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史记(译注版)-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⑤,委命下吏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⑦。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⑧,以愚黔首。堕名城⑨,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⑩,以为金人十 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11)因河为津(12),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外,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13),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1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①六世:指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②振:举起。长策:长鞭。御:驾驭,统治。③履:登上。至尊:指极尊之位,即帝位。④棰拊(fǔ,抚):指刑具。棰,棍棒。拊,刀柄。鞭笞(chī,吃):用鞭子抽打,这里是统治的意思。⑤俛(fǔ,府):同“俯”。⑥委命:把性命托付于人。⑦士:指六国之士。⑧百家之言:各学派的著作。言,言论。这里指书籍。⑨堕:同“隳(huī,灰)”,毁坏。⑩锋:指兵刃。鐻(jù,据):钟类乐器。(11)斩华:《新书》作“践华”,意思是登上华山,即据守华山。(12)因:借。津:这里指护城河,壕沟。(13)谁何:谁能奈何。一说:何,通“呵”,呵叱。(14)金城:金属铸的城墙。形容非常坚固。
秦王既没,余威振于殊俗①。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②,甿隶之人③,而迁徙之徒④,才能不及中人⑤,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⑥,而倔起什伯之中⑦,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而转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⑧,天下云集响应⑨,赢粮而景从⑩,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殊俗:不同的风俗,这里指边远的地方。②瓮牖(yǒu,有)绳枢:用破瓮做窗户,用绳子做门枢。这是形容门窗非常的简陋。牖,窗户。枢,门户的转轴。③甿(méng,蒙)隶:雇农。甿:种田的人。④迁徙之徒:被征去服兵役的人。⑤中人:中等才能的人,即平常人。⑥蹑足:踏脚,插足。这里有出身于……的意思。⑦什伯:古代军队编制,十人为什,百人为伯。又《新书》“什伯”作“阡陌”。⑧揭:举起。⑨云集:像云一样地聚集。响应:像回声一样地响应。响,同声。⑩赢:担负。景(yǐng,影)从:像影子一样地随从。景,同“影”。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 、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鉏櫌棘矜②,非锬于句戟长妫并郏皇适冖埽强褂诰殴Γ簧钅痹堵牵芯帽溃羌跋缡敝烈并荨H欢砂芤毂洌σ迪喾匆病J允股蕉氤律娑瘸そe大⑥,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⑦。然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⑧,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⑨,身死人手⑩,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不势异也(11)。
①自若:意思是依然如故。②棘矜(qín,勤):戟杆,等于说木棍。棘,通“戟”。矜,矛柄。③锬(xiān,先):同“铦”,锋利。勾戟:有钩的戟。长妫ǎ螅瑷。保捍竺"苁剩ǎ瑷Γ兀┦阂蛴凶锒槐崛ナ摺J剩摆亍薄"菹缡保合惹啊"藿e(xié,协):衡量,比较。⑦同年而语:意思是同样看待。⑧招(qiáo,侨):举,攻取。八州:古时全国划分为九州,除秦国本土雍州外,还有八州。朝同列:使同列朝拜,意思是使六国诸侯臣服。同列,地位等级等同的,指六国诸侯。⑨一夫:指陈胜。作难:起义。⑩身死人手:指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11)攻:指秦历代之君兼并诸侯,处于进攻地位。守:指秦取得天下后要保持其统治地位,处于守护地位。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①,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②,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③,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④,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①南面:古代以坐北面南为尊位,帝王的座位面向南,所以称居帝位为“南面”。②斐然:顺服的样子。斐,通“靡”。乡(xiàng,向)风:归顺。③力政:以武力征伐。政,通“征”。④既:当是“则”的意思。《会注考证》引李笠曰:“当依《新书》作‘即’。”元元:等于说“喁喁”,可怜爱的样子。冀:希望。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①,先诈力而后仁义②,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③,安定者贵顺权④,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⑤,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⑥,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①文书:诗书古籍。酷刑法:使刑法严酷。②先:把……放在前头。后:把……放在后头。③高:以为高,重视。④贵:以为贵,重视。顺权:顺时权 变。⑤离:经历。⑥借使:假使。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①。夫寒者利②,而饥者甘糟糠③,天下之嗷嗷④,新主之资也⑤。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乡使二世庸主之行⑥,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⑦,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圉而免刑戮⑧,除去收帑汙秽之罪⑨,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⑩,轻赋少事(11),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12),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13),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14),而以威德与天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唯恐有变,虽有狡猾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15),而暴乱之奸止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16),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17),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18)。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19),不藉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见始终之变,知存亡之机,是以牧民之道(20),务在安之而已。天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矣。故曰“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21)。是二世之过也。
①引领:伸长脖子。形容殷切盼望。②被(shù,竖)褐:粗布短衣,僮仆所穿。③糟糠:酒渣、糠皮,穷人用以充饥的粗劣食物。④嗷嗷:哀苦的叫声。⑤资:凭借。⑥乡(xiàng,向)使:假使。⑦缟(gǎo,搞)素:白色的衣服,丧服。⑧囹(líng,零)圉(yǔ,雨):也作“囹圄”,监狱。⑨收帑:同“收孥”,古代连坐之法,一人犯罪,则收其妻子儿女为官家奴婢。⑩振:同“赈”。(11)少事:指减少劳役。(12)约法:意思是简 化法律。约,简约,简要。(13)更节:改变节操。修行:修养品行。(14)塞:充塞,满足。(15)智:智谋。这里指奸智。(16)坏宗庙与民:《集解》引徐产曰:“一无此上五字。”译文据删。(17)纪:治理、管理。(18)遁:欺骗,欺蒙。(19)用:具备。汤、武:商汤、周武王。(20)牧民:治民。古代统治者视民为牛马,而自称牧民者为人牧。(21)正倾:挽救已经倾覆的局势。
襄公立,享国十二年,初为西畤。葬西垂。生文公。
文公立,居西垂宫,五十年死,葬西垂。生静公。
静公不享国而死。生宪公。
宪公享国十二年,居西新邑。死,葬衙。生武公、德公、出子。
出子享国六年,居西陵。庶长弗忌、威累、参父三人,率贼贼出子鄙衍①,葬衙。武公立。
武公享国二十年,居平阳封宫。葬宣阳聚东南。三庶长伏其罪。德公立。
德公享国二年。居雍大郑宫。生宣公、成公、缪公。葬阳。初伏②,以御蛊③。
宣公享国十二年。居阳宫。葬阳。初志闰月④。
成公享国四年,居雍之宫,葬阳。齐伐山戎、孤竹。
缪公享国三十九年。天子致霸⑤。葬雍。缪公学著人⑥。生康公。
康公享国十二年。居雍高寝。葬竘社。生共公。
共公享国五年,居雍高寝。葬康公南。生桓公。
桓公享国二十七年。居雍太寝。葬义里丘北。生景公。
景公享国四十年。居雍高寝,葬丘里南。生毕公。
毕公享国三十六年。葬车里北。生夷公。
夷公不享国。死,葬左宫。生惠公。
惠公享国十年。葬车里。生悼公。
悼公享国十五年。葬僖公西。城雍⑦。生剌龚公⑧。
剌龚公享国三十四年。葬入里。生躁公、怀公。其十年,彗星见。
躁公享国十四年。居受寝。葬悼公南。其元年,彗星见。
怀公从晋来。享国四年。葬栎圉氏。生灵公。诸臣围怀公,怀公自杀。
肃灵公,昭子子也。居泾阳。享国十年。葬悼公西。生简公。
简公从晋来。享国十五年。葬僖公西。生惠公。其七年,百姓初带剑⑨。
惠公享国十三年。葬陵圉。生出公。
出公享国二年。出公自杀,葬雍。
献公享国二十三年。葬嚣圉。生孝公。
孝公享国二十四年。葬弟圉。生惠文王。其十三年,始都咸阳。
惠文王享国二十七年。葬公陵。生悼武王。
悼武王享国四年,葬永陵。
昭襄王享国五十六年。葬茝阳。生孝文王。
孝文王享国一年。葬寿陵。生庄襄王。
庄襄王享国三年。葬茝阳。生始皇帝。吕不韦相。
①“率贼”句:前一个“贼”是杀人者,刺客;后一个“贼”是杀害。②初伏:指开始规定伏日,即把暑天分为三伏。③蛊(gǔ,古):本是毒虫,这里指伤人的热毒邪气。④志:记载。⑤天子致霸:指秦缪公称霸西戎时,周王致贺。⑥著人:守卫在宫殿门屏之间的侍卫。著,门屏之间。⑦城雍:在雍邑筑城。⑧剌龚公:《秦本纪》和《六国诸侯年表》作“历共公”。⑨百姓:百 官。
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①。十年,为户籍相伍②。
孝公立十六年,时桃李冬华③。
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二年,初行钱。有新生婴儿曰“秦且王”。
悼武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三年,渭水赤三日。
昭襄三生十九年而立。立四年,初为田开阡陌④。
孝文王生五十三年而立。
庄襄王生三十二年而立。立二年,取太原地。庄襄王元年,大赦,修先王功臣⑤,施德厚骨肉⑥,布惠于民。东周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
①市:集市。②伍:古代五家为伍。③华:同“花”。这里是开花的意思。④阡陌:田埂。南北方向叫“阡”,东西方向叫“陌”。这里“开阡陌”是废除井田制。参见《秦本纪》、《商君列传》。⑤修:论列,推举。⑥骨肉:喻指至亲。
始皇享国三十七年。葬郦邑。生二世皇帝。始皇生十三年而立。
二世皇帝享国三年。葬宜春。赵高为丞相安武侯。二世生十二年而立。
右秦襄公至二世①,六百一十岁②。
①右:等于说以上或前面。古书自右至左竖行书写,所以称以上或前面所记为“右”。②六百一十岁:《正义》:“《秦本纪》自襄公至二世,五百七十六年矣。年表自襄公至二世,五百六十一年。三说并不同,未知孰是。
孝明皇帝十七年十月十五日乙丑,曰①:周历已移②,仁不代母③。秦直其位④。吕政残虐⑤,然以诸侯十三⑥,并兼天下,极情纵欲,养育宗亲⑦。三十七年,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于后王。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⑧,据狼、狐,蹈参、伐⑨,佐政驱除,距之称始皇⑩。
①曰:指班固说。《索隐》:“此已下是汉孝明帝访班固评贾(贾谊)、马(司马迁)赞中论秦二世亡天下之得失,后人因取其说附之此末。”②历:历数,命数。③仁不代母:意思是按照五行相生的观点,周属木德,汉属火德,木生火,所以周为汉母,子不代母,就是说汉不能直接代替周。④秦直其位:意思是秦正赶上木德与火德之间的帝王之位。直,同“值”赶上,碰上。⑤吕政:即秦始皇嬴政。《索隐》:“吕政者,始皇名政,是吕不韦幸姬有娠,献庄襄王而生始皇,故云吕政。”⑥诸侯十三:指秦始皇十三岁作诸侯王。《会注考证》以为“十三”下可能有脱文。⑦宗亲:同宗的亲属。⑧河神授图:相传伏羲氏时,有龙马背负河图从黄河出现,古人以河出图为帝王圣者受命的吉兆。⑨“据狼狐”二句:狼、狐,二星名。古人认为星主弓矢。参、伐,二星名。古人认为二星主斩杀。⑩距:至,直到。
始皇既没,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①。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②。不威不伐恶③,不笃不虚亡④。距之不得留,残虐以促期⑤,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
①遂:实现。②畜鸣:象牲畜一样鸣叫。意思就是说出话来象牲畜。③威:威势,这里是逞威、暴虐的意思。④笃:重。这里指罪恶重。⑤促:缩减,缩短 。
子婴度次得嗣,冠玉冠,佩华绂①,车黄屋②,从百司,谒七庙。小人乘非位③,莫不怳忽失守④,偷安日日⑤,独能长念却虑⑥,父子作权⑦,近取于户牖之间,竟诛猾臣,为君讨贼。高死之后,宾婚未得尽相劳,餐未及下咽,酒未及濡唇⑧,楚兵已屠关中,真人翔霸上⑨,素车婴组⑩,奉其符玺,以归帝者。郑伯茅旌鸾刀,严王退舍(11)。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贾谊、司马迁曰:“向使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12),而以责一日之孤(13),误哉!俗传秦始皇起罪恶,胡亥极(14),得其理矣。复责小子(15),云秦地可全,所谓不通时变者也。纪季以酅,《春秋》不名(16)。吾读《秦纪》(17),至于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健其决(18),怜其志。婴死生之义备矣。
①绂(fú,伏):系印的丝带。②黄屋:帝王乘坐的车子,因为车盖用黄缯做里子,故名。③乘:登。非位:指不该得的位置。④怳忽:同“恍忽”。心神不定。⑤偷:苟且,得过且过。⑥却:除去,排除。⑦权:权衡。⑧濡(rú,儒):沾湿。⑨真人:帝王,指汉高祖。⑩婴:缠绕,指系在颈上。(11)“郑伯”二句:前597年,楚庄王进攻郑国。郑伯袒露上身,左手执茅旌,右手执鸾刀,迎接庄王,请求不要灭绝郑国。庄王退舍七里。事见《公羊传·宣公十二年》。茅旌、鸾刀,都是宗庙里祭祀用的礼器。严王,即庄王,这是为避汉明帝刘庄名讳,改“庄”为“严”。(12)陈:陈列,这里有显示施展的意思。(13)一日之孤:指子婴。(14)极:达到极点。(15)小子:指子婴。(16)“纪季”二句:纪,古国名。纪季:纪君的小弟弟。《春秋·庄公三年》:“纪季以酅(xī,希)入于齐(指做齐之附庸)。”《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史书;不名,不记其名。纪季投降齐国,是为了保住宗庙,不得已而为之。(17)《秦纪》:即《秦始皇本纪》。(18)健其决:以其决为键,意思是认为他这样果断表现了他的干练。
项羽本纪第七
解惠全 张德萍 译注
【说明】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划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划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在进行粗线条的钩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yuè,悦)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qí,齐)县狱掾(yuàn,愿)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候、司马。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众人听了都很敬服。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这时候,广陵人召平为陈王去巡行占领广陵,广陵没有归服。召平听说陈王兵败退走,秦兵又快要到了,就渡过长江假托陈王的命令,拜项梁为楚王的上柱国。召平说:“江东之地已经平定,赶快带兵西进攻秦。”项梁就带领八千人渡过长江向西进军。听说陈婴已经占据了东阳,项梁就派使者去东阳,想要同陈婴合兵西进。陈婴,原先是东阳县的令史,在县中一向诚实谨慎,人们称赞他是忠厚老实的人。东阳县的年轻人杀了县令,聚集起数千人,想推举出一位首领,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就来请陈婴。陈婴推辞说自己没有能力,他们就强行让陈婴当了首领,县中追随的人有两万。那帮年轻人想索性立陈婴为王,为与其他军队相区别,用青巾裹头,以表示是新突起的一支义军。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自从我做了你们陈家的媳妇,还从没听说你们陈家祖上有显贵之人,如今你突然有了这么大的名声,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依我看,不如去归属谁,起事成功还可以封侯,起事失败也容易逃脱,因为那样你就不是为世所指名注目的人了。”陈婴听了母亲的话,没敢做王。他对军吏们说:“项氏世世代代做大将,在楚国是名门。现在我们要起义成大事,那就非得项家的人不可。我们依靠了名门大族,灭亡秦朝就确定无疑了。”于是军众听从了他的话,把军队归属于项梁。项梁渡过淮河向北进军,黥布、蒲将军也率部队归属于项梁。这样,项梁总共有了六七万人,驻扎在下邳(pī,批)。
这时候,秦嘉已经立景驹做了楚王,驻扎在彭城以东,想要阻挡项梁西进。项梁对将士们说:“陈王最先起义,仗打得不顺利,不知道如今在什么地方。现在秦嘉背叛了陈王而立景驹为楚王,这是大逆不道。”于是进军攻打秦嘉。秦嘉的军队战败而逃,项梁率兵追击,直追到胡陵。秦嘉又回过头来与项梁交占,打了一天,秦嘉战死,部队投降。景驹逃跑到梁地,死在那里。项梁接收了秦嘉的部队,驻扎在胡陵,准备率军西进攻秦。秦将章邯率军到达栗县,项梁派别将朱鸡石、余樊君去迎战章邯。结果余樊君战死,朱鸡石战败,逃回胡陵。项梁于是率领部队进入薛县,杀了朱鸡石。在此之前,项梁曾派项羽另外去攻打襄城,襄城坚守,不肯投降。项籍攻下襄城之后,把那里的军民全部活埋了,然后回来向项梁报告。项梁听说陈王确实已死,就召集各路别将来薛县聚会,共议大事。这时,沛公也在沛县起兵,应召前往薛县参加了聚会。
居啵╟háo,巢)人范增,七十岁了,一向家居不仕,喜好琢磨奇计,他前来游说项梁说:“陈胜失败,本来就应该。秦灭六国,楚国是最无罪的。自从楚怀王被骗入秦没有返回,楚国人至今还在同情他;所以楚南公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有,灭亡秦国的也一定是楚国’。如今陈胜起义,不立楚国的后代却自立为王,势运一定不会长久。现在您在江东起事,楚国有那么多将士如众蜂飞起,争着归附您,就是因为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一定能重新立楚国后代为王。”项梁认为范增的话有道理,就到民间寻找楚怀王的嫡孙熊心,这时熊心正在给人家牧羊,项梁找到他以后,就袭用他祖父的谥号立他为楚怀王,这是为了顺应楚国民众的愿望。陈婴做楚国的上柱国,封给他五个县,辅佐怀王建都盱台(xūyí,虚宜)。项梁自己号称武信君。
过了几个月,项梁率兵去攻打亢父(gāngfǔ,刚甫),又和齐将田荣、司马龙且(jū,居)的军队一起去援救东阿,在东阿大败秦军。田荣立即率兵返回齐国,赶走了齐王假。假逃亡到楚国。假的相田角逃亡到赵国。田角的弟弟田间本来是齐国大将,留住在赵国不敢回齐国来。田荣立田儋(dān,担)的儿子田市为齐王。项梁击破东阿附近的秦军以后,就去追击秦的败军。他多次派使者催促齐国发兵,想与齐军合兵西进。田荣说:“楚国杀掉田假,赵国杀掉田角、田间,我才出兵。”项梁说:“田假是我们盟国的王,走投无路来追随我,我不忍心杀他。”赵国也不肯杀田角、田间来跟齐国做交易。齐国始终不肯发兵帮助楚军。项梁派沛公和项羽另外去攻打城阳,屠戮了这个县。又向西进,在濮阳以东打败了秦军,秦收拾败兵退入濮阳城。沛公、项羽就去打定陶。定陶没有打下,又离开定陶西进,沿路攻取城邑,直到雍丘,打败秦军,杀了李由。然后回过头来攻打外黄,没有攻下。
项梁自东阿出发西进,等来到定陶时,已两次打败秦军,项羽等又杀了李由,因此更加轻视秦军,渐渐显露出骄傲的神态。宋义于是规谏项梁说:“打了胜仗,将领就骄傲,士卒就怠惰,这样的军队一定要吃败仗。如今士卒有点怠惰了,而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担心啊!”项梁不听,却派宋义出使齐国。宋义在路上遇见了齐国使者高陵君显,问道:“你是要去见武信君吧?”回答说:“是的。”宋义说:“依我看,武信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