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宜,下辖9个集团军共23个军。他加紧整训部队,做好攻守准备。11月奉召调任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部长,负责整理全部国民党军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陈诚此时身兼军政部部长和军政部后勤总司令,权重一时,负责复员与接收重任。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陈诚积极协助蒋介石准备内战。全面内战爆发后,先后到许多地方督战。1946年6月,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负责整个国民党军队的作战指挥。1947年2月,晋升一级上将。8月,任“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主任,指挥东北“剿共”事宜。1948年5月又被免职。1948年12月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1949年1月,兼任台湾警备司令。7月,任东南军政长官。12月辞台湾省政府主席职。1950年3月起,曾任台湾“行政院”院长、“副总统”、“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民党副总裁、副总统兼“行政院”院长等要职。 1965年3月5日,陈诚因肝癌逝于台北。 (彭玉龙)
第二部分陈纳德 空军中将(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曾经活跃着由美国志愿人员组成而以空战驰名中外的“飞虎队”,陈纳德便是“飞虎队”的司令。 克莱尔•;李•;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1893—1958),1893年9月6日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科默斯,而后在路易斯安那州的乡下小镇长大成人。中学毕业后,陈纳德先后进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和路易斯安那师范学院攻读。从1908年至1913年,陈纳德既任过密西西比州比洛克西商学院的英语教师,也当过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训练助理主任。1911年12月25日,陈纳德与内尔•;汤普逊结婚。两人共生育有八个孩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陈纳德正在俄亥俄州阿克伦的轮胎厂工作。1917年8月,陈纳德进入印第安纳州本杰明•;哈里逊堡的军官训练学校受训。三个月之后,成为预备役中尉的陈纳德转而进入陆军通信兵的航空处。陈纳德克服诸多困难和阻力而掌握了飞行技术,并且在1920年4月之前得到飞行员的职位。 1920年秋季,陈纳德从新组建的陆军航空处得到正式任命。在此后的17年中担任过多种职务,其中包括1923年至1926年在夏威夷担任第19驱逐机中队中队长,30年代初期出任位于亚拉巴马州马克斯韦尔基地的航空兵战术学校教官。1935年,陈纳德编著的战术教材《防御性驱逐的作用》出版,认为(战斗机)两机编组最容易运动并最能集中火力攻击敌轰炸机或敌战斗机而同时又最能保护实施攻击的驾驶员。陈纳德的战术理论在美国陆军航空兵中有着一定的影响。陈纳 略诼砜怂刮ざ鼗乖胪ぢ罂颂颇珊驮己病ね槌伞叭丝罩?飞人”特技表演队,成为美国陆军航空兵公认的最好的特技表演队。1937年4月,陈纳德因听力下降以及他所主张的战斗机战术理论未受当局重视而以上尉军衔退出现役。 至此,人们或许可以说陈纳德的经历是平淡无奇的。因为陈纳德军事生涯的重大转折是与中国战场紧密相关。 1937年5月,陈纳德经过朋友的介绍而前往中国,出任国民政府上校航空顾问,帮助组织国民党空军的训练与作战,开始受到蒋介石及夫人宋美龄的器重。根据蒋介石的要求,陈纳德招募部分美国飞行员组成第14志愿轰炸中队,但该队因缺乏战斗队护航而战绩不佳。三个月合同期满之后,陈纳德仍留在中国,从南京到武汉,再由武汉撤到昆明。陈纳德奉命在昆明组建航校,训练中国飞行员,并领导组建从沦陷区到西部地区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 陈纳德于1940年10月10日受蒋介石的委托,返回美国通过政府官员和民间渠道为中国谋求战斗机、轰炸机和飞行员来源。此番活动持续到1941年7月,结果是一批美国飞行员、空勤与地勤人员受聘参加美国志愿航空队,中国根据租借法案得到一批P—40驱逐机,并可派空军人员到美国受训,美国中央飞机制造公司根据有关合同在缅甸为中国组装、试飞和维修P—40驱逐机。
第二部分陈纳德 空军中将(2)
美国飞虎队徽标
美国志愿航空队作为中国空军的独立单位驻守缅甸东瓜,陈纳德出任美国志愿航空队司令(军衔于1942年2月晋升为准将)。经陈纳德批准,该队的P—40均涂有鲨鱼的笑口、利齿和凶狠的眼睛。1941年11月,陈纳德将美国志愿航空队按作战需要编为3个中队。第1中队为“亚当与夏娃队”,主要由前陆军飞行员组成,该队飞机均有亚当围着苹果追夏娃的图案;第2中队为“熊猫队”,该队飞机未画熊猫而画有飞行员的漫画像;第3中队为“地狱天使队”,由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组成,该队飞机均有姿态各异的裸体天使的图案。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后,陈纳德率第1中队和第2中队移驻昆明保证滇缅公路的运输安全,第3中队则转往仰光。在12月的昆明空战和两次仰光空战中,陈纳德指挥志愿航空队击毁日本13架战斗机和14架轰炸机,击伤多架。中国报纸在12月20日昆明空战胜利之后开始将美国志愿航空队称为“飞虎队”,美国报纸随后亦热衷于此项称呼。中外新闻记者对“飞虎队”人物和战绩的报道乐此不疲,及至1942年1月底,陈纳德从鲜为人知的陆军航空队退役 衔疽辉径澜绺鞯氐耐泛判挛湃宋铮竦谩胺苫⒔钡拿莱啤4撕螅诳斩鹎彝?戴星条高帽的飞虎愤怒地抓破日本太阳旗的图案便成为美国志愿航空队及其所属作战飞机的标志。 1942年1月,陈纳德命令以第1中队接替第3中队参加仰光空战,直到8月仰光陷落。 随着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部的组建,1942年4月,陈纳德及其美国志愿航空队被征召服现役,接受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的管辖和补给,颇不情愿地成为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的部下,开始为史迪威指挥的缅甸战役提供空中掩护。6月,陈纳德率司令部及2个中队前往桂林,仅在昆明和重庆留下数架P—40保护两个机场并对付自缅甸和印度支那的日本空袭。美国志愿航空队不仅执行了桂林空战,而且执行了轰炸衡阳日军和扫射汉口附近日军机场以及长江上日军船只的任务。
第二部分陈纳德 空军中将(3)
飞行员奉命出征
1942年7月3日, 陈纳德根据美国陆军部和蒋介石的命令,解散美国志愿航空队,以志愿航空队部分队员为主组建隶属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的第23战斗机大队。美国志愿航空队在缅甸、印度支那和中国作战7个月,以空中损失12架飞机和地面被毁61架飞机的代价,取得击落约150架飞机和摧毁297架飞机的战绩。美国志愿航空队共损失26名飞行员。 陈纳德在美国志愿航空队解散的同时改任美国驻华航空特遣队司令,军衔仍为准将。美国驻华航空特遣队下辖第23战斗机大队(包括第74中队、第75中队和第76中队)、第16战斗机中队和第11轰炸机中队。陈纳德命令第75中队驻衡阳,第76中队驻桂林,第16中队驻云南驿,第74中队留守昆明,装备B—25轰炸机的第11轰炸机中队则暂驻桂林和衡阳以轰炸印度支那、缅甸、泰国、香港、广州和汉口的日军为目标。 战争期间陈纳德利用副官兼新闻记者约瑟夫•;艾尔索普与美国总统的亲戚关系,经常绕过 史迪威和马歇尔而与罗斯福直接联系并施加影响,史迪威和马歇尔因而对陈纳德颇为不满。陈纳德在1942年10月致总统特使威尔基并转总统的信函中提出的只要有由105架新式战斗机、30架中型轰炸机和几架重型轰炸机组成的美国空中力量(需要得到一定的补充)并保持印度与中国之间的空中补给线,就能在一年之内摧毁日本空中力量的构想,已被战争进程证明是言过其实的,连陈纳德本人都承认这点。 1943年3月,美国陆军航空队根据罗斯福的指示,将驻华航空特遣队扩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由陈纳德出任少将司令。该队计划实力为第23战斗机大队、第51战斗机大队(辖2个战斗机中队)和第308轰炸机大队(辖4个重型轰炸机中队,装备B—24)、第34轰炸机大队(辖3个中型轰炸机中队,装备B—25)。同年10月,第14航空队组建中美混合飞行联队。12月,陈纳德根据华东和云南两个主战地区的作战需要,组建第68混合联队和第69混合联队。 陈纳德先后在三叉戟会议和象限仪会议上强调在中国与日本进行空战的重要性,但对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空运补给的困难估计不足,对国民党军保卫机场的能力估计过高。对于利用B—29远程轰炸机从成都起飞轰炸日本的马特亨计划,陈纳德提出了某些值得考虑的意见。 随着1944年国民党军在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中的溃败,华东、华南的大部分机场先后落入日军之手,陈纳德的第14航空队在实施多次空战和尽量提供空中支援后被迫向西南收缩。陈纳德组织空中运输和空中支援,于1945年在芷江地区协助国民党军击败了日军的进攻。 1944年10月,史迪威被召回美国之后,陈纳德与中国战区美军司令魏德迈的关系也很紧张。需要指出的是,陈纳德与蒋介石和宋美龄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第二部分陈纳德 空军中将(4)
陈纳德与部下交谈陈纳德成为《生活》 杂志1942年封面人物
1945年7月,对于人事变动不满的陈纳德辞去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司令职务并奉命返回美国,由查尔斯•;斯通继任司令。据称1942年7月以来,陈纳德率部摧毁2600架敌机,击沉和击伤敌大量商船和44艘海军舰船,己方损失500架飞机。 1946年10月,已与内尔离婚的陈纳德来到中国,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签约组建行总航空 运输公司(简称民用航空运输公司),先后负责救济和军事空运。1947年12月,陈纳德与曾多次采访并报道陈纳德及其部属的中央社记者陈香梅女士(英文名字为安娜)结婚,后来生育有2个女儿。1949年11月起,陈纳德策划“购买”业已宣布起义但被港英当局非法扣压的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在香港的飞机和其他财产,最终获得成功。陈纳德的回忆录《一个战士的道路》于1949年在纽约出版。1950年6月,民用航空运输公司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购买,在朝鲜战争期间为美军从事空运。陈纳德改任公司董事长。 1957年8月,陈纳德在美国施行肺部手术。1958年7月18日,美国国会通过晋升陈纳德为空军中将的法案。7月27日,陈纳德在华盛顿因肺癌去世。 (肖石忠)
第二部分陈毅 元帅(1)
陈毅(chen yi,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指挥、苏北指挥部指挥、华中总指挥部代理总指挥、新四军代军长、新四军军分会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等职。 陈毅于1901年8月26日出生在四川省乐至县药师湾一个衰落的贵族家庭。乳名“秋江”。学名“陈世俊”。6岁时,就读于当地的私人学馆。 1908年,陈毅的外祖父出任湖北省利川县县令,陈毅随之出川。在两年的衙门生活中,陈毅学识增长很快,同时也目睹了清王朝官府中的腐败黑暗,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正当陈毅在湖北求学时,他的父辈们带领全家移居成都,陈毅即从湖北直接回蓉,与四个兄弟就读于锦官驿小学。在成都就学期间,陈毅品学兼优,气宇不凡,斐野堂老先生因此特为之改名“毅”,取字“仲弘”。
第二部分陈毅 元帅(2)
1939年2月,陈毅等新四军领导人与周恩来合影
1918年,陈毅考入中国留法预备学校,次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因参加留法学生爱国运动被驱逐回国,次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入北京中法大学读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北京学生总会的党团书记,中国国民党市党部的中共代表。1925年,陈毅在中法大学毕业后,在北京、重庆、武汉等地从事党务工作。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做政治工作,八一南昌起义后,在抚州加入起义军,任团党代表。潮汕失败,他与朱德率余部向粤赣湘边界转进。1928年1月参与领导湘南起义,4月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军委书记,1930年至1934年,历任红军第22军军长,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赣南特委书记、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有力地支援了红军北上抗日。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共的坚决斗争和全国抗战运动的强大压力下,蒋介石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10月2日,由国共两党谈判达成协议,决定将南方8省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陈毅积极参与组建新四军的工作。1938年1月, 滤木吭谀喜闪ⅲ锻θ尉ぃ钣⑷胃本ぁO孪?个支队。陈毅出任第1支队司令员,兼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6月,陈毅率第1支队从安徽南陵出发,越芜(湖)宣(城)封锁线,东进江苏高淳,到达茅山地区,奔赴抗日前线,在溧(水)武(进)公路以北,宁杭公路以东的镇江、句容、丹阳、金坛地区展开斗争,并成立四县抗敌总会。
第二部分陈毅 元帅(3)
1940年7月,陈毅(前)率新四军一部挺进江北
武汉失守后,日军在华中敌后大量增兵,江南方面,敌人在公路、桥梁等交通要道上修工事、据点,运用“梅花桩”式的堡垒政策企图封锁和消灭新四军。江南的新四军在陈毅的指挥下,在星罗棋布的敌据点间,以秘密、神速、勇敢的行动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1939年1月的突袭芜湖近郊的官徒门据点之战,在半小时内全歼该据点200多伪军,俘16人;12月,奇袭京杭和溧武公路交叉点上的敌重要据点东湾,全歼日军200余人;接着又夜袭丹阳的延陵敌据点1个中队,活捉日兵2人,缴枪20余支。新四军在江南的游击战争,使敌伪心惊胆颤,深恶痛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污蔑新四军挺进江南是“越界活动”,进一步限制其活动范围,加紧推行防共、反共方针。陈毅率领江南新四军在中共中央“东进北上”的战略方针指导下,突破敌伪包围圈,继续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春夏间,新四军组成东进纵队,陈毅令叶飞率领这支队伍胜利地进入江阴、无锡、常熟、太仓、苏州和上海近郊活动。6月,袭击上海近郊日寇飞机场,毁机4架,震动中外。11月,为了更好地向东、向北发展,新四军第1支队和第2支队合并,成立江南指挥部,陈毅、粟裕出任正副指挥。 1940年5月,江南新四军袭击上海附近的安亭车站,俘伪军100余人,缴枪80余支;接着又攻葛降车站,歼伪军1个连,俘敌40余人。这些胜利,大大振奋了上海人民的抗日信心,许多工人、爱国青年、进步文化人士通过近郊游击队的帮助,前来解放区参加抗战,不少工人直接参加武装大队和新四军。7月,陈毅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第2团和第6团等部,由苏南向江北移动,与江北的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师于吴家桥,成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并出任总指挥。 1940年10月,国民党苏鲁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在蒋介石的授意下,调集数万大军,向苏北新四军发动进攻,遂发生了著名的黄桥决战。苏北新四军兵力薄 酰媪俚?之劲旅,为保卫黄桥,陈毅亲自作战前动员,并与粟裕共同指挥战役,歼敌1万余人,生俘第33师师长孙启人与旅长等以下数千人,第89军军长李守维在逃路中落水淹死。新四军从此在苏北站稳脚跟,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黄桥决战是陈毅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粉碎敌伪顽三面夹击的著名战役。 新四军出师江南抗战,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解放了江南广大的国土和人民,尤其在江北,除敌人占领的少数县城外,多数县城和广大乡村都控制在我军手中,淮南、苏中、苏北、苏南、豫皖苏边区各根据地普遍建立了县、区、乡民主政权,严重地打击了敌伪在华中的气焰。
第二部分陈毅 元帅(4)
1943年初,陈毅在江苏盱眙
黄桥大捷之后,苏北新四军与黄克诚率领的南下八路军第五纵队会师盐城。当时,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电告中央:“为统一华中军事指挥起见,提议中央任命陈毅同志为八路军、新四军集中各部之总指挥,并加入中原局为委员,如希夷同志到华中,即由叶任总指挥,陈毅副之。”中共中央同意了这一建议。11月17日,在江苏淮安成立华中总指挥部,从军事上统一了华中八路军、新四军各部队和根据地的军事指挥,避免了被敌伪顽各个击破的危险。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被无理扣押,项英惨遭叛徒杀害。为了坚持统一战线,反对内战和分裂,挽救时局的危机,坚持团结抗战到最后胜利,重建新四军成为头等重大的任务。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重建新四军军部,下辖7个整编师、1个独立旅,共9万余人。皖南事变后,日军叫嚣要“完成皖南事变的未竟之功”,集中大量兵力向华中局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城进行围攻。与此同时,韩德勤等反共顽固派与日伪紧密配合集聚兵力企图袭击新四军。面对严峻的局势,在陈毅、刘少奇的指挥下,华中军民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击战,仅1个月便粉碎日伪顽的夹击,取得反“扫荡”、“清乡”斗争的巨大胜利。据资料统计,于1941年6月,新四军共毙敌人6。6万余人,俘虏9000多人,缴获武器辎重无数。这些重大胜利,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抗日武装。1943年11月,陈毅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0月,陈毅出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指挥华中、山东两大战略区部队,抗击国民党50万正规军向山东解放区的进攻。1947年1月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与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一起指挥我军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8年11月,被任命为总前委委员,参与组织和指挥了淮海战役。之后,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1949年4月率部横渡长江,解放南京、上海和东南广大地区。5月出任上海市长,并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东军区司令员,为建设新上海、加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 1954年,陈毅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8年兼任外交部长,参与制定我国长远的外交战略和政策,为加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友谊做了不懈的努力。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八、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共八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担任第三、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陈毅在建国以后的长时期内,坚定地执行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善于团结各阶层人士,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积极促进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 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病逝。 (陈平时广东)
第二部分戴高乐 将军(1)
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Charles Andre Joseph Marie De Gaulle,1890—1970),法国军人、作家、著名政治家、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自由法国运动”的领袖。1959年至1969年为共和国总统。 1890年11月22日,戴高乐出生于法国北方里尔市一个世代殷实的市民和下层贵族家庭。笃信天主教但思想又比较开明的家庭氛围铸就了戴高乐的性格。少年时期的戴高乐就坚信不疑报效祖国的最好途径就是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人。在他14岁的时候,戴高乐就郑重其事地对家人说:“我打定主意了,我准备考圣西尔,我要当个军人。” 1909年8月,戴高乐考进圣西尔军校,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他以维克托•;雨果的“风格简洁,思想精确,遇事果断”作为座右铭,性格却多少有些落落寡合,冷淡孤傲。1912年10月,戴高乐从圣西尔毕业,以少尉军衔服务于贝当麾下。1913年10月,戴高乐晋升中尉。 ?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戴高乐在凡尔登作战,三度负伤,三次在战报中受到表彰。1916年3月,他因大腿被子弹击中而被俘,在俘虏营中被囚禁了将近3年。其间曾数次逃跑,均未成功。1918年11月11日,停战使他重获自由。1919年5月,戴高乐作为法国志愿人员赴波兰参与对俄国红军的作战。1921年4月,戴高乐与伊冯娜•;旺德鲁成婚。 1921年10月,戴高乐调圣西尔军校任战争史讲师。1922年至1924年,入法国军事学院深造,倾向于快速机动的运动战思想。毕业后赴总参谋部运输供给局任职。1925年10月,法国陆军总监贝当元帅委任他为参谋。1927年至1929年,戴高乐在莱茵区的驻防部队任少校。1929年底至1931年底,戴高乐在中东服役两年。此后晋升中校,在国防委员会担任秘书达四年之久。
第二部分戴高乐 将军(2)
戴高乐在伦敦向法国人民发表六一八抵抗演说
戴高乐一直致力于军事理论的研究。30年代法国政局动荡不安,世界战争的威胁日益增长。戴高乐与法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努力唤起法国公众舆论的警惕,竭力主张建立一支由职业军人组成的、配备坦克、飞机和机械牵引的新型大炮等先进武器装备的机械化部队,以抵御可能来自莱茵河彼岸的进攻。1934年5月,戴高乐出版《建立职业军》一书。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之际,戴高乐主张法国“应该迅猛而突然地采取行动”。1937年底,戴高乐晋升上校,担任驻梅斯的第507坦克团团长,“他大搞坦克战和快速出击演习,并终于有机会在实际中去检验他的理论”。1938年,戴高乐出版《法国及其军队》。1939年11月初,戴高乐上书总参谋部,阐述他建立机械化部队的主张。1940年1月,戴高乐又写成备忘录“机械化部队的产生”。戴高乐提出:“任何守军如果只局限于使用旧式武装进行静止防御,是注定要失败的。只有使用机械化部队对付机械化部队,……用大规模的空中和地面部队进行反击……(才)是现代防御战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第二部分戴高乐 将军(3)
戴高乐与罗斯福、丘吉尔、吉罗会谈
1940年5月10日,德国军队侵入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11日,戴高乐受命指挥第4装甲师在拉昂、阿布维尔一带进行阻击。17日,戴高乐调集3个坦克营投入战斗,打死德军数百名,俘虏130名。25日,晋升为准将。27日,戴高乐的第4装甲师在1个步兵师的增援下,在10英里宽的战线上对阿布维尔展开激烈进攻,迫使敌军后退大约9公里,俘虏500人,并缴获大量战利品。6月初,雷诺总理任命戴高乐为国防部副部长。上任伊始,戴高乐立即飞往伦敦,向英国丘吉尔政府陈述雷 嫡摹翱拐骄鲂摹保鼻笥⒎ǖ摹坝谰昧恕弊髋Α5?法国政府中的失败主义情绪使戴高乐孤掌难鸣。6月14日,巴黎沦陷。6月16日,雷诺辞职,贝当组阁,法国停战求和。在国内继续作战无望的情况下,戴高乐毅然于17日飞往英国。6月18日,戴高乐通过英国广播公司电台向法国人民发表首次广播演说,宣称“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不会熄灭”。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它标志着法国抵抗运动的新开端,戴高乐率先举起了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抗击法西斯德国的旗帜。从那以后,特别是在法国,戴高乐一直被称为“六一八英雄”。 6月22日,法德停战协定签字。戴高乐立即在伦敦发表广播声明,正式宣布发起“自由法国运动”,发誓要“把自由还给世界,把荣誉归还祖国”。戴高乐加紧为自己建立一支战斗队伍。当时,戴高乐惟一的资本就是正义、意志和品格。在6月18日的呼吁广播以后的一星期之内,也只有几百人集合到“自由法国”的洛林双十字旗帜之下。但由于他的坚韧毅力和才干,到1940年7月下旬,首批自由法国的飞行员就参加了对鲁尔区的轰炸;到7月底,大约7000名愿拿起武器为戴高乐和自由法国战斗的人们编成1个师。8月7日,丘吉尔—戴高乐协议达成,英国承认戴高乐为自由法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9月,自由法国全国委员会成立。10月,以戴高乐为首的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成立,行使政府职权,宣布“要把战争一直打到解放为止”。11月,自由法国武装力量扩展到3万多人。1941年1月,自由法国开始出版自己的官方公报。
第二部分戴高乐 将军(4)
战斗中的自由法国军战士
但困难、挫折和打击仍然接踵而来。1940年9月,戴高乐为了争取法国的非洲属地,在英国的援助下拟在达喀尔登陆,因走漏消息而被维希法国的舰队捷足先登,经过一场战斗,戴高乐只得宣布撤离,达喀尔计划流产;1941年6月,英国和自由法国的联合远征军,打着盟国的旗帜进抵叙利亚,结果遭到了维希法国守军的抵抗。法国国内的抵抗运动,由于残酷的斗争条件而处于极为分散的状态,与国外的抗德力量也没有联系。而在整个1941年,戴高乐和他的英国盟友之间以及和英国的盟友美国之间,发生了一场又一场风波;“自由法国运动”在盟国之间的地位不高,英美都不太情愿自由法国在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行使独立主权,故而戴高乐常为 饨簧系墓铝⒍械浇孤恰?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军队入侵苏联,结果使苏联和英国、自由法国结为盟友。9月底,苏联政府承认戴高乐将军为自由法国的领袖。戴高乐则决定给英美施加压力,以便尽快在欧洲开辟第二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