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仕途-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看字样,司马光眼睛一亮:“正是子贤的笔迹。”说完迫不及待地开信,急欲一看。

    越看脸色越是复杂,目光中还有震惊与恼怒的神色,看完后,司马光闭目沉思一会,倏地睁开眼,双手一扯,几下把看完的信给撕得稀巴烂。

    司马康见状大惊失色:“父亲,您这是为何”

    司马光瞪他一眼:“不要多嘴。拿火来!”

    “火?”司马康大是不解。

    司马光一扬碎信:“把它烧掉!”

    司马康虽然还震惊疑惑,却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思,招呼下人端来火盆。

    直到看见信纸在火盆里尽数化为灰烬,司马光这才稍稍嘘了一口长气。神态却还没有放松,把玩着剩下的另一封信,沉吟犹豫,最后才慢慢把信收在怀里。

    “父亲,”司马康欲言又止。

    司马光反问:“公休,信从哪里来的?”

    司马康道:“据说是通过宫里的渠道。送到杂志杜,让孩儿转交父亲。”

    司马光点点头:“这个范介古还算机灵谨慎,子贤让他送信予我,他怕直接送达依然引人注目,这才先送到你处”不错不错!”

    司马康忍不住问道:“父亲,这是怎么一回事?子贤要做什么,要您这般谨慎小心?还有另一封信

    “公休!”司马光喝道,“你不要问,有些事。你不需要知道!你做学问去吧,那《资治通鉴》写得如何了?”

    司马康大是委屈:“父亲,孩儿是您的儿子,也该为您分忧。您不要总是把事情都放心里,这样会憋坏的!”

    司马光一愣,既而宽慰一笑:“公休,为父知道你关心父亲。但是。这种事你不适合参与。你无心官场。醉心学问,牵扯太多政治之事。有害无益。听为父的话,莫要掺合。为父一心要修一部传之后世的史书,可惜公务繁忙,时间不多,网好你是最适合的人,若能修成,就是帮了为父的大忙!学问上有你。公事上有子贤,为父也没什么可以遗憾的了!”

    “父亲”司马康红了眼珠。他也知道,父亲是为了他着想。不愿他牵扯太多政治恩怨,这样也好保全后代子孙。

    司马光拍拍他的肩膀,呵呵笑道:“去吧。为父有些事还得琢磨琢磨。”

    司马康鼻头酸涩,眼泪差点忍不住耍掉下来,强忍着告辞而去。

    司马康一走,司马光的脸顿时沉了下来,喃喃地说道:“子贤,你怎么敢这么做,怎么敢”

    司马光大有把怀中那封信拿出撕裂扯碎的冲动,盖因这封信是写给蜀国公主的!

    蜀国公主,治平年间那叫宝安公主,是英宗与高太后的女儿官家的亲妹妹!

    英宗驾崩,她以守孝名义出家为道,在宫中一隅修行,这些年来,不大在公众面前出现,也不理世事许久。

    而今,沈欢却要破天荒地写信予她!

    沈欢在写给司马光的信里已经把最近发生的事与目的详细说了一遍,不出他与范纯仁所料,沈欢在追求进步,想要回京。当然,他司马光是宰相,要提拔一个人,自无不可。可是。沈欢所谋甚大,因此需要造势,使官家去海州成为事实。

    要去海州,也太过突兀了,以封禅之名,到了泰山,封禅过后,再顺势提出到海州一看的主意,以官家的性子,没有道理去不成。

    所以,一切的关键是要封禅成功!

    如今,官家最忌讳的就是曹老太后,老太后不发话,不放行,官家就走不成。因此沈欢想了个主意,那就是通过蜀国公主向曹太后游说。请她允许官家去泰山封禅。

    曹老太后一向疼爱蜀国公主。对她出家一事,也报以同情之意,怜惜之下,也许会同意蜀国公主的恳请。

    而蜀国公主与官家,当年与他沈欢结交于微末,多年以来,也算有个交情。这个人情,也许能用一用。而且会派上大用场。

    说实话,司马光也相信这个人情会派上大用场,但是,他不敢芶同。

    沈欢的目的,大多不能对外人说。所以司马光把那封信给烧了,免得为人所知引出大麻烦来。

    至于请蜀国公主出面的手段。司马光更头疼了。宫闱之事一向残酷隐晦,沈欢敢牵扯进去,一旦事情传扬集击,蜀国公主怎么做人,让皇室怎么处置?

    届时,他沈欢作为始作俑者,又该受到什么处罚呢?

    “还得好好考虑,好好考虑”司马光喃喃地说着。

 第二百五十八章分寸

    午后的阳光少了几许暴烈,多了几分柔和。 //

    太皇曹太后难得有兴致要在偌大个。院子里逛上一圈,往慈寿宫勤劳走动的高太后义不容辞,陪着曹老太后散散心。

    太皇曹太后显得有点老态龙钟了。这位陪伴仁宗皇帝走了大半生的仅存的太后,虽然保养得当,却也难掩老态。走起路来,都需要高太后小心翼翼地扶着。

    走了半晌,也许是累了。曹老太后要求在旁边的亭子坐上一坐。

    才坐定,曹老太后突然说道:“太后呀,官家一连几天没来看我这个老东西咯,是不是还在为封禅一事闹着别扭呢?”

    高太后吃了一惊,备笑说道:“娘娘说笑了,官家是事多人忙,怎么敢与您闹性子呢?”

    曹老太后淡淡一笑:“这个人一老啊,就爱胡思乱想!”

    高太后不由为难,最后才说:“娘娘想见官家,儿媳就让人去叫他过来就是。

    “算了!”曹老太后摆摆手,“由他吧。”

    “逊,”

    曹老太后扫了她一眼,道:“太后啊。封禅一事你觉得如何?。

    高太后苦笑说道:“我一个妇道人家,哪懂什么朝廷大事。娘娘您历事三朝,经验丰富,目光如烛。您的想法,想必不会错的”。

    曹老太后叹息说道:“哀家知道。封禅是一件非常风光之事。可就怕闹出笑话来!仁宗为政四十年,都不敢轻谈封禅,官家年纪还轻,往后之事如何,谁也不清楚,若是闹出什么来,蒙羞的是我赵家祖宗”。

    “是,娘娘教得是!”高太后不住点头。

    曹老太后又道:“不是哀家要阻止你们风光,而是,唉,这事想必没那么简单的!”

    “娘娘的意思是”

    曹老太后顿了顿,道:“太后,这些日子有没有见过蜀国呀?”

    “蜀国?”高太后讶然,“好些日子没见了。这女儿。唉,真让我这个为娘的心疼!”

    曹老太后知道她指的是蜀国公主出家一事,也是黯然,叹道:“她道号无忧,可真能无忧么?这不。今早来见哀家,为她大哥求情来了。让我这个老婆子体谅体谅官家,让他实现封禅的心愿!”

    高太后赶忙说道:“她一个小孩子,说话没边没着,娘娘不必把她的话放在心上!”

    “她还小么?”曹老太后轻轻一笑。“梁国儿子都要进学咯”。

    梁国公主之前叫寿康公主,是蜀国公主的妹妹,皇帝的同胞二妹。只小蜀国公主一岁,六年前尚了驸马。相夫育儿,也算一个女人的本分。

    在那么多公主之中,曹老太后最疼蜀国公主,奈何她非要坚持出家修行,劝不住,只好依了,在老太后眼中,着实耽误了大好青春,诚然可惜!

    曹老太后又道:“你莫要以为她是胡闹,她说什么官家最大的心愿就是做千古圣君,为此数年如一日,增精竭虑,兢兢业业,不事游玩,搞得整个人都虚弱憔悴。好不容易找到封禅这个兴致。若不能如愿。只怕会憋坏身子。又说以她皇兄的性格,封禅之后,只怕会更加努力做好皇帝。万不会自此导受,更不会耽误了朝政。现在好不容易天下臣民请驾封禅泰山,机会只有一次,以后就难说了;于公于私,都要完成她皇兄的心愿!你说,这话是一般人说得了么?”

    高太后越听越是心惊,无,语以对:“这,”

    曹老太后突然说道:“太后,你见着了官家,就和他说,这事哀家不管了。由他去吧!”

    “什么?”高太后大是吃惊。曹老太后这话,不就是说她同意官家封禅泰山了么?

    本来还反对。好好的怎么就同意了呢?

    难道就因为蜀国公主几句话?以高太后对这位太皇太后的了解,就算她再疼爱蜀国公主,在国家大事上,她也不会轻言妥协放弃。能让她改变主意。这是多么大的转变呀!

    曹老太后笑道:“怎么,难道老婆子我就不能改口?”

    “不是不是!”高太后连忙摇手,“只是太过惊讶罢了。”

    曹老太后点点头:“哀家想了想。蜀国说的也不无道理。我等应该相信官家的为人,不是么?。高太后犹豫一下才问道:“娘娘。您就因蜀国几句话而改变主意?。

    “你说呢?”曹老太后淡笑反问。

    高太后老实回道:“儿媳以为不大会。您老人家一向甚有主意

    “人老了,耳根子也就软了。”

    高太后默然。

    曹老太后笑道:“好了,不与你牵扯其他。其实是这么一回事,除了蜀国来说外,昨天哀家收到欧阳永叔的一封信。也是为官家做说客的。他说让官家出京,引天下各处壬老,能够增长丑阔胸怀;看看泰山”蹈忻四,望得远,对于执政不无稗益。见识多了,也许做事做决定就能多想想。不再急功近利也说不定。”

    “你知道他指的是什么,不是么?”曹老太后最后饶有兴趣地问。

    高太后点点头,欧阳修还是不大满意官家出台的一些变革措施。

    曹老太后呵呵笑道:“至于他是为官家着想,还是为其他,就难说咯”。

    “娘娘的意思是,”

    “他不是在海州么?这次封禅是谁先发起的,之后要做什么?。

    “他是想高太后有点惊讶。

    曹老太后无奈说道:“这是好事。也许会是坏事,不过他说的也不无道理。让官家出去走走,长长见识。这刨良重要!”

    高太后点头说道:“那儿媳在此代官家多谢娘娘的爱护关怀之意。”

    “谢什么!”曹老太后轻笑一声,“不怨我这个老太婆就好咯

    高太后也笑道:“官家是什么样的人,您老人家又不是不知道。”

    “是啊,都是好孩子,可惜委屈蜀国这孩子了。”曹老太后又是可惜又是无奈,“如果她愿意,你让她也跟着官家去海州一趟吧。”

    “娘蜘,”

    曹老太后摆手示意她不要再说什么:“这事哀家自有分寸!”

    太皇太后同意官家封禅泰山了!

    听到这个消息,赵顾欣喜若狂。待得来告之消息的高太后一走,他终于忍不住,不顾形象地在御书房跳了起来。

    整个人像癫狂了一般,手舞足蹈,旁若无人。

    一旁服侍的黄心也替官家高兴,不过却担心官家身子吃不消,赶紧请他停下来。

    赵殒停不住。兴奋地吼着:“联是十古明君,联要上泰山了。上泰山!秦始皇上过泰山,汉武帝上过”唐,真宗他老人家,也都上过!都上,,联也能上了!哈哈!”

    “是是,官家您要去泰山封禅了,不过还请保重身体,不要累着了。养精蓄锐,方才能轻松登上泰山嘛”。黄心在一旁小心地伺候。

    “对对,联要保重身体,还得多锻炼,联要亲自登上泰山之顶,不要别人抬,不要!”赵顾很是激动,来回急步。

    如是动作许久,方才稍稍平复了心情。

    这会儿,他才想起功臣来,道:“联要好好谢谢蜀国,没有她。娘娘不会那么快同意!黄心,准备一下,摆驾无忧道观!”“现在?”黄心一愣,“官家。天已经黑了。”

    夜幕刚刚降临,整个宫殿点起了灯火,星星点点,煞是通明。

    “去!”赵顾坚持己意。

    黄心没有办法,只能去准备。

    好在无忧道观就在内宫,御花院后。只是一刻钟的工夫罢了。

    未到道观,虽是夜晚,偌大的御花院依然传来一阵奇花异草的香气。赵颍感觉一切都是那般清爽怡人!

    一路轻松到了无忧观,已经得到通报的道观倒也把所有的灯火都点燃起来,通明清亮。

    一见古朴的道观,赵顾突然感到一阵窝心,他最疼爱的妹妹,竟然就在这里出家,青灯古卷,清苦凄凉。而沈欢却在”逍遥快活,哼!

    蜀国公主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宝安公主,而是无忧道人。

    消散了少女情怀的她,一身古朴道袍,宽衣博带,清婉而有风致。飘飘然蕴涵着几丝仙风道骨。

    看着亲迎在观外的蜀国公主。赵顾一下子心头酸了:“蜀国,”

    “无忧恭迎陛下大驾,还请陛下叫我道号无忧。”蜀国公主清脆地说道。

    赵殒当然不依,道:“不管你怎么说,你总是联的皇妹蜀国”。

    蜀国公主大是无奈,只能不语。迎驾进了道堂。

    “蜀国才落座完毕,赵顾就忍不住高兴了,“皇兄这次是过来感谢你的,若不是你在娘娘面前为联说话,估计娘娘不会答应让皇兄去泰让的”。

    蜀国公主闻言也是一喜:“娘娘同意了?”

    “正是”。赵殒激动不已,“联要去泰山了!”

    “那恭喜皇兄了。”

    “呃,”赵殒顿了顿。“皇妹。娘娘说了,让联带你去海州!”

    “海州”蜀国公主心头一颤,手也抖了抖,强笑询问,“去海州做什么?无忧还要清修呢!”

    “去海州见,总之去泰山散散心也好!”赵顾强忍着脾气说道。

    “去了有用么?”蜀国公毒幽幽的问道

 第二百五十九章解忧

    心颍颇为丹奈。只能宽慰蜀国公辛!“皇妹。出尖老老眼界。也总比窝在宫里要好!就当是陪皇兄出去玩一玩,好不?你忘了。当年我可是陪你出宫逛开封的。”

    蜀国公主心头微微感动,迟疑了片刻,最后说道:“皇兄。你莫要逼我。”

    赵颍顿时气急,什么,逼她?

    若不是关心她,换了个其他公主郡主,他还没这个工夫去理会呢!

    “皇妹,”

    “皇兄你看,这池白莲长势良好。再过些日子就开花了。你若是有兴趣,届时不如到此赏赏夏莲。如何?。蜀国公主不愿意在这个话题纠缠下去,用其他事物引开赵颈的注意力。

    她指的是厅外前院那张漆池,月光之下,荷叶随风摆动,发出沙沙的声响。若隐若现的叶影参差有致,倒也是池好荷。

    赵颍心中一动,道:“皇妹,皇兄记得你一向最爱梅花,这两年怎么偏爱荷花了?”

    蜀国公主有点谎,赶紧说道:“梅花不是一到夏天就不开了么。夏看荷花,冬赏雪梅,网好适宜。”

    赵殒抬头看到蜀国公主的一些字画。指着其中一副练字说道:“恐怕不止这个原因吧?这是什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廉而不妖”,呵呵。皇妹。这是某个人的文章吧?”

    话说貌似当年沈欢抄袭了这篇文章,引得士大夫目之为清廉文人。遥引为知己者亦不在少数。

    蜀国公主脸色绯红,避开了赵顾直视的目光,道:“皇兄应该知道小妹一直都喜爱诗词字画

    “恐怕不是诗词文章那么简单吧?”

    蜀国公主甚为生气:“皇兄一定要消遣小妹么?”

    赵颍看了她一眼,不由叹息:“皇妹,你何必欺骗自己,何必令自己这般苦呢?听皇兄的话,跟联去,”

    “不去!”蜀国公主拒绝得很坚决。

    “为什么?”赵顾怒了,粗红着脖子。蜀国公主缩了缩身子,道:“相见不如不见,又何必自找无趣”。

    赵颍喝道:“跟着联,谁敢给脸色你看,联让他好看!你放心,联会为你主持公道。”

    蜀国公主到是笑了:“皇兄,你说的公道是什么?难道你想让你的臣子学王献之不成?不要忘了,小妹不是新安公主,你也不能成为晋孝武呀”。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本来已经有个貌美又贤淑的老婆,可是当时的新安公主看上了他,要他休掉妻子娶她。为此让皇帝晋孝武下了圣旨。孝武帝年纪还听从新安公主母亲的话,一道逼人休妻取公主的圣旨写了下去。

    于是,王献之悲剧了。不敢违旨的他,只能亲手把琴瑟和谐的夫妻生活给打散了,娶了个公主。一辈子都闷闷不乐。引发的家庭惨剧。一直令后人惋惜痛惜。

    蜀国公主的话很隐晦,却让赵顾无从辩驳。

    连连叹息之后。赵殒说道:“皇妹,那你就这样一直委屈自己么?。

    “一切顺其自然吧。”蜀国公主幽幽地说道,“皇兄,夜已深。你快回去歇息吧。明日还要早朝,辛苦得很呢!”

    赵颍大是无奈,又是点头,又是摇头,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福宁殿,早朝。

    昨夜最终没有说服蜀国公主一同前往泰山的赵殒虽然还夹带着一丝可惜之色,不过端坐在龙椅上的他,脸上却有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之情。目光炯然有神。望着恭顺的百官,睥睨之情横生。

    待得几位官员汇报完日常事务后,赵殒特意轻咳一声,顿了顿,继续往下看。

    百官会意过来,明白官家要发话了,顿时静声屏气,等待官家示意。

    赵殒又咳了一下,最终忍不住说道:“诸位臣工,前些日子民间朝野都有呼吁联前往泰山封禅的声音,到现在都没有停止。朝廷也议论了许久,未曾有个定论。今日就在此做最后的定议吧!”

    静,整个夫殿,除了静还是静。

    大家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这时候,无比重要关键的时刻就要来临!

    结果也将会揭晓。

    沉寂过后,群臣开始反应过来,首先是之前反对封禅的御史官员,依然跳出来反对。陈辞也毫无新意。依然是列举了历史上封禅的皇帝的功绩是多么多么地大,或者有些封禅的皇帝最后沦为历史笑柄!

    总之一句话,官家你要封禅。好象功绩还不够大;如果封禅,小心成为后人笑料谈资!

    北宋中前期真是文臣的天堂。怎么说话都不怕得罪皇帝,而且作为言官,更不用怕皇帝把你怎么着。如果真做出明里暗里打击言官的事来。传扬出去,大家只会骂皇帝昏庸。相反,遭皇帝给小鞋穿的言官。还会一举成名,在民间士人里头留下不畏权贵的名声!

    当然,至于这些言论里头是否存了很大的私心

    面对这些有恃无恐的言官,之前的赵殒除了黑着脸,也实在没有法子。如果真的很生气,可以把言官的头头罢黜出去,可问题是御史中承范纯仁与知谏院大夫邸绾一直摆出一副“沉默是金”的模样,不反对。也不赞成,就是一言不发。

    所谓难堵悠悠众口就是这般为难了,可以打击一两个,可面对一大批言官,哪个有为皇帝都不敢统统拿下,除非你想留下昏庸难以容人的骂名!要知道,读书人的笔杆子。有时候比刀枪还要令人心寒!

    不过这次赵颍到是心平气和。面带笑容,非常大度地听完这些言官的话,方才开口发话:“司马相公。你觉得联是否能去泰山封禅?”

    司马光看到官家脸上的笑意,心中一动,高声说道:“如果官家能在此事上不铺张浪费,臣觉得去一次也不是大问题。”

    “有,”

    众人都是大为惊奇,之前二十天。官家也问过这个当朝宰相,不过都让他打太极应付过去,没说去,也不说不行,愣是没有明确表态。如今怎么转而支持了?

    难道是,,

    赵颍笑得更满意了:“如今国库虽然略有盈余,不过联一向不事游幸玩乐,这个相公是了解的。就算封禅,能省的地方就省。绝不多花一个铜子。司马相公满意否?”

    司马光呵呵笑道:“那臣就没什么话好说了,作为臣子,一定为陛下分忧!”

    赵顾点点头:“是啊,若是每个。臣子都能秉着为联解忧的心思,那联可就轻松咯!”笑了笑,转而又问王安石。“王参政,你呢,能封禅否?。

    连司马光都同意了,作为皇帝一力扶持起来的王安石,更没有理由反对了:“臣以陛下马首是瞻,陛下认为该怎么做,臣就怎么做”。

    赵颍又是满意地点头,继续发问:“范中承。你认为呢?”

    范纯仁一向与司马光呼应,也道:“臣一向都没有反对。”

    “好好。”赵殒呵呵笑道,“宰相同意,也有参政同意,连御史首领都没有反对,诸位,你们说呢?”

    “陛下,三思啊!”还有几个有身份的御史大声疾呼,想要官家打消主意。

    这个时候,廷外突然传来一声尖锐的呼喊:“太皇太后懿旨”。

    众人又是大惊,肃然起敬,连皇帝赵顾也从龙椅上站起来,迎接老太后的旨意。

    老太监虽然中气不足,宣起旨来依然能声震整个大殿。

    曹老太后在懿旨上说了很多话。说当今陛贤明智慧,才德无双,这些年把大宋江山治理得锦绣花簇,百姓安居乐业。而今朝野都呼吁陛下泰山封禅,为了宣扬赵氏顺应天命。也为了振奋民心。鼓励士气,她虽在深宫,如此好事,还是要鼎力支持!她人老了,不能劳顿去泰山。也请陛下能把她对上天的虔诚与尊敬一道带上,请天保佑赵室江让万年永昌!

    旨意是很长,不过总结起来就一个意思:那就是太皇太后也同意封禅泰山!

    虽然早已知道太皇太后答应了自己的请求,不过此刻的赵顾依然很数动,站在大殿之上,意气风发,睥睨自盼。

    之前那些反对的大臣听到太皇太后旨意后,脸色刷地白了,心若死灰,低着头,紧抿着嘴,再也说不出话来。他们之前敢理直气壮地反时,最大的依仗是太皇曹太后确实说过不同意封禅一事,如今连她老人家都改口了,他们还能怎么办?

    “诸位臣工赵顾站在上面,大手一挥,脸色潮红,眼放精光。“联决定了,择日封禅泰山!”

    “陛下圣明,陛下万岁”。百官刷的一下,全都跪下,高声呼喊。

    赵颍只感到今天是登基以来最有成就感的时候,风风火火地走下阶梯,道:“诸位暂时放一放手头之事。准备封禅之事。天文官选好日子,礼部也要商量好封禅礼仪安排,总之不能出什么差错,一定要办的妥妥当当!”

    想了想,赵顾又说:“谁跟联去泰山,谁留守京城,这些事宜政事堂也好协调妥当,不能乱了分寸。司马相公,这些就劳你多操心了

    “臣晓得!”司马光娶定地说。“陛下放心,自会安排好。”

    “好”。赵殒哈哈大笑,“散朝。诸位忙去吧!”众人山呼万岁,退出福宁殿去。

    殿外,司马光拉住范纯仁,道:“尧夫,去老夫寒舍一趟,有事要与你商量。

    之前把前面梳理了一遍,发现很多硬伤与疏漏,不过却章节修改比较困难,要等解禁时修改发在公众章节里。

    大家暂时以最近更新的内容为标准吧,以现在梳理得出的体系写下去。

 第二百六十章各方筹谋

    “奇怪奇怪。/好生奇怪!”一进相府,范纯仁就忍不住略迁喊。

    书房里,司马光与范纯仁分主宾次座。

    “尧夫在为太皇太后的懿旨奇怪么?”

    “难道不奇怪么?”范纯仁想不明白。“明明是持反对意见的,怎么一下子就改变态度了?太皇太后一向心志坚定,她有了主意之事,很难更改!”

    司马光淡淡一笑,也许,太皇太后改变了主意,有他的一份功劳在里面吧。对沈欢送来的那封信,他虽然说要好生考虑,左右摇摆难以抉择的他,最后还是选择再信任沈欢一次。凭借他的人脉关系,送封信给蜀国公主,还不是手到擒来?

    现在看来,那封信还真起了作用。

    司马光不由对沈欢这冒险的一着感到些许佩服,这个年轻人的魄力。真非常人可及!

    范纯仁也是聪明人,一看司马光了然的神态,顿时明悟了一半:“难道说,相公你参与其中了?”

    司马光叹道:“虽不中已不远矣。”

    “哦!”范纯仁来了兴趣,“相公是如何说服太皇太后的?”

    司马光哭笑不得:“尧夫,老夫叫你来,有更重要的事商量。

    这些旁枝末节之事就不要探究了。正事要紧!”

    范纯仁神色凛然,道:“相公尽管吩咐。”沉吟了一会,司马光说道:“泰山封禅,已成定局,除非官家自己又改变主意,否则谁也难以阻挡它的成行。”

    范纯仁点点头,知道这位相爷底下还有更重要的转折,静心等待下文。

    “但是,去泰山封禅,不是我等的最终目的,它只是一个途径。一个手段。我等最主要的任务是配合子贤。达到他所需要的结果。”

    “对!”范纯仁配合说道,“去海州才是目的,泰山封禅不过是请驾出京的有一个借口罢了。只能说完成了一小半目标,如果官家去完泰山就回来,我等就算失败了。”

    “所以还得再接再厉。”司马光接着说道,“老夫想了又想,一定得有人在途中重复海州日报的一些话,特别是泰山封禅后,一定得请官家去海州一趟。然而我等一方也需要有能力之人留守京城,免得回来后失了阵地。依老夫猜想,官家出京,必定会请两宫太后临朝垂帘以资政事。曹老太后三朝而后。手腕手段都极是了得,是最好的垂帘之人。不过她年事已高,因此最有希望之人,莫过高太后。高太后沉稳谨慎,最喜尧夫你这类言官,因此老夫打算让你留京主持我等事宜。”

    “相公要随驾出京?”范纯仁大为吃惊,摇头不已,“这怎么使的?从开封到泰山,再至海州。何止千里,舟车劳顿,相公你怎么吃得消?还是由范某随官家而去,相公留守我等大本营即可。”

    司马光摇头不同意:“尧夫。最近你可把官家气愕够戗,他心里不满,怎么会听得进你的话?事关重大。还是老夫亲自出马吧,怎么说官家还会看老夫几分薄面。再说了。老夫身体还没老迈到走不动的地步。当年也是满天下跑来着,岂会惧怕这些路程?何况圣驾之行,心翼翼,慢走慢行,不会太过辛劳困顿。”

    “相公,”

    “这事就这样决定了!”司马光摆手阻止对方接下来的话,独断了一把,“尧夫,京城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守住如今的阵地。一旦子贤计划成功,回得了京城,有他助力。我等就不至于像如今一般辛苦无计了。”

    范纯仁大是羞愧:“都是我等无能,不能为相公解忧,以至在朝堂上屡屡失计。”

    “岂是你一人之过?若说过错。还是老夫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