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天祥传-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过来吧 !”他想把敌人引过来,好让文天祥走脱,谁知文天祥已吞了毒药,落在敌人手里,而他也成了敌人的俘虏。
当两队元军各自押着自己的俘虏向山下走去时,都称自己抓到了文天祥,追问他们所俘的人,也都自称是文天祥,一时真假难辨。
元兵一直把他们押到大营中,元将里有在皋亭山见过文天祥的,这才断定刘子俊是假冒的。凶残的元军下令将刘子俊活烹了。
文天祥的部下,大多在此战役中殉难或被俘。元军将文天祥押解到潮州,献给他们的元帅张弘范。文天祥传 ?122?
第九章 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被押到了元军主帅张弘范的大营前,押解文天祥的将官嘱咐他说:“见到张主帅,必须下跪 。”文天祥骄傲地说:“当年我会见伯颜、 阿术都不曾下跪,今天我也绝不会下跪的 !”
元军将官非常吃惊, 大声喝问道:“哪里有不跪的道理 ?”
文天祥觉得不屑同他讲道理,便爽快而干脆答道:“宁死也不跪 !”
元军将官无计可施,只得去请示他们的元帅张弘范,并一再要求把文天祥杀了。张弘范曾在临安皋亭山大营中见过文天祥,并领教过他那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他知道自己无法使文天祥屈服,而自己又无权宰杀这位宋朝的宰相、枢密使, 只得对手下说:“杀了他,反倒成全了他的忠义之名,不如以礼相待,以显示我的宽宏大量 。”
因此,张弘范让人将文天祥带到大帐中,并亲自为他解下绳索,然后装出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说:
“文丞相请坐,请坐,咱们来谈点正事 。”
文天祥坚定地说:“要杀则杀, 我跟你可没有什文天祥传 ?123?么话可说的 。”张弘范并不气恼,只是一个劲儿地尽挑好话来说:“不,不,文丞相, 你误会了,我并不想杀你……”
“那你就是想图得一个爱贤惜才的虚名吧!告诉你,办不到 !”文天祥不等张弘范说完,就一语道破了他的心机,并且严厉地说:“你不杀我,我就自杀,给我一把剑 !”
“想死,哼!没那么容易 !”张弘范急不择语地说,显然他有些不耐烦了。
“张弘范,你也是一个汉人,如今却帮助元军攻打大宋,如此叛臣逆贼,将来你有何面目去见你的列祖列宗 !”文天祥满腔怒火骤然爆发了出来,大骂这个蒙古汉军都元帅。
张弘范气愤已极,但又不好发火,只好先将文天祥关押起来,并从俘虏中找来文天祥以前的随从,继续服待他。张弘范想:别看现在文天祥强硬,应该慢慢会软下来,过些日子攻打隋山,还得要让文天祥出面劝降张世杰呢!于是张弘范对文天祥严加防范,将他关押在一艘四周都布满了元军的海船里,而不敢把他囚在潮阳。张弘范一手作进攻隋山之准备,一手厚待文天祥,以图到时候让文天祥出面去劝降张世杰。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初六,张弘范指挥水军从潮阳进发,取道海上,准备攻打隋山。关押着文天祥传 ?124?文天祥的海船一同前往。
十二日,海船经过珠江口外的零丁洋,文天祥听到这个地名,眼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想起了祖国山河的支离破碎,自己的孤单无奈,思潮澎湃,百感交集,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于是提笔挥洒,写下了下面的这首著名的七律《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飘摇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写完这首诗,他面对大海,一面反复吟诵,慨叹大宋河山的沦亡以及自己的孤单身世;一面想快到隋山了,元人还将会耍出各种新的花招,但自己抱定一个信念,宁死也不屈服,决不变节投降。
第二天,张弘范率军到了隋山,他知道张世杰领导的南宋水军实力较为强大。双方交战,元军取胜不是很有把握,因而就想不战而得隋山。于是张弘范大力推行劝降张世杰的活动。得知军中有一位军官是张世杰的外甥后,就派他连续三次去张世杰大营那儿劝降,可是张世杰也和文天祥一样是南宋的忠臣,他怎么又会降元呢!
张弘范并不死心,又想叫文天祥写信劝张世杰降文天祥传 ?125?元,自己想直接去找文天祥,又恐怕遭到拒绝,面子上过不去,就派了一个姓李的元帅去见文天祥。
得知李元帅的来意后,文天祥气愤之极,反问道:“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父母,你说这可能吗 ?”
李元帅被反问得哑口无言,不知说什么好,可又不好回去向张弘范元帅交待,就死磨硬泡地叫文天祥写点什么,以便自己带回去交差。
文天祥挥笔录下昨天写的《过零丁洋》一诗,交给李元帅,让他带给张弘范, 并且坚定地说:“转告你们的张弘范元帅,这就是我的正式答复,也就是我的态度 !”
李元帅无奈,只好拿着诗灰溜溜地向张弘范交差。张弘范一看,发出了由衷地赞叹:
“好人,好诗!好人,好诗 !”
进攻隋山的战斗终于打响了。战斗从正月十三日起,一直到二月初六,两军对垒长达22天,战云弥漫,杀声震天,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海战。文天祥目睹了整个战斗经过,焦虑与悲痛时时笼罩着心头。
张世杰的舰队有船一千多艘,而且多是大型海船,官民将士共有20余万人,许多将领身经百战,士兵们背水一战,士气极高。而元军大小船只一共才500艘,其中还有200艘一开始就迷了路,没有赶到。文天祥传 ?126?元兵又不习惯海上作战,困难重重,说起来宋军获胜的希望是很大的。
然而,由于张世杰指挥失误,坐失战机,元军的舰只趁着涨潮的时候,突然向张世杰的海军攻击,虽然宋朝海军英勇顽强,但还是抵抗不住元军有组织的猛烈进攻,军民伤亡极大,眼看败局难以挽回,张世杰便决定派人把皇帝接到自己的舰船上来,准备突围,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
皇帝座船较大,又紧紧和别的船只结连在一起,突围不出去。不能眼看着靖康故事的重演,也不能使皇帝落得和先皇一样的命运,陆秀夫决定和皇帝一起殉难。他首先叫妻子儿女跳海自尽,又回头对皇帝说:“国事至此,陛下应当殉国。 德皇帝被俘, 受辱已甚,陛下不能再受辱了 。”说罢即背负9岁的皇帝蹈海壮烈牺牲。
杨太后知道皇帝殉国,万分悲恸,也跳海自尽了。不少大臣、宫女也都纷纷跳入海中。
张世杰见皇帝没来,情况又不允许他久等下去,就和苏刘义等将官乘天色昏暗,率领百多艘大小船只突围出去,其余八百多艘都被元军俘获了。
入夜,隋山决战结束,炮火、鸣镝声音都停止了,海上烟消云散,连军中的锣鼓也悄然无声,只见点点灯光,疏密相间,那是元军船只和它所俘获的宋军船文天祥传 ?127?只上的桅灯。元军取得隋山决战的最后胜利,杀牛宰羊,置酒庆贺,个个喝得烂醉如泥,一阵阵如雷的鼾声从船中传出,打破了夜空的静寂。
这一夜,文天祥一刻也没有合过眼,他为张世杰坐失战机无限惋惜; 也为他结栅自固,“不知合变”而痛心疾首。虽然他一介书生,并不知兵,但已看出了这些致命的弱点,而且事情的发展又一一按照他预见的最坏的结局出现了,二十多天来尚存的一线希望完全破灭,这怎不使他痛苦万分呢?更加使他难受的是,决战自始至终,他都亲眼目睹,心脏脉搏随着战斗的进行而跳动,心情紧张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最后又使他亲眼看到宋军的覆没,这对他是极大的打击。精神上受到的折磨,比肉体上受刑更加难以忍受。他说:“隋山之败,亲所目击,痛苦酷罚, 无以胜堪,时日夕谋蹈海,而防范不可出矣 !”这是他当时心境真实反映。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坐北舟中,向南恸哭”。
隋山战败以后,文天祥向自己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昨天,西北海面还有宋军的大队船舰,如今只见北船,不见南船的旗号了,宋军还能保存一点力量吗?
昨天,两边桴鼓擂得十分响亮,今天海上一片静寂,宋军竟就此不能再战斗了吗?
文天祥传 ?128?
昨天,张世杰元帅正在布置战斗,今天他是殉难崖海呢?还是已经突围出去?杜浒、邓光荐这些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不知牺牲没有?
昨天,祥兴皇帝还在他的座船上,他的存在是宋朝存在的象征,如今他是生是死,音讯杳然。如果皇帝不幸殉难,不绝如缕的宋朝还有希望吗?
这些问题萦绕脑际,他找不到任何答案,宋朝竟落得这样悲惨的结局,他无比痛心。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不可能正确总结出历史教训,只是归咎于奸臣误国。在茕茕孤灯下,他含泪写了一篇记述隋山决战和自己的感想的长篇史诗。他把隋山失败比作赵长平军被秦将白起坑杀,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惨案。他记述这次空前的海战说:“楼船千艘下天角, 两雄相遭争夺搏。古来何代无战争,未有锋猬交沧溟。……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昨夜两边桴鼓鸣,今夜船船鼾睡声。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酾酒人人喜。惟有孤臣雨泪垂,冥冥不敢向人啼。六龙杳霭知何处?大海茫茫隔烟雾。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 ?”
这次战争确是宋元最后一次决战。张世杰虽然突围出去,但他再也无力重整旗鼓继续战斗了。他率领一百多艘船只乘夜驶到南恩(广东阳江县)海上的螺文天祥传 ?129?岛停泊,曾想整顿残余水军,再招集广东志士义民参军,在陆上建立根据地。不幸这支船队突然遇到翻江倒海般的大飓风,船只有的撞击坏了,有的沉没海中。将士劝他上岸暂避,他拒绝了,说:“没有必要了”。座船摇晃得非常厉害,几次险些倾覆,张世杰若无其事似的,他扶着板壁登上舵楼,两眼凝视着在飓风中忽上忽下的宋军残余船只,喟然长叹着对身边的将士说:“我为宋朝仁至义尽了, 一君身亡,复立一君,现在国已无君,我不在隋山殉难,只为元军退后,再立国君,以图恢复宋朝社稷。如今国事至此,这是天意呀 !”这时飓风更急,怒涛更高,张世杰竟堕水溺死。将士捞起他的遗体,葬于螺岛东端力岸村。螺岛因为埋了烈士的忠骨,改名为海陵岛,取海上陵墓之意。
战斗结束后,隋山海面一片浓重的腥臊味儿,双方战死的士兵,跳海殉节的宋军官兵和义民,尸体陆续漂浮起来,七天以后,竟有十余万具。元军驾着小船在海上捞取财物,一个士兵发现一具穿黄衣的童尸,身上佩着玉玺,他取下玉玺,把尸体扔到海里,玉玺送到张弘范那里,张弘范断定是皇帝的尸体,立即命令士兵捞取,可是不知已漂到那里去了。他即派人向元朝政府奏闻。
张弘范消灭了督府军,南宋最后一个皇帝也死在文天祥传 ?130?他手里。他自以为对元朝立下不世之功,十分得意,派人在隋山北面石壁上刻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字,以便“留芳千古”。可是事与愿违,他灭宋的罪行受到中原和南方人民的唾骂。明朝时候,有人把这块石刻削去,改镌“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九个字,纪念这位殉节的忠臣。
文天祥传 ?131?
第十章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月十三日,张弘范的灭宋庆功宴会在广州摆开,他所部全军将领都来了。张弘范把文天祥请来了,并让文天祥坐正席,不停地劝菜敬酒。文天祥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怒目而视……张弘范再次走近文天祥说:“文丞相, 宋朝已灭亡了, 您的忠心也已尽到了,即使您想杀身成仁,又会有谁把您的事迹写进宋朝的史册里呢!好好想想,如果能以忠于大宋的心来对待大元,那么大元肯定会用您为宰相的!别再固执了,在哪儿当官不是都一样……”
一听到“宋朝已灭亡”几个字,文天祥心如刀绞,不禁流下了眼泪,他对张弘范的话非常气愤,立即驳斥道:
“国亡却不能救,做为臣子就已经死有余辜了,怎么还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古时商朝灭亡后,伯夷和叔齐忠于商朝,不食周粟而死,做为忠臣,应自尽其心,绝不能因国亡而变心。告诉你吧,让我屈膝投降,永远也办不到 !”
张弘范被驳得哑口无言,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元军副帅庞钞儿赤这时站起身来,想缓和一下气文天祥传 ?132?氛,就走到文天祥旁边去敬酒。而文天祥气愤地把脸转过去,理也不理。
庞钞儿赤当着众将官的面讨个没趣,恼羞成怒,破口大骂道:
“畜生,你活腻了吧?本帅好心让你喝酒,你还不识抬举 !”
文天祥毫不示弱,立起身来,怒发冲冠,厉声斥骂道:
“你这条疯狗,从北国跑到这里来咬人!告诉你,我只想快点死,快把我杀了,来呀,杀吧 !”
庞钞儿赤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伸手抽出了身上的宝剑。张弘范急忙拦住了他, 小声说:“请息怒,杀了他,咱俩怎么向大都交待呀 ?”
文天祥心如铁坚,毫不动摇,元人两个月的威胁利诱都没有效果,张弘范无可奈何,只得将这些情况写成奏章,派人送到大都,听候处置。
四月十一日,使者带来了元世祖忽必烈的诏书。对忠心耿耿的文天祥,忽必烈早就有所了解,这次又得知他被俘后的情况, 赞叹道:“真忠臣也 !”他要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立即押送到元大都,他要亲自处理。
得知要北上的消息,文天祥下定决心,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临行前他写了一文天祥传 ?133?首长诗, 题为《言志》,诗中反复表达了以死殉国的志向,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一死鸿毛或泰山,之轻之重安所处。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平生读书为谁事?临难何忧复何惧!
文天祥那种乐观、无畏的精神跃然诗中,他在北上途中,在大都监狱的表现,都反映了这种精神。
文天祥要离开广州北上时,杜浒特地赶来了,他要为义军领袖和自己亲密的战友送行。杜浒带兵在隋山一带,战败后投海被俘,也押到广州,受尽折磨,身患重病。文天祥望着杜浒憔悴的面容,难过极了,一起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又浮现在眼前。两人含泪分别,而杜浒因忧伤和疾病的折磨,几天后便去世了。
和文天祥一同押往大都的还有邓光荐,他是南宋的礼部尚书,在隋山战役中被俘。邓光荐品格高尚,又喜好诗歌,一路上和文天祥写诗填词,日夕相伴。
四月二十二日,文天祥等人由元军都尉率领几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押着北上了。他把这次北上,看成又一次战斗。途中的山水、草木常常引发他的情思,为此,他写了不少的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哀痛和坚定不屈的意志。
文天祥传 ?134?
五月初四,文天祥一行出梅岭,二十五日至南安军,这儿已是江西,离文天祥的家乡不远,义军旧部也还在,元军都尉怕义民前来劫持,就把他锁在船舱里。
一直想着以身殉国的文天祥,这时,他决心就死在自己的家乡。到故乡庐陵还有七八天的路程,现在开始绝食,正好到庐陵也就差不多饿死了。尽节于故乡,埋葬于本土,不失为忠烈,而且还能免除到大都后再受侮辱。于是,文天祥提笔写了一篇《告先太师墓文》,让随从孙礼离船上岸, 从陆路先赶到庐陵,在父亲文仪的坟墓前诵读,然后火化,替他祭祖,并约定好孙礼六月初二在庐陵等着再上船,那时他就可以死在家乡,告慰祖先了。
绝食是痛苦的,一天、两天……他坚持不肯吃东西。后来,元军都尉见他始终不进食,身体一天天地衰弱下去,便惊慌了,先是哀求他吃点东西,后来,竟令士兵捏住文天祥的鼻子,把粥从嘴里灌进去。文天祥对他们的无礼举动怒怨不止……
六月初一,船便到了庐陵,没有见到孙礼。他以为是船早到了一天,所以他忍耐着绝食的痛苦,等待孙礼回来。谁知道一直到了第四天,船要到丰城时,文天祥才发现孙礼在另一条船上,这时他才明白,原来是元军捣鬼,他们根本就没有让孙礼上岸。文天祥传 ?135?
文天祥绝食8天,竟然没有死,而庐陵已过了很远,他想既然不能死在家乡,如果再坚持绝食而默默地不明不白地死在荒江之上,实在不值得;另外,建康(今南京)马上就到了,他听说还要停一段时间,如果能像上次在镇江一样逃出去,就太好了。考虑再三,文天祥决定恢复饮食,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文天祥在绝食期间,感情深沉,写了不少抒情诗作, 其中有许多名句表达了他崇高的气节,如:《赣州》的“江山不改人心在, 宇宙方来事会长”(国家虽亡,而江山不变,人心依旧,世界来日方长,起事的机会还很多);《 苍然亭》的“ 忠节气流落尘土,英雄遗恨满沧浪”( 尽忠守节之士风流一生,却陷落在尘土之中,英雄留下来的亡国之恨,像碧绿的赣江水那样多)……
六月初五,文天祥到了隆兴(今南昌), 消息一传开,百姓纷纷站在街头夹道看望。一生中文天祥已经是第三次遇到这样的场面了,他又想起了中状元和从元营逃脱到真州时的情景,但是,此时他的体质已然不行了。不过,在老百姓眼里,他仍然是位了不起的英雄,人们仍然尊敬他,崇拜他,而且这种感情比以前更强烈了。
庐陵人张弘毅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文天祥经过庐陵时,他向元人迫切要求,他要陪伴文天祥一起文天祥传 ?136?去大都,元人见他如此心切,便答应了。
六月十二日,文天祥等人抵建康,在这里住了两个多月。这里也有人想在江边将文天祥救出。文天祥也想找机会逃走,可是元人警卫森严,因而这一想法未能实现。
八月二十四日,文天祥渡江北上,邓光荐却在此病倒了,而留在了建康,两位好朋友从此分别了。文天祥等人渡江到江北,然后走水路到淮安,这一段路上,江淮的义士总想将文天祥劫走,可是,元兵水上、岸上层层守卫,一直到扬州也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
九月初二,文天祥等人由淮安出发,走陆路向北行进,一路上北方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都使文天祥激动不已,他写了许多诗,记下了自己的见闻。
九月二十日,文天祥等在河间(今河北)的一家烧饼铺夜宿。店主见是被俘宋朝官员经过此地,便上前打听,一听是大名鼎鼎的文丞相,连忙前去参见,并且说:“小人祖上也是宋人, 流落此地多年。文丞相忠心耿耿,世人皆知,今日有缘相遇,请丞相留下墨迹,来日见到此字, 就如同见到文丞相, 不知可否?”说完他便拿出笔墨纸张。
在千里之外的北方,文天祥遇见这位宋朝遗民,并对自己这样尊重,感动不已,一口应允,提笔写了四首诗,送给店主。
文天祥传 ?137?
店主当即叫人将这四首诗裱了起来,挂在阁楼里,视之为珍宝。
两年后,一位江南人路过此店,见了这几首诗,认出是文丞相的手迹,便对店主人说:
“这些诗写得好,两贯钱让给我吧 !”
“这是我的传家宝,就是十锭银子给我也不换。我祖上也是大宋百姓,宋朝三百多年天下,有多少文武官员,只有文丞相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为我写的手书真迹,是无价宝啊 !”
因为这位客人也相当崇拜文天祥,所以才想讨手迹,见北方百姓也如此敬重文天祥,心里无比兴奋。
文天祥一行到了元大都后,被安置在会同馆。他深深地舒出一口气,心里暗喜道:可以殉国啦!可就在会同馆里,馆主人将文天祥奉为贵宾。文天祥很奇怪,就问馆主人, 馆主人回答:“丞相博罗吩咐我好生照顾文丞相 。”于是他明白了,元人是在企图软化自己。
文天祥为了表示自己不屈服于元人,他每天身著好宋朝官服,面南而坐,黑夜亦如此。他不睡博罗为他安排好的床铺,宁可每晚坐到天亮;他不吃博罗为他安排好的美餐,而要吃陪他来的那位同乡、朋友张弘毅送来的饭菜。张弘毅一直住在离文天祥不远的客文天祥传 ?138?店里, 坚持前来送饭, 照看文天祥。文天祥之所以“义不寝食 ”,一是要向元人显示自己的决心;二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忘记自己的志向。
果然,博罗丞相接二连三地采取了种种方法劝文天祥投降。
先是文天祥的两个女儿前来看望他。她们见到父亲,悲痛欲绝,文天祥最疼爱女儿,此时也泪如雨下,可是父女刚一见面,元人就又把两个女儿带走了。文天祥的夫人就和女儿住在一起,元人却偏偏不让她来。元人的用意很清楚,是让文天祥知道,只要你肯投降,就能和妻子、女儿生活在一起。然而文天祥宁愿忍受着和亲人生离的痛苦,而坚决不向元人屈服。
留梦炎,这个临安危急时逃跑的南宋丞相,降元后做了高官。博罗心想,这两人都是宋朝的状元宰相,用状元宰相来劝状元宰相,真可称为一着妙棋。然而博罗打错了主意,两人思想完全不同,文天祥恨透了留梦炎这样的人,怎么能听他劝降呢!留梦炎刚到文天祥这里,未等他说话,文天祥就指着他厉声斥责道:
“好个老贼,当初你不顾国家利益,弃官潜逃,今又认贼作父,甘心投降。你不知耻辱,还厚着脸皮来劝降,我问你,你有什么脸面再见父老兄弟啊 !”
留梦炎被斥骂得抱头鼠窜。接着,博罗丞相又让宋恭帝前去当说客,命令文天祥投降。临安陷落后,文天祥传 ?139?皇帝被押到大都,元世祖封他为瀛国公,现在只有9岁。博罗丞相想,文天祥忠君,皇帝的话,他一定服从。然而他们又想错了,就是皇帝让文天祥投降,文天祥也不会答应。小皇帝一来,文天祥便有了主意,他既不责骂小皇帝,也不跟他讲道理,只是让小皇帝坐北向南,自己面北而跪,一面叩头,一面痛哭流涕地连声说:“圣驾请回, 圣驾请回 。”意思是让小皇帝回南方,竖起抗元战旗。小皇帝被弄得糊里糊涂,不知说什么好,只得回去了。
宋君、宋臣劝降都没效果,只好由元朝大臣出马了。当时元朝的平章政事(宰相), 名叫阿合马,是个很狂妄的家伙,他想借自己的权势来使文天祥屈服。他进了会同馆,在大堂一坐,就让人叫文天祥前来回话。
文天祥一听是阿合马,料定不好对付,但一想,我死都不怕,怕他干啥?于是昂首阔步走到堂上,作了个揖,坐在阿合马对面。
见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样子,阿合马先是吃了一惊,继而却又故作威严地问:
“你知道我是谁吗 ?”
“刚才听人家说是宰相来了 。”文天祥顺口回答。
“知道我是宰相,为什么不跪 ?”阿合马盛气凌人地问。
文天祥传 ?140?
“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凭什么下跪 ?”文天祥据理反驳。
没想到文天祥这么强硬, 阿合马一时又不知如何回答,便转移话题:
“你既然是南朝宰相,那为什么又到了这儿呢 ?”
“南朝早点用我做宰相, 北人就到不了南方,南人也到不了北方了 。”文天祥一本正经地说道。
阿合马见文天祥态度强硬,自己又无话可说,就寻开心似地对左右道 :“此人生死得由我呢 !”意思是说,文天祥你别太要强了。
文天祥这时也不耐烦了, 于是,声色俱厉地说:“你要杀就杀吧,说什么由你不由你呢 !”
阿合马不作声了,他知道说不过文天祥,劝降的话一字未提,就灰溜溜地走了。
在这场劝降与反劝降的斗争中,文天祥胜利了。元朝统治者失败后,知道劝降是不会成功的,于是,就采取强硬手段,对文天祥进行肉体折磨,企图消磨文天祥的意志,使他屈服。
十月初五,文天祥被带出会同馆,押送到兵马司衙门,关在一间小土牢里。
元兵看守极严,过了十多天才把文天祥捆着的双手解开。一个月后因为文天祥生了病,才把枷除掉,但脖子上仍系着铁链子。
文天祥传 ?141?
文天祥所带的衣服钱银都被收走,每天给的伙食极差,又不许张弘毅再来送饭,要文天祥自己生火做饭,火炉就在囚室内,烟熏火燎,难受之极。
囚室阴暗寒冷,屋角墙壁布满厚厚的灰尘。文天祥身上的虱子抓不完,不久又长了癞,背上长了疽。生活的折磨使他病倒了……
元朝统治者以为,宋朝宰相是吃不了这些苦的,一个月的折磨一定能使文天祥屈膝投降。十一月初五,开始领他到枢密院说是去见院官博罗丞相,一连去了四天,博罗故意避而不见。直到十一月初九,院官才传令召见。博罗心想,折磨了一个月,又三番五次让他见不到元人头领,这次,文天祥一定会软下来。
然而他们又错了,痛苦与折磨不仅丝毫没有动摇文天祥的意志,反而使他更坚强了。
在枢密院大堂中央坐着满脸杀气的博罗丞相,旁边坐满了元朝的高级官员,手持刀枪的士兵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