相寿的救驾之功,不禁沉浸在当初那种至深的患难之交的友情里。但是,庞相寿却给他带来了一个不快的消息。魏征的所作所为,与庞相寿添油加醋的攻击,使李世民震怒起来。 
正在此时,魏征回京复旨,来到显德殿面圣。 
魏征一见庞相寿也在侧,心中马上明白了。他见过皇上,向皇上奏报了关东各地的情况,最后意味深长地说:“国政不盛,百姓不兴,只因有贪官污吏作崇。昔日韩非子作《五蠹》,对其深恶痛绝之……” 
李世民微蹙眉头问:“濮州之事究竟为何?你又如何罢免了庞相寿官职?” 
魏征道:“臣一到濮州,便接到密信一封和状子数十份,状告刺史庞相寿贪污今年三个月税银五万两。臣认为此事非同小可,不能妄下结论,便微服私访,先后查证了十几名证人,取了三十余份证词。因罪证确凿,故而才将庞相寿就地免职。” 
李世民问庞相寿:“相寿,濮州一年税银有多少?” 
庞相寿忙答道:“回陛下,有三十万两。”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13   回复此发言    
 

 
235 回复:【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这些银两,有多少上缴国库,多少留在地方?” 
“每年濮州上缴国库的银两有二十万,另十万留在地方。”庞相寿小心翼翼地回答,紧张得鼻尖上沁出了汗珠。 
“为何上缴国库如此之微?”李世民狠狠地看了他一眼。 
“这个……濮州土地贫瘠,连年遭灾,臣已上表朝廷减免濮州税银了。” 
魏征道:“陛下,此番臣到濮州,见那里土地肥沃,粮食丰收,商贾云集,经济繁盛,并未见庞相寿之说。如此说来,庞相寿是隐情虚报,将税银私吞,犯下欺君之罪,更应严办!” 
庞相寿吓得几乎瘫在地上。 
“还有,陛下,据臣了解,每年濮州留在地方的税银,本应增强武备,扶助农商,赈济百姓,而庞相寿却用来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豪华府第、狩猎之场,使民怨沸腾,皆抱怨朝廷失德。如此有损龙颜,这又该当何罪?” 
庞相寿面色灰白,战战兢兢。 
李世民愠怒地问庞相寿道:“相寿,可有此事?” 
庞相寿张口结舌,模样极为滑稽可笑。 
李世民想了想,对魏征道:“魏征,庞相寿一事,就到此为止吧!” 
魏征不解地问:“陛下,这是为何?” 
“庞相寿固然有罪,罪可当诛。然而朕新登基,就处置功臣,岂不为天下人笑?看在庞相寿有功于朕的份上,朕赦免他一次,下不为例。” 
魏征道:“陛下,庞相寿身为朝廷命官,不思广施陛下恩泽,造福一方百姓,反而鱼肉人民,乱我朝纲,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王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何况于庞相寿?如果陛下为庞相寿网开一面,只怕日后大唐律令就难以实施了。” 
“如此说来,你让朕如何去做?” 
“臣代陛下罢免了庞相寿一职,回京后,又听说陛下颁旨封他为濮阳侯,不知可有此事?” 
“确有其事。” 
“庞相寿以带罪之身,即又加封爵位,倘若濮州百姓听说,不知会作何想?望陛下收回成命,免去他的爵位官职,降为庶民。” 
李世民见魏征紧追不舍,有些不悦,说:“用朕的脸面来保一下庞相寿,总该可以吧?” 
魏征正色道:“陛下,如果让这种有罪之人继续为宫,无助于他弃旧图新,翻恶为善。况且,昔日秦王幕府旧人众多,如果每个人都恃恩以私,这怎能清明吏治呢?” 
“这个不需你管,朕知道如何去做!”李世民生气了。 
魏征见强谏无用,不无痛楚地说:“当初魏征投于陛下,是见陛下有鸿图之志,有君子之量,有帝王之才。不想陛下却为一个旧部而得罪于天下百姓,就让魏征百思而不得其解了!” 
李世民气得瞪圆双眼:“你……!”却说不出什么来。 
魏征心事重重地回到了家里,望着家徒四壁的寒舍,他感慨万端。他默默地将那些视为至宝的书毫无章法地胡乱塞进一个竹篮中。 
妻子裴氏看在眼里,不解地问:“老爷,你这是在做什么?” 
魏征加快了动作,对裴氏说:“你没瞧见吗?我在收拾书箱,我要离开京城,永永远远离开京城。” 
裴氏大惊道:“离开京城?建成死的时候,我怎么劝,你也不肯离开,现在为什么却要是呢?” 
魏征激动起来,说:“彼一时,此一时!帮助他,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现在我总算明白了,我魏征根本不是一个做官的料,不如归乡罢了!” 
裴氏听了好不伤心,却不知如何劝慰夫君才好。  
第三十八章 
魏征与李世民之间的冲突使房玄龄、杜如晦感到非常不安。他们不知该如何化解两人之间的怒气才好。 
世民亦是异常地烦躁。在他做皇帝的这段生涯中,还从来没有一个人敢如魏征这般地直傲。 
长孙皇后的寝宫里此时却是一片安宁。如她的性格一般,她寝宫的陈设简单、整洁而朴素。 
此刻,长孙皇后正在伏案挥豪书写《女则》,这是她近来为自己安排的一项重要事宜。她想将古代妇女的得失之事编纂成册,以作效法前贤、砾励自己的借鉴。 
这时,太子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来了。遂安夫人素知皇后不喜打扰的脾气,见皇后正低首挥毫,便在门口踌躇起来。进不是,退又不是。 
长孙皇后猛抬头发现了她,立即笑着说道:“遂安夫人来了?快进来!”她放下笔,吩咐宫人摆座沏茶。 
遂安夫人进来坐下,皇后关切地问:“遂安夫人,你可有好些日子没来我这里了,太子宫中一切还好吧?” 
遂安夫人道:“回娘娘,宫中一切安好,尽管放心。” 
宫人将茶奉上,皇后亲手放到遂安夫人手中,慌得遂安夫人忙起身要谢,被皇后阻止。 
“遂安夫人,你千辛万苦抚养太子长大,我敬你重你且来不及,你我之间就不必拘礼了!” 
遂安夫人一听此话,泪水险些落了下来。“多谢皇后娘娘!” 
“遂安夫人亲自来我这里,怕是有什么事吧?” 
遂安夫人点点头。 
“既如此,你但说无妨。” 
“娘娘,太子宫中器用过少,太子生活起居多有不便。恳请娘娘拨些银两,再添置些东西,也给娘娘脸上增光,不知可否?” 
长孙皇后沉吟半晌,然后说道:“论理,给宫中添置东西也未尝不可,但如此一来,只怕对太子没什么好处了。” 
遂安夫人一惊,忙时:“请问皇后娘娘,为何对太子没有好处?” 
“太子长在深宫之中,身体不需劳作,衣食不必操心,哪知民间之艰辛!倘若现在不知俭仆节用,来日必然穷奢极欲,以至耗尽国力,灭国毁家。夫人你看,前朝的例子还少么?” 
遂安夫人惶然一笑,道:“我一个妇道人家,哪来那么大的见识呢?” 
“远的不说,就说作为一个皇储,眼下最重要的是要立德扬名,而不是养尊处优,奢侈浪费。遂安夫人,你是想让太子当一位万民称颂、千古流芳的贤君呢,还是让他让当一个倾国倾家、人人唾骂的亡国之君呢?” 
“这个……”遂安夫人更加慌了,她不知想为太子添些东西竟会有这种结局,忙站起来说道:“既如此,这件事全当我没说。娘娘,我回去了。” 
长孙皇后笑着说:“遂安夫人也不必紧张。宫中的东西,够用就行了,不必样样齐全。至于我么,增光不增光倒不要紧,要紧的是太子能给我争口气才好。你我今后对太子都要严加管教,不要任性放纵,相信日后他会成为一位好君王的。” 
遂安夫人连连答应着,告辞而去。 
遂安夫人一走,长孙皇后心中却难以平静下来,不由地扶案深思起来。 
正在此时,一脸怒容的李世民走了进来,口中说道:“气煞朕了!朕要杀了这个乡野村夫!” 
长孙皇后吓了一跳,惊问:“陛下要杀哪一个?” 
被皇后一问,李世民更加恼怒,大声道:“还有哪一个?当然是魏征这老匹夫!他太可恶了!朕不计前嫌,对他倍加礼遇,不想他却得寸进尺,竟敢当众顶撞朕,简直是目中无人、狂傲至极!” 
长孙皇后一听,方放下心来,遂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李世民向长孙皇后叙述打刚才朝堂上所发生的事,而且越说越生气:“你说朕该不该生气?当着众人的面,魏征他太不给朕面子了!” 
长孙皇后想了想,对世民道:“陛下,请稍等,臣妾去去就来。”说罢转身离去。 
皇后的突然离去令世民很是不解,便心烦意躁,不断踱起步来。魏征在朝堂上的话不时响在他的耳边,更使他的怒火直往上升腾。正在这时,长孙皇后返了回来。 
“臣妾恭贺陛下!” 
世民猛转过身来,看到皇后已换了一身制服,大礼参拜,跪在地上,便不胜惊异地问:“皇后,你这是做什么?”他急忙上前,双手扶起皇后。“你,穿上了朝服,又恭贺朕,这到底是为什么?”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13   回复此发言    
 

 
238 回复:【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皇后脸上浮现着祥和的微笑,说:“陛下,魏征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