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仕途-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仲奇怪了:“沈兄不是说王大人……”
沈欢道:“王介甫所说之理,我亦赞同,不过择术不一而已。”
“哦?”赵仲更来兴趣了,“愿闻其详。”
第十七章 准备
“咳咳!”周季见沈欢侃侃而谈,有越说越激烈的趋势,赶忙咳嗽几声,打断了开来。
沈欢张开的嘴停了下来,他本是聪明人,当即明白周季的意思,他刚才说得忘乎所以,竟然有了指点江山的冲动。朝政得失,却也不是能当街谈论的,这个时代,可没有后世标榜的“言论自由”呀,虽然宋朝不因言杀士大夫,若是一个不注意,得罪了朝廷或者高官,给你小鞋穿那是没话可说的。再说他现在也还没有功名,若是说的不当,进了官家耳朵,下个旨什么的,自己就也只有做柳永的份了!
想到这儿,沈欢出了一身冷汗,还好周季提醒及时,不然就要有纰漏了,天知道他刚才准备说的话里有没有影射什么的,这个赵仲也是初次相识而已,若由他之口传了出去,那就真的怎么死都不知道了。
“好险,好险!”沈欢一边庆幸,一边佩服周季老成。
看着赵仲一幅洗耳恭听的样子,沈欢一阵尴尬,连忙说道:“算了算了,这些事也不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可以谈的。身无功名,在此谈论也不过徒增烦恼罢了!”
赵仲闻言大失所望,脸显懊恼之色,末了叹道:“其实小弟今天来还有一事想向王大人请教的,如今看来,还得继续疑惑下去。沈兄大才,不知可否为小弟解疑一二?”
沈欢都有点怕这家伙的问话了,不是些与朝政有关就是涉及高深学问的,应付起来令人头疼,只好说道:“赵兄需要请教王大人的问题,小弟哪有能力解决的了!”
赵仲自顾说着:“若不得解,小弟食寝无味。”
沈欢也不愿再多说什么,免得说多错多,接口道:“赵兄,不如他日再拜访王大人,让他为你解惑。今日出来为时已久,小弟也该回去了。不如就此别过?”
“啊?”赵仲吃惊不已,“沈兄,小弟还想与你多多交流才学之道呢!”
沈欢给周季打了个眼色,让他帮腔。周季明白过来,站了起来,说道:“赵兄弟,沈兄弟出来大半天了,家有母亲,还需回去照顾一下。”
母亲都抬出来做挡箭牌了,赵仲当然不能再多说,只好说道:“既然如此,今日就此别过。他日有暇再向沈兄请教诗词之道了,小弟对于诗词,也是极其喜欢的。”
“一定一定!”沈欢干笑着客气,再客套几句,与周季下了楼,到附近找了辆牛车,跳上去就往回赶。
坐定后周季笑道:“这位赵兄弟,真让人吃不消,好像对一切都希望了解似的,求知欲很强呀。这样也不是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沈欢对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懂就问,总比那些不懂装懂的要好一些。孺子可教也!”
周季一拍他的头,哭笑不得:“你不过与他年纪相仿,何来这么多老夫子的感慨!”
沈欢装模作样地感叹:“廉颇老矣,廉颇老矣!”
两人相视哈哈大笑。
最后沈欢沉吟地道:“这个赵仲,看他一身打扮,应该不是寒家子弟,想来是京中权贵子孙,这种人,能不招惹就不招惹吧。”
“确实也是!”周季点头同意。接着两人就聊到其他方面去了,本来因见王安石不愉快的心情也淡了许多。沈欢从周季口中得知,这么多天他一直把精力都花在《数学总则》上,钻研得也算差不多了,又弄了一些副本出来,打算过几日把原本还回给沈欢。沈欢不置可否,这《数学总则》,还没有到它发挥的时候。
这次回程,周季却不打算跟着回沈家了,经过潘楼街,在自家酒楼时就下了车。他下车的当儿掏出铜钱来,径自给了路费。沈欢阻止不及,只能任其付了,心里却更感动,也明白周季此举是为了给他省些钱出来家用。一路感慨回到了院子里,时已过了正午。
这里的院子比以前的沈家要大许多,又没钱请得起佣人,因此打扫之类的事都只能自己动手。沈氏没事可做,每天起来就开始清扫,花一个早晨才把里里外里整理干净。一进院子,地上的砖块都干净极了。
“大哥!”一声清脆从耳边响起,沈欢不用看也知道是他可爱的妹妹小莲儿了,她从里房里窜出来,一路小跑,过来就抱住沈欢的大腿,撒着娇。
沈欢见她脸蛋红润,还喘着娇气,不由抱了起来,在她小脸上咬了一口,呵呵笑道:“小莲儿,吃饭了没?”
小莲儿认真地点头说道:“用过了,娘也吃了。大哥,你呢?”
“我也吃了。”
小莲儿不高兴了,嘟着嘴道:“大哥又不回家吃,人家想和你一起用餐嘛!”
“好好,以后就陪你好不好?”沈欢只能这样哄了,以前他忙着学习,而沈氏忙着织补,没有多少时间来照顾小莲儿,只让她在一边玩耍而已,随着年纪的增长,她也慢慢懂事,更不肯让家里担心,一向表现都比较乖巧,家人里也只有他可以粘着点了。
“我要听故事!”小莲儿狡黠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有着得意的神色,见沈欢没一口答应,在他怀里扭了起来,“人家要听大哥讲故事嘛!故事,故事!”
“好好!”沈欢没有办法了,只能继续充当保姆的身份,“就讲故事,现在就讲好不好。上次讲到哪个故事了?”
小莲儿兴奋起来:“上次说到吃不着葡萄的狐狸了。狐狸坏死了,吃不着就说是酸的,熟了的葡萄明明是甜的嘛!”
沈欢大汗,看来《伊索寓言》还有得一讲,这些小动物,就是吸引小朋友,不得不佩服当年这个叫伊索的奴隶,脑袋就是好使,能寄寓意于这些小狗小猫上;不过他心里也一阵发苦,以小莲儿这个状态,貌似一本《伊索寓言》撑不得多久了,以后她要是再缠着,该开讲什么了呢,《一千零一夜》?确实也是个不错的故事,能教育小孩子,不过惨就惨在当年他读此书时不够用功,没看几篇就丢下,别说讲个一千零一夜那么久了,估计几天就得辞穷。还真是烦恼呀,小孩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
“小莲儿,那今天大哥给你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好不好?”沈欢觉得讲故事也需中西合璧为好,免得小孩子学多了西方的东西就崇洋媚外了。
“不要!”小莲儿嘟着嘴不依,“大哥记性不好,这兔子的故事都讲过了,我要听新的!”
沈欢脸都黑了,讲故事竟然讲重复,难道真的是记忆力衰退了?没有办法,只能继续崇洋媚外一下,又开讲伊索那个奴隶的故事来。抱着可爱的妹妹坐在院子里,新竹之下,风影婆娑,倒也是一件极其恰意之事。期间沈氏出来一观,见两个儿女的模样,微微一笑,又退了回去。
这一日就在沈欢逗弄妹妹的愉悦中过去了。翌日早上,沈欢与小莲儿定时打完太极拳后,又为来访的客人吃惊了一下。竟然又是昨天来访的王旁与王旋!
沈欢一时有点尴尬了,昨天人家好心带自己到王府,没想到却与人家的父亲闹了个不愉快,此时面对,还真不好坦然,说话也不清晰了:“王兄,你们……”
王旁甚有风度地笑道:“沈兄,小弟是过来赔罪了。昨天家父……”本来想说父亲过分了,不过子不言父过,特别是在外人面前,更不好当面说出,只能含糊其词。
沈欢闻言大是感慨,王安石的这个小儿子,不像他,也不像大儿子王雱,他们性子没有这般宽和,反而像极了他那位英年早逝的叔叔王安国——当然,那是史书上记载的王安国,现在还健康地活着。此人为人风度与王安石大相径庭,颇有古时君子风范,可惜最后却让王安石那帮追随者大肆打击,不得重用,最后病重,含恨而去!
“王兄,你能不记昨日小弟的卤莽,小弟已经多有感激了,哪还有什么心思!”沈欢说得甚是激动,他来到这个世界,虽然对其他人多有防范之意,不过对于那些谦谦君子,还是有结交心意的,毕竟这种人就是意见与你不同,也不会多有迫害之举,相反在你落魄时,可能还会伸出援助之手!不结交这种朋友,那才是吃错了药犯昏了呢!
王旁笑道:“有沈兄这句话,小弟就放心了。来,请我再到你书房一观吧,小弟对这个天一阁可是充满了好奇,若能在里面学到沈兄几分才学,那就善莫大焉了!”
沈欢哪有不同意之举,看向一边举目四望的王旋,疑惑地问:“王旋兄,你在找什么?”
王旋说道:“你们要交流那就进去吧,小弟倒是颇想与沈兄妹妹好生玩耍一翻,她真是可爱极了!”
沈欢好生郁闷,这个王旋说话也不注意一点,要不是早知道她是一个女儿家,单凭这句话,就让人以为她有什么娈童癖了呢!若真是这样,早就应该把她扫地出门了!不过对于她对妹妹的看法,也是赞同的,小莲儿懂事乖巧,又天真可爱,是人都会生出亲近之意的!
沈欢对于这个王旋的嘴,那是极其害怕的,也不愿与之多说,她实在是学足了王安石的口上功夫,又有才学,实在是男子的一大祸害。对于她一个女子敢出门(电脑 阅读 ww w。 。 cn)乱跑,实在也颇为佩服,看来王安石是贵人事忙,疏于管教了,再或者是王安石生性落拓,不拘小节,连得女儿也甚有须眉之风。把小莲儿唤了出来,让她陪这位“哥哥”去玩。
小莲儿紧紧地盯着这个像“人妖”的“哥哥”,有点害怕,死死地拽着沈欢的衣角,不敢靠近王旋。王旋见状看看自己的打扮,明白过来,再看看沈欢颇为玩味的眼色,脸红了大半,羞涩地走到小莲儿身边,附在她耳边低声说了几句,才换来小莲儿释然的脸色,蹦跳过去,娇声道:“好吧,大哥让我跟你玩,你过来,我说故事给你听。”
“故事?”王旋大是惊奇,“你还会讲故事?”
“当然!”小莲儿甚是骄傲,“我可聪明了,大哥讲的故事,我听过就能记住。”
王旋算是明白了,原来对方只是转述沈欢的说的故事而已,不禁奇怪了,看着沈欢进书房的背影,更是好奇,这个半大的男人,还会讲什么故事?摇摇头,与小莲儿走一边去了。
沈欢与王旁在书房,也无非聊些诗词经义典籍之类的东西而已。对于王安石这个儿子,虽然名不见经传,却不敢小觑,他除了限于眼光,见解不算太过高明外,其他才学,不愧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出身,引经据典,令沈欢吃惊不已。他本打算旁敲侧击打听昨日王安石在他走后是什么反应,不过不敢问得明显,套不出什么来,也就作罢了。
其实王安石对于昨日之举,回到后院后也是颇为不忍的,这样严词厉声说一个年轻士子,也太过于苛刻了点,虽然自己也有点生气,不过正如对方所说,毕竟还不是真正商贾,没有越过真正底线。他也奇怪自己为什么会那般生气,难道是爱之深责之切?对他的才学本来就有过高的期望?
在后院他的夫人看他不高兴,忙问原由,告之后王夫人也责怪地说道:“夫君,妾身妇道人家,不懂什么大道理。沈士子做了什么,与你何关,你又何必做这个恶人呢?再说这个沈士子名声在外,他日一旦有了功名,你与之交恶,不是平白树了个敌人么!依妾身看,旁儿与之结交,只要他不是匪类,你也不用多管,让他们来化解这一段恩怨吧。”
王安石虽然郁闷,但他是什么人,也没有理由懊悔,抗声道:“此事不必费心,我王安石何人,怕过谁来!”
沈欢当然不知道还有这一段故事,见打听不出王安石什么来,转而探听王雱的动静。王旁还比较单纯,沈欢问得又是隐晦,不知不觉中就把沈欢想要知道的事都说了出来:王雱是白鹿洞分院弟子,善制诗文,已经确定了他比才会名额资格,由此可见到时沈欢的直接对手里就有这么一个王雱。
沈欢也起了与这个号称天才的王雱别一别的念头,更是不肯放过这个比才盛会了。他认为凭他那个《水调歌头》,就能在书院里取得这个诗词一道的名额,至于文章一道,只要不输与其他人太多,互补一下,又有司马峰的支持,不难取得这个资格。
果然如他所料,几日后,司马峰招集嵩阳分院甲班弟子,公开选拔参加比才会人员。他首先以院长身份,决定了“音乐”一场的名额,正是甲班学子钱玄;之后就是“书法”一场的名额,给了范一农。两人既是欢喜又是失意,他们本来也想入选那个更能体现士子才学风范的“诗文”赛场。
最后通过比试,沈欢推荐的周季在算学一道上,钻研了《数学总则》的他确实比其他人高出几筹,取得了出战“数”场的资格;接着便是诗文一场,司马峰听从沈欢的建议,没有硬性指派,只说他本人推荐士子沈欢,原因无他,只一首《水调歌头》便足矣。其他夫子在参考了沈欢当场所作文章后,觉得并没有差甲班文章高手多少,也便同意了他的资格。这次作文,沈欢并没有盗用后世名篇,只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说理与辩论上多做文章,使得作文条理分明,言之有物,顺利取得了这个名额。
比才会的时间也由各分院商量敲定,确定在这年十一月一日那天进行,为时一天,“乐、数、书、诗文”逐一进行。比试地点今年轮到在嵩阳分院进行。这对于沈欢来说,无异于拥有了主场优势。而此时也进入了十月,给他准备的时间,已经不足一个月了。
不过这个“准备”,对于沈欢来说,不过在在脑子里筛选一下,看哪些诗文更适合应付当时的场景而已。这与当年高考的估题是差不多的,按沈欢猜想,看最近就要立冬,进入冬季,天气也阴沉了许多,而到了十一月,开封的冬天,也该下雪了吧。当是时,草木虫鱼,也就梅花比较活跃了,那么这个出题方向也与“雪”、“梅”靠近。当然,也有特意出些偏题的,就像他当年高考,师生在那里猜题,临考那天晚上还说得到了什么题目,让学生连夜起来学习,第二天试卷一下来,大家都傻眼了,简直是离题万里嘛!
不管怎么说,沈欢这个准备还是得充分的,雪与梅的诗文,先过滤了一遍,接着才是其他相关的名篇;为了应付题目出人意料,也不得不另做打算,这些日子,司马峰也找他过去,给他开了个小灶,不过今年诗文一场不是由司马峰出题,沈欢也放弃了打探的希望。一切都在紧张进行中。
第十八章 身份
日子在沈欢的紧张准备中渐渐消逝。//半个月来,沈欢跟着司马峰钻研文章之道,自觉做起文章里比之前要得心应手多了,至于诗词之道,司马峰也教不了什么,一心相信能做《水调歌头》的沈欢到比试时能写出佳作来。
这半个月,王旁与王旋隔三岔五就来沈家一趟,而沈欢与王旁多次打交道,互相佩服学识,十多天下来倒成了颇为要好的朋友,丝毫没有因为沈欢与王安石已然破裂的关系受到影响。当然,其中有着沈欢别有用心的努力,他自认为自己别的能力不突出,惟有“谨慎”二字,凡做事前不求有功,先求无过,一心保存自己为首。而“谨慎”两字,在官场上是极其重要的,不然就有船毁人亡的可能。虽然与王安石闹僵了,可如果能与他的儿子关系融洽,也不至于互为仇雠,毕竟按照历史轨道,王安石还是要上台执政好几年的。
本来谨慎的他是不可能主动招惹王安石与之关系僵化的,不过当日实在是王安石突然发难,他一时措手不及,还没有什么辩解,王安石就把话说死了,又一再挤兑给他帮助良多的周季一家,他看不过去,也就怒气冲冲出了王家。事后虽不至于懊悔至极,却也极为可惜。如今若能倚着王旁修复或者说缓和双方关系,也不失为一个良策。这就是他谨慎的一面,是他极为看重的一个为人性格,“诸葛一生唯谨慎”,人家诸葛哥哥那么聪明绝顶的人物都还需兢兢业业谨慎有加,他智商不比人家当然更得谨慎万分了。
沈欢与王旁在一起当然只能谈些学问上的事,不过跟着王旁过来的王旋与小莲儿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大小朋友。王旋年纪不算大,童心未泯,喜欢极了天真可爱的小莲儿;而小莲儿虽然年小,但极其聪明,说话不免幼稚,却逗得王旋开心万分。当然,两人聚在一起最多时间还是由小莲儿绘声绘色地给王旋讲故事。故事的来源当然是沈欢和她讲过的《伊索寓言》,小莲儿天生聪明,记忆颇好,说起来大有童趣,简直也让王旋这小妞喜欢上了这些故事。
王旋每次从沈家回去都觉得大有收获,她比小莲儿见识要广得多,那些动物的寓言入得她耳中,与小莲儿纯粹以为好玩当然不相同了,总觉大有深意。一时间对沈欢更好奇了,想不明白这么多有趣的故事他是如何想出来的。当然,沈欢不可能说是从后世看来的,只能含糊过去。
这天王旋一到沈家,递了一大叠纸张给沈欢,得意地说道:“给你。”
“这是什么?”沈欢接过纸张,掂量了一下,有数十张之多,分量不轻,定睛一看,映入眼帘的是《沈子物语》四个大字,摊开一看,更是吓了一大跳,里面是些王旋写的东西,字体秀丽,内容更是让沈欢吓出满头大汗,竟然就是她从小莲儿口中听来的故事。也就是说,王旋交给他的就是一些古文版本的《伊索寓言》。
“怎么样?”王旋骄傲地说,“这可是我花了十多天时间写就的,文笔还可以吧。当然,作者名字还是你的,我也只是收录而已。”
沈欢哭笑不得,心里更是有点惊恐,貌似这个时代,伊索那奴隶也早就出生了吧,如果后世《伊索寓言》再从西方传进来,一对照年代,他这个盗版者的身份岂不是昭然若揭?不行,自己丢人也就罢了,问题是把人丢到国际上去,那可就丑大了!
“这个……王兄弟,这些故事不少也是小弟从他人口中听来的,只能算收集而已。若真要套上小弟名字,不若叫《沈子笔记》如何?”沈欢赶忙撇清著作权的关系。
王旋沉吟半会道:“这也不无不可,由我回家改了过来就是。你快点把这些故事都说出来给小莲儿听,也好让我能尽快写完。”
沈欢只能答应,再看看手中的这些故事,也不禁佩服王旋的用心,还有她的文笔,记起故事来短小精悍,读来颇有趣味。像那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这样写道:“龟与兔竞走,相约路程,兔及半程,回首顾看,未见龟之踪影,于路中困寐待之,及觉醒方走,欣然至终点,视之,龟已至矣!沈子曰:龟之速比兔慢不知几倍矣,然能胜之,是兔之傲与龟不惰也。人情世故,莫不如此。警之,戒之。”
沈欢看得大汗淋漓,王旋几乎在每则故事后面都来个什么“沈子曰”,好像他身份极其尊贵有名似的,令人油然想起《史记》上面的“太史公曰”,真是汗颜。想要拒绝这些赞誉的话,不过终于心中一动,不再说什么,看了几下后把纸稿还回给王旋,要她再接再厉,最后说道:“王兄,写完如果有空,还请再誊写一份给小弟,也好让小弟用之做传家物语,以待教训子孙。”
闻得“子孙”二字,王旋这个女子脸红了大半,半怒半嗔道:“什么誊写一份,就是原本给你都行。我才不稀罕留这些东西呢!”
沈欢哈哈大笑,转而陪王旁切磋去了,而王旋也只能带小莲儿出去玩耍。沈欢在书房待了片刻,又给王旋唤了出来,说外面有客人来访。沈欢大奇,貌似自己在开封认识的人不多了,能亲自上门的,除了在此两人外,也就周季一人而已,不过周季对此熟悉,大白天的一般径直进来,不会有通报什么的。带着疑问出去一看,更是惊奇,是个意料之外的客人。
“沈兄,多日不见,好否?”来人大笑着问道,上来就扳住沈欢的肩膀,极其热情。
“托赵兄挂念,一切安好。”沈欢苦笑,来人正是那日与周季一起认识的少年赵仲,他还是一身锦衣,脸蛋既白皙又红润,精神显得不错。不过沈欢就奇怪了,他怎么会找上门来的?王旁当日还是靠了周季带路才过来,这人不请自来,还是一人上门,真可谓奇哉怪也了。不得不说他的神通广大。
赵仲自我告罪说道:“不请自来,还请沈兄见谅。不过小弟仰慕沈兄才学,多方打听,才问出尊舍,这不,一清楚就赶着过来了。”
沈欢还能说什么,当然是欢迎之类的话了,不过心里却在庆幸,此时好在已经过了晌午,一般而言,大家都用过膳食了,若是中午用餐时间,自己还得再给他们准备一顿。王家兄妹也基本上是用了餐才过来的。
赵仲跟着进去,先忙着拜见长辈沈氏,之后沈欢才把他引见给王家兄妹认识。王旋是女儿身,交游不阔,也没多大兴趣,又径自与小莲儿玩去了。倒是赵仲,听得(手 机阅 读 。 cn)王旁身份,赶忙上前抓着他的手臂说道:“原来是王大人之子,未得与王大人一晤,今日能见他的公子,也是一样的,真是可喜可贺。”
王旁显然也为对方的热情无所适从,紧张起来,望向沈欢,见他也只能苦笑,只好客套一番。不好在外边站着,沈欢又把两人引到书房去。赵仲一看“天一阁”面前的对联,也吃了一惊,听了王旁一边的解释后,转头对沈欢说道:“原来沈兄除了诗词才学,还有这样的情怀,令人钦佩!”
沈欢一边谦虚,一边奇怪,赵仲此人待人一片热情,可见其人颇为真诚,又对一切都有着求知**,可见也是个好学之人。不过他气质天成,富贵之态毕露,更令人好奇他的身份。见他与王旁寒暄,不由见机插嘴问道:“对了,赵兄,只知你是京兆人士,尚未知你家是做什么的呢,方便告之吗?”
赵仲一愣,之后才呵呵笑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家父是经营服装生意的,规模还算大,有那么几个钱。就是这样。”
“经商的?”沈欢当然奇怪,难道商贾之后都是这样热情大方的?想想认识的周季,性情与之差不多,不过周季年长,豪放中又有一股沉稳罢了。而这个赵仲,行事说话明显还有着孩子的童趣与单纯。虽然还有着怀疑,不过既然人家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若再紧紧逼问,就有点过分了,只能就此打住。
赵仲第一次进沈欢的书房,也与王旁初来一样,惊讶又赞叹,好半天激动的心情才恢复过来,紧紧地盯着坐在对边沈欢说道:“小弟果然没有看错,沈兄之才令人吃惊,看来小弟今日真是来对了。有一疑问,还请沈兄帮着解答。”
沈欢大是挠头,又来了,这个赵仲见人总是要提问题的,不过上次用急着回家来拒绝,这次人家找上门来,却再也找不出推脱的借口,只能小心地说道:“看赵兄也是聪明之人,你都疑惑的问题,估计小弟也是无能为力的。”
赵仲笑道:“这事与知制诰王大人也有关,刚好王旁兄也在,就让小弟说出来,大家探讨一番,如何?”
王旁奇道:“哦?与家父也有关?说来一听,应该有趣吧?”
赵仲不待沈欢开口,连忙抢道:“是这样的,王大人身为知制诰,纠察京中刑狱,前些年有个奇案,说的是京中有一少年,拿着他养的鸟上街,一个朋友看见了,要过去玩,少年不同意,那朋友抢了就跑,之后少年追上去,拔刀就杀了那朋友……”
王旁听到这里“啊”了一声,沉声道:“杀了?”
沈欢微笑地听着,这不就是自己拿来证明王安石非常自信的例子么,在《宋史》里是有明文记载的。没想到赵仲今天却拿来说事,不过看来他也是有心人,不然这事发生在好些年前,他当时不过稚童,哪来这些关注?心里对赵仲的身份更是好奇了。
赵仲顿了一下说道:“王兄,若你是官府,碰上这事该如何判这个少年罪责呢?”
王旁说道:“小弟不通刑律,不敢妄言。不过杀人偿命,这道理应该很明白的了。”
赵仲更奇怪了:“难道王兄也认为该判这个少年死罪么?”
王旁这才想起赵仲说此事与父亲有关,更不敢开口了,他当时年幼,加上王安石回家一般不谈政事,他却是不知道王安石是如何纠察此事的。
赵仲叹道:“开封府断此少年当死,不过令尊王大人却认为死者不与而携,按律当以盗论罪,杀了他也是捕盗而已,是不应该论罪的。此事上了大理寺,他们维持开封府判断。这事到此本来按例王大人是要道歉请罪的,不过王大人却说‘我无罪’,御史弹劾,当时官家最后也没过问。这事小弟就不解了,王大人精通刑律,所说也有道理,官府与大理寺为什么还判少年当死呢?若是王大人错了,此事为什么最后又没有动静了呢?此事真的令小弟困惑不已,不得解,本来想亲自上门请教王大人,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总是错过。如今两位大才都在,还请帮小弟解惑吧。”
王旁见事涉及父亲,不敢多说,只说:“小弟不通刑律,见识不广,不敢置论。还请赵兄让沈兄说说他的看法吧。”
沈欢闻言心里大骂王旁不仗义,你为难,我就不为难了吗?他前世学的是历史,对于刑律,古今差别太大,自己都要搞混淆,更没有引援律法的本事。宋代律法多用唐律,除了一些小地方外,基本上是照搬硬套过来而已。唐律多繁,若不是专门人才,还真难以区分辨别,更不谈掌握了。
沈欢笑着反问:“赵兄对此事又是如何看待?”
赵仲想来是思虑良久了,闻言脱口就道:“若按刑律来说,王大人所说不无道理。内心里有点支持王大人,不过又总觉得别扭。”
沈欢点头道:“依小弟看,开封府是觉得朋友间因点小事就拔刀杀人,除了有碍刑法,更大的原因是觉得有伤道德本体吧?而王大人就觉得若依事件性质,不与而抢,是盗也,杀而为捕盗,不当死。正如赵兄所说,也有道理。”
“道德?”赵仲变了脸色,“《韩非子》显学篇上说‘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判人死罪,兹事体大,不依法而看德,岂不是儿戏么!”
沈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