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仕途-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逵作为军人。很直接。喝完茶后开门见山地问:“沈大人。现在卖海盐地船回来了。年轻你对郭某地承诺。该实现了吧?”

    “不急。”沈欢呵呵笑道。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郭逵地来意。自打对方进门。他就猜到了多少。

    郭逵急了:“能不急么?郭某一见到海军的海船,比你们地商船还要差几个等次,就急得不得了!沈大人,现在钱有了,难道你要反悔?”

    沈欢当然不敢反悔,赶忙解释道:“岂敢反悔。只是有些事,还真急不来。船是回来了,可是周老板还在处理他的船呢,没回来。他不回来,沈某连钱地影子都没见着。郭将军现在就来要钱,岂不是为难沈某?”

    郭逵傻眼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郭某真忘这茬了!”

    沈欢不以为意地笑了笑,郭逵性急,秉性正直,与这样的人打交道,虽然有时候比较无奈,不过却很放心,没有那些阴险之人地狡诈,不必作伪太多。

    “郭将军见到派遣出去的亲兵了,怎么样,他们带回来什么消息了?”沈欢笑着问道。

    “见过了。”郭逵回答说道,“至于消息么,呵呵。就多了,也说不清太多。不过嘛,郭某对于沈大人那副海图,却是多信了几分。除了那个什么大洋州不大听过,其他地方,还真有些影子。唉,若真是真地,这个天下。就真是太大了,我等版图,也恁是小了点!”

    沈欢不无深意地道:“现在小不要紧,只要以后不小就成了。不是吗?”

    郭逵愣了之后哈哈大笑。沈欢什么意思,他明白得紧,无非是说靠着海军去扩大版图,这话深得他的本意。军人地职责是什么,保家卫国!之后是男人。都有横刀立马的梦想。开疆扩土,不单是帝王的梦想,而是作为一个国民的希望。

    沈欢也笑了,他很满意郭逵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在海军之务里,郭逵的态度,就是皇帝的态度。皇帝对于海图。也是半信半疑,要建海军。估计更多是出与对辽国的战略需要。因此也怀疑海图地真实性,也想证明所画是否真实存在。

    现在郭逵要仔细打听是都真实。有了消息,作为皇帝的宠臣。没有道理不禀报。只要他向上禀报,那么也就能更坚定皇帝发展海军的决心了。这样的话。沈欢地目的也就达到了,也是他极其想看到的结果!

    郭逵突然问道:“沈大人,这次海盐,所赚颇多吧?”

    沈欢老实答道:“不瞒郭将军,确实赚了不少,虽然沈某还没见着钱,不过周云飞已经来信说明了。这次出海,属于海州上有,总共有七十万贯。”

    “七十万贯!”郭逵深深地咋舌了,郭大给他的回报是说大概有三五十万贯之多,现在一听确切的数据,比较震撼了,脑袋也不灵光了,“这……真地那么赚?早些时候又有船北上了,现在回来的年底还能出去一趟,岂不是说……”

    “郭将军是说一年要赚几百万贯?”沈欢笑着摇头,“现在还没有这般多。现在的七十万贯,是运气使然,没有出事,一切好说。像现在北上的船只,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也许现在全都覆没了。呵呵,都难说呀,这次是运气,不计损失,以后也许就没有这等运气了!”

    郭逵也不傻,又道:“就算计了损失,一年一两百万贯还是有的吧?”

    “也许吧,谁知道呢?”沈欢不以为意地说道。

    郭逵一下子双眼冒光了,盯真沈欢,道:“沈大人,按你的意思,郭某没有向官家禀报这海盐一事。而且官家也依你的意思,说海军一事,还需你这里投入。你是否……”

    “放心!”沈欢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对海军地投入,必不会少。这次七十万贯的收入,沈某已经有了规划,二十万贯用于投资海州地工程,其余五十万贯,都交给郭将军去使用!”

    “五十万贯?”郭逵艰难地咽了下口水,虽说在西北见过的军饷比这个数字还要大,可是,仔细一像这五十万贯地作用,就令他激动了。除去拿出十万贯作为日常支付,其余的钱财,可以造他至少三十艘地大海船。这个数据,一下子就超过了周季海船的数目。

    周老板二十多艘船地规模,就能让郭逵羡慕了,现在自己一下子也有了三十多艘,岂有不兴奋激动的道理。而且这只是个开始,以后随着投资的扩大,这个海船的规模,也将大得多。想象到日后几百艘上千艘战船都归自己统领,自己一声命下,全都启动,要它们驶向哪就驶向

    威风,壮观,这简直就是海上的骑兵呀!

    “真的是五十万贯?”郭逵又不信地问了一遍。

    沈欢淡笑道:“这只是个开始而已!”按他的规划,这个海军,少说也要有五百艘以上的规模。其实若是日后真占领了海外之地,这个五百艘,还是少了。不过真要练出一支强大的海军来,只要其他国家没有拉出一支来,这个数据,也就足够使用了。若是多了,支出大,若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以后也许又会成为一大负担。

    郭逵这次真是感激了,激动地道:“沈大人,你……真是太好了!有了你的支持,这个海军。就能更快发展出一定的规模了。这是你地大功呀!”

    沈欢谦虚地道:“郭将军盛赞了,沈某不过是出出主意给给钱,若说功劳,谁也没有郭将军来得大!郭将军不辞辛劳与怨言,从西北来到东海,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兵种上来,努力发展,辛苦训练。这翻功劳,有谁比得上!”

    郭某有点憨笑了,只能连声说“哪里哪里”表现谦虚。

    沈欢想了想,道:“这样吧。郭将军,你尽快赶回东海,与周云飞联系上。为了不耽搁时间,那五十万贯,直接让他在那边交付给你了。至于如何使用。就看郭将军的意思了!”

    “那敢情好!”郭逵同意这一主张,“郭某等下就赶回去!”

    沈欢笑道:“那倒不用这般急,周云飞在东海,还有不少事要处理,短时间不会走开,不会错了你等相遇日期。郭将军难得回一次海州城,沈某作为此地之主。岂有不招待的道理!少不得要与郭将军喝上几杯。”

    郭逵犹豫了一下,才道:“那就叨扰沈大人了!”

    沈欢哈哈大笑。连说客气。郭逵怎么说都是皇帝亲派过来的大将,身份不一般。地位也高。以后少不得会麻烦到对方,现在做点感情投资。日后说不定回高倍收回!

    客套的时候,郭逵突然想起一事。问道:“沈大人,你可曾听说过占城这个地方?”

    沈欢先是疑惑,接着说道:“倒是听过,据说在交趾之南,是个小国,不知道给交趾灭了没有。郭大人为何有如此一问?”

    郭逵嘘了有口气,道:“听说过就好。那里的风物,沈大人可曾听说过著名的东西?”

    “著名地东西?”沈欢又疑惑了,仔细一想,抬起头来,***,怎么把这东西给忘了!占城稻,鼎鼎大名的占城稻,不就是在这个地方诞生的么!

    “郭大人难不成听闻了什么?”沈欢试探着问道。

    “占城之稻,沈大人可曾听说?”郭逵小心地问。

    沈欢一惊,真是这东西,不由心头火热了,谨慎地道:“郭将军也听说过此物?据说此稻在占城可以一年三熟,产量也高,实在是好得很。不过只是听说而已,至于是否为真,就难说了!”

    “真地真的!”郭逵激动地说道,“原来沈大人也听说过此物,看来郭某是白担心了。”

    沈欢不明白了:“郭大人担心什么?”

    “是这样的!”郭逵组织了下语言,“沈大人,你也知道,这次出海,郭某派了不少亲兵跟随,除了锻炼出海技术外,还让他们打听沿途地区的风土人情。有一个亲兵,路过占城,听过那里有稻谷可以一年三熟,产量可以达四石以上,实在是比我大宋之稻要好上不少!之后打听得更详细,听到我大宋广南之地,也有一些地方在种这些稻谷,都是海客带回去的。虽然难以一年三熟,不过一年两熟还是成地,亩产三四石!”

    沈欢惊了一下,在后世,他只看到史书上说占城稻是南宋时期传入中国的,因此不大在意,没想到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了。看来在南宋的说法,应该是盛行占城稻了。古代个谷物,因为各种原因,大多一年一熟,精耕细作,也不过是一年四五石。条件恶劣的地方,还有一两石的产量,其他时间要么丢荒要么种点其他,实在是养活不了多少人。

    现在,占城稻来了……沈欢起了别样的心思,若能推而广之,活人无数,这份功德,简直难以诉说。农业大国,最重农务,民以食为天,若有法子让更多人吃饱,天下之人,都只会盛赞此人的功劳了!

    想了想,沈欢对郭逵说道:“农作之物,沈某不大清楚。不过要种东西,无非外乎两种因素,一是地方,二是物种。地方之利,更为重要,谷稻之物,最种水与热,南方多水,又热,因此一年三熟,产量又高,不在话下。我大宋天下,长江以北,多寒少水,以小麦为主,水稻应该还没有条件去种多少。不过嘛,南方几路。与占城条件差不多,若有此物种,推而广之,就算不能一年三熟,两熟之下,也足足多了一倍以上地量产!郭将军,这个占城之稻,是个好东西呀。可惜之前不了解,未能发现,不然的话,尽早试种。也许会有收获呢!”

    “沈大人也是这样想地?”郭逵惊喜莫名,一脸的兴奋。

    “也?”沈欢知道将有故事发生了。

    “是这样地!”郭逵搓了搓手,显得有点紧张,“沈大人,有件事。郭某不能不与你说了。郭某的一个亲兵,此次出海,听闻了占城稻地神奇,一打听,确有此事。在回航到占城的时候,他想了一个主意。那就是买些谷种回来,试一试……还望沈大人不要见怪!”

    “怪什么?”沈欢奇怪了。“买谷种是好事呀,不是说广南路地一些地方在种了么。不过应该只是民间传一些而已。未见官府见报。就算产出来的稻谷质量差一些,也不要紧。产量上来就行了,我大宋。很多地方,民众还吃不饱呢。岂会嫌弃不好吃?”

    郭逵有点尴尬地笑了,道:“买是买了,不过他买地那些谷种,占了有些海船的空间……咳咳,也就是说,让海船运谷种,不能装其他值钱的东西回来,少了些利润。这事还请沈大人不要见怪呀!”

    沈欢哦了一声,道:“没什么,谷种这东西,能占多少空间?再说了,谷种虽贱,但对我大宋百姓来说,却是重要,不单不能见怪,还要夸他呢!”

    郭逵还是有点尴尬,道:“占的空间么……咳,沈大人,你不知道,有差不多十万斤呢,一条海船,都要占一些空间了!”

    “十万斤!”沈欢吃了一惊,这空间,都要占半条船了,“这……郭将军,这谷种,在占城很便宜么?不然地话,你的亲兵怎么会有这般多钱去买如许之多?”

    “也不便宜。”郭逵为难地说道,“据说都是精选的谷种,要十文钱一斤呢!这个亲兵,当然没有千贯以上的钱付,因此……他擅作主张,强令随同人员用从南洋带回来的货物,去抵价了。这兔崽子,真是胆大包天啊,这些东西,在我大宋都是奢侈品,都价值上万贯了。他一个小兵,竟然敢使用上万贯钱去买谷种,用地是沈大人的钱,因此,郭某现在是来替他请罪的!”

    沈欢呆住了,牛人啊,这个亲兵,心儿够费的,胆子大得也可以去包天了,万贯家财,在平常人眼里,已经是不敢想象了。他倒好,一句话,也自作主张花了出去。可以说,要是换了沈欢自己,他是没胆去动这些东西的。

    “十万斤谷种……”沈欢又恍惚了。

    郭逵没有得到具体的回答,咬了咬牙道:“沈大人,不如这样吧,你不是说要给海军五十万贯钱吗,就扣去一万贯,当作补偿吧。他***,这丫一个主意,就不见了郭某地一条海船,回去要他好看!”

    “他叫什么名?”沈欢反应过来后问道。

    “郭大!”郭逵无奈地说道,“是郭某的亲兵,跟着十几年了,胆子特大,还望沈大人看在郭某地面子上,不要怪罪他了!”

    郭大……人才啊!沈欢眼冒精光了,真是个人才,一看到有好处,就痛下辣手,这份果敢,还真不多见。虽是军人,却能一眼动穿谷种对大宋的意义,这份政治眼光,也够毒地。当然,如果不是军人,也许也不会有这份卤莽了。

    不过在沈欢看来,这份卤莽,对他来说,真是太好了!

    “别!”听到郭逵说要罚他,沈欢赶紧摇手,“郭将军,沈某不单不怪罪他,相反,还感激他,如果此物真有超过,对大宋来说,就是天大的功德呀。那一万贯你也不要放在心上了,就当沈某花地。五十万贯,一个子都不会少你的!”

    郭逵大大地感动了,说实在地,他这趟过来,除了要沈欢实现诺言,更多就是替郭大请罪了。海盐之钱,说什么都是官府的,郭大此举,说起来是擅自动用朝廷的钱财,追究起来。罪名也不小。好在沈欢通情达理,又认识到占城稻的功用,这次说有功无过。沈欢地慷慨,又让他得回一条海船的造价,郭逵没道理不感激了。

    沈欢犹豫了半晌,突然说道:“郭将军,这个谷种,既然运回来。当然要试中。十万斤之多,足够海州一半以上的农户使用了。既然郭大此人完全认识到此物的重要性,沈某手头无可用之人,你看……”

    “没门!”郭逵怒了。沈欢何意,已经溢于言表了挖角,**裸地挖角,他是要把郭大从自己身边拉过去,挖自己的墙角呀!还有比这个更可恶的吗?

    “郭大跟随郭某十数年。只是熟练军务而已,其他不大擅长,这才不过是脑子发热乱来而已。”郭逵愤愤地说道,“既然沈大人不见怪,郭大就很感激了;那个什么功劳,郭大也不妄想了。把谷种交予沈大人,就没我等什么事了。至于沈大人怎么安排。就由你做主吧。沈大人,过几日你就把谷种运回来吧。”

    沈欢苦笑说道:“还运它做什么。反正也是要试种的,就在东海两县试吧。现在已经七月了。唉,看来今年是无望去种了。只能待来年开春再试。”

    郭逵看沈欢说得无奈,赶紧撇清关系。最后吃了他一顿饭。就赶忙离开海州城,回他的东海去了。那里,是他地希望所在。

    至于沈欢,真的很无奈,以前忘了这个占城稻已经成熟到这般了。历史信息害死人啊,还以为占城稻是在南宋才传入中国,没想到,人家都已经在这里生根发芽好久了。好在海客只在家乡种种,没有形成规模,没有上报朝廷,更没有推广天下。

    哈哈,这份功劳,就摆在他面前了!赶紧把谷种发下去,赶紧种植,赶紧出成果,之后赶紧汇报于朝廷,赶紧把这个功劳抢在手上!可以让大宋的稻谷产量提升一倍,嘎嘎,这份功劳,谁见了都会流口水!

    然而,还是有点无奈。一是现在已经是秋季了,再播下去,也没多大功用,只能再等半年;二是还真无人可用,这个谷种,从分配到试验,都要人去主持,没个得力助手,难道自己出马不成?

    郭大没有挖过来,只能另想法子了,自己身边,最信得过的只有周季与欧阳发两人。周季不必说了,人家数钱都来不及,哪有时间来与你种植什么稻谷;欧阳发也抽不出时间来主持,一个大学,就让他费尽了心力。另外欧阳修……惭愧不,人家都这把年纪了,你还打算把他拉出来到田里去检验谷物?

    数来数去,就剩范一农靠点谱了。虽然没有把对方改造成为自己思想地执行者,不过此君现在务实了许多,也想干出政绩来,把谷种一事交予他,给他点甜头,日后对自己会更感激吧。

    沈欢邪恶地笑了,谁叫对方名字里就有“农”字呢,农事交给他,也算给他起名的人有先见之明吧。欣慰啊,总算有人顶替自己到田里去晒日头了……又在犹豫了,是否把抛秧这个技术活也移植过来呢?想了想,最后决定放弃,不说这里的百姓能否接受这等新奇的东西,就算接受了,难道让他亲自出马去做示范他的抛秧技术,也是见过而已,真要他出手,估计能把秧苗都抛到田埂上。

    最最重要地便是那些秧筒了,塑料的东西,又要薄,又要轻,很要技术,难造得出来呀!还是不要没事找事了,思绪就此打住。

    占城稻谷种的到来,算是一件喜讯之一吧。不过,最让沈欢欢喜的事,还是周季的回归。

    七月将要下旬的时候,周季一路风尘,从东海赶回了海州城。除却风尘,他是脸色,是最欢快的了。

    陪着欢快地还有沈欢,在这个现实的人眼中,一切都是虚地,只有钱才是真的,特别是政治上,经济才是基础。周季地回来,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分赃大会要开始了。

    “这是你地,这是我的……这是你地,这是我的……”窝在沈欢的书房内,周季一份份地数着交子,把手中价值不菲的特制纸张分了开来。

    五十万贯的钱财。如果换成铜钱,可以把他们砸死几次;就算是金银,也足够压扁他们那身肉了。好在宋代经济发达,连世界上第一纸币都能造出来,实在是方便了无数地钱民呀!

    这次得利,除了一部分金银外,更多是就回来交易成功的交子了。在钱庄,换成交字。周季也就带着一堆的纸张交子,回来了。

    “悲哀啊!”分完赃之后,周季看着自己手上薄薄的纸张,再看沈欢面前桌上的一堆交子。他心理不平衡了,目光悲愤,“为什么?为什么做人的差距就这般大呢?大家都是人,为什么你就能分得三十五万贯之多,而我只有十五万贯呢。而且要不是在东海已经给了五十万贯郭将军,你会有八十五万贯之多?子贤,这个世界,是否太不公平了?”

    有钱在手,天我有。沈欢此刻的心头,很是愉悦,嘿嘿笑道:“这就是人品的差距。懂不?这时候,人品是很重要地。”

    “屁!”周季大是不屑。“什么人品不人品。你拿那么多,只能说。你是个吸血蝗虫,奴役了我。剥削了我!我生生给你跑腿那么多,就拿了点甜头。大头全是你的了!”

    “你们是否要气死我!”一旁的欧阳发发出悲愤的嚷声,他真地要爆发了,今日一早,沈欢就遣人过去找他过来,说有事相商。过来后,看见周季,大有老友相见的愉悦。接着……很好,接着他就看到了人性最肮脏的一面!

    他眼前的两人,在无数的交子面前,那种面目,真是不堪至极!除了嘿嘿贼小,就是嘎嘎淫笑,除此之后,还有一些口水从嘴角不由自主地流下,实在是委琐之极!

    欧阳发一开始震撼地,他也想不到,这个小小的桌面,既然摆了几十万贯的钱财,而且有一部分,还是私人的。关键是这个私人,没有他的份!也就是说,他白白看了半天,就看着两个委琐之人在分钱,其中一个铜子都没有他的份!于是,他怒了,也出声了。

    手一摊,恶狠狠地对沈欢说道:“子贤,别的不说了,拿来吧!”

    “什么?”沈欢不解地问。

    “钱啊!”欧阳发大喝一声。

    周季大是同情了,安慰说道:“欧阳兄弟,很对不住,这次分红,没你地份。因为当时弄出海一事,你没出力。不过你放心,水泥作坊那边,有你的两层,算起来,也有一两万贯。虽然少是少了点,不过对于粪土钱财地欧阳兄弟来说,应该不会计较的。是吧?”

    “没说要你们分钱!”欧阳发伸手地动作不变,“可是,子贤,你莫要忘了,这个大学,要建起来,就是要你自己私人的钱。这都是你之前承诺地,难道你要反悔?嘿嘿,真敢反悔,家父第一个不会放过你吧!”

    “原来如此!”沈欢笑了,“这个伯和兄可以放心,小弟向来一诺千金,哪,这是十万贯,你拿去吧,足够把这个大学建起来了。”

    “十万贯?”欧阳发惊了一下,有点犹豫了,“真的给十万贯?”

    “嫌少?”沈欢愕然,“其余五万贯,咳,伯和兄,你看看这个府邸,大着呢,花消不小,五万贯,也要用地嘛!你放心,等以后分红了,这个大学,还会继续投资!”

    当然要投资,大学城的计划,就在其中了,寄托了沈欢的理想,总不会半途而废。

    其实欧阳发是惊讶十万贯之多,这些可都是沈欢私人的钱财,十万贯,都差不多抵得上海州往常一年的赋税收入了。这份豪情,可以用一掷千金来形容了!他也深深地感动了,这个大学,不单是沈欢的希望,深入其中的欧阳发,也有了莫大的感情。现在,有了投资,感情能得到更大的发挥,岂有不热泪盈眶的道理!

    “子贤,你放心,这个大学,为兄一定帮你把好关!”欧阳发发誓说道。

    沈欢呵呵笑道:“现在是七月,先用两个月,把大学的一些主体建筑建起来,之后就可以招生了。至于余下的工程,可以慢慢建。”

    欧阳发点点头,道:“那现在是否可以开始做些宣传了?”

    “当然,没有宣传,他们岂会明白大学的宗旨!”沈欢说道,“再说了,为了吸引更多的学子,令尊的名头,也不能不提呀!对了,伯和兄,令尊说要招些知识渊博之人来海州任教,可有眉目了?”

    欧阳发道:“已经有几位过来了,家父一生走遍天下,交情不浅。来的人有儒家的,有道家的,甚至还有法家的,总之适合子贤兼容并包的主张!”

    沈欢真是大喜了,海州的一切,都走在了高速发展的道路上,总有好消息传来。当然,几日后的一个消息,才真让他欣喜若狂了。

 第二百三十二章 有后

    大宋熙宁三年七月二十二是个好日子,中元已过,已经进入秋季,可是这个秋老虎才是最厉害的时节。//没有了前些日子阴雨连天的烦闷,换而来之的是炎热的天气,晒得人都要吐出舌头来喘气。

    还没到晌午,天就热得厉害了,人在外面走几步,就要流下不少汗。这种天气,对于周季这种胖子来说,简直是要了老命,不过这家伙也许有先见之明,不敢呆在海州,前几日,以回家聚一聚的名义,赶往京城开封了。

    说实在的,他跟着沈欢过来,已经有一年了,整整一年不回家,对于一家老小都在京城的他来说,确实难熬。这一次回去,他打算把家小接到海州,一起在海州经营下去了。一次出海,已经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为了安心做事,把家小接过来,放下心思,也是好事。

    对于这一点,沈欢当然同意。他自己一家人都在这里了,了解不了周季的苦恼,然而谁都会想家,谁在异乡都会有思乡的念头。现在海州事情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时期,不需要周季事事躬亲,可以走开,也没理由让人家不回京城一趟了。

    欧阳发已经从他这里拿了十万贯钱过去,这点钱,足够支持大学的前期建造了。再过几个月,这个大学,应该可以拉起大旗了。有两个月的时间,教师与宿舍应该能建起不少,足够前期学生使用。以后的工程,慢慢完善吧,反正手头上也只有这十万贯钱,日后资用,还需要等待海贸更兴旺才成。

    这个大学,是他的私人产物,全是从他自己腰包里掏钱。其实周季也有心思打开钱包拿钱的意思,在沈欢多年的影响下,他已经与一般的商贾不同了。越多钱,他就越想把钱散出去,做好事,落下好名声,也能更好地保存自己。有时候,钱多到为政者不放心,也是个祸事。

    周季现在也有个忧虑,他生怕自己花钱的速度比不上赚钱的速度。像这一次建造大学,他要掏钱,沈欢却是不许,只能另找一些散钱的项目了。之所以沈欢不让别人在钱财上插手大学之事,是考虑到这个时代的观念。

    私人花钱建造些私塾之类地学校,大家都可以接受,受教育的也大多是些年轻小的学子。还没有别的想法。可是大学就不同了,进入大学的都是十五岁以上的学子,接受了不少传统教育,有了阶级的念头,如果让他们进入一家商贾投资的大学去学习,对于一些功名或者已经要生活地他们来说,也许会有点抵触的心思。

    虽然这个大学就是为了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不过现在嘛。还是不惹这些麻烦吧。毕竟现在政治氛围与以前不同了,朝堂上不知有多少人等着他沈欢落马呢。与商贾合作的口实,还是尽量避免为好。以他自己家族的钱来建大学。他有着功名,打着教化的名义。总算不是坏事。

    以前与周季合作以他母亲的名义,这一刻。体现了它地价值。而他沈家,随着资财的日增,投资的项目越多,人虽少,却也越来越有大家族的气概了。

    二十二这日早上,沈欢依然如往常一样到衙门去处理公务:公务不多不少,现在最主要的不是大学,也不是海贸大学是私人性质,海贸除了到高丽等地的海船外,南洋一线,还没有再次出发的打算;一是此时海上多风暴,不是最佳出海时机,二是周季不在,没有人去打点一切事宜。

    下一次出海南洋,他们有着更大地计划,那就是等高丽船只回航,加上之前地十艘,再加上快要建造完毕的十艘,总共三十艘海船一同出海南洋。这个一个比较大规模地出海队伍了,若全是运盐,足够运他一千万斤,虽然盐产量也赶得足够,不过他们却没有那般傻了。盐如果一下子在市场上充斥得多,价格就低,利润就少,深懂经济规律的沈欢是不会让自己吃亏地;那么,为了实现最大的利益,他们准备在这一次出海地船里,装上一半以上的丝绸与瓷器,这种东西,在外头,比盐还要贵多了。

    也就是说,如果这三十艘海船完美归来地话,像上次一样运回奢侈品,那么产生的利润,将会达到三百万贯以上。这都是除去成本的了,当然,这一次,算得上他们的豪赌,常人是不敢为之的。只有三十艘海船的人,不敢一下子把三十艘同走一条路线,因为怕有风险毁了,到时不单没有利益,反而会亏本。

    沈欢与周季,已经给海上的暴利刺激到忘了风险的地步,他们豪赌一次,成功了就有三百万贯的钱入账,而作为海州就有二百多万贯的利润,周季一方,也会有五十万贯左右,这等利润,已经让他们快要疯狂了。

    于是,庞大的计划出台了。周季这一次回去,也有从家里拿来成本的意思。要像获利跟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