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朝其实很有趣儿-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把自己的身体伤害成这样子,这是极端不负责任,是错误的,是应该作深刻而认真的检讨的……
据此平民思维,我们就会认为皇太极是一位至情至性、富有责任心而且勇于担当的好男人。但如果细琢磨一下皇太极的后半句话,就一下子露馅了。后半句话是:〃……天地祖宗特示谴也……〃
这半句话,实际上表明了皇太极心里的天人交战,他在考虑自己如此动情,别人会对此事持何种观点与看法。这些观点和看法,主要如下:
噢,皇太极,你的一个心爱的妃子死了,你好伤心啊,伤心七天七夜,伤心得人不人,鬼不鬼,你可真是个情种啊……你娘死的时候,你肯定是更伤心吧……查查史书,没有关于皇太极在娘亲死了之后悲痛的记录,要知道她娘亲孟古格格是叶赫部落的女人,在爱新觉罗家族里属于黑五类,而皇太极只不过是可以教育好的黑五类子女,只有闷头不吭干活的义务,没有抬头乱说乱哭的权利……
那么皇太极的娘亲就算了,等他亲爹努尔哈赤死了的时候,他应该伤心了吧?爱妃死要痛哭七天,亲爹死了,应该哭几天?查查书……皇太极没有哭,应该说他是没有时间哭,他当时正忙于说服大贝勒二贝勒三贝勒,组建五旗联盟,打掉老爹的大福晋阿巴亥的利益集团……
现在我们要说的是这样一个男人,他是地地道道的权力动物:亲娘死了,他一滴眼泪也不流;亲爹死了,还是没有眼泪;等轮到一个女人的时候,他的眼泪终于喷涌而出。
如果这时候他的眼泪是真的,那只能说明他是一个绝顶自私的男人,一个绝顶自私的人,跑来推广仁政,这仁政,靠得住吗?
如果这眼泪是假的……可无论是真是还是假,他都是一个成功的演员,他演好了人世间最难的一个角色,并从中获得了生前的巨大利益和死后的不朽英名。人生本是一场戏,只要能够演好你的人生角色,才不枉纷繁世界上走上一遭,这就是皇太极的成功告诉我们的简单道理。
第37节:欲望强烈的高僧(1)
第三章 顺治皇帝的欲海人生
欲望强烈的高僧
大清国的第三届皇帝,就是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顺治。由他而始,叶赫那拉氏一脉的血统正式在爱新觉罗家晋级为红五类,这恐怕是老汗王努尔哈赤和叶赫部落死磕的时候,做梦也想不到的。
顺治皇帝,最广为天下人知的是他的一句名诗:我本西方一衲子,黄袍换却紫袈裟。
这句诗,是顺治皇帝最宠爱的董鄂妃不幸病死的时候所作。当时顺治皇帝如丧侣鸳鸯,郁郁寡欢,吵着闹着要去当和尚,为了表示他遁入空门的决心,故赋此诗。
于是僧家大喜,广开善门,授予了顺治皇帝名誉和尚的光荣称号。这件事被天天腻在宫中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知道了,这洋鬼子捻着须髯,笑曰:这个顺治啊,是个〃性欲本来就很强烈的皇帝〃……这个记载,见于杨丙辰先生翻译过来的《汤若望》一书之中。正因为性欲过于强烈,所以才会对空门禅宗,极为感兴趣,这个就是顺治皇帝了。
那么这个性欲难以自控,只好天天跟和尚们腻在一起的顺治皇帝,又是如何成功地登上帝位,把持权力的呢?这个就要从他的个人简历说起了:
性别:男
姓名:爱新觉罗·福临
出生:1638年3月15日
籍贯:辽宁省沈阳市老皇宫永福宫
属相:虎
星座:双鱼座
血型:B型
身高:175厘米
体重:51千克
职业:皇帝
特长:绘画、打禅机
社会关系:
父亲:爱新觉罗·皇太极
母亲:孝庄文皇后心路历程:0岁:出生。
6岁:经群众投票选举,出任大清国第三任皇帝,年号顺治。
7岁:将李自成逐出北京,搬家去了北京。
7岁:摄政王多尔衮打掉了福临大哥豪格的〃反九弟集团〃,顺治皇帝最美丽的嫂子做了摄政王多尔衮的二奶。
8岁:传谕八旗全军,说大臣们老是在朝堂上羞辱他,对此小顺治提出最强烈的抗议,遭大臣驳回。
第38节:欲望强烈的高僧(2)
13岁:摄政王多尔衮突发脑溢血身亡,以其为首的〃反皇帝集团〃阴谋败露,大快人心。
14岁:打掉了以多尔衮的同母兄弟阿济格为首的〃反皇帝集团〃,人心大快。
14岁:娶姑表妹博尔济吉特为妻,是为皇后。
17岁:打掉了皇后博尔济吉特为首的〃反老公集团〃,降皇后为静妃,另娶一位同样也叫博尔济吉特的表妹为妻(顺治几乎所有的美貌表妹,都叫博尔济吉特),立之为后。
19岁:打掉了以皇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为首的〃反王妃集团〃,并将博穆博果尔的爱妃董鄂妃接入皇宫安慰。
21岁:与皇后博尔济吉特为首的〃反老公集团〃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但最后因为皇后〃反老公集团〃势力庞大,未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23岁:最宠爱的董鄂妃病死。
24岁:遭以太后为首的〃反皇帝出家集团〃极力阻挠,出家未果,抑郁而卒。从这份个人简历上,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小顺治福大命大,承袭了皇位,但是明摆着,人家之所以把他放在皇位上,就是为了玩他而已,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大臣敢在朝堂上戏弄他。
从一开始,他就是个傀儡,是放在供桌上被人耍笑的。
第39节:傀儡帝王的前生今世
傀儡帝王的前生今世
小顺治之所以成为了傀儡皇帝,是因为他亲爹皇太极表演得太投入,连声招呼也没来得及打,说死就突然死掉了。
皇太极猝死,清廷的高级领导们就立即开始琢磨皇帝的人选。这些高级领导一共有七位,他们分别是:
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的第二个儿子,大清开国元勋。
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第六个儿子。
肃亲王豪格:皇太极的大儿子。
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生母阿巴亥。
英郡王阿济格:努尔哈赤的第十二个儿子,生母阿巴亥。
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的第十个儿子,生母阿巴亥。
颖郡王阿达礼:大贝勒兼礼亲王代善的第三个儿子。
看都不用看,此时身死魂灭的美女阿巴亥,仍然在影响着帝国的进程。她的三个宝贝儿子,个顶个都是掌握了实权的重要人物,这哥儿仨往朝堂上一站,别人是没办法再混下去的。
但是,皇太极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他也没闲着。这些年来他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已经使得自己这支族系血脉的力量,与阿巴亥的势力形成了一个新的平衡。
当时朝中的势力分布,是这个样子的:支持多尔衮的,包括了他亲兄弟多铎和阿济格,共有三旗人马。支持皇太极大儿子豪格的,共有两旗人马。礼亲王代善和他的儿子,掌握了正红旗和镶红旗两旗的人马。郑亲王济尔哈朗,掌握了镶蓝旗人马。
这样一来,多尔衮就在朝堂之上形成了绝对的优势。这时候最关键的,是礼亲王代善和郑亲王济尔哈朗的表态了。但是这两大滑头一进会议室,就拿绳子把嘴巴扎了起来,坚决不表态,于是斗争的形势,霎时间变得花样纷呈,气象万千。
多尔衮是希望〃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也就是说他坚决支持自己出任大清国第三届帝王。可是皇太极家族系列的人马,情知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就意味着自己的末日到了,所以豪格方面的人马坚决不肯退让,不惜在会议室里拔刀相向,拼了老命,也要力保豪格登基。
皇太极派系的人马,强拉着豪格往龙椅上塞,可是看着多尔衮那布满了杀机的嘴脸,豪格吓得魂飞九霄,坚决不敢,惧而不受。
就这样,让多尔衮当皇帝,豪格一伙儿会拼命;让豪格当皇帝,多尔衮肯定会当场下刀子捅了他。如此帝王人选,就构成了一个空前大悬疑。
眼看着这僵局无法化解,忽然之间,多尔衮脑瓜中如电光石火,灵机一闪,想出来一个奇特的怪主意。他建议:〃我就不做皇帝了,但是豪格也不能做皇帝。〃那么皇帝由谁来做呢?多尔衮说:〃就让皇太极的九儿子福临当皇帝吧,这小家伙,白胖白胖的,吃奶的力气贼大……当皇帝正好。〃
可是福临才六岁,还不懂人事啊。这个没关系,这个问题好解决。多尔衮说:〃我就委屈一下自己,多受点累吧,马马虎虎当个摄政王,就这么着吧。〃
听了这个决定,郑亲王济尔哈朗勃然大怒,站了起来,正要发火,多尔衮急忙补充道:〃噢,对了,济尔哈朗也是摄政王……我俩一块摄政,大家没意见吧?〃
这一下,多尔衮这边拥有了四旗人马,比之于豪格系,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更兼福临虽然只有六岁,可好歹也是皇太极亲生的,这让皇太极方面的人马也无话可说,于是这个决议就获得了议政王大臣们的一致通过。
福临登基,年号顺治。他就是这样当上了皇帝。
第40节: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小福临离开妈妈的怀抱,挪到龙椅上坐定,这时候江湖之上传来了特大利好消息: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多尔衮闻之大喜,立即取消各级领导干部的休假,组成大队人马,打着替崇祯皇帝报仇的怪诞旗号,浩浩荡荡开往中原捞地皮。
正行之间,有大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派人来求救,言称李自成欺负他,抢了他的老婆陈圆圆,还抓了他爹大板子夹脑壳再教育,后又发兵二十万人马,不辞劳苦地赶到山海关,要砍杀他……吴三桂孤兵难立,独力难持,请求友军给予协助。
多尔衮大喜,趁机招降吴三桂,此时吴三桂无路可走,只好归降,于是吴三桂的4万辽兵与多尔衮的14万清兵合伙,于山海关前将李自成一顿狂砍,砍得李自成掉头逃回北京,先自登基做了大顺皇帝,然后尽烧北京城,血屠居民百姓,弃城而走。多尔衮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大摇大摆地进了北京城。
这时候多尔衮的人生成功之路,已经完全铺平了。他只要占据着北京城,继续拿崇祯的尸体忽悠广大人民群众,将屁事也不懂的小顺治扔在天寒地冻的东北,在中原地区折腾一番,就可以轻松地替自己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弄一个皇帝来干干易如反掌。但是多尔衮并没有这样做,他干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将小顺治接到了北京城,继续以他的摄政王身份杀人放火。
或许这么个搞法也对,顺治虽然年龄小,可好歹也是个皇帝,千万不能让他落入到别人的手里,由自己看管控制着,应该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但是事情发展下去,却是让人跌破眼镜,多尔衮非但没有能够彻底将小顺治的势力集团解决掉,他反而出人意料地死在了马上,并导致了阿巴亥残存势力的彻底灭亡。
那么多尔衮是怎么混的呢?应该说,多尔衮还是尽了力的。首先,他废除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这就等于解散了议会,以后大事小情,都由他说了算……对了,还有一个郑亲王济尔哈朗,他也是摄政王,和多尔衮平级……于是多尔衮指控济尔哈朗的王府规格严重超标,罚款并解除了济尔哈朗的摄政王职务,这样多尔衮就一个人说了算了。
接下来,多尔衮毫不客气地向皇太极派系的人马展开猛攻,小顺治的亲大哥豪格奉命去四川征讨张献忠,将张献忠杀掉之后,回来就被多尔衮干掉。有人说豪格因发现自己的老婆被多尔衮霸占活活气死了;还有种说法,是说豪格被弓弦勒死了。不管哪种说法对,反正豪格已经死翘翘了。
就在小顺治11岁的那一年,多尔衮将自己提拔为〃皇父摄政王〃,不需要在小顺治面前跪拜,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总之是大权独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就差最后一步……打掉小顺治〃反皇父集团〃,由他自己登基了。
可是多尔衮的这个基,最终也没有登,为什么呢?因为多尔衮有病。什么病?寡人有疾,寡人好色!这就是多尔衮这厮的病根。
第41节:清宫神秘疑案
清宫神秘疑案
说起多尔衮的〃寡人之疾〃,南明诗人张煌言有一首诗《建州宫词》,单道这种疾病的好处: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这一首诗,说的是有一天,小顺治正蹲在龙椅上玩,忽然听到门外锣鼓喧天,小顺治急忙跑出去一看,原来是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下嫁多尔衮,一对新人正在举办婚礼……一对新夫妻,两件旧家具,总之很和谐。
这件事,就是赫赫有名的清宫三大疑案之一。不知多少清史学家就靠了琢磨这事吃饭,而一个清史学家如果不对这件事情明确表态的话,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清史学家,最多是个清史爱好者而已。
那么小顺治的妈妈,到底嫁没嫁给多尔衮,这事就真的这么严重吗?严重!太严重了!这件事情的背后,就是小顺治如何保住了他的皇位,多尔衮为啥没有将他废掉的历史性解说,你说这事重要不重要?
就目前的史学界来看,〃嫁了派〃目前占据主要优势,这倒不是嫁了才有好戏看,而是就连〃没嫁派〃都不得不承认,小顺治的生母孝庄跟多尔衮这厮,多半有一腿……没有一腿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很简单,因为形势相迫。总之就是你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不然的话,要你儿子好看……试想孝庄有胆子不答应吗?
话说那孝庄,全名叫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原本是内蒙古自治区大草原上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在她13岁那一年,被她的哥哥吴克善送到了后金,嫁给当时刚刚24岁的皇太极;13年后,她生下了顺治小皇帝福临;6年后皇太极蒙主宠召,魂归极乐,而孝庄刚刚32岁。
而这一年呢,多尔衮才刚刚33岁,就是因为这个年龄如此之般配,所以〃嫁了派〃史家才甚嚣尘上。最要命的是,孝庄这丫头生性顽皮机灵,史书上说,她的年龄比皇太极小11岁,夫妻生理上不够协调,好不容易等到协调了,皇太极却又死了,这岂不是折磨孝庄吗?所以这孝庄属于有勇气追求纯贞爱情的完美女性,在这方面,她既有前科又有事实,让〃没嫁派〃憋闷于心,无辞以对。
先说前科。这个前科就是皇太极在世的时候,曾经发动了松山战役,一口气干掉了大明王朝的数十万人马,连主将洪承畴都给逮了来。而洪承畴被俘之后,却是铁了心要一死以全名节,坚决不肯加盟大清帝国,皇太极束手无策,拿他没办法。这时候孝庄跑出来了,说:〃还有这事吗?听说那个叫洪承畴的男人非常好色,我去瞧瞧……〃皇太极一下没拦住,孝庄已经易容为一个美貌丫鬟,打入了洪承畴的牢房。她用纤纤素手端了一碗老参汤,喂给洪承畴,喝喝喝……喝到后来,洪承畴浑身燥热,欲疯欲狂……没奈何,只好投降了。
不投降还能怎么办?人参汤补得过了头,洪承畴也是没办法啊。
用美色使大帅投诚,这个是孝庄的〃前科〃。既然有了前科,那么就会容易成为〃惯犯〃,所以当皇太极在世的时候,每天蹲在屋子里琢磨名词创新,一会儿弄出来一个〃满洲〃,一会儿弄出来一个〃大清〃,工作太忙,就顾不上家庭了,这边孝庄就和小叔子多尔衮有了〃事实〃。
关于这个事实,〃没嫁派〃的学者们也不好否认。比如《东华录》中记载说,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云云〃,据此,台湾小说家高阳先生琢磨说:〃孝庄和多尔衮这俩活宝,有可能'相恋'……但是相恋不等于出嫁,这世上的相恋男女多了去呢,要是有情人真的那么容易成为眷属,又哪来的那么多恨海情天的绝唱?〃
第42节:男人征服世界(1)
为什么〃没嫁派〃的史学家就不敢断言说孝庄和多尔衮没有相恋呢?很简单,因为多尔衮推举了孝庄生下来的儿子做皇帝,如果这叔嫂二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信任的话,多尔衮干吗不推举比顺治年龄更小的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做皇帝呢?这么一分析,我们顿时恍然大悟。原来,顺治皇帝时代的帝王权争同样是激烈激荡,只不过,顺治这小孩子并非是主战场,主战场在孝庄与多尔衮之间的床铺上展开。
男人征服世界
当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的时候,却没有想到,这里虽然剑拔弩张,杀机弥漫,并非是主战场。真正的夺嫡之战,始终在宫禁深处。
同所有的竞争对手一样,孝庄早已意识到,一旦那不争气的老公皇太极死掉,那么,最有权势的人物就是多尔衮了。或许正是这样一个原因,让其他的后妃们放弃了扶助自己儿子登上皇位的念头,但同样是这样一个原因,却让孝庄发现了自己的机会。
要知道,多尔衮那厮自打娘亲阿巴亥被皇太极干掉之后,就知道自己若想活命,非得依附皇太极不可,于是他天天追在皇太极屁股后面献殷勤,甚至还不辞辛苦地跑到蒙古,找来了中国遗失已久的传国玉玺,献给皇太极。皇太极大喜过望,一时放松了警惕,就让这个野心狼子钻进了后宫。
多尔衮钻入后宫,少不得要放翻皇太极的几个妃子,以报他妈的仇。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孝庄并不占有多大的优势。
在皇太极的后宫中,单只是〃博尔济吉特〃就足足有七个,一个是孝端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第二个就是孝庄皇后了,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第三个是孝庄皇后的妹妹;第四个是最美貌的博尔济吉特·海兰珠;第五个是博尔济吉特·娜木钟;第六个是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第七个的名字叫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把博尔济吉特放到了后面去……这么多的博尔济吉特,我们大概能够猜想到皇太极为何要跑出家门去搞创新了,估计他是被这么多的博尔济吉特给逼的,老是认错叫错,太让人窝火啊。
除了这么多的博尔济吉特,还有相当数量的妃子,不叫博尔济吉特,但那些名字更难记,有钮祜禄氏,有乌拉那拉氏,有叶赫那拉氏,还有一个干脆就叫那拉氏……此外还有奇垒氏,颜札氏,伊尔根觉罗……还有两个受宠的妃子,居然连史官都不晓得她们叫什么,猜测起来,估计是皇太极自己也没记住。
可以想象,少年英雄多尔衮初入皇宫,掉进了一大堆博尔济吉特和非博尔济吉特的美女堆里,就好比老鼠掉进米缸里,乐都快要乐死了……这么多的美貌女人眼瞧着多尔衮,只怕是恨不能将这厮一口吞了。
第43节:男人征服世界(2)
那么,孝庄在这么多的美女圈子里,是不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呢?恰恰相反,孝庄占据的是绝对劣势。要知道,当时孝庄已经是快要三十的人了,在这么多的博尔济吉特之中,至少一半比她年少;在这么多的非博尔济吉特之中,至少一半比她美貌……最美貌的当属博尔济吉特·海兰珠,因为她的死差一点没让皇太极哭死,孝庄如果不是生了个男孩子的话,估计皇太极连她是哪一个都弄不清楚。
但尽管孝庄不是最美貌的,不是最年轻的,但她却是宫中最聪明、最有智慧的。或者说,年纪大的女人没有她美貌,比她美貌的女人不如她有智慧。总之,只要你思考问题的角度一变,就处处能够发现机会。
她知道,一旦老公蹬了腿,眼前这个点头哈腰的多尔衮,就是大清国最有权势的男人。所以,她立即采取行动,接近这个男人,靠拢这个男人,至于在接近他、靠拢他之后干什么呢……估计这事孝庄也顾不上想,先靠近了再说吧。只要和多尔衮建立起来利益同盟,那么,在皇太极家族势力遭到清算的时候,至少也可以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这应该是孝庄与多尔衮走到一起的第一个想法。然而,当多尔衮问鼎皇权之路受挫之后,孝庄的机会就来了。
于多尔衮而言,他既然无法承袭帝位,那么就只能在皇太极的儿子们中间挑一个凑数,横竖要挑一个,那么放着孝庄和他之前的〃恋情〃在这里,如果他敢挑了别的妃子的儿子,那岂不是找抽?就这样,小顺治在母亲的苦心经营之下,傻兮兮地登上了皇位。
那么,搞到最后,孝庄到底嫁没嫁给多尔衮呢?
第44节:女人征服男人
女人征服男人
在有关孝庄皇后私人情感这个事件上,〃没嫁派〃史学家心眼不好,非逼着〃嫁了派〃史学家拿出史料来,这就明摆着瞎胡闹了。这种史料就算是有,可顺治皇帝又不傻,能留给你看吗?明明知道这种史料绝不可能有,却非掐着〃嫁了派〃的脖子不放,〃没嫁派〃的史学家们未免有点不太厚道。
也就是说,甭管孝庄是嫁了多尔衮,还是没嫁,这方面的资料是绝不可能找得到的。连史料都没得有,那我们凭什么判断孝庄是嫁还是没嫁呢?容易,只要我们弄清楚一件事:如果孝庄嫁给了多尔衮的话,她为什么要嫁?如果她没有嫁给多尔衮的话,那么她为什么不嫁?把这个问题分析明白了,历史也就清楚了。
先说孝庄为什么要跟多尔衮这厮相好,难道是多尔衮太帅吗?
权力是男性的青春剂,是男人的增帅丸,是男人的美容宝,是男人的强肾丹……再不帅的男人,一旦有了权力,也会帅得呱呱叫,所以这多尔衮帅是肯定帅的。但是他的帅,只是孝庄需要的一部分,她更需要的是多尔衮的权力,只有多尔衮的权力才能够扶助她的宝贝儿子登上皇位。而且,这一步很轻易地成功了。
接下来她就面临着下一个问题,虽然小顺治登基称帝了,可是臣子们并不拿他当回事儿,大臣们经常在朝堂上呵斥小顺治,骂他是小兔崽子……称上为孺子。为了这事小顺治大哭大闹不依,还传圣旨到处找人来说理,可最终还是没用,因为他只是个傀儡皇帝,真正掌握权力的人仍然是多尔衮。所以孝庄皇后为了儿子和自己性命的安危,有必要进一步和多尔衮搞好关系。
有一本书,名叫《清朝野史大观》。上面说,早在皇太极在世的时候,孝庄就与多尔衮明铺暗盖,有了奸情;等皇太极死后,两人为了重温旧好,就通过汉臣范文程说媒,于是范文程就两头乱跑,曰:现在摄政王死了妻子,皇太后又是新寡,〃皇上既视王若父,今不可使父母异居,宜请王与皇太后同宫〃……云云……后面又说,皇太后孝庄为了维护儿子的皇位,下嫁摄政王多尔衮为妻,以打消多尔衮谋夺皇位的念头……云云……但是这本书上的记载,纯粹是缺乏生活经验与政治谋略的小文人,坐在屋子里瞎琢磨出来的。要知道,多尔衮这厮虽然欲望超猛,但他是不可能缺女人的,他之所以和孝庄私通,最初的起因只是为了报复皇太极……你宰了我妈,我就睡你老婆……两抵了……总算是弄了个心理平衡。再后来两人继续明铺暗盖,那同样是一种刺激,这时候的多尔衮是在跟皇帝的老妈睡觉,这种刺激上哪儿去找?
无论是皇后还是皇太后,都是最适宜用来偷情的女人,真要是娶回家去,那倒未必需要。所以,多尔衮需要的只是婚外情,不缺老婆;需要的只是刺激,不是家居生活。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这个方面表明,就算是孝庄想嫁,多尔衮也未必乐意,因为他需要的是一个皇后情人,皇太后情人,可不是什么老婆。
再看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如果孝庄真要是嫁了过去,又会怎么样?那她可就惨了,我们应该还记得,多尔衮是抢了大侄子豪格的妻子当自己的小妾的,一旦孝庄嫁过去,那么她就必须要跟自己的〃儿媳妇〃展开竞争,无论是年龄还是美貌,她都不可能占到优势,搞到最后,说不定会被多尔衮拿大棒子轰出门去……不嫁,她好歹是皇帝的妈妈,多尔衮对皇帝的妈妈是有欲望的,嫁了,她最多不过是一个过了气的黄脸婆,多尔衮脑子又没毛病,放着成堆的如花美眷,怎么可能对一个中年妇女有兴趣?
如此一来,历史就清楚了,孝庄和多尔衮这俩活宝,应该是每天继续偷情,一边偷一边商量结婚的事儿,但实际上,多尔衮并不想娶孝庄,孝庄也不想嫁多尔衮,两人只是通过这种谈婚论嫁的协商手段,将双方的私情继续维持下去,以免脆弱的利益同盟因此而破裂……
第45节:儿子大了不由娘(1)
所以〃嫁了派〃的史学家坚称孝庄嫁了多尔衮,却拿不出证据来;而〃没嫁派〃的史学家坚信孝庄没嫁多尔衮,也拿不出证据来。这是因为这两派都错了,孝庄是嫁了,也是没嫁,正确的说法是处于嫁与未嫁之间……这种中间状态,最是刺激,不唯对当事人是一种快乐的刺激,对史学家们来说也同样。
儿子大了不由娘
〃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这句话用在孝庄与多尔衮两人身上,最是合适不过的了。多尔衮这厮负责打天下,夺取江山,而孝庄则负责在床上摆平他,保住自己儿子的皇位。应该说,这两人的活干得都不赖,堪称一双完美的合作典范。
于孝庄而言,她是既不能不嫁多尔衮,又不能真的嫁过去,只能是保持这种微妙的中间平衡状态,这其中,美貌与年龄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女性那灵思慧黠的巧智。
她最终赢了。
多尔衮又要操心天下大事,又要天天跟这女人斗心眼、找刺激,结果刺激过度,扑棱棱一声从马上跌了下来,壮烈成仁了。
从此小顺治的天下一扫而清,权力复归于皇室,再也不会有什么人能够染指。然后她迎来了一个全新战局,面对着一个意想不到的对手:她的亲生儿子,小皇帝顺治。
孩子长大了,总归是要跟爹妈大闹一场的。即使不是大闹,小吵小闹也是难免。因为孩子的人格在形成,他要独立主宰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不肯再成为父母的附庸。
于小顺治而言,这小家伙生来幸福无比,六岁前有皇帝爹照顾,六岁后有太后妈照顾;与多尔衮的智力角逐,全然是孝庄太后一个人唱主角戏,这种事小顺治插不上手,就算是插一手,也是添乱。征服一个男人,尤其是征服一个像多尔衮这样手握强权、从来不缺女人的男人,那难度是相当高的。孝庄定然是花费了全部的心智,于是她就把自己亲哥哥的女儿博尔济吉特,嫁给了小顺治当皇后,这样也好让自己腾出手来跟多尔衮玩游戏。但在顺治看来,这却是极度乏味而无意义的人生,他的皇帝是妈妈替他搞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