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发行狂潮-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4节
江承望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自己临退休的时候会出这么大的事情。这个错误对于整个沿江晚报社,对于自己个人的政治生涯来说,都是致命的。出事的当天,省委,省委宣传部;沿江市委,沿江市宣传部就分别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工作组,进驻到了沿江晚报社。按照工作组的要求,当天当班的所有涉案人员,包括总编兼社长、副总编、编辑、记者,校对排版人员全部要停职,接受审查。
江承望一边积极配合工作组的调查,一边想办法从周边进行斡旋,想从中探一点口风。毕竟这来的人当中,好多是自己的老上级、老同事、老朋友,想来还是应该好说话的。但是令江承望感到失望的是,原来见面都一脸春风,笑容可掬的人此刻全都一本正经地,口风严得很。这令江承望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就连平时对自己关爱有加的沿江市委宣传部部长高老庄,这阵子也是一脸的严肃,不给江承望一点套近乎的机会。从他镜片后面那冷冷的眼光当中,江承望看到了他给自己传出的绝望信息。
当然,江承望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也很清楚自己这次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在这样一个大是大非的事实面前,谁还敢出面为他说话呢,大家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可是,我江承望也是天大的冤枉啊,这件事情毕竟不是自己的亲手办的,自己一天到晚这么多的琐事,那里可能将报纸的每个版面都审阅到位呢。想到这里,江承望就对当天当值编辑陶伯兵恨得牙痒痒,这家伙自恃是留德回国的双博士,平时工作就吊儿郎当,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什么玩意,简直他妈的猪狗不如,这种低级错误也犯,现在害得我江承望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想到这里,江承望就老泪纵横。其实细想起来自己也不算冤,自从晚报自办发行以来,报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原来沿江日报的一个周末版,发展到现在拥有三十多万发行量的日报,自己作为这一变化的设计师,可谓是功不可没。然而随着社会名气地增大,自己也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开始被眼前的大好形势误导,眼里只有经济效益,放松了政治觉悟。从面使陶伯兵这种害群之马在沿江晚报有了生存的空间,终于酿成了今天的惨祸。现在工作组要自己说清楚,可自己哪里能说得清楚啊!
为了让涉案人员认识到自己这次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工作组牵头的省委领导左阁老特地传达了中央新闻出版署对沿江晚报所犯错误的处理意见。初步的处理意见是立即责令沿江晚报停刊整顿,严肃查处此次事件中的相关责任人。至于何时复刊,要等处理结果出来后再听出版总署的通知。后来省里有关领导考虑到目前沿江晚报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近四十万的发行量,如果突然停刊势必会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省里有关领导如实向中央有关部门反应了上述情况,并想办法从中斡旋。中央有关部门经过分析研究,拿出了进一步的处理意见。沿江晚报暂缓停刊,由省委牵头成立专班,要求彻底查清此次事件的真相,严肃处理的相关责任人,在沿江晚报内部进行彻底的整顿,杜绝类似事件再度发生,并将整顿结果上报中央有关部门。
听到这个情况,江承望不由再度老泪纵横。毕竟自己在晚报干了一辈子,到老了能看着晚报在自己的带领下发展壮大到这样的规模很不容易。江承望对这张报纸注入了很深的感情,没想到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差点让沿江晚报关门,万一出现那种后果,自己可就成了千古罪人,无颜见江东父老啊。想到这里,江承望决定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他写了一份深刻的检讨交到了左阁老手中,深刻检讨自己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丧失了应有政治觉悟的行为。在检讨的末尾,江承望在为自己的工作失误感到痛心疾首的同时,提出自己愿意承担这次事件的一切责任,并愿引咎辞职。
“元首访华”事件牵动着每一个沿江晚报报人的心。当然这当中有忧心忡忡的,也有幸灾乐祸的;有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也有居心叵测,推波助澜的。发行部得到的消息并不多,即使有也是经过转达或是加工后传言的。到关动荡他们的耳中,也就只能听个大概了。但是对于要责令晚报停刊的说法,还是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这让大家的心开始悬了起来。按照方明亮的说法,虽然现在报纸每天还在正常发,但说不准哪天就会停下来,这样我们就又要失业了。
这几天,打电话给关动荡聊天的人多了起来。在他们看来,申平武经常到十里亭站玩,多少也会透露一点内部的消息给关动荡。弄得关动荡是应接不暇。关动荡说没有什么消息,他们还都不相信。但是这几天,申平武也确实没有到十里亭站来,关动荡打了好几次电话,他都说忙。初开始关动荡还以为他也是在忙“元首访华”的事件。但是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高显口中得知,郭景明和申平武最近急着处理一起沿江童装厂的集体上访事件,整天忙得焦头烂额。
后来经多方打听,关动荡才弄清楚事情的始末。原来在不久前刚过去的中秋节里,五码头站的魏才俊觉得自己这段时间在晚报做得还可以,这眼看要过节了,就想找原来童装厂的老哥们聚一聚。一则想和以前的同事们叙叙旧,毕竟在晚报工作压力非常大,和现有的一些站长们也套不上关系,他平时感到很是郁闷。二则自己现在在晚报大小也是个站长,待遇也还不错,想在同事中露露脸,显摆一下。中秋节的晚上,魏才俊邀了一帮昔日销售科的同事到家里玩,并在附近的小餐馆里叫了一桌子菜送到家里。一帮人一边叙旧,一边豪饮。想起昔日童装厂兴旺时,大家在销售科共事时的快乐时光,个个兴味盎然。回头又想到现在,大家一帮人当中,除了魏才俊一人在上班外,其它的人都下岗在家拿二百多元的救济,不由唏嘘感叹不已。
趁着酒劲,魏才俊将发行部过节慰问站长的礼品月饼拿出来让大家品尝,并大力吹嘘,说这个月饼价值三四百元。大家看月饼包装豪华,都深信不疑。其中一个叫司文空的人发出了后悔的感叹,想当初不应该进下岗再就业中心的。要是上班多好,也能和魏才俊这样。也免得现在在家天天受老婆的气了。
魏才俊也就随口说了一句,“你们去闹啊,晚报那么多站还怕没有你们的位置,他们占了我们的地,我们完全有可能要他安排,位置差了还不依。”
谁知这句话让司文空当了真。中秋节过后,他在私下里一煽动,还真纠集了二十几号原童装厂的职工到多元报刊发行有限公司静坐,要求解决工作问题。这下可是给郭景明出了一个难题。他一边安排申平武联系公司的另一个董事,即原童装厂的厂长老董,一边自己亲自出面和这些人对话。因为他清楚,在这个报社上上下下正在整顿的时候,如果这件事情处理不好,一旦闹到报社去,事情就会不可收拾。
然而这个关键时候,老董竟然趁十一长假出门旅行去了,这个时候正在云南呢。郭景明一边要求他这个老同学尽快往回赶,一边安排申平武同上访的人谈判。他感觉到这个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甚至可能有幕后的推手,要不然他们不会对晚报现在的内部形势弄得这么清楚。
郭景明给了申平武两个原则,第一,这件事情尽量在多元报刊发行有限公司内部解决,坚决不能让他们闹到报社去。第二,他们要上班可以,必须服从总公司的安排,从基层做起。像司文空这样上来就想当站长是绝对不行的,这简直是瞎胡闹。在这两个前提下,申平武跟这帮人软磨硬泡,总算在老董赶回来的时候将这件事解决了。大多数人都同意等候发行部下一步安排,只有这个领头的司文空,还是不依不饶,要求即刻上岗还不说,而且必须是一个副站长的岗位。老董现在对这一帮人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劝说申平武给他一个虚职,让他随便到哪个站里去混一下,今后的事情就靠他自己了。申平武见其它人都不再来闹,态度也强硬起来,将他安排到了方明亮手下。方明亮可不管你是谁,将他丢在线上才跟了两天,司文空就已经累得不行了。他见做不下去了,就又回到总公司想闹事。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人单势孤,就没人理他了。这件上访的风波至此才算平息了下去。
第5节
经过一段时间的漫长等待,上级主管部门对沿江晚报“元首访华”事件的处理结果总算是下来了。
首当其冲的是关于对沿江晚报社长兼总编江承望的处理决定。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了他的辞职申请,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鉴于其认错态度良好,特许其退居二线发挥余热,为沿江晚报的进一步发展做一些辅助工作。其次就是撤销当日值班的副总编辑侯开源一切行政职务,党内给予留党查看处分。当日值班的编辑、记者、排版校对人员一律开除公职,着沿江晚报人事部门予以辞退。同时为了加强对沿江市报业的管理,市政府将对沿江市的报业进行重组,在明年初成立沿江日报报业集团,将沿江晚报重新划归沿江日报管辖。
这一处理决定在沿江晚报不吝是一次大的地震,刚刚在报社内部宣布,消息立刻就不胫而走。对于此次事故中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大家都觉得没有什么,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大家更为关注的是后面一条,关于成立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事情。假如沿江日报报业集团一成立,也就意味着沿江晚报再不是一个独立的报社,而是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一分子。这一结果一旦形成,巨大的人事变动更是意料中的事情。一时间沿江晚报内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各种小道消息纷至沓来。
传到关动荡耳中的主要有两种消息,一个就是沿江晚报新的社长人选问题,主要有三个版本。有的说会从市委宣传部下派新人,有的说将从沿江晚报原有的副总编内提拔,还有的说将从沿江日报内抽调。三种说法都说得有根有据,有的甚至连下任的社长名字都点了出来。还有一个就是沿江晚报发行部的变迁,这倒是关动荡们最关心的问题。传得最多的就是沿江日报本身在各个区域都有发行站,到时候两家报社一合并,两家发行部自然就合二为一,那么沿江晚报的发行站也就会被沿江日报的发行站吞并,其结果当然是晚报的发行站长将全部下岗,要么就是在新的站点内任班长卡管之类的职务,这个还要凭关系,没关系的只有死路一条等等。
对于这些传言,关动荡觉得也没必要太过关注,因为很多事情不是自己能左右的。自己现在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就算是真的如传言所说的,到那时任何人也无力回天,只好听天由命。实在不行,无非是去再创业而已。何况这些还都只是传言。
果然没过多久,新的总编辑兼社长马奔就到任上班了,听说这位社长是沿江日报的原副总编。马奔看来还是很有魄力的,他上任后只用一次会议就让所有的谣言不攻自破。沿江晚报在并入沿江日报报业集团后,其原有的建制不变,还是一个独力核算的单位,仍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只是在行政级别上隶属于沿江日报报业集团。有了新社长这样一句话,人们躁动的心开始平静下来,开始各安本分做好自己的事情。看来在这种大的变革面前,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是在所难免的。
申平武有一阵子没有来十里亭站了。因为这个缘故,关动荡对这件事情也差不多淡忘了。而且因为这段时间人心浮动,大家也就没有什么心思去想这些事情,和关动荡联系的人也少了。再者因为大收订,分公司里看到大家都很忙,也就将例会也取消了。这个时候的分公司只是一个空壳,安红全也一心忙于自己北坡站的收订而无暇他顾,关动荡也就显得清闲多了。盘点站里的情况,现在大收订时间已经过半,大收订的任务也回得过半,这种形势在关动荡眼里还是觉得不错的,因为他清楚,按正常情况,回数是不会这么顺利的。
这天下午,他去收了一家公费单位的续订款,回到站里交完款后,觉得没有什么事,便在站里转来转去,不知不觉中他转到了院子里面,看着头顶的葡萄架在发呆。时令已经是深秋初冬,架上的葡萄叶也早已枯黄凋落怠尽,只有三两片枯黄破烂的叶子还垂在黝黑虬劲的藤上,在秋风中摇曳,看那情景,随时都有脱落飘飞的可能。这个时候,申平武那洪亮的嗓音突然在身后响起。
“怎么,小关,在看秋景呢。”
关动荡连忙回过头去,发现申平武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区站的在门口,正望着自己笑,他的身后跟着高显。
“是申主任啊,关动荡连忙迎了上去,什么时候过来的,怎么不事先打个电话。”
“肯定不会打电话了,我们这次是突击查岗呢。”申平武诡异地望着关动荡。
“是吧,怪不得,我刚收了一家公费的款回来,在这休息一下就让申主任碰到了,您可真神了。”关动荡也笑着说。
“行了行了,别捡好听的说了,”申平武挥挥手,“快给小方他们打个电话,让他们过来聚一下,好久没有在一起坐坐了。”
“好的,好的,”关动荡一边将申平武往站里让,一边答应着。等申平武和高显刚坐定,何珊珊的茶就泡好端了过来。
关动荡给方明亮和林正南打过电话,便坐下来准备陪着申平武聊天,这时,申平武却开口说话了:“小关,听说过几天长沙有个发行会,到时候你将站里的事情安排好,跟我们一起去参加一下,争取这次去拿几张好报纸的代理权回,为总公司拓展一点新业务。”
“没问题。”关动荡听后一阵惊喜,真没料到会有机会和申平武一起去出差。
言谈间,方明亮和林正南相继来到十里亭站。等人到齐后,申平武粗略了解了一下各区站的大收订情况,便吩咐关动荡摆开了牌局,几个人围坐在一起酣斗了起来。
这次聚会没几天,申平武就带着高显,关动荡一行人踏上了去长沙的火车。他们到达长沙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此时的长沙市正是霓虹初上,街灯闪烁的时候。下火车后,申平武一行人没有耽搁,打了一辆的士直奔此次发行会的举办地金雁宾馆,没想到他们到那里时,却被告知已经客满。几个人只好在旁边的一个小招待所里住了下来。
第二天早上,几个人收拾停当后,跟在申平武的身后,一起走进了金雁宾馆。一进宾馆的大堂,就看到有期刊杂志的展台,几个人不由得边逛边看了起来。这一逛,关动荡是大开眼界。此时的金雁宾馆,简直就是一个期刊杂志、报纸图书的海洋。从它的一楼到六楼,总共应该有几百个房间,这些房间全都被各式各样的期刊杂志、报纸图书的发行部、杂志社、出版社租用。他们在一间间的房门口贴上了各式各样的标识牌,广告牌,向前来参加会议的人推介着自己的产品。
申平武试着谈了两家报纸,想在沿江市搞全权代理,对方对申平武的身份很感兴趣,同时也很看好沿江市的发行市场,但是他们给出的价格都让申平武觉得不满意,几个人起身退出了房间。这个时候,申平武看了一下表,就这两家他都谈了半个小时。按照这样的速度,这六层楼,几天都跑不完。申平武低头想了一下,便对随行的关动荡等人说:“大家分头行动,我们只有两天时间,要抓紧,你们看到好的期刊杂志,就先谈个初步意向,晚上我们再碰头。”听到申平武一声令下,大家立刻各上自己负责的楼层,逐家逐家地看了起来。
然而,两天跑下来,申平武一行并没有收获。他们一家家谈下来才知道,好一点的期刊杂志报纸大多数在沿江市都有固定的合作伙伴,他们并不愿意因为和多元报刊发行有限公司接触而丢下多年的合伙人。而申平武一行人想拿的就是在沿江市的独家代理权,双方根本就没办法谈拢。那些愿给独家代理权的,基本上就是一些新出来的小报或不出名的期刊,有的甚至连正规刊号都没有,申平武又不愿意接。这样两下僵持的结果,几个人最后是空手而归。
第6节
随着时间跨入一九九九年,沿江市发行市场的硝烟也已散尽。各家报社发行部也已开始盘点自己在旧的一年里大收订的收获。沿江晚报当然也不例外,当九八年的最后一天下午六点钟,阳城渡站的鲁杏黄将最后一个数字报上来的时候,发行部里响起了一片欢呼之声。申平武、方立国、肖明达、高显、向东英甚至是发行部办公室的秘书小覃,都在一起相互击掌相庆,为发行部能圆满完成报社党委交给的任务而高兴。在去年的大收订中,沿江晚报的业绩还是不错的,加上刚刚鲁杏黄报过来的数字7230份,沿江晚报的整订量已经超过32万份,这个数字再加上4万份零售量,说明发行部已经圆满地完成了郭景明当初的接手时提出的目标任务数——三十五万的梦想。在所有人扼腕相庆的同时,郭景明也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他独自一个人望着窗外,脸上表现得异常的平静,胸中却有一股激情在澎湃。这个结果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不仅仅表现在后勤基建上,在发行这一块自己也还算是有所建树,起码从内部纵向比较,发行部的发行量在自己手上还是有很大突破的。然而想到前几天新社长马奔和自己的谈话,郭景明又有些高兴不起来。因为有种种迹象表明,在新的一年里,自己将会走上另一个工作岗位,而不是在发行部留任。
马奔入主沿江晚报后,并不甘于平庸。他经过短时间摸索,在逐步熟悉情况之后,就在报社内部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一改革的核心内容当然是围绕着办报的思路展开。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他拿出了一个全新的办报思路,一改过去办报陈旧老套格式化的新闻模式,将沿江晚报固有的风格完全改变了,提出了“办一张能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报纸“的想法。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上上下下的普遍支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马奔首先将报纸的版面进行了修改和整合,然后根据版面的情况在报社内部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人事改革。完全改变了原来的办报模式,大量招聘和起用新人,将记者网点遍布沿江市,让沿江晚报触角伸向了沿江市的角角落落,基本上达到了零覆盖。并在报社内大力提倡品牌效应,树记者品牌、树版面品牌。让记者挂牌上岗,将他们的联系方式公诸于众,广而告之,让老百姓在有新闻报料时可以有的放矢。只要老百姓有电话来,就要求记者到位,在第一时间采集新闻,并在第一时间作出报导。这一思路在去年大收订的时候就已经见诸报端。马奔利用年度交替时对新的沿江晚报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并承诺在新年伊始就全新亮相。这一举措博得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为沿江晚报的大收订工作圆满收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仅如此,马奔还在报社成立了一个新闻110,方便读者报料。只要读者提供了好的新闻线索和材料,110会在瞬时出击,跟踪报道。并承诺对提供真实信息的读者给予奖励。这种做法更是大大增加了沿江晚报的覆盖面,让读者也参与到办报中来。从各个方面来看,马奔的办报思路比江承望更大胆,也走得更远。但是他的工作却做得更细致,在报社的相关核心岗位全部起用的是经验丰富政治嗅觉敏感的老同志。像郭景明这样熟悉沿江晚报的老同志看来,马奔的工作显得外松内紧,滴水不露。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年前马奔就同郭景明沟通过,意向是请郭景明出任沿江晚报新闻110中心的主任,请他为这个部门把好关。这对于郭景明来说当然是一个更重的担子,就他本人来说,他宁愿在发行部做些实事,也不愿意到那个敏感的岗位上去。但是也经不住马奔的一再邀请,毕竟在沿江晚报的前身沿江周末的时候,郭景明和马奔在沿江日报里一直都是同事,相互之间也算是很了解,也不好太驳他的面子。郭景明在考虑再三之后,只得勉强答应了他。
但是,在发行部下一任主任的人选上,郭景明却和马奔产生的分歧。依郭景明的意思,他想推荐申平武接任发行部的主任,毕竟当初申平武是他点名要过来的。郭景明在任时,发行部的一些具体事务他也一直交给申平武在处理,而且业绩还不错。另外,自己所创立的多元报刊发行有限公司的工作才刚刚铺开,以马奔这样一种办报思路,公司应该还是大有作为的。申平武对这些情况也较熟悉,因此在郭景明的眼里,申平武办事能力强,有魄力,应该是发行部下一任主任最好的人选。若是将发行部交给其它人郭景明还真是不很放心。但是令郭景明没想到的是,马奔一口就否决了他的提议。显然马奔对发行部主任的人选早已是成竹在胸,根本就用不着他操心。碍于上下级的组织关系,他也不好过多的干预,但情急之间他还真猜不透马奔心目中的发行部主任人选到底是谁?
这些天,关动荡一直沉浸在一种胜利的喜悦当中。十里亭站在去年的大收订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谓是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整个区站的发行量较之他刚接手的时候增长了一千多份。现在每天早上,看到送报车将八千多份报纸运到站里来,他都有一种很强的成就感。毕竟这是自己和站里的几十个投递员经过长达三个月日日夜夜的努力换来的成果。而且据他的统计,这八千多份报纸当中有,有近八成都是全年的长款,这也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自己可以全身心地致力于区站的建设,而不再为每个月的续订而着急上火了。有一段时间,关动荡不断地接到各个站站长的电话,一来是他们想和他拉近关系,二来他们口中对十里亭站的工作满是溢美之词。这让关动荡多少有些飘飘然了。
然而随着年关的将近,关动荡站里的电话开始少了起来。甚至一个星期也没有一个,刚开始关动荡还没有怎么在意,认为这是因为这些站长们也疲了,给关动荡打电话,该说的也说了,该夸的也夸了,不再联系也正常。但时间长了,关动荡觉得有些不对劲了,因为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星期都接不到一个电话。而且申平武也好久没有到十里亭站来了。更让关动荡感到奇怪的是,自从元旦以后,发行部就再也没有通知开站长例会了。这本来也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但是初开始关动荡还想到这一年刚刚忙完了,发行部还有新年的工作酝酿,也乐得自己放松一下。可是转眼间半个月都过去了,也没看到发行部有什么动静,关动荡才感觉到这当中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这天,关动荡安排完站里的日常事务,在站里转来转去,感到百无聊赖之时,便想起要给林正南打个电话,看他现在在忙些什么。电话刚接通,林正南就接了,看来他正好在电话旁边。听到是关动荡的声音,林正南犹豫了一下,问道:“在干什么啊,老弟。”
“没事啊,正在站里闲得慌呢,好久没有听到老哥的声音了,你在忙什么。”
“没忙什么,正在着急呢。”
“着急,着什么急啊,大收订都完了,你那边的业绩还不错,有什么着急的,你是急着领红包吧。”关动荡打趣道。
“领什么红包啊,我是担心新年里位置还保不保得住呢,书呆子。”林正南显然有些着急地说。
“肯定能保住啊,你又没掉数字,着那个急干嘛。”关动荡感到很是诧异,他想安慰林正南。
“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傻啊,”林正南显然是更着急了,“我问你,申平武最近到你站里去了没有?”
“没有啊,我也很奇怪,也不知他最近在忙些什么?”
“就是啊,他能忙什么,开年后发行部要换主任了。他现在告假在家休息呢,据说开年就会调到沿江日报去了。你和他关系那么好,你难道不知道吗?”
“你说什么,”林正南这句话让关动荡吃了一惊,“你从哪得来的消息啊。”
“站长们之间都传遍了,你还不知道啊,我还以为你早就知道这些消息呢!”林正南停了一下接着说道,“看来新年里你我是一样的命运啊!书呆子——有人提醒你打电话了吗?”
“没有啊,给谁打电话,搞得这么神神秘秘的。”关动荡疑惑地问道。
“看来你是真不清楚啊,吴瑞年要回了,你知道吗?他回来之前,安排人给现在的一些站长们通消息,要站长们给他打电话,你接到谁的通知没有?”
“没有啊,”关动荡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我要是接到了通知我肯定会跟你说的啊。”
“就是啊,四弟,我也没接到通知啊,看样子悬得很,我正在这里着急呢。可能我们以前跟申平武走得太近,有人告到吴瑞年那里去了。你老弟的情况就更严重了,万一传给吴瑞年知道,可就麻烦了,要知道吴瑞年和申平武可是死敌,你还是自己想想办法吧,我还有事,我要挂了。”
放下电话,关动荡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凉气。这是什么逻辑,就因为我跟申平武的关系好一点,我的站长位置就不保了吗?你吴瑞年和申平武之间的私人恩怨怎么能牵涉到我的工作上来呢?想到这里,关动荡摇了摇头,按照他的思维逻辑,这事情再怎么样也不应该演变成这样一个结局!再说自己也是吴瑞年手上提起来的站长,而且十里亭站现在在自己的领导下,业绩也还不错,你吴瑞年要想免我的职,总得有个理由先!
可是万一林正南说的是真的,那自己肯定是被淘汰之列,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通知自己跟吴瑞年打电话。但是为什么要跟他打电话呢,难道吴瑞年是想给报社的人传递一个信息,他重回发行部主持工作是众望所归吗?关动荡有些坐不住了,他在办公室里转来转去,不知如何是好。
不知过了多久,电话铃响了起来,关动荡连忙接了起来,是高显。表明身份后,高显问的第一句话竟然也是“你的电话打了吗?”
“没有啊,”关动荡装作不知情,“打什么电话啊?”
“吴瑞年回了,不管怎么样,你跟他打个电话吧,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就这样,我挂了。”
放下电话,关动荡犯了踌躇,自己这个电话打还是不打呢?看高显说话非常谨慎,从他的语气里听得出来,吴瑞年通知的要给他打电话的人里好像没有自己。那自己就这样唐突地打电话给吴瑞年,他会怎么想呢?再说,自己不在他要通知的名单里,就是打了电话又能怎么样呢?关动荡有些拿不定主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