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叶挺传奇-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向陵园涌动。 “轰轰!”礼炮又呜咽地发出二十四响,哀乐复起,在数万人的悲痛的恸哭声中,烈士的灵柩徐徐安然落入墓穴。接着于昂扬的国际歌声中,治丧委员会的委员和各界代表淌着热泪,向烈士的墓穴填上一锹又一锹沉甸甸的土…… 与此同时,在重庆、在北平、在山东临沂新四军军部、在江苏、在张家口、在上海等地,都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 周恩来在重庆举行追悼大会的悼词中说:“……希夷!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革命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一出狱,你就要求重新入党;一见面你就提出皖南死难同志,检讨皖南事变,要我交涉继续放人。我记住,我永远记住。我敢向你保证:我们要为保护人民军队和释放一切政治犯而奋斗到底!”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在上海举行的追悼会题写的挽联为: 和平大业犹赊,贤劳正赖,何竟中道损弃,碧血长空永留恨; 民主曙光初吐,瞻望方殷,难堪噩耗惊传,苍生大地尽含悲。 叶挺的同乡和老战友叶剑英在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团和十八集团军北平办事处举行的追悼会上,为叶挺献上一幅挽联: 三十年戎幕同袍,六载别离成永诀; 五千里云天在望,一腔热泪为招魂。 聂荣臻在张家口主持的追悼会上,根据他与叶挺1924年到1927年在苏联一起留学,回国后共同参加北伐,以及创建人民军队的经历,写了一首感情真挚的挽词: 五十岁崎岖世路,献身革命,尽瘁斯民,海内瀛寰, 同钦节气,两次从征凡七载,流亡异域,苦经十度春秋, 反动阴谋空画饼,纵几处羁囚,壮怀尤烈,方期延水堤边, 宏抒国是,天丧巨才无可赎,旷古艰难遗后死! 二十年忧患旧交,同学苏京,并肩北伐,南昌广州, 共举义旗,一朝分手隔重洋,抗日军兴,血战大江南北, 茂林惨变痛陷身,喜今番出狱,久别再逢,孰意黑茶山上, 飞殒长星,我哭故人成永诀,普天涕泪失英雄!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一直与叶挺情深义笃和推崇有加,在山东临沂参加完追悼大会,挥泪写了一首百行长诗《哭叶军长希夷同志》: …… 沉默寡言, 深沉不露, 令我忆君之丰采。 勇迈绝伦, 凋傥不群, 令我忆君之将才。 胸无城府, 光风霁月, 令我忆君之天真有如提孩。 我佩君忠贞不屈, 服务人民, 不愧革命家的气概。 我正盼君东来齐鲁, 有伟大事业待你参加, 待你安排。 岂料高空失事, 一去悠悠, 永不回来。 我不信命运, 故不言命运之悲惨; 我不信天道, 故不言天道之不公; 我只说斗争需要你贡献雄才,我只说法西斯正待人民去葬埋。你之牺牲是革命长恨,人百其身赎不回。 我只望你的遗风长存, 化育无数后继之英才。 将军之魂魄兮, 归去来! “北伐名将”叶挺与世长辞了。 他戎马一生,历经坎坷,威武不屈,大义凛然,铮铮铁骨,浩气长存。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叶挺将军实现了他的誓言。“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精神永驻革命史册,必将化作一代又一代革命新人的高尚情怀。 叶挺将军精神不死! 叶挺将军风范永存!
后记 '本章字数:1099 最新更新时间:2015…04…09 17:26:26。0'
月前,陈廷一道兄来电提到,中国社会出版社将推出一套反映现、当代具有传奇色彩人物的传记文学读本,以“三贴近”社会效用,展示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卓然之风采,以期告慰先人,昭示来者,有力配合公民道德教育,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答之,五六年前衔命写过一部名叫《共和国传奇英雄——叶挺》的书,是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万字,当时从反馈的情况看,不少读者认为写得还不错,融真实性、史料性、文学性、可读性于一体,读起来满有兴致。 转天,中国社会出版社的编辑室主任尤永弘先生便来电索书,说是急着要报选题。我遵嘱邮去,还一并给廷一道兄送上以求赐教。 过几日,廷一道兄坦言告之,书写得颇显功力,就是较之其他同仁提供的书稿略显单薄了些,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补充些章节,并多找一些有关叶挺的照片,安排在文字里,以求厚重一些,也不失为文图并茂。 廷一道兄的建议有理。本来,在起初撰写《叶挺》这部书时,一来身体状况欠佳,二来出版社限定的时间紧,加之我对北伐名将叶挺是地道的“只知初一,不知十五”,要写颇似“无米之坎”。但碍于朋友相托,便跑遍京城众多书店,搜罗购置的有关围绕叶挺那个年代和与其共过事的人的书籍及史料,足有近百斤。于是,阅毕,通宵达旦地抢“耕”了一番,总算按时交了差。 事后每当翻起此书,总感到有一种难以弥补的缺憾。其中主要一点,就是对叶挺生前一些奇特的经历没有写出来,抑或点到了也只是浮光掠影。其实,我对传记文学作品,历来就不追求“部头”大,而是力求将“传主”写得精彩些就够了。不堆砌素材,让人读起来不觉得累赘和味同嚼蜡就行了传记文学,固然首先是“传记”,其次是“文学”,但是,“文学”不足,“传记”就沦为资料汇编了。 然而,在此时此刻新的遗憾接踵而至。因为此书出版周期依然较短,加之我已是年逾花甲之人,身体自10年前就磨损坏了几个主要“部件”,如今又遭遇老伴身患“恶疾”,需倍加用心呵护,所以对原书全部修改一遍委实是自不量力,我也不想再跟自己过不去。 故而,本着实事求是和量力而为的原则,对过去应该浓墨重彩的地方来了个拾遗补阙,增写了两章,改写了一章,又增加了“叶挺生平”,放在后面作为“附录”。此外,还添了一些图片,总不会再显得过于单薄了。 在这里需要言明的是,过去撰写和今日增补这部传记文学时,参考过《叶挺将军传》、《新四军征战纪实》、《皖南事变》、《孙中山大传》、《新四军史料汇编》、《叶剑英传》、《聂荣臻传》、《廖承志传》等众多书籍,在此向这些书籍的作者即师长们表示由衷的谢忱。 如上所述,由于时不我待,书中遗误之处定会不少,伏望同仁与读者不吝指教。 ——作者 2004年6月8日夤夜写毕于北京鹰瞰斋附录:叶挺生平 '本章字数:6461 最新更新时间:2015…04…09 17:26:26。0'
一,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诞辰,叶挺祖籍为广东省惠阳县秋长区周田村。 2,叶挺按照辈数排列,取名为洵,字希夷。他在叶家十一个子女中,排行第八。 3,叶挺父亲名承恩,字廷珏,号锡三。 4,叶挺生母为吴氏。 二,1901年 5岁 5,开始帮助父亲上山放牛和干些农活。 三,1903年 7岁 6,进本村腾云学校,老师为叶友山,学《百家姓》、《千字文》等。 四,1906年 10岁 7,父母在本地找了一个名叫黄春的姑娘作叶挺的童养媳。黄春比叶挺大两岁。 五,1908年 12岁 8,腾云学校叶友山老师年迈返乡,由陈敬如老师任教。 9,叶挺在叶老师教导下,不仅开始学习国文、算术、地理、格致、修身等新学,还阅读了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等诗词。 六,1910年 14岁 10,陈敬如老师给叶挺改名由“洵”为“挺”,释为:“人要上进,叶要上挺;挺身而出,拯救中华”之意。 七,1911年 15岁 11,春季,叶挺考进惠州府立中等蚕业学校。 12,4月22日革命党人发动了广州起义(即黄花岗起义),叶挺因剪掉辫子以响应革命,而被捕入狱,虽经学校保释,却被开除学籍。 八,1912年 16岁 13,春节前夕,父母迫使叶挺与童养媳黄春完婚。 14,春季,叶挺不顾父母反对,赴广州考入陆军小学第七期。 九,1914年 18岁 15,叶挺的父亲叶锡三病逝。 16,叶挺在广州陆军小学毕业。 十,1915年 19岁 17,春季升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 18,12月叶挺在学校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游行示威斗争。 十一,1916年 20岁 19,秋末,叶挺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表达出“振污世、起衰弱”的志向。 20,冬季,在第二预备学校毕业。 十二,1917年 21岁 21升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工兵科。 22,七月间,母亲病逝,叶挺回家奔丧。 十三,1918年 22岁 23,冬季在保定军官学校毕业。 十四,1919年 23岁 24,春节前夕,从保定军官学校回到惠阳家乡后,着手筹措款项赴德国留学。 25,两个月后,因筹款无着,应保定军校同窗邓演达之约,投奔孙中山,赴福建漳州谒见援闽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邓铿,担任第一支队少校副官。 26,这年秋冬之交,加入国民党。 十五,1920年 24岁 27,8月,叶挺随第一支队参加中路军由饶平人粤讨伐桂系军阀莫荣新的部队。 28,10月28日,叶挺参加攻克广州的战斗。 29,12月间,叶挺调任粤军第一师少校参谋,后又调任第一师工兵营少校营副,协助营长李章达组建工兵营,并赴粤北招募300余新兵,带回广州后组建三个连队。 十六,1921年 25岁 30,10月间,孙中山准备北伐,到桂林成立大本营。叶挺调任警卫团第二营营长。 31,12月,叶挺奉命第二营一方面开赴桂林,一方面护送段祺瑞的代表徐树铮去面见孙中山。 十七,1922年 26岁 32,1月18日,叶挺率部队抵达桂林,进驻皇城大本营。 33,3月21日,叶挺得知粤军第一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铿在广州遇刺身亡,极为悲愤,当即挥笔给保定军官学校的同窗邓演达写信,表示继承邓师长遗志,跟随孙中山将革命进行到底。 34,5月11日,叶挺奉命回到广州,进驻观音山下德宣路总统府,时刻准备预防叛军对孙中山的加害。 35,6月16日凌晨三时,陈炯明叛军围攻和炮击总统府,叶挺率部英勇反击,一连打退敌军五次进攻,并机智果敢地掩护宋庆龄转移出总统府。 36,三天后,叶挺坚持到最后一刻,方冲出重围登上永丰舰谒见孙中山,得到孙中山的褒奖。 37,8月中旬,叶挺经李章达引荐,结识后来的妻子李秀文。 38,几天后,孙中山离粤赴上海,叶挺奉命到香港避居待命。 39,这年年底,叶挺随讨伐陈炯明叛军东下,攻克肇庆、三水等地,向广州进发。 十八,1923年 27岁 40,叶挺于1月16日随联军攻入广州。 41,10月后,叶挺随粤军第一师开赴江门四邑,讨伐桂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沈鸿英制造的江防会议事变。 42,孙中山在上海回到广州,设立大元帅府,孙中山指示任命叶挺为警备司令部第一营营长。 43,春末,叶挺回惠阳老家,经协商与前妻黄春离婚。 44,叶挺在下半年,任粤军第四军第一师第三团第三营营长,任职40多天后又辞去营长职务。 十九,1924年 28岁 45,8月下旬,叶挺在孙中山、廖仲恺和邓演达的帮助下,赴苏联留学。 46,10月,叶挺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46,12月1日,中共旅莫斯科支部召开第八次大会,根据叶挺的申请并根据王若飞等人的介绍接受其为候补党员。 二十,1925年 29岁 47,这年2月,叶挺由东方大学转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 48,按照共产国际的通知,叶挺和聂荣臻等离开莫斯科回国。 49,8月下旬,叶挺经日本回到上海。 50,叶挺9月上旬到上海后,受到中共总书记兼组织部长陈独秀的接见。 51,叶挺于9月中旬到了广州,会见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陈延年和周恩来,并经国共两党有关方面协商,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 52,叶挺得知廖仲恺被国民党右派势力暗杀,到位于广州百子路12号沉痛悼念并慰问何香凝和廖承志。 53,10月初,叶挺随第四军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叛军。 54,叶挺在11月被委任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任团长,并在肇庆进行筹建工作。 55,11月21日,第三十四团在肇庆正式成立。 二十,1926年 30岁 56,1月1日,第三十四团改变建制改为第四军独立团,叶挺仍为团长。 57,2月2日,叶挺和李秀文在肇庆结婚。 58,4月末,叶挺接到中共广东区委和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关于独立团作北伐先遣队的指示,率部队自肇庆、江门和新会等地到广州集结。 59,周恩来于5月初在广州住所约见叶挺,叶挺遂向独立团官兵发出“饮马长江,武汉见面”的战斗豪迈誓言。 60,叶挺率独立团于5月中旬乘火车北上韶关,旋即翻过五岭山脉的九峰山,向湘军进击。 61,独立团与敌谢文炳部激战一夜,歼敌200余人,占领汝城,北伐军首战告捷。 62,独立团自首战取胜,于6月1日据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关于安仁告急的求援急电,火速赶到安仁,以雷霆万钧之势,于****将敌一个团全部击溃。 63,独立团得知,广东国民政府于7月1日发出《北伐宣言》,大军将于9日誓师出征。 64,叶挺率队于7月10日攻入醴陵城,第二天又占领浏阳。 65,8月19日,独立团攻入平江城。 66,8月22日,叶挺率部攻占通城。 67,独立团于8月25日攻占中伙铺火车站,切断粤汉铁路线。 68,叶挺率部于8月29日击战贺胜挢,于31日11时攻而克之。 69,独立团于9月5日围攻武昌。 71,10月10日,叶挺率独立团攻占武昌城。 72,12月23日,第四军扩编,新建第二十五师,叶挺任命为副师长,独立团改编成该师第七十三团。 二十一,1927年31岁 73,1月10日,叶挺率独立团参加武汉各界群众10万人举行的庆祝北伐胜利大会,独立团被誉为“铁军”。 74,3月25日,叶挺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 75,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叶挺奉命率部队担任大会安全保卫。 76,5月15日至17日,叶挺受命率部队平息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发动的武装叛乱。 77,6月底,叶挺任命担任第十一军副军长,并兼任第二十四师师长。 78,7月27日,叶挺和贺龙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率部队到达南昌,准备发动起义。 79,7月28日,起义总指挥部在江西大旅社成立,贺龙为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为参谋长。 80,8月1日凌晨2时,起义军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叶挺和贺龙指挥部队于拂晓时分全歼南昌城内敌军,起义取得初步胜利。 81,8月2日,叶挺出席各界群众5万多人参加了庆祝南昌起义胜利大会,被推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82,叶挺与周恩来、贺龙、聂荣臻等根据中央的命令,率部队离开南昌,南下广东。 83,叶挺和贺龙根据前敌委员会决定,于9月23日和24日,接连占领广东的潮州和汕头。 84,10月30日,经过转战揭阳、汤坑、普宁,至海陆丰撤退途中,又遭敌军阻击,部队因连续严重减员而被打散,叶挺和聂荣臻护卫身染重病的周恩来,转移到陆丰南塘南厝寮村董秀文家休养。半月后,周恩来病情不见好转,叶、聂又护送其偷渡出海,到香港就医。 85,12月末旬,叶挺担任工农红军总司令,指挥广州起义,但起义因准备不足,宣告失败。叶挺化装成商人,乘“泰山”号轮船,潜往香港。 二十二,1928年 32岁 86,1月间,在澳门家中的叶挺得知在中央广东省委于香港召开的广州起义善后工作会议上,自己受到“表现消极,应予留党察看六个月的处分”。 87,春节过后,对处分不满的叶挺加之为躲避国民党的追捕,赴南洋新加坡、马来亚等地探亲访友。 88,不久,叶挺取道日本转赴苏联,一来治病,二来讨论广州起义问题。 89,秋季,叶挺因中共“六大”没有讨论广州起义问题,愤然脱离共产党,离开莫斯科到德国首都柏林。 二十三,1929年 33岁 90,这一年,叶挺移居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以卖豆芽和豆腐维持生计,后到法国巴黎摆摊卖过水果。 二十四,1931年 35岁 91,初春,叶挺送夫人李秀文回澳门生二儿子福麟(正明) 92,8、9月间,叶挺偕夫人李秀文和二儿子重返德国柏林。 二十五,1932年 36岁 93,仲秋时节,叶挺抱定抗日之心,从欧洲回国。 二十六,1933年 37岁 94,11月,叶挺加入李济深等人组织的“生产人民党”。 二十七,1934年 38岁 95,叶挺于1月参加“福州事变”失败后回到澳门。 96,叶挺感到报国无门,便在澳门板樟庙街办了一间小印刷厂,印刷宣传抗日的报刊书籍。 二十八,1935年 39岁 97,叶挺两次去福建,在福州和厦门等地推动抗日反蒋活动。 二十九,1936年 40岁 98,5月,叶挺在香港弥敦饭店会见潘汉年,得知共产党将与国民党实行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99,叶挺去上海、苏州等地,广泛接触国民党部队内的老朋友,推动国共合作。 三十,1937年 41岁 100,春节过后,叶挺举家迁到上海,积极同陈诚、张发奎等人接触,希望其向蒋介石举荐他参加对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并提议将改编红军游击队的番号定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101,9月28日,叶挺经蒋介石“核定”,担任新编第四军军长。 102,10月23日,叶挺根据周恩来、叶剑英等人向延安的中共中央领导同志介绍,毛泽东同意叶挺到延安商谈组建“新四军”事宜。 103,11月3日,叶挺到了延安,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欢迎。 104,11月12日,叶挺以新四军军长名义向记者发表谈话,强调“团结抗日”。 105,11月21日,叶挺应召与叶剑英晋见蒋介石。 106,12月初,叶挺离开南京到达汉口,在太和街26号成立新四军筹建处。 三十一,1938年 42岁 107,1月中旬,叶挺请居住在汉口的郭沫若题写了“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条幅以自勉。 108,叶挺2月中旬到达南昌,出席欢迎他为新四军军长和项英为副军长的欢迎大会。 109,3月15日,叶挺与一部分先遣队离开南昌到屯溪,接着到歙县岩寺镇,并把军机关从南昌迁到岩寺镇。 110,4月20日,叶挺陪同国民党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点验新四军部队。 111,毛泽东从延安致电项英,要求其“保持与叶挺同志的良好关系”。 112,12月间,叶挺由于与项英不和,加之其他原因,决定辞去新四军军长,转道深圳经香港回到澳门家中。 三十二,1939年 43岁 113,1月,叶挺从澳门到了重庆,由于周恩来的劝说,表示愿意回新四军工作。 114,叶挺在重庆期间,奋笔疾书“抗战到底”四个大字,刊发在《新华日报》上。 115,2月23日周恩来到达云岭新四军军部,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并与叶挺和项英等领导人讨论制定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并代表中央给项英谈话,要他一定尊重叶挺。 116,5月中旬,叶挺与邓子恢等到皖东部队视察途中,特地到寿县曹家岗看望曹渊烈士的亲属。 117,8月间,担任新四军军需处长的叶挺的弟弟叶辅平在广西押运军用物资途中,因车祸以身殉职,叶挺很悲痛。 118,蒋介石在11月间召见叶挺,告诉他如果加入国民党,军费和编制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叶挺拒绝蒋介石的拉拢收买,表示如果新四军的困难总得不到解决,他马上辞职。 三十三,1940年 44岁 119,10月2日至10日,日军大举进犯皖南,其中一路5000余人直扑新四军军部云岭。叶挺亲赴汀潭作战,痛歼日军数百人。 120,10月12日,中共中央早已察觉蒋介石要消灭新四军,毛泽东、朱德和王稼祥联名致电叶挺和项英,“军部应乘此时速渡江,以皖东为根据地,绝对不要迟延。” 121,10月19日(皓日),蒋介石果然指使何应钦和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委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朱德、彭德怀和叶挺,命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务于一个月内撤退到黄河以北。 122,11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在苏北成立华中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华中地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由叶挺任总指挥,***任政治委员,陈毅任副总指挥。 123,11月28日(俭日)叶挺致电顾祝同抗议国民党顽固派给新四军北移制造困难,阴谋围攻北移部队。 124,12月8日(齐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和白崇禧,如果江南八路军和新四军在12月31日前不全部开到江北,“应立即将其解决”。 125,12月28日,在中共中央一再催促下,加之叶挺一再抗争,项英才召开新四军军分会会议,决定1月4日出发由苏南向江北转移。 三十四,1941年 45岁 126,1月6日,转移部队在丕岭与顽军伏兵遭遇,叶挺建议及时改变行军路线,遭到项英的拒绝。 127,1月8日,叶挺闻听新四军在艰苦的突围中,项英等私自离队并不辞而别,火速急电向中共中央和中原局报告,表示“我为全体安全计,决维持到底。” 128,叶挺率部经过苦战,到达石井坑,一面向中央报告我军“今已濒绝境”,一面给夫人李秀文写了“绝命电”。他向战士们表示“与全军同志同生死、共存亡,打到最后一人一枪。” 129,1月14日,叶挺在无力回天的情况下,与顽军五十二师谈判而被扣押。 130,随后,叶挺被押送到宁国上官云相总部。 131,1月17日,蒋介石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将叶挺“交军法审判”。 132,1月下旬,叶挺被押送到江西上饶集中营,后又送往顾祝同长官司令部李村囚禁。 133,期间,敌人指使原新四军的参谋处长、叛徒赵凌波对叶挺劝降,叶挺狠狠地打了其几个耳光。 134,7月间,叶挺被转移到桂林,关押在七星岩的一个山洞里。 三十五,1942年 46岁 135,叶挺于1月3日,在特务挟持下乘飞机到达重庆,住林森路望龙门22号。 136,叶挺在5月12日见到蒋介石,申述皖南事变真相,其以“请枪毙我”表示对蒋介石的抗议和愤懑。 137,不久,叶挺被关押在位于歌乐山中美合作所。 138,叶挺利用11月21日李秀文第三次探视时,将写好的《囚歌》转交给了郭沫若。 三十六,1943年 47岁 139,陈诚曾劝说叶挺归顺蒋介石,可以出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或代理司令长官,遭到叶挺拒绝。 140,叶挺自被转移到恩施西门外一所平房里软禁,经常与李济深、何香凝等老友谈论政治局势。 三十七,1944年 48岁 141,叶挺自被转押到恩施,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开荒种菜,饲养家禽,以调养身体。 三十八,1945年 49岁 142,这一年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5天后,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提出立即释放包括叶挺在内的政治犯,叶挺也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三十九,1946年 50岁 143,叶挺于3月4日被释放,来到曾家岩50号中共代表团驻地。 144,激动不已的叶挺于5日凌晨提笔写了致毛泽东转中共中央的入党申请书。 145,叶挺于3月7日得知,中共中央接受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从而他又成了一名共产党员。 146,4月8日,叶挺与王若飞、秦邦宪、邓发及夫人李秀文、女儿扬眉及儿子阿九等,从重庆乘飞机到延安,由于气候恶劣,飞机撞在晋西北兴县东南80里处的黑茶山上,不幸全部遇难,从而结束了他传奇而伟大的一生。
。
… 手机访问 m。
………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松鼠爱吃肉】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