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业经-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令我欢喜,出家修持,得证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宣说毕,诸比丘欢喜
信受,作礼而去。
(81)大施主
—愿力成熟 无人可胜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大施主(Pindadayka)名给孤独,他在祗陀
园里修建了经堂,供佛及僧,广作布施,积累了广大的资粮。另有一施主
生起了好胜心,想与给孤独相争高低,欲以其威望胜伏于给孤独。他心想:
现在自己做广大布施没这个能力,应去大海里取回珍宝后,再做广大布施
供养,才能超胜于他。于是,他去海里取回了许多宝藏。在舍卫城做广大
的供养和布施,但仍不能超胜于给孤独施主,虽然他用尽了各种办法,还
是胜不过大福报的给孤独。便去请问舍利子:“尊者,我很想超胜给孤独
施主,但为何不能超胜?”舍利子告诉他:“你想超胜给孤独施主是很困
难的,因给孤独施主是非常了不起的,他的福报很大,能知道有主之宝藏
和无主之宝藏、水中宝藏和陆地宝藏、近处宝藏和远处宝藏,并能得到这
些宝藏,而你没有这个能力,故不可能超胜于他。若想超胜于他,你唯有
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以你出家之功德方能超胜于他。”施主听后,便立
刻在释迦教法下出了家,并精进修学。不久,获证了罗汉果位。在他的境
界中:黄金和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诸天赞叹他的功德。
后来,给孤独施主听说了有位想胜过自己的好胜施主,已经出了家
获证了罗汉果位,非常高兴,便到那位罗汉前对他顶礼而说:“圣者(Ariya
Thera),您已获证了罗汉果位,我在有生之年愿意供养您各种饮食财宝等
资具。”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施主想超胜于给孤独施主,但却无
法超胜?后以出家的功德超胜给孤独施主?请为宣说。”世尊告众比丘:
他不仅现在发心胜过给孤独,以前也曾如是发心。那是在贤劫人寿二万岁,
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Lokavidu)迦叶佛(Kasspa Buddha)出世时,他
也是一位大施主,对另一施主生起了争胜心。在财富方面无法超胜时,便
出了家,在临终时他发愿:愿我在迦叶佛教法下一生出家及做广大布施之
功德(Punna),生生世世生于富裕家,在释迦佛的教法下,令佛欢喜,得
以出家,获证罗汉果位。他当时是发了这样的愿。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
的?当时的那位施主就是这位罗汉比丘。他当时为了胜过另外一位施主而
出家,今世又是想胜过给孤独施主而出家,并获证罗汉果位。
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以何因缘这位罗汉比丘发心如此广大,其
他施主不能胜过他?唯愿为说。”世尊告曰:“不仅现在他的发心非常广
大,以前也是。早在人寿三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金寂佛
(Konagamana)出世时,有一大国王,准备在自己的花园里修建一座经堂
供养如来,便对大臣、施主、男女老少宣布:‘你们当中谁能发心修建这
座经堂,便可供养到金寂佛。’其中有一位施主积累了很多黄金发心修建
这座经堂,修成后,供养了金寂佛⑴。在临终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
世世能超胜一切施主,并能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
果位。以其发愿成熟之因缘,今在我教法下得出家;灭尽烦恼,获证了罗
汉果位。”世尊如是宣说,诸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82)两位老人
—前世愿力 七岁证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大国王,名曰增长,他统率军队将整个释
迦族涂炭无余。阿难尊者的妹妹、妹夫亦无幸存,唯遗留两个孤儿,流落
于迦毗罗卫城的街头,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时,从舍卫城来了一位施主,
看见沿街乞讨的两个孤儿,便认出了是自己朋友的孩子,前去询问他俩:
“孩子,你们的父母哪儿去了?”“我们的父母都被增长王杀害了,留下
我们两兄弟无家可归,流浪于街头。”“你们既然已无人抚养,那就去找你
们的舅舅阿难尊者,他在舍卫城,对亲戚特别关心,你们如果去找他,肯
定会得到照顾。”两个孩子说:“舅舅远在舍卫城,我们路途又不熟,不知
道怎样去找舅舅。”施主安慰道:“不要急,等我在此办完事,可以带你们
去。”这两个孤儿耐心地等待。施主事情办妥后,就把他俩带到舍卫城,
告诉他们:“你们的舅舅就在此苦行(Tapo Kamma),你们自己去找,我要
回去了。”施主嘱咐毕,独自回去了。这两个孤儿四处访寻,终于找到了
自己的舅舅阿难尊者。尊者知道他们是来自迦毗罗卫城的外甥,便问:“你
们的父母哪里去了?”他俩说:“舅舅,我们的父母都被人杀了,留下了
我们两个,无处可依,四处流浪。后来,听说了舅舅您在舍卫城,故特意
来投靠您的。”阿难尊者听毕,心里很忧愁。诸比丘见阿难尊者如此,便
询问道:“尊者为何心里如此沉重?”尊者说:“这两个孤儿是我妹妹的孩
子,无依无靠,特来投靠于我,但我是一个苦行僧,自己无资生之源,三
宝的财物他们又不能享用,不抚养又不行,若抚养,对我来说又很困难,
真不知该怎么办?”诸比丘劝阿难尊者说:“尊者,还是好好地照顾他们
吧。世尊曾讲过,如果对僧众做利益事,可以对其布施,因果上也没有什
么不应理的。这样,可以让这两个孩子常为僧众洗钵、洗水果、供花等,
做一些这样的事是可以开许的。”如此,阿难尊者便摄受了这两个可怜的
孤儿。(师言:象一般的小孩子或居士,若经常为僧众做事,僧众的财物同
样可以享用。所以,本院每次供斋开许居士们享用,在此有教证的依据。
以后供斋时,希望居士们尽量去挑水、扫地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因
果方面会比较如法。) 平时,比丘把剩下的一些饭菜布施给这两个孤儿,
但不足以充饥。后来,阿难尊者就把自己化缘所得之一钵饭食分一半给他
们食用,自己仅食用半钵。日子久了,尊者的法体日趋衰弱。世尊得知后
问余比丘其中缘故,诸比丘便如实对世尊陈白了事情的原委。世尊就问阿
难:“你收养的两个孤儿是否要出家?”阿难白佛言:“世尊,这两个孤儿
是要出家的。”世尊说:“阿难,这两个孩子若出家的话,可以享用僧众的
财产,没出家前,为僧众做些供花果等事,也可以享用僧众的财产。”世
尊这样开许后,他俩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又过了一段时间,世尊问阿难:
“你那两个外甥为什么还不出家?”阿难说:“世尊,因您早已规定:不满
十五岁则不能出家,这两个孩子现在不满十五,一直在等,所以,还没能
出家。”世尊又问:“这两个孩子能否在僧众晒粮时驱赶乌鸦?如果能做驱
乌之事则可出家。”“驱乌之事足以能做。”“若能驱乌,则七岁可出家。”
世尊如此开许了,他俩都出了家,生活也很好,但很懒惰。白天乐于嬉戏,
晚上长时睡眠,根本不闻思修行。目犍连看到这两个孩子放逸睡眠度日,
便对阿难说:“让两个孩子这样地虚度很不好,应该严加管教!”阿难说:
“我确实太慈悲了,这两个孩子一点也不听话,不闻思修,我也没办法,
不如交给您来管教好不好?”目犍连尊者爽快地应承管教这两个孩子。这
两个孩子很害怕,心想:这个比丘肯定很厉害,以后肯定会很严厉地管教
我们的。但又不敢违背舅舅的言教,只好在目犍连尊者座下学习。目犍连
尊者开始还是比较严厉,可渐渐地也是很慈悲,不能严厉管教了。阿难尊
者就问目犍连尊者:“您现在怎么也娇惯这两个孩子?”目犍连尊者说:“不
行,这两个孩子已经了解到我很慈悲,所以,一点都不听话,实在拿他们
没办法。”阿难尊者说:“您确实对他俩束手无策的话,那就请用方便法使
他俩生起厌离心。”目犍连尊者便答应了。
一天,目犍连尊者带着两个孩子外出玩耍。他以神变幻现一个异常
恐怖的地狱,并发出各种巨响。尊者故意问这两个孩子:“听,这是什么
声音?”“我们也不知道,这么令人害怕。”“那你们去看看究竟是什么声
音。”他们俩去看时,只见地狱里的众生正在遭受烧杀、煎、熬等各种痛
苦,令人目不忍睹;再转到一个非常大的铁锅旁,见锅里正熬着铁水,空
无众生,他俩觉得奇怪,就问地狱里的众生:“为什么这个铁锅里只熬铁
水,有什么意义?”他们说道:“这不是没有意义,因人间阿难尊者有两
个外甥,天天不闻思修却享用僧众的财产,待他们离开人间时,堕入地狱,
就在这锅铁水里煎熬。”听后,他俩非常恐惧,即速返回到尊者身边。尊
者问其所见,他们说:“尊者,我们已亲眼目睹地狱之苦,真是可怕极了。
我们若再不精进闻思修,将来肯定会堕地狱的,现在我们很害怕。”尊者
说:“以前我对你们讲的,你们不太相信,现在你们亲眼目睹地狱中种种
痛苦,以后你们看着办吧。”
从此,两个孩子夜以继日精进修学。若在早上没吃饭时想起地狱的
痛苦便不思饮食了;若是已吃过饭后想起地狱的惨景遂将食物全部吐出。
如是茶饭不思精进闻思修行,渐渐地体衰无力,面色萎黄。阿难尊者见此
情景,便去询问目犍连尊者其中缘由。目犍连尊者如实告曰:“大概是这
两个孩子见到地狱的景象以后非常恐惧,故不敢吃饭。”阿难尊者很担心
长久下去会把两个孩子的身体拖垮。便请求目犍连尊者,能否再以善巧方
便安慰这两个孩子,目犍连尊者答应想个办法。
过了几天,目犍连尊者要带两个孩子去外面的花园里玩,但两个孩
子不敢去。尊者告诉他们说:“今天我们不去上次的地方,我们到另外一
个很好的地方去玩。”两个孩子就跟着目犍连尊者出游了。尊者又幻化了
一个美妙的天堂,天堂中的天子天女无忧无虑的生活着。听到各种天人的
音乐和手掌声时,目犍连尊者问这两个孩子:“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两个孩子都说不知道,尊者就遣他们去看个究竟。他们看到很多的天子和
天女,周身以天人的珠宝装饰着,共同享受非常美好的生活。两个孩子心
里很羡慕这种天人的生活。后来他们又看到有两个狮子座⑴,有很多天女
围绕着,演奏各种乐器,供养各种鲜花。两个小孩便问:“为什么这两个
狮子座上没有天子呢?”众天女告诉他们说:“现在人间阿难尊者的两个
外甥,他们不精进闻思修行却享用僧众的财产,故会堕入地狱受苦报;又
因他们害怕堕地狱而精进修行的功德,于未来世会转生天界。这两个狮子
座是为他们准备的。”听到这番话,两个孩子非常高兴,心想:如果现在能
精进修行,以后还是可以转生天界的。他们欢天喜地的跑回来将实情一一
禀告了尊者。尊者慈悲地对他们说:“你们已经亲眼目睹了善、恶趣的苦
乐,所以你们一定要精进地修行啊!”此后,两个孩子特别精进修持佛法,
他们终于发现无论生于地狱、饿鬼、傍生、人、阿修罗或天人中,皆没有
任何安乐可言,一切都是有漏法,三界轮回犹如火宅,一切都是痛苦的本
性,真正地生起了出离心。(师言:对于出家人,出离心是很重要的,但
我们刚出家时是否具有出离心有两个观点:一种说出家时必须要有出离
心,否则是不得戒体的;另一种说法是,只要能够发起出离心,暂时有没
有是无所谓的。但从《百业经》 的内容来看,刚刚出家的时候不一定有
很勇猛的出离心,但佛陀已经开许他们出家了。所以,在出家以后才生起
出离心也可以得到戒体。) 以后他们精进修持,灭尽了三界轮回的烦恼,
证得了罗汉果位。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
诸天赞叹他们的功德。得果后,他们二人经常依神变到各处去采集水果、
鲜花等来供养僧众。僧众感到这两个小孩很稀有,都觉得他们是非常了不
起的。有些年长的比丘们因之而自觉惭愧,这两个年仅七岁的小孩子皆已
得到如是的功德和境界,而我们这些头发都已变了三次的人却仍无甚证
悟,若还不精进努力那真是很惭愧啊!(译者:这里“头发变了三次”大概
是指人小的时候头发是红色的,青壮年时是黑色的,等到年迈的时候头发
是白色的。)于是,他们也开始精进努力,很多比丘都证得了罗汉果位。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这两个孩子往昔造了什么业,七岁便灭尽了三界
轮回的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佛告诸比丘:“这是他们前世的发愿力。”
(师言:从《百业经》的开头到结尾都说明了发愿的重要性。所以,我们
在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一定要发清净的善愿,切不要发下恶愿。) 很
早以前,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当时,
迦叶佛率众比丘出游鹿野苑,有五百青年人在花园里享受美好快乐的生
活。他们在远处看见如来出游的盛况,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很多人觉得
如来出世的机会很难得,欲发心出家,可是有些人说:‘现在我们是风华
正茂之时,应享受人世间美好的生活,等到年老的时候再出家不是很好
吗?’(师言:如今社会上的人多数认为年青的时候舍不得出家,等我老
了的时候再出家,或者等到把家里的一切安排妥当再出家等等的说法,这
是完全不对的。要出家就应马上出家,不要左顾右盼犹豫不决,不要询问
别人。)(译者:自从讲了《百业经》后,我们的汉族弟子中已有一百多
个人立即出家了,现在都精进修学成为真实的佛弟子。不管别人怎么说,
我觉得这个选择很不错,大家应随喜功德。)还有些人觉得不该出家,等
到生了儿子女儿以后才出家。可是后来他们在家中一直忙于生计,生了孩
子就去世了,没有了出家的机会。(师言:有些人说明年、后年到学院来
常住,可是没等来学院就去世了。)(译者:前两个月时,汉族弟子当中
有些老年人,虽然我和益西彭措堪布再三劝其出家,但仍不愿出家,结果
在回去的路上已死掉了。)最后,那五百个人中只剩下两个人尚活于世。
伙伴都一个个地死去了,这两位老人才醒悟过来:我们二十五岁时就发心
出家,现在已是年迈体衰,若还不出家,恐怕今生再也没有机会出家了。
他们将自己的财产上供下施后于迦叶佛前出家了。因佛陀规定:新出家的
人必须承侍先出家的上座之故,虽二位老人已是年迈古稀;但仍必须做很
多事情。僧团中一些僧人经常欺负他们二位老人,叫他们‘老糊涂’、说
他们的过失等等。其中一位老人生起了嗔恨心,觉得自己天天为别人做事
情,却要受这样的侮辱,心中很是忿然。而另一位老人的心胸很开阔,他
对伙伴说:‘不要生气,这并非他们的错,如果我们早一点出家就不会发
生这种事,要说错还是我们的错。’这位老人遂诚心诚意地忏悔,没有受
到报应。(师言:有些恶业如生嗔恨心等,象这位老人一样立即忏悔,以
后也是不会受报的。)他们一生中出家,在临终时发愿:我们一生在佛的
教法下出家,令佛生起欢喜心,以此功德,愿我们能在释迦佛出世时童贞
入道,(译者:这两位老人很害怕,觉得老年出家很困难。你们当中的老
人们也应注意,若今生未得证悟,也应发愿来世弥勒佛出世时能变成小沙
弥。老年出家的人不一定能精通戒律的学处,经常可以见到一些老年人因
不懂戒律以至于行为很不如法。)灭尽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如不够出
家的年龄,愿佛陀为我们特别开许可以出家。众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当时在迦叶佛教法下出家的二位老人即这两个孩子。因他们的愿力故,今
生在我教法下,七岁时得我特殊开许他们出家,获证罗汉果位。”
(83)吉祥跛子
—恶口骂僧 报以跛脚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施主,长大娶妻,与妻子共享美好的生活。
九个月后,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上半身的身相非常庄严,但双足却呈
畸形。自从生下这个孩子,施主家里一切都非常吉祥(Mangala)圆满,施
主为孩子举行了诞生仪式,因双脚残疾之故,取名为跛子。用牛奶、酥油、
酸奶等精心地喂养。随着跛子的长大,施主家里也是越来越富有,无论做
什么事,只要一提跛子的名字,都能顺利圆满。舍卫城的人们得知这个消
息后,无论做任何事情之前,总要提这个孩子的名字,准能圆满成功。所
以,他在舍卫城一带颇有名气。他也学习并精通如八观察等世间的各种学
问。
有一次,他乘着马车率众眷属一起出游,远见人们成群结队地涌向
祗陀园,跛子问随从的眷属:“他们那么多人涌向祗陀园是做什么?”随
从告诉他:“是去朝拜释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的。”跛子疑问道:
“释迦牟尼佛是什么人?”“释迦牟尼佛身为迦毗罗卫国⑴的太子,相士
曾预言:太子若出家则证得佛果,若在家则为转轮王。后来,太子出家证
得了佛果,众人对太子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与敬信心。”听了这话,跛子
令眷属去祗陀园。时世尊正为众多眷属传授佛法,跛子遥见世尊三十二相,
立刻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下马车急趋佛前,顶礼于足下。世尊观察他的
根界意乐,传授了相应的法,他摧毁了萨迦耶见,获证了预流果位。心想:
我这个身体若不是残废,就可以在佛的教法下出家,而可惜我身根不具足。
就在发心出家的刹那,他的身体立即康复如同常人。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
悦,马上在佛前祈求出家,佛陀开许了,并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
的方便言词为他传授了比丘戒。他自己也精进修持,不久灭尽三界轮回的
烦恼,获证了罗汉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
别。诸天赞叹他的功德。因此,诸比丘请问:“世尊,这位比丘以何因缘
生于富贵之家却是个跛子?以何便能吉祥圆满?以何因缘,在他发心出家
的刹那即恢复如常人,在佛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唯愿世尊为吾等
演说。”
世尊告曰:“众比丘,这是他前世的愿力成熟故。贤劫人寿二万岁,
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印度鹿野苑有位大优婆塞⑴(Upsaka),广
闻多学,非常了不起,众人对他象对待上师一样地恭敬供养。当时,迦叶
佛到鹿野苑传授佛法,这位大优婆塞带着许多信众到佛前闻法。迦叶佛去
别的地方广转法轮,他仍在鹿野苑为众人传法,受到了众人的恭敬,众人
便以五百嘎夏巴涅供养他,他自己没享用,拿到寺院里供养了僧众,僧众
对他也很好。待第二次再来寺院时,正赶上僧众诵戒。(译者:因诵戒时,
在家人除了两个特殊的羯磨外,其余的都不能听。)虽然,他发心很大,
但诵戒(Uposatha)是不能听的。管家就将大优婆塞及其余全部的在家人赶
出了经堂。那些不明道理的在家人对大优婆塞怂恿道:‘我们今天被赶出
经堂是没什么的,因为我们人小。可象您这样的大优婆塞,对寺院做了这
么大的功德,居然也被赶出来了。’听到这些拨弄是非的话,他生起了憎
恨心,恶口骂道:‘你们每天象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我给你们做了那么
大的供养,今天竟然把我从经堂里赶出来,也不单独跟我说明,这么多人
前,也不给我面子……’僧众知道他恶口骂僧造了很大的恶业,应该救度
他,便去劝导他:‘你这样说话是不对的,不管怎样,你毕竟是个在家人,
对这么多僧众无理相骂,肯定会有果报的。’他自己也想通了,作大量的
忏悔。(师言:这次传讲《百业经》,本院内部收获大小还不太清楚,但
外面很多人收获很大,起了很大的作用。本院内部弟众们也多发愿不再给
人起绰号等,这很好。在此希望各位要发愿:不对上师僧众恶口相骂!如
有的话一定要立即忏悔,否则,这个果报非常可怕。)他在临终时发愿:
愿我一生中供僧持戒的功德,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众生一提起我的名
字,事事都能吉祥顺利,愿我对僧众恶口相骂的恶业不要成熟,一旦成熟
的话,则愿我在发心出家的刹那灭尽恶业。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
时的大优婆塞就是现在的跛子,他曾五百世受跛子之报,这是最后一世。
因其愿力成熟,故生于富贵之家,众生一提其名便事事顺利吉祥,又令我
欢喜,在我教法下出家,获证了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宣说毕,众比丘欢
喜信受,作礼而去。
(84)五百仙人
—脚印引路 两世得度
一时,佛在舍卫城。寂静的森林里住着五百仙人,他们经常以火供
来供养天尊。如来、正等觉、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具有二种智慧、四无畏、
七菩提支、八解脱、九等持和十力等无量功德,日日夜夜观照一切众生的
苦乐,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世尊观知在森林中苦行的五百仙人被调化的机缘已经成熟了,便显
示神变,在五百仙人做火供的灶里留下了一个脚印。五百仙人见到了灶里
的脚印后,世尊又加持使五百仙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将灶内的火烧燃。众仙
人见到这些怪事以后,深信这都是天尊大自在的加持,是修行的瑞相,心
中无限欢喜,便将供品供在脚印上。这时,以佛陀的加持力,所有的供品
都燃烧起来,火焰一直冲上梵天界。仙人们见此情景更加确信是大自在天
垂怜加持的结果。佛陀为令这些仙人趣入佛法,以神变力,从他们火供的
灶边直到祗陀园中间的路上全都留下了脚印。仙人们见到脚印后一致认为
是大自在天降临人间,他们便决定跟随脚印前去拜见大自在天。五百仙人
一路追寻来到祗陀园。时释迦世尊正在为数百眷属传授妙法。众仙人遥见
世尊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庄严身相,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有善根的众
生见到佛陀时,心中的喜悦胜过十二年的禅悦⑴(Samapatti)。(师言:当
时的五百仙人是很有善根的,他们见到佛陀时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同样,
在座的四众弟子(Catu Parisa)中,有些人也是因前世的善根故,于今世
见到上师时忍不住流下泪来,或者心里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和信心等,这
都说明其与上师有很深的因缘,如同密勒日巴(2)(Milarepa)听到玛巴洛
扎(Marpa Lozawa)名号一样的道理。)他们在佛陀的脚下恭敬顶礼,佛陀
也观察他们的根基意乐,传了相应的法,五百仙人全已得到了无来果。得
果后,他们又于佛前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戒。佛陀开许了,并以“善来比丘
(Ehi…Bhikk…hu)”的方便言辞传给他们近圆戒(Upasampada)。他们精进修
持,灭尽三界轮回的烦恼,证得罗汉果位。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和牛粪
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诸天也赞叹他们的功德。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五百仙人依佛陀脚印为引导,并最终证得了
究竟的罗汉果位,这是怎样的因缘呢?”世尊告诸比丘:“不仅是今生,
前世他们也是依佛陀脚印为引导而获得出家身相的。”早在贤劫人寿二万
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当时,如来显示种种神变,
度化无量的有缘众生。同时,森林里有五百仙人在苦行。五百仙人已修得
各种神变,他们可以从居处飞到檀香山。一次,他们于虚空中飞行时,迦
叶如来在地面上留下自己的脚印,使他们不能再飞行了。他们暗暗怀疑,
是不是自己的神变退失了呢?后来,一个天人告诉他们:‘并不是你们的
神变退失了,而是地面上有如来的脚印。不仅你们,即使梵天、帝释天也
是不能飞行的。’这五百仙人听到此言,当下对迦叶佛生起了极大的欢喜
心。时迦叶佛在从仙人们居住的森林到如来居所之间的路上布满了脚印。
仙人们认为,这些脚印是天尊大自天留下的。他们跟随脚印前行,最后见
到了迦叶佛,生起大欢喜心,于佛足下恭敬顶礼,出家受持比丘戒。迦叶
佛给他们传了相应的佛法,他们一生出家,临死时发愿:我们一生中在迦
叶佛教法下出家,虽未得到任何境界,但愿将来释迦牟尼佛出世时,能令
佛欢喜,并于佛教法下出家获得阿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
当时的五百仙人就是现在的五百仙人。因其愿力成熟故,今于我的教法下
出家证得罗汉果。”
(85)盲 人
—挖出他眼 累世成盲
一时,佛在木特乐(城市名)芒果园。木特乐有一施主名具资,其
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他长大娶妻后,共度美好的生活。其妻有孕,九
个月后生下一个孩子。不幸的是,这个孩子双目失明,是个盲人。施主夫
妇看到这个孩子以后,心中非常痛苦。他们觉得生一个孩子很不容易,而
这样失明的残疾孩子不如喂狗算了。他们便在黄昏的时候悄悄的把孩子丢
弃在街头。
如来、正等觉具有二种智慧等无量的功德,时时刻刻都在观察众生
的苦乐,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世尊观知这个残疾的婴儿被调化的机缘已成熟,而且依靠他还可以
调化更多的众生,便加持使婴儿没有被恶狗吞噬。第二天一早,世尊著衣
持钵带领比丘僧众到木特乐来了。当地的人们见世尊一早便率僧众来此,
皆感十分稀有,他们猜测:今天肯定有很精彩的事情。此时,佛陀思维,
这个孩子若能回忆前世并能与我对话将会有很大的利益。于是;世尊便入
这种等持,以佛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使这个残婴能够回忆前世;也能与佛陀
对话。世尊问这个孩子:“你是丑陋者吗?”孩子说:“是的,我是丑陋者。”
世尊又问:“你觉得身(Kaya)口(Vaca)意 (Citta)所造恶业的果报会成熟
吗?是不是很痛苦?”“佛陀啊,身口意所造的恶业肯定是会成熟的,那
果报真是苦不堪言啊!”“那么,你是依止了怎样的恶知识才造此恶业
(Akusala karma)?”“并非是依止恶知识的缘故,而是我的心相续没能
调伏。”(师言:现在很多人心相续的烦恼无法调伏,所以造下了诸如谤
法、谤上师、杀生及邪淫等等的恶业。造这些恶业不是因为环境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