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兵主-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母亲我是一定要接到幽州去的,只是这计策。。。”刘渊面有难色,道:“只恐对不起伯父和昭姬了”刘渊一脸的惭色和歉意。
    蔡邕乃是名震天下的大儒,刘渊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如何不知。当下并没有露出责怪的神色,沉吟了片刻,方才道:“子鸿是说,我两家公开定下名分,以昭姬正妻的身份,羁留洛阳,打消天子猜忌?”
    刘渊点头。
    “嗯,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蔡邕道。
    “伯父不怪子鸿?”刘渊道。
    “有什么好怪的?”蔡邕竟毫不在意,微笑道:“昭姬是你正妻,我蔡邕又只有昭姬这么一个女儿,子鸿你就是我半个儿子。我老了,也不想离开洛阳,就在朝中帮你看着点吧,呵呵。。。”
    “伯父。。。”刘渊满面感动。
    “只是,子鸿,陛下不一定会同意。”蔡邕摇摇头,提醒道:“我毕竟有些声望,陛下就算要把你如何,也不会对我太过不利。说到底,我一家老小,在陛下的眼中,反倒没有你母亲这般重要了。”
    刘渊点点头,道:“伯父言之有理。不过子鸿早有算计。明日我便叫人从中原商行提些金银,送到张让府上。。。”
    “这倒是一条路子。”蔡邕笑道:“张让跟随天子多年,倒是有些话语权,不过老夫觉得,恐怕还不够。”
    “那么皇后和皇子那里。。。”刘渊贼贼一笑,让蔡邕顿时笑了。
    “嗯,只要走通皇后、皇子的路子,此时便算大功告成。”
    。。。。。。
    次日,洛阳风传,冠军侯与蔡大家千金将于两日后定亲。
    这一消息,让多少人的心都碎了。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冠军侯是什么人?圣眷正隆!谁敢得罪?没看袁家兄弟,都弄不过人家么?
    当然,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是真心祝福,譬如曹操。
    曹操这人不愧是千古枭雄的材料。虽然也深喜蔡琰,但一来是一厢情愿,二来为了一个女子去得罪刘渊殊为不智,所以早早的就放下了心结。更是与刘渊相处,结成了好友。
    接着,刘渊便携大量金银珠宝,前往拜访了张让,请他帮忙。
    张让听了刘渊述说,也十分为难。因为天子早就跟他说过,不愿放刘母离开洛阳。但刘渊金银耀眼,珠宝迷人,一再加价之后,张让终于忍不住答应刘渊,尽力说服灵帝。
    之后,刘渊又去皇宫见了皇后与两位皇子。
    一边教皇子练拳,刘渊一边唉声叹气,演足了戏,最后在皇后、皇子的连连催促下,一把鼻涕一把泪,说不愿与母亲分开,要尽孝道。
    把两位皇子都说的痛哭流涕,皇后思虑片刻,也答应刘渊,帮忙说服灵帝。
    灵帝虽然有所坚持,但也受不住近侍、妻儿的轮番轰炸,终于还是心软了一下,答应了下来。
    “刘子鸿既然定亲,朕也不能不有所表示。”灵帝应了张让等人,想起刘渊的好,不由也有些歉疚,道:“让父且去内库,寻些稀罕物,赏赐下去吧。”
    张让心念一转,心想,内库里都是奇物宝贝,若是赏给刘渊,真不划算,虽然那些东西不是他的,但大部分都是他搜罗来献给灵帝的,如今又要送出去,怎不让他心疼?
    忽然张让脑海里灵光一闪,道:“陛下,刘子鸿是征战沙场的猛将,不如赐给他兵器盔甲,如何?”
    灵帝其实也心疼那些宝贝,不过兵器盔甲什么的,就无所谓了,当即点头答应下来。
    刘渊得到宫中消息,不由真正的松了口气,转身便细细操办订婚事宜。
    两日后,冠军侯府。
    刘渊身着大红袍,笑眯眯的站在大门外,迎接前来道贺的朝廷大臣、儒林巨头,一直到正午,一张脸都笑的僵硬了,这才接待完客人。
    接过曹操递来的茶水,刘渊不由叹一口气,道:“真累!”
    “高兴才是吧你!”曹操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道:“与师妹订婚,那是你小子的福气!”
    刘渊咧嘴一笑,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那是那是!”
    “不过!”曹操脸一板,正色道:“贤弟,你以后一定要善待昭姬师妹,如果让我知道师妹受了委屈,便是拼了性命,我曹孟德也要找你麻烦!”
    “请放心!”刘渊一揖到底。
    两人并排着,望里走去。曹操怅然的叹了口气,道:“知道吗,子鸿贤弟。我很早就喜欢昭姬师妹了。”说着他露出一个勉强的微笑,挥拳锤了刘渊一下,道:“可是为兄没那个福分,倒是便宜了你这小子。”
    刘渊目瞪口呆。
    竟然夺了曹操所爱?!
    看着曹操,刘渊心中忽然升起一种快意,一种无法言喻的优越感。那个牛X曹操,那个未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枭雄,首次失败了,败在刘渊手上!
    仔细瞧了瞧曹操的神色,见他脸上勉强的笑意与真诚的解脱,刘渊知道曹操应当是是放下了这单相思,心中也没来由的松了口气。继而赞叹,曹操果然是曹操,心胸真不一般呐!
    。。。
    宴会,大致就是喝酒吃肉,再打打屁。刘渊在宴会上可是吃尽了苦头,一个二个都跑来敬酒,不片刻,就把他灌得不省人事。第二天醒来,全身都还酸痛不止,运功几个周天,晨练了一番,方才浑身舒爽。
    吃过早餐,便有皇宫太监传旨,着刘渊即日起程,赶赴幽州任职,不得怠慢。
    刘渊接旨,转身便吩咐属下开始准备。
    。。。
    洛阳北门。
    这是刘渊第三次在此别离。
    蔡邕一家,曹操,还有皇子辩派来送行的太监。
    昭姬眼泪汪汪的抓着刘渊的袖子,怎么也不放开。前次别离,整整一年才再相见,此次之后,又不知道那年那月才能相见。
    刘渊也是不舍,但却不得不离去。见蔡琰如此,只得好言相劝,哄了又哄,许下无数承诺,才让昭姬松手。
    与蔡邕、蔡夫人话别,又与皇子近侍说了几句,刘渊便被曹操拉到了一边。
    “贤弟,此去路途多艰,你要好自为之啊!”曹操叹声道。
    刘渊看着曹操满含深意的眼神,微微一笑,道:“渊谢过孟德兄忠告。”
    曹操点点头,道:“走吧,昭姬在洛阳很安全,有我曹孟德在,没人敢放肆,放心便是!”
    刘渊拱拱手,洒然转身,翻身上了牛背,手一挥,队伍启程。
    “子鸿哥哥。。。”
    蔡琰小跑几步,痴痴的望着刘渊的背影。刘渊回首一笑,转过脸去,缓缓消失在薄薄的冬雾里。
    。。。
    走不多久,刘渊身侧的马车窗帘被拉开,刘母探出头来,问道:“渊儿,此去幽州,需几日方能抵达?”
    “约月余。”刘渊恭声道:“我们行装简单,速度较快,指不定能还赶上甄叔父他们。”
    刘母点点头,缩回了车内。
    一日复一日,这天,一行人来到了黄河渡口不远。
    “主公,前方有一书生倒在路畔,您看。。。”
    刘七打马过来,小声道。
    “哦?”刘渊叹了口气,道:“去看看吧,如果还活着,咱就救上一救,如果断气了,就地埋了吧。”
    一路行来,这样的事见多了,刘渊出了感叹一声,都已经有些麻木了。
    “还有气儿!”刘七小跑回来,道。
    “给他灌一口烈酒,取些御寒的衣物来。”刘渊下了牛背,走过去,灌了烈酒,将其抱起来,放在了盛放杂物的马车里。
    刘渊给这人盖好御寒之物,转身上了牛背,却没发现,在他转身的那一霎那,那书生眼睛忽然睁开,精光闪烁。
六十八章 回幽州
    不可否认,刘渊杀人如麻。;但就内心来说,他仍然是一个好人。
    在黄河边上救了一个青年书生,过了黄河,一直到天黑,原本十来人的队伍人数激增到三十余人。这些都是刘渊一路上‘捡’来的,就像那个书生一样。
    洛阳直接控制的地区,倒还好些,但自过了黄河,每走一段,都能看到路边饿殍。一路上遇到的行人平民,都是面黄肌瘦,双目无神,麻木不仁。
    刘渊心中有些酸楚,但却无能为力。
    如果。。。
    刘渊叹了口气,站起身离开火堆,独自走到一旁。一阵阵北风呼呼刮起,就像利刃,割得面庞生疼。
    “侯爷,”
    黄河边救起的青年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刘渊身旁。
    刘渊一行十余骑,一看便是军中精锐,因此刘渊也没有隐瞒身份,所有被救起的人都知道,这年轻英挺的青年就是那个威震北疆的冠军侯。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早就认识刘渊。
    青年身躯有些单薄,衣襟被北风刮得纷乱飘飞,嘴唇都有些青紫。
    刘渊闻言转过脸,见他脸色苍白,身体着实瘦弱,不由叹口气,将披着的外袍解下,再亲手为其披上。
    “这边冷,还是去火堆旁取暖吧,看你这身体,冷出病来,多不好。”
    青年没有阻止刘渊的动作,也没道谢什么的,只是眼中闪过一丝温热的感动。
    “侯爷,小生看你有些郁郁,心下有些好奇,不知侯爷可否明言?小生好歹也是读过些圣贤书,说不定能出出主意。”青年紧了紧领口,道。
    “哦?”刘渊闻言,转脸打量了青年一番,嘴角飘起一丝笑意,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生姓戈,名志,字孝才。”
    “戈?”刘渊又看了他一眼,“这个姓倒是少见。”
    “呵呵,”青年淡然一笑:“父母所赐。”
    刘渊笑笑,不再谈论这话题,道:“孝才兄为何晕倒路旁?”
    能与刘渊称兄道弟,都是有大身份,大来历的人物。不过刘渊来自未来,除了正式场合,基本不分尊卑,待人都是一样,平等自然。这青年听刘渊称其为‘孝才兄’,竟没有半分局促,仿佛刘渊就该这般称呼。要知道,以刘渊如今的身份,便是一郡太守,也要诚惶诚恐。
    “在下游学天下,不料在黄河边上遭了劫匪。我不过一书生,只好乖乖交出钱财,才免去大祸。没了盘缠,又冷又饿之下晕倒路畔。还要再次谢过侯爷,否则在下也成了那路边饿殍了。”
    青年说的平淡,仿佛这事发生在别人身上一样,与他无关。
    “既然孝才兄游学天下,那么对于各地民生状况当有些见解,且道来听听、如何?”刘渊一屁股坐在地上,伸手示意戈志坐在身旁。
    “见解谈不上,见识倒还有一些。”戈志与刘渊相对而坐,道:“我观这大汉朝的天下,千疮百孔,如无挽天之能,倾覆在即矣!”
    “哦?”刘渊拨弄着小石子,脸上闪过一抹兴趣之色,道:“细说细说。”
    “大汉自高祖立朝,历经王莽篡政,光武皇帝靠世家支持,恢复汉统,一直到现在,世家豪族林立,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剥削压迫层出不穷,弄得民不聊生!”
    青年苍白的脸忽然精神起来,眼中精光闪烁,让刘渊一阵诧异。
    “毕竟,万千百姓才是帝国的基础。如果现在有人联络鼓动,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其一。”
    “哦?”刘渊赞同的点了点头,兴致盎然,道:“还有其二?”
    “当然!”青年一拍手,道:“大汉朝正统四百年,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便是爆发再猛烈的起义,也不可能一击覆灭朝廷。”
    “侯爷以为,如今天下,除去陛下,谁的权利最大?!”
    青年嘴角飘起一丝不明意味的微笑。
    “当是太傅袁隗。。不对,大将军何进?”刘渊眉头一皱。
    “侯爷谬矣!”青年伸手,食指指着刘渊,一字一顿道:“天下间,除去天子,就数冠军侯你的权利最大!”
    “侯爷掌控幽州军政大权,俨然一方之主!何况幽州地处北疆,朝廷鞭长莫及,可以说土皇帝也不为过!”
    刘渊悚然一惊,呼的就站了起来。
    良久。
    “孝才兄说的不错啊,”刘渊叹了口气,道:“看来这威胁汉统的第二个因素,就是我刘渊啦!”
    戈志淡淡一笑,道:“这便要看侯爷心中是怎么想的了。”
    “若是侯爷此时想要自立,进而逐鹿取鼎,自然死无全尸!”
    “若是侯爷忠于天子,就须得谨慎行事,提放暗箭,否则照样死无全尸!”
    “你!”刘渊脸色一僵,浑身气势暴涨,一双眼睛在黑暗里熠熠生辉。
    “到底是谁?!”
    青年被刘渊磅礴的气势一压,顿时腰都直不起来,但脸上还是那副欠揍的淡然。
    “在下戈志,字孝才。”
    刘渊气势一收,皱了皱眉头,心中暗自猜测,难道这又是一个埋没在民间的人才?不由心中升起收归己用的的心思。
    “在我面前危言耸听,不怕我杀了你?!”
    “怕,怎么不怕!”戈志笑眯眯的,直起了身子,道:“不过我知道侯爷不会杀我。”
    刘渊不置可否哼了一声,不再言语。
    因为他心情确实不好。戈志的话,犹如狂风,在他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先前在洛阳,身在局中,倒没有想得透彻,如今戈志之言,让他如大梦方醒一般,醍醐灌顶。
    危机!
    不知不觉中,他似乎成了所有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权利太大,遭人忌呀!
    “低调,只有低调。。。”刘渊心中默念。
    可是事实真会如他想象的一般,能够低调的起来吗?
    。。。
    队伍一天慢似一天,原本计划一月便到渔阳,到现在已经过去四十天,却刚刚进入涿郡。
    原因是一路捡的人太多。
    没办法,谁叫刘渊太善良?
    一入涿郡,便有官员前来迎接。
    却见涿郡太守已经不是叔父刘焉,而是原本渔阳太守府的一个从事,童年。
    刘渊问起原太守,童年告知,原来刘焉在刘基被召回洛阳之后,也接到调令,竟被调往益州去了。
    知晓了原由,刘渊也不深究,便立即将一路收拢的难民交予了童年,让他好生安排。
    童年自然知晓上司脾气,一刻也不耽搁,立即派人接手过来,亲自前去安排。
    脱掉了包袱,刘渊一行十余骑径直奔往渔阳。
    至于青年书生戈志,早在冀州境内,就向刘渊借了些银钱,独自离开了。倒把刘渊搞得满头雾水,你道如何?原来刘渊与戈志一路闲聊,倒也相处融洽,原以为招揽顺利,却不料戈志却半道而走,让他颇有些失望。
    蓟城,原幽州首府。
    为什么称‘原’呢?
    因为刘渊把首府迁到了渔阳。
    从哪方面来说,渔阳都不差蓟城,甚至更好。
    而且渔阳还是刘渊亲手建立的新城。
    。。。
    渔阳城。
    城门大道上三十里,渔阳举足轻重的文武官员齐齐立于道中,护卫兵卒昂首挺胸,手执招展旌旗,神采奕奕。无数百姓、商贩走出家门,走出渔阳城,在旁围观,声势之浩大,动人心旌。
    刺史大人回来了!
    青石铺就的宽阔驰道上,远远的,见一黑点出现在众人眼帘,随着马蹄声,越来越明显。
    刘渊老远就看见那浩浩的声势,心情激荡之下,不由仰天长啸。
    “郭嘉(田丰、沮授、贾诩、徐晃、黄昌。。。),恭迎主公!”
    “恭迎刺史大人!”
    “各位快快平身!”
    刘渊翻身下得牛背,声音激越清扬,传遍十数里!
    。。。
    已经换上刺史府牌匾的原太守府中,刘渊正与麾下一干谋臣武将聚在书房内。
    “怎么样,这段时间还算平稳吧?”
    刘渊微笑看着大家,道。
    “还好,”郭嘉抱怨道:“主公不在渔阳,可累坏了我这小身板。”
    “呵呵,”刘渊白了他一眼,又道:“仔细说说吧。”
    “是。”郭嘉小脸一收,把近日来幽州军事状况细细说了一遍。
    代郡、上谷郡、涿郡、广阳郡、渔阳郡、右北平六郡俱都已经在掌控之中。只余下辽西、辽东、辽东属国、乐浪四郡因为距离问题,尚未完成掌控。至于玄菟,早就在田畴与张飞的掌控之中,如今正在筹办边境商市。
    代郡、上谷、涿郡三郡郡兵被集中在沮阳,挑选、裁汰,训练由徐晃麾下老兵负责;广阳、渔阳、右北平由黄昌负责;辽西、和辽东属国由颜良负责;辽东、乐浪、玄菟由张飞负责。
    郭嘉汇报完毕,沮授便站了出来。
    右北平、渔阳、广阳和上谷四郡人口普查完毕,土地丈量完毕,已经在分发土地和新式农具;其余诸郡却还在筹备当中。
    沮授说完,又轮到田丰。
    各项法令制度已经全州下达,各郡各县都已经贴出了告示。另外,陈群巡游各地,与张屠一边分发耕牛、猪豚和羊,一边查办贪官污泥,在军队的威慑下,已经清洗了辽西以西的各大郡县,‘成果’惊人,让各地风气为之一变。
    接着便是贾诩。贾诩坐在沮授的背影里,静静的听着,此时他说话了,刘渊才注意到这位毒士。
    贾诩的任务是组建暗部。以中原、华夏两大商行的刺客为基础,建立真正的情报部门,负责刺探情报、暗杀敌人等等。到如今,已经组建完成,其爪牙正在向帝国各地蔓延。
    听完汇报,刘渊沉思一番,道:“既然这样,那么我再说几点。第一,幽州军队便划分四大军区罢。沮阳军区,军团长徐晃;渔阳军区,军团长黄昌;辽西军区,军团长颜良;辽东军区,军团长张飞。责令四大军团长,以最快的速度裁汰老弱病残,挑选精锐,遣至渔阳,我亲自操练。”
    “第二点,普查人口、丈量分发土地一事,定然有阻力。公与可借助军队压制,必要时不惜暴力压迫,也要尽快搞定。我希望来年,每郡每县都能种上新品麦种,每家每户都能过上好日子。”
    “第三点,商业。此次商贸茶话会,我会抛出大量新的民用技术,尽力将渔阳打造成为北方甚至大汉的经济中心。元皓当着手编写商法,避免以后措手不及。”
    “第四点,教育。新年茶话会过后,开始实行全民教育。每个镇、甚至每个村都要建立学堂。嗯,教育分为文武两部分。文部,儒学要教,墨家、法家等等,都要教;武部,让受伤致残不能再上战场、或者因为年龄原因退伍的老兵,担任教授,操练学生,我希望幽州的学子,文武双全。”
    。。。
    刘渊慢慢的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其中有些不合理或者有漏洞的地方,郭嘉等人便一一补充,尽量做到完美。
    这一场会议,整整开了一整天,直到深夜,才散去。
六十九章 商业会议
    人口,是一切的基础。、
    幽州地处北疆,历来地广人稀,比不得中原各州。年前刘渊初至渔阳之时,整个渔阳郡人口三十万都还差点。经过一年的发展,有意识的收纳流民,加上因为政策和环境改变,本地自然增长的人口和战争俘虏,如今的渔阳,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人口大郡,总人数已经超过七十万!
    而幽州其他郡县的人口总数也不过在九十万上下。
    也就是说,幽州如今的总人口已经达到近两百万。
    两百万人口,已经是幽州所能容纳的极限。
    主要还是粮食产量的限制。
    因为新品麦种还没有推广开来。
    如果幽州每个郡县都开始耕种新品麦种,那么其人口容纳极限将大大上涨,便是一千万人,也不会有负担。
    所以新品麦种的推广,势在必行,而且要快。那么丈量分发土地,就更要迅速。
    随着刘渊的回归,幽州的发展步入正轨,各种条例、法令连连下达,整个幽州一片生机。
    过了两三天,刺史府堆积的文件被刘渊清理批览一空,军事、经济等政策有麾下谋主督促,也不用他太过操心,只有教育这一块,须得他亲自动手。
    因为教育普及计划,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是海内大儒郑玄郑康成。以郑玄的名头,只有刘渊亲自跑一趟,别人去都不合适。
    郑玄如今正呆在磐奚,带领着他的数十学生,正在教化野人部族。
    刘渊与郭嘉等人打了个招呼,带着刘七等十余骑,直奔磐奚。
    磐奚城内的一座院落,郑玄坐在案桌后,手执戒尺,面色沉肃。堂下数十个野人,聚精会神的盯着郑玄,接受教导。这些野人都是各个中小型部族的头领,至于野人王等巨头,早就被郭嘉安排在渔阳城内,单独教导。
    正此时,刘渊到了。
    走进这小院,刘渊拦住正要通禀的小厮,静静的站在角落,不言不语。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郑玄停下来,喝了一口茶水,润润喉咙,拿起戒尺在桌上敲了三下,道:“休息一刻钟。”
    听闻此言,刘渊也回过神来,神色有些意犹未尽。
    郑玄不愧海内大儒,他讲的课,引经据典,博纳各家各派精意,内容丰满,引人入胜。连刘渊都被吸引住了,更遑论些个厄洛斯野人?
    这些野人砸吧砸吧嘴,站起身来向郑玄行了礼,三三两两走到一边,用不甚纯熟的汉语,交流起来。
    他们一个个高大壮硕,脸上、手上还有浓厚的茸毛,却穿着学子服饰,谈论学问,刘渊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
    摇了摇头,刘渊走上前,对正在翻看书籍的郑玄行了个礼,道:“康成公,学生刘渊拜见。”
    郑玄抬头一看,脸上露出一个笑容,道:“侯爷来啦,快坐快坐。”
    “不知侯爷来此,有何要事?”
    刘渊转脸看了看不远处五个一群,三个一堆的厄洛斯人,不由笑了笑,道:“学生此来,其一是想看看厄洛斯人的教化程度,问问康成公是否有什么要求;二来想与康成公商量点事。”
    郑玄放下手中书籍,笑道:“哪里有什么难处。这些厄洛斯人虽然野性难驯,但对于学问之道,却是特别渴望。老夫教授他们才几个月,一个个都已经学会了汉语交流,时不时还能引经据典,驳斥他人,呵呵。。。”
    “这是康成公教导有方,若是由学生来,说不定他们都暴动了,哈哈。。。”
    “学生如今忝为幽州刺史,为幽州百姓计,想要建立一套教育体系,还得康成公帮忙才好。”
    “哦?建立教育体系?”郑玄闻言,眼睛一亮。汉朝的教育体系十分杂乱,而且大部分是为世家大族服务,普通百姓基本都是文盲。郑玄身为大儒,如何不知其中弊端?如今刘渊提出建立教育体系,由不得他不心动。
    “对。按照学生的想法,这套教育体系分为四个阶段,两个部分。”
    “第一个阶段,是乡村小学。在各个村落建立学堂,普及启蒙知识,时限三年;第二个阶段,是镇级中学。每个镇都要建立一所中学,小学三年合格毕业者,就能升入中学,继续接受深层次教育,限时三年;第三个阶段,县级高中。每个县都要建立一座高中,中学三年毕业合格者,就能升入高中,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限时三年;最后一个阶段,在州府设立大学,接纳教育高中毕业合格者,限时三年。”
    “各级学堂的院长,其位同各级官员。譬如小学院长,俸禄地位就与村正相当;中学院长位同镇长,高中位同县令。”
    “两个部分,是为文武。文部为帝国培养文官,武部教授武艺兵法韬略,为帝国培养军官。当然,文部学子也要略涉武事,毕竟,身体才是一切的本钱,身体强壮,精神就好,精神饱满才能为国家、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武部学子也要学习文化,我可不想武官全是莽夫。”
    郑玄听完后,陷入了沉思,右手无意识的敲击着案桌。
    “侯爷高论,老夫佩服!”郑玄思虑片刻,脸上呈拜服之色,他叹道:“老夫辞官之后,一心致力于传道授业,然则总觉力不从心,却是无有政府支持的缘故,如今侯爷全力支持教育,更拿出一套滴水不漏的系统,郑玄欣喜,愿出一分力气,支持侯爷。”
    刘渊闻言大喜,道:“既如此,学生恳请郑公担任幽州大学首任院长,请郑公不要推辞。”
    “老夫应了,”郑玄欣然答应,转言道:“侯爷这套教育体系,打破了门阀观念,恐受指责,侯爷须得小心才是啊。”
    “哈哈,我刘渊受到的职责不少啦,多这一样不多,少他不少,哈哈。。。不过教育系统庞大,幽州教师太少,还须得郑公出手,方能成功啊。”
    “侯爷放心便是,老夫别的不多,学生倒还不少。待老夫书信些许,将闲赋在家的学生都招来,为教育贡献一分力量。”郑玄说着,脸上闪过一抹自得。确实,郑玄身为海内大儒,几十年来,教导过的学生没有一千也有八百。除去一部分被朝廷征辟做官的,还有好几百闲赋在家。
    此间事了,刘渊与郑玄聊了片刻,便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回到渔阳,沮授来报,说接到刘渊邀请的大汉各大商行,基本都已经派遣了代表来到渔阳,并已经安排好了住处,问刘渊什么时候召开茶话会。
    刘渊沉思片刻,告诉沮授,让他通知各商会代表,既然人都到齐,那么就明日一早在刺史府召开茶话会。
    沮授领命下去。
    次日清晨,刘渊洗漱了一番,来到客厅,已经坐满了人。
    这些商会代表见刘渊到了,齐齐起身行了一礼。
    刘渊上坐,细细打量了一番,这才道:“今日大汉各地商会代表齐聚一堂,可谓商家盛会,渊主持这茶话会,不胜荣幸。”
    “在座各位之中,兴许有许多人是因为渊的官职、地位,而不得不来。但我告诉大家,这茶话会,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各位都知道,我麾下中原商行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急速发展起来,成为大汉朝屈指可数的商会。大家想过这事为什么吗?官服的支持?呵呵,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不错,因为我的原因,官服对于中原商行确实颇为照顾,但是,大家觉得,我中原商行的商品质量如何?很好,是不是?咱在商言商,商人,首重信诺,讲究一个诚信;其次是产品的质量。”
    “你的东西好,就不愁卖不出去,自然能赚大钱,发展迅速。”
    “但是这个质量,涉及到秘而不宣的技术。而我,就有技术!”
    “中原商行的发展壮大,可能让诸位心生忌忿。而我刘渊也不是不讲情理的人,所以我可以让大家分一杯羹。”
    此话一落,堂下顿时喧嚣起来。一个个商会代表眼目放光,就像狼看见羊一般,紧紧的盯着刘渊。
    “造纸、印刷,乃至酿酒技术,我都可以卖给大家。但这三样,不过九牛一毛,我还有许许多多的先进技术,只要拿出一种,都能大赚特赚!”
    “那么,侯爷准备卖什么价钱!?”
    堂下有人问话了。刘渊定睛一看,却是坐在第一排的一位锦衣中年。甄逸坐在刘渊身侧,此时附耳轻声道:“巴郡严家。”
    刘渊闻言,目中精光一闪,道:“原来是天下四大商家之一的严家代表,呵呵,造纸和印刷技术,我早就准备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