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史记(译注版)-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斥,使屈服。廷争:在朝廷上诤谏。争,规劝。⑨社稷:本为土神和谷神,古代帝王都祭祀社稷,立社稷坛,后来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⑩不(11)治事:指不管左丞相职内的事。€故:从前。按:审食其(yìjī,异基)原先做过吕后的舍人,曾随吕后落入项羽军中。(12)皆因决事:都通过他来决断政务大事。(13)渐:开端。 

四月,太后欲侯诸吕①,乃先封高祖之功臣郎中令无择为博城侯。鲁元公主薨②,赐谥为鲁元太后。子偃为鲁王。鲁王父,宣平侯张敖也。封齐悼惠王子章为朱虚侯,以吕禄女妻之。齐丞相寿为平定侯。少府延为梧侯。乃封吕种为沛侯,吕平为扶柳侯,张买为南宫侯。

①侯诸吕:封诸吕为侯。②薨(hōng,轰):古代王侯死叫薨。 

太后欲王吕氏,先立孝惠后宫子强为淮阳王①,子不疑为常山王,子山为襄城侯,子朝为轵侯,子武为壶关侯。太后风大臣②,大臣请立郦侯吕台为吕王,太后许之。建成康侯释之卒,嗣子有罪③,废,立其弟吕禄为胡陵侯,续康侯后④。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为常山王,更名义。十一月,吕王台薨,谥为肃王,太子嘉代立为王。三年,无事。四年,封吕嬃为临光侯,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及诸侯丞相五人⑤。

①后宫子:指宫中一般妃嫔所生之子。后宫,宫中妃嫔住的地方,这里借指妃嫔。②风:通“讽”。用含蓄的话暗示。③嗣子:应该继承父位的儿子,一般指嫡长子。④续:接续,继承。⑤“及诸侯”句:《会注考证》于“及”下补“侯”字,又引梁玉绳曰:“《侯表》,是年四月丙申封侯者朱通、卫无择、王恬开、徐厉、周信及越六人,非五人也。六人中卫无择是卫尉,周信是河南守,非皆诸侯相也。此误。” 

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详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①,杀其母,立所名子为太子。孝惠崩,太子立为帝。帝壮,或闻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曰:“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太后闻而患之②,恐其为乱,乃幽之永巷中③,言帝病甚,左右莫得见。太后曰:“凡有天下治为万民命者④,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安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⑤。今皇帝病久不已,乃失惑惛乱⑥,不能继嗣奉宗庙祭祀,不可属天下,其代之⑦。”群臣皆顿首言:“皇太后为天下齐民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⑧,群臣顿首奉诏。”帝废位,太后幽杀之。五月丙辰,立常山王义为帝,更名曰弘。不称元年者,以太后制天下事也。以轵侯朝为常山王。置太尉官,绛侯勃为太尉。五年八月,淮阳王薨,以弟壶关侯武为淮阳王。六年十月,太后曰吕王嘉居处骄恣⑨,废之,以肃王台弟吕产为吕王。夏,赦天下。封齐悼惠王子兴居为东牟侯。

①美人:西汉时妃嫔的称号之一。名之:意思是说成是自己的儿子。名:命名,称说。②患:忧虑,担心。③幽:幽禁,囚禁。④有:取得,据有。治:指治具,治国的权力措施。又:此句《汉书·高后记》作“凡有天下治万民者”。⑤欢欣:即指上下欢悦欣喜之心。交通:相通。⑥失惑:精神失常。惑,迷惑之疾。惽乱:神志不清。⑦其:表示祈使,这里可译为应当。⑧齐民:平民。齐:齐等,平等。⑨居处:生活,这里指平素行为。骄恣:骄横放纵。 

七年正月,太后召赵王友。友以诸吕女为后,弗爱,爱他姬,诸吕女妒,怒去,谗之于太后,诬以罪过,曰“吕氏安得王!太后百岁后,吾必击之”。太后怒,以故召赵王。赵王至,置邸不见,令卫围守之,弗与食。其群臣或窃馈①,辄捕论之②。赵王饿,乃歌曰:“诸吕用事兮刘氏危,迫胁王侯兮强受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③。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决中野兮苍天举直④!于嗟不可悔兮宁蚤自财⑤。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讬天报仇⑥。”丁丑,赵王幽死,以民礼葬之长安民冢次⑦。

①馈:送人食物。②论:论罪,这里指处死。③谗女:指赵王后吕氏女。乱国:指败坏赵国。曾:竟然。④自决:自杀。中野:即野中,野地里。举直:意思是主持公道。⑤于嗟:叹词。自财:自杀。财,通“裁”。⑥绝理:灭绝天理。⑦次:旁。 

己丑,日食,昼晦①。太后恶之,心不乐,乃谓左右曰:“此为我也。”

①晦:昏暗,天黑。 

二月,徙梁王恢为赵王。吕王产徙为梁王,梁王不之国,为帝太傅。立皇子平昌侯太为吕王。更名梁曰吕,吕曰济川。太后女弟吕嬃有女为营陵侯刘泽妻,泽为大将军。太后王诸吕,恐即崩后刘将军为害,乃以刘泽为琅邪王,以慰其心。
梁王恢之徙王赵,心怀不乐。太后以吕产女为赵王后。王后从官皆诸吕,擅权,微伺赵王①,赵王不得自恣。王有所爱姬,王后使人鸩杀之。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王悲,六月即自杀。太后闻之,以为王用妇人弃宗庙礼②,废其嗣③。

①微伺:暗中监视。②用:因为。弃宗庙礼:抛弃了宗庙祭祀的礼仪,指自杀这件事。③废其嗣:废除其后代的王位继承权。 

宣平侯张敖卒,以子偃为鲁王,敖赐谥为鲁元王。
秋,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
太傅产、丞相平等言,武信侯吕禄上侯①,位次第一②,请立为赵王。太后许之,追尊禄父康侯为赵昭王。九月,燕灵王建薨,有美人子,太后使人杀之,无后,国除③。八年十月,立吕肃王子东平侯吕通为燕王,封通弟吕庄为东平侯。

①上侯:最尊贵的侯爵。②位次第一:《会注考证》引梁玉绳曰:“高祖定侯位,萧何第一,曹参第二……《大事记》谓‘吕后二年定位时,萧曹皆死,必递迁第三之张敖为第一;敖既死,遂以禄补其处’,或当然耳,盖陈平阿意顺之。”③国除:封国被取消。 

三月中,吕后祓①,还过轵道②,见物如苍犬,据高后掖③,忽弗复见。卜之,云赵王如意为祟④。高后遂病掖伤。

①祓(fú,福):祈求免除灾祸的祭祀。②轵道:古亭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③据:这里是冲撞的意思。掖:同“腋”。④为祟:作祟。崇,古人迷信,称鬼神作怪害人为祟。 

高后为外孙鲁元王偃年少,蚤失父母,孤弱,乃封张敖前姬两子,侈为新都侯,寿为乐昌侯,以辅鲁元王偃。及封中大谒者张释为建陵侯,吕荣为祝兹侯。诸中宦者令丞皆为关内侯,食邑五百户①。

①食邑:天子封给诸侯的封地,用来收取赋税以供衣食之用。 

七月中,高后病甚,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①;吕王产居南军。吕太后诫产、禄曰:“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官,慎毋送丧②,毋为人所制。”辛巳,高后崩,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③,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④。大赦天下。以吕王产为相国,以吕禄女为帝后⑤。

①军北军:统领北军。军,居,统领。慎:千万,一定。③诸侯王:《集解》引蔡邕曰:“皇子封为王者,其实古诸侯也。加号称王,故谓之诸侯王。王子弟封为侯者,谓之诸侯。”④秩:等级,次序。⑤“以吕王产为相国”二句:《会注考证》引梁玉绳曰:“产为相国,当在七年七月。”又“禄女为后,当在四年少帝弘即位之时”。此处记于吕后死后,恐误。 

高后已葬,以左丞相审食其为帝太傅。

朱虚侯刘章有气力①,东牟侯兴居其弟也,皆齐哀王弟,居长安。当是时,诸吕用事擅权,欲为乱,畏高帝故大臣绛、灌等,未敢发。朱虚侯妇,吕禄女,阴知其谋。恐见诛②,乃阴令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诛诸吕而立,朱虚侯欲从中与大臣为应③。齐王欲发兵,其相弗听。八月丙午,齐王欲使人诛相,相召平乃反,举兵欲围王,王因杀其相,遂发兵东,诈夺琅邪王兵,并将之而西④。语在《齐王》语中⑤。

①有气力:有气概,有勇力。②见诛:被杀。③为应:接应,做内应。④并:一并。⑤《齐王》语:指《齐悼王世家》。《史记》记事凡用“互见法”时,常用“语在××语中”或“语在××事中”提示。“××事”或“××语”,即指该人的“本纪”、“世家”或“列传”。 

齐王乃遗诸侯王书曰:“高帝平定天下,王诸子弟,悼惠王王齐。悼惠王薨,孝惠帝使留侯良立臣为齐王。孝惠崩,高后用事,春秋高①,听诸吕,擅废帝更立,又比杀三赵王②,灭梁、赵、燕以王诸吕③,分齐为四④。忠臣进谏,上惑乱弗听⑤。今高后崩,而帝春秋富⑥,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诸侯。而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⑦,劫列侯忠臣,矫制以令天下⑧,宗庙所以危。寡人率兵入诛不当王者。”汉闻之⑨,相国吕产等乃遣颍阴侯灌婴将兵击之。灌婴至荥阳,乃谋曰:“诸吕权兵关中⑩,欲危刘氏而自立。今我破齐还报,此益吕氏之资也。”乃留屯荥阳,使使谕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变,共诛之。齐王闻之,乃还兵西界待约。

①春秋高:指年纪大了。②比:接连,连续。三赵王:指刘如意、刘友、刘恢。③吕后徙梁王刘恢为赵王,后杀之,封吕产为梁王;连杀三赵王后,封吕禄为赵王;杀燕王刘建之子而除其国,封吕通为燕王。刘氏三封国被吕氏所取代。④分齐为四:指在齐地,另建吕、琅邪、城阳三国,把原来的齐国一分为四。⑤惑乱:昏乱,糊涂。⑥春秋富:意思是指年纪小。⑦严:重,加重,加强。威:指威势。⑧矫制:假托帝命。矫,假传(命令)。⑨汉:这里指朝廷。⑩权兵:意思是掌握军权。 

吕禄、吕产欲发乱关中,内惮绛侯、朱虚等,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之①,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②,犹豫未决。当是时,济川王太、淮阳王武、常山王朝名为少帝弟,及鲁元王吕后外孙,皆年少未之国,居长安。赵王禄、梁王产各将兵居南北军,皆吕氏之人。列侯群臣莫自坚其命③。

①畔:通“叛”。②合:交战。自坚:意思是自保。 

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曲周侯郦商老病,其子寄与吕禄善。绛侯乃与丞相陈平谋,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寄往绐说吕禄曰①:“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诸侯皆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藩②,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足下何不归将印,以兵属太尉?请梁王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吕禄信然其计③,欲归将印,以兵属太尉。使人报吕产及诸吕老人,或以为便④,或曰不便,计犹豫未有所决。吕禄信郦寄,时与出游猎⑤。过其姑吕嬃⑥,嬃大怒,曰:“若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⑦。”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毋为他人守也。”

①给:欺骗。②藩:籓篱,指诸侯王的封国。③信然:相信。“然”,以为对,同意,相信。④或:有人,有的。便:合适。⑤时:时时,经常。⑥过:过访,拜访。⑦无处:指无容身之处。 

左丞相食其免。
八月庚申旦①,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见相国产计事。郎中令贾寿使从齐来,因数产曰:“王不蚤之国,今虽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婴与齐楚合从②。欲诛诸吕告产,乃趣产急入宫③。平阳侯颇闻其语④,乃驰告丞相、太尉。太尉欲入北军,不得入。襄平侯通尚符节⑤,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⑥。太尉复令郦寄与典客刘揭先说吕禄曰:“帝使太尉守北军⑦,欲足下之国,急归将印辞去,不然,祸且起。”吕禄以为郦兄不欺己⑧,遂解印属典客,而以兵授太尉。太尉将之入军门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⑩,为刘氏左袒。”军中皆左袒为刘氏。太尉行至(11),将军吕禄亦己解上将印去,太尉遂将北军。

①八月庚申:上文已有“八月丙午”(八月二十六日),八月不可能再有庚申日,此处当作“九月庚申”(九月十日)。《会注考证》引《通鉴考异》云:“此当作九月”,引张文虎曰:“庚申,九月十日也。”。②合从:这里指联合。从,同“纵”。③趣:同“促”,催促。④颇:很,这里有大体上,基本上的意思。⑤尚:掌,主持,掌握。符节:古代朝廷用作信物的凭证。符,用竹、木或金属制成,上书文字,剖分为二,各执一半,使用时二者相合为验。节,以竹制成,用以证明身分。⑥内(nà,那):同“纳”,接纳,使进入。⑦守:掌管。⑧兄(kuàng,况):郦寄的字。⑨将:持。⑩为:助,这里是拥护的意思。袒:裸露。此处指露臂。(11)行至:指还没到的时候。行,将。 

然尚有南军。平阳侯闻之①,以吕产谋告丞相平,丞相平乃召朱虚侯佐太尉。太尉令朱虚侯监军门。令平阳侯告卫尉:“毋入相国产殿门②。”吕产不知吕禄已去北军,乃入未央宫,欲为乱,殿门弗得入,裴回往来③。平阳侯恐弗胜,驰语太尉。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④,乃遣朱虚侯谓曰:“急入宫卫帝。”朱虚侯请卒⑤,太尉予卒千余人。入未央宫门,遂见产廷中。日餔时⑥,遂击产。产走。天风大起,以故其从官乱⑦,莫敢斗。逐产,杀之郎中府史厕中。

①梁玉绳《史记志疑》以为“平阳侯闻之”二句“与上下文不接,且前已言平阳侯驰告丞相、太尉矣,其为重出无疑。”当删。②入:使入,让……进入。③裴回:同“徘徊”。④讼:公开。⑤请卒:请求给予兵卒。⑥日餔(bu,阴平不):傍晚。《说文》:“餔:申时食也。”意思是吃下午饭。(“申时”,等于现在下午三时至五时。)。⑦以故:因此。 

朱虚侯已杀产,帝命谒者持节劳朱虚侯①。朱虚侯欲夺节信,谒者不肯,朱虚侯则从与载,因节信驰走②,斩长乐卫尉吕更始。还,驰入北军,报太尉。太尉起,拜贺朱虚侯曰:“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③,无少长皆斩之。辛酉,捕斩吕禄,而笞杀吕嬃④。使人诛燕王吕通,而废鲁王偃。壬戌,以帝太傅食其复为左丞相。戊辰,徙济川王王梁,立赵幽王子遂为赵王。遣朱虚侯章以诛诸吕氏事告齐王,令罢兵。灌婴兵亦罢荥阳而归。

①劳:慰劳。②因:凭。③分部:分班。④笞:古代用鞭子竹板拷打的一种刑罚。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①:“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之子②,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强吕氏。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③。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或言“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适子为齐王④,推本言之,高帝适长孙,可立也。”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⑤,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钧)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⑥,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代王使人辞谢。再反⑦,然后乘六乘传⑧。后九月晦日己酉⑨,至长安,舍代邸。大臣皆往谒,奉天子玺上代王,共尊为天子。代王数让,群臣固请,然后听。

①阴谋:秘密策划。②子之:以之为子。按:上文已说“孝惠后宫子”,又说“孝惠皇后无子,取美人子名之”,那么梁王、淮阳王、常山王都是孝惠之子,只不过不是张皇后之子。诸大臣所以这样说,是为了诛绝吕氏而制造的借口。(参用梁玉绳说)③吾属:我们这班人。无类:绝种。指被杀光。④适:同“嫡”。⑤外家:即外戚。⑥见子:现存的儿子。见,同“现”。⑦反:同“返”。⑧六乘传:六辆驿车。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传,驿车。⑨后九月:闰九月。晦日:月末那天。 

东牟侯兴居曰:“诛吕氏吾无功,请得除宫①。”乃与太仆汝阴侯滕公入宫,前谓少帝曰:“足下非刘氏,不当立。”乃顾麾左右执戟者掊兵罢去②。有数人不肯去兵,宦者令张泽谕告,亦去兵。滕公乃召乘舆车载少帝出③。少帝曰:“欲将我安之乎④?”滕公曰:“出就舍。”舍少府。乃奉天子法驾⑤,迎代王于邸。报曰:“宫谨除。”代王即夕入未央宫⑥。有谒者十人持戟卫端门⑦,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而入?”代王乃谓太尉。太尉往谕,谒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而听政⑧。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⑨。

①除宫:清理皇宫。这里指搜查清除吕氏残余。②顾:回头看。麾:同“挥”,意思是挥手示意。掊(fù,付)兵:放下兵器。掊:仆倒。③乘舆车:天子所乘坐的一般车驾。④将:带领。安之:到哪儿去。⑤法驾:天子举行典礼时所乘坐的车驾,也叫金根车。⑥即夕:当天晚上。⑦端门:正门。⑧听政:处理政事。⑨有司:主管官吏。古代设官分职,事各有专司,所以叫有司。 

代王立为天子。二十三年崩,谥为孝文皇帝。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①,故惠帝垂拱②,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③。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④,衣食滋殖⑤。

①无为:古代道家学派的一种哲学思想。汉初“黄老之学”直接承继、发展了道家的“无为”思想。汉初统治者崇尚无为而治,为政清简,得以休养生息,奠定了汉世之盛。②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无所事事,不费力气,这里是颂扬无为而治。③晏然:安定的样子。晏,安。④稼穑:泛指农业生产。种植叫稼,收获叫穑。⑤滋殖:滋长,增加。 

孝文本纪第十

解惠全 白晓红译注

【说明】这篇本纪记载了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间的种种仁政,赞颂了他宽厚仁爱、谦让俭朴的品德,刻画出一个完美贤圣的封建君主的形象。
这篇本纪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记录了许多文帝的诏书,“且所行政事,又足以副之,非讬诸空言者比也。”(《史记评议》)以此直透核心,表现文帝的贤德。这些诏书一方面反映了文帝治天下的才能,一方面反映出文帝仁爱的内心世界和俭朴的思想品格。而后者更能感染打动读者。如废除连坐法和肉刑的两个诏令,就体现了文帝不株连无辜、不摧残肉体的人道精神。再如遣列侯之国、罢卫将军军等诏令,以及遗诏,都贯穿着文帝不劳苦百姓和节省财力的用心。诏令大多以“上曰”的形式出现,口吻真实,感情诚挚,说得入情入理,对于展现文帝“专务以德化民”的内心世界起了重要作用。
这篇本纪没有扣人心弦的紧张情节和场面,作者只是用舒缓的语调,按照年代顺序选择关键事件娓娓道来,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同时也饱含了作者对一代明君的追慕和向往之情。如一开始描写文帝即位和立太子的过程中,表现了他的周详慎重和谦让。又如写缇萦(tíyíng,提营)上书救父,写文帝取消修建露台的打算,以及对南越王、吴王刘濞等人的以德报怨,对匈奴的或战或和,既强硬又不失灵活等等,都表现了文帝的仁爱、宽厚和以国家、百姓的安宁为重。在这篇本纪的结尾,作者还巧妙地用景帝之诏,群臣之议,以“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大于孝文皇帝”表现了司马迁赞颂之情;本纪最后,作者满怀深情地发出了“廪廪向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的感叹。
汉文帝与其子景帝两代在旧史上并称为文景之治,他提倡农耕,免农田租税,减轻刑罚,从本质上说都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汉王朝的统治,但在经历了战国至秦末的长期战乱之后,这些对经济的恢复和政治的稳定都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他的仁厚、俭朴,截然不同于暴君,自然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明君圣主,太史公对他的褒扬,也正是这种思想感情的反映。

孝文皇帝刘恒,是高祖排行居中的儿子,即八个儿子中的第四个。高祖十一年(前196)春天,打败了陈豨(xī,希)叛军,平定了代地,刘恒被立为代王,建都中都。他是薄太后所生。在他做代王的第十七年,即吕后八年(前180)七月,吕后去世。九月,吕氏家族的吕产等企图作乱,危害刘氏天下,大臣们共同诛灭了诸吕,商议迎立代王为皇帝,详细情况记载在《吕太后本纪》中。
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派人去迎接代王。代王就此事征求左右大臣和郎中令张武等人的意见。张武等人议论说:“朝廷大臣都是当初高帝时的大将,熟习兵事,多谋善诈,他们的用意恐怕不止于此,这样做只是畏惧高帝、吕太后的威势罢了。如今他们刚刚诛灭诸吕,血染京城,此时来人名义上说是迎接大王,其实不可轻信。希望大王假托有病,不要前往,以便观察他们会有什么变化。”中尉宋昌进言说:“众位大臣的议论都是错误的。当初秦朝政治混乱,诸侯豪杰纷纷起事,自以为能得天下的人数以万计,然而最终登上天子之位的是刘氏,天下豪杰已经不再存有做皇帝的希望,这是第一点。高帝封刘氏子弟为王,封地象犬牙一样彼此交错,互相制约,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宗族坚固,有如磐石,天下人都为刘氏的强大而折服,这是第二点。汉朝建立以后,废除了秦朝的苛虐政令,与民商定新的法令,对百姓施以恩德,人心安定,难以动摇,这是第三点。再者凭着吕后的威严,吕氏已有三人被立为王,把持朝政,独断专行,然而太尉凭朝廷一支符节进入吕氏把持的北军,只是一声呼唤,将士们就都袒露左臂,表示要辅佐刘氏而抛弃吕氏,最终消灭了诸吕。这是天意所授,而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现在即使大臣们想要作乱,百姓也不会听他们驱使,他们的党羽难道能够同心一致吗?如今京城内有朱虚侯、东牟侯这样的亲族,京城外有吴、楚、淮南、琅邪、齐、代这样强大的诸侯,谁都惧怕他们。现在高帝的儿子就只有淮南王和大王您了,而大王您又年长,贤圣仁孝闻名天下,所以大臣们是根据天下人的心愿要迎立大王做皇帝,大王您不必怀疑。”代王又禀报太后商议这件事,还是犹豫,没拿定主意。于是就烧灼龟甲进行占卜,龟甲上显现出一条大的横向裂纹,卜辞是:“大横预示着更替,我将做天王,象夏启那样,使父业光大发扬。”代王说:“我本来就是王了,还做什么王?”占卜的人说:“所谓天王就是天子。”于是代王就派太后的弟弟薄昭前往京城会见绛侯周勃。周勃等人原原本本地向薄昭说明了为什么要迎立代王。薄昭回来报告说:“全是真的,没什么可怀疑的。”代王于是笑着对宋昌说:“果然象你说的那样。”随即命宋昌担任随车的参乘,张武等六人也乘驿车随代王一同前往长安。走到高陵停了下来,派宋昌先驱车前去长安观察情况有无变化。
宋昌刚到渭桥,丞相以下的官员都来迎接。宋昌返回报告。代王驱车到了渭桥,群臣都来拜见称臣。代王也下车答拜群臣。太尉周勃上前说:“我希望单独向大王禀报。”宋昌说:“你要说的如果是公事,就请公开说;如果是私事,在王位的人不受理私事。”太尉于是跪下献上皇帝的玉玺和符节。代王辞谢说:“等到代邸再商议吧。”然后驱车进入代王官邸。群臣也跟着来了。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陈武、御史大夫张苍、宗正刘郢、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典客刘揭都上前行礼,拜了两拜,然后说:“皇子刘弘等人都不是孝惠皇帝的儿子,不应当继位事奉宗庙。我们恭敬地与阴安侯、顷王后、琅邪王以及宗室、大臣、列侯、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商议,大家都说:‘大王如今是高帝的长子,最应该做高帝的继承人。’希望大王即天子之位。”代王说:“事奉高帝宗庙,这是大事。我没有才能,胜任不了事奉宗庙的大事。希望请叔父楚王考虑最合适的人,我是不敢当此重任的。”群臣都伏在地上,坚决请求。代王先是面向西坐在主人的位置谦让了几次,群臣扶他向南坐在君主的位置,他又谦让了两次。丞相陈平等人都说:“我们再三考虑,认为大王事奉高帝宗庙是最适宜的。即使让天下诸侯和百姓来考虑,也会认为适宜的。我们臣子是为宗庙社稷着想,绝不敢轻率疏忽。希望大王听从我们的意见,我们将感到荣幸。现在,我们恭敬地奉上天子的玉玺和符节。”代王说:“既然宗室、将相、诸王、列侯都认为没有人比我更适宜,那我就不敢推辞了。”于是,代王即位做了天子。
群臣按照礼仪依次陪侍皇帝。于是派太仆夏侯婴与东牟侯刘兴居去清理皇宫。然后用天子乘坐的法驾,来代邸迎接皇帝。皇帝当天晚上就进入未央宫。连夜任命宋昌为卫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军;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巡视殿中。皇帝回到前殿坐朝,当夜下诏说:“近来诸吕把持朝政,独断专行,阴谋叛逆,企图危害刘氏天下,全靠众位将相、列侯、宗室和大臣诛灭了他们,使他们的罪恶全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现在我刚刚即位,下令大赦天下,赐给民家户主每人一级爵位,赐给无夫无子的女子每百户一头牛,十石酒,允许百姓聚会饮酒五天。
孝文皇帝元年(前179)十月庚戌日,改封原琅邪王刘泽为燕王。
辛亥日,文帝正式即位,在高祖庙举行典礼向高祖禀报。右丞相陈平改任左丞相,太尉周勃任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任太尉。诸吕所剥夺的原齐、楚两国的封地,全部归给齐王和楚王。
壬子日,文帝派车骑将军薄昭去代国迎接皇太后。文帝说:“吕产自任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擅自假托皇帝诏令,派遣将军灌婴带领军队攻打齐国,企图取代刘氏,而灌婴留驻在荥阳不发兵攻齐,并与诸侯共谋诛灭了吕氏。吕产图谋不轨,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谋划夺了吕产等人的兵权,朱虚侯刘章首先捕杀了吕产等人。太尉周勃亲自率领襄平侯纪通持节奉诏进入北军。典客刘揭亲自夺了赵王吕禄的将军印。为此,加封太尉周勃食邑一万户,赐黄金五千斤;加封丞相陈平、将军灌婴食邑各三千户,赐黄金二千斤;加封朱虚侯刘章、襄平侯纪通、东牟侯刘兴居食邑各二千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