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声喊叫,如同一个睛天霹雳,令人目瞪口呆,惊诧莫名。、慈安的芫逝,出乎所有人的意外,众臣僚在短暂的沉默致哀之后,开始交头接耳地私下议论、猜疑起来:慈禧病重,慈安却暴崩,太悖常理了,会不会里边有什么?· · 一当然,没有人将心中“阴谋”二字吐出来。
群臣们在议论、猜疑、不解、迷惑中,直等到早晨约八点时刻,才有宫中太监传谕,让大家到东宫哭临。臣僚们早就想到宫中探个究竟,闻谕后迅速赶到东宫。这时,只见慈安皇太后已被小硷,但没有发现慈安太后的内侄、承恩公恩煮在场。按照清宫的规矩,后妃薇逝,应先传娘家亲属进宫瞻视一遍,方能小脸。而今慈安暴崩,群臣已至,小硷已成,却唯不见其娘家人出现,实成咄咄怪事。更令群臣骇怪的是,慈禧早已端坐在短凳之上,神情肃穆,并不像久病之人。只见她望着众臣僚,谈淡地说:' ‘东太后向来无病,近日亦未见动静,忽然暴崩,实在是出人意料之外。人死不能复生,尔等快去商议后事吧。”群臣听罢,无人离去,也无人应声,只是在原处默不作声,以示对慈安死因真相不明且有猜疑的抗议。慈禧见臣僚作如此无声的特悟,心中甚是不快,脸顿时阴沉下来,提高了声音命令道:' ,尔等还不快去?! ”以军功显赫于朝廷的军机处大臣左宗棠,已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平与猜疑,意欲启奏,弄清究竟,但被身边的俘亲王奕谅暗中伸手拉住了朝服衣角,左宗棠忍住怒气随群臣一起走了出去。
当日下午,恭亲王奕沂闻报返京,他一到京城便直接进宫,人隆宗门径至军机处。此时军机处大臣们早已身穿白袍白靴,一片编素,在此等候。恭亲王一见,悲从中来,顿足大哭,喷咽难言。当; J 十月户呀研口r 七.已,十r 月.古~曰,? ' ' 。 ~咄‘; ' 。 
12 ' /日暮东陵
他的悲痛之情稍有好转,军机大臣们才向其报告了慈安暴崩的经过和种种疑点。
慈安在暴崩的同一天,即三月十日晨,曾召见过军机大臣,群臣看到太后“御容和怡,无疾色。”不料当日下午戌时(晚八时)竟突然暴崩,而王公大臣闻知这个凶讯时,则是近次日凌晨三点,其间相隔有七个钟点之久。如果从子时通知王公大臣算起,也已经过去了四个小时。如此“大事”,宫内为何竟如此沉着并密而不宣?而按照清官的规制,凡是帝、后患病.无论轻重,都要立即通知军机处命太医就诊。可直到慈安太后芫逝后,不仅军机处毫无所知,连太医都没有传。当凶讯传到军机处时,大臣们迅速赶到内奏事处检视医方(按照宫内规定,帝后患病,御医看后将处方留于内奏事处)。处方一共五张,均为初十日这一天所开,具体时间为早晨一张、午间一张、未时两张、傍晚一张。其早晨的处方上记有“额风,痛其重”字样,用的是祛风镇痉的天麻和胆南星。午间只有脉案,并无药方,脉案上记为“神识不清,牙关紧闭”。未时的一张说‘,痰涌气闭.有遗尿情形”,另一张说“虽可灌救,究属不妥”。到了傍晚的最后一张则是“六脉将脱,药石难下”,遂宣告不救。
在签名的御医中,没有宫中的权威御医李德立,这头号名医李德立是未闻还是另有苦衷而不能前来?初九日的处方则不知弃于何处。病症不清,其癫痛痉挛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从整个处方来看,到了初十日午间病情已出现危机.为何密而不宣?慈安既崩,又为何密不报丧?在这样长的时间间隔中.东宫里有哪些人在场?到底发生了什么?从慈安崩前留下的不算太长的遗书中还可看到其中的难言之隐。《 遗浩》 的全文是:' ‘予以薄德,抵承文宗皇帝(咸丰)册命,备位宫闹。追穆宗毅皇帝(同治)寅诏工基,孝思肺笃,承欢奉养,必敬必成。今皇帝(光绪)入攒大统,视善问安,秉性诚孝。因自御极以来,典学维勤,克愚敬德,予心弥深欣慰。虽当时事多一~曰、~; ; 。 ‘叫匕.。 ,斗月甲州月口口口七J .白.J 口口曰,,崎h 华.甲‘' l .月一
第三章从正午到黄昏/127 
艰,听宵勤政,然幸体气素称强健,或冀克享遐龄,得资颐养。本月初九日,偶染微病.皇帝传药问安,祈予速痊。不意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
从<遗浩》 可看出,从“体气素称强健”,到不意病势陡重,其间的急转直下,原委何在?慈安是真的不知,还是心中知晓但出干某种顾忌而又不好言明?… … 恭亲王奕诉听了众臣的种种猜疑,心中越发悲痛不安,回想自咸丰帝驾崩到现在的24 年间,大清已遭4 次大丧,而哪一次也没有这次令人悲伤衰痛,不禁硬咽着黯然长叹道:“看来今后的事情更难办了。”
两个非凡女人的生死较量‘
慈安暴崩以及暴崩前后留下的种种疑点,成为当朝群巨和民间百姓猜测、议论的一个神秘话题,即使在一百年后,慈安的死因仍作为清宫历史上的一大悬案,让研究者为此争论不休。那么,东太后慈安到底是不是属干正常死亡?如果不属正常死亡,又是谁谋杀了她?她的死与当时群臣公认的嫌疑者慈禧,是否有着不可言传的关联?
据清宫留给后世的史料看,早在咸丰帝生前,已渐渐看出了慈禧的野心和恃宠骄狂的性情,意将其废黝。聪明狡猾的慈禧闻知后,急忙拜托其妹也就是醇亲王福晋带着皇子载淳晋见皇上,意在牵动皇上父子之情,以子怜其母,打消废黝之念。尽管她一时达到了目的,但咸丰对她的宠爱却日益淡薄,甚至不再召幸她。当咸丰逃到热河行宫并行将归天之际,军机大臣肃颐又冒死进谏,说璐贵妃(即后来的慈禧)恃子而骄,居心巨测,而当今皇后忠厚老实、丽妃更非其对手,要咸丰早为皇后和丽妃打算才好。为了说服咸丰,
128 /日暮东陵
肃顺还列举了历史上的吕后、武则天等阴险刻毒的后妃相谏,暗示这个比吕后、武肇毫不逊色的叶赫那拉氏,极有可能会在咸丰驾崩之后,干预朝政,将大清基业断送。如果真的如此,无论是当今皇帝还是臣僚,都将愧对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 咸丰帝听罢不禁为之悴然心动,欲采取断然措施。但一向优柔寡断的咸韦在下定决心的最后一刻还是犹豫起来,他想起这位越贵妃为自己生育皇子的社援之功,又念及往昔帝妃的恩爱,不忍粹然下手。咸丰当时还天真地想,清廷祖制甚严,即使她真有什么非分之想,也不会轻易得手。正是值于这样的考虑,咸丰最终未能采取肃顺的计策,而是设计了在他看来既能保住慈禧名分,又不至让她控制朝政的两全之计。咸丰帝临终前,召肃顺等顾命八大臣于榻前,命焦枯陈代笔草拟遗诏,立6 岁的皇子载淳为皇太子,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和军机大臣肃顺等八大臣,辅弼幼主,并暂襄一切政务。同时规定以后下达诏谕以“御赏”、“同道堂r ’两颗印章为信符。其中规定“御赏”章为印起,' ‘同道堂”章为印讫。这两章原为咸丰帝随身携带的私章,一般不用于政治活动,但在特定场合亦可使用这两方小印。此时咸丰帝把它作为皇权的最高象征,分别赐给了皇后慈安和皇太子载淳,意在防范大权旁落于群臣和慈禧之手。当这些都一一安排妥当之后,咸丰在弥留人间的最后一刻,又想起肃顺的劝谏。为防万一,他又将皇后慈安单独召于御榻前,摒弃左右,面授机宜,同时亲手交给她一道密谕,上覆朱红印文“同道堂”三字。密谕写道:
“咸丰十一年三月初五日谕皇后:肤忧劳国事,致樱瘤疾,自知大限将至,不得不弃天下臣民,幸而有子,皇柞不绝;虽冲龄继位,自有忠墓顾命大臣,尽心辅助,联可无忧。所以不能释然者,鹉贵妃既生皇子,异日母以子贵.自不能不尊为太后;惟联实不能深信此人。此后如能安分守法而己,否则,著尔出示此诏,命廷臣除之,。.。 ' ; ' 。 ? … 。 JJ 月户甲川心.门目.,毛.口,.口.叨J 。 ' .二门卜~? 
第三章从正午到黄昏/12 ; 
凡我臣子,奉此诏如奉联前,凛尊无违,钦此。”
慈安接到密谕后,自是对咸丰感激涕零,因为有了这道密谕,便什么事情亦不用担心了。与此同时,咸丰帝又特别嘱咐慈安道:“若日后非如此行事不可,即召肃顺办理。”慈安自是含泪答应。从以上密谕和嘱咐之言可以看出,咸丰对皇后和顾命入大臣是同等的信任,而慈禧却面临性命之忧。如果处于政治危机之中的慈禧不识时务,硬要干预朝政,结局自然是明了的。倘慈禧被除,朝廷中势必形成诸臣上尊慈安,下辅幼帝之向,其计可谓万全,亦可看出咸丰帝的良苦用心和对皇后、八大臣所寄于的厚望。但是,晚清的历史却没有这样写下去,后来人们看到的是完全相反的一种结局,那就是顾命八大巨在“辛酉政变”中一败徐地,慈安不明不白地暴崩宫中。极令人追怀的是,在辛酉政变中,肃顺等八大臣曾计划软禁慈禧而独尊慈安,意与咸丰相同。这一点从肃顺在狱中见到载垣时所讲的那些追悔之言中可以完全揣度得出来。然而,令后人扼腕叹息的是,无论是慈安还是肃顺等人,最终都没能将计划付诸现实。他们在辜负了先帝重托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命运制造了一个悲剧。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慈安不但在慈禧的诱骗、劝说、鼓动下,同慈禧和恭亲王奕诉共同密谋发动了晚清历史上有名的辛酉政变,除掉了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剪掉了自己的羽翼。而后来竟连关乎自己性命的最后一张护身符也未能保住,既使自己含恨归天,亦令当朝群臣和后世人们顿足捶胸。那么,就慈安本人面言,她一步步走向悲剧的途中,除了辛酉政变的起点外,又是如何向前推延递进的?她与慈禧的决裂到底始于何时?
光绪六年春,两宫太后和光绪帝亲住东陵致祭,当慈安和慈禧双双来到咸丰帝的定陵大殿时,慈安先在五供桌前的东侧站定,然后示意慈禧站在西边,这西边摆放的垫子要比东边退后一些,慈禧
130 /日暮东陵
见后,心中不快,执意要跟慈安并列拜祭。慈安觉得自己作为先帝皇后时,慈禧只不过是一个妃缤,平时你在官中专横跋息,颐指气使还倒罢了,在先帝面前自应遵守祖制,不能有半点含糊。于是慈安以正牌皇后的名分发出警告,她用教训的口吻对慈禧说道:“你怎么越来越没规矩,违背祖制,成何体统?退后面去。”慈禧听罢,心中自是越发不服,想要任着性子跟慈安争个高低,但看到慈安严肃的面孔以及群臣投给慈安的欣喜、鼓励目光,还是强压怒火,退到了后面。
拜渴东陵回京的路上,慈禧乘坐在御轿中对此次东陵之行越想越气,在她垂帘执政的几十年里,己在几次重大事件上败于慈安并使自己受辱不浅。从太监安得海被诛.到同怡皇帝大婚择后受挫,面直到东陵拜渴受辱,每一件想起来都会让人怒火难平,怨恨难消。尤其是安得海被诛杀一事,尤其让人痛心并感到恐惧。安得海为晚清三大著名太监之一,就时间先后而论,居李莲英、张兰德之首。据清宫留下的史料和民间笔记等看,安德海自幼入宫,性敏狡巧,天生的一副簧舌利齿,极受主子欢喜,故后来为慈禧垂目,宠信有加。促使安得海日后发迹和不可一势的,除了他为主子揉腿捶背,殷勤侍奉之因素外,乃是他在辛酉政变中为慈禧联络奕诉立下大功所致。就在这次关系着慈禧生死命运的政变前后,安得海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替慈禧四处打探消息,从皇帝的日常言行,后妃的宫中密事,到肃顺等人的一举一动,无一不被他设法探听并报告慈禧。也就在广泛的探听中.安得海得知了咸丰帝授给慈安的密诏和肃顺等人欲软禁慈禧的计划。慈禧阅报后在惊恐万状和生死枚关的紧急关头,审时度势,迅速做出了拉拢慈安,联合恭亲王奕诉,共同打击肃顺等人的决策,在这个重大决策中,安得海为秘密联络奕诉献计献策,并亲自充当联络人,为后来慈禧在辛酉政变中反败为胜立下了汗马功劳。
气。曰们七甲叫甲一爪“J ,门月巨.。 ,山.。 。 .甲叫口.耳.曰.d 卜吸尸人二,; ; 。 。 J 月.? 。 ' ' 。 。 ‘一一~州卜-一~一‘.一矛尸.。 ; ‘曰.; .叼.曰加一
第三章从正午到黄昏/131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铺垫,才使安得海在辛酉政变之后威福日加,无人敢违件于他,就连小皇帝同治,也对他敬让三分。安得海由一名普通的太监,迅速升为总管太监,权势如日中天,张狂之态日渐显示于朝廷内外、即是在慈安面前,也不时地现出骄横的姿态和阳奉阴违的动作。在朝野上下都对安得海敬畏有加之时,唯恭亲王奕诉,挟“议政王”之重威,不把他放在眼里,安得海对此不是好自为之,反而以一种复仇心理,多次在慈禧面前进献谗言,想致奕祈于死地。但几个回合下来,人们看到的不是奕诉的败北,而是安得海本人人头落地的悲惨结局。
辛酉政变,使慈禧和恭亲王奕祈出于各自的利益而进行了短暂的联合,并取得了胜利。胜利之后,慈禧、慈安开始垂帘听政,而奕诉则获得了议政王的封号,并出任军机首辅、兼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及宗人府宗令、总管内务府大臣、领神机营、稽查弘德殿一切事务等要职,可谓集军、政、外交飞皇室事务大权于一身。此时的奕诉在权势上已经取得了足以和慈禧抗衡的地位,并有“侠天子以令诸侯”之态势。但慈禧既已在政变中立稳了脚跟,并垂帘听政,自然就想独揽朝纲,以皇太后的身份号令群臣。至此,她和奕诉在辛酉政变中的短暂结合,不可避免地宣告结束,随之而来的便是围绕着权利的冲突和争斗一决雌雄。
在奕诉看来,慈禧纵然有非凡的聪明和心计,但毕竟是一个女人,在大清祖制的处处限制和慈安的笼罩下,难有什么大的作为。而他自己在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后,一面不断取媚于外夷,让外国人作为后盾并支持自己的权势,同时又大力起用曾国藩、左宗棠等汉人,全力合围攻打太平天国起义军,并终于攻陷天京,太平天国土崩互解,使大清帝国出现了“同治中兴”的短暂局面。在这个局面出现之时,作为总设计师的奕诉,不免有些飘飘然和志得意满起来,言谈举止、任人行事渐渐流于放肆和粗疏。闻传有一次他来
132 /日暮东陵
到宫中拜见两宫太后并在一起议事,由于口渴,竟大大咧咧地上前端起慈禧的茶杯喝了起来,直到慈禧在尴尬中露出了不悦之色,他才故作惊慌地将茶杯放回原处。置于这样一系列原因,慈禧感到应当极早剪除券门外这只羽翼渐丰的猛虎了。
正当慈禧思虑以何种借口对奕诉下手的时候,她的心腹、翰林院编修署日讲官蔡寿祺,以敏锐的政治嗅觉猜中了慈禧暗伏杀机的心思,遂以几分以头颅赌成败的草莽匹夫气味,列举了奕诉贪墨、骄盈、揽权、循私等四大罪状,上奏弹劝。虽然这四大罪状皆为“疑虑”、“猜疑”、“疑惧”、“疑惑”等不实之词,而无真凭实据,但对慈禧来说,仅是这些也就够了。于是,慈禧与奕诉之间第一回合的争斗拉开了序幕。
慈禧联合并说服慈安召奕祈来见,奕诉进宫后,慈禧而色严肃地对奕诉说道:' ’有人弹劝于你。”并将奏折拿给奕沂观看。但奕诉没有去接,却间道:' ‘何人弹勃?”慈禧冷冷地答:“蔡寿祺。”奕诉大怒,高声说道:“这蔡寿祺非安分之徒,尚有流氓政客本色,太后怎能听信如此小人之污勤!”论完,欲行使“议政王”之威,将蔡寿祺逮而问之。而对奕诉骄横之态,慈禧自是勃然大怒,就是慈安也怒形于色。当即召见大学士周祖培、瑞常、吏部尚书朱风标、户部侍郎昊廷栋、刑部侍郎王发桂、内阁学士桑春荣、段兆铺等,两眼垂泪说道:“议政王奕沂培植私觉,擅权揽政,无人敢于过间,今次欲将其重罪处一罚!”然后慈禧假同治帝之名,亲书谕旨将奕诉革掉,; r 一切职位,并命大臣和亲、郡王替代奕诉诸职。在慈禧看来,这是继辛酉政变以来,又一次政治争斗中的胜利。
但是,出乎她意料的是,谕旨颁布之后的当天,谆亲王奕谅就上奏折为奕诉申辩,五天后,醇亲王奕课又上折为恭亲王请命。接着通政使王拯、御史孙异谋亦各上奏折,均请“酌赏录用,以观后效”。此后,诸亲王、众大臣亦纷纷上疏为奕诉请命申辩。因众论? ,入月吨卜为,; ? ? 〃 … 。 ~一J 一一J .。‘叫‘J 巨~一― ― 一一
第三章从正午到黄昏/133 
皆倾向于奕沂,事态也随之急转直下,两宫太后迫于压力不得不改变初衷,重新起用奕沂,只是撤去议政王衔作为折中条件,至此,紫禁城内一场持续了39 天的政治风波宣告平息。
对子这场政治争斗的忽起忽落,多少年后有研究者认为,尽管恭亲王极尽全力应付了一场突然袭击,最后仍以慈禧的小胜而告终,但就慈禧而言,如此过早地发动攻击又未免有些草率和荒唐,同时也缺乏准确地审时度势。她低估了奕诉当时的实力及其影响,作为同治帝之堂堂皇叔的奕诉,不但在朝野内外形成了树老根深飞党羽甚众的局面,同时建有匡扶社樱之功,且尚有外国洋人作靠山,绝非旦夕之间可以铲除者。即便慈禧的淫威再大,势力再强,还是无法动摇奕诉之根本。以后的事实证明,慈禧与奕诉在权利之l 可的争斗,可谓波澜起伏,几起几落,双方一直持续了近二十年,总是以平局而各自罢战和好。但这第一个回合的过招,在让双方都感知了各自的实力外,也让慈禧深知在对奕诉的争斗中,要越发做到谨慎小心,忍而不发,发而必中。同时奕沂也深悟到,触怒慈安确属下策,倘无慈安与慈禧合力,就不会造成这次争斗的险局,今后争斗的策略,首要的是争取慈安的支持,联手抗击慈禧。恭亲王在经过一番隐忍筹划之后,渐渐靠拢慈安并取得信任和许多事情上的支持,儿年之后,奕沂见时机成熟,巧妙地抓住了安德海事件,开始主动向慈禧反击了。
同治八年,同治帝已近弱冠,两宫太后欲替他纳后选妃,并预备大婚典礼。这一切与太监安得海本来毫无相干,但这位太监总管在威福并享,恃宠骄横之余,深感宫中寂寞,欲上苏杭等锦绣江南风流显耀一番。于是.他寻机密请慈禧,拟亲往江南,为皇帝大婚督制龙衣。慈禧听后,很是为难,并告诉说:“我朝祖制,术准内监出京,你还是不去为好。”安得海听罢自不肯甘心,便鼓动簧舌进言道:“太后有旨,安敢不遵?但江南织造,向来进呈的衣服,多不月‘仁闷州.匕‘J 。 ,翔阵,r ~… “引二门【 刁‘二,。 .。一、~' … 。 ? _ 
134 /日暮东陵
合适,现皇上将要大婚,这龙衣总要讲究一点,不能由他随便了事。而太后常用之服饰,依奴才看来,也多不合用,故奴才想前去督办,完完全全地制成几件,方好复旨。”慈禧尚来喜爱打扮,听安得海要为自己也置办几件衣饰,心中有些活动。但一想到祖宗规制,又不便答应。安得海早已窥透了慈禧的心机,再次进言道;“太后究竟慈明,连采办龙衣一事,都要遵照祖制。其实,太后要咋办,便咋办,若被祖制二字束缚,连太后都不得自由呢!”慈禧本是骄横之人,听了这话,觉得也有道理,沉思片刻道:”你要去便去,只是事关祖制,尚须机密,倘被王公大臣得知,动起真来,我也不便保护于你。”
安得海闻获慈禧恩准,不胜欣喜,连忙叩头谢恩。慈禧话虽出口,但心中并不踏实,于是又嘱其沿途多加小心,以免节外生枝。那安得海口虽称一万个遵旨,心中却颇不以为然,觉得一旦出了京城,普天之下可任其调遣施令了。于是,他瞒着慈禧,在京城偷偷选了十多名妓女,于同治八年六月由通州出京,沿大运河向南进发,踏上了采办龙袍之路,也是他命中的黄泉之路。
安得海一行几十人乘坐二只太平船,船上插着两面大旗,一面上书“奉旨钦留,,一面写着“采办龙袍”。两面大旗之上又挺起一面玲珑小旗,中绘一个大阳,太阳下面又精绘三足乌鸦一只,意谓“西王母(慈禧)取食之使”。船只两旁又插有无数的龙凤旗帜,随风飘扬。整个船上前有娶童,后有被女,鼓乐齐鸣,笙歌不绝,声势煊赫,气焰灼烧。沿途除骚扰地方百姓外,还明目张胆地勒索地方官衙捐赠钱财,一时闹得运河两岸乌烟瘴气,官府百姓叫苦不迭。安得海则有恃无恐,狂妄之极。
这时的安得海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尚在京城张罗船只、妓女、随从之时,恭王府的眼线早已密报于恭亲王奕诉。奕诉对安得海扰乱朝纲.拨弄是非,早已恨之人骨并想予以惩治,但总是苦于? J 。 JL ; ,矛、J ~叭~? 〃 。 ' ,。』 .~一。.一一一-。 。 。 。 ' 。 。 ' 。 
第三章从正午到黄昏/135 
没有机会,想不到这安德海却送上门来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恭亲王抓住这千载难逢.也是大清建国二百多年闻所未闻的太监胆敢出京这一上苍所赋予的契机,进行了慎重的谋虑和严密的布署。恭亲王决定欲擒故纵,先放安得海出京,造成违犯祖制的事实,然后再见机行事,按大清律法治他于死地。
安得海在得意之中自不知蝗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险局,依然威风凛凛、趾高气扬地出直隶、下山东,沿京杭大运河向南疾驶。船过德州,被知州赵新所闻,遂亲率衙役前往查拿,但尚未拿获,船已远去,赵新只好亲自骑马进省府济南向巡抚察报。这山东地面与直隶大不相同,直隶道近京师,要员重臣多属慈禧嫡系,而山东巡抚丁宝祯,土生土长,生就的一副山东汉子那廉刚有威,不喜趋奉的倔辈啤气。他是凭着自己的文治武功而获朝廷升摧,丁宝祯素与恭亲王奕诉亲善,这次安得海尚未出京或者是刚一出京,他已接到了恭亲王奕诉的密信,并作了各种准备。
当丁宝祯闻报后,一面书写公文交与东昌、济宁各府县,跟踪追拿,一面亲书密折,差人乘快骑八百里火速送往京城恭王府。奕诉接到丁宝祯奏折之后,立即入宫晋见太后,可巧慈禧正在后园看戏,不及所闻。奕诉即察报慈安太后,并递上丁宝祯所奏密折。慈安阅毕奏折,没有半点惊讶之色,奕诉心中明白,同治帝的劝说果然有效。因为在此前,他已跟同治帝密商捕杀安德海,并由皇上出面劝说东太后,以取得她的支持,慈安已经默许。故此,奕诉才将奏折呈来。慈安此时十分谨慎,但态度却非常明朗,一扫往日处理政务犹像不决之旧态,对奕诉说道:' ‘安得海理应正法,但须与西边〔 慈禧)商议。”奕诉闻听,忙答:“安德海违背祖制,擅自出京,罪在不赦,应即伤丁宝祯拿捕正法为是。”慈安沉吟良久才说:“西边最宠爱安得海,若由我下旨严办,将来西边必然恨我,故我不便作主。”奕沂知道东太后在假意推托,便进一步劝说道:“即是西边也
136 /日暮东陵
不能违背祖制,倘要祖制,则无安德海,有安德海,则不要祖制,还请太后速即裁夺。”为了打消慈安的顾虑,奕诉表态式地补充说:“若西边有异言,奴才当力持正论。”慈安慎思片刻,终于下定决心,令军机拟旨,颁发山东。奕诉速命内监取过笔墨,亲书谕旨:“太监安德海擅自出京,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傲效尤?着直隶、山东、江苏各督抚速派干员,严密拿捕,就地正法,毋庸再行请旨。”奕诉写完,让慈安阅批铃印。铃印之后,奕诉顿觉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走出宫来交于原密报之人,让其火速带回。
山东巡抚丁宝祯接到密谕,只轻轻说了句“安德海命休矣!”便立即派总兵王正起率兵追捕,王正起等人追到泰安地界,才赶上安德海的船只,并令其靠岸。安德海闻知,大声喝道:“哪里来的强盗,敢向我船胡闹?”王正起高喊一句:“本总兵官奉旨捉拿安德海,你就是安德海吗?”安德海看了看甲胃鲜明的王正起和所属官员,冷笑道:“咱是奉旨南下,督办龙衣,沿途并未犯法,那有拿捕的道理。你一个小小的总兵有什么本领,敢来拿我?”王正起不再答话,便令官兵锁拿安德海。安德海大怒道:“当今皇上也不敢拿我,尔等如此无法无天,妄向太岁头上动土,难道是自寻死路不成?”官兵被他一吓,不敢上前。王正起两目圆睁,推开宫兵亲自上前,一把将安德海的蓝翎大帽打掉,又飞起一脚将其踢倒,号令宫兵取过铁链,将安德海锁住,其余一行人统被拿下。王正起下令水手将船驶上济南。
丁宝祯闻知安德海已被捉来,即传两旁侍役,出坐大堂。王正起将安德海五花大绑带上堂来,丁宝祯喝问道:“安德海就是你吗?”安德海看了看两旁的侍役,然后将头扭过去,故意不看丁宝祯.嘴里却骄横地骂道;' ’丁宝祯,你连安老爷都不认得,还做什么混帐抚台?〃 
‘这时丁宝祯不再言语,而是起身离座,高声宣读密谕弓当读到
第三章从正午到黄昏/137 
“就地正法”四字时,安德海才有些惊惧地转回头,谕纳地说:' ’咱是奉慈禧皇太后的鼓旨,出来督办龙衣,丁扶台,你是在欺我吗?' ’丁宝祯这时才冷冷地笑了笑,.向前一步说道:“朝命已说是毋庸再请,难道你没有听见吗?”安德海至此才明白,这丁宝祯不是儿戏,肯定朝中有人作了手脚,想到这里,冷汗冒出,脊背发凉,全身战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苦苦哀求饶命。丁’宝祯回到堂上,望了望叩头不绝的安德海.轻轻说了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晚了。”说罢,大喊一声:“来人,推出去给我砍了!”话音刚落,几个侍役过来,将早已吓得昏死过去的安德海拉出大堂,随着一声号令,安德海的头颅应刃而落。其余随行人员,暂羁狱中,待候请旨发落。当复奏到京后,恭亲王再察报慈安太后,索性一不做,二几不休,下旨将随从太监全部绞决。其余男奴、妓女,有的充戍.有的释放,此案迅疾了结‘〕 安德海由被捕到被杀,慈禧始终一无所知,直至案情已结几日,始由太监李莲英闻报,慈禧闻后先是大惊,尔后又疑惑地说:' ‘这件事东太后全未提及,想来系是外面谣传,不足凭信。”立命李莲英速去探明确凿。李莲英奉旨来到恭王府探问,奕讲全然相告,李莲英复奏慈禧。慈禧闻听,拍案而怒,恨恨地说道:“东边瞒得我好苦,我向来道她办事和平,孰料她亦如此狠心,我与她决不干休!”说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