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仕途-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欢叹道:“需要的盐尽量从别的地方抠出来吧,反正本来不够也过来了。还是战马重要!没有战马,我们连国土都保不住,谈什么吃住!太子放心,此物臣一定妥善协调各处需要,尽量拿出一批盐来!唉,其实不少地方很多人通过瞒着官府进行贩盐走私的,可惜此事禁不可禁,也无从查起。不然这些盐倒是可以贩到敌国去!”

    “这帮刁民,一点荣辱观念都没有!”赵顼忍不住骂了一句。

    韩绛就平静多了,他身为三司使,对此事当然了解。不过了解归了解,要他拿出法子来,那确实为难。对于盐铁这些事物,朝廷已经收归上来了,而且三令五申不能私自贩卖,不然处以重罪,但是只要利益达到让他们能铤而走险地地步,那么也就禁无可禁了,大家也只能徒叹奈何而已。

    沈欢沉吟片刻又道:“至于茶这事物……两位也知道。自今年京城天然居开张以来,倒也逐渐改变了世人喝茶的习惯:不再是加其他事物煮来喝了,而是纯正天然的清茶!当然,这只是京城一地的习惯而已,若想改变其他地方的吃法,还需要努力!”

    “努力?”韩绛不明白何意,“子贤。你的意思是?”

    沈欢不自然地看了一眼赵顼。道:“韩大人,这个天然居是下官的朋友开的。这个炒制的新茶,你觉得市场前景如何?”

    “大有可为!”韩绛说道。茶一般也是朝廷经营,不过对于盐铁来说,环境相对宽松。而最普通的茶,也需要十几文钱一斤,一般地数十文,当然,也有数百文的。而沈欢所说的炒茶,经过多道工序,清香怡人,天然居出品的茶叶一度炒到了几贯钱一斤,依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虽然最近也有不少模仿炒制之作,不过怎么也超不过天然居茶种的更新速度!几贯钱一斤的价格,相对与数十文买来的新茶叶,这个利润,只要不是瞎眼之人,都能看得出来,更是垂涎,难怪韩绛说这话时带着羡慕的语气了。

    至于赵顼听完,就装着面无表情了。天然居新茶是怎么一回事,他当然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沈欢把那个“朋友”拿来做挡箭牌,心里暗笑,不过韩绛在场,他不敢表现出来,只能强忍着。

    “既然韩大人也说大有可为,下官就冒昧提出一个建议了!”沈欢思虑了片刻说道,“如今朝廷财政紧张,以至一度连党项人寇边都拿不出军费,虽然靠着商贾以赎买地手段筹得了款项,不过这些也是需要还的,寅吃卯粮,总也不是办法!这个新茶之法能赚钱,因此下臣想请那位朋友以无偿的方式献给朝廷,由朝廷经营这个新茶,韩大人意下如何?”

    “送给朝廷?”韩绛先是一惊,既而大喜,“子贤,你这朋友同意么?”沈欢看四下无人,笑道:“韩大人,其实这个天然居下官也有一份儿,还是能做主的!”何止有份而已,那个天然居,他才是最大地股东,当然,另外还有一个股东正是眼前的太子殿下。不过沈欢好歹知道有些话不能说,装作不知道,没有说出赵顼的事儿。

    韩绛捋须点了点头,他是河北大家族出身,对于这种合作经营的事儿也不陌生,不像其他人一样不屑与轻视,道:“子贤高风亮节,能把新茶之法无偿献给朝廷,韩某佩服得紧!”他也清楚,凭着天然居首创新茶的招牌,只要他们保持领先地位,这个茶楼不说日进斗金,利润也是极其可观的,一年下来,怎么说也有数万贯的进帐,而一旦交予朝廷,产量大了,摊薄了利润,赢利可就大大削减了!

    沈欢感慨地道:“国家国家,先有国后有家。国家有难,难以安定,我等身为其中的一份子,又岂能安稳?既然有能力为国效力,沈某又岂能后人?”

    赵顼一下子感动了,道:“子贤,若人人都能像你一般想法,那天下何愁不太平,何愁不安康!”

    沈欢又赌誓说了几句大义凛然的话,至于心底想法,也只有他自己清楚而已:这个新茶是没有技术含量地东西,比新酒还要不如,既然等着别人赶上来,还不如拿出来作为政治资本。君不见现在的太子未来的皇帝已经对他感动感激外加感叹了吗,还有旁边的韩大人,也不无钦佩与羞愧呢!

    沈欢说道:“韩大人,这个新茶的法子,过几天下官就给您,您可根据需要,把它做成整个天下的买卖,相信能为朝廷财政出一份力的!”

    韩绛道:“那韩某就为天下多谢子贤地慷慨了!”心里暗暗计算,这新茶关键是利润高,整个天下一旦风行,也许能比往常多增进上百万贯地资财了。上百万贯,在当今形势下,份属难得!

    沈欢想起一事,又道:“说到这个茶,殿下、韩大人,如果可能,我大宋就尽量不要与党项人或者契丹人交易了!”

    “哦,这是为何?”韩绛奇怪了,西北与北方两个民族是喝马奶吃羊肉长大的,日常食物也是这些东西,茶对他们来说,好像能解腥似地,因此在他们那些地方也比较受欢迎。而茶相对盐酒来说,更容易获得,大宋也最容易拿得出手,他想不明白沈欢怎么会把容易获得的利益推出去。

    赵顼对沈欢比较了解,知道对方不会无的放失,问道:“子贤,莫不是其中另有玄机?”

    沈欢不答反问:“韩大人,我大宋与西夏人或者辽人边境互易,茶是否总让他们列为日常事物呢?”

    韩绛凭着在三司掌握的情况道:“不错!茶一直都是边境互易的事物,与盐酒差不多!”

    沈欢点点头道:“不错,这些人需要茶,可韩大人知道他们为什么需要吗?”

    韩绛摇头道:“不是很清楚,莫非子贤了解?”

 第一百三十一章 成效

    其实沈欢也不是很了解。/他只是依稀记得后世的某些文章里提到这个茶对于气候恶劣地区之人的作用,好像是说这个多喝这个茶能有效抵制水土不服等症状。现在看到几个游民民族对于茶那般追求渴望,他心里想到的就是这个茶对于他们身体的帮助作用!既然是对对方身体有利的东西,当然不能太过随意地提供给他们。

    当然,那个盐也是人体必需的,对于西北地方的人来说也是极其需要的。不过对于这个盐却不能明文禁止,因为大家都知道没有它身体就不行。如果没有必要地禁止贸易,估计党项人或者契丹人立刻会兴兵过来劫掠了。而茶就不同了,茶的作用,他们不可能研究得出来,多点少点也许他们都不会注意,既然如此,能限制就限制吧,纵使其中少了点外汇!

    不过如今面对韩绛的疑问,沈欢为了说服他们,只好托词说是从某本医书上看到茶的医药作用。

    韩绛更疑惑了:“子贤,哪本医书提到此事,老夫怎么就没看到过?”

    “韩大人,具体是哪本书籍,下官已经不记得了,不过看党项人对于茶如此迫切渴望,也许他们凭经验都能觉得茶对他们的好处吧!”沈欢不敢胡乱指明哪本医术,生怕对方拆穿。宋代之人很看重医术,不少地位高如宰相之人也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因此这些文人大臣有事没事也会看些医书地。纵使做不了郎中,以他们的博识,却也容易指出某些谬误。像韩琦,身为宰相,还主持过医书地编纂工作!沈欢生怕韩绛也是此道中人,只能模糊了概念。他是当科进士,才名在外,说看过的书别人也不至于太过怀疑。

    果然,赵顼闻言点了点头道:“子贤博学多才。既然记得茶的医药作用。也许真有可能!韩大人,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茶既然对敌人的身体有帮助,我等当然不能令他们满意了!反正茶在边境的贸易一年里头也不过数十万贯钱,如今子贤已经把新茶之法进献上来,不如就从这里抵消吧。以后就尽量限制与西夏和辽国的茶叶交易。你看如何?”

    韩绛犹豫了半晌,道:“此事还需陛下做主,殿下,你认为是否先征得陛下的同意再说?”

    赵顼恍然,道:“不错,正该如此。韩大人,此事本宫会说予父皇知道,说明情况,征得同意再行定夺。”

    韩绛道:“一切就劳烦殿下了!”

    沈欢嘘了一口气。其实这个茶叶的作用,他并不敢肯定,只是记忆里有着记忆的感觉而已,提出来不过是出于谨慎考虑。现在由官家来定夺,那就更好了,只要官家地决定,以后出了什么事。也与他无关了!分担风险地事。沈欢现在做来倒是得心应手了。

    韩绛又道:“太子殿下,如今初步策略已经定下。只需过些时日把新酒造好,即可行使我等计划了!子贤,此事还需你来助老夫一臂之力!”

    沈欢点头答应,既然是经济侵略计划,此中之道,以他后世知识,在这个时代,怎么说也比此时之人要有概念得多,也清醒得多。想要行使其中之事,没有他参与,还真成不了事,至少发生了什么意外状况,也能出出主意。再说沈欢如今是三司副使,干的正是与经济有关的事务,负责协助,责无旁贷!

    三人商量妥当,就开始分工负责了。接下来的半个月,即是准备阶段。其中赵顼是总负责人,他如今是太子,官家好不容易把一项具体事务交予他,他振奋之余,一心想要成功。因此办起事来也最积极,他居中统筹,负责总体规划。另外韩绛是朝中老臣,见过的世面是赵顼与沈欢的总和还要多,因此负责协助参谋,为他们的事业补漏拾遗。

    最可怜地就是沈欢了,因为这个软刀子策略有点抬不上台面,因此不能大张旗鼓,官家交代下来,也只是他们三人负责具体事物而已,告诫说此事能越少人知道就越好。正因为如此,沈欢就有得忙了,他是三人中年纪最小地位最低的人,只能做那些具体的事宜了。比如这个造酒,就是他跑上跑下联系人力物力酿造出来的。

    到了十一月初,数千坛的高度白酒终于准备妥当。沈欢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把最主要的目标放在西夏身上为好。毕竟此事一旦成功,那就真是亏损敌人的法子,西夏与辽国都是敌人,又强大,与其得罪两者最后一发不可收拾,不如只盯着西夏人来损算了。因为西夏在两国中算得上相对弱小,而且他们经常对大宋寇边,犯下无数罪行,能让他们不好过的事,当然不能放过!另外西夏人有西北平原,战马无数,在他们国内算得上充足,走私一些也不容易给上层知道。算计来算计去,还是西夏人是最佳亏损目标!

    赵顼与韩绛同意了沈欢的主张,于是数千坛地白酒一路大张旗鼓地运到了西北地区。沈欢深知广告对于买卖的重要性,而且有了天然居的前例,他如今算得上此中高手了。这些白酒还没到西北边境,他就派遣了不少人在此地进行了广告宣传,把即将上市的白酒吹嘘得天上人间独一无二,说是人间佳酿,不可多见。因为是在商贾中间吹嘘,口口相传之下,边境里的西夏商人对于这即将登场的白酒那是望眼欲穿了。

    如此情况之下,这些白酒开始粉墨登场了。此时已经进入十一月,西北苦寒,北风已经开始呼啸,皑皑白雪也已经降临人间,西北之地算得上冰天雪地了。天气冰冷,喝一口高度烈酒,浑身舒暖,通身顺畅!这种原因,使得这种南人喝不惯的酒在西夏大受欢迎。才半个月时间,千坛之数就销罄。这些酒通过商业途径,一路西向,到达了西夏都城,在贵族之间也兴起了喝烈酒地热潮!

    接着,在十一月中旬时候,身在开封地赵顼等人又接到了西夏人急切的烈酒定单!这半个月时间,沈欢等人在开封又准备了数千坛之数,而且也已经运到西北边境。不过这一次,他们就没有之前那般好说话了,这些酒,也不准备通过正常途径进入贸易之中。

    通过远程遥控,他们了解到这些白酒在西夏一地已经热炒到十贯钱一坛地价格。西夏苦寒,党项人一直都很是嗜酒,几十年的劫掠,使得他们的上层贵族富豪无比,在白酒供应的后期,因为供不应求,这些贵族甚至标出了数十贯一坛也要求购的价格!

    成本不过一贯的白酒,若真能卖到数十贯,其中利润,多么惊人!只要利润达到一定地步,就能让人铤而走险,这个道理,沈欢的经济学理论还是过关的,因此他觉得时机到了。在大批纯熟商贾的支援下,这次向西夏人的白酒供应,大宋一方不要钱了,只要马匹!马匹在大宋的价格贵得离谱,因为数量少,一至达到数百贯钱的价格,这也是大宋无力建立一支骑兵的原因之一。

    五到十坛高度白酒换一匹健康的马匹,这是沈欢开出的价格筹码。西夏马多,在其国价格不过上百贯,而五至十坛白酒在西夏国却能换来数百贯的钱财。百分之三四百的利润,沈欢不怕西夏人不上这个套。是人都追求利益,西夏人也不例外,更何况他们也不是铁板一块。于是,不少西夏商贾开始了不一样的贸易,一匹匹的马通过隐蔽的途径进入了大宋。到十一月底的时候,一个月的时间,西北军队里就聚集了一千五百匹的战马!

    这个效果很不错!一千五百,也许在动辄十万计的西夏与辽国来说,多么地不起眼!但是,对于无地养马的宋朝来说,这一千多匹高大适合作战的马匹,是多么的不容易!这也是接到这份捷报时赵顼与韩绛差点要喜极而泣的原因!

    大宋也不是没有骑兵,可是只要看到那些战马老的老小的小,你就会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对此痛心疾首了。沈欢不是武将,但是他也看过京城里的所谓的骑兵,战马是有数千,却没有什么战斗力,一旦与西夏或者辽国骑兵相遇,就是数量同等情况下,估计也只有给人家屠杀的份,想逃也跑不过人家!

    白酒走私战马的策略,初步见到成效!但是,沈欢等人知道还不能高兴的太早,他们还需要再接再厉。事情才刚开始,不是吗?

 第一百三十二章 效命

    大宋治平二年十二月初,京城开封已经下了差不多一个月的雪,到处冰天雪地。/ 

    气温冷得令人呵气成雾,汴河给冻住了,少了往日的繁华,岸边只剩几只小船停靠;城里的大街行人若无必要,也极其少见。大家都希望留在家里暖和暖和。

    不过,留在家里取暖的人里并不能算上沈欢,此时他还得出门,到太子东宫商议事情。相对外面的冰天雪地,太子宫里的气氛就热烈得多了。商议的就是西北边境走私的事情,不过韩绛年纪大了,天气太过恶劣,倒也不用麻烦他再过来劳累。东宫的书房里只有沈欢与赵顼两人。

    赵顼此事办得极其妥当,甚有成效,已经由官家叫去赞了好几回,因此现在显得很是高兴,放下手中的捷报,他笑得很开心:“子贤,你看,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就通过这个不一样的手段交易来了四千多匹战马,这可是了不得的数字呀!”

    这样的情报,沈欢在三司工作,当然也早就了解,不过面对这个初次大展身手的年轻人,不能不赞几声,高声说了几句对方领导有方的话,惹得赵顼又是谦虚又是愉悦。现在的赵顼,说起这个走私了,那是理直气壮了。当然,也不再叫“走私”,而是美其名“不一样的交易”。对方如此坦然面对走私,倒是令沈欢感到意外,之前赵顼,特别是韩绛,迫于官家的吩咐,不能不直接负责此事,可内心里想必对于这个不荣誉的事是很不痛快的。至于现在嘛,三人说起来都顺口坦然了。再也没有什么尴尬的语气。

    对于这个结果,沈欢也是比较兴奋的。能通过某些策略间接影响他们地思维思想,也算是一种成功了吧。宋朝有着强悍的经济能力,却因为军事孱弱得了个“窝囊宋”的名称,他如今所做之事,也是为了改变这种格局而努力,能见到成效,岂有不高兴的道理!

    一个多月的时间获取了四千多匹的健康战马,这无须惊讶。只能感叹宋代真有这个强悍的经济实力。之前不懂这样做。无非是想不出或者不愿意去寻找这样的途径罢了。走私。若没有他的提点,想必赵顼这个整日沉浸在儒家经义里地年轻人是想不出来地吧。当然,单是靠那个高度白酒是无法获取如此价值地兑换。除了白酒,还有对于西夏人来说更重要的盐呢。这东西除了控制数量进行正常贸易外,沈欢还通过这个走私渠道进行了不对等的贸易,换取的对象依然是这个大宋奇缺的战马!

    沈欢也很满意这个结果,道:“殿下,如今已有四千之数,说明了我们之前策略的正确性,以后还应该进行下去!”

    “当然!”赵顼显得很激动。“只要有了战马,能建起一支五万之数的骑兵,以我大宋的实力,何须再怕党项人和契丹人!”

    “五万?”沈欢暗暗吃惊,没想到赵顼的胃口大得离谱,看着对方兴奋得酡红的脸,不由暗自摇头。这个未来地神宗皇帝,一直都看重军功,在位期间就进行了几次对外军事活动,可惜最后都功败垂成,说到底,还是太急了,不考虑大宋的实际能力能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动荡。

    他的这个“五万”目标。看上去与西夏或者辽国动辄十几二十万的骑兵相比很渺小。一听之下也以为容易实现。可真正要做起来,难度堪比登天!宋朝没有养马的地方。所产马匹并不适合作战,以现今骑兵的规模,也不过上万而已。如要建起五万地数量,那就需要从西夏获取三四万的马匹。这个走私数量,不说人家会不会发现了从而禁止,单是所需要的价值,大宋这方就没有实力支付,特别是如今朝政年年亏空的情况下。那可是数百上千万贯的价钱!

    想到这里,沈欢只能苦笑着泼冷水了:“殿下,别说五万,以臣猜想,我们能通过走私在西夏获得一万的马匹就是天大的喜事了!看现在地四千多匹,就耗费了我们无数地粮食与盐,超过一万,我们就支撑不起了。前些日韩三司已经和臣提到过,说现在已是冬季,未到开春播种,那个粮食还没有收上来,因此他建议这个白酒换马之事暂时停一停了!”

    “啊?”赵顼大失所望,“没有粮食了?那这个战马怎么办?”

    沈欢还是苦笑:“殿下,欲速则不达,要想一步登天,那可不成。这个战马,一年换一点,也就罢了。以臣所了解的计算,三五年之内,至多能换得两万左右地战马,而且前提还必须是对方没有发现这一事实而加以禁止打击,不然还要打一个折扣!”

    赵顼皱紧了眉头,在书房里来回走了几步,道:“这可不成,没有战马,谈何应对西夏策略!子贤,你可有好的计策?”

    沈欢叹道:“殿下,这个应对西夏的软刀子策略,最主要的不是削弱敌人么!既然不能换得更多的战马,那只有行削弱对方之策!”

    “子贤是说开始把酿酒法子透露给他们知道,由他们自行酿造耗费粮食了?这般快么?想来真让人不甘心!”赵顼恨恨地说道。

    沈欢心思一转,笑道:“殿下,这些日子臣又想出了另外一个法子,正如殿下所说,不能太过快速把法子透露出去!殿下也知道,这个新酒,说白了就是旧酒蒸馏而来的。我们可以从西夏或者辽国低价购买他们酿造的旧酒回来,经过加工蒸馏,造成新酒,再高价卖回给他们,而且行的还是走私之道。这样既能获取战马,又能令他们耗费粮食削弱了力量,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啪”地一声,赵顼拍了一下手,赞道:“子贤果然好计策!此计不错,可行,可行!”

    沈欢嘿嘿笑了,这可是他从后世借鉴过来的“剪刀差”:通过加工附加值,而从剥削经济力量弱小的一方,是后世经济技术强国们屡试不爽的绝招,也是他们稳固在世界上地位的不二法门!有现成的例子不用,岂不白白浪费了这个好机遇么!沈欢不傻,就让西夏人倒霉吧!

    赵顼兴奋地说道:“若按子贤你说的法子来办,就是我们拿不出多余粮食来酿造,也能凭此应对一阵子,哈哈,如此又能有数千匹的马入帐了!”

    沈欢想了想,犹豫着说道:“殿下,臣冒昧问一句,现在得来的数千战马,都怎么安排了?”不要怀疑他为什么如此小心措辞,而是战马的分布,事关朝廷军事军务,他不是枢密院之人,事不关己,按道理应该闭口不谈,何况大宋对于文臣武将在军事上是那样的忌讳!

    赵顼疑惑地道:“数千战马现在都集中在永兴军和秦凤两路,官家打算交由当地的禁军训练成骑兵。怎么,子贤有何疑问吗?”

    “果然!”沈欢苦笑不已,“殿下,臣问得冒昧,却也不是没有道理:你也知道,这些战马是我们通过走私手段从西夏获取的,这两路与西夏接壤,军事上多有对抗,若是大举训练骑兵,肯定会让党项人探知,到时他们就会奇怪我们为何一下子多出这些战马了。只要一仔细查,哪有查不出的道理!这样的话可就大大不利于以后的战马走私了!殿下……你看?”

    “对!”赵顼大声说道,“本宫忘了这个道理!子贤,不瞒你说,在这两路兴练骑兵是本宫向官家建议的,如今想来,却是太过短视了!你说该怎么办?”

    沈欢建议道:“殿下,你看是否可以把战马安排到河北几路去练兵呢?这里毗邻辽国,而且地势开阔,练起来也隐蔽一点。就是让辽人或者西夏人知道了,也难以查知战马来源,到时反而让他们两国互相猜测呢,毕竟我们要想获取战马,他们两国是来源。这两个敌人相互猜测,对我们来说不就是好事么?虚者实之,实者虚之,我们居中玩一些把戏,想来也是有隐蔽手段的!”

    “好一句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赵顼闻言又是击节赞叹,“子贤,你不愧博学多才,连兵法都能玩到这方面去!本宫对你只有服气了!子贤,本宫如今身为太子了,事务繁多,以后只有更忙,还请你多多从旁协助呀!”

    这是变相地收买人心了,沈欢大喜,道:“能为殿下效命,是臣的荣幸,敢不从命!”

    “哈哈!”赵顼笑得极其开心,用力地拍了一下沈欢的肩膀。

 第一百三十三章 王家

    十二月初的时候,突然发生的一事让沈欢暂时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全心去应付。 //

    初八这天,多日不见的司马光遣人过来召唤沈欢过去,当头就劈了沈欢一个眩晕:“子贤,王家之人已快要到京城了,你准备妥当了么?”

    “王家?”沈欢愣了一下,这才想起之前司马光说过的王安石将会让人回到京城商量他与王璇婚事的具体事宜。这一个多月全心忙活战马走私事情,倒是把此事给忘记了,如今又一次听到,反而惊了一下。

    “老师,他们……真的回来了?”沈欢不敢确定地问道。

    司马光说道:“前几日接到信息,说他们已经在路上了,也许明日就能抵达京城。”

    “老师,回来的都是些什么人,介甫先生也回来了?”

    司马光摇头道:“介甫还在丁忧期间,岂有那般快的道理。他丁忧至少要到明年六月才到期限!再说以他当时那般决绝,也不知道还会不会回来呢!据说他现在在江宁授徒讲课,倒也欢欣!”

    不是王安石亲自回来就好!沈欢对于王安石的感想总是不大自然,听到司马光说他不会回来,倒不以为然。若他真有心做陶渊明那般的隐士,又何必高调收些学生进入门列呢!王安石精通老子之术,对于这个“术、势”看得通透,也许,他每时每刻都在准备着大展宏图的时机呢!

    “那回来的有谁?”沈欢好奇地问。

    司马光捋了捋须子,道:“据说是由介甫之弟和甫带领一些王家子弟回来。”

    “哦。”沈欢点点了点头,“和甫”是王安礼的字,对于王安礼,沈欢印象还是比较好的,虽然只是在他们离京时见过一面,但是此人与他哥哥王安石大大不同。就是在《宋史》里,关于他的描写也要评价高一点。至少在为人处事上,他就比王安石要和睦得多,也比较公正缓和,不似王安石那样令人难以接近!

    司马光与王安石是好友,对于小上几岁的王安礼也是熟得很,因此说起他来比较和气:“子贤,和甫已经派人给老夫送来信件,信里写得很清楚,这次回来他们最主要的事就是商定与你地婚事。若有可能。最好能让你们尽快成亲。”

    “成亲?”沈欢大是瞪眼,“老师,之前不是说先定亲么,怎么又有成亲一说了?”

    司马光笑道:“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了。回来可以尽快定下亲嘛。等过完年,你又长了一岁,也该是成亲的时候了!子贤,过完年你十八岁多了吧?现在令堂是不是急着要抱孙子了?哈哈,其实老夫也极想抱一抱你的儿子的!”

    沈欢更是哭笑不得了,从定亲到成亲,现在又一步要达到有儿子的地步了!好像一切都只要说说就可以似的。他有点慌了。难道真要十几岁就成亲?虽然说已经有了入乡随俗的打算,但真要涉及一些观念,又一时难以接受了。在后世,这等年纪,连登记都没有资格吧!现在呢,人家都已经谈到生儿子的地步了!

    看着一脸正色的司马光,沈欢只有叹了一口气,古代平均年龄差后世许多,因此早婚早育极其正常,男子一般十七八岁就成了亲。女子更早,基本上是十五六就完结。若是迟了,人家反而会说闲话!另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也早已深入人心,为人长辈,最希望看到地便是子孙满堂。

    想到家里母亲那望眼欲穿的神色,沈欢无奈不已,苦笑着告诫自己:“认命吧!”

    “子贤,之前老夫就让你家准备准备了。是否都妥当了?”司马光又问道。

    沈欢道:“老师,学生就与家母说过,她是老人家,对于一些规矩想必是熟悉的!”

    司马光点头道:“这样就好!待和甫等人到达京城,老夫作为男方主事,会过去与他们协商事宜。子贤,如今快过年了。你看是否在年前把亲事定下来呢?介甫信里也是希望能在年前把亲事定下来的。”“一切凭老师做主!”沈欢这次很光棍。干脆无比,早死早超生。既然免不了与对方定下亲来,早一日晚一日,也没什么区别了。对于他来说,都是很无奈地事,但又得接受,不是吗?

    司马光笑了,高兴地道:“既然如此,就由老夫与他们商定吧,子贤你只要家里准备妥当即可!”

    沈欢点头答应。他现在家里,要钱有钱,要房有房,定个亲办个婚,比一般人家要容易得多。当日把此事告诉给母亲后,她就开始筹划了。另外他又生怕母亲劳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